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契訶夫短篇小說內容概要
《醋栗》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講述了一個庸人為了追求個人內幸福而喪失所有容優秀品質的故事。
醋栗又硬又酸,卻被主人公尼古拉·伊萬內奇捧為寶貝,成為了他所嚮往的豐福生活的標志,它其實代表的就是尼古拉·伊萬內奇窮其人生所想擁有的平庸的個人幸福。
㈡ 契訶夫的介紹、代表作、成名作。簡潔明了。
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聆聽幫助·信息,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其劇作也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藝術性。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草原》《凡卡》《櫻桃園》
1880年3月,他將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發表在《蜻蜓》雜志(«Стрекоза»)上,這既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2)契訶夫短篇小說集及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1886年,他發表了《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藝術品》、《白嘴鴉》等短篇小說,以及《苦悶》(«Тоска»)、《萬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長》等系列短篇小說。
這裡面的《苦悶》和《萬卡》是其早期創作的一次思想和藝術上的飛躍,他在裡面不再寫幽默故事了。接著,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悶》、《萬卡》,尤其是前者,
講述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馬車夫無處傾訴自己的苦悶,只好向自己的馬傾訴的故事。這部作品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後來被眾多名家一致贊賞。紐西蘭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甚至曾說「哪怕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只要《苦悶》留存下來了,我就不會感到可惜。」
㈢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的內容簡介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㈣ 契柯夫短篇小說容精選的主要內容
這裡麵包括了主要內容,如果滿意望採納
變色龍》是契訶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很短的篇幅,卻活靈活現地描寫了一個俄國沙皇時期的小警官奧丘梅洛夫,在處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時,前後五次因為對狗的主人的不同猜測而不斷地發生變化,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權勢奴才的形象。作者不動聲色、不加議論的描寫,通過人物的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在前後矛盾丑態百出中,進行了淋漓盡致地諷刺和嚴峻無情的鞭笞。
契訶夫短篇小說讀後 之二:《套中人》
《套中人》也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中學教員,但卻是一個落後、保守、維護一切舊制度的守舊派典型人物。小說描寫了別里科夫性情孤僻,膽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帶上雨傘,套上雨鞋,把頭縮進大衣的領子里,極力想用一層堅硬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最後悲慘地躺在棺材裡才找到自己理想的歸宿。套中人是俄羅斯19世紀末大革命來臨前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作者通過批判現實主義的筆觸,寫出了「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場。
歐·亨利的全部小說創作,一言以蔽之,它的體現了作家對健康人性與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並有著鮮明而真實的時代印記。
它歌頌著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風格,盡管不無蒼涼的苦笑;它揭露著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寡廉鮮恥的卑劣本質,雖然表面上輕松乃至調侃;它怒斥著社會的丑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它贊美著草原牧場上健美彪悍的生命體現,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調嘆。
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毋庸置疑,當屬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作品。像眾所周知的《麥琪的禮物》、《愛的奉獻》、《最後的常青藤葉》、《警察與贊美詩》、《兩們感恩節的紳士》等,無一不讓讀者在凄然一笑後,反思深沉。
如在《麥琪的禮物》中,描述一對貧苦夫妻的愛情,聖誕節即到,為了讓深愛對方感到溫暖,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意,妻子賣了一直引以為豪的漂亮的長發,為丈夫換來一條表鏈,以配丈夫多年的家傳金錶;而當她把表鏈送到丈夫面前時,卻發現丈夫為給她買盼望已久的一套玳瑁發梳,已經將金錶賣掉。結果,夫妻各持均已無用的禮物,暗然神傷……在善良崇高的人性與冷酷無奈的生活現實的強烈對比間,讀者能不感慨萬千!
