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紀實文學寫作方法與模式、技巧
1.細觀察。細致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只有仔細地觀察,才能從生活現象的礦藏中發現碎金璞玉,於泥沙混雜中攫取閃光的寶物。
2.多閱讀。廣泛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強調既要多讀,又要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等。
我讀書、學習、積累知識一般是用快速閱讀法,這里說的快速閱讀不是簡單地閱讀速度快,跟略讀、跳讀掃讀等有著本質的區別。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對抓住文章段落的脈絡和重點有非常好的作用,幫助我們對文章做整理、分析和歸納。掌握速讀記憶之後,可以把閱讀效率提高很多倍,無論是閱讀素材積累還是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的,特別是對於時間緊張的高中生來說,非常有必要練習提高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我自己用的是這個。
閱讀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是非常必要的,閱讀從大的作用來說,滋養著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養,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終生收益,從小的方面來說,中學生閱讀可以增加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尤其對於寫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3.常練筆。經常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要想入作文的大門,並求得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諺語說的好:「文章讀十篇,不如寫一篇。」這就道出了作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寫日記是一種有效的練筆方式,天天堅持寫日記,以後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❷ 我想寫小說,求助
這類題材既然是真實經歷,最重要的就是真實的表達,真實表達的感情和語言是最好的,華麗和復雜的詞藻永遠都只是最表面和膚淺的,你可以選取一些代表性的事件用一條或幾條線串起來,
既然是小說不妨在事實的基礎上做一些藝術加工,是整個故事更加連貫流暢,但是記住真情實感最能打動人
❸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而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幾種: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3.小說的情節結構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描寫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對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說的分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斷)、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斷,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集生活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革命現實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題型及解題技巧
唐山市友誼中學 王淑東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於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於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後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後一脈貫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鍵。小說主要通過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來打動讀者、感染讀者。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進行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細節等描寫,這一切都是為了刻畫、塑造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我們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須准確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積淀的愛憎之情,這是准確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於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麼,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於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❹ 經常看魯迅的短篇小說如何用層次分析法分析
經常看魯迅的短篇小說
-------------
1回2
---答-------
34
--------
56
----
78
1-2「狀-中」偏正關系
3-4述賓關系
5-6「定-中」偏正關系
7-8「定-中」偏正關系
