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穿越到秦末,與劉邦項羽爭霸,最後假扮成劉邦建立漢朝的小說
黃易的尋秦記
㈡ 一本關於特種兵穿越到秦朝幫劉邦打敗項羽的小說
1、他父親先來的異界,是《尋秦記》。主角叫項少龍。
2、你要找的書叫《尋龍記》,是寫項少龍的兒子的。都是黃易的武俠玄幻小說。
㈢ 如何評價《尋秦記》的作者黃易
黃易先生論書的文學性是遠比不上金梁古三位,但他對中國的網路小說影響深遠,穿越,種馬,玄幻都是由他開辟的。
㈣ 《尋秦記》結局是什麼
陳翔版《尋秦記》復正在熱播!無制論是新版還是老版,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尋秦記中項少龍最後的結局怎樣?原著小說中項少龍有沒有回到現在。史書上沒有記載,是因為嬴政知道項少龍來自未來,為了不影響自己的政治地位。趙盤取代嬴政成為了真正的秦始皇。
不同於以往的武俠小說,黃易先生的作品是具有現代感的,用極具哲學韻味的語言和萬物歸一的思想,闡述著他對於世界萬物的看法。他廣博的見聞,也使他能在經營創新的題材和文字時,依然能不悖中國武俠之傳統精神。
㈤ <天子傳奇>是黃易的作品嗎
是的.
《天子傳奇1》是打了黃易的旗號的,不過據說黃易只參與了三分之一左右劇情的編寫。在市面上也見過標著作者名字「黃易」的《天子傳奇》書籍,但信手翻去,多半是漫畫對白旁白機械地組合,應該並非黃大師親手所著。《天子傳奇1》是在我看來最精彩的一部天子傳奇,當然也是從這一部開始就埋下了《天子》系列的弊端,那就是虎頭蛇尾:《天子1》自南楚一役後便開始走下坡;《天子2》第二部乾脆沒有畫;《天子3》說不上虎頭蛇尾,因為從一開始就沒什麼看頭;《天子4》最後〈天可汗〉一篇也明顯有狗尾續貂之感。
《天子1》開本系列之先河,時間選在了封神榜的年代,以周武王姬發為主角,許多貫穿《天子》始末的武功和兵器,如先天乾坤功、渾天寶鑒、天魔功、天劍等等都先後登場。《天子1》的結構是最簡單的,就是「勇者斗惡龍」模式,一開始大魔王商紂王子受辛就已經登場,還有源源不斷的邪派高手加入幫凶。姬發則是作為勇者主角,通過一連串的奇遇,組織起一支強大的RPG隊伍,最終將子受辛繩之以法。《天子1》是天子系列唯一一部主線清晰的作品,情節環環相扣,從誅滅元始天魔開始就高潮迭起。港漫作為商業化的產物,最重要的便是維持作品的精彩度,說白了也就是暴力色情帶給人的感官刺激,從這點上來說,《天子1》的確達到了整個天子系列的巔峰。
《天子》2、3兩部都是比較有水分的作品,其水準就算扔到普通港漫堆里,也不過二三流作品,若不是後來《天子4》的復興,只怕天子系列就要被這兩部作品斷送。兩作時間上緊密相連,2講述的是秦始皇贏政,3則是漢高祖劉邦。從傳承上來說,這兩部作品唯一塑造成功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及其刀法,這個陰魂不散的傢伙也成了在後來連續兩代天子中興風作浪的人。兩部作品的情節只能說勉強說得過去,畫功更是不敢恭維。打鬥設計缺乏吸引力應該是兩作失敗的主要原因,那使得它們唯一可能的看點也變得乏味。
