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王守仁在民間的名聲不是很大呀
王守仁的思想不太符合正統思想,他的心學太為神秘,太過精深,對於後代幾百年,他的思想在那些封建統治者眼裡屬於離經叛道的,所以很不受歷代帝王看重,其實他的思想有點類似外國的哲學,雖然他的思想來自五經,但又不同於五經。他的學派敢於批評任何不符合學派思想的人或團體,所以也行罪了很多人,受到很多人的詆毀。其實諸葛亮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的忠君思想太受當時統治者歡迎,後來的文人為了應和君王,大肆渲染誇張,三國評話中更是使他這種人本來對於百姓生活無關緊要的人更為流傳,為人敬重。而王守仁這種不按常規出牌的人是不會受到太多皇帝看重的,況且他思想的現實意義不太大,對於普通人來說,沒什麼品頭論足,不像諸葛亮,歷代文人把他吹的神乎其神,很有神人的特點,他這個形象已經通過歷代的三國評書漸漸帶入了普通百姓的閑聊生活中了,而王守仁思想深厚,不易為眾人接受。張居正也是,別忘了他是權臣,權臣在皇帝眼裡,是不受歡迎的,是不允許存在的,這本來就影響皇帝的權威,是不符合封建統治思想的,因此,文人也不敢大肆為他宣傳,否則有可能掉腦袋的。所以關於他牛的事跡只能在正史上或野史上見到,但通俗的故事就很少受百姓了解。這兩個只有那些有文化喜歡歷史的人才會知道,他們很牛的事跡也只有專攻歷史哲學的人才能了解到,因為他們再牛,卻不受統治者待見,不能通俗化,大眾化,因此那些沒文化的人只能通過評話來了解諸葛亮,但對他們卻無處了解
㈡ 寫王陽明一生的書哪個寫的好
1、「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的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麼?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他看了看王陽明,笑笑,又思考了一會,才做出他自認最完美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他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 老師不自然地「哦」了一聲:「怎麼?你還有不同的看法?」王陽明誇張地點頭,說:「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2、「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和尚已不視不言靜坐三年。 王陽明笑了笑,就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後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這句話就是傳說中禪宗和尚的禪機。所謂禪機,就是用含有機要秘訣的言辭、動作或事物來暗示教義,讓接收方觸機領悟。 不知是王陽明的禪機觸動了和尚,還是王陽明的大嗓門驚動了和尚,總之,和尚驚慌的睜開眼,「啊呀」一聲。 王陽明盯緊他,問:「家裡還有何人?」 和尚回答:「還有老母。」 「想念她嗎?」 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最後,和尚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動心為恥」 故事背景: 1496年,他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無法動用悲傷的表情了,於是都來安慰他。 他的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他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㈢ 王陽明的著作有哪些
1、《大學問》
《大學問》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92年1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守仁(王陽明),這本書是王守仁(王陽明)的綱領性哲學著作,被其弟子們視為儒家聖人之學的入門教科書。
2、《王陽明全集》
《王陽明全集》是2011年10月12日上海古籍出版社於出版的圖書,作者王守仁。《王陽明全集》是研究王陽明心學思想及王陽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個性、最具爭議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一部現代人成功修身、強大個人內心的勵志作品。
3、《傳習錄》
《傳習錄》是哲學著作,作者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理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此書記載了他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
4、《瘞旅文》
《瘞旅文》是明代思想家、文學家王守仁所作的一篇祭文。該文描述了作者謫居貴州龍場驛期間,目睹了吏目一家三口暴死異鄉,他與吏目主僕素昧平生,但情有所通。
全文一面哀悼死者,一面藉以抒發作者遭貶荒遠異鄉的凄苦,憐人憐己,弔死傷生,兼而有之。言辭悲傷懇切,深情哀婉,反復曲折。
5、《王文成公全書》
《王文成公全書》是清同治光緒間(1862-1908)浙江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代王守仁。該書共三十八卷,收錄了《宋子晚年定論序》、《修道說》、《大學古本序》等作品。
(3)有聲小說王守仁擴展閱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㈣ 誰知道有關王陽明(守仁)的書
知行錄 靜心錄 悟真錄 順生錄
㈤ 為什麼沒有有關王守仁的電影或小說
有關王守仁的電影,在2010年電影《龍鳳店》中王宇飾王守仁。《龍鳳店》是鍾淑佳導演2010年拍攝的宮廷題材喜劇電影。由徐熙媛和任賢齊主演。
主要講述了「龍鳳店」的老闆李鳳姐(徐熙媛飾)遇到「逃婚」的正德皇帝(任賢齊飾)之後兩人上演的一系列搞笑事件。該片於2010年8月19日上映。
(5)有聲小說王守仁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正德皇帝朱厚照(任賢齊飾)自小長於深宮,雖有太監宮女們扮演各色人物的「百姓街」供他進行「假裝微服私訪」的游戲,但正德對假模假式的表演早已厭倦,遂借皇太後為他操辦婚事的機會,隨史官司馬西(羅家英飾)、指揮使陳珍珍(梁小龍飾)以及太醫一同微服出宮。
正德一行體察民情游歷到江南小鎮,誤入江南四大才子的賭局,將玉璽和銀兩統統遺落,只得加入丐幫盛會搶食,豈料混亂中正德與司馬西等人失散又失去了記憶。
落魄的正德因一碗善面結識龍鳳店老闆娘鳳姐(徐熙媛飾),並進入龍鳳店擔任小二。另一方面,宮中圖謀篡位的寧王獲悉正德失憶,派出手下欲將正德的人生限制在龍鳳店。
㈥ 明朝那些事兒關於王守仁的章節
《明朝那些事兒》第三部 宮廷妖孽,第八章 傳奇就此開始到第二十章 新的開始,有講到王守仁。
小說原文: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餘姚,大凡成大事者往往出身貧寒,小小年紀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撈魚,家裡還有幾個生病的親屬,每日以淚洗面。這差不多也是慣例了。可惜王守仁先生的情況恰好完全相反。
王守仁家是遠近聞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錢,而且他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是否屬實不知道,但以他家的條件,就算是也不奇怪。
王家的先輩們大都曾經做過官,據說先祖王綱曾經給劉伯溫當過跟班的,最高混到了四品官,後世子孫雖然差點,但也還湊合。而到了王守仁父親王華這里,事情發生了變化。
成化十七年(1481),十歲的王守仁離開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為他家的墳頭冒了青煙,父親王華考中了這一年的狀元。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㈦ 關於王陽明及知行合一的書,寫得好的,請高人推薦一下
如果真的想學心學,必須克制自己。從四書五經開始看,再看朱子,因為王陽明傳習錄上的東西大多數直接寫的就是這,不看的話看不懂《傳習錄》。之後就了解陸象山,看看《傳習錄》,過程中一定要行動。
㈧ 誰知道關於王守仁的故事或者書,請告知,謝謝
1
《王文成公全書》
2
《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 著
3
《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陳來 著
4
《王陽明哲學》蔡仁厚 著
5
《明史——王守仁傳》
6
《明朝那些事兒第3部——妖孽宮廷》
㈨ 請問關於王陽明的著作有哪些
王陽明的著作主要有:
《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瘞旅文》、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文成公全書》、《朱子晚年定論》、《五經臆說》、《世德紀》等。
(9)有聲小說王守仁擴展閱讀:
1、王守仁,漢族,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2、余秋雨這樣評價王陽明: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跡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