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觀滄海的作者是誰
1、《觀滄海》的作者是東漢末年的曹操。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全文如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該詩大意: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蒼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3、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締造者。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
Ⅱ 觀滄海的作者是
曹操
《觀滄海》
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Ⅲ 觀滄海楓橋婉講的什麼內容
《觀滄海》是楓橋婉寫的世家權謀帶點玄幻武俠文,小說講述的是既撩又寵家財萬貫攻蘇朗和活潑開朗天之驕子受葉星琿的故事,攻受感情甜且快,撒糖不要錢,副CP是小氣吧啦腹黑帝王攻×生死看淡慫咸近衛受。權謀斗爭的主線展開略慢,卷一卷二多伏筆和鋪墊,真正的幕後反派比較難猜。
Ⅳ 觀滄海的主要內容
《觀滄海》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作品鑒賞
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統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是實寫眼前的景觀,神奇而又壯觀。「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
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則是虛寫,作者運用想像,寫出了自己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說明這是樂府唱過的。
這首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
寫景部分准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
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這首詩不但寫景,而且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首詩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於景。
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4)小說作者觀滄海作品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決定北上征伐烏桓。後來在田疇的指引下,小用計策。
大約在這年八月的一次大戰中,曹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了次年揮戈南下,以期實現統一中國的宏願。而《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的。
作者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Ⅳ 觀滄海是什麼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觀滄海》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曹操的作品之一。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Ⅵ 觀滄海小說楓橋婉好看嗎
好看。
觀滄海雖然講的是玄幻武俠的故事,但是感情線非常好看,情節很甜蜜,權謀斗爭的故事線也很精彩。
楓橋婉是一個小眾網路作家,代表作是《觀滄海》,作者最拿手的是對感情線的描寫,不會做太多鋪墊,也沒有太虐的情節,讓人閱讀起來很愉悅。
Ⅶ 《望滄海》事誰寫的
武俠小說《滄海》的作者是《《《鳳歌》》》
鳳歌現如今最具人氣、最受歡迎的新武俠小說作家之一。曾在《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的長篇小說。大陸新武俠宗師鳳歌全面超越《昆侖》之作。武俠——進入鳳歌時代!陸漸禁制盡破,千鈞一發之際,金剛一脈終得傳人;谷縝灑然赴死,卻將陸漸拋入更大迷局;奇變叢生,英雄出世!高潮爆發,不負期待!眾多精彩,盡在滄海!
三百年前,「西昆侖」梁蕭攜妻花曉霜遠走大洋;二百年前,梁思禽隻身返回中土,敗群雄,奪元柄,復漢室,一華夏;也曾轟轟烈烈;但其後的「抑儒術,限皇權」卻遭慘敗,敗走西域的梁思禽抱恨而死,臨終前留下了西城八部和八幅祖師畫像,「八圖合一,天下無敵」的遺訓,成為西城最大的秘密和動亂的根源。八圖合一之後,到底會出現什麼?財寶?武功?學問?神兵?二百年後,驚天的秘密徐徐揭開,絕代宗師、天才少年、六大劫奴、八部高手……各種人物,將要開始了一次謎團重重、壯麗驚險的遠征。
從《昆侖》發端,鳳歌已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框架,名為「山海經系列」——「山」是《昆侖》,「海」是《滄海》。《滄海》是鳳歌磨礪多年的又一鴻篇巨著。
《滄海》寫的主要還是江湖紛爭,但隨著情節的發展,一步步引向了國計民生,在這一點上甚至比金庸小說要來得更陡。如果說郭靖「為國為民」主要表現於襄陽保衛戰,延長宋祚是為國,活命百姓是為民。那麼,《昆侖》里的梁蕭已經通過他在蒙、宋之間的放棄而闡釋了金庸小說未曾展開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題,從而追求一個沒有殺伐的和平環境;到了《滄海》,則在梁蕭之後讓陸漸深切地體會到了「賊過如梳,兵過如篦」的民生立場,而這個民生立場則是必須通過戰爭來實現的,所以他大書特書地寫了戚繼光這位民族英雄、抗倭名將。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表現的對人的生命的尊重,其與歷史背景的結合,看起來甚至像一部歷史小說。這和金庸先生在《鹿鼎記》里試圖表現中國歷史本質一樣,鳳歌事實上也展現了那一時段中國歷史的本相。
如果說梁蕭是猶豫、搖擺的,那麼就可以說陸漸是老實、寬容的,谷縝則是面狠心善。從人物對待生命的態度出發,梁蕭思考的是生命何為,或者說是生命最基礎的自然價值;陸漸和谷縝則體現了不同形式對生命的博愛式尊重,雖然還處於自發狀態,但已經和自覺狀態下的生命意識相差不多了。尊重人,珍惜生命,這無疑是一種現代的人文意識,是一種高級層次的理想主義。
《滄海》超越著《昆侖》,以更大的「海」的容量涵納著「山」
在《滄海》里,鳳歌依然保持了這種與時俱進的風格,同時卻又在傳統形式上下工夫,使之更加精美,正如當年嚴家炎先生評金庸小說所稱的,「散發出迷人的文化氣息」。這不僅是民族文化知識的傳承,更是民族審美形式的彰顯,也是民族敘事風韻的流布。總之,《滄海》是比《昆侖》更具魅力了,鳳歌也在他的精雕細琢中更加成熟了。
特別推薦《滄海》,鳳歌的突破點分析:
其一,《滄海》引入了時尚元素。
其二,《滄海》深化了生命意識。
其三,《滄海》反思了技術科學。
最後,是《滄海》細化了故事情節。歌以其獨特的雙子星視角,闡述了不同人的世界,不同人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