《天子4》是一部中興之作,從情節上來說,主線並不明晰,故事的推進缺乏必要的連貫性,優點是故事多線發展,情節顯得比較豐富。不過正因為多線發展,使得角色舞台分散,有分量的戰場因而減少,真正稱得上高潮的也只有玄武門一役。《天子4》相較《天子1》最成功的地方是創造了多個立場不同的勢力,每個勢力都有頂尖高手,各勢力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兩極向多極化發展看來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趨勢,港漫中也一樣,笑。畫工方面甚至比第一部更加出色,比之前兩作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這也難怪,從第一部到第四部,接近300期,也就是300周,時間跨度有六年左右,如果這么久還不能取得質的突破,只怕玉皇朝在香港也混不下去了。在我看來,《天子4》也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如來神掌闖入天子系列,嚴重破壞了天子系列的武學結構,這絕對是一大敗筆。
《天子4》的成功使得人們對《天子5》抱了許多的期望,這部作品一開始也的確沒有讓人失望,畫工比前作更上層樓。才剛開篇就高手盡出,使得劇情一上來就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不過隨後的發展卻多少令人失望,情節逐漸拖沓,劇情也越發乏味,到最後終於變成了白開水一壺,被我束之高閣了。在我看來,《天子5》問題的根源就是如來神掌。這部作品的名稱甚至都被定為「如來神掌」,這樣劇情就無可避免地集中在對武學巔峰的追求。於是故事裡的頂尖角色大都做著同樣的事,那就是怎樣去學或創更強的招數。用游戲來形容,就是從《太閣立志傳》變為《美少女夢工廠》。因為主線變成了沒完沒了的練功,所以情節不可避免地為其服務,這樣的情節是經不起重復的。而另一個讓人失望的地方是,那些角色創出或者學會了天下無敵的招數,卻並不進行讀者期待的決戰,而是象徵性地點到為止,然後坐下來用一大堆佛法道法拖戲(由此亦可見韓劇流毒之廣)。而這還不算什麼,玉皇朝的策劃人員還會在每期封底大肆廢話一番,多半是自吹自擂和自圓其說,把本來是劇情安排上的漏洞也標榜為精心布置的局,吹得天花亂墜。這樣的話說一兩次也就當笑話看了,每期都有就難免令人反胃。
參考資料: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8753.html
㈥ 《那時漢朝(壹)劉邦崛起·楚漢爭霸》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那時漢朝(壹)劉邦崛起·楚漢爭霸》(月望東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UD3ddWbygSt-RAiZuWIxWw
書名:那時漢朝(壹)劉邦崛起·楚漢爭霸
豆瓣評分:6.4
作者:月望東山
出版社:長征出版社
副標題:劉邦崛起·楚漢爭霸
出版年:2009-01
頁數:297
內容簡介
《那時漢朝》第一部從劉邦出身寫起,到楚漢爭霸結束為止。全景敘述秦朝崩潰及諸侯逐鹿中原的壯闊慘烈的混戰場面。項梁PK章邯,壯志未酬身先死;項羽怒斬宋義,破釜沉舟,在巨鹿上演了一幕壯麗的英雄絕地反擊戰;劉邦勢如破竹,先入成陽,卻在鴻門宴上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較量。當韓信自漢中暗渡陳倉,打響了楚漢爭霸第一戰,從此劉邦和項羽進行了異常激烈的生死決斗:滎陽,彭城,垓下三場大戰,最後終於以劉邦勝出。
從某種意義上說,楚漢爭霸是一個創造英雄的偉大時代。在這一場生死決戰中,英雄輩出,光彩奪目。這些人有劉邦,項羽,韓信,張良,陳平,蕭何,范增……爾虞我詐,刀光劍影,高潮跌起,欲罷不能!
