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如何寫1920年的小說

如何寫1920年的小說

發布時間:2022-11-05 23:50:47

⑴ 風波 魯迅 主要內容

村裡撐船的七斤,革命時進城,被人剪去了辮子。這天他在城裡的咸亨酒店聽說皇帝坐了龍庭,要辮子,這消息讓他煩心,更讓他妻子惶恐。

跟七斤有過節的趙七爺特意來恐嚇七斤一家,說沒了辮子就是要殺頭。十多天後,七斤夫婦看出了破綻,於是七斤漸漸在村裡恢復了被尊重的地位,一家的生活也回到常態。

(1)如何寫1920年的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17年7月1日,封建軍閥張勛擁溥儀復辟,復辟時要求百姓留辮子。魯迅在他的一篇雜文《病後雜談之餘》中說:「然而辮子還有一場小風波,那就是張勛的『復辟』。

一不小心,辮子是又可以種起來的,我曾見他的辮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對於沒辮子的人們真是氣焰萬丈。幸而不幾天就失敗了……」「……我曾在《風波》里提到它……」。

這篇小說即取材於張勛復辟的歷史事件。這篇小說寫於1920年8月(據《魯迅日記》),最初發表於1920年9月《新青年》雜志第8卷第1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風波》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吶喊》中。小說通過對在江南某水鄉發生的一場由辮子引起的風波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揭示了當時封建帝制還在統治著農村、農民愚昧落後、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狀況;並由此說明今後的社會革命若不徹底改變民眾的觀念就難以成功。

作者介紹: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

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

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

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

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

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魯迅的這些改革在《吶喊》和《彷徨》中就演化為「看/與被看」與「歸鄉」兩大小說情節、結構模式。小說《示眾》中所有人的動作只有「看」,關系也只有「看」與「被看」。

由此形成了「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這種對立在《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等小說中都有展現。而在「歸鄉」模式中魯迅不僅講述他人的故事也講述自己的故事。

兩者互相滲透,影響,構成一個復調,如在《祝福》中,講「我」、「祥林嫂」與「魯鎮」的三重關系,這個關系中既包含「我」與「魯鎮」的故事。

又包含祥林嫂與魯鎮的故事,然而讀者往往忽視前者,前者講一個「永遠漂泊者」的故事,後者講一個封建社會吃人的故事。

兩個故事相串聯,以祥林嫂的問題拷問「我」的靈魂,從而揭示「我」與魯鎮傳統精神的內在聯系。類似這種模式的小說還有《故鄉》、《孤獨者》和《在酒樓上》。

⑵ 家春秋是什麼三部曲

《家》《春》《秋》是激流三部曲。開明書店分別於1933年、1938年和1940年出版。後多次再版。是巴金的代表作。小說以寫1920年至1924年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通過一個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和分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

揭示了半封建社會內部的矛盾和必然的衰落命運,以極大熱情謳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和與這種家庭的決裂,其中《家》的成就和影響最大。

人物刻畫

小說通過描寫沒落的封建大家庭中的專制、虛偽、傾軋、墮落、丑惡內幕和分崩離析的過程,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腐朽,強烈控訴了封建禮教對青年的迫害,贊美了「五四」運動時期青年知識分子的初步覺醒和自發抗爭,塑造了覺慧、覺民、琴等具有叛逆性格的青年形象,特別是以覺慧為代表。這個人物形象寄託著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另一個代表人物,封建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覺新則逆來順受,在家庭中處於復雜困難的處境,反映了雖受民主思想的影響又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青年內心尖銳的矛盾。作者以極大的同情揭示了覺新的深刻的悲劇性,希望喚醒他們走上革命之路。

覺新這個人物寫得豐富深刻,是現代文學史上一個典型形象。小說中還有三個青年女子,梅、瑞珏和鳴鳳,她們都具有美好的內心與外貌,卻被封建禮教所吞噬。同時也刻畫了高老太爺、馮樂山等封建衛道者的頑固、腐朽和偽善。

⑶ 風波是以什麼為線索展開敘述,全文以什麼歷史事件為背景

《風波》是短篇小說,作者是魯迅,寫於1920年8月5日,最初發表於1920年9月《新青年》第8卷第1號,後收入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吶喊》。

