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生如何學好歷史
「普通高中的歷史教學,要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及其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習自主和探究的能力;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與學習相關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也強調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學生的自主學習就變得格外重要。那麼,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歷史的意識和能力呢?我認為:激發學習興趣是前提;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是核心;構建自主學習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是關鍵;優化教師素質是保障,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是學生進步的源泉。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經常、最活躍的因素,沒有興趣就沒有真正的學習,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前提。只有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的活動,才能把歷史學好,如何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意義。高中學生經常會問的問題是:什麼是歷史?學習歷史對社會、對個人有什麼意義?我就會經常告訴他們,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我國歷代帝王都很重視歷史,如唐太宗就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列寧也說過,「忘記歷史等於背叛。」其實,歷史學的最大功能是資政治世。我們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中,汲取經驗教訓,以更好地規劃我們的人生,建設我們的國家。歷史學科的社會教育功能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能沒有歷史教育。加強中學生的歷史知識教育,有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很關鍵的一步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的重要性,明確學習歷史的目的和意義。在日常的教學中,我也會經常強調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從人類個體、人類社會、哲學等方面介紹學習歷史的目的與意義。我還會經常把歷史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如與語文學科、政治學科、地理學科、與當今的一些時事熱點聯系起來,帶領學生一起思考歷史與當今的一些問題,以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採用多種手段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傳統的教學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板書,學生記筆記。老師有教材,有備課本,有一支粉筆就夠了。如果該老師知識面不豐富,講課語言又不幽默,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上歷史課很累,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有的老師上課比較傳統,也沒有什麼新意和手段,結果課堂上學生睡下一大片。為避免這種現象,我認為,教師要利用歷史學科的特點和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覺到學習歷史的快樂。例如,我會經常帶領學生去上多媒體課,讓他們多聽,多看一些歷史紀錄片。有時候,學校的多媒體教室緊張,我就帶領學生在教室里,用影碟放一些有關歷史的片子。如人物傳《蔣介石》、《張學良》、《林彪》等等,放一些歷史紀錄片,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等,偶爾也放電影,如《甲午風雲》、《台兒庄戰役》、《太行山上》等。這樣,學生慢慢就會喜歡歷史,還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一舉兩得。還有,我會叫同學們試演一些歷史劇。如在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時,我會叫同學們自己來扮演不同的政治人物,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講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時,我讓學生扮演80年代初期農村青年籌辦婚事,買「三大件」的情形,讓他們深刻理解當時的經濟生活。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是主體,學生是被動的。一堂課,怎麼上,完全是由老師決定的。我認為,這種教學模式早就不適應現在的學生了,不適應人才的培養。我們學校的做法是,強調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老師是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學習過程中,始終重視預習、上課、復習三個環節。強調「學必練、練必實、疑必問、錯必糾。」在一堂課中,必須有講有練,不許一講到底,也不許一練到底。因此,我們每當講新課時,都會布置學生預習,把書先看一遍,把輔導書上的填空題提前做完。而且,叫他們每人准備兩個問題(上課時可以向老師提問)。有的班級沒有輔導書,我們就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把學案上的基礎題做完。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找資料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讓學生嘗試用現代觀念去解決歷史問題。在新舊觀念的撞擊中,深刻地記憶、理解歷史,從而確認某種現代觀念。比如,講授《偉大的歷史性轉折》時,我會提出問題: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公民,你會對「四人幫」被粉碎以後的國情做出哪些基本的判斷?對國內的主要矛盾會做出怎樣的分析?你認為黨和國家應該如何確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務?它的內容是什麼?請說明理由。這個問題滿足了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地探索、研究、發現問題的願望,因此同學們表現很活躍,爭相回答該問題。等學生們用現代觀念回答完了,我會讓他們去與書上提供的內容對照,想想差異的原因。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關注國家大事,感知國情的能力。
(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一些歷史問題和現實問題,並預測未來。如中日關系問題,可以讓他們回憶古代中日關系,近代以來中日之間幾場戰爭,再看看建國以來中日關系,再聯系最近幾年中日關系(如釣魚島問題),這樣就拉近了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同學們自主探究的慾望,使同學們明白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努力讀書,將來建設強大的祖國。再如台灣問題,同學們通過回顧歷史,再結合現今時事,就能得出結論:「**分子不得人心,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完成。」
三、構建自主學習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
歷史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是在教師知道下進行的,是教師經過適當設計、提供必要的資料和條件,不斷進行引導,最終完成學習任務,經歷一次再發現的過程。我在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這樣一套教學模式: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我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認真鑽研課本,把課本中每一單元、每一課的具體要求和通過學習應該達到何種程度都告訴學生,讓學生心中有數,目標明確,既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也便於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無論是「課文正文」、還是課文輔助中的「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學思之窗」都必須指導學生去閱讀,這對於加深理解主要內容及拓寬學生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值得注意的是對閱讀速度一定要有適當要求。
