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雙雙的影片評價
1958年初,隨著工農業生產「大躍進」高潮的到來,文藝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躍進」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創作熱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作家李准來到河南林縣山區龍頭村體驗生活。當時,他住在一個婦女隊
長家裡,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但李准卻很少見到這個早出晚歸忙於生產的婦女隊長。
令李准感到新鮮的是,每天早上,他都會在牆上和窗子上發現許多小紙條,
上面寫著他從來沒有見過的話:
水庫的庫字,就是褲子的褲去掉一邊的衣字。
誰聰明?誰憨?見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聰明!鎖在家裡不見人就憨!
……
盡管這些文字朴實無華,但李准卻從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間看到了新時期農村婦女身上發生的變化,並由此萌發了創作一部反映新時代農村婦女新生活的小說的想法。從此,李准便一頭扎進了婦女堆里,在勞動之餘與這些「李雙雙們」聊天談心,了解她們的思想動態,記下她們身上每天發生的新鮮事。經過兩年的積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時期農村婦女生活的小說《李雙雙小傳》便告完成。小說里的故事情節圍繞「大躍進」中婦女辦食堂來進行的,寫了喜旺管不好村裡食堂,雙雙接手後將食堂辦得有聲有色,成了模範炊事員。小說著重刻畫了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象作斗爭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時代農村婦女的形象。
小說在《人民文學》1960年第3期發表後,立即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導演魯韌看了喜出望外,覺得這是個拍電影的好材料。他馬上找到李准,要他將小說改編成劇本,還給劇本重新起了個名字《喜旺嫂子》(後來又改回《李雙雙》)。李准爽快地答應了,沒多久,他便拿出了拍電影的本子。
一部影片的成功與否,演員選擇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李雙雙是全劇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潑辣。當時有人推薦張瑞芳來出演這個角色。劇組意見也不一致,李准擔心他潑辣勁不夠,謹慎的魯韌卻又擔心她太潑辣,擔心演起來不小心會醜化了勞動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後還是確定了張瑞芳。當時張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話劇《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張玉蘭),接到李准和魯韌的「調令」後便趕到河南林縣外景地劇組。
孫喜旺雖是劇中的配角,但這個演員對於整個劇情的發展起的作用卻相當重要。他憨厚朴實、膽小怕事,但同時又有點大男子主義色彩。
當初,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趙丹看了劇本,對孫喜旺這個人物很是喜歡,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魯韌表示希望由自己來演這個角色。
盡管趙丹此時已是名聲在外,但李准和魯韌覺得趙丹是屬於演「大人物」之類的演員,演農村題材的戲不合適,趙丹當時對此頗不以為然。其實魯韌心裡早有了孫喜旺的人選,他就是此前在魯韌導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個小民警的仲星火。
趙丹後來看了仲星火演的孫喜旺後,很是佩服,說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種憨粗的鄉土氣息。
正是由於張瑞芳能准確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調,在表演李雙雙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時,著力體現女性的溫存、忍讓,對丈夫、孩子的疼愛,對朋友的關心,這就更有力地襯托出李雙雙的性格色彩,並且將這個角色演得毫無雕琢之嫌。這也是張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處。
凡是看過影片《李雙雙》的人,對影片中李雙雙的「農家活」一定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雙雙走近灶邊,揭開鍋蓋,倒水、取面團、揉面、擀麵、切面,這一系列動作熟練自然,干凈利落,令人嘖嘖稱贊。其實對於張瑞芳來說,這些動作也是從無數次「試驗」中得到的。
她後來回憶當時情景時說:「當時管道具的交給我兩大團面,讓我先揉著,然後現場開始調整燈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後擀麵、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導演說,好,然後把面團重新揉在一起,讓我重新來,於是我又重新做一遍。觀眾在銀幕上看到李雙雙這么熟練的動作,就是這么磨練出來的。」黃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後深有感觸地說:「在同輩的知識分子出身的電影女演員中,還沒有人能像她那樣自如可信的去扮演農民。一切的農家動作,在她已不是累贅的負擔,而是體現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雙雙的成功還在於喜旺這一配角形象創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詼諧表演,塑造了一個淳樸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還有自私狹隘的大男子主義意識的生動形象。如果李雙雙沒有仲星火演的喜旺來襯,那就會遜色不少。
李雙雙和喜旺來來回回拉鋸式的沖突,最後總是落在喜旺身上。喜旺的自私映襯著雙雙的無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襯著雙雙的快人快語;喜旺就像綠葉,映襯著雙雙這朵暖洋洋的大紅花。這也是《李雙雙》耐看的地方。當時觀眾裡面就流行著這么一個口頭語,說是「做人要做李雙雙,看戲要看孫喜旺」。
仲星火由於在《李雙雙》中的出色表演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在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獎中一舉奪得最佳配角獎。
影片《李雙雙》不僅真實地反映了農村存在的人民內部矛盾,塑造出鮮明、生動、具有典型意義的銀幕形象,而且創造了一種農村喜劇片的新風格,成為中國農村電影的經典之作。
影片根據小說《李雙雙小傳》改編,以上世紀60年代中國農村農民生活為背景,通過凡人小事,如夫婦感情糾葛、評工分、相親等農村常見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後的農村新氣象。該片人物的語言造型樸素生動、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李雙雙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張瑞芳,她在片中演技出色,成功地刻畫了一個潑辣直爽、正義感強、堅持原則的新農村婦女形象,藝術風格獨特。喜旺的扮演者為著名演員仲星火,他把一個大男子主義又憨厚老實的農民演得活靈活現,具有喜劇色彩。
本片在1963年榮獲第二屆中國《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
「先結婚後戀愛」
――張瑞芳和仲星火銀幕上不朽的二人轉!婦女隊長李雙雙爽直、潑辣敢與自私現象作斗爭。丈夫喜旺膽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後兩次離家。後來看到雙雙領導生產隊獲得豐收,主動回家團聚,夫妻言歸於好。
《李雙雙》是李准編寫的一部展示了中國農村婦女嶄新精神風貌的優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處就在於抓大放小,即擯棄了階級斗爭、路線斗爭模式,緊緊扣住人物的性格沖突來吸引觀眾。
影片輕喜劇的藝術樣式,濃郁的生活氣息及生動的性格化語言都在當時的中國銀幕上獨樹一幟!李雙雙的扮演者張瑞芳准確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調,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時,更著力體現女性的溫存、忍讓,對丈夫孩子的疼愛,對朋友的關心!李雙雙的銀幕形象是上世紀60年代電影創作的一個重大收獲。
