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微型小說寫人物改變

微型小說寫人物改變

發布時間:2022-08-22 16:52:03

A. 微型小說的特點

(一)以微知著,以近知遠。人物少,情節簡單。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少勝多,以微觀反映宏觀。現實感強,迅速輕便,充滿生活氣息,但要寫出藝術境界的「遠」,使人聯想無窮。
(二)博採眾長,不拘一格。廣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藝術體裁的長處,可以稱為「模糊小說」。
(三)取材精確,鏡頭小說。微型小說寫的是面上的一點,這個點是運動展開的,可以稱作影視中的「鏡頭」。一般短篇小說中的倒敘和補敘,在微型小說中要成為瞬間鏡頭的描寫和串連,以免冗長敘述和說明。
(四)寫特殊點,重情緒化。微型小說人物描寫的特點是,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側面,或寫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

B. 寫一個類似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改變了命運的小人物的故事

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去瓜渚湖畔的西岸公園散步。半路上,走在我們前面的一位叔叔將一顆還未熄滅的煙頭,向路旁一扔,扔進了草坪,便像沒事似的大搖大擺地向前走去。我見了,連忙大步上前,用鞋踩滅了煙頭,這才安心地繼續散步。我去用鞋踩滅路旁的煙頭,已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了,基本上我看見的那些煙頭都會去踩,以防萬一。俗話說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踩滅一個煙頭,相當於撲滅一場大火。現在正值秋初的時節,草都已經發黃、乾枯,所以易燃。加上煙頭的火星就可以將一片草坪化為灰燼。我曾在散步時也看到過一片草坪上面有一層都黑了,我猜想可能就是亂扔的煙頭引起的。
撿紙屑、踩煙頭,這些事情在一些普通人眼裡可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這些小事,如果做不到的話就可能誤了不少大事。如評選國家衛生城市。可能就會因為這么一點紙屑,幾個還在燃燒的煙頭,使我們沒被評上,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也有令人感動的事情。一次,我在做作業,往窗外一看,看見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公公一手拿著買來的菜,另一隻手攥著幾個塑料瓶,還不時地彎下腰拾垃圾,並將這些垃圾扔進垃圾箱里。我看見了這一幕,不禁心頭一震,這樣的六旬老人竟有這樣的美德,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年近古稀的老人都能做到,更不用說我們這群少一代了。
我們清理垃圾,有人製造垃圾。像有些人隨地吐痰;有些人亂扔紙屑;有些人亂丟煙頭……還有人在乘車的同時還製造垃圾。因暈車而嘔吐,有些人還將頭伸出窗外嘔吐,這樣不僅使車的外觀難看,還可能因車突然急剎車而有生命危險。
所以大家就應該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從踩滅一顆還未熄滅的煙頭做起,從撿起一張扔在路旁的紙屑做起,從現在做起!

C. 300字左右以寫人物為主的微型小說

可以看看別人的微小說哦、、會有啟發啊
那天、他把她扔下了。她傷心離內去。他默默抹去眼角的淚痕。
第二容年的春,他和她在橋上見面了。「還好么?」她問。「不好、、、」「為什麼,我已經給了你自由。」她疑惑。「因為我見到了你、」一、她又一次被他鋒利的話刺痛、
「恭喜你、」她沒有看他,而是滿滿愛意的看著她身旁偉岸的男子。他落寞離去、
「爸爸!」「別亂叫人,哦、、是你啊。」 「恩。」無言、、、、他又走了。她 盯著他的背影默默流淚。
「媽媽,這是我買給你的禮物。」紙嫩的童聲「他在哪?」「叔叔在小區門口的台階上給我的,說你喜歡、、、」她沖出去、、沒有他的身影、、淚灑了一地。
他去世了,她來送他。旁邊他年邁的母親哭著說,你該早來。。他心臟病在五年前好了、、那天本來想去找你,結果落寞回來、、、原來你、、

我寫的不好、很爛,見諒啊、、、希望看在我辛苦打字的份上。。。望採納。謝謝

D. 微型小說的人物特徵

微型小說人物描寫的特點是,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側面,或寫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
1、 一般來說應刻劃出鮮明性格,具體方法是寫性格的閃光點。
一是集中一點,突出強調。
如《瞎說》,抓住一個教師膽小逢迎這一點。此人見人就笑,「文革」後更善於重復別人的話並連稱「對對」。在一次報告會上,勞模對他謙稱「我那是瞎說」,他應聲附和:「對對,瞎說,瞎說!」引起人們驚詫,他也驚出一身冷汗。
二是勾勒輪廓,重在神似。即白描手法,以敘代描,寫人物內在和外在的主要特點。
三是顯微放大,誇而不誣。抓住人物特殊點進行誇張,甚至塗上荒誕色彩,只要對准生活的焦點和本質都是可以的。如王蒙的《雄辯證》,醫生說「請坐」,病人卻說「為什麼要坐呢?難道你要剝奪我的不坐權嘛」,如是等等。對「文革」中盛行的強辭奪理、咄咄逼人的「病症」進行了藝術的誇張。契訶夫的《一個小公務員的死》也是這樣。
2、注重情緒化描寫。這是微型小說創作的一個趨向,反映了西方現代派手法的影響。不重視性格刻劃的傳統寫法,避免明晰性。人物往往只用「他」、「她」等代詞稱呼,寫出來也是縹緲的影子,大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人。情緒氣氛籠罩全篇,有意識地作深層意識的剖析和細微感覺的刻劃,產生一種朦朧而又深刻的意境。如《永遠的蝴蝶》,沒有描寫事件過程,反復地寫懷戀之情,刻劃細微感覺和幻覺,蘊含著生死、愛情的永恆哲理意味。情緒心態要盡量帶有普遍性。如《那團雲霧》,「他」游黃山買了高價茶葉便敗了游興,即使認識到這種心理的低下也無法快樂,只有在看到同伴也吃了虧時才莫名歡悅,峰頂那團雲霧都不見了。這種情緒心態概括了人們慣熟而又可笑的「阿Q精神」,揭示出人類的劣根性

呵呵,答了這么多,滿意請加分,加精啊!

