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鄉土小說的主要特徵
鄉土小說的主要特徵,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審視故鄉風習,對愚昧、落後進行尖銳的諷刺與批判。其次,鄉土小說作家往往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情緒描繪生活與苦難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鄉人,同情與批判,諷刺與哀憐相互交織,形成鄉土小說喜劇與悲劇相交融的美學風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繪故鄉愚昧習俗、麻木人性、凄涼人生時,鄉土小說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對故鄉的眷戀,而這眷戀又往往與某種失落感相交織,因而小說大都具有抑鬱的抒情調子。
㈡ 什麼是現代文學中的鄉土小說
我想告訴樓上的,你提到的幾位,嚴格說屬於當代……
關於鄉土小說的定義,始見於魯迅先生《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二集 序》中,魯迅認為「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又說他們的作品大多是回憶故鄉的,因此也隱現著鄉愁。鄉土小說就是這類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鄉村(包括鄉鎮)的生活,帶有濃重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它們在當時出現的文學背景是因「五四」小說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讀者欣賞小說心理的進步要求著藝術上的突破。
1923年周作人連續發表了《地方與文藝》、《舊夢》等文章,提倡鄉土藝術。周作人也就成為了鄉土小說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之一。
文壇出現了鄉土小說的創作熱潮:如王魯彥的《柚子》;彭家煌的《慫恿》、台靜農的《地之子》等。魯迅的《孔乙己》、《風波》、《故鄉》、《祝福》等也可以歸入鄉土小說之列。我們在談論鄉土小說的時候往往不怎麼提到魯迅,實際上魯迅才是開現代鄉土小說創作風氣的大師。
鄉土小說是為人生文學觀念的延伸,也受到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的啟迪,對自己熟悉的鄉村生活的回憶和抒寫,對傳統鄉村陋習的揭示,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在創作傾向上注重社會性以及寫實的多元性,側重於社會理性的思考,不成熟,幼稚,片面的將文學理解為社會啟蒙的工具,注重文學的宣傳效果。
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
(1)五四小說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讀者心理的進步,希望看到更為廣闊的、非概念化的真實的社會人生。
(2)五四運動退潮之後,作家與讀者面對現實的濃烈的苦悶情緒,帶來濃郁的鄉愁
(3)周作人等理論家的提倡
這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所謂「第一個十年」的鄉土小說概況。
第二個十年裡已經基本不出現鄉土小說這種提法。像樓上的幾個朋友也提到過的沈從文等人被看作是「京派作家」,其實他們的筆墨也主要集中在鄉村。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以小說《邊城》為代表,極盡美好之能事,充分體現了沈從文先生本身的美學理想。從他寫湘西與都市兩幅筆墨的得失我們也能看出,沈從文是要用湘西的美來襯托都市的惡的。
京派以不若海派之紅火。被稱為「最後一個京派作家」的王曾祺先生逝世後,寫鄉土就不再有什麼讓人驚艷的筆墨了。
部分參考了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三位先生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若是有興趣還是可以找一些別的文學史來看看。
還有一部分純屬個人見解,有失偏頗之處還請見諒。
㈢ 沈從文嘗試寫鄉土小說用做素材怎麼寫
通過比較《邊城》和《長河》兩部作品,我們很容易證明沈從文對待故鄉的兩種不同態度,以及將這兩種態度形諸筆端的不同敘事策略。《邊城》引人注目之處,在於作者自覺依存於田園詩的世界,以及小說中對於神秘的人類生命周期的憂郁的冥想。《邊城》中寫到寂靜的群山、河流,善良的鄉下人,傳說故事,古老的節日儀式,構成一個看似封閉、自足的世界,其歷史背景模糊含混而令人安然。與之相對照,《長河》把讀者從牧歌般的天堂世界帶回到時間之流中。盡管沈從文承認《長河》中仍有著「一點牧歌的諧趣」, 這部小說卻表露出當日軍入侵之際他對於故園無可避免的衰落的憂慮。甚至兩部小說的題目也微妙地暗示出沈從文的不同態度:「邊城」指向居於時間和變化之外的神秘烏托邦,而「長河」卻點出了在歷史潮流中民族與人性的掙扎。
但這種對照閱讀迴避了沈從文想像鄉愁中的細微之處,使他看似一個頭腦簡單的鄉土作家,篡用了復樂園和失樂園的主題。我認為這種對照不僅存在於兩部作品之間,而且也存在於每部作品的內部,因此呈現給讀者的是在神話與歷史、夢幻與現實之間無窮無盡的交相映襯。
《邊城》初看上去,好似一些心理感觸的復合表現。沈從文承認,這部小說幾乎是以一種普魯斯特(Proustian)的方式,由人生中一兩個偶然時刻引發,使他對故園的想像得以成形。沈從文當兵時從保靖去川東的路上目睹的竹木渡筏引出了《邊城》的整體氛圍, 小說女主人公翠翠的形象,其靈感則來自他在1934年的還鄉之旅中遇到的一個雜貨鋪里的少女。 沈從文在《邊城》出版多年以後寫的散文〈水雲〉中,又提到這部小說的素材來自於他對在青島遇到的一個鄉村女子的生活的想像,而他的夫人張兆和則為女主人公提供了性格上的原型。 這里有趣的並非這些素材是否彼此協調,而是沈從文如何從如此廣泛的經驗中取材——其中有些甚至並非來自湘西經驗,而他又如何將其納入到連貫整合的敘事中,來描述經久常在的故園。
在這個方面,《邊城》的地點有所提示。沈從文在《從文小說習作選》的代序中說得很明確: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這種世界雖然消滅了,自然還能夠生存在我那故事中。這種世界即或根本沒
㈣ 鄉土寫實小說的相關拓展
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鄉土小說作家,其家鄉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為他小說創作的出發點和支撐點,作者從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中,提煉出飽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題,將民俗文化攝入作品並使之具體化,藝術化,形象化,從而使他的湘西鄉土小說具有了豐厚的審美內涵.
