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唐代傳奇小說中,出名的作品都有哪些
唐代傳奇
中國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內容多傳述奇聞異事。後人稱為唐傳奇。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短篇小說趨於成熟。和漢魏六朝小說相比,它內容上除部分記述神靈鬼怪外,大量記載人間世態,反映的社會生活面較廣,生活氣息較濃厚。藝術上,它篇幅加長,部分作品還塑造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其語言多為散體,多四字句,句法較整齊,沿襲了六朝志怪小說的傳統。
繁榮及其原因 唐傳奇是封建城市經濟發達的產物。為了適應廣大市民和統治階層文娛生活需要,民間的說話應運而生。而當時佛教興盛,變文大量產生,又促進了說話藝術的發展。說話受到民間和上層的普遍喜愛。唐代佛教道教興盛,兩教的經典和文藝作品,如變文、壁畫等,其中有不少情節離奇曲折、想像豐富奇特的故事。這對一部分唐傳奇(主要是神怪類)的題材、構思以至細致的描繪都有一定影響,同時也帶來不少宗教迷信雜質。
發展過程 唐傳奇發展分為前(唐初至肅宗)、中(代宗至文宗)、後(文宗至唐末)3個時期。前期作品現存很少,最早的是《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它們標志著小說從六朝志怪向唐傳奇的過渡形態 。以後 ,張鷟《遊仙窟》、張說《綠衣使者》都描寫了市民生活,表現出唐代傳奇開始在內容題材上擺脫志怪傳統,著重表現人間世態,領域拓寬。此期小說專集不多。中期是唐傳奇繁榮階段,名家名作頗多。一些最優秀的單篇傳奇,幾乎都出自此期。從內容、題材上看,此期作品大致分為以下5類 :①神怪類。講的是神怪一類故事。題材雖襲志怪傳統,但內容、形式均有創新。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兩篇表現榮華富貴如夢境之空虛,把夢境中的仕途榮遇與波折鋪敘得淋漓盡致。《古岳瀆經》、《廬江馮媼傳》、《三夢記》、《周秦行紀》等或述神鬼,或記奇夢,也屬此類。②神怪兼愛情類。寫神怪鬼狐與人相愛。如沈既濟《任氏傳》、陳玄佑《離魂記》、李朝威《柳毅傳》、李景亮《李章武傳》。這些篇章實際上寫的是罩在神怪外衣下的以愛情婚姻為主的人情世態。③愛情類。專寫人間愛情傳奇。如白行簡《李娃傳》、蔣防《霍小玉傳》、元稹《鶯鶯傳》3篇反映了階級界限與真摯愛情的深刻矛盾。人物性格鮮明突出,深刻細致;情節曲折,文筆細膩。與《南柯太守傳》、《柳毅傳》、《虯髯客傳》,共同標志著唐傳奇藝術的高峰。④歷史類。以陳鴻《長恨歌傳》、《東城老父傳》為代表。前者敘述宛曲,情味雋永;後者文筆多質直,文采稍遜。⑤俠義類。此類中期尚少。有李公佐《謝小娥傳》、沈亞之《馮燕傳》。此外,《柳毅傳》中錢塘君、《柳氏傳》中許俊、《霍小玉傳》中黃衫客均屬俠義人物,但非篇中主要人物。此類小說在晚唐有較大發展。
後期單篇傳奇現存很少。較好的有薛調《無雙傳》、無名氏《靈應傳》、《東陽夜怪錄》等。專集大量出現,作品數量遠超前兩期。但多數篇幅短小,敘事簡略,復與六朝志怪相接,成就遠遜中期單篇。有名的有牛僧孺《玄怪錄》,李復言《續玄怪錄》(二者可能作於文宗朝稍前期),鄭還古《博異志》等。神怪故事中,《靈應傳》情節曲折,受《柳毅傳》影響;《東陽夜怪錄》亦有《南柯太守傳》痕跡。愛情小說以《三水小牘》中《步飛煙》、《無雙傳》為代表。但後者中俠義成分比《柳氏傳》、《霍小玉傳》大為加重,至《傳奇·昆侖奴》,重點已由愛情轉向俠義。《甘澤謠·紅線》和《傳奇·聶隱娘》則把俠士神化,開後世武俠小說濫觴。《玄怪錄·郭元振》寫元振夜斬豬妖,則是把俠義和神怪結合起來了。