再如《警察與贊美詩》中,寫一個流浪漢因無家可歸又飢寒交迫,想寄宿監獄中熬過嚴冬。於是他故意以身試法,到飯館吃飯不給錢,大喊大叫擾亂街市平靜,偷顧客的雨傘,乃至有意當頭警察的面調戲婦女……但均徒勞無功,根本不被「神聖」的法律所理睬,而當他站在教堂前,聆聽著贊美詩,想從此振作精神、積極生活的時候,警察的大手卻「庄嚴」地按住他的肩頭:判處三個月監禁!讀到此,能不使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亨利描述小人物,有時也表現他們的缺憾,弱點乃至弊端,但又在具體展示過程中,更深層、更強烈地向讀者剖析他們本質善良與淳樸,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復雜面。並在這展示過程中,將這復雜人性的成因與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來。使讀者能在「社會與人」的范疇內思考,認識出更豐富的內涵。如《刎頸之交》,寫真誠純凈的友誼在兩個男子
共追一個姑娘的過程中可敬、可笑又可愛的表現,稍含調侃地歌頌了小人物的善良品質;如《從沒有完的故事》描寫一位每周只掙五塊錢的貧窮女工雖一時動搖,但終於拒絕了那個玩弄女性的闊佬兒的引誘。他復雜的內心世界真實感人地表現出來,但無損於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加了讀者對他的敬重。
再如《兩位感恩節的紳士》更味如橄欖,兩位紳士,為了一個九年的默契和約定,上演了一出耐人尋味的人間悲喜劇。可愛么?委實可笑。但是在凄冷的人世間和殘酷的社會中,普通小人物間的這種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聲漸啞,終於感慨萬千么!
㈤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的內容簡介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所選的作品來自契訶夫創作的前後兩個時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具有一定現實批判色彩的《變色龍》之外,還有一些輕松詼諧的純幽默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所選的契訶夫後期小主,以《套中人》是為著名。這篇小說表現了沉悶壓抑的時代氛圍,諷刺了俄國社會普遍的僵化、禁錮的精神狀態。
㈥ 契訶夫著名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契訶夫的著名作品:
1、短篇小說
《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
《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臘滑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務員之死》、《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外科手術》、《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
《一件藝術品》、《白嘴鴉》、《苦悶》、《凡卡》、《食客》、《校長》、《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精神錯亂》,《賊》、《村婦》、《古塞夫》、《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
2、劇作
《論煙草的危害》、《蠢貨》、《伊凡諾夫》、《求婚》、《林神》、《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紀念日》、《海鷗》、《萬尼亞舅舅》、《海鷗》、《三姐妹》、《櫻桃園》。
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
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輪正臘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
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他的短篇小說《凡卡》被選入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5課。
㈦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摘抄及賞析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摘抄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變色龍》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
在這篇著名的小說里,他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專橫跋扈、欺下媚上、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把諷刺的利刃對准沙皇專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動政權爪牙們的無恥和丑惡。
小說的內容富有喜劇性。
一隻小狗咬了金銀匠的手指,巡官便來斷案。
最突出的是奧楚蔑洛夫這一人物,從他對下屬、對百姓的語言中表現他的專橫跋扈、作威作福;從他與達官貴人有關的人,甚至狗的語言中暴露他的阿諛奉承、卑劣無恥;從他污穢的謾罵隨口噴出來揭開他貌若威嚴公正裡面的粗俗無聊。
同時,作者故意很少寫他的外貌神態,令人可以想像:此人在說出這一連串令人難以啟齒的語言時,竟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的常態,由此更突出了這一人物丑惡的嘴臉、卑劣的靈魂。
奧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幾分鍾內,經歷了五次變化。
善變是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徵。
作品以善於適應周圍物體的顏色,很快地改變膚色的「變色龍」作比喻,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麼他嚴懲小狗,株連狗主,中飽私囊;如果狗主是將軍或將軍哥哥,那麼他奉承拍馬,邀賞請功,威嚇百姓。
他的諂媚權貴、欺壓百姓的反動本性是永遠不變的。
因此,當他不斷的自我否定時,他都那麼自然而迅速,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事!「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已經成為一個代名詞。
人們經常用「變色龍」這個代名詞,來諷刺那些常常在相互對立的觀點間變來變去的反動階級代表人物。
對他們說來,毫無信義原則可言。
萬物皆備於我,一切為我所用。
他們這一夥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嗎?