影片一上映就獲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交口贊譽。《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十多家報紙都發表了當時公社社員座談《李雙雙》的討論;而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上的評論文章也有好幾十篇,都毫無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贊揚了影片的思想內容和教育意義。
李雙雙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新人形象,具有強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時代理想主義、乃至烏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體現,是一種人性烏托邦。
同時,李雙雙的性格也具有強烈的民間傳奇性,被強化和放大了的民間文化及其喜劇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內容而獲得了一種永恆的藝術魅力。
⑵ 寫小說要注意的事
不能寫流水賬 先要構思好一個大概的故事情節,可以從生活里發掘,也可以是幻想出來的,更可以是兩者結合。要有絕對的想像里,不要害怕荒唐,越是荒唐才越是人想不到的,那樣才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另外要主義辭藻,不能太華麗,不能太平淡,華麗了羅嗦,平淡了無趣~~總之,在構想好一種方式去寫一個在腦海里已形成的故事的時候,再在各個細節里突破,就是最好的~~ 小說的四大要素 (一)人物。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說的主心骨,一篇小說是否成功,關鍵在於人 物是否逼真,形 象是否飽滿。它要求作者通過白描、比喻、襯托、對話、動作、心態描繪等手法,深刻地、 豐富地、「莎士比亞」化地再現生活中的芸芸眾生。作者的哲學觀和美學觀,以及小說的主 題思想,是通過人物形象悄悄流入讀者心的。如何刻畫人物?魯迅的「綜合法」比較實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魯訊全集》第6 卷423頁),「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魯迅全 集》第4卷394頁)。為什麼「拼湊起來的角色」比較形象呢?因為寫小說不能拘泥於真人真事,小說中的人物必 須典型化。而典型化——則要從生活中的很多個同類原型中去「去粗取精」,把取來的 同類 的「精」集中到所創作的人物身上,使其性格比生活中的更鮮明,更突出。也就是說從生 活的 美升華到藝術的美,從生活的真實上升到藝術的真實。比如《阿Q正傳》中的阿Q,他是魯迅 從那個時代的許許多多阿Q同類中抽象出來的,既象這個,又象那個,可又誰都不象,是 真正典型化了的、性格化了的、藝術化了的「這一個」。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魯迅的這種人物「拼湊」,既是從生活中來,又是再創造。它不是簡 單地一加一等於二,不是物理量變,而是化學質變,就似二氫加一氧,變成了既不是氫又不 是氧的「水」——一個完全嶄新的「人物」。 (二)情節。它是小說第二要素。什麼叫作情節呢?高爾基說:「即人物之間的 聯系、矛盾、 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一句話,情節是 人物的歷史。人物性格的發展靠情節,人物故事的開展靠情節,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靠 情節。可以這么說,情節是刻畫人物的最重要的因素,情節愈生動,創作出來的人物也就愈 鮮明。高爾基的《母親》、楊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紅旗譜》,均是情節圍著人物轉 :為人物成長作鋪墊,為人物性格沖突、蛻變提供天地。因此,展現出來的每個人物,莫不 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情節既為人物服務,就必須符合生活發展的邏輯,不論是疾風暴雨式的驚險情節,還是日常 生活中的平凡情節,不論是情節的因果性、必然性,還是情節的偶然性、突發性,都不能架 空 設想、主觀臆斷,而是源於生活,在生活里篩選、提煉、加工、改造,真正成為人物發展的 歷史和性格成長的必然歸宿。當代女作家池莉寫的《煩惱人生》,是通過主人翁印家厚一 天流水帳似的、親身感受到的煩惱——編排成各種各樣的情節,然後從容不迫地、一個又一 個地展現出來。用「一天」的微觀,表達了「一生」的宏觀;以一個人的「小世界」,看到 了千萬人的「笫瀾紜薄K 閱芨 琳噠餉瓷畹撓∠蠛透惺埽 苤匾 囊壞閌牽 餛 ?說的每一個情節,都是從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來的。凡在城市生活過的人、特別是普通工人、 小公務員或 多或少都有這類體驗。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在設計任何一篇小說情節的序幕——開端—— 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時,都要注意它的生活化。情節越貼近生活,越能豐富、深 化人物,越能體現它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三)細節。它是小說的第三要素。如果說情節是一個人的骨架,那麼細節就 是附於骨架上的 血肉。如果只有好的情節,細節不豐滿,那描繪出來的人物,就象得了貧血症、乾瘦症,蒼 白無力,站不起來。所以,著名作家李准說:「情節好辦,細節難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確實如此。再好的情節都是靠細節組合的,細節真實,情節才真實;細節生活化,情節才 會避免概念、公式化,才會把讀者帶到濃郁的生活氣息中去。請看《三國演義》573頁中的 一段:「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佯推醉曰:『公今請吾赴宴,莫提起荊州之事。吾今已 醉,恐傷故舊之情,他日令人請公到荊州赴會,另作商議。』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 邊。呂蒙、甘寧各引本部欲出,見雲長手提大刀,親握魯肅,恐肅被傷,遂不敢動。雲長到 船邊,卻才放手,立於船首,與魯肅作別。肅如痴似呆,看關公船乘風而去。」上面是《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單刀赴會」這個情節里的最後一個細節:那雲長的醉態語言 ,雲長一手持刀一手拉魯肅去江邊的氣勢,雲長立於船上的告別,以及呂蒙、甘寧按兵不敢 動,魯肅嚇得說不出話的樣子……把「單刀赴會」這個情節的結局推向了高潮,真是尾聲 的 「老虎尾巴」:驚險、緊張、有力!關雲長和魯肅的形象也就活鮮鮮地從字里行間跳出來了 。這里要強調的一點是,這些組成情節的最小單位,無論是行動細節、心理細節、對話細節、 肖像細節、表情細節、環境細節,等等,只能從社會生活、工作、學習、娛樂、休息中來, 從各類人物的言行、喜怒、心理活動中來,必須緊緊圍繞展示人物性格的中心情節,必須注 意它的生活性、准確性,它才能把人物雕塑得血肉豐滿,有聲有色! (四)環境。它是小說的第四要素。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形成,情節的發展,細 節的渲染,均離不開所設想的環境。環境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人物生存周圍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是指 人物生活在一定歷史時期周圍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條件。這兩個環境是描繪人物的空 間,是情節、細節的依託。只有善於描繪這兩個環境的作者,才能運用環境所賦予的背景、 形態、氣氛、結構、色彩,把小說寫得情景交融,和諧統一。當代作家賈平凹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好。他寫的《臘月·正月》、《雞窩窪人家》、《商州 三錄》、《浮躁》等小說,充分利用了他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把當地黃盪盪的高 原,野獷的浪漫風景,粗線條的房屋建築,富有色彩的器具擺設,以及民間的禮儀、歌謠、 祀奠、占卜等等,均塗繪在小說的政治大背景上,並在這個背景的沉重色調中,畫他心中各 種各樣的人物,畫小農心態的角色在改革大潮中表演的一幕幕悲劇和喜劇。請看下面《臘月 ·正月》的一段摘錄: 「這地方很小,卻是商州的一大名鎮。南面是秦嶺;秦嶺多逶迤,於此卻平緩,孤零零地聚 結了一座石峰。這石峰若在字形里,便是一個「商」字,若在人形里,便是一個坐 翁。但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秦時,商山四皓: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避亂隱 居在此,飢食紫芝,渴飲石泉,而名留青史。於是,地以人傳,這地方就狹小到了恰好,偏 遠到了恰好,商州哪個不知呢?鎮前又有水,水中無龍,卻生大娃娃魚,水便也『則名』, 竟將這黃河西岸的陝西一片土地化拙為秀,硬是歸於長江流域去了。 