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都德短篇小說集的目錄

都德短篇小說集的目錄

發布時間:2020-12-31 09:58:55

1. 下列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 A.《最後一課》選自短篇小說集《星期一故事集》。作者都德,德

A

2. 關於都德的所有作品列表(包括短文詩集)越詳細越好

1857年他17歲時帶著詩作《女戀人》(1858)到巴黎,開始文藝創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的出版給他帶來小說家的聲譽。
《磨坊書簡》發表兩年後,28歲的都德出版了自己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東西》(1868),獲得了廣泛聲譽。
《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現了作者的藝術風格,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含淚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國的狄更斯之稱。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戰爭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主義的短篇。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這次戰爭為背景的。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它們後來均編入作者的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
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於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8年、1896年又先後發表了《故事選》與《冬天故事》。
普法戰爭以後是都德長篇小說的多產時期,共創作了十二部長篇小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揭露資產階級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劃巧於鑽營的資產階級政客形象的《努馬

3. 都德星期一的故事 短篇小說

答案: 解析: 法 《小東西》 《雅克》 (《不朽者》) 《最後一課》 小弗朗士 韓麥爾先生

4. 都德的代表作有什麼

1、著作
《女戀人》、《最後一課》、《柏林之圍》、《故事選》、《冬天故事》、《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努馬·盧梅斯當》、《薩芙》、《不朽者》、《小東西》、《磨坊書簡》、《月曜日故事集》等。
2、人物簡介
阿爾豐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1840年5月13日生於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因為都德家世貧窮,母親又酷愛讀書,所以自幼展現出了過人的聰慧。1857年開始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簡》,長篇小說《小東西》,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4年的《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讓他成為當時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1897年都德去世,葬入巴黎拉雪茲公墓。
3、評價
都德在文學理論上,對左拉的許多自然主義的創作觀點表示贊同。但是,他在創作實踐中,卻並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在實驗室里純客觀地記錄人類的活動和無動於衷地描寫社會現實。正像他在《小東西》里所說的那樣,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經歷加進去罷了。都德的作品都加進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歡樂、憂郁、憤怒和眼淚。他對當時法國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世態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諷和溫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傾向是進步的。
他的創作傾向,總的說來,是對資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的。不過他的社會視野不夠寬廣,批判不夠深刻,揭露的鋒芒往往限於社會世態和人情習俗,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則又近乎悲天憫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以親切的略帶幽默的眼光觀察他們。他的觀察細致入微,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獨特意味的東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風格加以表現,並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間。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5. 都德資料

【作者簡介】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法國十九世紀下半葉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於破落的有產者家庭,十五歲起在小學里擔任自修課輔導員。1857年到巴黎,開始文藝創作,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1866)和長篇小說《小東西》(1868)的出版,給他帶來小說家的聲譽。前者以他故鄉普羅旺斯的生活為題材,在對南部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的描寫中,流露了作者深深的鄉土之戀,後者寫他任小學教師時的生活,帶有半自傳性。1870年普法戰爭時,他應征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主義的短篇。他一生共寫了十三部長篇、一個劇本和四個短篇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見黎斯雷》(1874 )。都德贊同左拉的白然主義創作論,但並不是無動於衷地描寫現實。他的創作傾向,總的說來,是對資
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的。不過他的社會視野不夠寬廣,批判不夠深刻,揭露的鋒芒往往限於社會世態和人情習俗,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則又近乎悲天憫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以親切的略帶幽默的眼光觀察他們。他的觀察細致入微,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獨特意味的東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風格加以表現,並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間。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戰爭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戰爭時期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緒。《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普法戰爭以後,都德創作了長篇小說《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1872~1890)、《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馬·盧梅斯當》(1881)、《薩福》(1884)、《不朽者》(1888)等。此外,他還在1888年發表了《一個作家的回憶》和《巴黎的三十年》兩部回憶錄。
1897年,都德病逝。

6. 都德哪國小說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柏林之圍》短篇小說集合什麼的

法國 (國別)作家 都德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柏林之圍》。

7. 都德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什麼為題材得。什麼就是他愛國主義短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有:《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羅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後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俾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國,企圖佔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鍾」。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摘自金留春《愛國主義的頌歌》,載《課文分析集》第二冊147頁)

8. 都德的短篇代表作

《柏林之圍》《最後一課》《小東西》《努馬·盧梅斯當》《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達拉斯貢的戴達倫》《磨坊文札》《磨坊書簡》《月曜故事集》

9. 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中的主要人物

韓麥爾先生
小弗郎士

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小說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里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占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里把一個小學校里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庄嚴的意義。

小說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後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後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於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藉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徵。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後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麼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後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二、問題研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後隱隱約約散發著動人的光輝。由於敘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裝束、語言、行動來認識他,並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後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雖然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著什麼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後,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後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3.小說的情節是怎樣安排組織的?