如果回答幫到你,請採納
❺ 用層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復雜短語。 老舍的小說我看了好幾本。 求分析!
分析如下圖:
層次分析實際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決一個結構的直接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決切分所得的直接組成成分之間在句法上是什麼關系。
(5)優秀的紀實小說的作者層次分析法擴展閱讀:
層次分析對有些現象只能做出描述,並不能做出解釋:
如:木頭 桌子 質量 ——→ 桌子質量
羊皮 領子 大衣 —/ → 領子大衣
層次分析法優缺點:這種分析揭示了語言的結構層次,不會割裂語意,適用性廣,語素、詞、短語、句子均適用;但看不出句子格局,不便於抓住主幹,理解意思,且會把層次相同結構不同的語言單位分成一類。
另外一點事只能揭示句法結構的構造層次和直接組成成分之間的顯性語法關系,即語法結構關系,不能揭示句法結構內部所隱含的語義結構關系。
❻ 小說的常用結構和創作技法有哪些
結構短篇小說的四個常用技巧 (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 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報》發表的一篇《一雙明亮 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此文一開頭是:夜,墨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 一個生產大隊去。由於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陰,沒月亮,沒星星,自己又沒帶手電筒 ,真是把人急壞了。就在這時,我碰到一個社員,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隊,就把我引去了。 沿途,他一會說:"同志,注意,前頭有條溝!"一會,又指點我:"同志,注意左邊是口 塘!"最後,進了村,又指著一條巷子說:"裡面住著咱們隊長,他會招呼你的。"可第二 天清早,我從隊長屋裡出來,看到一個強壯的中年人,挑著桶,哼著輕快的曲子,向稻場旁 邊的堰塘走來。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條漢子,眼怎麼瞎了? 正想著,只見他蠻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驚,喊:"…… 是塘,你不要掉到水裡了。"他回過頭,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給你引 路的同志嗎?"……看到這兒,讀者一定禁不住問自己:他是個瞎子嗎?為什麼能那麼利索地 引 人走夜晚呢?為什麼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還明亮呢?這就叫作"切入懸念",下面就等 著作者"倒敘事件"——讀者也就非讀下去不可了。 (二)"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 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如張潔寫的《拾麥穗》,是講 農村的一個小姑娘,家裡很窮,每年夏天割麥時,她總是挽個籃子,到打過麥的麥地里拾麥 穗 .這個時候,一個賣麥芽糖的老漢來了。別的孩子用拾的麥穗與老漢換糖吃,而這個小女孩 捨不得。老漢便常常免費敲糖給她吃。別人就笑她,說她嫁給這個老漢算了。她對此並不怎 么懂,老漢也覺得沒什麼,大家也只是開開玩笑,以後也再沒提起此事。可她——這個小小 的姑娘,當老漢沒再來賣糖時,卻在村頭等著,等著……她在等什麼呢?僅僅是為了吃老漢 的糖嗎?不,這裡面有說不清的味,有一種淡淡哀戀,一種人與人之間能相互溝通的情緒… 這就叫"形散神 聚",是"無結構"的結構,是用一種內在精神編織的"情結"文章 (三)"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 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 意義。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這樣的:小 職員的妻子路瓦裁夫人為了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在准備參加一個上流社會的晚會時,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項鏈配戴。當晚,這項鏈加上她的美貌,確實讓她出了風頭。不料,樂極生悲 ,在歸途上她竟丟失了項鏈。為了賠償這項鏈,她不得不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經過十年艱苦 努力,她和丈夫還清了因買項鏈所欠的債。誰知待她剛還完債,便發現她原來借的項鏈是假 的。真是一夜風頭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虛榮換來的是半生痛苦。這"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項鏈債務"——"發現項鏈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節,節節都 隱 蔽著"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讀來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 (四)"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 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 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線是:清末 年間,華老栓的兒子小栓得了癆病,人們說此病吃了血饅頭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 衙門殺人,就拿著洋錢去買用囚犯血染的饅頭,並匆匆拿回家給小栓吃。此文暗線是:老栓 去取血饅頭那天清早,被殺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饅頭,但這劑"葯" 並沒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終還是被癆病奪去了生命。