E. 微型小說的寫作特點

1、特點
(一)以微知著,以近知遠。人物少,情節簡單。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少勝多,以微觀反映宏觀。現實感強,迅速輕便,充滿生活氣息,但要寫出藝術境界的「遠」,使人聯想無窮。
(二)博採眾長,不拘一格。廣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藝術體裁的長處,可以稱為「模糊小說」。
(三)取材精確,鏡頭小說。微型小說寫的是面上的一點,這個點是運動展開的,可以稱作影視中的「鏡頭」。一般短篇小說中的倒敘和補敘,在微型小說中要成為瞬間鏡頭的描寫和串連,以免冗長敘述和說明
(四)寫特殊點,重情緒化。微型小說人物描寫的特點是,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側面,或寫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
2、概念簡介
微型小說,也稱作「小小說」、「一分鍾小說」、「袖珍小說」、「一袋煙小說」、「瞬間小說」、「鏡頭小說」,是一種篇幅短小、情節單一、結構完整、注意省略、講求寓意的小說品種。它往往擷取一個生活片斷,通過精心熔煉,言簡意賅地表達出深刻的主題思想以及復雜生動的社會生活。它一般僅只千字左右,最長不宜超過兩千字。
我國古代就有大量的微型小說。《聊齋志異》中有多篇不足千字的微型小說,不到百字的有40多篇,最短的僅二三十字。

F. 小小說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一、小小說的文體特點
1、情節單一, 但不單調
情節單一是指小小說在情節提煉上表現為通過敘述一個具體事件來構成單一性情節。事件是構成小小說情節的基本元素。
不過, 並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能成為組成小小說情節的事件。小小說情節的事件必須滿足這樣三個條件: 第一, 敘述的事件必須完整, 第二, 它必須包含一定的矛盾沖突。第三, 事件必須呈現出一種因果聯系的形態。
例如《三封電報》(美·佚名) :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 她在家裡接獲弟弟的電報: 「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 回電給弟弟: 「運其屍回家。」三個星期後, 從非洲運來了一個大包裹, 裡面是一個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 「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屍。」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電: 「無誤, 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
(選自《世界微型小說精選簡評集》)

這篇小小說是一家美國雜志以3000 美元的懸獎徵求「文字最簡短, 情節最曲折」的故事的獲得首獎的作品。單一的情節里, 事件完整、有沖突、呈現因果聯系, 這樣, 事件所呈現的面貌就不是簡單、重復而沒有變化了, 因而, 雖然情節單一, 但不顯得單調。

2、性格單純, 但不單薄。
小小說作為小說大家族的一個成員, 塑造人物形象是其主要任務。集中寫一個人物, 通過一個生活片斷突出這個人物的一個性格側面, 便是我們所說的小小說性格描寫的單純性。
著名作家陳建功曾在《北京晚報》發表過一篇題為《娘家人》的小小說。這篇作品人物不多, 但寫活了一個「舅老爺」的形象。一個73 歲的老太太病故了, 而這個76 歲的娘家「舅老爺」來鬧喪。他質問「臨死前⋯⋯吃了什麼葯?」並硬要堅持「開膛驗屍」。
死者的兒子、媳婦、女兒、姑爺們百般侍候, 央求,小心賠不是都毫無效果, 最後還是開膛驗屍才算了結。這個由一個事件(鬧喪) 構成的單一性情節相當准確地突出了這個舅老爺蠻不講理的一個性格側面。

3、結尾驚奇, 但不離奇。
蘇聯作家蘇曼諾夫說: 「藝術的打擊力量要放到最後。」這個論斷特別適用於小小說。小小說單一的情節很難形成一種藝術的跌宕和起伏, 很難產生一種一波三折的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因此, 依靠結尾驚奇(意外結局) 便成為小小說的寫作者解決上述「二難」問題的絕招。
日本著名微型小說作家星新一寫有一篇《人質》。作者在事件的開端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 一個匪徒搶劫了銀行, 並以一個小孩做人質, 迫使前來追捕的警察為他提供一輛摩托車放他走。那麼, 這個匪徒是否能逃脫? 這個小孩能否獲救? 這就是一個問題, 一個細節, 整個小說都圍繞這個單一、集中的懸念來結構全篇。這個匪徒最終逃脫了, 而結局是那個被當做人質的小孩竟是一個橡皮吹成的假人。小小說的結局大出讀者的意外。
美國作家愛倫·坡寫有一篇小小說《夜歸人》。丈夫從稅務所帶回了巨額公款, 然後要出遠門, 丈夫一再叮囑妻子不要讓任何人進屋。但妻子卻經不住門外一個傷兵的再三懇求, 放他進了屋子。這時, 一個蒙面強盜撬門進屋盜錢, 而妻子和傷兵一起打死了強盜。可是誰也沒有想到, 這個蒙面強盜卻是她的丈夫。這個突轉的情節形成了全篇誰也沒有想到的意外的結局。
如上這種由單一情節的突轉造成的意外結局在小小說中相當普遍地存在, 因而形成了小小說學里的一個特有概念, 即歐·亨利(美國作家, 其小說特別注重設計結尾的意外結局) 結尾。
但這種意外的結局在給人驚奇(出人意料) 的同時, 也在情理之中, 因而就不顯得離奇古怪了。

二、小小說的寫作技巧
1、構思一個核心細節
任何一篇成功的小小說都有作為全篇藝術支撐點的核心細節。所謂核心細節, 就是指小小說的中心情節, 即能夠用一句話概述的主體事件。小小說的創作過程就是讓這個主體事件(核心細節) 不斷地發展、變化和豐富。如1999 年高考全國卷滿分作文《記憶》:
手術室的燈滅了。韓醫生緩步走了出來, 一位打扮新潮的女人馬上迎了上去, 急切地問道: 「醫生,這老、老⋯⋯老太太怎麼樣啦?」韓醫生黯然地搖了搖頭: 「如果再早送來十分鍾, 也許⋯⋯」
話音未落, 走廊上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緊張, 三步並作兩步沖到韓醫生面前,聲音嘶啞地問道: 「我媽怎麼樣了? 我媽怎麼樣了?」
韓醫生輕輕答道: 「老人上了年紀, 且失血過多, 我們盡力了。」那男子一聽, 足足愣了半分鍾, 然後猛地抱住了頭, 蹲了下去。他雙手深深地插入了頭發中, 緊緊抓著自己的頭。由於極力控制著自己, 還不至於號啕大哭, 但他全身劇烈地抽動著。
韓醫生正要上前安慰幾句, 那女人已躥到男人面前, 一邊搖著他一邊說: 「你媽死了, 可我們還不知道巨款存摺放在什麼地方, 你快想想辦法, 快呀, 哭有屁用!」男人由於過度悲傷, 並沒理睬女人, 女人只好又拽住韓醫生, 說道: 「醫生, 你能想出好辦法嗎?」韓醫生用手扶了扶寬邊眼鏡, 看了女人一眼,又看了看男人, 說道: 「辦法倒有。老人剛死, 記憶尚存, 我可以進行一次記憶移植的手術, 不過接受者最好與死者有血緣關系。」說完, 韓醫生看了看那個男人。女人一聽這話, 馬上喜笑顏開, 硬將仍處於悲痛中的男人拉進了手術室。
半小時後, 手術完成了。男人臉色陰沉, 慢慢地走出了手術室。女人迎了上去, 笑嘻嘻地問: 「怎麼樣, 知道了嗎?」啪! 一個響亮的耳光打在了女人臉上, 男人停在空中的手在顫抖著, 不知是因為氣憤還是這難得的勇敢。女人正待發作, 男人先吼出了聲:「原來你對我媽這么刻薄! 我不在時你竟總氣她老人家, 還總是以白眼相向! 媽因為我怕你, 又怕破壞我們的感情, 一直忍著沒跟我說。存摺我已經知道在什麼地方了, 但我決定將它捐給希望工程, 這是我媽的心願, 你一分錢也拿不到!」說完, 男人徑直地辦理老人的後事去了。女人捂著臉, 低著頭跑出了醫院。
韓醫生站在手術室門口, 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他什麼話也沒說。