地靈人傑,這是必然的。六十一歲的韓玄子,常常就為此激動。他家藏一本《商州方誌》,閑 時便戴了個斷腿兒花鏡細細吟讀;滿肚有了經綸,便知前朝後代之典故和正史野史之趣聞, 至於商州八景,此鎮八景,更是沒有不洞明的。鎮 上的八景之一就是「冬晨霧蓋鎮」,所 以一 到 冬天,起來早的人就特別多。但起來早的大半是農民,農民起早為撿糞,霧對他們是妨 礙;小半是幹部,幹部看了霧也就看了霧了,並不 怎麼知其趣;而能起早,又專為看霧,看了霧又能看出樂來的,何人也?只是他韓玄子!」 賈平凹的這段環境描寫:自然形態,歷歷在如目;歷史痕跡,娓娓道來;社會狀況,景物之 中 。而人物,過去的與現在的,本地農民和在職鄉幹部,在這環境 里與山、水、石一起,自 自然然地浮現眼前,而主人公之一韓玄子,就象霧中人,在霧氣慢慢消散之後,邁著方步出 台了,這就是以景襯人,以人抒景,情景結合,相得蓋彰吧。 以上談的四要素,是小說的主要基因,若這四個方面掌握住了,無論寫那種類型、那種形式 的小說,就算初步入門了。 要好好的構思 一本小說必定有他的靈魂所在,你要想好寫小說是為了什麼 如果你寫小說只是為了玩玩,那還不如不寫 確定了小說的靈魂,就應該把每一件事都往上面靠 有的時候,你想出了一個情節, 但是,應該多想想,在這個場景下,還會發生什麼 從這個情節展開去,都會有什麼結果 小說寫完了之後,應該勤於修改 而且,應該找個能給出正確的評價的人看 所謂正確的評價,是指他不會因為你倆的交情而大肆褒獎你的作品 他會指出你作品中的不足,讓你的作品更上一個台階 但是這樣的人,似乎很難找 祝你寫作愉快!
⑶ 請問黃河東流去電視連續劇
《黃河東流去》 李准 北京出版社
http://www.51txt.cn/read.php?tid=28104
http://bbs.uying.com/105/215880/
好象在網上很難搜索出原來的電視劇,都是有聲讀物,如果不介意,就聽聽吧:)
※名 稱:黃河東流去
※原 著: 李凖
※播 講: 顧威
※國 家: 中國
※集 數: 90集
※類 型: 有聲
※語 言: 普通話
※文件格式: MP3
※文件大小: 497MB
※發布人員: guweibing
有聲小說:黃河東流去(全90集)
⑷ 小說四要素是什麼
應該為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
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科幻、懸疑、古傳、當代、浪漫青春、游戲競技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4)有聲小說李准擴展閱讀
小說的特點:
1、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3、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景物以及場景等等,用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環境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⑸ 近幾年的矛盾文學獎獲獎者
第一屆(1982年六部長篇小說)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周克芹
《東方》魏巍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
《將軍吟》莫應豐
《冬天裡的春天》李國文
《芙蓉鎮》古華
第二屆(1985年三部長篇小說)
《黃河東流去》(上下集)李准
《沉重的翅膀》張潔
《鍾鼓樓》劉心武
第三屆(1988年五部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路遙
《少年天子》凌力
《都市風流》孫力、余小惠
《第二個太陽》劉白羽
《穆斯林的葬禮》霍達(榮譽獎二部)
《浴血羅霄》蕭克
《金甌缺》徐興業
第四屆(1989-1994年四部長篇小說)
《戰爭和人》王火
《白鹿原》(修訂本)陳忠實
《白門柳》(一二部)劉斯奮
《騷動之秋》劉玉民
第五屆(2000年四部長篇小說)
《抉擇》張平
《塵埃落定》阿來(藏)
《長恨歌》王安憶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第六屆(2005年五部長篇小說)
《張居正》熊召政
《無字》張潔
《歷史的天空》徐貴祥
《英雄時代》柳建偉
《東藏記》宗璞
第七屆(2008年,四部長篇小說)
《秦腔》賈平凹
《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
《暗算》麥家
《湖光山色》周大
第八屆:(2011年,5部長篇小說)
張瑋:《你在高原》
劉醒龍:《天行者》
莫言:《蛙》
畢宇飛:《推拿》
劉震雲:《一句頂萬句》
⑹ 什麼是小說
什麼是小說
要學會寫小說,首先要弄懂什麼是小說?可以用下面這段話來概括:
即運用形象思維,通過 情節、細節,越過時間、空間,調動環境、場景,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反映豐富的社會 生活,以及隱蔽地顯示代表作者世界觀的主題思想。�
小說與其他文學體裁比較,是一種最自由的敘事性的文學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也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既能在文中直敘作者的感情和見解,又能在文中根據情節的發展 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態。總之,它是可以調動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多角度、多層次— —充分反映五彩繽紛生活的全方位的創作「攝影機」。��
小說的四大要素
(一)人物。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說的主心骨,一篇小說是否成功,關鍵在於人 物是否逼真,形 象是否飽滿。它要求作者通過白描、比喻、襯托、對話、動作、心態描繪等手法,深刻地、 豐富地、「莎士比亞」化地再現生活中的芸芸眾生。作者的哲學觀和美學觀,以及小說的主 題思想,是通過人物形象悄悄流入讀者心的。如何刻畫人物?魯迅的「綜合法」比較實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魯訊全集》第6 卷423頁),「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魯迅全 集》第4卷394頁)。為什麼「拼湊起來的角色」比較形象呢?因為寫小說不能拘泥於真人真事,小說中的人物必 須典型化。而典型化——則要從生活中的很多個同類原型中去「去粗取精」,把取來的 同類 的「精」集中到所創作的人物身上,使其性格比生活中的更鮮明,更突出。也就是說從生 活的 美升華到藝術的美,從生活的真實上升到藝術的真實。比如《阿Q正傳》中的阿Q,他是魯迅 從那個時代的許許多多阿Q同類中抽象出來的,既象這個,又象那個,可又誰都不象,是 真正典型化了的、性格化了的、藝術化了的「這一個」。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魯迅的這種人物「拼湊」,既是從生活中來,又是再創造。它不是簡 單地一加一等於二,不是物理量變,而是化學質變,就似二氫加一氧,變成了既不是氫又不 是氧的「水」——一個完全嶄新的「人物」。�
(二)情節。它是小說第二要素。什麼叫作情節呢?高爾基說:「即人物之間的 聯系、矛盾、 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一句話,情節是 人物的歷史。人物性格的發展靠情節,人物故事的開展靠情節,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 靠 情節。可以這么說,情節是刻畫人物的最重要的因素,情節愈生動,創作出來的人物也就愈 鮮明。高爾基的《母親》、楊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紅旗譜》,均是情節圍著人物轉 :為人物成長作鋪墊,為人物性格沖突、蛻變提供天地。因此,展現出來的每個人物,莫不 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情節既為人物服務,就必須符合生活發展的邏輯,不論是疾風暴雨式的驚險情節,還是日常 生活中的平凡情節,不論是情節的因果性、必然性,還是情節的偶然性、突發性,都不能架 空 設想、主觀臆斷,而是源於生活,在生活里篩選、提煉、加工、改造,真正成為人物發展的 歷史和性格成長的必然歸宿。當代女作家池莉寫的《煩惱人生》,是通過主人翁印家厚一 天流水帳似的、親身感受到的煩惱——編排成各種各樣的情節,然後從容不迫地、一個又一 個地展現出來。用「一天」的微觀,表達了「一生」的宏觀;以一個人的「小世界」,看到 了千萬人的「大世界」。它之所以能給讀者這么深的印象和感受,很重要的一點是,這篇小 說的每一個情節,都是從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來的。凡在城市生活過的人、特別是普通工人、 小公務員或 多或少都有這類體驗。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在設計任何一篇小說情節的序幕——開端—— 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時,都要注意它的生活化。