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2021-01-03 00:07:55

A. 卡夫卡的哪幾部短篇小說寫的最好

當然是《變形記》~~代表作!~《一隻狗的研究》也蠻有味道~

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卡夫卡 (作品列表)

變形記(上)
變形記(下)
地洞(上)
地洞(下)
跑著的過路人
乘客
衣服
騎手的沉思
臨街的窗
拒絕
不幸
判決
伙夫
流放島上一幕
鄉村醫生
新來的律師
法律門前
往事一頁
亞洲胡狼與阿拉伯人
兄弟謀殺案

欽差
視察礦井的先生們
馬戲團頂層樓座上
家父之憂
十一個兒子
回家的路上
心不在焉的眺望
商人
單身漢的不幸
到山裡去旅行
決定
忽然散步
欺騙農民的人
大路上的小孩
致某科學院的報告
苦難的開始
小女人
飢餓藝術家
女歌手約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同醉漢的對話
大噪音
煤桶騎士
鄉村婚禮的籌備
鄉村教師
老光棍布魯姆·費德

獵人格拉庫斯
修建中國長城的時候
敲門
隔壁
一隻雜種
日常困惑
關於桑霍·潘薩的真相
塞壬的沉默
普羅米修斯
城徽
波塞冬
集體

拒絕
召募軍隊
舵手

考試
陀螺
小寓言
歸鄉
啟程
律師
一隻狗的研究(上)
一隻狗的研究(下)
夫婦
算了吧
比喻

B. 卡夫卡短篇小說有哪些

1 判決
2 變形記
3 司爐
4 在流放營
5 鄉村醫生
6 飢餓藝術家
7 鐵桶騎士
8 萬里長城建造時
9 一條狗的研究
10 中國專人來訪
11 愛的險境
12 坑道屬下的家庭
13 歌聲的誘惑
14 誤入荊棘叢
15 在閣樓上
16 在墓穴里作客
17 包廂里的奇遇
18 夜行船的驚訝

C. 請問《卡夫卡短篇小說全集》哪個譯本較好。

光明出版社不錯,是葉廷芳譯的,雖然偶爾會有錯字。
最好要是葉廷芳譯的,因為他是中國最著名的研究卡夫卡的,比較如此:
此為陸增榮所譯:在這一瞬間,來往的交通從未中斷。
此為葉廷芳所譯:此時,橋上駛過一串車。
還有這句:
陸:他朋友的臉自孩提時代起他就是很熟悉的,不過朋友的外國式的絡腮鬍子並沒有將他的面部襯托出一種美感來。
葉:他那外國式的絡腮鬍子,並沒有蓋住那張我從兒時就很熟悉的臉。
相比起來,大多數人翻譯的,都很接近葉廷芳,所以說,葉廷芳譯的更有「卡夫卡式氣味」,更接近原作。
而在陸增榮譯的《判決》中,主人公叫「喬治 貝得曼」,而葉廷芳譯本中叫「格奧爾格 本得曼」所有有關研究卡夫卡的中都以「格奧爾格」。
而周新建所譯的叫《修建中國長城的時候》,葉廷芳譯的叫《萬里長城建造時》或《中國長城建造時》。
另外,趙登榮譯的也不錯。至於哪個出版社,就無所謂了,只要是正版的,葉廷芳或趙登榮所譯的,就行了。

我對卡夫卡的理解,首先我覺得,卡夫卡的作品語言簡潔明了,大多內容荒誕而細節真實,有多數以動物為題材的,但與童話不沾邊,正如余秋雨所說(《行者無疆》之《布拉格不後悔》):「卡夫卡以認真的變形來感受荒誕。」而對他本人,我覺得他是很善良的(具體見《卡夫卡談話錄》),但是同樣,他也很憂郁。事實上,他的閃光點,諸如幽默,善良總被人忽視,而憂郁,內斂,膽小卻被人放大,他在好友馬克思 博羅德眼裡,是個幽默,常常大笑,也懂得如何逗人笑的人,他真實的一面,在《卡夫卡談話錄》里可以見到。