這篇小小說的構思可以用俗語「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來概括, 其核心細節是女主人想通過記憶移植得到巨額存款, 卻不料得到了一巴掌。小小說的發展、變化與豐富都是在這個核心細節上演繹的。

2、營造特定的矛盾沖突
在確立了核心細節的內容的同時, 寫作時就要注意以這個核心細節為基點, 衍化一系列的一般細節。
這些一般細節, 有時, 它是核心細節的起因描寫; 有時, 又是核心細節的結局延伸; 有時, 它又是核心細節在發展、演變中的內容補充。正像滾雪球一樣, 球核通過不斷地運行、滾動, 粘起了一層又一層的積雪。球核如果沒有與這一層層的積雪相連就不成其為有內容有形狀的雪球。而這個滾動的過程, 寫作者就要注意有意識地營造一些特定的矛盾沖突, 推動情節的發展與豐富。如2008 年高考全國卷Ⅰ滿分作文《最貴的捐贈》:
在去捐贈的路上, 不少人都沉默著, 人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衣服、被子, 不說話, 腳步卻在不斷地加快。5·12 , 深深刺痛了人們的心。我拉了拉有些鬆掉的繩子, 嘆了口氣, 轉頭卻撞上了一對母女。母親將
一大床嶄新的被子放在了地上, 低著頭似乎在跟女兒說些什麼。因為好奇, 我放下了我的贈品, 湊了過去。
小女孩漲紅了臉, 手指不停地摩挲著她懷里的洋娃娃, 眼淚不停地打轉。
「發生了什麼事?」我探頭問道。
母親抬起頭, 無奈地看了我一眼: 「你看這孩子,明明說好要把自己最喜歡、災區兒童最需要的東西拿來捐, 可她卻只拿了一個舊得不行的洋娃娃。」
我想道: 「現在的孩子, 真的是⋯⋯」未等我想完, 小女孩開了口: 「可是, 災區的小朋友最需要的⋯⋯我捨不得送給他們呀。」
「有什麼捨不得呀?」母親似乎生氣了, 「地震讓他們失去了那麼多, 你只是捐了一樣東西, 有什麼呢? 媽媽以後再給你買呀。」
「可是, 可是⋯⋯」小女孩擦著眼睛, 小臉越來越紅, 小嘴撅著, 一直說不出話來。
我看不下去, 接著母親的話說: 「是呀小妹妹,災區的小朋友多可憐啊, 他們的家沒有了, 甚至親人也沒有了, 而我們只是把自己身邊的一些東西捐給他們罷了, 即使是你不要了的東西, 也會給他們帶來莫大的幫助呀。」
誰知我剛說完, 小女孩急了, 「什麼不要了呀,那樣東西我一直都要的! 要的!」她跺著腳, 滿臉通紅地說。
「要的也不行, 走, 回家拿去!」母親喊道。小女孩被她媽媽嚇了一跳, 低聲說: 「真的要捐那樣東西嗎?」母親和我認真地點了點頭。女孩咬了一下嘴唇,抬起頭來, 說道: 「那⋯⋯不用回家拿的, 走吧。」
到了捐贈點, 母親把被子拿給志願者後, 低頭對小女孩說: 「你的東西呢?」
小女孩抬頭看著媽媽, 過了好久, 把媽媽拉了過去。
「叔叔,」小女孩對志願者說,「我捐媽媽。」
全場嘩然。
小女孩又一次低下頭, 小聲地哽咽道: 「地震了,好多小朋友沒有了媽媽, 他們好可憐啊。我想, 他們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媽媽呀⋯⋯」說著, 眼淚掉到地面, 濺起的灰塵形成了一朵美麗的小花。

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小小說, 其情節單一(可以用「小女孩為災區捐贈」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其核心細節) , 但卻通過一步一步地營造矛盾沖突(母親勸小女孩捐洋娃娃, 小女孩摩挲; 我誤會小女孩, 小女孩急得說不出話; 母親要小女孩回家拿, 小女孩遲疑著來到捐贈點) , 讓讀者在關注小女孩的捐與不捐的矛盾沖突中被深深吸引, 小小說的核心細節由此便顯得異常曲折與豐富, 使小小說具有了較高的藝術性。