作者就將這明暗兩線交*,結成雙 環連套——在本文結局的墳場上,讓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錯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親、 夏 瑜的母親又都在給兒子上墳、燒紙……《葯》的主題:"愚昧的群眾享用革命者的鮮血, 不 是醫治病苦的良葯;資產階級脫離群眾的革命,不是療救中國社會的良葯。"就自然而然地 從墳地里奔出來了。 第一篇 人物 1 一切小說的基礎是什麼? 是人物,所有小說的核心都在於如何塑造有吸引力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這是小說成敗的關鍵。 事實上,我們可以給小說下個定義,短篇小說:用散文的形式描寫一個人物力圖解決一個問題。長篇小說:用散文的形式描寫數個人物力圖解決數個問題,當然這其中的人物要有主有次,問題要有大有小。 在科幻小說和驚險小說中,人物多種多樣,可以是真正的人,也可以是機器人、仿生人、動物植物或來自外層空間的恐怖不知名的異形。不過大多的人物恐怕只能是人,偶爾有克隆人或是仿生人,也會有些幽靈和鬼魂。但是不管什麼作為主人公,他們的言行舉止必須像一個真正的人。 讀者閱讀小說,主要是為了消遣,他們不想聽說教。如果小說寫的是一部機器、一棵樹、一隻鳥,如果這些主角沒有人類的特性,那讀者很快就會感到厭倦,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寫作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小說中的人物都面臨一個問題,比如說生存問題或是存在障礙的愛情,並讓主人公奮力去解決這個問題,讀者就會被吸引。 小說像任何一切娛樂形式一樣,要能吸引並保持觀眾的注意力,而且,小說又具有其他娛樂性是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小說可運用文字直接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作者僅憑紙和筆,就可以帶領讀者去異鄉奇境進行旅行。 但小說也有其弱點。作家不可能面對讀者直接進行解釋或解決讀者的一切疑惑,作家必須要把他想說的一切統統寫下來,並希望讀者能聽到、看到、聞到、感覺到甚至嘗到作者在小說中所描述的一切東西。 因此,作為作者,你的工作是要使讀者生活在你的小說中。要使你的讀者忘記他他們是坐在電腦前或是躺在床上看文字,而是使他們相信他們正生活在你想像中的世界,生活在你用筆創造出的世界中,他正在急診室中搶救病人,他正絕望地站在海邊等待黎明,他正在爬一座冰雪紛飛的山,山的那邊是他的陷入險境的愛人。 總而言之,是要讀者生活在你的故事中。做到這一點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是,提供一個他所嚮往成為的人物。 讓讀者想像,她自己就是一個主角,掙扎於情慾和對自由的嚮往中,被另一個緊緊束縛著。或是因為備受傷害看不見希望,正慢慢滑向死亡的黑暗的卻渴望被救贖。 作者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有兩件事必須記住。 首先,小說基本上寫主人公解決面臨的問題的文學樣式,主人公的選擇必須十分小心。人物應該有獨特的吸引力,並給一個難題讓他去解決,從而使讀者關心該人物以後的命運。小說中的主人公也稱之為觀點人物,故事是從他的視角講述的,換句話說,就是主人公必須有能力承擔這個故事。 選擇一個主人公,他有極大的能耐,卻又有明顯的弱點,然後然他去解決一個難題。 比如,作者可以設想一個主角,他睿智、冷靜、意志力極強,從以往的戰爭期間看是個卓越的軍事家,但他有時會陷入迷惑,堅硬的外殼下面是容易受到傷害的心,因為追求自由而參加國家的獨立戰爭,然後又因為自由被束縛而被迫選擇離開祖國。如果讓列文領導一支軍隊,管理國家,他會輕而易舉地完成,但是他所面臨的問題不是考驗他的優點,而是揭露他的短處,所以他遇到了另一個主角,一個無論容貌、力量都比他強、掠奪成性的人,他奪走了這個主角的自由,不僅如此,他所經歷的一切超越他忍耐的極限,這也是使他高傲的自尊受到極大的傷害。 另外,在描寫人物時,不要流露出主人公自己必勝的信念,如果主人公都確信難題能解決掉,那讀者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故事必須要有懸念,這個懸念應該維持到故事結束。換句話說,主人公對自己的命運是無法把握的,如同走在懸崖邊上,搖搖擺擺跌跌撞撞,狂風和暴雨隨時都可能把其摧毀。 在具有高度寫作技巧的小說中,主人公除非作出極大的犧牲,否則就不可能戰勝他所面臨的難題,也就是說,主人公必定有失才能有得,而讀者急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將會失去什麼。 那種鎮定自若、無所不能的人物是小說中最要不得的,他們乏味、刻板、不可信、毫無意義。 優秀的作家如同優秀的建築設計師,每一篇小說應具有其獨特的創造性,這包括有特點的人物和適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文中流露出的觀點。 觀察一下你每天周圍接觸的人物,你能見到多少一成不變的模式呢?進一步了解他們每個人,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與其他人不同的個性、習慣、愛好、歡樂和恐懼,每個人都面臨自己各自不同的問題。他們有哪些強處和弱點,應著重描寫他們那些與眾不同的特點,在設想一下,哪一些問題最能暴露其弱點,然後再動筆開始寫。 關於描寫人物的第二個要點是,整個故事的敘述都應從主人公的觀點和感覺出發,即使小說使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手法,寫在紙上的一切都應是主人公的親身經歷,這是對作者的一種限制。 主人公必須出現在每一個場景中,作者不能寫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唯有如此,作者講的故事才有真實感,並直接向讀者敘述。主人公困惑,讀者也會感到困惑:主人公痛苦,讀者也會感到痛苦,主人公勝利了,讀者也會感到勝利的喜悅。換句話說,讀者生活在小說中,而不只是在讀電腦屏幕上的字或印在紙上的鉛字。 也可以用第一人稱來寫小說,在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故事中,「我」是主人公,給讀者以更大的帶入感,有利於在他們的腦中建立一個虛擬的世界,但是由於「我」的視角有限,敘述的時候有時會有極大不便,不過在設置懸念上比第三人稱要方便一些。