對後代文學的影響 唐傳奇影響甚遠,它成為後代文言短篇小說的主要樣式。還是後代白話小說、戲曲及講唱文學汲取題材、人物、藝術方法再創作的寶庫。
結集和研究資料 晚唐陳翰有《異聞集》,已佚。其中部分為《太平廣記》所收,成為保存漢魏六朝和唐代小說的淵藪。明清集亦頗多。五四運動後,魯迅有《唐宋傳奇集》,專采單篇,並附《稗邊小綴》,對作家作品進行考訂。汪辟疆有《唐人小說》,各篇均有說明。今人校點整理出版的有《博異志》、《集異記》、《傳奇》等。研究方面,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有專論3篇,論述精當。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也較有名。
② 請大俠幫我把這些單田芳的評書按歷史時間排一下序吧,謝謝啦~~~~~~~
序號 評書
先古
1 封神演義
戰國
趙武靈王
三國
2 三國演義
兩晉
3 英雄走國
4 劉伶傳奇
隋唐
5 風塵三俠(俠侶情仇)
6 薛剛反唐
7 花木蘭
8 隋唐演義 (又名瓦崗英雄傳)
9 新隋唐演義
10 宮門掛玉帶
11 程咬金
12 說唐後傳
13 大唐驚雷
14 薛仁貴征東
15 薛丁山征西
16 薛家將
17 宏碧緣 電視版叫《俠侶情仇》
18 深宮驚變
19 安史之亂
20 羅通掃北
五代
21 十三太保
宋代
22 楊家將
23 三俠五義(又名包公案)
24 五鼠鬧東京
25 大破沖霄樓
26 七傑小五義
27 七俠小五義
28 白眉大俠
29 龍虎風雲會
30 龍虎風雲會(續)
31 水滸全傳
32 水滸外傳
33 武松傳
34 楊么傳
35 說岳
36 鐵傘怪俠
37 呼家將
38 呼延慶打擂
明朝
39 明英烈(又名朱元璋演義)
40 大明英烈
41 洪武劍俠圖
42 燕王掃北
43 燕王劍俠
44 永樂劍俠
45 大明風流譜
46 大明五傑
47 明末遺恨
清朝
48 三俠劍
49 續三俠劍
50 後續三俠劍
51 童林傳
52 十二金錢鏢
53 連環套
54 清官冊
55 林則徐
56 曾國藩
57 左宗棠
58 義和團
59 太平天國
60 清官於成龍
61 清末風雲錄(上) (下)
62 辛亥風雲錄
63 天京血淚
64 洛陽豪客
民國
65 民國英烈
66 亂世梟雄 (300回)
67 千古功臣張學良
68 欒蒲包與豐澤園
69 新兒女英雄傳
70 破曉記
71 平原槍聲
72 遼沈戰役
73 百年風雲
74 亂世梟雄 (485回)
75 少帥春秋
76 龍爭虎鬥豐澤園
現代
77 巨騙內幕
78 江洋大盜緝捕紀實
79 九七大案
80 一顆銅紐扣
81 九十年代大案要案偵破紀實
82 根本利益
83 單田芳說單田芳
84 紅色保險箱
國際
85 二戰風雲錄
86 太平洋大海戰
綜合
87 古今奇案
88 話說台灣
89 五千年歷史演義
90 單田芳訪談
91 書評雅典
92 賀龍傳奇
93 雅典奧運評說
94 北京奧運評說
95 亞運諸列強評說
為什麼單老的許多評書(包括正版光碟)有剪接痕跡?
具體內幕還不得而知,一種比較有力的說法如下。
單老早年的許多作品的版權並不在單老手上,而在各廣播電台或曲藝團里。單老在北京成立「單田芳公司」時,對暫時無法收回版權的作品加以剪接,以便出版(有的還另取了別名)。
單老的哪些評書有剪接痕跡?