3、設計巧妙的反轉式結尾
「反轉」指的是小小說結尾部分的情節並不按人們通常的思維形式發展, 而是出人意料地出現了另外一種結局。比如上面提到的《最貴的捐贈》里, 人們通常的思維模式是捐物, 但小女孩卻要捐「媽媽」(人) , 這一反轉, 便給人創造了一種巨大的驚奇效果, 因而使作品瞬間產生了極大的藝術魅力。白小易的小小說《意外》, 寫一個農村青年因為某件非常特殊的事, 拿刀要去找君明算帳。當他趕到堤坡, 正好碰上君明推車失誤, 掉進湍急的河水中。他蹬掉布鞋, 連衣服都沒脫就跳進河中把君明救了起來。由拿刀算賬(可以理解為准備殺人) 到結果是救人, 這種
人物的行為動機和行為結果恰好相反, 便是小小說創作中典型的「反轉式」結尾。2003 年高考全國卷滿分作文《保姆與家教》:
柳靚,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 單身母親。就因為是教授, 就因為是單身母親, 柳靚才請了個小學畢業的鄉下妹子當保姆, 一個武漢大學大三學生當家教。
這故事啊, 也就從這里開始⋯⋯你看那鄉下妹子, 圓圓的臉蛋, 小巧的嘴, 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清純著呢,住了那麼個把月, 可把柳靚家裡弄得井井有條, 喜人吶! 柳靚心裡自然歡喜, 大大方方地將所有生活費給了小保姆, 更將她視為自己的親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 馬尾高豎, 精神抖擻的, 和柳靚家女兒聊得可火熱呢! 她工作做得不夠好, 那小女孩除了會吐一兩句洋文, 考試總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靚正思索著要不要換個家教。
唉, 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 用什麼「分而使力, 用心專矣」, 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 正趕上柳靚的新學年報告會, 這可是全校性的活動, 儀表上不得馬虎。想起假期新買的長裙, 柳靚不禁笑了, 連那個當家教的二十齣頭的姑娘都說穿不出自己那樣的洋氣, 自己都三十四了。就這么想著, 柳靚喜滋滋地從衣櫃里取出長裙, 比劃著⋯
「哎喲!」毫無預警的, 裙子的下擺破了個大洞, 柳靚大驚失色, 這到底會是誰乾的, 好好的一個心情全給破壞了。柳靚無奈地坐到床沿, 眉頭深鎖起⋯⋯
「會是誰呢? 不可能是小保姆, 對, 不可能! 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邊看, 不可能弄壞的。女兒又穿不了這么大的, 肯定是那個小家庭教師。那天, 她看我穿的裙子, 眼睛眨都沒眨過一下, 肯定會是她!」
好像沒經過什麼思維斗爭似的, 柳靚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壞了裙子, 憤然奪門而去⋯⋯
忘說了, 她不是去理論, 而是去講學了。因為,她知道, 下午女兒要補課, 自己又不在家, 家庭教師一定會趁這個機會拿她的衣服, 到時候, 就可以逮個正著。一切照計劃進行著⋯⋯
到家門口了。對了, 就是那個人! 柳靚差點沒沖上去按住她。「等! 等! 等! 等她到家門口, 就捉住她, 我上個月才買的鞋子, 你也穿, 太放肆了吧, 討厭啊!」人一生氣就跟柳教授現在這樣沒風度了, 一個箭步上前, 扳過對方的身子, 驚了———保姆! 她的脖子上還掛了一串教授珍愛的項鏈。
這樣, 我想, 柳靚又可以在學會上發表論文了。

小小說的情節很單一, 可以用「教授抓可能穿自己裙子的人」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其矛盾沖突的營造主要是靠教授內心的活動(一時認為不可能是小保姆, 終又認為是家庭教師; 原本准備去理論, 終又決定逮個正著) 來實現的。教授原本認定穿裙子的一定是家庭教師, 最後扳過對方來的身子卻是保姆, 想的與見到的恰好相反。這一反轉式結尾, 讓人在驚奇中恍然大悟的同時, 更啟示人們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單憑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判斷, 要注重實事求是。由此, 小小說也小中見大, 具有了較高的哲理層次上的意蘊。

G. 寫小說怎麼寫小說人物一步步變強

身體素質,心態的變化,意志的增強(前期可能是個弱逼),對世界的認識,對手的回強弱,當然升答級一定是要吃苦的,而且不是一般的苦,和打怪升級一樣,高等級的怪加的經驗才多。當然奇遇是要有的,運氣也是要有的(不然怎麼在萬千天才中脫穎而出),兄弟是要有的,女人也是要有的(不能太多),這樣才有立足之地,當然背叛也是要有的,這樣可以加快主人公成長