當然,如果作者必須告訴讀者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時,最好用第三人稱。 還有些人用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混合來寫,這種方法要取得較好的效果相對要難,很容易產生視角混亂,使讀者迷惑,但能克服單純以第三或以第一人稱描寫的缺點。 有一個辦法可以檢查主人公是否能感知現實世界,查看你所寫的小說的每一頁,看看主人公的五種感官是否都起了作用。如果在一頁中只有主人公的視覺和聽覺用上了,就重寫這一頁,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不僅要使故事的主人公不僅能看到和聽到,還要讓他嗅到、嘗到和接觸到,這種方法是故事的敘述效果生動活潑。 那麼,怎樣才能找到具有獨特個性的主人公呢?又怎樣讓它解決什麼問題呢? 綜上所述,作者所寫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和其他你所熟悉的人物相結合的產物。許多作家往往勸導初學者應寫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這確實是成功作者的經驗之談。沒有一個作者會寫自己從未親身經歷的東西,這實在是不可能的做到的。 事實真是如此嗎?看看我們周圍的小說,恐怕沒有那個是寫文者的自己的經歷,舉架空歷史小說,發生在不存在的朝代的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作者的親身經歷又是哪裡來的呢? 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熟悉的,他們已經在作者的腦子里活了很久。在開始動手寫前和寫時,作者在自己的腦子中調集平時所存在腦海中的記憶,一點點設計出故事中人物中的形象,長得什麼樣子,脾氣如何,有什麼樣的朋友和敵人,如何對外界作出反應,有什麼和別人不同的地方,長處和弱點是什麼,家庭情況等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寫好一部小說,有很大程度上與你平時所讀書的多少、范圍和理解程度成正比,也取決於所收集的相關資料的量。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算是一種「親身經歷」。但光有親身經歷還不夠,作者還需要有能力激發想像力的觸發,想想看如果是個熱愛自由和被自己的戰友背叛的人,在星際中游盪,有一天突然被另外一個強者囚禁,一層層剝去偽裝,最後連思想的自由都要被奪去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以上所述,就是寫好一篇小說的關鍵。 第一篇 人物 3 在一篇小說中需要描寫了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面臨自己的問題 請注意,主角要面臨多個問題,這是小說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之間的主要區別,而一個主角比另外一個更重要一些,他所面對的問題也更多。 一位著名的寫作教師曾告訴上課的作者,他們可以把主人公所面臨的問題設想成一個簡單的方程式:一種感情對另一種感情。例如,那是自由對恐懼,驕傲對征服,忠誠對友誼。 但開始為小說構思人物時,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可用這個簡單的公式去套人物的主要性格。 如果你的人物不能套入這個顯而易見的模式,那麼,你就根本沒有把人物構思好。小說的基本沖突,也就是小說情節得以發展的動力,是主人公內心的感情沖突。小說的一切沖突,都是從這一基本沖突發展出來的。 在主人公面臨的這個內在的、心靈的問題上,作者需要給他加了一個外部的、體力和智力上的問題。 它們與主人公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交織在一起,每當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這就形成了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問題鏈,也被稱為是相互聯結的期望鏈。因為,作者放在讀者面前的每個問題、每個疑問都隱含著對這個問題或疑問的解決或回答,使讀者期望繼續讀下去。所以,作者要在小說中不斷地提出問題,提出疑問。 小說都應該有這樣的緊急關頭,作為作者,就應把小說的主人公和你的讀者,放到這種緊急的關頭去考驗,讓讀者和主人公一樣痛苦不堪,進退維谷,難以擺脫。在這個時候,你已經小心地向讀者證明並使他們信服,不管主人公有什麼缺點和問題,他都是一個值得稱贊的人。 在喜劇結尾的小說中,主人公往往作出道德的選擇,他寧願放棄自己所珍惜的一切。盡管他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卻經受了烈火的考驗,因此他得到回報,幸福最終回到他身邊。 在以悲劇結尾的小說中,主人公選擇非道德的解決方法,在看上去幸福的後面則是悲慘的命運。 在一些小說中,主人公作出了正確的選擇,解決了自己面對的難題,但卻失去生命,這是「悲劇」的經典定義。 在小說中人物描寫應注意的最後一點是,主人公必須要有變化,不管小說中的主人公發生了什麼,不管小說怎麼寫,主人公必須要有一個根本的變化。 每篇小說的關鍵是寫主人公的變化,要找出主人公在感情、道德、肉體和內心等方面的關鍵的變化,作者要寫的就應該是這種變化。 有一句義大利諺語說:「吃飯沒酒,如同白天沒有陽光。」故事沒有沖突就想吃飯沒有酒。 沖突構成故事,沒有沖突就沒有故事。作者可以寫一篇有趣的散文,也可有些幾段小說的場景和背景,但故事的本身則依賴於沖突。請想像一下:如果羅密歐和朱麗葉雙方的家族是世交,他們不反對兩位年輕人的結合,那將會是怎樣一個乏味的故事啊。 沖突最簡單的表現形式是最明白無誤的方式:兩個人物之間的搏鬥。這是西部小說的程式:戴白帽子的好人用槍打死了戴黑帽子的壞人:或者在小鎮的酒吧間里,兩個人拳腳相加。在這種小說里,人與人之間直接的肉體個都是唯一的沖突形式,這種小說被稱之為「西部劇」。 事實上,在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的電影也曾陷入這種怪圈,現在回頭看看,完全是為了表現戰爭和勝利而表現戰爭和勝利。 科幻小說和驚險小說也曾經模仿過這種「西部劇」的沖突形式,當然其沖突的發生的背景更為廣闊,更為復雜。以科幻小說為例,科幻作家把故事發生的舞台搬到了整個星際空間,但遺憾的是,其模式是一樣的:肉體的格鬥是小說沖突的主要形式。