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茅盾小說的代表作是
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秋收》,《虹》、《霜葉紅似二月花》、《清明前後》等
B. 矛盾小說代表作是
長篇小說《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專)《腐蝕》《虹屬》《鍛煉》
《霜葉紅似二月花》《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
者》《自殺》。
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
中》《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C. 茅盾短篇代表作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鋪子》
簡介:
《林家鋪子》是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
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2、《野薔薇》
簡介:
《野薔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說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初版印行,內收茅盾寫於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說,分別為《創造》、《自殺》、《一個女性》、《詩與散文》、《曇》,書前有《寫在前面》序文。
3、《農村三部曲》
簡介:
《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作者茅盾。從《春蠶》寫蠶絲業蕭條所引起的農村破產,到《秋收》寫農民在飢餓中的搶糧風茅盾潮,到《殘冬》寫農民在一年生計完全絕望以後,終於自發起來進行武裝斗爭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簡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孩子的角度描繪了民國時期貧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艱辛等有關內容。
5、《水藻行》
簡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節,是茅盾(原名:沈德鴻)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唯一一部在國外發表的短篇小說。
D. 茅盾的作品有哪些
作品:《茅盾文集》、《茅盾評論集》。長篇小說:《子夜》、《蝕》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散文:《白楊禮贊》
中長篇小說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 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他 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 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 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
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 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斗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 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 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 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
E. 茅盾的作品有哪些
一、茅盾的作品:
【文集】:
《鼓吹集》 《鼓吹續集》 《夜讀偶記》 《關於歷史和歷史劇》 《茅盾詩詞》
【長篇小說】:
《蝕》《虹》《子夜》 《第一階段的故事》 《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
【中篇小說】:
《路》《三人行》
【短篇小說】: 《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
【解放後出版著作】:
《茅盾文集》10卷集 《脫險雜記》 《茅盾論創作》 《茅盾文藝雜論集》
《茅盾文藝評論集》 《茅盾譯文選集》 《世界文學名著雜談》 《神話研究》《鍛煉》《我走過的道路》
二、作者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F. 茅盾小說的代表作是
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6)茅盾短篇小說代表作擴展閱讀
茅盾和夫人孔德沚自小定親。1916年春節,茅盾從上海回到故鄉與定下親的孔德沚正式成婚。從此兩人一直相伴,茅盾專心事業,而孔德沚照顧他的生活。直至1928年茅盾東渡日本,一個叫秦德君的女學生與之同行。
因為都是單獨來到陌生地,兩人關系密切並產生了感情,在這種情形下茅盾和秦德君同居了。消息傳到上海,孔德沚起先不相信,後經證實,便大哭一場。婆婆勸她:「茅盾會回心轉意的。」果然1930年,茅盾和秦德君一起回到上海,便分手了。
解放後,茅盾出任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長。孔德沚全力料理家務,而茅盾則全力投入於工作。「文革」開始之後,茅盾靠邊還被抄了家。孔德沚在這場劫難中為之擔心不已,這使得她的糖尿病復發。70多歲的茅盾伴其左右,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但是這仍於事無補,1970年1月29日凌晨,孔德沚因醫治無效在醫院逝世,自此兩人結束了長達44年的婚姻生活,從此陰陽相隔一直到1981年茅盾逝世。
G. 茅盾代表作
《子夜》出版於1933年6月,震動了中國文壇,瞿秋白把這一年稱為「子夜年」,可見它的影響之大。這部長篇小說圍繞著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和破壞人民的革命運動,帝國主義掮客的活動,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並,公債場上驚心動魄的鬥法,各色地主的行徑,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風雲,反映了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風貌。茅盾以《子夜》這部長篇傑作的創作,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子夜》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巨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作。 茅盾的小說,素以全景式地展現宏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見長。《子夜》的舞台設置於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並沒有截取某條小巷或某個街角,而是從居高俯視的視角,整體展示這座現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資本家的豪奢客廳、夜總會的光怪陸離、工廠里錯綜復雜的斗爭、證券市場上聲嘶力竭的火並,以及詩人、教授們的高談闊論、太太小姐們的傷心愛情,都被組合到《子夜》的情節里。