作者簡介
月望東山,本名王月旺,生於上世紀70年代,海南省海口市東山鎮人。早年學詩,後寫小說,現攻歷史文學。曾在全國多個著名文學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二十萬字,其小說選入多種選集,與人合著過其他論著,《那時漢朝》是個人第一部歷史文學作品。
㈦ 項少龍穿越清朝 以前我看書裝本的,好象是尋龍記續集 劉邦得天下,項少龍和項思龍准備回到現代。
這本書不是黃易寫的,叫尋龍記
前期寫的項少龍在現代的兒子項思龍回到秦朝尋找他爸爸,裡面基本推翻了尋秦記的武力設定,項羽啊,項思龍都強的跟什麼似的,順帶一提,這裡面項羽是項少龍的養子,劉邦是他親子
最後他們父子決定回到現代的時候,時光機器出了故障,項少龍穿到清朝了
這點很坑爹,這時候項少龍年紀怎麼也得50上下了,在清朝還跟一小夥子似的到處泡妞
㈧ 《高祖本紀》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高祖本紀》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漢高祖是個很矛盾的人。
你沒有辦法去評定他的對與錯,他是一個好皇帝,卻絕對不是一個善人。我時常在想,是否擁有眾多身份的人在一個方面表現的太突出,其他方面的特性就會削弱,譬如親情。他可以慧眼識珠,將賢臣的智謀發揮到極致,懂得拉攏人心,讓一眾將領為他肝腦塗地,卻毫不猶豫在逃難途中將親生孩子丟棄,在談判周旋時對方用親人為籌碼威脅他,亦可無動於心鎮定自若。
的的確確,他是一個聖明的君主,可謂天賦自成:自信強大,折節下士,剛柔相濟,虛虛實實,張良說他「沛公殆天授」,司馬遷則用一段近乎神話的描述將這種不凡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身上有楚人的神秘與靈秀。
「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初見秦始皇時的一句喟嘆——他的成功,從對權力的崇敬和隱約的嚮往裡已可初見端倪。
你必須肯定他的政治頭腦和虛心納諫,他不以全能自居,而有傾聽的本領,能夠察納雅言。多少皇帝因剛愎自用而一意孤行、狂妄自大,劉邦卻總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取太陽。手段不一定光彩,結果卻一定令人滿意。他看似大方,放長線釣大魚的時候不介意多做犧牲,可以將最豐厚的獎賞賜給最討厭的人;內里卻明察秋毫,誰要多拿一個子兒他都能立馬翻臉,不能給的就一定寸步不讓。
他更多時候對手下體貼周到,對百姓寬厚仁慈,卻也屢有冷酷無情刻薄寡恩的時刻。一旦威脅到自己的生命,仁,義,禮,信都可置之度外。他是一個參悟了「政治三昧」的人,權力一刻也不能喪失。
你說他善良,有些事情又實在不太厚道,說他壞透了,他卻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與其他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實在太不一樣,——他太鮮活了,有凡塵俗世的市井氣,那些小性子和小缺點反而讓他更真實、更可信。在史書裡面,哪個帝王比他的形象更生動?即使你厭惡他,也無法將他劃歸到十惡不赦的類型之中。
那些古板的帝王之氣沒有籠罩他,所以他在歷史的輪回和記憶里倒顯得鮮活起來。
他矛盾著,又特別著。
《高祖本紀》講了高祖劉邦的一生經歷,即是寫劉邦如何戰勝項羽,最後建立漢國的過程。讓人真切的感受到歷史的豪邁,悲壯與些許心酸。
本篇著重寫了劉邦的成功,而對於他的一些缺點陋習,比如奸詐,損人利己,虛偽等人品方面則有些忽略,不過終歸來說,劉邦是成功的,正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項羽雖然一生正氣,勇猛無比,但卻也只能是一個失敗者。歷史就是這樣殘酷冰冷,不得不讓人感慨。
看了《高祖本紀》當這種結果也是必然的。劉邦雖然人品不好,出身低微,胸無大志,無雄才偉略,但他卻領著一幫豪傑推翻暴秦,打敗英雄蓋世的項羽,建立漢國。首先,司馬遷認為他能當上皇帝是上天授予的。劉邦母親懷他時就有蛟龍附身,劉邦長相一副龍的容貌,面相貴不可言,被稱為赤帝的兒子,所到之處,天空都有象徵天子的一團雲氣,這么來說,劉邦自生下來命中註定就是天子,他就會建立漢國。這一點來說,帶有一些神話色彩。當然,劉邦德勝並不只是由於他是君權神授,他還有過人的用人才能,這一點是項羽遠遠不能及的。