她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後看,總覺得今不如昔,一切都是過去的好。明明是年老抵抗能力弱了,卻說過去的天氣沒現在這般熱;明明是自己老掉了牙,卻說現在的豆子硬;明明是她用加重的私秤稱後代出世的體重,卻說後代出世時的體重越來越輕了,整天嘮叨著「一代不如一代」。這說明封建保守思想是封建復辟活動的社會基礎。

⑷ 魯迅以辛亥革命為背景的小說有

《阿Q正傳》 《風波》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於1921—1922年撰寫的中篇小說。小說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共九章,是採用章回體的形式寫成的,其中主要人物有趙太爺、阿Q、吳媽、假洋鬼子、王胡、小D等。《阿Q正傳》向人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它的發表,有著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

《風波》是1920年魯迅創作的小說,收錄於魯迅的《吶喊》中。
小說描寫1917年張勛復辟事件在江南某水鄉所引起的一場關於辮子的風波,以小見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封閉,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圍。

⑸ 1840到1920年的中國近代小說都有哪些啊急求!

好像有《孽海花》《官場現形記》《甲午風雲》《海國圖志》魯迅的小說(早期)有一部分也可能是那個時期的。

⑹ 魯迅 風波主要內容 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風波》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通過對在江南某水鄉發生的一場由辮子引起的風波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了當時封建帝制還在統治著農村、農民愚昧落後、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狀況;並由此說明今後的社會革命若不徹底改變民眾的觀念就難以成功。

《風波》的開篇是一般景物環境描寫,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的空間順序描繪了江南小鎮鄉村的風貌特點,同時奠定了小說的社會基調,即不是繁榮、先進的大城市,不是北方地區,而是江南的一個小小的鄉村。這段自然場景的細節描寫,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敗在於沒有深入群眾,深入農村,沒有根除封建主義在民間的思想殘留。

而接著描寫的一個文人詩興大發則是精巧地揭示了當時的文化背景,他們這些文人坐在酒船悠閑賦詩便是諷刺了封建文化教育下的文人騷客雖身處動盪的亂世和國家變革時期,仍妄想獨善其身、苟全性命、潔身自好,既不關心社會民生,也不關心民族危亡。

九斤老太和趙七爺這兩個封建守舊代表多次對比了「 從前的長毛」和「 現在的長毛」 的聯系和區別,暗示了農民階級領導的革命和資本主義領導的革命都具有局限性,只有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工人階級才能根除封建主義,挽救中國革命。

(6)如何寫1920年的小說擴展閱讀

《風波》小說以辮子事件為主線。小說中有兩條辮子,一條是七斤已剪掉的辮子,另一條是趙七爺的辮子。前一條實際不存在的辮子貫穿全文,後一條則輔助性地說明了故事背景的變化。

風波是由辮子引起的——在第一部分的後面,辮子預示了風波即將來臨;第二部分所寫的這場風波的發生、發展、高潮,也集中在辮子上;在第三部分里,趙七爺「辮子又盤在頂上了」——這條辮子的盤起,宣告張勛復辟的失敗,於是風波平息了。

總之,小說的三個主要部分,故事的開端、發生、發展、結束都是以辮子為事件的中心貫穿起來的。

⑺ 民國小說是不是只能寫1920年之前的

民國指1912——1949,

⑻ 魯迅《風波》的賞析

魯迅《風波》的賞析如下:

「風波」由何引起呢?只因七斤沒有了辮子。張勛復辟的消息傳到江南這個鄉村,人們關心的問題就只成了有沒有辮子的問題了,這實在是讓人感到可悲。

主人公七斤做著幫人撐船的工作,穿梭於城市與鄉村之間,這種工作讓他得到其它村民的尊敬,只因他到過城市,看到了城裡的景象。村裡的人想聽他在城裡的見聞。從中反應了農民身上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保守性,封閉性。

既然他們這么想看看城裡的樣子,想看看城裡的人,他們自己親自去不就行了嗎?可這些人偏偏喜歡聽別人的見聞,還帶著崇拜和尊敬的聽,他們崇拜只是城裡的是繁華生活罷了!