同時,作家又通過一些細節,側面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從而實現了他所設定的意圖:「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使一九三零年動盪的中國得一全面的表現。」當然,茅盾的「大規模」「全面」描寫,並不是把各個生活斷片隨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結構,細密布局,通過主人公吳蓀甫的事業興衰史與性格發展史,牽動其它多重線索,從而使全篇既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場景,又沿著一個意義指向縱深推進,最終以吳蓀甫的悲劇,象徵性地暗示了作家對中國社會性質的理性認識:「中國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近乎以寫史的態度創作小說。《子夜》的情節,是被鑲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這一真實的歷史時空里的。小說中描寫的一些情景,如公債交易、蔣馮閻大戰等,都是有據可查的真實的史實。《子夜》把這類非虛構性的話語引進小說,與虛構性話語融匯、輝映,應該說是相當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文體試驗。《子夜》的史詩品格,無疑得益於「詩」與「史」兩種語言巧妙調適與組合。 《子夜》在整體布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並大加贊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 《蝕》描繪了大革命前後某些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思想動態。《林家鋪子》以林老闆經營的小店鋪的興衰沉浮為中心,多方面地描寫了林老闆與整個社會的聯系,闡釋了林家小店鋪的破產是整個工商業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蠶》通過農民老通寶一家人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加困苦的事實,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農民真正的出路,需在豐收之外去尋找。如同《子夜》一樣、《林家鋪子》和《春蠶》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會剖析小說。它們長期地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學習的範文。《林家鋪子》和《子夜》還被拍成電影,在中國廣大城鄉引起強烈反響 。
編輯本段小說意義
文學史界近年來公認茅盾是中國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這一派來源於19世紀法國、俄國的現實主義小說,又同中國古典世態小說兩相結合。我們從《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里可以看得分明。這部寫於70年代並未經最後修飾的草稿,它的巴爾札克、托爾斯泰式的敘事,精細的環境與人物服飾描摹所流露的舊說部的筆趣,是再明顯不過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說,直至80年代現代派的先鋒小說興起,一種更偏於個人內心的新一代敘事風行於世。這並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紀絕大部分時間所充任的,也是這種「新興」作家的角色。繞開茅盾是不成的,試圖把一個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樣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學承傳是「積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對上一代「狂轟亂炸」,採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頭來你會發現手中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們永遠要為獲得現代知識的ABC 而繳納昂貴的「學費」。實際上,後現代派的作品與評論,並沒有把現代派的一切都掃盪干凈呀!現代派對寫實派也不像人們想的是掃地出門。我們今天讀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們「寓言」式的結構的同時,會覺得故事、環境、人物這些小說的基本因素仍然活生生地存在著,它們只會變形,而不會徹底消失。茅盾小說的意義正在這里。 《林家鋪子》是在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轟炸了上海,矛盾原來供職的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及涵芬樓圖書樓,毀於炮火。矛盾陪母親回鄉居住的一段時間,所見所聞所感是一篇30年代悲劇畫面,深深感受到「一·二八」戰爭像一顆炸彈,把壓抑、沉默的人們驟然驚醒。回到上海,恰逢《申報月刊》向,茅盾約稿,茅盾立刻想到,寫一篇反映小鎮商人生活的小說。茅盾發現故鄉商人勤儉、怯弱、謹慎、奉公守法、缺少決斷、有會做生意的個性,是小商店老闆的共性。寫完之後,茅盾提上《倒閉》二字,交給主編後,主編連夜讀完,發現是一篇難得的好小說,作品展現的社會生活豐實、復雜,故事線索脈絡清楚而富有個性,林老闆形象極有地方特色,語言形象化個性化。但一看題目。覺有不妥,建議修改題目,和茅盾商量之後,起用「林家鋪子」這個題目。 因祖母去世,茅盾回鄉,進一步熟悉了故鄉的狀況,加深了他對豐收成災的感受。茅盾決定用這個題目寫一篇小說,小說寫成後,就是茅盾的短篇名作《春蠶》。小說通過農民老通寶家境的變遷,深刻反映了舊中國農民在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封建地主、高利貸者聯合剝削下的苦難生活。全篇以養蠶為線索,小說結構靈巧又綿密。語言精巧秀麗,恰似一幅江南春蠶風俗圖。小說一經發表,立刻引起廣泛贊揚。朱自清肯定茅盾的創作路子;"我們現代小說,正應該如此取材,才有出路";也有讀者認為:「作者處處從側面入手,用強有力的襯托,將帝國主義經濟侵略深入到農村,以及數年來一切兵禍、苛捐等種種剝削後的農村的殘酷景象,盡量暴露無疑。」故鄉農村的艱辛,連上海也都見報了,加上自己對故鄉的了解和把握,茅盾便順著《春蠶》里的情節,在1933年4月,寫了《秋收》,寫了老通寶的稻子收成好反而又欠債,農民走投無路,自發吃大戶;6月間,又寫了《殘冬》,描寫了農村經濟破產,農民自發的抗租斗爭已經非武力所能壓制,爆發了農民的斗爭,這三篇小說合稱「農村三部曲」。
H. 茅盾的代表作品
一、茅盾代表作有:《蝕》三部曲、《虹》、《子夜》、《林家鋪子回》、《春蠶》、《腐蝕答》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
二、茅盾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I. 茅盾小說的代表作是
長篇小說《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腐蝕》《內虹》《鍛煉》
《霜葉紅似二月花》《容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
者》《自殺》。
散文《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
中》《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J. 茅盾代表作品有哪兩個
1、茅盾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回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答》;
中篇小說《路》、《三人行》;
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
2、人物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