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英美短篇小說作品

英美短篇小說作品

發布時間:2024-04-23 22:54:08

❶ 英美小說列表

英國:
《羅密歐與朱麗葉》1594 《哈姆雷特》1601 莎士比亞
《培根隨筆》1597-1625 培根
《失樂園》1667 彌爾頓 《魯賓遜漂流記》1719 笛福
《格列佛游記》1726 斯威夫特 《詠水仙》1792 華茲華斯
《傲慢與偏見》1813 簡·奧斯汀 《西風頌》1819 雪萊
《唐璜》1819-1824 拜倫 《簡·愛》1847 夏洛蒂·勃朗特
《呼嘯山莊》1847 艾米麗·勃朗特 《名利場》1848 薩克雷
《大衛·科波菲爾》1850 《雙城記》1859 狄更斯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1887-1927 柯南道爾
《快樂王子》1888 《陶連·葛雷的畫像》1891 王爾德
《徳伯家的苔絲》1891 哈代 《基姆》1901 吉卜林
《月亮和六便士》1919 毛姆 《荒原》1922 艾略特
《到燈塔去》1927 伍爾夫 《蠅王》1954 戈爾丁
美國:
《紅字》1850 霍桑 《湯姆叔叔的小屋》1852 斯托夫人
《草葉集》1855-1892 惠特曼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4 馬克吐溫
《嘉莉妹妹》1900 《美國的悲劇》1925 德萊塞
《野性的呼喚》1903 《馬丁·伊登》1909 傑克·倫敦
《麥琪的禮物》1904-1910 歐亨利 《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 菲茨傑拉德
《喧嘩與騷動》1929 福克納
《永別了,武器》1929 《老人與海》1952 海明威
《飄》1936 米切爾 《憤怒的葡萄》1939 斯坦貝克
《麥田裡的守望者》1951 塞林格 《第二十二條軍規》1961 海勒
《教父》1969 普佐

❷ quality john galsworthy 的作品。我們英美文學需要分析手法。求分析。我谷歌了很久找不到technic分析。

《品質》寫於1911年。當時的英國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里,人們追求享樂時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標准就是金錢和利益。現代社會機器大生產幾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業生產,大公司行業壟斷「大魚吃小魚」的情況愈演愈烈。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形下,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一些公司採用一些不符實際的廣告招攬顧客,而為了追求剩餘價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質量卻在下降。一部分人於是對被擠壓到社會邊緣的傳統的手工業無限懷戀,因為這些小本經營都實實在在、童叟無欺、質朴而踏實。
整體感知

小說這種文體,同學們應該相當熟悉,一般的小說不外乎就是描寫典型環境,敘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藉此來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題。這篇小說也講述了一個故事,關於鞋匠格斯拉的故事。在鞋匠格斯拉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一個同學將這個簡單的故事用模慎兩三句話來概述一下。

明確:格斯拉是個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卻越來越清淡,可憐的老頭兒後來就餓死了。

3 文本品析

(1)這又是一個悲劇故事,鞋匠格斯拉的死以及死因是在這個故事的結尾部分,通過兩個人物的對話告訴讀者的。我請兩個同學分角色來演繹一下一番對話,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導致了格斯拉的死?對於格斯拉的死,當時的人們又是怎麼樣看待的?

簡述:格斯拉的餓死是由於他不會經營,沒有了顧客,他把所有的錢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整天在做靴子,從不讓自己有吃飯的時間。當時的人們覺得格斯拉是個喚碼咐「怪人」,他的死「真是怪事」。

(2) 格斯拉先生的確是奇怪的,除了這個年輕人講的,在小說前面的敘述中,我們也能充分領略到這個鞋匠的「怪」,他的與眾不同的地方。請找出文章里寫出格斯拉的 「怪」的一些細節,並說說你怎麼看待他的「怪」,試著根據你的理解用更具體一些的詞語來概括他與眾不同的特徵。

——第5小節:他本人有點兒像皮革製成的人:臉龐黃皺皺的,頭發和鬍子是微紅和鬈曲的,雙頰和嘴角間斜掛著一些整齊的皺紋,話音很單調,喉音很重;因為皮革是一種死板板的物品,本來就有點僵硬和遲鈍。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徵,只有他的藍灰眼睛含蓄著朴實嚴肅的風度,好像在迷戀著理想。

