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歷程
1、萌芽期
上古到先秦兩漢的古代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說的孕育和形成。如《女媧補天》《誇父逐日》。
2、成長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其情節結構比較簡單、粗略。如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3、成熟期
唐傳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的成熟。如《柳毅傳書》和《鶯鶯傳》。
4、發展期
宋代的話本,明代的擬話本的出現,推動了古代小說的發展,擬話本的題材更加廣泛,情節更加曲折,描寫更加細膩,如《灌園叟晚逢仙女》。
5、高峰期
明清章回體小說將古代小說逐漸推向了頂峰。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紅樓夢》則代表古代小說的頂峰。
(1)先秦小說作者的演變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之四大名著
1、《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是中國小說中反映時代最深刻的作品,它表現出任何其他作品所不具備的空前絕後的思想深度和哲學追求。小說通過描寫賈府在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敗、經濟上的崩潰、子弟的一代不如一代,預示著舊的制度必將走向沒落的趨勢。
2、《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是一部以神怪為主角的幻想喜劇,記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三藏去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皆成正果。
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是一部經過宋元兩代數百年的醞釀、積累而最終完成的長篇歷史小說。它集合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漢生生死死的悲壯故事,凝聚了無數中國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
4、《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㈡ 先秦文學的內容包括代表作家和作品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天下以前的歷史,包括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早期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
先秦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發生發展的最早階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其主體部分是成熟的周代書面文學,尤其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學。這一時代由天下統一的分封到諸侯異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權的統一。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大部分也都體現了華夏范圍內由分裂而尋求統一的基本時代特徵。
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有成為我國古代文學先導的古代神話和古代歌謠,有標志著我國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有作為後代史傳體文學和小說、戲劇濫觴的歷史散文第一階段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第二階段以《左傳》和《國語》為代表。第三階段以《戰國策》為代表。有體現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之局的諸子散文:春秋戰國之交:以《論語》、《墨子》、《老子》為代表。戰國中期:以《孟子》、《莊子》為代表。戰國末期:以《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為代表。
有我國寓言文學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楚辭》等等。豐富多彩,斑駁燦爛的先秦文學奠定了我國兩千幾百年文學發展的堅實基礎。
㈢ 先秦主要都有哪些歷史散文試述它們各自的體例、作者、成書年代。
先秦諸子散文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各個學派的總稱,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們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學派。《漢書·藝文志》作者根據劉歆的《七略》一書,把儒家經典列入〈六藝略〉中,在〈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漢初各學派分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等十家。同時,還著錄各家著作,「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小說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雜家
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
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縱橫家
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名家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法家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道家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儒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同時,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諸子散文包括:
1、士的興起與諸子百家。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與士這一階層的興起有密切關系,由社會各個階層轉化而來的士,成為此期活躍於政壇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風雲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體系,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與早期道家的格言體散文。《孫子兵法》謀篇布局的特點;《孫子兵法》的語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孔子的思想;《論語》精粹的語言藝術;《論語》對人物性格及語態的描寫。
4、對話式論辯體散文《孟子》和《莊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論辯特點;《孟子》的語言藝術;《孟子》的寓言藝術;《莊子》的思想;《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特點;《莊子》的寓言藝術。