只是科幻小說中出現的不是盜賊而是可怕的異星人入侵。科幻小說中描寫的也不是與印第安人打仗,而是一場星際戰爭。但其沖突是肉體的歌都,是好人與壞人之間的決斗。 在大部分的這類小說中,沒有人物性格的發展。英雄人物、壞蛋,以及其他任務,自始至終毫無變化,他們也沒有內心沖突。 今天看來,這種小說幼稚的荒唐可笑,可是就是這種小說每星期都涌進編輯部成為廢紙堆。所以,有必要向眾多作者說明的一點是:乒乒乓乓的格鬥根本不能算是沖突。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沖突呢? 對於作者,沖突是指意見、興趣等各方面的碰撞或分歧,尤其是指由於不可調和的願望、目的等所引起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斗爭。 不可調和的願望和目的,是真正能使小說獲得生命的沖突。這不光是好人和壞人之間的武裝沖突肉體搏鬥,而是不可調和的願望和目的之間的沖突。就想雷暴的形成是由於兩種帶不同電荷的雲之間的「沖突」所造成的一樣,小說中的沖突也是由主要人物之間內心的沖突所形成的。 這種沖突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拳打腳踢刀槍往來是最差的沖突形式,因為作者根本未作認真的思索。 在一篇好的小說中,在一篇好的小說中,沖突可在多層面上展開。沖突源於主人公內心深處,而後發展成為主人公與其他人物之間的沖突。而且,在小說,沖突往往最終發展成為主人公與道德、社會體系或是理念的沖突。 在人物這一仗我們談到,每一篇小說的開始,都是主人公思想深處感情上的沖突:兩種感情的沖突,如自由對恐懼,愛與恨,忠誠對友誼或是責任感對貪婪。 在短篇小說中,由於篇幅有限一般在小說一開始,這種沖突就折磨著主人公。長篇小說中可以用較多的篇幅來交代背景,但也應暗示主人公內心陷入不安的處境,當然不一定需要一開始就向讀者交代清楚這種出土,但應讓讀者很快理解到,主人公有麻煩了。 有些小說沖突圍繞著主人公與另一個人物展開的,事實上大多數耽美小說就是這種模式,還有些小說沖突的范圍更大一些,但不管怎樣沖突必須實實在在,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 順便提一下,對手(或稱之為敵手)與壞蛋有很大的不同。對新手,塑造一個壞蛋要容易得多,因為小說就需要有個壞人去做壞事。 一篇真正優秀的小說,沖突是在多層次展開的。現實主人公內心的沖突,即感情的沖突,然後,由一位對手攻擊了主人公的最弱點,是內心的沖突變成了外在的沖突,並使之表現在外部的世界中。 還有些小說中,沖突的對手不是人而是自然界或是宇宙,比如死亡,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也是無法改變的,因此最終的結局通常都是悲劇。 有人曾問過一名著名的小說家:「怎樣才能使小說產生懸念?」 他的回答是:「用定時炸彈,把時間定在最後一頁上爆炸。」 無論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如果追求情節性強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結局,它就不得不與時間賽跑,其最後的結局簡單可能是「皇帝的新衣」,那種看不見的衣服根本不存在;也可以復雜到斯坦利庫布里克的電影中那個叫做「末日機器」的超級核裝置,這架機器可以毀滅整個世界。 怎樣才能創造出情節性強的小說呢?其關鍵在於製造一顆爆炸力強的定時炸彈,並讓讀者在第一頁上,甚至是在小說的第一段就能清晰地聽到定時炸彈發出的滴答聲。 最後一點:故事情節的安排,要使讀者感到這個人物確實是一個活生生的活著的人。當然,如果主人公在小說結尾時死了,就得有人為主人公哀悼,這樣,主人公仍會活在人們的心中,小說要給人這種持續感,這種感覺會使讀者相信,故事是真實的。
❼ 紀實文學的特點
現在提出了報告文學、非虛構、紀實文學、傳記文學等等新的文學體裁、門類或者概念,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允許存在。我個人認為,紀實文學有它的特點,紀實性不可缺少,必須通過自己的親歷采訪或者尊重客觀的歷史文檔、書信日記等材料,但又要有藝術性,通過作者一定的思想、寫作經驗,用文學藝術地手段表現、反映出歷史或者現實生活、人物事件等,包括歷史、案列、回憶錄、人物傳記等各種紀實文學文體。
紀實文學在寫作中應該注意到一下幾個方面:
一、題材的選取。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復雜的社會,作者要根據自己熟悉的情況和駕馭的能力選取題材,大手筆、大視野未嘗不可,但是小而精、深而思,是首選。重大題材能寫尚好,寫自己最熟悉、能寫到骨子裡的我贊成。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逼近客觀真相,真實寫作。
二、「度」的選取。「紀實文學」對立統一,要精準地把握紀實文學中「紀實」與「文學」、「實」與「虛」的度比較困難,要統籌考慮,方可下筆。過多強調「紀實」,那是材料簡單的堆積,索然無味;過分強調「文學」,過多抒情,無病呻吟,過度議論,過度解讀,那成了虛構的小說,無本之木,無水之源。
三、責任與擔當。一個作者,要有責任和擔當,要有良知,不能丟失寫作的「底線」。我們既不要大而全,一味歌頌式、過分強調和粉飾、主旋律的「紀實文學」;也不需要基於各種因素,過分解讀個人隱私或者極端暴露甚至無端棒喝的「紀實文學」,這與作者的寫作立場,責任與擔當,敏銳地洞察力有關,我覺得「紀實文學」,是有溫度和深度的,立體化、多角度、多方面的。
「紀實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和「報告文學、非虛構、傳記文學」等有異同點,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研究,我覺得「紀實文學」比之「報告文學」可能范圍、深度、人性化更突出些,「報告文學」突出時代的新聞性明顯些,「紀實文學」的文學性多些。
紀實文學定義:「紀實文學,是指藉助個人體驗方式(親歷、采訪等)或使用歷史文獻(日記、書信、檔案、新聞報道等),以非虛構方式反映現實生活或歷史中的真實人物與真實事件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報告文學、歷史紀實、回憶錄、傳記等多種文體。」
紀實文學也稱「報告小說」(報告文學化)或「小說化」的報告文學。
❽ 文學理論:如何欣賞文學作品
如何欣賞文學作品
——論寫作三要素——
我們該怎樣來觀看(欣賞)別人的文學作品?是以一種客觀公正、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的態度,還是以一種滿腹狐疑、淺嘗輒止、心神不寧的情緒?