格斯拉先生長得也是奇怪的,像「皮革製成」,有點僵硬和遲鈍,但眼睛裡卻閃著「迷戀理想」的光芒。 ( 僵硬遲鈍 朴實嚴肅 迷戀理想 )

——8-11小節:他的店堂里從來沒有人的,來了顧客,格斯拉先生才慢慢從二樓下來,「像剛從靴子夢中驚醒過來」。對他賣出的靴子,他總是以「又批評又愛撫的眼光注視著,好像在回想他創造這雙靴子時所付出的熱情,好像在責備我竟這樣穿壞了他的傑作」,他對皮革的關注,對靴子的熱情遠遠超過他對顧客的關心。「他把我的腳放在一張紙上,用鉛筆在外沿上搔上兩三次,跟著用他敏感的手指來回地摸我的腳和純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點。」( 對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認真細致,一絲不苟 )

——12-21小節「有些靴子做好的時候就是壞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這雙靴子的工錢」 (講究誠信 追求完美 )

——25、26小節:「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可恥!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業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過後你會明白的。」 (對不顧體面不誠信的大公司無比蔑視和憎恨。)

——注意:格斯拉先生是一個鞋匠,他絕對是一個出色的手藝高超的鞋匠,他能做頂好的靴子,這是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他做的靴子,用文章中的話來講就是「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了各種靴子的本質,確實是模範品」,小說的開始作者就向我們描述了陳列在格斯拉先生櫥窗里的幾雙近乎藝術品的靴子,請齊讀第二小節中的這五行文字,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手藝高超的格斯拉先生的傑作。

(3)這幾雙代表著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藝的美麗靴子在小說中一共出現了三次,還有兩次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到的?前後對比來讀,你有怎樣的體會?

明確:28小節,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間鋪面,「那幾雙常見的舊靴子已經失去了孤高的氣派,擠縮在單獨的櫥窗里了」,對比第一次,感覺有些凄涼,也讓人對格斯拉先生的命運隱隱地擔心。

54小節,格斯拉先生已經死了,店鋪過戶給了別人,「櫥窗里照樣陳列著細長的輕跳舞靴、帶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長筒馬靴」,這個能做出頂好靴子的鞋匠凄涼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製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傑作成了別人的樣品,大概是已經沒有人可以做出比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 令人有無限哀嘆的感覺。

4 主題探討:

(1)這樣一個手藝高超、朴實嚴肅、踏實誠信的鞋匠最後餓死了,這在當時的社會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還是一個必然的悲劇?結合大家課前對作品背景資料的查閱了解,來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明確:這是一個必然的悲劇,因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則恰恰是被這個追求利益講究表面浮華的虛榮的虛偽的社會所遺落的東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業了,也不願意偷工減料,反而將靴子越做越結實經穿,格斯拉先生不懂變通,不懂經營,不打廣告,他的一切做法都與這個社會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劇。

(2)作家講述這樣一個悲劇,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為格斯拉先生灑一把辛酸淚么?格斯拉先生經常斷炊,後來餓死,因為最後他失去了所有的顧客。人們不再去定做格斯拉先生的靴子了,因為「顧客可不願意等待呀」,這是那個年輕人所講述的原因。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么?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發現原先人們對格斯拉先生以及他的靴子是怎樣的態度?找出原文依據,把它大聲讀出來。

後來人們不去定做格斯拉的靴子了,你認為其中還有著怎樣的原因?這些人在格斯拉的悲劇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明確:除了不願意等待,人們對靴子的質量也不是那麼看重了,「好像不要結實靴子了」,在大公司的廣告誘惑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開始發生了變化,人們適應了也進一步地去推動了這個社會的發展,人們再也無法理解格斯拉先生這個固執和怪異的老頭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人們遺棄了格斯拉,積極順應了這個物質社會發展的人們在一種無意識里把這個「像皮革一樣」「死板板」的老鞋匠推到了不可逆轉的悲劇命運里。