劉邦能成功,還有個重要的因素時他會安撫人民,可謂得人心者的天下,在歸降了的地區,劉邦對安撫人民,鼓勵耕種,鎮國家,撫人民,給糧餉,不絕糧道,正如他說的「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 且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人們普遍都認為劉邦是個品德高尚忠厚老實的人,認為他值得信賴,因此都紛紛依附他擁立他為王。而項羽呢,雖勇猛無比,卻又姦猾傷人,項羽曾攻下襄城,那裡的軍民沒有一個活下來的,全被活埋了,凡是他所經之處,都會遭到毀滅,他這樣的糟蹋人民,可想人民怎麼會擁護他,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其實比劉邦更有才的人很多,比如張良,韓信等,但劉邦趨合理的利用他們並把它們的才能發揮出來,劉邦本不是曠世奇才,但他善於用才,善於撫民,最終取得成功。
本篇高祖本紀中,司馬遷將劉邦和項羽做了強烈而且鮮明的對比,由此更加突出了劉邦的勝利。劉邦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胸懷大略,虛懷若谷,求賢似渴,善於知人用人;而項羽者過於稚嫩,氣量小,嫉賢妒能,造的後來眾親背離,凄涼的自刎烏江。比如說寫到項羽劉邦分別率兵去關中擊秦時,項羽之描述了他在軍事上的勝利,而劉邦則不僅有軍事上的勝利,還寫到他撫慰軍民等安民措施。司馬遷還將項羽和劉邦用人方面進行了對比,項羽剛愎自用,有范增卻沒有好好利用,做事魯莽,不經思考,正如劉邦這句膾炙人口的話語所說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司馬遷正是經過這樣的層層對比,不對遞進,進而拉下了劉邦勝,項羽敗得帷幕。其實,很佩服劉邦。
本片高祖本紀語言精練,朴實無華,給我們讀者展示了劉邦與項羽爭霸的精彩以及歷史的殘酷與真實,劉邦與項羽兩位人物形象也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劉邦得勝與項羽的輸給後人許多啟示。
歷史流轉,造了時勢,於是便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事造了英雄,英雄不一類。
兩千多年的文明史,那些英雄人物如滄海遺珠,串成歷史的簾。時間從不停歇,無了遺跡,那些過往總難為人知,英雄也因了這史冊留名,萬世流芳。然而人無至人,歷史演繹的芳香,總掩不了其人自身的濁。
劉邦,漢高祖也。一生征戰,領兵反秦,約法三章,建立漢朝,休養生息。從秦手中救了天下百姓,使天下統一,百姓安定。這樣一個從草民出身輾轉成了皇帝的'成功者,他輸得很少,贏得很多。他是時勢造下的英雄,然而,他的真面,也常叫人匪夷所思——一個如此成功的人,怎就這樣平庸,甚至不賢? 《高祖本紀》中說他「易諸吏」,好「狎侮」,他人見其虛偽;眾臣面前戲弄其父,逃跑途中拋棄兒女,見其無情;忌恨雍齒,有仇必報,見其小肚雞腸。甚至就我來看,他的約法三章,他的「仁愛愛人」,他的赦秦王子嬰的做法,都是為了成全他的野心。事實上,這些事也確實推動了他的作為。他的善舉並不純粹,他所圖的,也並不是善本身。
英雄並不一定都是善的,也並不是都為了救民於水火,盡管,他們做到了。
並有同時代仁義而無情的西楚霸王,便更凸顯劉邦的小人氣質。然而劉邦確實勝了,是他憑著冷靜的頭腦殺死了項羽成為了皇帝,建立了漢朝。歷史留下來的還是他的芳,他知人善任,圓滑而有心計,甚至他斬白蟒,「左股七十二黑子」的天命所歸,傳至今日,至今是一段美談。瑕不掩瑜,「無德不肖」的劉季依舊光芒萬丈,雄圖偉略的漢高祖。歷史有其自然的規律,天有道,人無常。
有人說劉邦是正應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若在當時,有比他還要仁義,更有雄才,目光更長遠的可成事之人,只怕歷史就要改寫了。然而「豎子」這樣的形容又像是輕薄了劉邦,但劉邦之所以是劉邦,之所以讓楚懷王、張良、韓信、蕭何這樣的一代豪傑刮目相看,甚至俯首稱臣,定也是他人格里有不凡的閃光點。