5、論說體散文《荀子》與《韓非子》。《荀子》說理文的藝術;《韓非子》的寓言藝術。
㈣ 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程有哪幾步
有以下六步:
中國古代小說,經過漫長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備了小說要素。
1.先秦兩漢——古代小說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宗教故事等都孕育著小說的藝術因素,為小說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露出小說童年時期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的端倪。
神話:如《精衛填海》、《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神話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有一定個性的人物形象,這正是萌芽時期的小說藝術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種短小精悍而又富於諷刺力量的文學樣式,其特點是通過假託的故事,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先秦寓言,它敢於干預生活,有助於中國古代小說現實主義傳統的形成,它的諷刺藝術,直接為後世小說繼承和借鑒。後世的諷刺小說的小說中的諷刺藝術,無不受到寓言的積極影響;它是最早的敘事文學之一,又開創了自覺地虛構故事的先河,在敘事、寫人、擬人、狀物、誇張等多方面的藝術經驗,為小說家所汲取。
《史記》開創了我國紀傳體史學,它改變了以往以編年體或國別體記敘史事的傳統,以人物為中心,通過人物的歷史性的活動來說明歷史。就對小說的影響而論,除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外,還在於曲折細致地描寫妙趣橫生的故事場面,惟妙惟肖地表現人物的身份、性格。故事生動、人物逼真,富於戲劇性和小說意味,不僅為後來的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題材,更重要的是為小說文體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編寫故事情節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經驗。
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迷信傳說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它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致形成了古小說中語怪與紀異兩大類別。先秦時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現為巫教。
2.魏晉南北朝——古代小說的童年期。此時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劉義慶《世說新語》(志人)干寶《搜神記》(志怪),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3.唐代——古代小說的成熟期。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代傳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較之童年期的作品,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著名的唐傳奇有: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李朝威《柳毅傳》、白行簡《李娃傳》。
4.宋代——話本產生。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代表作有《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
5.明代——白話小說蓬勃發展。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如《玉堂春落難尋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明清出現了「章回體小說」。其特點是分回標目,常取一個或兩個中心事件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節前後銜接,開頭、結尾常用「話說」「且聽下回分解」等口頭語,中間穿插詩詞韻文,結尾故設懸念吸引讀者。這一時期,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到頂峰,產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三國演義》(羅貫中)和《水滸傳》(施耐庵)的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此,中國小說以短篇小說為主轉入以短篇小說為主。「四大奇書」在所屬的各類題材的小說中獨占鰲頭:《三國演義》是小說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歷史小說的典範;《水滸傳》既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傳奇的典範;《西遊記》(吳承恩)既是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神魔小說的典範;《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寫世情的小說,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小說。
6.清代——長篇小說創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吳敬梓)和《紅樓夢》(曹雪芹)的問世,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時的文言短篇小說著名的有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紅樓夢》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著名的有「晚清四大小說家」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曾樸《孽海花》。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篇小說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兩種短篇小說雙線發展,明代開始,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狀態。
我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節曲折,故事完整;語言准確簡練,生動流暢,富於個性;敘事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記。
○中國古典名著詩:
東西三水桃花紅,官場儒林愛金瓶。三言二拍贊今古,聊齋史書西廂鏡。