***從我們今天的閱讀來看,高爾斯華綏創作這篇小說的用意是什麼?

總結:就像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所指出的物質的進步和文明的倒退呈二律悖反,在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質卻在消失,高爾斯華綏用批判反思的精神,帶著無限的傷感塑造了堅守傳統美德的鞋匠格斯拉這個人物形象,用這個執著而本分的手藝人在無奈的現實社會被淘汰、被毀滅的悲劇驚醒世人,在文明的倒退中呼喚品質。這部短篇小說留給我們的遺憾和嗟嘆就像主人公的閃光品質一樣,令人回味深遠。

*5討論:目前,我們的社會也正處在一個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為了物質利益,有些人丟棄了人性中的真、善和美,我們該怎樣面對他們,或者,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6 總結:

手藝是鞋匠的生命,對手藝的執著實際上是對傳統美德的一種堅守。即便面臨生存危機,本分的鞋匠格斯拉仍執著於自己的「靴子理想」, 「他做了頂好的靴子」,他把自己的生命融進了靴子里。他被認為是那個物質社會中的怪人,但他的身上卻閃爍著樸素而又溫潤的光輝,在物質的社會里,人還是要有點精神的。

quality john galsworthy國外網站資料
Quality - John Galsworthy

Exhausted, bitter, and miserable is the way that many people feel when they wake up in the morning to get ready for work. Even the very thought of work puts some people in a bad mood. Others may not mind work but still do not look forward to going. It is a rare occasion to find someone who is completely satisfied with his or her career. However, for one man, work is bliss. In 「Quality」 by Galsworthy, Gessler, the shoemaker, is shown to be a man of integrity and of complete dedication to his work.

Mr. Gessler had his own shoe business where he made leather boots. His dedication is shown through the fact that, 「He made only what was ordered, never taking ready-made shoes down from the shelf.」 (「Quality」 pg. 213.) He wanted each pair of boots to be a custom fit to each indivial and for every pair he made, he used a pattern taken from the customer』s foot size. One day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 walked into Mr. Galsworthy』s shop wearing a pair of boots from a big business. Mr. Gessler noticed them right away and after a short time he said, 「Dey get id all, dey get id by advertisement, nod by work. Dey take it away from us, who lofe our boots.」 (「Quality」 pg.215) Later in the story, the reader comes to find out that Mr. Gessler is forced to sacrifice half of his shop to a big business. This did not faze him, and he continued to make his boots for the same price and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painstaking work. He must be truly dedicated in order to love his business unconditionally.

Mr. Gessler spent such an incredible amount of time preparing the shoes, never trying to expiate the process, in order to make them as perfect as possible and because of this, he stood behind all of his work. The narrator, absent-minded of the fact that Mr.Gessler was so passionate about his boots once said to him, 「Mr. Gessler, that last pair of boots creaked, you know.」 Angered by the boy』s comment, Mr. Gessler said, 「Zend dem back! I will look at dem.」 He went on to say, 「Zome boods, are bad from birdt. If I can do noding wid dem, I dake dem off your bill.」 (「Quality」 pg. 215) Not only does this show dedication, but also integrity because he was honest about his work and wanted to satisfy his customer.

Near the end of the story, the narrator comes back to Mr.Gessler』s shop after a long hiatus, only to find out that Mr. Gessler was no longer alive. When he questioned the worker about his death the man said, 「Slow starvation, the doctor called it. You see, he went to work in such a way!… Never gave 『imself time to eat; never had a penny in the house. All went in rent and leather… He regular let his fire go out…But he made good boots.」 (「Quality」 pg.219) That last sentence was 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story. Mr. Gessler literally dedicated his life to making boots. No matter what he had to sacrifice, including his life, he was willing to do it for the love of his work. Even in his last few days of life, he never stopped making boots, and he even finished the narrator』s boots before he died.

Mr. Gessler indeed was a man of integrity and dedication. His dedication was shown through his struggle to please every customer, and his integrity was shown through his honest way of life and his credibility in his work. In his mind, the needs of his customers far outweighed his own, and when he was no longer in business, he had no reason to go on living.