D. 卡夫卡的主要作品有什麼

bingchexing朋友,你好。以下是卡夫卡作品集的在線閱讀地址: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foreign/kafukazpx/kfk.html
以下是你所需要的卡夫卡的主要作品的相關資料:
卡夫卡的文學創作主要成就是三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和一些中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美國》(1912—1914年寫成),描寫16歲的德國少卡爾·羅斯曼,因受家中女僕的引誘,致使女僕懷孕,被父母趕出家門,放逐到美國的經歷遭遇。作品所側重的是人物在美國憂郁、孤獨的內心感受。
長篇小說《審判》(1918年寫成),作品講述的是銀行襄理約瑟夫·K無故受審判並被處死的故事。約瑟夫·K在30歲生日的那天早晨醒來按鈴聲吃早餐時,進來的不是女僕而是兩個官差,宣告他被捕,並被法庭審判有罪,他雖被捕卻仍能自由生活,照常工作。他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有罪,認為一定是法院搞錯了,堅信自己無罪。約瑟夫·K不願屈就命運,他同這場明知毫無希望的訴訟展開了一生的交戰,公然向不公正的法庭挑戰。在第一次審判時,他慷慨激昂地揭露法庭黑暗,為自己的無辜理直氣壯地進行辯護,隨著訴訟的發展,他卻日益關心起他的案子,幾乎天天為案子四處奔波,找人幫忙,想搞個水落石出,親自動手寫抗辯書,從各個方面來說明自己無罪。他生怕自己在某一個最微小的地方犯過什麼過錯,竭力去尋找,捕捉而不可得,惶惶不可終日。然而一切努力都徒勞無益,K終於明白,要擺脫命運的安排,擺脫法律之網的束縛是不可能的。最後,他毫無反抗地被兩個黑衣人架走,在碎石場的懸崖下被處死。

長篇小說《城堡》(1922)是一部典型的表現主義小說。

《變形記》(1912)是卡夫卡中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判決》(1921)是卡夫卡最喜愛的作品,表現了父子兩代人的沖突。主人公格奧爾格·本德曼是個商人,自從幾年前母親去世後就和父親一起生活,現在生意興隆。他在房間里給一位多年前遷居俄國的朋友寫信,告訴他自己訂婚的消息。寫完信來到父親的房間,意外的是父親對他態度非常不好,懷疑他根本就沒有遷居到俄國的朋友,指責他背著自己做生意,還盼著自己早死。突然,父親又轉了話題,嘲笑格奧爾格在欺騙他朋友,而父親自己倒是一直跟那位朋友通信,並早已把格奧爾格訂婚的消息告訴他了。格奧爾格忍不住頂撞了父親一句,父親便判獨生子去投河自盡。於是獨生子真的投河死了。作品所描寫的在父子兩人的口角過程中,清白善良的兒子竟被父親視為有罪和執拗殘暴,在父親的淫威之下,獨生子害怕、恐懼到了喪失理智,以致自盡。父親高大強壯而毫無理性,具有一切暴君的特徵。這個貌似荒誕的故事是卡夫卡負罪心態的生動描述,父親的判決也是卡夫卡對自己的判決。主人公臨死前的低聲辯白—「親愛的父母親,我可是一直愛你們的」,則是卡夫卡最隱秘心曲的吐露。這種故事的框架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是他內心深處的負罪感具象化之後的產物。然而作品的內涵顯然不在於僅僅表現父子沖突,更在於在普遍意義上揭示出人類生存在怎樣一種權威和凌辱之下。另一方面又展現人物為戰勝父親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兒子把看來衰老的父親如同孩子般放到床上後,真的把他「蓋了起來」。從表面上看,他這樣做是出於孝心。在深層含義上他是想埋葬父親,以確立自己作為新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小說在體現了卡夫卡獨特的「審父」意識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家長式的奧匈帝國統治者的不滿。與此同時卡夫卡還通過這個獨特的故事揭示了西方社會中現實生活的荒謬性和非理性。
《致科學院的報告》(1971)描寫馬戲團試圖尋找「人類道路」而馴化猿猴成為會說話的人的故事。被關在狹窄籠子里的非洲猿猴,在人的逼迫下學人吐唾沫、學人喝燒酒、學人語喊「哈羅」。凄厲的哀號與悲鳴,傳遞出失卻自由、沒有出路的苦悶與悲觀絕望情緒。漸失猿性獲取人性的過程畸變,正是人類異化的一種反向印證。
《中國長城的建造》(1918—1919)描寫中國的老百姓受無形權力的驅使,去建造毫無防禦作用的長城,表現出了人在強權統治面前的無可奈何與無能為力。

《飢餓藝術家》(1922)中歌唱藝人為了生存,為了使自己的藝術達到「最高境界」,竟把絕路作為出路,以絕食表演作為謀生手段,宣稱可以40天不進食而引吭高歌表演,進而發展到為絕食而絕食的「藝術」境界,彷彿飢餓真的就與人的肉體感覺離開了一樣。40天過去了,他仍堅持要絕食表演下去,後被經理強迫進食。藝術家深為他的飢餓藝術未達佳境而遺憾,更為人們對他的藝術追求不理解不支持備感孤獨,他把原本作為生計手段的挨餓,當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藝術」而孜孜以求,最後被送進馬戲團,關在籠中與獸類一起供人參觀,無異於真正的動物。骨瘦如柴的藝術家的意象有多重寓意,是人性異化、精神展品化和藝術異化的象徵,是現代人痛苦悲哀現狀的寫照。