《變色龍》是契訶夫早期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
它沒有風花雪月的景物描寫,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個警官偶然審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幾筆,就極其簡練、鋒利地為我們勾勒出一個靈魂丑惡,面目可憎,看風使舵的沙皇走狗——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著一個發人深思的主題。
《變色龍》使我了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沙皇封建專制獨裁統治的黑暗。
理解以奧楚蔑洛夫為代表「變色龍」似的政府官員正是這種黑暗統治的產物。
《苦惱》
《苦惱》是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爾斯泰列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
當時,俄國正處於沙皇統治下的黑暗時代。
由於七十年代興起的「民粹派」採取暗殺手段成功地刺殺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卻未能推翻專制制度,亞歷山大三世即位後,變本加厲地鎮壓革命人民。
革命者成批地被絞死和流放,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絕望情緒。
窒息的政治空氣使許多人變得麻木、冷漠,充滿庸俗習氣。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更是貧苦不堪。
契訶夫目睹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群眾思想的麻木,以深廣的憂憤投入創作。
他除了用諷刺的批判的筆觸寫下了大量揭露社會丑惡的作品外,還寫了不少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小人物形象,用以控訴造成小人物不幸命運的社會的黑暗。
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用一個街頭即景畫面,寫車夫姚納和他的小母馬。
姚納被失去兒子的痛苦折磨得麻木了,小母馬也在默默地想心事,他們可憐地佇立在風雪之中,與周圍喧嘩、熙攘的世界格格不入。
第二部分從「姚納和他的小馬」到「就會嗚嗚地哭起來」。
這部分是小說的主幹,主要寫姚納向人傾吐內心苦惱時的種種遭遇,它包括四個層次:第一層,他拉軍人到維堡區去,寫軍人對他的冷漠;第二層,他拉三個尋歡作樂的青年上巡警去,寫青年人根本不聽他的苦訴;第三層,他遇到看門人,想跟他攀談,可看門人指責了他;第四層,他和住處的小夥子訴說,小夥子卻蒙頭睡著了,寫他遇到那麼多人,竟沒有一個人同情他。
於是他向馬訴說他的心裡話。
第三部分從「出去看看馬吧」到全文結束,描寫姚納只能向馬傾訴苦惱,馬成了他唯一可以得寬慰的動物。
全篇作品以題記「我拿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為情節線索,依次寫出了姚納與馬各懷苦惱與心事,姚納向人訴說苦惱的連續失敗,向馬傾吐內心感情的成功。
所有的情節內容都緊緊圍繞著姚納深懷苦惱傾訴苦惱的動機和行為展開。
首尾互相呼應並形成對照,首尾人與馬的關系又與中間部分人與人的關系構成對比,因此全文結構緊密、中心突出,又如行雲流水,渾然一體。
這篇描寫小人物悲劇命運的憂憤深廣之作,讀來令人震顫而又耐人尋味。
它的思想內含,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作品表現了黑暗現實中的小人物悲慘無援的處境和苦惱。
車夫姚納身處社會的下層,軍人可以向他發脾氣,青年們隨意取笑漫罵他,揚言「給他一個脖兒拐」邊看門人和他的同行都對他的痛苦無動於衷、缺乏同情心。
他的生計也很艱難。
午飯前出來到「黃昏的暗影籠罩金城」,他還沒拉到一趟生意;奔波到晚上十點鍾,竟然「連買燕麥的錢還沒掙到」。
他的遭遇又極其不幸,老婆早已去世,唯一可寄託希望的兒子又新近病逝。
作者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地位低下、苦苦掙扎、命運悲慘的小人物形象。
他的不幸,正是當社會壓迫的結果。
然而,對姚納來說,最苦惱的還不是他的現實境遇,而是他的痛苦無處訴說,無人理解和同情,心靈的孤寂和折磨比現實生活的不幸更難以承受。
作者寫出了他在浩大無邊的苦惱摧殘下的內心麻木;他一動不動地任憑風雪的襲擊,他無心拒絕不公道的車價,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
但作為一個活人,他畢竟還有向人傾吐苦惱、與人交流情感的渴望。
然而在偌大的社會中,他卻找不到一個關心同情、能分擔他的苦惱的人,他只能在馬身上實現他那小小的可憐的心願。
一個小人物孤單寂寞,壓抑滯重的心態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他的麻木、忍受和不覺悟,既是生活的賜予,也是他無法通過斗爭改變自己命運的心靈桎梏。
作者哀其不幸之餘,也不無怒其不爭的意味。
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昏聵和人與人關系中的自私、冷漠。
