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您好,請問一下喜馬拉雅FM和喜馬拉雅HD這兩個有什麼不同嗎謝謝。
唯一區別就是,一個是手機版裝在手機上的,一個是裝在平板IPAD上的,兩者屬於同一個APP。
喜馬拉雅是專業的音頻分享平台,匯集了有聲小說、有聲讀物、有聲書、兒童睡前故事、相聲小品、鬼故事等數億條音頻,超過4.7億用戶選擇的網路電台。
喜馬拉雅同時支持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車載終端、台式電腦、筆記本等各類智能手機和智能終端。
(1)破冰後集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簡介:
喜馬拉雅是知名音頻分享平台,總用戶規模突破4.8億,2013年3月手機客戶端上線,兩年多時間手機用戶規模已突破2億,成為國內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在線移動音頻分享平台。
2014年內完成了2輪高額融資,為進一步領跑中國音頻領域奠定了雄厚的資金實力。截至2015年12月,喜馬拉雅音頻總量已超過1500萬條,單日累計播放次數超過5000萬次。在移動音頻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已達73%。
喜馬拉雅同時支持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車載終端、台式電腦、筆記本等各類智能手機和智能終端。
2017年11月8日,喜馬拉雅入選時代影響力·中國商業案例TOP30。2018年8月8日,喜馬拉雅獲金運獎最佳活動創意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喜馬拉雅
② 鄭濤 《破冰》電子書怎樣下載
去奇書網下
③ 《破冰行動》中有哪些敗筆
陳珂,她的存在是劇中非常大的一個敗筆,不管遇到什麼事,她只會哭,還有李飛,做事沖動,智商經常不在線,好多隊友都是被他害死的,還有最後結局的趙嘉良的死,他根本就用不著死,但是卻安排他死掉了。
④ 《破冰行動》大結局,你覺得片中誰的演技讓你印象深刻
爛尾年年有,今年特別狠。
才送走了《權利的游戲》第八季,沒想到國產劇也不甘寂寞。
這不,剛剛放完了最後兩集。
搖身一變,《破冰行動》一下子成了爛尾行動。
圖片來自網路
爛尾,國產劇。
說真的,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還挺少見的。
因為過去我們提到爛尾,一般以美劇和韓劇居多。
美劇大多是沒剎住車,比如《越獄》、《行屍走肉》、《紙牌屋》,韓劇則是在情感問題上容易翻車。
國產劇呢?
呃,我仔細翻了翻今年上半年國產劇的大體情況,發現除了一部《都挺好》,竟然找不出第二部更有說服力的作品。
它們不是不想爛尾,而是大多數直接從頭爛到了尾。
當然,這並不是為《破冰行動》的爛尾找理由。
之前是部好劇,這點不假,現在爛尾,也是事實。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是由愛轉恨,急需發泄,踩上一腳。
最好的行動就是拿著放大鏡開始找一些劇中邏輯不通的地方,狠狠地吐槽。
例如:
趙嘉良是線人啊,肯定先救啊,李飛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進村,為什麼不救出來
販毒人員的名單為什麼要人力送出去,都21世紀了還沒有辦法找個手機
既然讓全村斷網斷電斷信號,還費力剪監視器電路幹嘛
東叔你的智商呢,最後你讓林耀華照顧你兒子,難道你以為只抓你一個人案子就結束了嗎?還有林景文當時在哪裡
我們的陳市長難道最後不配擁有鏡頭嗎
林耀東嘴裡的老爺子是誰,難不成准備拍第二季
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
在我看來它們就像權游里那個星巴克的杯子。
爛尾了,它就是所有人攻擊的對象,沒爛尾,就是劇迷之間口口相傳的一個彩蛋。
這些邏輯不通或者詭異的地方,的確會影響到整部劇的質量,但還不是關鍵。
真正讓我生氣,或者說整部劇之所以被罵爛尾最主要的原因,個人認為還是在於:
編劇對結局的處理絲毫體現不出人物的成長軌跡。
挺有意思的,這個結論和剛剛過去的權游正好相反。
權游是提前確定了人物的成長路線,中間缺乏了一定的鋪墊。
龍媽變瘋,我完全可以接受,但讓我無法理解的是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屠城。
回到《破冰行動》中。
不用舉太多例子,就說一場戲,大家最關心的趙嘉良犧牲的這場戲。
在我看來,這是整部劇最失敗的一場戲,沒有之一。
你說你討厭陳珂的戲,沒關系,可以快進(這里需要提一點,央視版只有43集)。
但這場戲,沒辦法忽視。
因為它太重要了,不僅僅關繫到幾個關鍵人物的結局,同樣對塑造他們的性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什麼這么說?