《地洞》(1923—1924)是卡夫卡晚期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主人公是一隻不知名的人格化的鼴鼠類動物。作品採用第一人稱自敘法,描寫了「我」擔心外來襲擊,修築了堅固地洞,貯存了大量食物,地洞雖暢通無阻,無懈可擊,防禦退逃自如,但「我」還是時時處於驚恐之中,惶惶不可終日。「我」又常年不斷地改建地洞,輾轉不停地把糧食從地洞的這個地方搬到那個地方,做好防禦工作以防外界強敵前來襲擊。它說:「即使從牆上掉下來的一粒沙子,不搞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它向一種未知的危險、向它周圍無窮的一切發動了一場殊死的戰斗:「我離開了世界,下到我的地洞里」,「如果我能平息我心中的沖突,我就相信自己已經很幸福了」。然而它永遠在挖掘新的地道,在這個沒有盡頭的迷宮里,面對「一種我始終應該擔心的東西,一件我始終應該有所防備的事情:有個人來了」。小說真實地反映了一次大戰前後,普通小人物失卻安全感、生活與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恐懼心態。

卡夫卡生活和創作活動的主要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家庭因素與社會環境,造成了他與社會與他人的多層隔絕,使得卡夫卡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獨之中。而社會的腐敗,奧匈帝國的強暴專制,政治矛盾與民族矛盾的雙重困擾,人民生活的貧窮困苦,經濟的衰敗,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鬱的卡夫卡內心的苦悶。於是,時時縈繞著他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成了他創作的永恆主題。無論主人公如何抗爭努力,強大無形的外來力量始終控制著一切,使你身不由已地伴隨著恐懼與不安,最終歸於滅亡。在滲透著叛逆思想、倔強地表現了不甘放棄希望的同時,又表現出對一切都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宿命論思想,形成了獨特的卡夫卡式藝術內涵。因此卡夫卡將巴爾扎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毀一切障礙」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障礙都能摧毀我」。卡夫卡追隨過自然主義,也受過巴爾扎克、狄更斯、易卜生、高爾基等作品的影響,並對其十分贊賞。但卡夫卡的卓越成就主要不是因襲前者,再去描繪丑惡的客觀生活內容,而是逃避現實世界,追求純粹的內心世界和精神慰籍,表現客觀世界在個人內心心理所引起的反映。而那種陌生孤獨、憂郁痛苦以及個性消失、人性異化的感受,正是當時社會心態的反映。因而有人說:「如果要舉出一個作家,他與我們時代的關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系的話,那麼人們首先想到的也許就是卡夫卡。」
以下則是卡夫卡的其他相關資料:
卡夫卡生平

卡夫卡出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父親艱苦創業成功,形成粗暴剛愎性格,從小對卡夫卡實行「專橫有如暴君」的家長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親,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強大的「父親的阻影中」。母親氣質抵郁、多愁善感。這些對後來形成卡夫卡孤僻憂郁、內向悲觀的性格具有重要影響。卡夫卡小學至中學在德語學校讀書,後學會捷克語,自幼酷愛文學。1901年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德國文學,不久迫於父親之命改修法律,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卡夫卡中學時代就對法國自然主義文學,對斯賓諾莎、尼采、達爾文等產生極大興趣。大學時代,接受了存在主義先驅、丹麥哲學家基爾凱戈爾的思想並受到中國老莊哲學的影響。在愛好文學的同學馬克斯·布洛德的鼓舞和支持下,開始文學創作。並與布拉格的作家來往,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寫成了他後來發表的首篇短篇小說《一場戰斗紀實》(1904)。在法院實習一年,在「通用保險公司」當見習助理後,1908年到工傷事故保險公司任職。1921年卡夫卡肺結核復發,咳血。1922年6月辭職。養病期間除繼續創作外,游歷歐洲各地。1924年因肺病惡化,醫治無效,於同年6月3日病逝於維也納近郊的基爾靈療養院。

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在強暴的父親的陰影之下,生活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形成了孤獨優郁的性格。他害怕生活,害怕與人交往,甚至害怕結婚成家,曾先後三次解除婚約。德國文藝批評家龔特爾·安德爾這樣評價卡夫卡:「作為猶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為不入幫會的猶太人,他在猶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為說德語的人,他不完全屬於奧地利人。作為勞動保險公司的職員,他不完全屬於資產者。作為資產者的兒子,他又不完全屬於勞動者,因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安德爾十分准確而形象地概括了卡夫卡沒有社會地位、沒有人生歸宿、沒有生存空間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對形成卡夫卡內向、孤獨、憂郁與不幸人生的較為完整公允的闡述。