小說是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組織安排情節的。

從縱向看,作者以一個孩子逃學上學的小事把一個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機地組織起來。小弗郎士的行蹤,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結果。

從橫向看,教室是一個綰起故事各條人物線索的總樞紐。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同一時間匯聚到了同一個地點。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就在一間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了。

4.如何理解小說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

注意這句話中的「又」字。一個「又」字,寫出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里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最近兩年來,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來的」。阿爾薩斯地區的百姓在這兩年裡,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法國戰敗、征發人員、調集物資……一切的壞消息都是在這塊布告牌上發布的。這塊布告牌簡直成了一張法國社會狀況的記錄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見到有許多人圍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識到「又出了什麼事」了。

「又出了什麼事啦」這一句,還通過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說一開始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一件大事。因此,後來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上的情節才顯得水到渠成。

練習說明

一 、通讀課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課前後心情、態度有什麼變化?什麼原因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設題意圖:通過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變化情況的把握,理解小說的主體情節內容。小弗郎士是小說中的關鍵人物,他的心態就是作者所要著力表現的主題。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比較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小說。

參考答案:

上課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態度是:害怕考問,決定逃學。到了學校後,見到教室氣氛如此肅靜,感到十分詫異。待到聽了老師的一番話之後深為自己從此不能學習法語而難過,為自己從前的荒廢學習而悔恨。

這段從「害怕法語」到「熱愛法語」的心理變化,實質上是一個人對於即將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時,還與韓麥爾先生以及小鎮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關。在這樣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氛圍的影響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著、影響著,這種合力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

二 、韓麥爾先生是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一感人形象的?請結合下面幾段文字加以思考、體會。

1.……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韓麥爾先生今天為什麼要這樣穿戴?)

2.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

(猜想一下,韓麥爾先生此刻在想什麼?)

3.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請你用一兩個詞語形容韓麥爾先生此時的心情。)

設題意圖:作者是從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寫韓麥爾先生的。因此,就無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內心活動,只能通過形象、動作、語言等外部特徵來間接地描寫人物的性格心理。練習中的三個小題,就是分別從服飾、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體會人物的心理。

參考答案:參見「整體把握」與「問題研究2」。

三、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

設題意圖:這一題是為了讓學生從另一角度對人物進行解讀。這種變換視角的練習方式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小說中的情境氛圍來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難度較高,需要學生調動更多的積累。由於敘述方式的限制,原文只是通過外在的細節來描寫人物。但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還應該根據作品提供的場景展開豐富的想像,補充大量的細節來豐富這一人物形象。這種變化視角的閱讀,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便於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所達到的程度。

其實,對於來到課堂聽課的小鎮上的居民們,我們也可以運用變換視角的方式來體會他們的心理。

答題提示:

要根據文中的重要語句進行合理想像。想像要符合文中的具體情境和人物身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寫: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到教室聽課時會有什麼感受?當他看到小弗郎士遲到時心裡會想些什麼?當他坐在椅子里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麼?教堂的鍾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麼?……

四、△課文中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你對自己的母語有什麼新的認識?