情節越貼近生活,越能豐富、深 化人物,越能體現它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三)細節。它是小說的第三要素。如果說情節是一個人的骨架,那麼細節就 是附於骨架上的 血肉。如果只有好的情節,細節不豐滿,那描繪出來的人物,就象得了貧血症、乾瘦症,蒼 白無力,站不起來。所以,著名作家李准說:「情節好辦,細節難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確實如此。再好的情節都是靠細節組合的,細節真實,情節才真實;細節生活化,情節才 會避免概念、公式化,才會把讀者帶到濃郁的生活氣息中去。請看《三國演義》573頁中的 一段:「雲長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佯推醉曰:『公今請吾赴宴,莫提起荊州之事。吾今已 醉,恐傷故舊之情,他日令人請公到荊州赴會,另作商議。』魯肅魂不附體,被雲長扯至江 邊。呂蒙、甘寧各引本部欲出,見雲長手提大刀,親握魯肅,恐肅被傷,遂不敢動。雲長到 船邊,卻才放手,立於船首,與魯肅作別。肅如痴似呆,看關公船乘風而去。」上面是《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單刀赴會」這個情節里的最後一個細節:那雲長的醉態語言 ,雲長一手持刀一手拉魯肅去江邊的氣勢,雲長立於船上的告別,以及呂蒙、甘寧按兵不敢 動,魯肅嚇得說不出話的樣子……把「單刀赴會」這個情節的結局推向了高潮,真是尾聲 的 「老虎尾巴」:驚險、緊張、有力!關雲長和魯肅的形象也就活鮮鮮地從字里行間跳出來了 。這里要強調的一點是,這些組成情節的最小單位,無論是行動細節、心理細節、對話細節、 肖像細節、表情細節、環境細節,等等,只能從社會生活、工作、學習、娛樂、休息中來, 從各類人物的言行、喜怒、心理活動中來,必須緊緊圍繞展示人物性格的中心情節,必須注 意它的生活性、准確性,它才能把人物雕塑得血肉豐滿,有聲有色!�
(四)環境。它是小說的第四要素。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形成,情節的發展,細 節的渲染,均離不開所設想的環境。環境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人物生存周圍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是指 人物生活在一定歷史時期周圍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條件。這兩個環境是描繪人物的空 間,是情節、細節的依託。只有善於描繪這兩個環境的作者,才能運用環境所賦予的背景、 形態、氣氛、結構、色彩,把小說寫得情景交融,和諧統一。當代作家賈平凹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好。他寫的《臘月·正月》、《雞窩窪人家》、《商州 三錄》、《浮躁》等小說,充分利用了他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把當地黃盪盪的高 原,野獷的浪漫風景,粗線條的房屋建築,富有色彩的器具擺設,以及民間的禮儀、歌謠、 祀奠、占卜等等,均塗繪在小說的政治大背景上,並在這個背景的沉重色調中,畫他心中各 種各樣的人物,畫小農心態的角色在改革大潮中表演的一幕幕悲劇和喜劇。請看下面《臘月 ·正月》的一段摘錄:�
「這地方很小,卻是商州的一大名鎮。南面是秦嶺;秦嶺多逶迤,於此卻平緩,孤零零地聚 結了一座石峰。這石峰若在字形里,便是一個「商」字,若在人形里,便是一個坐 翁。但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秦時,商山四皓: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避亂隱 居在此,飢食紫芝,渴飲石泉,而名留青史。於是,地以人傳,這地方就狹小到了恰好,偏 遠到了恰好,商州哪個不知呢?鎮前又有水,水中無龍,卻生大娃娃魚,水便也『則名』, 竟將這黃河西岸的陝西一片土地化拙為秀,硬是歸於長江流域去了。�
地靈人傑,這是必然的。六十一歲的韓玄子,常常就為此激動。他家藏一本《商州方誌》, 閑 時便戴了個斷腿兒花鏡細細吟讀;滿肚有了經綸,便知前朝後代之典故和正史野史之趣聞, 至於商州八景,此鎮八景,更是沒有不洞明的。鎮 上的八景之一就是「冬晨霧蓋鎮」,所 以一 到 冬天,起來早的人就特別多。但起來早的大半是農民,農民起早為撿糞,霧對他們是妨 礙;小半是幹部,幹部看了霧也就看了霧了,並不 怎麼知其趣;而能起早,又專為看霧,看了霧又能看出樂來的,何人也?只是他韓玄子!」�
賈平凹的這段環境描寫:自然形態,歷歷在如目;歷史痕跡,娓娓道來;社會狀況,景物之 中 。而人物,過去的與現在的,本地農民和在職鄉幹部,在這環境 里與山、水、石一起,自 自然然地浮現眼前,而主人公之一韓玄子,就象霧中人,在霧氣慢慢消散之後,邁著方步出 台了,這就是以景襯人,以人抒景,情景結合,相得蓋彰吧。�
以上談的四要素,是小說的主要基因,若這四個方面掌握住了,無論寫那種類型、那種形式 的小說,就算初步入門了。�
�
小說的分類�
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學藝術的發展,小說形式也在不斷變化著。當前,就流派來分,有現實 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表現主義小說,存在主義小說,新新聞主義小說,「垮掉的一代 」小說,等等;就表現的方法分,有敘述體小說,散文體小說,詩體小說,生活意識流小說 ,紀實體小說,等等;就題材分,有兒童小說 ,武俠小說 ,偵探小說 ,歷史小說,神話 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等等;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說,嚴肅小說等;但不管怎麼分, 總的講,這些類別,可劃歸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又稱微型小說)四大 類。
�
(一)長篇小說:它的首要特點是能容納廣闊豐富的社會生活,能反映人生的 重大題材,能正 反面地、縱向地反映整整一個歷史時期;其次是,它容納的人物多,各個階級,各個階層, 各個性格,男女老幼,上下左右,都能在其宏觀的舞台上盡情表演;其三,它可以以一個主 要 矛盾為主線,也可以由幾個主要矛盾交叉糾葛,情節十分復雜,線索重重疊疊,能多側面、 多角度地展示五彩繽紛、風雲變幻的大世界;其四是它可以為一個單純的主題服務,也可 以包含多個主題、副主題,就如昆侖山脈的胸懷和大西洋的遼闊。眾所周知的古典小說《三 國演義》、《紅樓夢》,俄羅斯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以及中國當代作家古華的《夫蓉鎮》、莫應豐的《將軍吟》,均屬此類。長篇小說,一般在 10萬字以上。�
(二)中篇小說:它的特點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容量比長篇小說要少,但比短 篇小說 要多, 介乎這兩者之間。但它還是有較大的舞台,較多的人物,較復雜的矛盾,較頻繁的糾葛—— 用 來雕塑一個或幾個主要角色,以展示社會中某一段重大事件,揭示生活某一發人深省的問題 ,它的結構當然不能象長篇小說那樣枝葉繁多,但也不是短篇小說那樣單純集中。如果長篇 是海,它就是內陸的江河,盡管它不能象海那樣一望無際,但它一瀉千里,還是非常宏偉壯 觀 的。如魯迅的《阿Q正傳》、韓少功的《爸爸爸》、方方的《風景》,均屬此類。中篇小說 ,一般在2萬字以上。�
(三)短篇小說:它的特點是生活容量比中篇小說小,人物比中篇少,情節比 中篇單純,主題 也較單一,但它常常截取生活中的一個富有代表性的橫斷面,人物集中,情節集中,結構嚴 謹,敘述簡練,能以小見大,借一斑而窺全貌,既能塑造血肉豐滿的典型人物,又能迅速地 揭 示現實中的本質,如果戈里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馬烽的《三年早知道》、何士光的《種 包穀的老人》,均屬此類。短篇小說,一般在2萬字以下。�
(四)小小說:它的特點是,此短篇小說的生活容量還要少,人物更單一,情 節更集中,它只 是社會掃描中的美麗一瞬,百花園中的一個快鏡頭。它類似新聞速寫,但一定是畫龍點睛, 從一滴水能看到太陽,以極短的篇幅揭示現實的一個亮點。如《當代作家》1990年1月號發 表的李枝增的《吻痕》,是講一小青年「我」,為了陞官當副局長,決心拋棄原來相愛已久 的女友,昧心地與局長醜八怪的女兒「戀愛」。當「我」與女友分手的那天,女友在「我」 腮邊吻了吻,留了個鮮紅的唇印,說聲「祝你幸福!」走了。誰知,這唇印的口紅被女友放 進最新粘合劑,怎麼擦也擦不掉。「我」只好到醫院開刀。結果腮部凹下一塊,可唇印滲入 到肉底,腮部仍紅艷艷……可憐的「我」,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看,這千把字的小小說 ,幾筆就把「我」曝了光。讀到最後,讀者可能笑了。在這笑里不也使人悟到:靈魂的虛偽 ,手術刀是無能為力的!小小說,一般一、二分鍾可以讀完,所以又叫「一分鍾小說」,字 數在幾百字與千五百字之間。���
結構短篇小說的十個常用技巧��
(一)「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