「美」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向來有著不同的標准,而社會的一貫的責任也僅僅是劃分美醜,而不是區別它們的程度。文學作品也是這樣,我們常常可以區分什麼是好的文學作品什麼又是不好的文學作品,然而一說到它們的好壞程度則就因人而異了。一般而言,某個群體來衡量它們好壞程度的標准都是以這個群體中的某些佼佼者的審美觀來作為評判標準的。然而,真正的「美」是運動的、上升的、充滿了變化的。是的,如果「美」有了一個標准,那麼它就一定不能稱之為「美」了。
人類有著一個這樣的劣性,那就是——思想一旦成形,便對任何他所不熟悉的事物充滿敵意,接受的過程不僅漫長而且也是起伏不定。這就回到了開始提出的問題,我們該怎樣來觀看別人的文學作品?這首先是個態度或者說情緒問題,其次才是個水平問題。如果擁有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該怎樣來觀看別人的文學作品呢?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必定包含了三個要素——文筆、創意和結構。
文筆是讀者最先感受到的。文筆包含了三個要素——節奏、重復補充以及矛盾整合。文筆中的節奏分小節奏和大節奏。如果僅僅是文字的變化即為小節奏,而如果加上了文筆中重復補充和矛盾整合的變化則稱為是大節奏。重復補充是對所敘述事物的進一步的描述,而矛盾整合是從所敘述事物相反的角度的更進一步的描述。
創意是讀者最感興趣的。創意包含了兩個要素——情節創意和主旨創意。情節創意是一些相互獨立完整又彼此關聯的小情節組成,它們為主旨創意服務。情節創意的兩個要素是——獨立完整以及相互關聯。主旨創意是作品的核心,分成三個高度(或說具有三個性質)——故事性、主題性、思想性。故事性強調故事完整有趣,處於最低的位置;主題性是指這個完整有趣的故事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處於中間位置;思想性則具有普遍性、指導性、總結性,位置最高。主旨創意的三個性質可同時兼具,也可只具其一。
結構是讀者最不易感受到的東西。好的作品常常使我們在不知不覺就能看完,而且還常常是過目不忘,回味無窮,而不好的作品看起來則顯得有些度日如年。這就是結構在作怪!結構就是整部作品的節奏,包含了三個要素——文筆的大節奏、情節創意的節奏、主旨創意的性質。它既是上述兩項的一種有趣組合,又完全獨立於上述兩項,它是作者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一種敘事的能力,一種對寫作、生活的認識,一種反思,也是一種深沉的、強大的、無私的、含蓄的力量。
文學創作最重要的就是節奏,這么看來,寫作的確有些像作曲,而欣賞作品也應該和聆聽音樂一樣。
欣賞文學作品和欣賞任何一件事物一樣,如果不了解製作過程,也就無法更好的欣賞它們了。
如前所述,「美」是運動的、上升的、變化的,它從來也就沒有一個標准,而人類恰恰因此而要苦苦追求。因而,上述的這些所謂的「文學要素」,其實也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淺薄看法,而非什麼真正意義上的「美的文學」的標准。
小說物的欣賞(1)
文學作品大致分為詩歌,戲劇,小說,散文等。這里要說的是小說的閱讀。
小說有三要素,深動的物形象,完整的故事節,物活動的典型環境。這三要素中,生動的物形象就是不能少的。因為小說是以塑造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對物進行多種描寫來達到作者想要達到的目的。
所謂真實是不能超過現實去創作,比如要塑造一個物,而這只是一般老百姓而且沒有文化,可你在進行語言描寫時他卻說出了很震驚的話那就失真。有些事你在描寫時不能超過時代的局限,假如你現在寫汽車能夠在天飛,除非是科幻小說,不然也是失真,因為現在還沒有那種科技平。
更沒有必要將作品中物同作者強牽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題材豐富且多產的作家,你能說裡面的物都是作者嗎,他或她一能擔當那麼多角嗎?除非演員。所以讀小說的朋友不要問作者寫的是真的嗎?那真的又是誰呢?我覺得這樣問很好笑,我們讀小說就是看他揭露的社會現象存在不,物描寫形象不,生動不。
《紅樓夢》,《西遊記》。《三演義》的功之一就在於他們對物的描寫。《紅樓夢》里那麼多,他們的外貌,心理,語言,動作,沒有一個雷同,那連二N奶,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哪一個不是形象逼真。《西遊記 》雖然許多幻想的分,但是每個物都具有鮮明的形象。《滸傳》單那一百零八位英雄豪傑就個個躍然紙,我們做栩栩如生,當讀者讀著這些物的時候就有如見其,如聞其聲的感覺,好像這些物就在我們的面前。通過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的描寫,將這些物展現在我們面前,雖然歷經幾百年甚至千年的歷史長河,但古時候物的言談舉止就在我們面前活生生的再現出來了。
小說物的欣賞(2)
一節談到要放棄追求文學作品的真實,並非這小說就是空來風,那些事件就是作者的捏造或憑空去想出一件事來。
無論什麼小說,功也好,失敗也罷,都是先有事實再有小說,《西遊記》雖有很多幻想份,但唐僧到西天取經是真事兒,那些魔鬼怪,神仙就有很多是作者的想像了。所以一名功的作家,他除了要具有很高的文學底蘊外,還要有超乎常的想像能力,沒有這兩項能力寫小說或要寫出功的作品就了無稽之談了。
在文學作品中,許多具有誇張的特點,比如神話,童話,沒有誇張就沒有這種體裁的誕生。通過現實中的一些小事經作者那麼一想像,一誇張,原本三兩句就講完了的故事,結果有了一大部小說出世,這就是所謂文學要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緣故。