(三)利用各種手段放映一些與本課內容有關的音像資料,以提高學生興趣, 增加他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可以去網上下載一些影視資料)
(四)提出若干問題,分為A類題與B類題。A類題是基礎知識,B類題是提高題,包括挖深及有前後聯系的題,由學生自己完成。其間,教師加強巡視指導,同時必須強調學生的協作互助,最好四人一組。我們學校也編了學案,這樣就節省很多板書,而且使上課更有條理性。我們學案選的題目(有填空、選擇、材料、問答題)難度也很適中,同學們一般可以自己完成,不知道做的,隨時可以問老師。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講課的效率。
(五)由學生向老師提問,(包括學生不能自主解決的題和新發現的題)再由教師引導全班一起解決。
(六)小結和組織測評。本環節是鞏固教學目標,評價教學達成,補償教學的重要環節。一般可通過出示一些有信度的效度的檢測題來完成,教師可調查檢測結果,要善於歸納學生學習的疏漏和思維偏差,針對性地講評,以達到補償教學目的。我們學校實行周周練,即每周練一套題目。另外,每個月還有一次月考,這樣,就能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不斷查缺補漏,不斷提高。在課外,布置一些研究性課題,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分頭搜集有關資料,再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論證,最後由小組展示成果。嘗試下來,這種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起到較為明顯的作用。
四、優化教師素質
新課程標准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線工作的教師必須具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觀念和能力,教學的一切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以培養學生具備科學思維品質和優秀人文素質為主,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因而:
(一)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歷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優化自己的歷史知識結構;努力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並把它靈活熟練地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當加強教學基本功的學習和訓練,以提高自己教學語言和姿態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二)歷史教師應認真深入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經典理論和思想,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科學的價值觀。
(三)歷史教師還應該閱讀一些優秀的歷史人物傳記,不斷學習、體會歷史上的傑出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和言行,從而培養和豐富自己的歷史情感。這樣,作為文明火炬的傳遞者——歷史教師具有了良好的素質,那麼學生自然容易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要學好歷史,必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上課過程中(或者上自習課時),可以叫同學們來講歷史故事,評歷史人物。另外,教室的布置可以增加一些人文氣息,歷史氣息。黑板報和學習園地可以多出一些有關歷史的話題。另外,我們班後面還有一個小書架,都是同學們自己捐的一些歷史、語文書籍,一些老師也捐了書在那裡,大家課余都可以去借閱,大家還可以互相推薦名著。另外,我們在上課時,也會經常提及一些名著或歷史著作,讓同學們去讀。還有,經常請一些外校的優秀老師來講課,或一些成功校友來演講,增強同學們讀書的願望。總之,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利。
㈡ 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
1、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魏校長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為了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起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2、練字
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不,當天的事當天了!」
周恩來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為止。
3、大米飯
雞叫三遍後,周家花園傳出朗朗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時,他望著把花花的大米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將媽媽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
他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吃上這碗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的說。「是呀,這十多道關,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
4、貧居鬧市無人向,富在深山有遠親
1907年,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得了胃癌,不幸去世。1908年,養母陳氏也患肺結核病逝。那時,周恩來剛滿10歲,父親又遠在他鄉,不得不像成年人擔起家庭的重擔。他含著眼淚葬送了兩位母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周家本來經濟狀況就不好,加上給兩位母親治病、安葬,又花了不少錢,周恩來不得不經常出入於當鋪,把家裡值點錢的東西都當了出去換錢維持生活。
東西當凈了,又硬著頭皮向親戚借錢。可有的親友在周家興旺時常登門拜訪,如今周家敗落了,卻沒有一個人幫忙,世態之炎涼使周恩來很有感觸,真是「貧居鬧市無人向,富在深山有遠親」。
5、博覽群書
在東關模範學校的3年,周恩來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學到了很多知識。他上課專心聽講,遵守紀律,課後認真按時完成作業,進步很快,各門功課成績都不錯,特別是作文、書法和英文,每學期他都名列第一。
他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表揚,讓全班同學傳閱,有的作文,比如他寫的《奉天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一文,立意新穎,論述精闢,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因而轟動了全校,並在全省舉辦的教育成績展覽會上展示,還收入《學校國文成績》一書
有一位歷史教師高戈吾,發現周恩來聰明、勤奮、愛國、求上進,非常喜歡他,經常借給他一些反映歷史上熱心變革的政治家,思想家的著作。周恩來先後閱讀了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鍾》和鄒容的《革命軍》等著作。
他還在課外讀了《離騷》、《史記》、《漢書》等歷史文學者作,他特別贊賞《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周恩來得到許多教師的贊賞,如國文老師在他的作文上批語:「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學不如此,不足以言學,學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學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
還感慨地說:「我教了幾十年書,從未見過這樣好的學生,為這樣的學生,就是嘔心瀝血也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