卡夫卡創作勤奮,但並不以發表、成名為目的。工作之餘的創作是他寄託思想感情和排譴憂郁苦悶的手段。許多作品隨意寫來,並無結尾,他對自己的作品也多為不滿,臨終前讓摯友布洛德全部燒毀其作品。布洛德出於友誼與崇敬之情,違背了卡夫卡遺願,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集》(1950—1980)共九卷。其中八卷中的作品是首次刊出,引起文壇轟動。

E. 卡夫卡的小說有哪幾部

長篇小說《美國》(1912—1914年寫成),描寫16歲的德國少年卡爾·羅斯曼,因受家中女僕的引誘,致使女僕懷孕,被父母趕出家門,放逐到美國的經歷遭遇。作品所側重的是人物在美國憂郁、孤獨的內心感受。
中短篇小說《變形記》(1912)是卡夫卡中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它描述了一個推銷員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甲蟲,盡管它還有人的情感與心理,但蟲的外形是他逐漸化為異類,變形後被世界遺棄是他的心境極度悲涼。三次努力試圖與親人以及外界交流失敗後,等待他的只有死亡。由此看來他的變形折射了西方人當時真實的生存狀態。卡夫卡通過小說並不只是單純闡述事實,而是抗除這個世界,追尋人類人性的完善。
長篇小說《審判》(1918年寫成),作品講述的是銀行助理約瑟夫·K無故受審判並被處死的故事。約瑟夫·K在30歲生日的那天早晨醒來按鈴聲吃早餐時,進來的不是女僕而是兩個官差,宣告他被捕,並被法庭審判有罪,他雖被捕卻仍能自由生活,照常工作。他不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有罪,認為一定是法院搞錯了,堅信自己無罪。約瑟夫·K不願屈就命運,他同這場明知毫無希望的訴訟展開了一生的交戰,公然向不公正的法庭挑戰。在第一次審判時,他慷慨激昂地揭露法庭黑暗,為自己的無辜理直氣壯地進行辯護,隨著訴訟的發展,他卻日益關心起他的案子,幾乎天天為案子四處奔波,找人幫忙,想搞個水落石出,親自動手寫抗辯書,從各個方面來說明自己無罪。他生怕自己在某一個最微小的地方犯過什麼過錯,竭力去尋找,捕捉而不可得,惶惶不可終日。然而一切努力都徒勞無益,K終於明白,要擺脫命運的安排,擺脫法律之網的束縛是不可能的。最後,他毫無反抗地被兩個黑衣人架走,在碎石場的懸崖下被處死。
短篇小說《中國長城的建造》(1918—1919)描寫中國的老百姓受無形權力的驅使,去建造毫無防禦作用的長城,表現出了人在強權統治面前的無可奈何與無能為力。
《判決》(1921)是卡夫卡最喜愛的作品,表現了父子兩代人的沖突。主人公格奧爾格·本德曼是個商人,自從幾年前母親去世後就和父親一起生活,現在生意興隆。他在房間里給一位多年前遷居俄國的朋友寫信,告訴他自己訂婚的消息。寫完信來到父親的房間,意外的是父親對他態度非常不好,懷疑他根本就沒有遷居到俄國的朋友,指責他背著自己做生意,還盼著自己早死。突然,父親又轉了話題,嘲笑格奧爾格在欺騙他朋友,而父親自己倒是一直跟那位朋友通信,並早已把格奧爾格訂婚的消息告訴他了。格奧爾格忍不住頂撞了父親一句,父親便判獨生子去投河自盡。於是獨生子真的投河死了。作品所描寫的在父子兩人的口角過程中,清白善良的兒子竟被父親視為有罪和執拗殘暴,在父親的淫威之下,獨生子害怕、恐懼到了喪失理智,以致自盡。父親高大強壯而毫無理性,具有一切暴君的特徵。這個貌似荒誕的故事是卡夫卡負罪心態的生動描述,父親的判決也是卡夫卡對自己的判決。主人公臨死前的低聲辯白——「親愛的父母親,我可是一直愛你們的」,則是卡夫卡最隱秘心曲的吐露。這種故事的框架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是他內心深處的負罪感具象化之後的產物。然而作品的內涵顯然不在於僅僅表現父子沖突,更在於在普遍意義上揭示出人類生存在怎樣一種權威和凌辱之下。另一方面又展現人物為戰勝父親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兒子把看來衰老的父親如同孩子般放到床上後,真的把他「蓋了起來」。從表面上看,他這樣做是出於孝心;在深層含義上他是想埋葬父親,以確立自己作為新的一家之主的地位。小說在體現了卡夫卡獨特的「審父」意識的同時,也表現了對家長式的奧匈帝國統治者的不滿。與此同時卡夫卡還通過這個獨特的故事揭示了西方社會中現實生活的荒謬性和非理性。
長篇小說《城堡》(1922)是一部典型的表現主義小說,具有鮮明的卡夫卡特色。小說主人翁K是一個名義上的土地測量員,應聘前往不知名的城堡工作。誰知堡內層層機構,沒有人知道這項聘任,K遇上重重的阻撓,只好孤軍奮戰,和官僚權貴不懈地進行斗爭,直到最後他始終沒有進入城堡,也無法見到城堡最高當局。
《飢餓藝術家》(1922)中歌唱藝人為了生存,為了使自己的藝術達到「最高境界」,竟把絕路作為出路,以絕食表演作為謀生手段,宣稱可以40天不進食而引吭高歌表演,進而發展到為絕食而絕食的「藝術」境界,彷彿飢餓真的就與人的肉體感覺離開了一樣。40天過去了,他仍堅持要絕食表演下去,後被經理強迫進食。藝術家深為他的飢餓藝術未達佳境而遺憾,更為人們對他的藝術追求不理解不支持備感孤獨,他把原本作為生計手段的挨餓,當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藝術」而孜孜以求,最後被送進馬戲團,關在籠中與獸類一起供人參觀,無異於真正的動物。骨瘦如柴的藝術家的意象有多重寓意,是人性異化、精神展品化和藝術異化的象徵,是現代人痛苦悲哀現狀的寫照。
《地洞》(1923—1924)是卡夫卡晚期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主人公是一隻不知名的人格化的鼴鼠類動物。作品採用第一人稱自敘法,描寫了「我」擔心外來襲擊,修築了堅固地洞,貯存了大量食物,地洞雖暢通無阻,無懈可擊,防禦退逃自如,但「我」還是時時處於驚恐之中,惶惶不可終日。「我」又常年不斷地改建地洞,輾轉不停地把糧食從地洞的這個地方搬到那個地方,做好防禦工作以防外界強敵前來襲擊。它說:「即使從牆上掉下來的一粒沙子,不搞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它向一種未知的危險、向它周圍無窮的一切發動了一場殊死的戰斗:「我離開了世界,下到我的地洞里」,「如果我能平息我心中的沖突,我就相信自己已經很幸福了」。然而它永遠在挖掘新的地道,在這個沒有盡頭的迷宮里,面對「一種我始終應該擔心的東西,一件我始終應該有所防備的事情:有個人來了」。小說真實地反映了一次大戰前後,普通小人物失卻安全感、生活與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恐懼心態。
《致科學院的報告》(1971)描寫馬戲團試圖尋找「人類道路」而馴化猿猴成為會說話的人的故事。被關在狹窄籠子里的非洲猿猴,在人的逼迫下學人吐唾沫、學人喝燒酒、學人語喊「哈羅」。凄厲的哀號與悲鳴,傳遞出失卻自由、沒有出路的苦悶與悲觀絕望情緒 。漸失猿性獲取人性的過程畸變,正是人類異化的一種反向印證。