H. 怎樣寫好一篇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的寫法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鍾小說。過去它作為短篇小說的一個品種而存在, 後來的發展使它已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其性質被界定為「介於邊緣短篇小說和散文之 間的一種邊緣性的現代新興文學體裁」。阿·托爾斯泰認為:「小小說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 校。」(《論文學》)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著類似超短篇小說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說 這個名字的正式出現,是源於美國。」多數人推崇美國作家歐·亨利(1862—1910) 是創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節生動,筆調幽默。其中《麥琪的禮物》膾灸人口。可以 這么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內,要概 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說,微型小說是一種敏感,從一個點、一個畫面、一個 對比、一聲贊嘆、一瞬間之中,捕捉住了小說——一種智慧、一種美、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 一種新鮮的思想。 微型小說在寫作上追求的目標是四個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過一千五百個字。因此,構思和行文時必須注意字句的 凝煉,不允許作品中有贅詞冗句。如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帳本中的一頁》。全文只有七 行字,卻具有長篇小說的全部情節。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穎,風格清新。星新一寫作一分鍾小說,就極力追求「新」。他寫道: 「有些評論家把我的小說與美國的超短篇小說(Short-Short)混為一談,這是不妥當的。 我是受了美國超短篇小說的影響。但是沒有完全依靠,而是發揮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 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星新一《一 分鍾小說選》)為此,他常常藉助於童話、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過非現實的題材或 現實題材的非現實筆法,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的感覺,表現清新的主題,如他的《保 修》。 當然,微型小說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說作品一樣,有時並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時主題並 非一個,是多元化的,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寫的一篇被稱 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學幻想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 聲……」就寫得十分別致而耐人尋味。 三、密。指的是結構嚴密。微型小說的作者在結構上,應力求時間、場所、人物都盡可 能地壓縮、集中,使作品結構簡練、精巧,如同微雕工藝品那樣。因此,特別要在選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結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說的特點多半在於一個「奇」字。 中外作家的許多優秀作品就常在結尾處使人拍案叫絕。如邵寶健的《永遠的門》的結尾就出 人意料。 第二部分:微型小說寫作要素(文無定式)
曾經一時興起寫了一篇小說,結果被批為無病呻吟且缺乏小說基本要素。我不會編故事,但對這個沒有小說基本要素之類的說法還是不服氣。 所謂小說的基本要素不外乎人物、情節、環境。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小說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物活動的特定環境。小說要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最傳統也是最老套的要求。 說到這里我不禁暗暗好笑,想起網路上流傳的一個笑話《「貴族」與「愛情」》。 大學文科教授讓每位同學寫一篇短篇小說,要求小說中必須有「貴族」和「愛情」兩個基本要素。幾天後,學生們相繼完成了作業。 當教授看了楚峰頭同學的小說後,非常無奈,因為兩個要素都存在,小說內容是:「公主懷孕了。」教授只好讓他再添加一些「幻想」要素。 過了幾天,楚峰頭又把他的「大作」交給了教授:「織女星座的公主懷孕了。」 教授看後非常生氣,遂又令他在加一些「神秘」要素。 這回,楚峰頭的小說變成了:「織女星座的公主懷孕了,是誰乾的呢?」 教授實在忍受不了了,他使出了最後一招兒,那就是讓楚峰頭再增加「宗教」要素。 幾天後,當教授帶著勝利的微笑,看了楚峰頭的小說後,竟把它撕了個粉碎。 「織女星座的公主懷孕了,OhMyGod!是誰乾的呢?」 可見這個所謂要素的說法根本不是評價文章的標准。小說貴在出新,特別是微型小說。但是出新不僅僅是情節的出乎意料,最重要的應該是選材及個性化的情感。而且個性化的范圍應該在陌生化的新奇感之內,不應是晦澀難懂。 幾千年的文明發展,無論怎樣翻新總也脫不了一般的情節框架。無論是無意識的認同還是有意識的反叛,總歸是基於同一種心理狀態。挖空心思編來的文章不過是一時的技巧之作,算個游戲罷了,而且通常是大家都覺得實在是太有意思了,然後有意思,然後有意思,然後……就沒了。 為何見書欲喜,見書欲悲,見書以為然?精品的著作總是心血之凝,哪怕作者以為是游戲之作,但其實是在放鬆的狀態下體現出的真實自我。現在一般人學寫小說似乎有這個毛病,比小說家更講究什麼要素的具備,其實那倒可以算做練習的必要,對於小說創作本身是沒什麼作用的。怕的就是連評價者也以這樣的觀點去看。就象時下里似乎人人都可以學畫水墨畫,大眾的參與評價的標准卻反促水墨畫趨向式微,道理是一樣的。 一般說來長篇小說的字數都在20萬以上,短篇小說的字數在幾千字到三萬字以內,中篇小說的字數大約在在三五萬字到十萬字之間,微型小說或者叫小小說、掌篇小說、一分鍾小說,字數一般在二千字以內。我看網上基本上是微型小說。 第三部分:微型小說特點(一)以微知著,以近知遠。人物少,情節簡單。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少勝多,以微觀反映宏觀。現實感強,迅速輕便,充滿生活氣息,但要寫出藝術境界的「遠」,使人聯類無窮。 (二)博採眾長,不拘一格。廣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藝術體裁的長處,可以稱為「模糊小說」。 (三)取材精確,鏡頭小說。微型小說寫的是面上的一點,這個點是運動展開的,可以稱作影視中的「鏡頭」。一般短篇小說中的倒敘和補敘,在微型小說中要成為瞬間鏡頭的描寫和串連,以免冗長敘述和說明。 (四)寫特殊點,重情緒化。微型小說人物描寫的特點是,寫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側面,或寫主要人物的情緒心態。 如此來看,小說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東西,似乎大多數人對此都有些誤解。第一個特點是其很明顯的見微知著。或者說帶有中國自古以來的微言大義的痕跡,和寓言有相似之處。就是簡單的愛情故事也可以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鴻溝,哪怕是阿佛洛狄特的魔法也無法彌補深壑。這樣一個簡單的愛與不愛的故事才能升華到整個人類的意義,而不僅僅是風花雪夜。信任不僅是情人間的事,也是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一個基石吧!但情緒化心理描述的傾向很難讓一般讀者理解和接受,這又涉及到微型小說的第二個特點,即體裁的模糊性。 有意識地淡化情節,類似於散文化的敘述,大概這就是別人覺得有些小說中缺乏要素的原因吧!但情緒化的描寫恰恰是微型小說的發展趨向。如不被理解的冷漠,用一種混亂的意識流來表達,幻覺與現實的重疊,恰好能夠表現失去理智的思維狀態。但是過於晦澀,組織零亂,這也是這種小說不被理解的原因之一。 大多數人還是遵循著經典的思路,甚至抱著獵奇、尋求刺激的心理來看。藝術一旦成了大家都喜歡的東西就開始沒落了,盡管小說也曾經是那麼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但誰知道今天不被人理解的東西會不會成為明天的經典呢? 所以我還是不多說的妙。 第四部分:微型小說藝術表現手法 一、要善於捕捉構思的聚焦點