本題旨在使學生學會把握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認真咀嚼思考,一旦理解了它的內涵,就抓住了小說的主旨。對於母語的作用,教師可以略加點撥解說,而對於母語的態度則必須依賴學生的自我體驗,教師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參考答案:這段話包含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著自己的語言,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著。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自己的語言,那麼,它就幾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其次,民族語言還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中形成的語言稱做「母語」,意味著語言對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國的人民,如果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守住自己民族獨特的文化,這個民族的人民之間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的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民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為如此,普魯士政府在軍事佔領阿爾薩斯與洛林之後,就馬上強迫當地學校取消法語教學而改教德語;同樣,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三省之後,也是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教學。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語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說對一個民族的軍事佔領還不是真正的佔領,只有通過語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實現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這就是韓麥爾先生所說的這句話的重要意義。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可用兩課時來教讀。第一課時應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能夠梳理清楚小說的情節結構。第二課時側重品味小說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的思想內涵。

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課時

一、初次默讀。教師不做其他要求,只讓學生將作品認真細致閱讀一遍。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自由度極大的閱讀。其間產生的感受往往比較鮮活豐富。這種閱讀方式不會使學生產生多少壓力,易於使學生直接被作品本身所吸引,而不是像有的閱讀課上教師布置了大量的思考題,結果使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某一任務而進行閱讀,最終使學生完全失去閱讀的興趣。

二、漫談閱讀感受。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閱讀的體會、感受以及困惑。如果時間有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階段將自己的閱讀感受整理成文字上交。但無論如何,教師在這一階段不宜干預學生自主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體會。

三、整理歸納。教師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之後,還應該發揮教師的作用,將學生蕪雜的感受和體會條理化。對於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領會把握。

第二課時

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細致地品味和體會小說的語言、人物心理。這是對初讀印象的深化和具體化。初讀是基礎,品讀是關鍵。

一、品析文中以下句子:

1.「又出了什麼事啦?」

2.「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

3.「我的朋友們,我——我——」(補出韓麥爾先生未說出的話)

二、重點品讀有關韓麥爾先生的語段,分析這一人物形象。

1.通過服飾、動作、語言品析。

2.結合課後練習三,通過改變視角的方式豐富對這一人物的理解。

三、文章主旨歸納。

四、表情朗讀全文(建議由學生朗讀)。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陳占元)

都德(1867—1942),法國作家,龔古爾學院院士。與著名排猶主義者和民族沙文主義者德呂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極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擁護民族沙文主義。1904年與莫拉斯認識。1908年與莫拉斯合編保王派的《法蘭西行動》報,發表了無數激烈的極右派言論。1920年一度當選為議會議員。曾以詆毀法國政府罪入獄,越獄流亡到比利時。兩年後獲赦回到巴黎。

都德年輕時認識很多文學界和政治界的知名人物,後來寫了《我所認識的巴黎》(1930)和《回憶錄》多卷。他擁護君主政體,擁護極右的政治主張,但他的友誼和文藝觀點有的不受他的政治立場所影響,他與極端排猶的德呂蒙和猶太族作家施沃布交往;與右派文學評論家馬西斯友善,但是為馬西斯所猛烈攻擊的個人主義的作家紀德辯護;他為小說家普魯斯特爭得龔古爾文學獎;發現了小說家和散文家貝爾納諾斯和塞利納的才華;寫過一部著名的文學評論《愚蠢的十九世紀》(1922),猛烈攻擊19世紀法國文學和思想潮流,但對雨果、巴爾扎克和波德萊爾卻極為推崇。

(選自《中國大網路全書·外國文學卷》)

10. 《都德短篇小說選》最新txt全集下載

都德短篇小說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以上

閱讀全文

與都德短篇小說集的目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課看小說3000字怎麼寫 瀏覽:521
已完結文筆好的輕小說 瀏覽:978
豆奶視頻推薦的小說app 瀏覽:641
唐山大地震小說全集 瀏覽:313
特工小說免費全文閱讀 瀏覽:852
小說主人公是葉雄楊心怡是哪部小說 瀏覽:767
七仙女正傳有聲小說閱 瀏覽:799
重生現實娛樂圈小說單女主 瀏覽:788
主人公渡劫的小說九轉 瀏覽:257
韓娛小說女主sunny 瀏覽:31
神農都市小說 瀏覽:922
男主成為魔帝重生都市的小說 瀏覽:15
童林傳有聲小說百度 瀏覽:298
虐戀總裁的換心新娘小說46 瀏覽:241
言情小說中狗血的情節有哪些 瀏覽:380
中考閱讀小說題目 瀏覽:741
短篇束縛調教性奴小說全集 瀏覽:872
女主一言不合就炫富小說 瀏覽:252
初戀逆轉系統快穿小說 瀏覽:385
重生修真小說完結排行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