F. 卡夫卡短篇小說全集怎麼樣

這篇小說的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鄉村裡的老教師發現了一隻巨大的鼴鼠,他為此寫了一篇小文被刊登出來了。他把這篇小文發給所有來這個村子的參觀者,並且獲得了一些好評。當這件事過去了好多年,所有人都忘掉這件事的時候,他又發表了對這篇文章的小小增補。當然人們對此都失去了興趣。「我」是城裡的一個商人,當「我」 知道了這件事後對這個老教師的毅力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決定全力以赴地幫助他,幫助這個已把研究巨鼴當作畢生事業的人。 於是「我」寫了一篇標題冗長的文章就叫《一隻鼴鼠,其身體之大,前所未見》。但是由於「我」對這件事的態度和老教師的態度完全不同,特別在一些關健問題上與老教師無法達成一致。雖然我們都指出了一種事實的存在,「我」是在肯定他,但是他卻不買賬。而且還對「我」產生了敵意。因為他認為「我」在利用他來出名,要不然就是明裡支持背地諷刺,最終還是要反對他。既使「我」是可以信賴的,是一個想幫助他的人,「我」的做法也讓他惱火,因為我沒有先聽他的意見,就發表自己的看法,像「我」這樣僅憑自己搜集到的東西就開始表示自己的支持太草率,而「草率」更使這件事撲朔迷離了。總之「我」所做的即使不是惡意的也是在幫倒忙。 老教師不明白表示他的敵意,對「我」的指責遮遮掩掩,使「我」有口莫辯。所以「我」最終認定他脾氣古怪。不過「我」還是相信,「我」最終還是可以讓他認為「我」的所作所為是有價值的。 這個故事就是這樣。從卡夫卡的日記里,我們知道他把文學當作他的生活,文學帶給他難以替代的滿足(這是文學中的「個人主義」,非常執拗)。這種文學致力於內省,試圖將內心生活完全勾勒出來。所以它有很強的「思辨」特徵,以及大量的自我懷疑。隱喻和象徵是他反省行為中最熟練的工具。 卡夫卡喜歡用隱喻來思辨自己的處境,這個故事中的隱喻比較重要,指向了他生活的核心問題,研究巨鼴之於老教師的意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自我反省」式的文學之於一個作家的意義。 卡夫卡生前輕易不願發表他的文章,好友布洛德則是極力的舉薦他。這有時讓他極為不快。這件事,布洛德在他寫的《卡夫卡傳》里多次提到,而且他也知道卡夫卡認為他是不能真正理解他寫的那些東西的。這篇文章中的老教師和「我」之間的關系就是卡夫卡與布羅德之間的關系。 正像大多數超前作家一樣,卡夫卡感覺到世人對他作品的冷遇。當然這事並不讓他感到太困擾,讓他最困擾的到是來自大眾的誤解。這篇小說中描述(或者說預言)了三種誤解他的文學價值的人。 第一種就是「我」這樣的純粹出於同情支持他而並不理解他的人。第二種是那些認為他的文學毫無價值,既使有也沒有多大的人。第三種就是那些不理解他,但是卻把他當一個神一樣崇拜的人。 在這小說中他對這三種人都有非常精細傳神的刻畫。第一種人就不用說了,就是文中關於「我」的全部的思辨。第二種人要在下面引用一下原文: 「616161616161幾個星期前教師就提出要拜會那位學者,並克服了很大的困難,總算可以同那位學者見面了。可是剛一見面他就發現,在他這件事情上,學者囿於一種無法克服的成見。鄉村教師按照文章的內容提要作長篇報告,可是,那個學者聽的時候卻是那麼心不在焉。這表現在他假裝思索片刻後所說的那番話里:『您那個地方,泥土黑油油的特別肥。嗯,所以那泥土也就給鼴鼠提供了特別豐富的養料,於是鼴鼠就長得出奇的大。』『但總不至於有這么大呀!』教師大聲說道,一邊用手在牆上比劃了兩米長;他出於憤慨未免有點兒誇張。『哦,有這么大呀!』