這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 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報》發表的一篇《一雙明亮 的眼睛》,就採取這一手法。此文一開頭是:夜,墨黑,伸手不見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 一個生產大隊去。由於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陰,沒月亮,沒星星,自己又沒帶手電筒 ,真是把人急壞了。就在這時,我碰到一個社員,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隊,就把我引去了。 沿途,他一會說:「同志,注意,前頭有條溝!」一會,又指點我:「同志,注意左邊是口 塘!」最後,進了村,又指著一條巷子說:「裡面住著咱們隊長,他會招呼你的。」可第二 天清早,我從隊長屋裡出來,看到一個強壯的中年人,挑著桶,哼著輕快的曲子,向稻場旁 邊的堰塘走來。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條漢子,眼怎麼瞎了? 正想著,只見他蠻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驚,喊:「…… 是塘,你不要掉到水裡了。」他回過頭,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給你引 路的同志嗎?」……看到這兒,讀者一定禁不住問自己:他是個瞎子嗎?為什麼能那麼利索地 引 人走夜晚呢?為什麼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還明亮呢?這就叫作「切入懸念」,下面就等 著作者「倒敘事件」——讀者也就非讀下去不可了。�
�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藝術大師卓別林有一句名言:「我總是力圖以新的方法來創造意想不到的東西。假如我 相信觀眾預料我會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輛馬車去。」(引自《卓別林——偉大的流浪漢 》一書),這就告訴我們,創作結構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 ,是所敘述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所謂情理之中,是指這種「出其不意」,與小說中人 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離 奇,又理所當然。如美國作家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這一點。小 說是敘述美國聖誕節這一天,一對恩愛夫婦准備互贈禮物,並都想買件使對方意想不到的東 西。妻子看到丈夫有個祖傳的金錶,但沒有表鏈,就剪掉自己最珍愛的金色長女,拿去賣了 ,並用賣金發的錢去買表鏈。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金發,但缺少一套適用的名貴 梳子,就賣掉自己祖傳的、一直伴隨在身邊的、也是自己格外珍愛的表,用賣表的錢買了一 套美麗華貴的梳子。結果兩人一碰面,丈夫拿著妻子送的新表鏈,表沒有了;妻子拿著丈夫 送的一套新梳子,長長的金發沒有了!夫妻倆只好凄然相對而笑。在這里,盡管有對故事主 人公與讀者的「出其不意」,但統統在情理之中。因為他們夫妻恩愛,超過了對「金發」、 「表鏈」的感情。而「金錢第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對下層的小人物來說,也只能是這樣辛 辣的結局。
��
(三)「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
這種創作法,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 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常常是「無情」更有情,無聲勝有聲。如張潔寫的《拾麥穗》,是講 農村的一個小姑娘,家裡很窮,每年夏天割麥時,她總是挽個籃子,到打過麥的麥地里拾麥 穗 。這個時候,一個賣麥芽糖的老漢來了。別的孩子用拾的麥穗與老漢換糖吃,而這個小女孩 捨不得。老漢便常常免費敲糖給她吃。別人就笑她,說她嫁給這個老漢算了。她對此並不怎 么懂,老漢也覺得沒什麼,大家也只是開開玩笑,以後也再沒提起此事。可她——這個小小 的姑娘,當老漢沒再來賣糖時,卻在村頭等著,等著……她在等什麼呢?僅僅是為了吃老漢 的糖嗎?不,這裡面有說不清的味,有一種淡淡哀戀,一種人與人之間能相互溝通的情緒… 這就叫「形散神 聚」,是「無結構」的結構,是用一種內在精神編織的「情結」文體。��
(四)「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
作者在寫小說中,似導戲的導演,常常讓舞台上的角色拿這樣或那樣的道具。好導演會利用 這個「道具」,不只讓一個角色,而使許多角色與這個「道具」有關系;不只讓一方,而是 讓矛盾的雙方都與這個「道具」打交道。這樣,就可以從這個「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靈世 界,揭露生活本質,完成作者在這發現上的美學思想。當代英國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 二十先令的銀幣》就是如此。我們看到,「20先令的銀幣」本身就是作者的一個道具。作者 就利用這個道具,首先讓文中的、有錢的馬斯頓太太故意把它放進一套衣服里,然後讓她的 仆 人弗斯戴克太太送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 。弗斯戴克是個窮人,丈夫又癱瘓,急需錢用。這銀幣該給她帶來多少歡樂呵:可以給可 憐的丈夫買水果,買煙,加上一瓶酒;還可以去買幾件必須添置的衣服……而馬斯頓太太, 就希望弗斯戴克 悄悄地瞞下這枚銀幣,並把這二十先令花掉,然後她 再叫弗斯戴克交上這筆錢。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達到了,證明窮人窮得卑劣、下 賤 ,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這個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雙雕」了。既展現了 世界窮人物質的貧窮,還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無恥,並深刻地揭示了這個世界人與 人之間的關系是多麼殘酷!這篇小說的結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經過一番艱苦的思想斗爭後, 總算沒用這個「設下圈套」的錢。當馬斯頓太太一過問,她就顫悠悠地交還了……可這「二 十先令的銀幣」卻深深地在讀者腦海里打下了烙印。
��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說作者要學會在生活中發現偶然中隱 藏著的必然性,學會在寫小說時運用這種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發讀者尋根盤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讀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發現的本質 意義。如法國小說《項鏈》的作者莫泊桑,對此技巧就運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這樣的:小 職員的妻子路瓦裁夫人為了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在准備參加一個上流社會的晚會時,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項鏈配戴。當晚,這項鏈加上她的美貌,確實讓她出了風頭。不料,樂極生悲 ,在歸途上她竟丟失了項鏈。為了賠償這項鏈,她不得不承受經濟上的壓力。經過十年艱苦 努力,她和丈夫還清了因買項鏈所欠的債。誰知待她剛還完債,便發現她原來借的項鏈是假 的。真是一夜風頭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虛榮換來的是半生痛苦。這「借項鏈」——「失 項 鏈」——「賠項鏈」——「還項鏈債務」——「發現項鏈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節,節節都 隱 蔽著「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讀來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
(六)「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