微型小說把握生活是「化整為零」,反映生活是「以點制勝」。它不能像中、長、短篇那樣去寫生活的「面」。它必須將社會生活內容和自己認識評價凝聚在某一個「點」上,通過一瞬,來照亮全程;通過一點,還涵括全部。因此,尋找微型小說聚焦點,捕捉微型小說的聚焦點,對於微型小說的寫作,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於這一點,許多微型小說的研究者,曾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術語進行了強調。
呂奎文、鄭賤德在《小小說創作技巧》中曾指出:寫作微型小說,首先必須「把生活中那些帶有詩意、能引起美感或給人啟迪的『頃刻』,迅速地逮住。」
梁多容在《微型小說寫作》中曾指出:「詩有詩眼,文有文眼,微型小說有閃光點。微型小說是鏡頭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完整的人物形象,它要求情節單一,刻畫人物性格的一個側面。因此,它應該是一次瞬間聚焦,使聚焦後獲得是一個閃光點」,「沒有這個閃光點,微型小說便沒有聚能反應,其人物將是平庸的,將失去生命的光彩,不會產生震撼人、感染人的力量。」
趙曙光在其專文中也指出:「詩有詩眼,戲有戲眼,微型小說也有微型小說的眼。這個眼姑且稱為微型小說的『那一點』。「有了它,全篇就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意義就深刻了。沒有它,全篇就無精打采,甚至會因為缺乏生命機制而不能成篇。」
他們這些論述,都強調指出微型小說的藝術形象,是一個單純的、單一的,同時又是富於包孕的聚焦點形成的;寫微型小說,首先要找到這樣的聚焦點。
這個聚焦點是一個什麼樣的點呢?劉海濤在《微型小說的理論與技巧》一書中指出:它應該是一個意象實體。這個意象實體應該是單純的、新鮮的、獨創的。它應該包含著矛盾錯位,富有內涵,能負載小說的主題,能包含過去、現在、未來及其他方面生活內容。我們認為,劉海濤的概括,是比較符合創作實際的。
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一個意象實體,說它是意象實體,因為這個「核」,是思想與形象的結合。它既是形象的,又是思想的。既是一種物象,同時又包容了作者所意識到的思想內容。為什麼強調它是一種意象實體而不是其他別的什麼呢?因為我們僅僅有了某一思想,或某一良好的創作意圖,而沒有與之相應的形象,我們寫不成微型小說。如果我們有了一個精彩的故事、精彩的人物,而沒有意識到它的內涵與意義,我們同樣也寫不成微型小說。寫小說,僅有創作意圖不行。僅有意圖,沒有與之相應的形象,作無處著手。寫小說僅有題材沒有認識也不行。沒有認識就抓不到作品的精神與靈魂。所以,寫微型小說,首先是要一個形象與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意象實體。
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單純的、只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把它講述清楚的。為什麼強調它是單純的呢?因為微型小說的篇幅只能容納單純的意象實體,因為過於復雜的意象實體,不是微型小說藝術形象的審美特徵。如果把過於復雜的意象實體塞入微型小說,實際上就混淆了微型小說與其他小說體式的區別。
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獨創的、新鮮的、新穎的。
任何文學創作都需要創造。微型小說要以精彩的瞬間、精彩的點打動人、啟迪人,「於細微處見精神」,更需要創造。它應該是一種機智,一種敏感,一種對生活中某一場景、某一瞬間、某一細節的忽然抓住;它應該是一種眼光,一種藝術神經,一種一眼望到底的穿透力。眼光平庸,思想遲鈍是它的致命傷。因此,微型小說的聚焦點只能是作者自己發現的、新鮮的、獨特的。
同時,微型小說的聚焦點應該是有內涵的,它應該具有矛盾錯位,能負載小說的主題,能包容過去、現在、未來及其他方面的內容。這是決定微型小說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的關鍵。
微型小說不是隨手拈來,信手寫出的。它不是殘叢小語,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作家把握世界、把握人生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應該像別林斯基所說的那樣:「僅僅用一個特徵,一句話,就能夠把任何你寫上十來本書也無法表現出來的東西生動而充分地表現出來」。它應該是一種簡單明了而又智慧的方式,作者的主體意識、情感思索、思想困惑,要從中得到一種確證,淺白直露、一泄無余,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因此,這個內核,這個聚焦點,必須包含矛盾錯位,能負載小說的主旨意蘊,能容載社會、政治、人生、歷史,令人思索;能在單一中見出豐滿,單純中見出豐富。
這個聚焦點從何而來呢?一是從生活中發現比較單純、單一的矛盾錯位;一是將生活中某些獨特的感受加工、改造為矛盾錯位。
要善於提煉聚焦點
寫微型小說,首先是要找到小說的聚焦點。作者或是從生活中直接找到這孕含矛盾錯位的聚焦點,或是將生活感受加工,改造為具有矛盾錯位的聚焦點,無論那一種形式,都離不開進一步的加工、提煉。因為最初獲得的聚焦點,還不一定深刻,有待典型化。同時,僅有一個聚焦點,還構不成情節,構不成小說,還有待於把它「完形」,編織成一個比較完整單純的情節。這里有兩個工作要做:一是將聚焦點典型化,使它能負載比較大的生活內容;一是將聚焦點完形化,圍繞聚焦點向前向後延伸、擴展,使它成為一個比較單純、不枝不蔓的而又完整的情節。
於德北的《杭州路十號》,寫了一個空虛無聊,對生活感到絕望的待業青年,有一次他玩了一個無聊的寄信游戲,寫一封訴說自己痛苦與絕望的信給自己瞎編的地址:「杭州路十號袁小雪」。沒料到,他竟每月按時收到杭州路十號袁小雪寄來的鼓勵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信。他振作起來後去回訪、感謝袁小雪,沒有料到這個「袁小雪」竟是一個兩月前已經患癌症去世的著名的病殘心理學教授;老教授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疊信,囑老伴每月寄一封去。這是一篇用真摯的愛來呼喚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作品,據作者介紹,這篇小說的原始素材有兩個:一是作者自己在生活中真的玩過這樣的寄信游戲,不過那確實是一個像袁小雪那樣的女孩,等到作者在秋天踏著黃黃的秋葉去看她時,她已靜悄悄地死去了三天。二是那位老教授的故事,他是在一個小車站聽陌生人講的。在素材與作品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作品中的矛盾錯位:「我寄出了一篇非常無聊的信,卻收到無數封非常認真非常真誠的回信」,在生活中是存在的,不過他並沒有照搬,而是將原型中的女孩改為病殘心理學教授,並且在這個事件上寄託了自己的感情、理想和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同時,他也將基本情節作了合乎情況的加工、改造,使之更為完整。
黑孩寫《小日本》則是另一種情形。小說寫的是一個秀芝的姑娘,帶著一個始終不肯對人傾吐的感情被迫嫁人,最後抑鬱而死。這篇小說是么來的呢?據作者介紹:「有一天,我回家探親,在海濱公園處,母親指著前邊一個捲毛的男孩對我說:『那是你的同學小日本,戀著他的女孩子很好,只是病死了。死得極慘。』母親深重的一聲『極慘』,立刻有一下震動穿過我的身體。我拉住母親,要求她講述《小日本》中的一些事。那『極慘』的女孩子不肯結婚,不肯向任何人訴說心中的感情,使得人生的枯榮頃刻間都變得淡化起來——女孩雖然已經『極慘』地死去,但是,她那因為極其孤獨而又極其脆弱的靈魂,卻因此而更加執著、更加真誠、更為膨脹著生命的活力。」
從作者的介紹可以看出,生活中最初始的感受,並不具有矛盾錯位,它還是一個單一混沌的感受:女孩子帶著不肯傾吐的內心秘密死去。只是在作者了解到有關事情後,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評價,才將它改造成一個包含矛盾錯位的意象實體:「極其孤獨而又極其脆弱的靈魂,卻因此更加執著、更加真誠、更加膨脹生命的活力」——在這里,作者將單一、單純的感受,加工改造成了矛盾錯位,從而使它獲得了微型小說的特質。作者獲得這個聚焦點後、作品的內核、靈魂也就確定下來了,作者進一步的工作,就是將這個意象實體完形化,通過情節的前後延伸,將這個意象實體生動、完整的再現出來。
作家林斤瀾談到小說創作時說:「按我的學習體會,小說構思大體是這么一條路:你從生活里積累了一些東西,從中找到一個『核』……」有了『核』以後,還要回到生活里去,在生活中尋找哪些肉適合長在這個核上,哪些不合適,這個核不是所有的肉都能長上去的,楞把它擱上去,就是貼上去的,是活不了的。」林斤瀾的話,可以說是對微型小說構思的很好說明。所謂「完形」,也就是依據生活,進行合理想像,讓「聚焦點」長出合適的「肉」來。
要善於將聚焦點「凸現」出來
寫微型小說,不僅要捕捉聚焦點,提煉聚焦點,而且還要善於將聚焦點強化出來。如果將聚焦點散落、湮沒在整篇情節之中,小說寫出來,將全無精彩之處。有些習作者,其構思不錯,寫出來平平,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得將聚焦點強化出來。
要將聚焦完美地表現出來,讓它照亮全篇,照亮讀者的心靈,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構思中始終不要忘記著這「點」,始終要以這個點為中心。作者一方面要由這個「點」,生出許多的枝枝椏椏,另一方面,許許多多的枝枝椏椏,又要投射、關注於這個「點」,萬川入海,綠葉扶花。