人各有優點和缺點,這在平常我們並不驚訝,但對於歷史我們就未免太大驚小怪了。一代清關海瑞會因女兒與陌生男子交談而砍去她的左手,唐玄宗勵精圖治竟會在晚年驕奢淫逸,著名改革家張居正因懷恨湯顯祖而暗中操作阻止其中舉聽到這些我們總是將信將疑——我們全然忘記了,再偉大的人也只是人。 關於劉邦和項羽誰才是真正的英雄,這是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抑或是三國時期的曹劉孫,總是在各種討論和意見里翻來覆去。然而這漫長的時間里,或青史留名,或遺臭萬年,或是不曾留下一點痕跡的人,總在特定的時勢里以特定的姿態發生於歷史,推動歷史或阻礙歷史,都是確確實實存在過,容不得一點點褻瀆。
我國史冊存留之豐,規模之大,世上絕無僅有,然而無論拿出任何一段,卻都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歷史的真相,我們永遠無法還原,只能懷著敬畏去揣測,去假想。就連親身經歷的那點「曾幾何時」,也在記憶里斑駁的面目全非——過去的,便陷入了永遠的沉睡。
歷史光陰流轉,時勢變化總有其道理。英雄早已陷入永遠的長眠,我們永遠無法將其喚醒。天有道,人無常,只是我們不懂,一切都很尋常。
都說劉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麼雄才大略,那麼他是憑借著什麼來率領一班豪傑推翻暴秦,打敗大英雄項羽並建立大漢帝國的呢?
司馬遷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劉邦做皇帝的根據。首先是君命天授。二是善於用人。三是撫百姓。
劉邦有識人的能力,知道哪些是人傑,哪些是庸才,然後才能量才而用,《高祖本紀》曰:「呂後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這也應算是一項重要的領導才能。項羽就不行,不能識人,所以陳平和韓信之類就全部跑掉了。
劉邦用人不疑,並且「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讓人有盼頭,所以能夠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另外又能把握兵權和人事權以防止喧賓奪主,不致失去對人才的控制,像韓信所言:「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就是這個道理。
劉邦能屈能伸,果敢能決。按李宗吾的話說就是「面厚心黑」。
劉邦有急智。在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時,韓信不但不及時救援,反而趁機要封,「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量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經張良、陳平暗示後,「漢王也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在與項羽對決時,劉邦曾被伏弩射中,「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以定軍心。在鴻門宴前夜項伯來通風報信的時候,劉邦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急忙套近乎,「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在關鍵時候逃過一劫。很多事例都表現了劉邦的急智,按現在的話說叫「危機處理能力」,這也是一項重要能力。如果反映遲鈍,朝三晚五,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劉邦只怕小命都難保,更不用說王霸大業了。
社會並不缺有才乾的人,像項羽、韓信、張良、陳平等,但卻缺少能將他們的才幹合理組織和發揮出來的人,而劉邦恰好具有這一長處,因此他成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成功是性格上的成功。
《史記·高祖本紀》既沒有把漢高祖作為一個南征北戰,一統天下,「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英雄來歌頌,也沒有從一國之主榮歸故里的角度純客觀地描述那種熱烈壯觀的場景,而是通過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農民,勾勒了成為天子過程的一幅幅畫面。