七斤的慌張與手足無措,魯迅並沒有用七斤本身來表現。而是藉助他妻子七斤嫂的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來進行間接的反應。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七斤嫂可以破口大罵自己的丈夫,這就足以看到七斤嫂擔心自己丈夫的程度,我想這時的七斤可能已經絕望到認為自己已經必死無疑了,完全沒有了掙扎的意識,更不會想到反抗。七斤從來不會想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等死的原因。只因沒有了一根辮子這不讓人感到滑稽和可笑。

在全村裡除了七斤的沒有了辮子外,其它人的辮子都完好的保留在他們的頭上,革命的成功,卻沒有給這些的生活帶來一點改變,連清朝封建社會的一個象徵辮子都保留著不願自願減去,他們還會改變他們身上的封建奴才思想嗎?

趙七爺完全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當是共和時,他把他的辮子蟠在頭上,掩蓋掉自己的辮子,當聽到復辟後他又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的辮子,來顯示對清朝自己的忠誠,趙七爺這種人不管是什麼社會都只是想當別人的忠臣奴才罷了,革命帶來結果,只是讓他換了主子,這種人自稱是封建禮教、封建社會的代言人。但卻不敢為他代言的思想犧牲。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錢財,這才是最重要的。

魯迅想告訴我們革命的成功覺不是簡單的推翻他的統治機構罷了。只有人們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維、思想,願意做個有尊嚴,不願當別人奴才的人,有勇氣反抗一切壓迫的人,這樣革命才會真正成功。

(8)如何寫1920年的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風波》創作背景

1917年7月1日,封建軍閥張勛擁溥儀復辟,復辟時要求百姓留辮子。魯迅在他的一篇雜文《病後雜談之餘》中說:「然而辮子還有一場小風波,那就是張勛的『復辟』,一不小心,辮子是又可以種起來的,我曾見他的辮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對於沒辮子的人們真是氣焰萬丈。幸而不幾天就失敗了……」「……我曾在《風波》里提到它……」這篇小說即取材於張勛復辟的歷史事件。

這篇小說寫於1920年8月(據《魯迅日記》),最初發表於1920年9月《新青年》雜志第8卷第1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⑼ 魯迅風波梗概

小說通過對在江南某水鄉發生的一場由辮子引起的風波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了當時封建帝制還在統治著農村、農民愚昧落後、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狀況;並由此說明今後的社會革命若不徹底改變民眾的觀念就難以成功。

《風波》這篇小說圍繞「辮子」的有無展開情節,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變化,在結構上完整地遵循著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餘波的程序演進,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寫此」,場面不大,個個人物鮮靈生動。小說最後寫「新近裹腳」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樣子,更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並且留下深長的餘味,其精警深刻,發人深思。

《風波》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吶喊》中。

(9)如何寫1920年的小說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17年7月1日,封建軍閥張勛擁溥儀復辟,復辟時要求百姓留辮子。魯迅在他的一篇雜文《病後雜談之餘》中說:「然而辮子還有一場小風波,那就是張勛的『復辟』,一不小心,辮子是又可以種起來的,我曾見他的辮子兵在北京城外布防,對於沒辮子的人們真是氣焰萬丈。幸而不幾天就失敗了……」「……我曾在《風波》里提到它……」這篇小說即取材於張勛復辟的歷史事件。

這篇小說寫於1920年8月(據《魯迅日記》),最初發表於1920年9月《新青年》雜志第8卷第1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風波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1920年的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狼世界 瀏覽:708
唐磚小說全集在線 瀏覽:355
最好看的打工仔透視賭石小說 瀏覽:880
小說作者戀苓 瀏覽:560
邪王在下小說免費 瀏覽:196
好看的重生小說榜 瀏覽:55
一部小說男主角叫龍淵 瀏覽:2
女主很愛男主現代小說 瀏覽:577
作者零度寂寞的小說 瀏覽:187
不看書小說網 瀏覽:232
寵溺來襲重生辣妻很傲嬌小說全集免費閱讀 瀏覽:826
婚心不負免費小說 瀏覽:633
好看的和尚文小說 瀏覽:445
三體小說推薦ppt 瀏覽:831
長片床戲多的都市小說 瀏覽:259
重生農村免費完結小說 瀏覽:94
玄幻小說那個人物最強 瀏覽:360
都市古武門派小說 瀏覽:692
好看的輕松甜寵小說推薦 瀏覽:434
都市之我是神級段子手小說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