❸ 英美有哪些短篇小說

. Edgar AllanPoe: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EarnestHemingway: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 Isaac BashevisSinger: The Son From America

. William Faulkner: ARose for Emily
. Ann Petry: Like a Winding Sheet

SherwoodAnderson: Death in the Woods

. Alice Walker: Everyday Use…

Willa Cather: A Wagner Matinee…
JohnSteinbeck: The Chrysanthemum
. Amy Hempel:
In the Cemetery Where Al Jolson Is Buried
. Mark Halliday: Young Man on Sixth Avenue.
Jack London: To Build a Fire

❹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羅傑疑案》,《ABC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啦
《無人生還》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共有四本書入選百大排行榜:《無人生還》、《艾克洛德命案》(12)、《短篇選集》(19)和《東方快車謀殺案》(41)。本書即是她的最佳作品,有「本格推理的第一作品」之稱,從頭到尾都緊張刺激,讓讀者欲罷不能,前所未有的情節布置當真可說是「異想天開」,充分展現了本格派推理小說的無窮魅力。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平著述有百餘本之多,中國貴州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全集也高達八十本,據統計,她的小說已經重印達數百次,全球總印量僅次於《聖經》。

不過我更喜歡東方快車,每個人都很有嫌疑,可是串起來又十分完整,互作補充,很喜歡~~

話說,你知道百大嗎?
這份書單是美國推理作家協會(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簡稱MWA)票選出來的史上最經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說排行榜。評選過程極為復雜,首先由推理協會選出本格派、硬漢派、驚悚派、間諜小說等推理小說十個主要流派的十個代表作家,再由這十個作家選出各流派的十部代表作品,然後由協會會員投票排出名次。所以這份書單不僅僅有總的一百強排行榜,還有各個不同流派的十大傑作排名,其中本格和硬漢兩派由於名作數量遠遠超出其它各派,所以都各排了二十部作品。

❺ 誰能推薦幾本經典的英美小說!!!

1 哈克貝利·弗恩歷險記——馬克·吐溫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朴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遺囑里解放了他。小說中,哈克貝利和吉姆的性格鮮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的現實主義描繪和浪漫主義抒情交相輝映,尖銳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諷刺以及浪漫傳奇的描寫渾然一體,形成了馬克·吐溫獨特的藝術風格。

2 純真年代——華頓

The Age of Innocence by Edith Wharton

伊迪絲·沃頓1921年獲得普立策文學獎的小說,她也是普立策獎歷史上首度獲獎的女性作家。

小說的主要情節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紐約上流社會。那是伊迪絲度過童年與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兒長大成人,進入社交界,訂婚又解除婚約,最後嫁給波士頓的愛德華華頓,並度過了婚後的最初幾年。時隔40年後,作為小說家的她回顧養育過她也束縛過她的那個社會,她的感情是復雜的,既有親切的眷戀,又有清醒的針砭。作家把那個時代的紐約上流社會比作一個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難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處在塔頂,真正有貴族血統的只有二三戶人家:華盛頓廣場的達戈內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盧頓先生是第一任荷蘭總督的嫡孫,他家曾與法國和英國的幾家貴族聯姻;還有與德格拉斯伯爵聯姻的拉寧一家。他們是上流社會的最高階層,但顯然已處於日薄西山的衰敗階段。上流社會的中堅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紐蘭家族、奇弗斯家族為代表的名門望族,他們的祖輩都是來自英國或荷蘭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發跡,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紐蘭·阿切爾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參與過獨立宣言的簽署,還有一位曾在華盛頓部下任將軍。正如阿切爾太太所說的,「紐約從來就是個商業社會」,占支配地位的是這些殷實的富商。處於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卻不顯貴的人們,他們多數是內戰之後崛起的新富,憑借雄厚的財力,通過聯姻而躋身上流社會。作者從親身經歷與熟悉的環境中提煉素材,塑造人物,將作品題材根置於深厚的現實土壤中。尤其通過博福特命運浮沉這一線索與主人公愛情悲劇的主線相互映襯,使一個看似尋常的愛情故事具備了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