學者答道,顯然他覺得這件事整個兒都非常滑 稽。616161616161」 這是第二種人,目前為止還有很多人正是這樣來理解卡夫卡的「大鼴鼠」的。 下面則是對盲目崇拜者的描述: 「6161616161如果是一個卑微的農民相信我們,說出他的看法這對我們不會有什麼用處的,因為農民乾的事總是不正派不體面的,農民說鄉村老教師對也罷,農民不合體統地啐一口也罷,二者所產生的效果是相同的。如果不是一個而是一萬個農民出來說話,那麼,效果可能更壞。城裡的一個商人則不然,這樣的一個人有著廣泛的社會聯系,即使只不過是他隨便說說的話,也會廣為流傳,新的贊助者便會來關心這件事,譬如有一個人會說:我們也可以向鄉村教師學習學習的嘛,第二天就會有一大批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開了,看那些人的外表,決計料想不到他們會這樣的。現在有了資助這件事的資金了,一個人籌款,別人把錢交到他手裡,人們認為,必須把鄉村教師從村裡請出來。他們來了,並不計較我的相貌,把我接走,由於妻子和孩子們捨不得我,大家便把他們也一同接走了。你觀察過城裡的人嗎?不停地嘰嘰喳喳。如果他們在一起排成一行,這嘰嘰喳喳聲便從右到左,從左到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就這樣,他們嘰嘰喳喳地將我們抬上了馬車,他們簡直連向我們大家點點頭打個招呼的時間都沒有。坐在車夫座上的那位先生扶了扶夾鼻眼鏡,揮動馬鞭,我們便乘車走了,大家向那村子揮手告別,那樣子就好像我們還在那兒,就好像我們不是坐在他們中間似的。城裡有幾輛馬車向我們迎面駛來,車上的人心情特別焦急。當我們相互靠近的時候,他們從座位上站起來伸長脖子,想看我們。那個籌款的人總管一切,提醒大家保持冷靜。我們進城的時候,已是一支浩浩盪盪的車隊了。我們曾以為歡迎儀式已經過去,卻不料到了旅館前面歡迎儀式才剛剛開始。在城裡,一人振臂高呼,響應者頓時雲集。一人有了憂愁,眾人立刻前來相幫。他們互相商量,互相取長補短。並非所有這些人都能乘馬車,他們等候在旅館前面,另外有些人雖然本來是可以乘馬車的,但是他們自覺不乘。這些人也在等到候。真是不可思議,那個籌款的人是多麼有魄力。」 上面是對那些「文學追星者」的描寫。("伸長了脖子,來看我們。」這個比喻極為神妙,這正是那些盲目崇拜者的是最典型的動作,又概括又形象。這個「城裡人」可以看作為在文壇上比較有地位的人。)這是上面所指的第三種人。 卡夫卡一生之中最怕的是人們的誤解,他不希求別人的理解,不理解就罷了,但是誤解總是讓他難以忍受。這一點還可以在另一篇《小女人》那裡看的更清楚。這里就不說了。總之誤解和不理解是兩碼事,永遠是兩碼事。 「616161616161您的發現當然會有人去繼續加以研究的,因為您那個發現並不是那微不足道,一經受到重視便不會輕易被人忘掉。但是您再也不會聽到多少有關那個發現的情況了,您聽到的,您幾乎都理解不了。每一個新發現將立刻被納入科學寶庫的總體之中,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就不再是一種發現了,它便整個地升華了、消失了,人們得有一種經過科學訓練的眼力才能將其辨認。有人會將一個新發現同一些我們從未聽說過的原理聯系在一起,在學術論爭中,同這些原理聯系在一起的新發現又會被拋到九霄雲外去。我們怎麼會理解這種事呢?譬如,我們在旁聽一次學術討論會時,以為是在討論那個發現,而其實討論的完全是別的事情,下一回我們以為是討論別的事,不是討論那個發現,可是討論的卻恰巧正是那個發現。」 這篇小說可以解釋他為什麼在遺囑中要布洛德把他的手稿全都燒光了,這是一個非常厭惡誤解的作家。