當今現代派小說家面對某些人的精神危機,產生了恐懼感。於是他們常常用荒誕的、超現 實的、生活中還沒出現的、純粹主觀想像的「抽象」物於以編織描繪——以反映他們的世界 觀 。而且在寫法上,從表面看,往往是分離的、意識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細讀,會發 現 ,這些小說內部是互為聯系,相輔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體的。可稱之為「銀絲串珠,數 點一線」吧。如美國作家亨利·斯萊薩寫的短篇小說《……以後》。它是反映核戰爭恐怖, 談世界進行核大戰以後的情況。核大戰如今沒有發生,如何描繪?現代派的作家就用他們打 碎當代世界的「碎片」,主觀荒誕地串起來敘述。《……以後》共分四段:「博士」、「律 師」、「商人」、「酋長」。這博士、律師、商人、酋長之間毫無聯系,似乎風馬牛不相 及。但「博士」段講的是——他原來教《記憶學》,訓練學生養成完美的記憶,已出版了六 本 這方面的專著。可核戰爭後,他失業了,人們再不要記憶了,核戰慘狀令人不敢回憶!所以 ,他只好改教「速成課程」——「如何忘記」。「律師」段講的是:過去的殺人犯是要判極 刑 的,但核戰後,人口減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與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這位男性殺人 犯現在的極刑是:與18個女人結婚,使他妻子的總數達到31個。「商人」段講的是:原來他 以為核戰後,人死的多,服飾用品銷售量會直線下降,但一個優生學教授對他說,由於原子 輻射,變種生育—一個孩子有兩個頭,已經接近生育總數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飾用 品會逐漸暢銷,供不應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長」段講的是:幾個文明的白種人跑到一 個很遠的孤零小島上去躲避原子輻射毒。他們隨身帶了個儀器—一個開著小口的金屬物。凡 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會發出聲響。這些白人與島上的土著酋長見面後,就 用這儀器試驗:當時,島上的土人瞄儀器,儀器不聲不響;而白人看儀器,儀器狂呼亂叫 。白人大喜,請求留下。可白人進村後,酋長下令把他們殺掉,並與部下吃了他們的肉,結 果 染上了原子輻射毒,再瞄儀器,儀器便響起來。從此原子輻射毒在哪兒也不能倖免了。這四 段無連貫的情節,堪稱「筆斷意不斷」,藕斷絲連,以四個不同的荒誕側面,反映了世 界一些階層在核戰爭後的心態。現代派作家就是這樣把當代與未來採用他們的人生觀穿起 來了。��
(七)「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
這種小說技巧是運用文中兩個一明一暗的線索,平行交叉,雙環連套,從一個人物引出一 個人物,從一個故事引出一個故事,不僅使兩個人物、兩個故事發生密切的關系,而且不斷 豐富人物性格,推動主題思想深化,如魯迅寫的小說《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線是:清末 年間,華老栓的兒子小栓得了癆病,人們說此病吃了血饅頭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 衙門殺人,就拿著洋錢去買用囚犯血染的饅頭,並匆匆拿回家給小栓吃。此文暗線是:老栓 去取血饅頭那天清早,被殺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饅頭,但這劑「葯」 並沒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終還是被癆病奪去了生命。作者就將這明暗兩線交叉,結成雙 環連套——在本文結局的墳場上,讓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錯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親、 夏 瑜的母親又都在給兒子上墳、燒紙……《葯》的主題:「愚昧的群眾享用革命者的鮮血, 不 是醫治病苦的良葯;資產階級脫離群眾的革命,不是療救中國社會的良葯。」就自然而然地 從墳地里奔出來了。��
(八)「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法��
這種創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備著力表現的人物,不妨先壓一壓,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頭 ,先縮一縮。這樣,擊出去,更有力;而准備貶低的人物,則不妨先讓他「威風威風」,然 後,讓他從「威風嶺」上掉下來,便「摔」得更慘。這里,先看看「欲揚先抑」的典型 例子,它就是馬烽寫的《我的第一個上級》。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縣農建局的田副局長。從 表 面看,這個老田衣冠不整,披個爛棉襖,無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簡直不象個領導 樣子。可隨著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異峰崛起:他在海門決堤搶險過程中,熟諳全局,胸有 成竹,果敢勇猛,不顧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沒有好的、十分嚴重的關節炎,身先士卒 地帶頭在大風大浪中搏鬥,一直到戰勝險情才收兵!作品正是運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塑 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主義英雄人物。而「欲抑先揚」的例子,各類小說中都有,象《水滸 》中的 「武松醉打蔣門神」,作者先把蔣門神描繪得如何厲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藝高強的人 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先揚「,可武松一出場,幾個回合,蔣門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襯托 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蔣門神欺軟怕硬的虛弱本質揭露無遺。這兩種寫法常常是交叉使 用,互輔互補。��
(九)「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
用這個技法的小說,一般題材單純,場景單一,人物較少,情節相對來講也比較平淡。但如 何從單純的題材和不長的篇幅里塑造豐滿的形象和挖掘出較深的主題,就得「盆中藏月,以 小見 大」了。下面是作家葉文玲用此法結構的《藤椅》簡介:一個中學教師楊健,領回了學校發 給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興。可高興之後,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兒放呢?這個三代 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間里,現在是連一把椅子也擠不進去了。於是,老楊只好 婉惜地將藤椅退給學校。看,這個作品,一無傳奇色彩,二無復雜的情節,就這么平凡人小 事,就這么平鋪直敘,就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確實震撼了讀者的心!解放三十年了 ,一直勤勤懇懇干教育事業的楊老師一家,為什麼還窩在蝸牛似的小房裡?!誠然,是「四人 幫」十年的「愚民」政策,是「白卷大王」散發的精神污染……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應該 清醒清醒,盡快地、實實在在地清除這些「愚民」的餘毒和「白卷」的偏見!讓藤椅、還有 比藤椅更重要的東西能來到楊老師的家呢?!大海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小小的一盆水也能容下 皎明的月亮,如何以小見大,一葉報春,就看作者運用此法的功力了。��
(十)「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
這是講小說收尾的技巧。故事的開頭好,發展好,但最後一個音符,最後一抹油彩,最後一 個標點處理若不當,也會虎頭蛇尾,歸之失敗。
http://newblog.sohu.com/members/hsygc/755740.html
小說是在虛構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
⑺ 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的詩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
梅堯臣名人名言: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男兒志在守,可殺不可苟。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下不以傲接,上不以意迎。
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
紅棲金谷妓,黃值洛川妃。
疲馬不畏鞭,暮途知幾千。
陶盡門前土,屋上先片瓦。
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老樹著花無丑枝。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東郭宅(今新鄭市東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曾祖父移居下邽(今陝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今河南鞏義市)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遂移家於河南新鄭。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於洛陽去世,葬於香山。