作者通過馬車夫姚納一心想傾訴他的苦惱而結果卻處處碰壁的情節,寫出了現實生活和社會心態的一個縮影。
人們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人際關系被市儈意識支配,難以溝通感情、互相理解,從而顯示出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冷酷無情。
軍人與追求享樂的青年對小人物的不幸漠不關心,這里有社會地位的隔膜。
然而,與窮車夫處於同一階層的看門人和青年車夫也無動於衷,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當時社會人與人關系中的冷漠無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令人窒息的社會氛圍終於把姚納推向小母馬,他在對馬的傾訴中得到了人間得不到的安慰和同情。
作品凸現了人不如馬的昏聵現實。
作者以深沉的感傷和強烈的憤慨,對此加以無情的揭露和否定。
三、抒寫了作者自己的無處言說的苦惱心境。
當時,契訶夫正為探求真理不得而苦惱。
他的這種心境,反映在《沒意思的故事》的情節之中,也寄寓和流露在姚納這個形象的塑造上。
在敘述馬車夫不幸遭遇和內心苦惱的過程中,尤其在姚納只得對小母馬傾吐悲苦的描寫中,作者本人的那種苦悶、悲哀和默默之情是溢於言表的。
題記:「我拿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更具有一種自我表白的意味。
小說寫道:「那苦惱是浩大的、無邊無際的。
要是姚納的胸裂開,苦惱滾滾地流出來的話,那苦惱彷彿會淹沒全世界似的,可是話雖如此,那苦惱偏偏沒人看見。
那份苦惱竟包藏在這么渺小的軀殼里,哪怕在大白天舉著火把去找也找不到……」這既是客觀寫實,也是主觀移情。
作者在同情小人物命運、抨擊社會的黑暗的描繪中,又表現出自己的那種看不到前途和光明的無可奈何的態度,那種還在黑暗中摸索而苦無出路的心境。
一是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
作者在作品中,將「人與人」的關系與「人與馬」的關系相對比。
用人的冷漠、自私和不耐煩和小母馬「聽著,聞聞主人的手」形成強烈的反差,用人的悲苦和小母馬的凄苦相對雙,形成相互間的一種比襯,更顯示出人馬相同的悲苦命運。
最後姚納與馬相依為命,更加比照出姚納牛馬般的社會地位和現實處境,具有強烈的震憾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
二是用對話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心態。
契訶夫與其他一些俄國作家不同,他筆下的人物對話精當簡練,毫無見長羅嗦之感。
人物對話不僅符合特定環境和場合下人物的性格邏輯,而且能恰當地映射出人物此時此景的內心活動。
三個青年的對顯示他們尋歡作樂、玩世不恭的性格,姚納挨了他們一巴掌還說:「嘻嘻!……好有興致的`幾位老爺……」。
內心正轉著這樣的念頭:他們有興趣和他打玩,大概也有興趣聽他談談兒子。
同時,姚納的對話也反映了他老實巴結、逆來順受的性格和急於傾訴愁苦的心情。
這對刻畫馬車夫的性格特徵和深層心理狀態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富有深刻內涵的細節描寫。
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列賓曾就契訶夫小說贊嘆道:「簡直無法理解,從一篇如此簡單、平淡、甚至可以說是貧乏的小說中,怎麼弄到最後竟會浮現這樣不可抗拒的深刻龐大的具有人類意義的思想……我深受震驚,無限神往……您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大力士」。
(《契訶夫作品、書信全集》第8卷第92頁)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小見大,平淡中見深刻的出色的細節描寫。
《苦惱》中沒有巨大的場面和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
它的整個故事都建立在馬車夫想找人傾訴兒子死了這一細節描寫上。
但這件日常小事和小人物小小的可憐的心願卻折射出整個社會遭遇和悲劇命運。
小說結尾姚納對馬傾訴衷腸的細節描寫,更是強烈地突出和深化了主題,給讀者以巨大的震驚和長久的回味。
此外,以二十個戈比坐一趟車既寫出了三個青年的耍懶,又刻畫出姚納為苦惱壓倒而無心講價錢;關於「娘兒們」的評價,寫出了姚納輕視婦女的傳統思想弱點,以及當時小人物雖孤苦無援,但地位還在婦女之上的社會現實;這些都是內涵深刻而豐富的細節刻畫。
《套中人》
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小說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所中學的希臘語教師,他性格怪僻,思想守舊,行為可卑又可笑。
他懼怕生活中哪怕是極微小的變動,凡是他認為脫離常規、違反法令的事,都使他悶悶不樂。
他還盯梢、告密,全城的人都怕他,十多年來人們一直戰戰兢兢地過日子。
當有人好心成全他與活潑開朗、愛唱愛笑的瓦連卡的婚事時,他竟憂心忡忡,徹夜難眠,生怕鬧出什麼亂子來,遲遲不敢求婚。
"自行車事件"後,他被嚇得生了大病,不久便一命嗚呼。
㈧ 契科夫短篇小說集主要內容 急!!!!!!!!!!!!!