一步步來。
首先我們從趙嘉良的死因開始說。
良叔犧牲這一點並不意外,關鍵是如何犧牲。
劇中簡單粗暴,由於林燦怨恨趙嘉良毀了塔寨所以突然開槍。
我們再來看看原著中是如何處理這段劇情的。
書中的描寫是林小力突然開槍,原本想殺李飛,結果趙嘉良幫兒子擋了子彈。
這兩個結尾區別在哪裡?
它完全改變了四個人的成長曲線。
先是趙嘉良。
一個為了報仇潛伏了幾十年的卧底,黑白通吃,按理說經驗豐富,沉著冷靜。
按照劇中的死因,他就是白白送死,毫無道理。
如果是為李飛擋槍,起碼說得通,畢竟他最大的弱點就是這個心懷愧疚的兒子。
這樣處理既能讓趙嘉良再一次「回歸」變成一個真正的父親,與此同時也可以促進李飛的成長。
趙嘉良為他而死,順理成章他也就喊出了那聲爸爸。
而現在,大結局卻變成了在停屍房裡怎麼也不願意叫。
在此之前,你沖動,你魯莽,我可以理解,可都到了這個時候了你還倔強,難不成宋楊,良叔他們都白白犧牲了?
更重要的是書中父親死了之後,李飛心灰意冷一個人去了新疆,半年之後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長大」了,這里沒有同樣沒有提到。(我一開始看的愛奇藝,後來發現央視版加上了這一段)
然後是林耀東。
在前面,我們注意到有一段劇情專門安排了林小力試圖跟隨東叔的劇情,這里顯然就是為那一槍做鋪墊。
他們兩個人的定位是塔寨的上一代和下一代。
結果,這臨時換人的一槍不僅讓林小力完全淪為了跑腿辦事的馬仔,而且也讓林耀東和輝叔的人物深度下降了不少。
輝叔為什麼會選擇和林耀東決裂?
因為他看不到塔寨的未來,他要給塔寨治病。
林小力就是整個塔寨未來的縮影,而那一槍同時也是壓垮林耀東最後的一根稻草。
這么重要的場合站在這里什麼也沒做
我們來看書中的描寫:
本來要上車的林耀東鐵青著臉大步走回去,抬手狠狠甩了林小力一巴掌,「為什麼殺人?為什麼!」
那一刻,林耀東的情緒是絕望的,他突然意識到輝叔也許是對的,自己錯了。
這就是人物的成長。
反觀劇中,林耀東被馬雲波帶到海邊之後,只是一心求死:
我開始干這個事情的第一天,我就想到了會有這一天。
在他臉上,我看不到任何的悔意。
既然提到了馬雲波,順便也聊聊他的結局。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改變,但是不夠。
一開始我猜測,馬雲波最後會選擇「玉石俱焚」。
看完結局之後,翻看了原著,馬雲波也的確是選擇了自殺,而在這里卻改成了他進入塔寨帶著李飛和林耀東去海邊兜風。
先不說作為「保護傘」,他為什麼能從重重包圍的塔寨帶走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單純把李飛和林耀東帶到海邊然後等警察來抓這一點同樣存疑。
總覺得有多此一舉的感覺。
說白了,有點自我欺騙的味道。
我理解編劇這么寫是出於讓馬雲波「彌補」的打算,為了讓妻子看到他抓住了罪犯。
可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最後他寫給李維民的那封信失去了救贖的力量。
就像整部劇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結局其實有兩個版本。
根據其中扮演林小力的演員劉奇透露,另外一個版本其實就是上面我分析的林小力開槍,趙嘉良為李飛擋子彈的結局。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講,這個結局都更加合理。
至於為什麼不用(難道是因為林小力未成年)。
咱不知道,也不敢問。
結尾
寫完之後還是挺生氣的,不是因為它爛尾了,而是明明可以變得更好卻沒有抓住。
果然是應了一句話:
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人民的名義》劇照
在網上,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編劇會怎麼寫結局?