白居易名人名言語句大全:
1.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2.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3.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4.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5.平易近人,人心歸之。
6.巧言構人罪,至死人不疑。
7.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8.勸君少干名,名是錮身鎖。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9.不飲濁泉水,不息曲木蔭。所逢苟非義,糞土千萬金。
10.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
11.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12.浩盪入溟闊,志泰心超然。
13.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14.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
15.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16.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17.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
18.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19.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0.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2.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23.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24.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25.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26.臨別慇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2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28.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29.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0.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
3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33.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34.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3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3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白居易長恨歌)
37.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唐白居易長恨歌)
38.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39.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40.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41.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42.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43.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44.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灑還獨傾
4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地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46.隨1隨貧旦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47.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裳寒誰與共?
48.傅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49.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50.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5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52.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53.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54.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55.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采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56.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57.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58.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59.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翅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李凖,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劇作家。河南洛陽人。原名李准,曾用名李鐵生,中共黨員。1949年後歷任河南省文聯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河南分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理事、第四屆主席團委員、第五屆副主席,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常務理事,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全國第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1946年開始發表作品。
李凖經典說說:
我寫《黃河東流去》,不是為逝去的歲月唱輓歌,而是想在時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們這個民族賴以生存和延續的生命力量。
現在回顧我的創作,有三個人的三句話令我不能忘記。一個是胡風,他在監獄里讀了我的全部小說,後來他對我說:李凖呀,你把生活寫得太甜!再一個是沈從文,他讀了我的小說後說:李凖,你寫得太少了。第三個是欒星,他見到我說:李凖,再也不要寫那些速朽的東西了。
沒有幾下絕招,難得成為作家。我的看家本事就是三句叫人落淚,五分鍾進戲,把讀者的心放在我的手心裡揉,叫他噙著眼淚還得笑!
在作家面前,我從不示弱,自視天下第一。在書畫家面前,我卻不敢張揚,哪怕三歲頑童,只要能書能畫,我都會給他鞠躬。
1、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辛棄疾《鷓鴣天送歐陽國瑞入吳中》
2、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吳潛《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3、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龔自珍《漫感》