高祖從出生的那時刻,文中就開端就預示著天子的降生,「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文中描寫龍與母親劉母融合。無論是不是真實的,都能證明他不是一般人。或許是後人對他的尊敬對他的敬仰而神話了。但是從高祖後續的事例都能證明這不是主要的。
正因為他是來之民間,得知民心,得知民—意。正因為他是「小流氓」卻有了野心,有了影響力。所以他有了最基層的基礎,也有了最浩遠的抱負。
正是應為他是平民出生,正因為他流氓童年的生活,正因為他的無所事事。讓他明白了這個國家,讓他從社會的底層與社會高層的關系。讓他明白了自己的地位,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明白自己所需要的。也使得他有了偉大的志向。
成就的前期條件高祖都具有後開始了他的大業。用張良計,派說客利誘的「破之」。巧設疑兵,施仁愛,收買人心的「因大破之」。乘勝追擊,取得完勝的「遂破之」。善於用人用計,收買人心都使得劉邦節節交戰的勝利。不殺秦王子嬰,封存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與秦父老約法三章,對百姓秋毫無犯。這些措施無疑起到了安撫民心的重要作用,從「秦人喜」「秦人大喜」「人又益喜」便可見一斑,這也為日後劉邦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矗
從反面來講,項羽的作為,「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黔布等攻破函谷關……項羽遂西,屠燒秦咸陽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高祖本紀》)不善於克制自己,不分析不考察形勢(苦秦久矣,人心思定),自恃勇武,兇殘暴虐。不但不善於籠絡人心,而且常常把別人推到自己的敵對面去。
劉邦從這面相對比都能看出他民間的基礎作用,他知民心。「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止,還軍霸上。召諸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與諸侯曰,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高祖本紀》)善於包裝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解民困於水火之中的形象,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剋制自己的慾望,善於籠絡人心。當然社會的反應卻是剛剛相反,「唯恐沛公不為秦王」與「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這些都能反應民眾基礎的重要性。
鴻門謝罪,項羽入關,稱霸分封,決策東進,追擊項羽,決勝垓下。後世一系列的戰爭都越發明白了劉邦成功的原因,對盟友下屬,劉邦「與天下同利」,而項羽「妒賢嫉能」,不與人共享利益;對人才,劉邦知人善用,虛懷若谷,項羽則不能善用,剛愎自用。
劉邦出生於平民,能屈能伸不拘小節,處事圓滑果斷,善於用人用計,沒有大的勇氣卻有才能,為人心狠手辣,志向遠大,冷靜沉著。
項羽出生於貴族,寧折不彎,優柔寡斷,有勇無謀,兒女情長都成為他成不了大事。氣量狹窄,狂暴浮躁都能使得他失去很多,重要的是沒有民眾的基矗
在定都之後,他們的舉動也能看出才能的趨向,「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高祖本紀》)劉邦衣錦還鄉的自得, 創業艱難的慨嘆,希望求得人才安邦定國的感慨。重視人才,視角高遠,不因勝利而失去清醒。項羽卻縱橫一世卻連一美人一名馬都無法保全的傷感、不解、不平與怨憤。眼中只有自己,卻又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不正視自身的弱點,即便是處於英雄末路的情形之下也是如此。
劉邦成功的路線成為後世的典範,「自古以來,皇帝需要是民眾的支持才能長久。」而漢高祖的成功也正是如此。就如後世的朱元璋,毛澤東。都是從民眾開始抓。
總的來說都說劉邦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也看不出有什麼雄才大略,那麼他是憑借著什麼來率領一班豪傑推翻暴秦,打敗大英雄項羽並建立大漢帝國的呢?