這裡麵包括了主要內容,如果滿意望採納
變色龍》是契訶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很短的篇幅,卻活靈活現地描寫了一個俄國沙皇時期的小警官奧丘梅洛夫,在處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時,前後五次因為對狗的主人的不同猜測而不斷地發生變化,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權勢奴才的形象。作者不動聲色、不加議論的描寫,通過人物的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在前後矛盾丑態百出中,進行了淋漓盡致地諷刺和嚴峻無情的鞭笞。
契訶夫短篇小說讀後 之二:《套中人》
《套中人》也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中學教員,但卻是一個落後、保守、維護一切舊制度的守舊派典型人物。小說描寫了別里科夫性情孤僻,膽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帶上雨傘,套上雨鞋,把頭縮進大衣的領子里,極力想用一層堅硬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最後悲慘地躺在棺材裡才找到自己理想的歸宿。套中人是俄羅斯19世紀末大革命來臨前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作者通過批判現實主義的筆觸,寫出了「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場。
歐·亨利的全部小說創作,一言以蔽之,它的體現了作家對健康人性與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並有著鮮明而真實的時代印記。
它歌頌著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風格,盡管不無蒼涼的苦笑;它揭露著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寡廉鮮恥的卑劣本質,雖然表面上輕松乃至調侃;它怒斥著社會的丑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它贊美著草原牧場上健美彪悍的生命體現,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調嘆。
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毋庸置疑,當屬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作品。像眾所周知的《麥琪的禮物》、《愛的奉獻》、《最後的常青藤葉》、《警察與贊美詩》、《兩們感恩節的紳士》等,無一不讓讀者在凄然一笑後,反思深沉。
如在《麥琪的禮物》中,描述一對貧苦夫妻的愛情,聖誕節即到,為了讓深愛對方感到溫暖,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意,妻子賣了一直引以為豪的漂亮的長發,為丈夫換來一條表鏈,以配丈夫多年的家傳金錶;而當她把表鏈送到丈夫面前時,卻發現丈夫為給她買盼望已久的一套玳瑁發梳,已經將金錶賣掉。結果,夫妻各持均已無用的禮物,暗然神傷……在善良崇高的人性與冷酷無奈的生活現實的強烈對比間,讀者能不感慨萬千!
再如《警察與贊美詩》中,寫一個流浪漢因無家可歸又飢寒交迫,想寄宿監獄中熬過嚴冬。於是他故意以身試法,到飯館吃飯不給錢,大喊大叫擾亂街市平靜,偷顧客的雨傘,乃至有意當頭警察的面調戲婦女……但均徒勞無功,根本不被「神聖」的法律所理睬,而當他站在教堂前,聆聽著贊美詩,想從此振作精神、積極生活的時候,警察的大手卻「庄嚴」地按住他的肩頭:判處三個月監禁!讀到此,能不使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亨利描述小人物,有時也表現他們的缺憾,弱點乃至弊端,但又在具體展示過程中,更深層、更強烈地向讀者剖析他們本質善良與淳樸,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復雜面。並在這展示過程中,將這復雜人性的成因與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來。使讀者能在「社會與人」的范疇內思考,認識出更豐富的內涵。如《刎頸之交》,寫真誠純凈的友誼在兩個男子
共追一個姑娘的過程中可敬、可笑又可愛的表現,稍含調侃地歌頌了小人物的善良品質;如《從沒有完的故事》描寫一位每周只掙五塊錢的貧窮女工雖一時動搖,但終於拒絕了那個玩弄女性的闊佬兒的引誘。他復雜的內心世界真實感人地表現出來,但無損於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加了讀者對他的敬重。
再如《兩位感恩節的紳士》更味如橄欖,兩位紳士,為了一個九年的默契和約定,上演了一出耐人尋味的人間悲喜劇。可愛么?委實可笑。但是在凄冷的人世間和殘酷的社會中,普通小人物間的這種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聲漸啞,終於感慨萬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