3 白鯨——梅爾維爾

Moby-Dick by Herman Melville

《白鯨》是美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小說家梅爾維爾的代表作。在美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白鯨》都是一部經典的著作,一部偉大的小說,是研究美國文學的一部必讀書。《白鯨》展示給我們的是船長亞哈為追殺白鯨帶領佩闊德號及其般員為復仇而走向毀滅的過程。書中以象徵主義及寓言體的寫作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十九世紀美國的真實畫面。從人與自然的抗爭中亞哈的悲劇,人與人的關系中所體現的悲劇兩個角度可以揭示《白鯨》所表現的時代特徵及所蘊涵的悲劇實質。

4 紅字——納撒尼爾·霍桑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51年。小說以兩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時代的美洲為題材,但揭露的卻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代美利堅合眾國社會典法的殘酷、宗教的欺騙和道德的虛偽。主人公海絲特被寫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裡不一的丁梅斯代爾,同時也在感化著充滿罪惡的社會。至於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說則把他寫成了一個一心只想窺秘復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說中只起情節鋪墊的作用。

小說慣用象徵手法,人物、情節和語言都頗具主觀想像色彩,在描寫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動和直覺放在首位。因此,它不僅是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被稱作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篇。

5 最後的莫希幹人——庫柏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by James Fenimore Cooper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皮裹腿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末期,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地點是在赫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對於印第安人的被殺戮和印第安部落的消亡,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他深深懷著同情和憤慨。他寫道:「莫希幹人的領土,是被歐洲人侵佔去的美洲大陸的第一塊地盤,因而,莫希幹人就第一個成了離鄉背井的人。面臨著文明的推進,也可以說,文明的入侵,所有印第安部落的人民,就像他們故土林木上的綠葉在刺骨的嚴寒侵凌下紛紛墜地一樣,日益消亡,看來這已成為落到他們頭上的不可避免的命運。有足夠的歷史事實可以證明,這幅慘像並非虛妄之作。」

作者把本書取名為《最後的莫希幹人》,就有著令人心酸的悲哀音調。正直、勇敢的莫希幹人恩卡斯和美麗善良的科拉之死,也不無更深的寓意:隨著他們的死去,他們心靈上的那種美德和純潔的感情也消亡了,留下的只是籠罩在美洲大地上的那些貪婪、殘暴的惡意和邪念。

6 小婦人——路易莎·奧爾科特

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

這部小說以家庭生活為描寫對象,以家庭成員的感情糾葛為線索,描寫了馬奇一家的天倫之愛。馬奇家的四姐妹中,無論是為了愛情甘於貧困的梅格,還是通過自己奮鬥成為作家的喬,以及坦然面對死亡的貝思和以扶弱為己任的艾米,雖然她們的理想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但是她們都具有自強自立的共同特點。描寫了她們對家庭的眷戀;對愛的忠誠以及對親情的渴望。馬奇一家有四個姐妹,生活清貧、簡單而又溫馨。四組妹性格迥異;老大梅格漂亮端莊,有些愛慕虛榮;老二喬自由獨立,渴望成為作家,老三貝絲善良羞澀,熱愛音樂,老四埃米聰慧活潑,愛好藝術,希望成為一名上流社會的「淑女」。

所有時代的所有少女成長過程中所要面對的經歷的,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初戀的甜蜜和煩惱,感情與理智的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貧窮與富有的矛盾。

7 野性的呼喚——傑克·倫敦

The Call of the Wild by Jack London

《野性的呼喚》是傑克·倫敦最負盛名的小說。故事主要敘述一隻強壯勇猛的狼狗巴克從人類文明社會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過程。巴克是一頭體重140磅的十分強壯的狗。他本來在一個大法官家裡過著優裕的生活,後來被法官的園丁偷走,輾轉賣給郵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嚴寒地區去拉運送郵件的雪橇。巴克最初被賣給兩個法裔加拿大人。這些被買來的狗不僅受到了冷酷的人類的虐待,而且在狗之間為了爭奪狗群的領導權,也無時不在互相爭斗、殘殺。由於體力超群、機智勇敢,巴克最終打敗斯比茨成為狗群的領隊狗。他先後換過幾個主人,最後被約翰·索頓收留。那是在巴克被殘暴的主人哈爾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索頓救了他,並悉心為他療傷。在索頓的精心護理下巴克恢復得很快,由此他們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巴克對索頓非常忠誠,他兩次不顧生命危險救了索頓的命,並在索頓和別人打賭時,拚命把一個載有一千磅鹽的雪橇拉動,為索頓贏了一大筆錢。不幸的是,在淘金的過程中,索頓被印第安人殺死。狂怒之下,巴克咬死了幾個印第安人,為主人報了仇。這時恩主已死,他覺得對這個人類社會已無所留戀。況且,一段時期以來,荒野中總回盪著一個神秘的呼喚聲。這個聲音吸引著他。最終,他回應著這個聲音,進入森林,從此與狼為伍,過著原始動物的生活。但他不忘舊誼,仍然定期到主人的葬身之處去憑吊。