G. 卡夫卡有哪些作品

長篇小說:
《美抄國》
《審判襲》
《城堡》
一本他與女友的通信集 :《卡夫卡緻密倫娜情書》
中短篇小說書店都有結集出版的賣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
代表作《判決》《鄉村醫生》《飢餓藝術家》《變形記》《騎桶者》《一隻雜家動物》《一條狗的研究》《中國長城修建時》《司爐》等
一本卡夫卡的學生記錄的卡夫生前的語錄:《卡卡夫卡口述》

H.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全集txt全集下載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全復集制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目錄

譯序
大路上的小孩
欺騙農民的人
忽然散步
決定
到山裡去旅行
單身漢的不幸
商人
心不在焉的眺望
回家的路上
跑著的過路人
乘客
衣服
拒絕
騎手的沉思
臨街的窗
不幸
判決
伙夫
變形記
流放島上一幕
新來的律師
鄉村醫生
馬戲團頂層樓座上
往事一頁
法律門前
亞洲胡狼與阿拉伯人
視察礦井的先生們
欽差
家父之憂
十一個兒子
兄弟謀殺案

致某科學院的報告
苦難的開始
小女人
飢餓藝術家
女歌手約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同醉漢的對話
大噪音
煤桶騎士
一場斗爭的描述
鄉村婚禮的籌備
鄉村教師
老光棍布魯姆·費德

獵人格拉庫斯
修建中國長城的時候
敲門
隔壁
一隻雜種
日常困惑
關於桑霍·潘薩的真相
塞壬的沉默
普羅米修斯
城徽
波塞冬
集體

拒絕
召募軍隊
舵手

考試
陀螺
小寓言
歸鄉
啟程
律師
一隻狗的研究
夫婦
算了吧
比喻……

I. 卡夫卡短篇小說集txt全集下載

卡夫來卡短篇小說源集.txt電子書: https://72k.us/file/22215238-409358206 點擊普通下載即可,滿意請採納,感謝^_^

J. 卡夫卡有哪些作品

長篇小說

《審判》 《城堡》

中短篇小說

《大路上的小孩》 《欺騙農民的人》 《忽然散步》
《決定》 《到山裡去旅行》 《單身漢的不幸》
《商人》 《心不在焉的眺望》 《回家的路上》
《跑著的過路人》 《乘客》 《衣服》
《拒絕》 《騎手的沉思》 《臨街的窗》
《不幸》 《判決》 《伙夫》
《變形記》 《流放島上一幕》 《新來的律師》
《鄉村醫生》 《馬戲團頂層樓座上》 《往事一頁》
《法律門前》 《亞洲胡狼與阿拉伯人》 《視察礦井的先生們》
《欽差》 《家父之憂》 《十一個兒子》
《兄弟謀殺案》 《夢》 《致某科學院的報告》
《苦難的開始》 《小女人》 《飢餓藝術家》
《女歌手約瑟菲妮或耗子民族》 《同醉漢的對話》 《大噪音》
《煤桶騎士》 《一場斗爭的描述》 《鄉村婚禮的籌備》
《鄉村教師》 《老光棍布魯姆·費德》 《橋》
《獵人格拉庫斯》 《修建中國長城的時候》 《敲門》
《隔壁》 《一隻雜種》 《日常困惑》
《關於桑霍·潘薩的真相》 《塞壬的沉默》 《普羅米修斯》
《城徽》 《波塞冬》 《集體》
《夜》 《拒絕》 《召募軍隊》
《舵手》 《鳶》 《考試》
《陀螺》 《小寓言》 《歸鄉》
《啟程》 《律師》 《一隻狗的研究》
《夫婦》 《算了吧》 《比喻》
《地洞》