據不完全統計如下(括弧內是原始回數):
封神演義 140回(180回)
隋唐演義 116回(100回):電視版、不包括續集
薛家將 180回(150回)
三俠五義 180回(150回)
七傑小五義 68回(80回):電視版
從軍記 90回(花木蘭72回)
說岳後傳 130回(鐵傘怪俠160回)
民國英烈 189回(150回)
辛亥風雲錄 172回(民國英烈150回)
曾國藩 145回(原始回數不詳)
太平天國 116回(原始回數不詳)
清末風雲錄 170回(原始回數不詳)
千古功臣張學良 96回(120回)
③ 談談對劉伶縱酒的深層原因的看法
劉伶與酒
莊子酒醉,像鯤鵬狀睡夢中,見自己化成一隻蝴蝶,翩翩而飛,竟忘記自己是莊周;醒來之後,又覺得自己是莊周。天生劉伶酷愛酒如命,後來竟帶著棺木出遊飲酒,其怪誕之態,宛如被稱之為「怪筆孤魂」的作家卡夫卡。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劉伶身高僅六尺,即一米四,其貌極其醜陋。但其性情豪放,胸襟開闊,放情肆意,不拘小節,喜好獨自遊玩。他常乘鹿車,手提一壺酒,命僕人握鋤頭跟隨其後,並說,若他醉死了,便就地把他給埋葬了。終年在魯南一帶游歷時,遠酣醉而卒,死後便葬於今山東的峰城東北的劉耀村。在當地傳說,劉伶曾在峰城酣飲杜康酒,以至於酩酊大醉,三年不醒,故有「杜康造酒,醉死劉伶」之說。
劉伶平時從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故漠不關心,只與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時便有說有笑,非常投機。嵇康、阮籍,尤其是劉伶,他們喝酒追求酩酊大醉,放浪形骸………其形態簡直是醉生夢死。這些個狂狷,個個都是十足的酒徒,個個奢酒成性。這等癖好,大概與其所處的時代有密切關聯。魏晉時期,近乎於歐洲的中世紀,社會黑暗,恐怖色彩籠罩,百姓怨聲載道,怒不敢言。所以,借酒消愁便成了文人名士發泄內心不滿與苦悶情緒的良葯,酒成了文人墨客的寂寞飾物,且惟有酒才是他們靈魂短暫休憩的撫慰者。
有人說,劉伶的著作就是喝酒,當然,這話未免有些偏激,但他喝酒卻是出了名的。按《水滸》的講法:「壁上描劉伶貪飲,窗前畫李白傳杯。」李白號稱「斗酒詩百篇」與「酒中仙」,劉伶在「七賢」中,作為名士,顯然有點另類,他既無嵇康與阮籍的曠世奇才,未曾留下廣為傳誦的措意文辭,也不像山濤和王戎兩位仕隱那樣修身養性,終其一生,僅創作了一篇《酒德頌》。因此,提起劉伶,似乎只有一個字-----酒。劉伶幾乎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靠酒留名的人,劉伶這酒喝得真個兒有滋有味,且還飲出了名頭。他之所以能擠進「竹林七賢」之中居末席,想必多少沾了酒的光。以至於後人談論酒,便會想起劉伶,我想,對酒的認識最深者,莫過於他了。
劉伶視酒若宗教,幾乎頂禮膜拜。《竹林七賢》說:「伶處天地間,悠悠盪盪,無所用心。」在《酒德頌》中劉伶自稱:「行無轍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厄執瓢,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嫣知其餘……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慌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之擾擾,如江漢之載浮萍。」劉伶放盪不羈的個性,宛如金庸小說中的江湖俠士,其形態與武俠劇《笑傲江湖》中的劉正風極為相似。
十多年前,電影中出現的首幕鏡頭似乎仍記憶猶新:矮小怪異的午馬所扮演的劉正風搖曳著一葉扁舟晃悠悠地飄盪在茫茫無際的滄海中,激盪起兩岸滔滔潮水,伴著陶翁里的酒香,琴瑟合鳴地吟唱出英雄漂泊一生的寂寞與瀟灑,更讓人沉醉的,還是歌曲《滄海一聲笑》,那激聲回腸的大氣與淡泊俗世的逍遙自在。黃沾用他那嘶聲力竭的吶喊震顫激盪在空闊的河面上,每一個音節似拋出的一塊堅石,將硬朗的聲音狠狠地扔進河中。其歌詞雖算不上非常優美,但黃沾的嗓音瓮聲瓮氣,深沉銳利,又帶些許沙啞,沒有頹廢,只有震撼的逍遙美。
李白曾說過,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判竹十餘日,一朝化風清。他常獨駕遠游,窮途而泣是出了名的,尤其,在廣武山,他嚎啕大哭之後發出了千古一嘆:「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李白與他不是同時代的人,卻為何知道阮籍是騎驢上東平,大概是因為李白喜歡他,屬於同一類型之人吧。