微型小說的凝焦點,常常表現為某個核心細節。在微型小說中,這個核心細節不是局部性的點綴,而是全局性的藝術樞紐。在整個小說結構中,它是中心細節,在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它又是高潮細節。它是凝結全篇小說情感的焦點,是整個作品的點睛之筆。如果撤了它,整個微型小說就不復存在。因此,在衍化其他情節和細節時,必須以它為基點,就像滾雪球一樣,不論如何的滾動,始終不離開它的內核。
要把聚焦點完美地表現出來,還要懂得運用一定的情節技巧。我們通常運用的,有對比、渲染、突轉、誇張、巧合、重復、照應、設置懸念等。每一技巧的成功運用,都可能使小說的聚焦點在一瞬間凸現出來。例如孟偉哉的《插圖》,寫父子之間互相畫像。兒子把父親畫成腦袋很小,身子很大,標明這是「父親思想史插圖之一」。父親看後畫了「兒子的成長史插圖之一」,把兒子畫成大大的腦袋,鉛筆樣的身子。這篇小說的聚焦,就維系在兩幅畫的對比上。又如路東之的小說《!!!!!!》,寫的是兩個孩子在老樹下做游戲:「我們都是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一不許笑,二不許動,三不許交頭接耳聽,看誰的意志最堅定。」單看這個片斷,很難知道作者在說什麼。可是作者將這個片斷一再重復,重復到第六次時,作品的意味就一下升華了:我們終於看到了這最習以為常的游戲後面,有著某種愚昧而不合理的東西。我們看到了兒童天性的被扼殺,甚至從中體會出民族傳統中的隋性氣質所形成的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情節技巧之於微型小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一些重要而巧妙的情節技巧,幾乎構成了整個微型小說的本身。寫微型小說,應該熟諳這些情節技巧。
要注意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微型小說載體小、內涵大。要做到載體小、涵大,在語言表達方面,要特別講究簡潔、含蓄。
微型小說篇幅短小,幾乎到了沒有任何說教的餘地。文字上的任何拖沓,累贅,都可能破壞小說的藝術性。但微型小說並不窘迫,並不寒傖,它在限的篇幅同樣從容不迫、游刃有餘。這與它的文字表達技巧有關。微型小說往往直接入題,多用白描,該細的地方細,該簡的地方總是將一切可有可無的描寫一律舍棄。微型小說總是將環境描寫隱於情節發展之中。將人物的神態、心理,盡可能地隱含於人物行動、對話之中。
微型小說力求用很小的載體負載起很大的涵量,它在語言表達上要盡可能的含蓄。微型小說善於留藝術空白,它所寫的,往往是一角一隅,留有更多的空間留讀者去想像、補充。微型小說總是用形象說話,含而不露,引而不發,把涵義留給讀者去品味。微型小說往往喜歡用雙關、象徵、側面描寫,讓讀者去體會話外之音、「境外之境」、「象外之象」。微型小說總是虛實相藏,以實引虛,以讀者去再創造。這些表達上的特點,每個習作者都要細心揣摩。
就短篇小說而論,「發現材料的意義」比「表現材料的意義」更重要。能不能「發現」小說,是衡量短篇小說作者藝術才具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標准。
第六部分:微型小說寫作技巧
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健康的人面對一種不完全或者空白格式塔刺激物,就會在知覺中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急於要改變它們並使之成為完美結構的傾向,從而引起一種進取、追求、充滿緊張的心理活動。「空白」是藝術創作中為了更充分地表現主題而有意識地留出的部分,是能「召喚讀者想像的未定性的意蘊空間」。對於微型小說而言,其 參與律決定了作品的 成功與否與謀篇中的空白設置息息相關,稱得上是空白的藝術。沒有任何一種文體比微型小說中更需要「空白」,它是提升文章意境層次的關鍵,是美化文章吸引讀者的萬靈妙葯。
然而微型小說是如何通過製造空白來表現其思想情感呢? 所謂「留白」,簡單直截地說,應該在寫的時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筆,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這樣才能做到句有餘味,篇有餘意。 作家們多數是在人物、情節與思想入手,形形色色卻不會脫離軌跡。
在各種思想泛濫的時代, 微型小說常常通過省略背景和人物描寫來表現思想情感,如此更能使文本輕易擁有豐富的解讀。 法國作家哈霍利寫過一篇《德軍剩下來的東西》,只有二百字,全文抄錄如下:
戰爭結束了。他回到了從德軍手裡奪回來的故鄉,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燈昏黃的街上走著。一個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氣和他講:「到哪兒去?是不是上我那裡?」
他笑笑,說:「不。不上你那裡——我找我的情婦。」他回看了女人一下。他們兩個走到路燈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來:「啊!」
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頭,迎著燈光。他的手指嵌進了女人的肉里。他們的眼睛閃著光。他喊道:「約安!」把女人抱起來了。
(易名譯)
只就一個簡簡單單的小場面,女人,男人,作者卻不著一星筆墨來寫戰爭以前的事情,沒用過多的形容詞來描述主人公的表情與反應,卻使得一連串的剪輯片段胡亂無規則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戰爭前、後的對比:繁華的過去,溫存的約會;清冷的街,放盪的女人,豐富的意蘊呼之欲出:戰爭給城市帶來的痛楚,人性的扭曲……作者的思想與作品主人公的情感都是未知數,都在讀者們的重新審計中。這是藝術留白的一種常用手法,不著筆墨描寫人物背景和形象,幾乎忽略環境,只著重寫一兩個意味深長的場景,形成人物描寫和思想情感敘述的空白,然而正是恰如其分的空白涵蓋了意想不到的豐盈的內容,如同畫家要畫一隻飽滿的蘋果,只畫了一個光亮的點就能讓人垂涎欲滴,又如同荷馬寫海倫時候只是寫元老們的評價和眾人們理所當然的認定,這樣便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了讀者的積極性,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羅蘭巴特認為,讀者在閱讀作品時,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而是必須積極地思考,去補充作者沒有寫出來的東西。這樣,讀者就會在一種被調動起熱情的興奮狀態下和作者一道共同參與創造,最終完成作品。從接受的角度講,文學作品分為可讀的作品和可寫的作品,作品本文留給讀者體會的餘地越多,就越令人滿意。 而在《 德軍剩下來的東西》 中,作家讓我們從一片葉子身上看到了一片森林,這種涵蓋能力就非同一般了,藝術留白成了「功臣」。
在微型小說里,設置空白點或不定點的結局,會使思想情感表達得更為深刻到位和多元化。 如黃建國的《最後一個紅富士》,將主人公設定在一個迷狂的狀態,「 果園遺像與後事→ 詛咒 →發現蘋果、摘蘋果→回憶歷史→吃蘋果→(高潮)逼狗、殺狗→鋸樹 」。這些細節初看起來沒什麼必然的聯系,但是似乎又順理成章,作者一意孤行,寫主人公甚至為了那隻蘋果而虐待與殺害那條忠實的狗!然而最後一句「 後來,在滿天星光下,他開始一棵挨一棵鋸樹。 」頗有點「全劇終」的感覺,我們才知道,原來處於迷茫狀態是的我們,主人公反而是最清醒的。這句話既解釋了前面的所有怪異行為,造成 懸而遲決的效果,又是一個經典的空白,使作品進入深層次的思想境界,大有餘音繞梁的震撼,我們不禁思考,一個農民為了什麼而把他十年的努力親手毀掉?在 微型小說有限的篇幅里,往往只能將高潮安排在結局段,通過製造空白點,給人嘎然而止的感覺或者不期而至的震撼,既 促使讀者參與揣摩作者的心思,而且是思想升華的關鍵。可以說一篇微型小說作品的成敗,取決於結尾部分是否能留下意味深長的思考空間。作者曾說過:「 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家完成的只是小說的樹乾和主要枝條,它讓讀者參與的補充並不是對本文進行簡單的闡釋,而是去延展作品的空間,將隱藏的部分挖掘出來,從而復活成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 」他自己在這篇微型小說里用了 大量的細節描寫,卻越寫越從容,越讓你覺得不可理喻,到最後,一切卻都是必然的了, 充分體現了其情感留白的功力,使作品充滿意味。又如 庫普林 的 《 快樂 》,有點像童話的故事格局,殘酷的皇帝殺了無數的「聰明人」,然而一句 「蠢材,思想是不朽的。」 正是主題的升華,這時候作品嘎然而止,留給我們的是比語言所能表達的更深刻的思考。這便是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一些作者不明晰的或者故意製造的不明晰,讓讀者揣摩去吧。 小說需要一種魔力,一種把讀者的興趣、注意力、想像力,緊緊吸引住並推激起來的魔力 , 推促他欲罷不能地讀完它。 緊張的情節安排之餘,適當的情節留白也是極其好用的武器,是微型小說中藝術留白的主流手段。根據劉海濤老師的《規律與技法:轉型期的微型小說研究》里的詳細描述,有去頭、斷身、掐尾三法,分析得極是詳盡。