弗蘭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人家庭,
1901年入布拉格大學學文學,後轉學法律,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遷居柏林,
1924年6月3日病逝於維也納附近的基爾靈療養院。
卡夫卡的一生正值奧地利近代史上發生深刻社會變革的時期。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
匈帝國面臨著種種無法克服的危機,在一股股革命浪潮的沖擊下東搖西晃,終於在第一次世
界大戰的硝煙盡處徹底解體。資產階級共和製得到確立,但舊的矛盾還未盡數妥善解決,各
種新的社會矛盾又層出不窮,這些新舊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當時社會動盪不安的特點。
在這動盪不安的社會里,受苦最深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這動盪年代的各種矛盾中,
在新舊觀念的搏擊中,在當時各種思潮的影響和啟發下,卡夫卡以自己獨特的目光認識著這
個異化的世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批判著這個充滿罪惡和醜陋的世界。這種認識和批判以及
體現在他的作品中的惶恐、不安、迷惘,構成了他的創作基調。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
到他對人的歷史、人的本質、人的命運、人的處境、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關系的思考,可以
看到他對人的前途的憂慮和不安,可以看到他對小人物的關注和同情,可以看到他對這世界
的醜陋表示了無比的憤怒。
卡夫卡是位影響遍及全球的作家,然而他的同代人卻並不理解他。我們今天還能從整體
上較全面地了解卡夫卡,還能看到他較豐富的創作,得感謝引導卡夫卡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
馬克斯·布羅德先生,卡夫卡臨終時囑托他燒毀所有的手稿,但他沒有遵囑行事,而是將其
整理出版,為世界文學寶庫保存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此功此績是不可磨滅的。
此譯本據保爾·拉伯(Paul Raabe)編選的《卡夫卡短篇集》譯出,此集收入了卡夫
卡生前發表和未發表的所有短篇。短篇在這里指的是篇幅較短的作品。從我們對文學體載的
劃分標准來看,本集中有相當一部分很難歸入小說類,而為它們找一個具有概括性的合適名
稱又相當困難,所以我們權且就稱它們為「短篇」。譯本的第一部分為生前發表過且編成集
子出版過的作品,第二部分為生前發表過但未收入集子的作品,第三部分為遺作。遺作部分
作品大部分原本沒有標題,現有的標題是布羅德先生整理出版時加上去的。卡夫卡的遺作只
是些草稿,有的甚至是非常潦草地寫在稿紙或其它紙上,所以在整理出版時產生了許多文字
技術方面的困難,而這就是各種德文版本在某些地方差異較大的原因。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
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
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
的事,但他那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寫,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只要你能
讀進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脈絡,定會獲益匪淺。下點功夫讀一讀卡夫卡是值得的。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裡惶
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也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
他為我們描繪出的一幅幅畫卷我們會感到一陣陣震驚和恐懼,因為他彷彿在為人類的明天敲
起陣陣急促的警鍾,他為人類的未來擔憂。每位讀者在讀卡夫卡時都會有自己的感觸、理
解、認識、聯想,但我們希望讀者不要迷惘在他所描繪的迷惘中。

閱讀全文

與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河東流去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104
短篇小說如何概論內容 瀏覽:393
現代穿越男主是總裁女尊小說 瀏覽:746
丁墨免費完整小說 瀏覽:491
唐穎小的小說城府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322
超級手機抽獎系統小說 瀏覽:45
折草記有聲小說 瀏覽:339
有沒有細致描繪古代生活的小說 瀏覽:437
女主角是夏朵的小說 瀏覽:976
仙俠小說已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214
武俠系統小說主角白凡 瀏覽:400
後宮獨寵的小說推薦 瀏覽:613
主角苦逼的玄幻小說 瀏覽:272
愛格完結小說百度 瀏覽:300
主角和小賣部老闆啪啪的小說 瀏覽:412
簡言季深的小說叫什麼名字 瀏覽:605
都市主角重生小說 瀏覽:611
現在公務員可以寫小說么 瀏覽:14
小說妖媚全文閱讀目錄 瀏覽:968
軍婚寶寶小說免費完結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