與李白相比,感覺上阮籍要顯得神經質些,而同阮籍齊名的還有那個更為神經兮兮的嵇康,就是那個彈著一曲悲壯的《廣陵散》,走上斷頭台的「嵇中散」。當時,三千太學士請以為師,眼看著嵇康有望不被砍頭,但司馬昭不許,臨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席坐撫琴,氣宇昂軒,從容赴死。但我有點鬧不明白,嵇康為何疾憤而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對那位淳厚老實的山濤,竟然也會如此劍指弩張。我一直以為,嵇康當時的確是肝火過於旺盛了點,不然,準是酒醉,發酒瘋了。魯迅先生也極喜歡嵇康,也許他與嵇康也同出一副驢脾氣,都是「正史文學」的代表文人,文風犀利潑辣。莫言的小說筆法恣意放縱,文字極具征服力。不知他是否也深受「竹林七賢」的影響。後來,老謀子因年少時常游盪在自家五十畝高粱地里,因此,從莫言的小說《紅高粱》中,便很快進入了戲內的角色:「我奶奶」十九歲,由高粱地醞釀出一壇壇高粱酒,然後,「我奶奶」積於一身紅蓋頭紅棉襖紅棉褲,在紅彤彤的血海汪洋的高粱地里,與蒙面人激情迸發出了一段曠世奇情,從此呢,蒙面人便成了「我爺爺」。大概老謀子是從濃烈醇厚的高粱酒吸取了真汁與靈感。
劉伶的神經質在於他的詭異放縱,放盪荒唐和玩世不恭。劉伶把天當作帳幕,以雲為被子,把大地當作席子,以太陽為門,以月亮為窗。劉伶的想像力是多麼的瑰麗啊!氣勢何等恢弘!劉伶縱酒放達,有一次,酒正喝在興頭上,正巧,一人推門進來,見他脫光了衣服呆在屋裡,於是,嘲笑他太俗氣太無禮。劉伶一時興起便說:「我以天地為房屋,房屋當成褲子,誰叫你鑽進我褲襠里來呢!」
劉伶的確是個極為怪誕之人,當然了,他也是個極有幽默感的人,你看,在對付取笑他的人時,順手便把形而上學的東西全給拎了過來。天地空闊無垠,人在浩瀚宇宙之中生存實在是荒涼的很,且還得在這個虛無的空間里再獲得一個極其微小的居所,只有在這個小空間里生活才能感受到現世安穩與日月同輝。我也實在搞不大明白,劉伶,這個既矮又丑的怪男人,偌大的宇宙似乎竟然還裝不下他那平凡的區區肉身!
參考資料: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01:10008&messageid=207156
④ 單田芳評書全集有哪些
有白眉大俠、亂世梟雄、童林傳、三俠劍、隋唐演義、薛家將、龍虎風雲會、大明演義、水滸全傳 鐵傘怪俠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新版、三俠五義、小五義、明英烈、三國演義、大唐驚雷、三國演義等。
⑤ 單田芳前輩都有哪些評書
電視評書作品:
《封神演義》
《趙武靈王》
《楚漢爭雄》
《三國演義》
《劉伶傳奇》
《俠侶情仇》
《隋唐演義》
《新隋唐演義》
《全聚德傳奇》
《大唐驚雷》
《薛丁山征西》
《薛家將》
《小五義》
《西遊記》
《宏碧緣》
《深宮驚變》
《安史之亂》
《五鼠鬧東京》
《七傑小五義》
《白眉大俠》
《龍虎風雲會》
《水滸全傳》
《水滸外傳》
《楊幺傳》
《鐵傘怪俠》
《明英烈》
《大明英烈》
《燕王掃北》
《洪武劍俠圖》
《燕王劍俠》
《永樂劍俠》
《努爾哈赤》
《明末遺恨》
《李自成》
《話說台灣》
《清官於成龍》
《清官冊》
《童林傳》
《古今奇案》
《洛陽豪客》
《百年風雲》
《林則徐》
《曾國藩》
《天京血淚》
《廊坊大捷》
《民國英烈》
《亂世梟雄》
《千古功臣張學良》
《大河風流》
《欒蒲包與豐澤園》
《慈禧陵墓被盜》
《新兒女英雄傳》
《平原槍聲》
《太平洋大海戰》
《風雪大別山》
《遼沈戰役》
《九一九演義》
《賀龍傳奇》
《少林將軍許世友》
《血色特工》
《老店風雲》
《羊神》
《牛根生發展史》
《京城神探刑偵檔案一生守候》
《九七大案紀實》
《江洋大盜緝捕紀實》
《書評雅典》
《亞運三國》
《言歸正傳》
《三俠劍》
單田芳,1934年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中國河北保定市淶水縣(一說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人,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寶級評書大師。系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評書四大名家之一。
⑥ 矮子名人排行榜
矮子名人排行榜:
1、拿破崙波拿巴,第一任皇帝
2、亞歷山大·蒲柏,英國詩人
3、維多利亞,英國女王
4、約翰·濟慈,英國詩人
5、鄧小平,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
6、列寧,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
7、巴爾扎克,現代法國小說之父
8、愛因斯坦,物理學家
9、瑪格麗特·米德,美國人類學家
10、赫魯曉夫,蘇聯領導人
(6)劉伶傳奇80回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矮個子名人介紹:
1、拿破崙波拿巴
十九世紀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第一任皇帝。他的父親出身於沒落的義大利貴族世家,而他母親的家族原籍倫巴第,十四世紀時定居到科西嘉島。就在他出生前三個月,科西嘉島並入法國。
2、亞歷山大·蒲柏