其實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物描寫是很功的。無論外小說還是中小說,在我們看完小說後並非那件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而是某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這些事都是做的,那就是小說為什要以塑造物形象為中心了。沙翁筆下的哈姆萊特,巴黎聖院中的伽西莫多,安徒生童話里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莫泊桑《羊脂球》中那個女以及那一群逃難的貴們 ,中歷史小說中的諸葛亮,劉備,關於,張飛, 宋江,李逵,孫二娘······正因為有作家對物的出描寫才有那些正面物留給讀者不可磨滅的印象。
可以說要不是作家對物的描寫恐怕那些歷史不會家喻戶曉,比如商紂王,蘇妲姬,楊貴妃,李世民。說到這里,有朋友恐怕就要問,你不是說小說里的物不要同現實的物掛鉤嗎?這些物都是真實的,可又怎麼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談到小說的分類,因為小說的分類有很多不同標准,有的按篇幅的長短分,有的按題材分,有的按內容分········面說的真實物是歷史題材,所以這類小說要求具有真實,尤其物的份,地位歷史事件,歷史年代都不能有差錯,要不然後就會抓住某個問題大做文章,乃至推翻原創。
不過當代小說中很少記敘歷史,大多都是些有關故事或商場官場的一些爭斗,或描摹的崇高,或描述生活的刺,或揭露官場的黑暗,或點撥商場的可怕········當然這些小說不能就說他寫的就同某完全不沾邊,因為文學作品還有紀實作品與純文學作品之分,比如魯迅小說中就很多是他自己的原型,如《社戲》里的迅哥兒就是他的童年時代。但是要生硬的去同作者掛鉤,讀者要去猜猜就是作者本,我覺得這樣讀小說太累。
有位作家在同我討論這苦衷時就在我博客里貼「蒲松齡寫了那麼多鬼怪的故事,難道他是鬼,是怪?」的帖子。我覺得這問很切實際,是阿,作家嘛,總不能寫什麼就是什麼吧?
小說故事節的欣賞(1)
前兩節談到小說物的欣賞,這節談談小說清節的欣賞。
一篇小說,一定要具備故事節的完整,這就是開端,發展,高*,結局,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這完整的故事節是小說三要素中的第二要素,因為小說以塑造物形象為中心,可是物不能夠閑著,他得做事,因為要對物進行多方面的描寫,比如心理,動作,語言,外貌等。通過這些描寫來塑造物形象,這些描寫就得有一個平台 ,既要進行動作描寫,那物就得有所行動,在小說里,作者一般都不說誰好誰壞,作者的憎惡喜好都在他對物的描寫。在《紅樓夢里》曹雪芹有過說賈政是偽君子,是封建社會的衛道士嗎?有過說賈雨村是騙子,是政客是流氓嗎?沒有這樣的褒義詞或貶義詞,這都是讀者對物格特點進行歸納總結時用的形容詞。所以物同事件緊密聯系在一起,就像的骨般不可分割。
前邊說過一個兩三句話就說完了的故事,在作者筆下可能就是千字乃至萬字的小說作品。因為這故事節讓作者採用很多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要用很多語言,單就表達方式來講,就有敘述,描寫,說明,抒,議論等。假如一篇小說採用多種表達方式那你的小說可能就功了一半,然後對物進行這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你小說中的物想像,來完故事節的發展,
一篇好的小說,在創作過程中,作者還會給節設置懸念來引發讀者興趣,讓讀者產生一個又一的疑問,這樣小說就達到了吸引讀者的效果。
再是小說的故事節一般都不是平鋪直敘,提倡故事節的跌宕起伏,這樣你的小說就會引入勝。當我們在看電視電影時,往往有明明是故事的結局了,謎底馬就揭曉了,可是卻有出意料的節出現了,尤其是一些匪片,好的片子在觀眾鬆了一後,馬為物的命運或悲或喜時節又來了個大轉彎,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作者手法的高超。
所以一篇作品是作者在簡單故節基礎的加工,一篇文學作品有很多是作者的虛構,作者的想像越豐富,小說就越精彩,閱讀的就越多。好像一盤美味的佳餚,沒有廚師的高超手藝,那生,生菜就無敢吃或無想吃,即使做好了,假如沒有調料沒有火候,那也沒有吃客,廚師手藝越是高超吃客就越發的多。
小說故事節的欣賞(2)
小說該將讀者引進自己的故事裡,同小說物一起或喜或悲,這共鳴。判斷一篇好作品的主要標准就是看看你的小說同讀者的共鳴有多少,能同多少讀者產生共鳴。原則作品產生共鳴的越多越好,說明你的小說映了大多數的心願或者共識。當然有的作品因為不能讓讀者領悟,或者沒有能同這社會的需求相吻合,這類作品一般是超前的,那就只有少數能看懂,沒有一定的思維能力與鑒賞能力的是只能看到表面的東西看不到實質,就如同《西廂記 》曾經被列為書,因為那時的婚姻形式為父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是犯大忌的,可是青年們卻地看了,因為那正應了青年一代的感需求與婚姻形式的需求。
那麼這些小說為什麼能同讀者產生共鳴呢?因為那裡面的描寫出神入化,物栩栩如生,節跌宕起伏,應當說占著小說的主流, 這在前面已經談過。這里我要談的是如何進行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分白描與濃墨重彩,還有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在一篇小說中倘若沒有細節描寫就如同一個光有骨架而沒有四肢,沒有五官,沒有細皮嫩,誰願意看那骨架的呢?所以女要化妝,要將胭脂與粉底搽在們最看的臉,我雖然不搽粉,但我懂得女裝扮的目的,自己欣賞給悅己者欣賞。一個打扮入時的女總是招徠很多羨慕的目光,這其中有女的,也有的,倘若打扮不得體,那就會有很多懶得看,這作回率。小說同女一樣,有的小說讓不釋手,看了一遍還想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比如《紅樓夢》我就看了三遍,就連我們的領袖毛老家也看了三遍。當你的細節描寫得體時你的小說是功的,倘若你的細節不得體那麼你的小說就會宣告失敗 。