8 湯姆叔叔的小屋——哈里特·比徹·斯托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出生於康涅狄格州的斯托夫人,是哈特福德女子學院(Hartford Female Academy)的一名教師,同時,她也是一位積極的廢奴主義者。全書圍繞著一位久經苦難的黑奴湯姆叔叔的故事展開,並描述了他與他身邊人——均為奴隸與奴隸主——的經歷。這部感傷小說深刻地描繪出了奴隸制度殘酷的本質;並認為基督徒的愛可以戰勝由奴役人類同胞所帶來的種種傷害。

《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是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以及第二暢銷的書,僅次於最暢銷的書《聖經》)並被認為是刺激1850代廢奴主義興起的一大原因。在它發表的頭一年裡,在美國本土便銷售出了三十萬冊。《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戰爭爆發的初期,當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到:「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後來,這句話為眾多作家競相引用。

《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啟發而寫作出的各種劇本,還促進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產生,不少的這些形象在當今都為人們所熟知。譬如慈愛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順從、堅忍並忠心於白人主人的湯姆叔叔。最近幾十年來,《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這些消極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反奴隸制工具」的歷史作用。

❻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的內容簡介

該書以一隻名叫愛德華·圖雷恩的瓷兔子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溫情童話故事。

從前,在埃及街旁的一所房子里,住著一隻名叫愛德華·圖雷恩的瓷兔子。那小兔子活的很快樂、溫暖,他為一個名叫阿比林的女孩兒所擁有,她對他關懷備至,崇敬有加。可是後來,有一天,他一不小心被丟失了。

凱特·迪卡米洛把我們帶上了一段異乎尋常的旅程,從海洋深處到漁夫的漁網,從垃圾堆的頂部到流浪漢營地的篝火邊,從一個生病的孩子的床前到孟菲斯的街道上,一路上的見聞令我們驚愕不已——即使是一顆極易破碎的心也可以失去愛、學會愛而又重新得到愛。

(6)英美短篇小說作品擴展閱讀: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是2007年1月1日有新蕾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 [美] 凱特·迪卡米洛,繪者是[美]馬格拉姆·伊巴圖林。

本書榮獲2006年波士頓全球號角書獎金獎。

由於韓國SBS電視台2013年12月末播出的水木特別企劃劇《來自星星的你》當中作為男主角都敏俊(金秀賢飾)的枕邊書而再次被人們所熟知,大放異彩。《愛德華的奇妙之旅》不僅僅是作為兒童小說,它更讓人們懂愛與被愛。

閱讀全文

與英美短篇小說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博君一肖現實向小說完結 瀏覽:355
溫曉慕裕沉全文小說 瀏覽:977
很多年前的仙俠言情小說 瀏覽:493
鬼眼族長小說閱讀 瀏覽:284
明朝好女婿有聲小說 瀏覽:855
小說免費9我不會武功 瀏覽:880
顧月小說人物 瀏覽:165
雪兒是那個小說里的人物 瀏覽:391
清朝破案小說排行榜 瀏覽:699
superpanda好看的小說 瀏覽:406
寫一本短篇小說能賺多少錢 瀏覽:824
穿越終結系統的小說 瀏覽:961
二牛主人公的小說 瀏覽:840
軍官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答案 瀏覽:704
顧總裁的系列小說五少 瀏覽:322
無米之炊小說好看嗎 瀏覽:703
重生帶游戲技能小說 瀏覽:434
千千小說網迅雷下載 瀏覽:996
陳信宏同人小說 瀏覽:408
逆後宮文一女多男現代小說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