附解:東——(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西——(明)吳承恩《西遊記》;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水——(明)施耐庵《水滸傳》;桃花——(清)孔尚任《桃花扇》;紅——(清)曹雪芹《紅樓夢》;官場——(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儒林——(清)吳敬梓《儒林外史》;金瓶——(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三言——(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今古——抱瓮老人輯的明代話本選集《今古傳奇》;聊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史書——(西漢)司馬遷《史記》;西廂——(元)王實甫《西廂記》;鏡——(清)李汝珍《鏡花緣》。
㈤ 簡述先秦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及每個階段的主要情況。
春秋以前,文學的發展尚處於萌芽階段。詩歌是最早產生的文學樣式。當人類有了語言之後,它便產生了。原始的詩歌,與人類的勞動生活緊密相連,並且與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淮南子·道應訓》說:「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所謂「邪許」,猶如「杭育杭育」。這樣的勞動歌聲的創作者,就是魯迅在《門外文談》中所稱的「杭育杭育派」。它說明詩歌起源於人類的集體生產勞動。《呂氏春秋·古樂篇》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由此可見原始歌謠是與音樂、舞蹈密不可分的。
遠古口頭文學除原始歌謠之外,還有神話傳說。我國古代有著豐富多採的神話,但因年代久遠,散失甚多,未能系統、完整地保存下來。現在所看到的一些零星的片斷,大都出於後世的傳說和記載,己不完全是古代神話的本來面目,但它們總算基本上保留了古代神話的形態和特質。散見於《山海經》、《淮南子》等古籍中的神話故事,如《女蝸補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鯀禹治水》和「羽民國」、「奇肱民」等等,包括了創世神話、自然神話、英雄神話和傳奇神話等不同類型。這些神話故事在古代人民的口頭廣泛流傳。它們具有不朽的認識價值和高度的審美價值,無愧為文學藝術的「武庫」和「土壤」。
現存最古可識並用於文獻記錄的文字是3000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自1899年起陸續發現於河南安陽西北小屯村的殷墟甲骨卜辭,證明我國至遲在殷商社會中期(約前14世紀)就有了初步定型的文字和用文字記載的歷史文獻。甲骨卜辭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占卜的記錄,其中也間或有少量與占卜有關或其他偶然的記事文字。卜辭作者即殷商時身兼神、史之職的巫覡。殷人迷信鬼神,凡事必卜,此時記事文字,主要是記錄卜辭。占卜內容頗廣,有關於狩獵生活、農業生產、祭祀、戰爭者,有例行者,也有大事而占者。從現存文獻材料看來,卜辭是中國最早的散文。其特點是內容簡單,形式樸素,文字簡略,不成篇章。如: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卜辭通纂》375)
戊戌卜,貞:今日旦,王疾目,不喪明?其喪明?(《殷虛文字乙編》64)
㈥ 想知道先秦文學作者的流變情況,請智者幫幫忙!~
先秦文學作者的流變
由巫到史 貴族文學的興起 士階層的出現及其文學活動
先秦經歷了一個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文化主要承擔者的身份、地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文學作者也因之而不斷變化。
㈦ 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小說(先秦-鴉片戰爭前)的發展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從"醞釀--雛型--成熟--轉變--繁盛",體現了古代人民為創造民族的文學樣式,民族的文學精品,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中國古代小說孕育於先秦時期的遠古神話,經歷了漢魏六朝雜史、志怪志人的成長,唐傳奇的成熟,宋明話本、擬話本的發展壯大,最後在明清章回小說中展示出生命的輝煌。 從語體上說,中國古代小說又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系統。
從藝術的淵源上說,中國小說的萌芽狀態可以追溯到遠古神話,《山海經》被稱為「古今小說之祖」。先秦的史傳文對小說的影響也很明顯,《戰國策》因其敘事的成熟完備及其中多篇顯著的虛構色彩,更是被當作最初的小說體裁之一——雜史小說的開端。
漢代出現了第一篇初具規模的雜史小說《燕丹子》,它比《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傳」更富傳奇色彩。
中國小說初具規模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其標志就是小說由寫事為主轉向寫人及其性格特徵為主,從而確定了人在小說中的主體地位。按內容可分為志怪和志人兩類,前者以寫神靈鬼怪及其妖異怪誕之事為主,代表是晉代干寶的《搜神記》;後者以記載人物的瑣聞逸事為主,代表是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也是文言小說的第一個高峰。
中國古代小說真正成熟的標志是唐代傳奇的出現與繁榮。他們在內容的豐富性、題材的多樣性、人物的形象性、故事的藝術性和文筆的生動性等方面都是六朝小說所無可比擬的。涌現出一系列優秀傳奇小說,如陳鴻的《長恨歌傳》、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杜光庭的《虯髯客傳》等。內容以言情為主,搜奇記逸,文字婉轉華艷,代表著早期文言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是文言小說的第二個高峰。
宋代出現了話本小說,它是民間說書人講史或演說的底本,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表達市民心聲。如《碾玉觀音》、《快嘴李翠蓮記》、《錯斬崔寧》等,都是膾炙人口之作,也是中國白話小說的濫觴之作。
明代掀起文人模仿話本風格而改編創作「擬話本」的高潮,「三言」、「二拍」、「一型」為其代表,也是古代白話小說的第一個高峰。「三言」即由馮夢龍選編加工而成的三部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它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革新,它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白話短篇的形式,直接推動了擬話本的繁榮,《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其優秀代表。「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它比「三言」更注意求奇求巧和強調自身的創作主體意識。「一型」即陸人龍的《型世言》,創作精神由改編變為獨創,重視小說議論和教化作用。
中國古代小說的全面繁榮和輝煌是明清章回體白話長篇小說和文言短篇小說的全面豐收與總結。白話長篇主要包括: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一部白話長篇歷史小說,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白話長篇小說,開小說英雄傳奇之先河);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開文人獨立創作白話小說的先河,力促世情小說的成熟與繁榮)、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浪漫主義白話長篇小說的傑出代表);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國諷刺文學的集大成者)、曹雪芹的《紅樓夢》(人情小說的集大成者,古代白話小說的高峰與總結,代表著白話小說的最高成就,是一部內涵極為豐厚的鴻篇巨制)。煌煌巨著,構築起古代白話小說的第二座高峰。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代表著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是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三個高峰。