亞歷山大·蒲柏,1688年5月22日-1744年5月30日),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傑出的啟蒙主義者。他幼年時期患有結核性脊椎炎,造成駝背,身高沒有超過1.37米。代表作品《奪發記》、《愚人志》等。
3、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女王,1819.5.24—1901.1.22,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
4、約翰·濟慈
約翰·濟慈,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傑出的英國詩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員。代表作品《恩底彌翁》、《夜鶯頌》等。
5、鄧小平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鄧小平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領導者。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6、列寧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
⑦ 單田芳評書全集有哪些
單田芳評書分為實體書和電視評書。
一、實體書
1、
2、《亂世梟雄》
長篇評書《亂世梟雄》是由著名評書藝術大師單田芳先生花費了十年的心血,根據大量的歷史材料和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精心創作而成,情節曲折、語言生動。
全書共300回,深度講述了一代梟雄張作霖的傳奇人生,再現了中國從滿清到民國社會變革期的宏大圖景。在講述張氏父子傳奇經歷的同時,從一個側面進一步講述了中國的近現代史。
它是著名評書藝術大師單田芳最為滿意和億萬粉絲最為喜愛的評書之一,播講過程中,單老的口誤極少,情節緊湊完整,堪稱評書藝術中的經典,曾被網友戲稱為「不是人講的評書」。
3、《楚漢爭雄》
《楚漢爭雄》是由著名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根據由熊誠、宋晉川執筆編劇,中國廣協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陳家林執導的51集同名電視劇改編而成,講述了楚漢時期「沛公」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兩雄對立、爭奪天下的傳奇故事。
4、《大明英烈傳》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後,同時起義的蘇州王張士誠、南漢王陳友諒等反王不服,於是聯合討明。
朱元璋御駕親征,平定反叛,不料幾次中奸計,先被圍困牛膛峪,後又失利九江口,九死一生,困難重重,幸有胡大海、劉伯溫等各路英豪忠心輔佐,才最終掃平反賊,統一了江南七省。
然而,元軍趁亂進攻中原,朱元璋又率眾英傑抵禦外亂。此間,各英雄好漢捨生忘死、亦膽忠心,為保大明浴血奮戰,做出了一件件驚心動魄、感人肺腑的俠義之事,終於戰勝頑敵,保江山得穩固,使天下得太平。
5、《燕王掃北》
這部書主要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之後,為鞏固朱家帝業,排除異已,不擇手段地殘害功臣宿將。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朱元璋內部也發生了分岐。
馬娘娘利用垂簾聽政的機會,祖封小王,把四皇子朱棣封為"燕王"趕出南京,名義上叫朱棣去掃北,實則設下重重陷阱,欲置朱棣於死地。
在眾多英雄的保護下,朱棣終於化險為夷,來到燕京。為了掃除韓馬兩黨,為死去的功臣宿將報仇雪恨,燕王掛孝南征。
通過你死我活的較量,最後終於打到南京,清算了韓馬兩黨的罪惡。燕王登上了大明永樂皇帝的寶座,重建萬里長城,鞏固了邊防,從此,明朝進入了安定、生息的局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單田芳
⑧ 名人禮貌待人 故事
孔融讓梨、三顧茅廬就不用說了吧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師傅不小心在周總理的臉上劃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談禮貌》這篇課文里的,它告訴我們:禮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矛盾。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正如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