4、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一落已成塵。李益《隋宮燕》
5、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陸游《金錯刀行》
6、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文及翁《賀新郎西湖》
7、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8、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9、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10、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1、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12、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13、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滿江紅》
14、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15、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6、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棋見六朝。錢謙益《金陵後觀棋絕句六首選一》
17、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18、山川勤遠略,原隰軫皇情。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19、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劉克庄《沁園春夢孚若》
20、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孔夷《南浦旅懷》
21、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岑參《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22、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23、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三》
24、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5、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李隆基《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
26、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嚴遂成《烏江項王廟》
27、奏愷樂,歸皇都,班爵獻俘邦國娛。何承天《戰城南》
28、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29、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陸游《病起書懷》
30、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31、蜀魂飛繞百鳥臣,夜半一聲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32、埋沒錢塘歌吹里,當年卻是皇都。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
33、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漢家旌幟滿陰山》
34、武皇去金閣,英威長寂寞。江淹《銅爵妓》
35、家國興亡身獨存,玉容還受楚王恩。汪遵《息國》
36、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曹植《怨歌行》
37、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
38、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杜甫《為農》
39、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屈原《國殤》
40、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登高還懶。詹玉《醉蓬萊歸故山》
41、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42、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陸龜蒙《吳宮懷古》
43、天相漢,民懷國。史達祖《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44、鸚鵡殊姿致,鸞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詠鸚鵡》
45、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4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47、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夜泊水村》
48、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
49、世間無限丹青手句子網,一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50、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51、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52、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李綱《病牛》
53、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黃庭堅《送范德孺知慶州》
54、悵然孤嘯,青山故國,喬木蒼苔。倪瓚《人月圓傷心莫問前朝事》
55、野臣潛隨擊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鮑防《元日早朝行》
56、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57、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8、關山萬里作雄行。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59、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屈原《國殤》
60、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楊炎正《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
61、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62、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審言《渡湘江》
63、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64、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陳與義《詠牡丹》
65、器乏雕梁器,材非構廈材。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
66、漸老念鄉國,先歸獨羨君。簡長《送僧南歸》
67、婿為燕國王,身被詔獄加。李白《秦女休行》
68、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69、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70、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71、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屈大均《秣陵》
72、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梁啟超《讀陸放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