㈧ 我國先秦時代至近現代文學名著及作者
春秋戰國時期:1、《論語》作者孔子。 2.《逍遙游》作者莊子。 3.《離騷》作者屈原。
漢代: 1.《史記》作者司馬遷。2、《戰國策》由劉向編訂.3.《漢書》作者班固撰。
三國兩晉南北朝:1、《出師表》《隆中對》作者諸葛亮。2、《觀滄海》《龜雖壽》作者曹操。3.《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
唐代:1、《靜夜思》《望天門山》《行路難》《將進酒》《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作者李白。2、「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作者杜甫。3、《賣炭翁》《錢塘湖春行》《長恨歌》《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宋代: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辛棄疾,《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蘇軾。2《資治通鑒》由司馬光主持編寫。3、《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六國論》《游褒禪山記》《石鍾山記》的作者分別范仲淹、歐陽修、蘇洵、王安石、蘇軾。
元代:元雜劇《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高祖還鄉》的作者分別是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睢景臣。
明代:1、《水滸傳》作者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2、《三國演義》由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3、《西遊記》作者吳承恩。4、 32.「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由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和凌濛初編寫。
清代:1、《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2、《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3、《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其中後四十回由高鶚續寫。4、「晚清四大譴小說」是指劉鶚的《老殘游記》、吳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李寶嘉的《官場現行記》、曾樸的《櫱海花》。 中國現代文學
現代:1、《祝福》《狂人日記》《葯》《孔乙己》《故鄉》《社戲》《阿Q正傳》作者魯迅。2、《女神》及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作者郭沫若。3、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夜》作者葉聖陶。4、《子夜》、《幻滅》《動搖》《追求》、《春蠶》《秋收》《殘冬》等作者茅盾。5、《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作者老舍。
當代:1、《白鹿原》作者陳忠實。2、《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3、《穆斯林的葬禮》作者霍達。4、《紅日》作者吳強。5、《秦腔》作者賈平凹。
㈨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並舉出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
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劉義慶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2、發展階段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3、轉化階段
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
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
4、成熟階段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清代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等。
(9)先秦小說作者的演變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
1、《西遊記》: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還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3、《水滸傳》: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相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
4、《紅樓夢》:是集諷刺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古代罕見名著。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具網路全書風范的長篇小說。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㈩ 先秦文學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先秦文學經歷的發展階段:春秋末至戰國初、戰國中期和戰國後期。先秦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發生發展的最早階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其主體部分是成熟的周代書面文學。
這一時代由天下統一的分封到諸侯異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權的統一。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大部分也都體現了華夏范圍內由分裂而尋求統一的基本時代特徵。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有成為古代文學先導的古代神話和古代歌謠,有標志著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有作為後代史傳體文學和小說、戲劇濫觴的歷史散文,有體現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之局的諸子散文,有寓言文學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義傑作《楚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