沈從文的湘西小說,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幅具有濃郁地方情調的風情圖.那濃郁的鄉土抒情氣氛、清新婉麗的文筆、牧歌式的詩意,形成了獨有的風格,給人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蕭紅是少有的中國現代鄉土文學女作家,她以自己獨特的感悟觸摸到了鄉村苦難最深層的精神脈搏,對苦難大地的徹底展示,那種奇絕慘厲的文學風格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稀缺.她也展示了東北黑土地瑰麗、復雜的風情,那種似淡卻濃的悲哀流淌出的嚮往與痛楚之情,讓人感到無比的真誠.同時,透過其對鄉村苦難的徹底書寫,可探求其小說作品的深刻意蘊及當下意義。與中國現代鄉土小說總的走向截然不同,蕭紅的鄉土題材小說對下層勞動者的命運觀照依次經歷了三個階段:階級視角下表現其悲慘的生活遭遇、文化視角下展示其病態靈魂、生命視角下揭示其作為個體生命存在的固有悲劇.這是一個創作主體內在情感不斷介入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
她對語言既敏感又稚拙.她堅持著獨特的表達方式.本文擬就她的表達特點,結合現代風格學關於風味、神韻、情調、氣氛等風格要素的論述,從結構、語言手段運用、敘述方式幾方面對其語言風格進行初步的分析探討. 她的鄉土小說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主要表現在把風景畫和風俗畫作為典型環境的有機構成因素,並且渲染出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㈤ 鄉土小說的風格
鄉土小說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魯迅的影響並有意識地模仿魯迅而開始創作的,大都師承了魯迅小說的批判國民性特點,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種質朴和真實的面貌為當時小說創作界吹進一股清風。
鄉土小說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審視故鄉風習,對愚昧、落後進行尖銳的諷刺與批判。其次,鄉土小說作家往往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情緒描繪生活與苦難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鄉人,同情與批判,諷刺與哀憐相互交織,形成鄉土小說喜劇與悲劇相交融的美學風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繪故鄉愚昧習俗、麻木人性、凄涼人生時,鄉土小說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對故鄉的眷戀,而這眷戀又往往與某種失落感相交織,因而小說大都具有抑鬱的抒情調子。
㈥ 鄉土小說的名詞解釋
所謂鄉土小說是指靠回憶重組來描寫故鄉農村的生活帶有濃厚鄉土氣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說 ,也指「鄉土小說」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鄉風土人情為題材,旨在揭示宗法制鄉鎮生活的愚昧、落後,並藉以抒發自己鄉愁的小說.這批作家有馮文炳(廢名)、王魯彥、台靜農、彭家煌、許傑等.
㈦ 鄉土小說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鄉土小說的主要特徵,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審視故鄉風習,對愚昧、落後進行尖銳的諷刺與批判。其次,鄉土小說作家往往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情緒描繪生活與苦難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鄉人,同情與批判,諷刺與哀憐相互交織,形成鄉土小說喜劇與悲劇相交融的美學風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繪故鄉愚昧習俗、麻木人性、凄涼人生時,鄉土小說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對故鄉的眷戀,而這眷戀又往往與某種失落感相交織,因而小說大都具有抑鬱的抒情調子。
參考:網路「鄉土小說」
㈧ 正在寫一部鄉土小說,苦於書名不得,特此求教~~
幸福的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