I. 小小說寫作方法與技巧

小小說的寫作技巧及方法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鍾小說。下面是整理的小小說寫作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著類似超短篇小說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說這個名字的正式出現,是源於美國。」多數人推崇美國作家歐·亨利(1862-1910)是創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節生動,筆調幽默。其中《麥琪的禮物》膾灸人口。
可以這么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內,要概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說,微型小說是一種敏感,從一個點、一個畫面、一個對比、一聲贊嘆、一瞬間之中,捕捉住了小說——一種智慧、一種美、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一種新鮮的思想。
微型小說在寫作上追求的目標是四個字:微、密、奇、新。
1、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過一千五百個字。因此,構思和行文時必須注意字句的凝煉,不允許作品中有贅詞冗句。如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帳本中的一頁》。全文只有七行字,卻具有長篇小說的全部情節。
再如《三封電報》(美·佚名):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裡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屍回家。」三個星期後,從非洲運來了一個大包裹,裡面是一個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屍。」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選自《世界微型小說精選簡評集》)
這篇小小說是一家美國雜志以3000美元的懸獎徵求「文字最簡短,情節最曲折」的故事的獲得首獎的作品。單一的情節里,事件完整、有沖突、呈現因果聯系,這樣,事件所呈現的面貌就不是簡單、重復而沒有變化了。
2、密。指的是結構嚴密。微型小說的作者在結構上,應力求時間、場所、人物都盡可能地壓縮、集中,使作品結構簡練、精巧,如同微雕工藝品那樣。因此,特別要在選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3、奇。指的是結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說的特點多半在於一個「奇」字。中外作家的許多優秀作品就常在結尾處使人拍案叫絕。如邵寶健的《永遠的門》的結尾就出人意料。
4、新。指的是立意新穎,風格清新。星新一寫作一分鍾小說,就極力追求「新」。他寫道:「有些評論家把我的小說與美國的超短篇小說(Short-Short)混為一談,這是不妥當的。我是受了美國超短篇小說的.影響。但是沒有完全依靠,而是發揮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我的小說強調一個『新』字,給讀者以新題材、新知識,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星新一《一分鍾小說選》)
為此,他常常藉助於童話、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過非現實的題材或現實題材的非現實筆法,反映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獨特的感覺,表現清新的主題,如他的《保修》。當然,微型小說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說作品一樣,有時並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時主題並非一個,是多元化的,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寫的一篇被稱為世界上最短的科學幻想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虛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就寫得十分別致而耐人尋味。

J. 為什麼有些微型小說中,主要人物卻不正面寫這樣處理有何意圖

這其實就是一種寫作手法。
不正面寫的方式,基本可以算作是烘托。通過其他人的態度,語言,神情來表現主角的一些情態。也有的用一些景物或者風、雨之類的元素表現當時的氛圍。
這種表現手法跟白描區別很大,雖然一開始表現人物的力度上弱於白描,但通過對周圍一些刻畫,可以不斷深化主角的血肉,讓它的一舉一動融合在文章中。在我看來,這種寫作手法是比較好上手的,出錯率也能控制的好一些,所以微型小說里大多用這種方式。
關於白描,我之前試驗過幾次,但覺得沒有用其他元素烘托來得簡單。白描比較考慮作者功底,而且一旦寫不好,會導致不好的效果。而各種景物的烘托就算寫的不夠好,也不太影響劇情發展跟任務刻畫。

閱讀全文

與微型小說寫人物改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男主角在求婚的時候被勾了魂 瀏覽:654
主角會電能的小說 瀏覽:581
小說一胎兩寶總裁借個種 瀏覽:63
什麼小說開始就是都市無敵 瀏覽:216
腹黑有聲小說全集 瀏覽:809
寫農民好看的小說 瀏覽:330
蘇杭林巧巧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819
男主腿殘疾女主姓蘇的小說 瀏覽:709
主角叫艾克的小說 瀏覽:336
男生末世系統小說排行榜 瀏覽:970
女主超害羞的小說 瀏覽:495
小說風水師的詛咒好看嗎 瀏覽:279
20世紀西方文學短篇小說 瀏覽:912
古代王爺小說男主叫慕容祁 瀏覽:939
什麼七歲萌妃穿越小說 瀏覽:708
虐超級大虐文古代小說 瀏覽:702
小說好想好想談戀愛結局 瀏覽:593
超級綠奴小說全文 瀏覽:587
寫男頻小說的女作者 瀏覽:206
仙俠奇緣之花千骨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