幾句話可以說完的事件,在大作家筆下卻是寫得繪聲繪。比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那幾拳打得是何等的大快心:
「你是個賣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也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打得鮮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里只:「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提起拳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兩邊看的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
鄭屠當不過,討饒。魯達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灑家倒饒了你!你如今對俺討饒,灑家偏不饒你!」又只一拳,太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里只有出的,沒了入的,動撣不得。」
作者在這里調動了所有的感覺,味覺,嗅覺,聽覺,視覺,觸覺,讓讀者如同臨其境,對鎮屠這個為患一方的惡霸被打真是大快心,對於魯提轄的三拳的落腳點都是那麼的恰到好,我們不得不為作者的寫作技巧手。
當然這些描寫還是前面談到的需要作傢具有豐富的想像與聯想,這些想像與聯想已不是憑空想像的,那要同生活貼近,有時就得體驗生活,比如我在寫《丟失在網路里的靈魂》這部小說前,是我在同朋友喝茶聊天時聽說她的朋友在兩年內就同近百發生了關系,而且全是在網認識的,還都是些比較高級的知識分子或生意,朋友們都稱她為高級軍。可是我想不通她為什麼會同那麼多認識,我在聊天時所接觸的都是些層次很淺的物,所以我進了uc,在那裡我找到了女主公生活的平台,就想像她做了節目主持,這樣物賴以生的空間就有了安排,當然這兒要聲明一點的是我並非什麼大作家,只是我創作的一天粗淺的體會
小說的環境欣賞
壞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分析小說一般都是分析小說的三要素,當然還要分析它的主題思想,遣詞造句,所以環境的欣賞也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環境是小說中物活動的場所,每一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定的場所,可以說沒有場景就沒有故事,所以壞境在小說里是必不可少的。
好的環境描寫可以烘托氛,可以從那裡讀出物的或喜或悲,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恨仇,還可以領悟當時社會的經濟與百姓的生活狀況。可是環境怎樣選擇呢?電視電影,導演要選擇同劇本相吻合的外景,那麼小說也要作者選擇同物相吻合的場所,倘若同物的份地位不相符,那你的小說也算得是敗筆了。
在電視電影里,有布景,那是給以視覺享受,在小說里就只能給你感覺的享受了,當然作者會通過所有感覺來寫環境,比如魯迅的《社戲》有那麼一段精彩的環境描寫: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中撲面的吹來;月便朦朧在這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里。
嗅覺,發散出來的清香,觸覺,吹來的,視覺,朦朧在里的月,還有淡黑的起伏的連山,聽覺,婉轉悠揚的橫笛這些描寫意在調動讀者去想像去聯想,讓你感受少年們的喜悅心,讓讀者也沉浸在喜悅之中。
❾ 紀實文學作品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紀實文學特點: 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對虛構還有一定的限制。在基本事件、情節真實的基礎上,對一些次要情節、細節允許虛構和某些變通,標以小說之名便於作者擺脫因某些細節和個別事件的出入而帶來的麻煩。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方式,也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一時有不少刊物相繼發表「報告小說」,稱它為介於報告文學和小說之間的一個新品種。但評論界又多半認為真實的報告和虛構的小說之間無法調和,80年代後期便不再見到這一樣式。
紀實文學定義:「紀實文學,是指藉助個人體驗方式(親歷、采訪等)或使用歷史文獻(日記、書信、檔案、新聞報道等),以非虛構方式反映現實生活或歷史中的真實人物與真實事件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報告文學、歷史紀實、回憶錄、傳記等多種文體。」
紀實文學作品:
1、《中國八零後調查》,段東濤著,2011年3月由重慶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第一次由80後的作家深入采訪中國國內的各個行業和不同地域的24位80後人物,而完成的一部紀實文學著作。書中通過80後的就業、愛情、房子、孩子、選擇、責任、親情、夢想等八個部分來真實地記述了書中人物的行走軌跡。
2、《透明的性感》(少女聖經),東方竹子著,1994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第一版,1998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再版。此書不僅是一個獨闖深圳的少女生活紀實,而且是頗有力度的深圳近代史大紀實。
❿ 語文閱讀的答題技巧
語文知識點梳理(應試精華版)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