社會並不缺有才乾的人,像項羽、韓信、張良、陳平等,但卻缺少能將他們的才幹合理組織和發揮出來的人。以及需要能組織上層與下層的關系才能成功,而歷來的人士往往不能組織的卻是下層民眾。都值得我們現在人深深的思考。
夫古之英雄,成曠世功業,彪炳千古者,其道有三焉耳。有親閑遠佞,度人御職之術;有食苦耐窮,卧薪嘗膽之能;有統攬全局,運籌決斷之才。
昔漢高祖馭人之術,雖歷千載,亦為今人所鑒。其用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蕭何鎮守後方,統管府庫;調韓信統兵百萬,往來征戰,終至滅楚興漢,其用人不可謂不高明矣。恰逢項籍忌憚,高祖遷蜀,尚能忍辱負重,秣馬厲兵,終於暗度陳倉,擊楚暮歸,而主中原。高祖之耐窮困之能,惟勾踐,未有他人矣。至於先入函谷,約法三章,還軍霸上,靜觀項氏,其統攬全局,運籌決斷之才亦可見一斑。其用心之深,項籍勇之勇矣,而智難敵也。
今者,濤、東、靜合三人之力治一區區酒肆,而未見其成,利不及萬洲烤魚,聲不如半山小廚,勞勞碌碌,不知其所忙於何。
李濤,年且十九,奔忙采購勤之,呼喝指揮瘁之,思慮出入頻之,而學識微之。
劉東,起早入黑,辛勞有甚,遂至威嚴早立,遣人、示令而莫敢違矣。奈何面慈心善,鄰人沾利而容之,客人咄進而讓之,財物多費而略之。
至於吾,對內,同侍者嬉笑有餘,而威嚴難樹;知人長短乃設職,而怠於推心置腹。對外,同客人言談有笑而不苟讓,服務有禮而不卑躬。東則直言欠缺柔和。至於管理,推機示謀卻難施展;欲窺其窮,則理論有餘,實踐不足也。
綜覽吾輩三人,能縱觀全局者,不能御人;能勤於事務者,不能目遠;能細較出入者,欠於智謀。悲夫,人力短長,而有事之成與敗矣。
荀子曰:君子非力所及也,善假於他物焉。譬如盲人攜拐,矮者履高。又有,「三人行必有我師」,君子各有所長,莫若取長補短,方為上策。
奈何樹分高低,識有長短,況人之相容,未有如魚處同淵之易。彼與彼年相若也,孰為先孰為次;彼與彼之識見相異也,曷為愚曷為智?蓋吾三人學識、經歷互為制約,況同職同列,故不若高祖之御良、蕭、信之易也。
悲夫,吾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難知其化解、周旋之道也。
㈨ 秦國50天後必亡我們投靠劉邦去是什麼小說
《劉邦前傳》。
近期,作為《秦末風雲》小說系列的第一部,老作家周天撰寫的《劉邦前傳》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小說從講述劉邦的岳父呂公一家的命運開始。呂公是齊國開國君主姜太公的後代,出身冠冕世家,其二女兒呂須因為打抱不平,得罪了官商郝龍壯,郝龍壯乃與縣令密謀,在公堂上棍打呂須,並關進牢房。從忍辱負重、後發制人,到周密策劃、步步為營,經過許多艱難曲折,呂家殘酷地殺了仇人全家。
全書最精要部分,當屬呂家為了精密策劃與實施復仇方案而作的「努力」。正因為呂家為復仇由單父縣遷居劉邦的故鄉沛縣,才得以讓劉邦真正走到了歷史前台。呂公既為了實現復仇計劃,也為了自己家族的復興,選了民間豪傑劉邦、樊噲為自己的女婿,進一步從復仇上升到為「反秦」作準備。然而,呂公殺仇的這股暴戾之氣,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秦代所流行的法家、兵家學說的殘酷性。
㈩ 一部好像是穿越回秦朝的小說,拉了一隻隊伍和劉邦項羽對著干,主角可...
尋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