看到一個答案覺得很有趣,分享一下:
馬雲波並沒有被抓,而是拿著300萬逃到了漢東省,創建了大風廠,改名蔡成功。
李維民為了親自逮捕馬雲波,一路跟到漢東省,利用人際關系做起了市委書記,改名李達康 。
不得不說,網友的智慧是無窮的。
你看,這個結局也比現在自然多了。
⑤ 《三體》電影中,你覺得誰演羅輯比較合適
我不知道第二部由誰主演。但是我一定知道第三部只有<吳剛>才可以勝任,他的《人民的名義》裡面的李達康,《破冰行動》中的李維民!《戰狼2》中親和的眼神像極了冥王星上送走程心的羅輯老人,遙望著程心離去的方向。他的演技大家有目共睹。死魚眼的眼睛是最符合第三本中看透一切的持劍人羅輯。
我一直以為吳剛的形象就是羅輯原型。
⑥ 求推薦帶收音機功能的MP3 不聽音樂 就是聽評書和相聲 要求收音機信號效果好一點的 性價比比較高的
我來給你推薦幾款:
1、德生 MP-300 MP3高靈敏度DSP調頻立體聲收音機 單波段數調,能播放MP3 這是款床頭機140元。
2、德生PL-398MP MP3播放全波段立體聲收音機,可插SD卡 275元
3、安鍵DTS-13數字調諧收音機SD卡MP3音樂播放 220元
4、安鍵DTS-18DSP數字調諧收音機SD卡MP3音樂播放和錄音 250元
5、德勁DE1125 數字調諧機,鋰電池300元
6、破冰者KK-35 調頻TF卡收音機,35元,卡需另購。鋰電池,有充電器。有USB連接線。
⑦ 破冰-諾亞方舟 是培訓的時候有的,我聽來的,不知道故事的整個情節,求資料
大哥 可以帶7個 ?你下面一共就7個人,7個人給7個選擇,你是不是被玩了?
⑧ 《破冰行動》中誰是內鬼
告訴你一個,就是有這個
⑨ 破冰最好的辦法
大部分的銷售員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好不容易發現一個新客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了好久,自己都累得口乾舌燥的,可是這個客戶還是像一塊石頭無動於衷。讓利,折扣這樣真正給實惠的技巧都放出來了,還是收效甚微。
這樣的例子在銷售圈裡比比皆是,其中還特別以以面推為主的商貿行業更為突出。為什麼呢?商貿行業的終端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熟悉的供貨客戶。一個新的供貨渠道找上門,沒有足夠讓人信服的服務和產品,是無法讓客戶下定決心更換渠道的,就算你供貨的產品和原渠道產品一模一樣也無法撼動分毫。
造成這樣的情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你和客戶都還沒有熟悉,他又憑什麼相信你呢?所以對於有經驗的銷售員來說,他們與新客戶的第一次見面,往往並不會推銷產品,而是選用一系列的方法與客戶進行「破冰」。「破冰」的方法千千萬,廣受好評的方法卻只有幾種,而這幾種方法就往往成為金牌銷售員制勝的關鍵。
10月19日,落地有聲商貿聯盟第一次課程開啟,擁有多年一線銷售經驗的吳潤鐸老師就將這幾種破冰方法分享給了學員。
在分享之前,吳老師先指出這樣一個事實:貿然向新客戶推銷,一進門就賣貨,是很容易招致老闆的反感的。所以你的第一步應該是先推銷服務,先用服務破冰,才有溝通機會,進而建立信任,建立客情、銷售自然水到渠成。而破冰也就是通過簡單的方法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就和客戶做好聯系。
第一種:用態度「破冰」
古語有雲:「伸手不打笑面人。」作為一名銷售,拜訪客戶的第一步就是要規范好自己的態度。態度做好了,就不容易被客戶反感。此外,有經驗的業務員會用自己的態度,把與客戶的第一次見面巧妙地轉成「服務 」。通過自己主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態度來贏得客戶的好感,完成破冰,進而為銷售創造機會。
第二種:用產品「破冰」
在實際拜訪過程中,做好態度雖然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一些客戶的「破冰」。但卻還是沒辦法與寡言的客戶建立聯系。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藉助「產品」來破冰,通過詢問和對比客戶店中的產品來打開客戶的「話匣子」。一旦有了交流,「破冰」就完成了一半,這個時候再進行交流就很容易博得客戶好感。
第三種:用熟人關系「破冰」
廠家業務員初次拜訪時有些老闆不僅不搭理,甚至質問:「 你們是幹啥的?」這時可以把送貨經銷商的姓名抬出來來建立「熟人關系」:「 老闆您的貨是不是張栓柱張哥給送的呀?」送貨商和零售店一般都關系很好,終端老闆一聽你和經銷商很熟,馬上就能換個態度。
第四種:用廣宣品「破冰」
在拜訪客戶時,把「賣」變成「送」,會收到不一樣的反饋。當然,這里「送」的含義並不是說要送產品,而是送「宣傳品」。把推銷變成「送宣傳品」,會讓店家的防備心理減弱,也就更容易完成破冰。
第五種:用詢問客訴和回訪服務質量「破冰」
現今的市場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客戶選購越來越注重售後服務。所以用詢問客訴和回訪服務質量的方法來破冰是客戶十分歡迎的,也很容易得到支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度承諾,不良品的處理要在公司的政策允許之內。過度承諾的結果只會讓客戶對你失望。
第六種:用處理客訴、警示不良品、異常價格「破冰」
在日常經營中,門店老闆由於信息滯後等原因,可能會出現一些賣品臨近保質期,或者產品價格較之周圍店鋪差距較大等情況,業務員可以適當地對客戶指出。從而建立良好的關系,為成交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