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呂不韋有聲小說

呂不韋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06 18:18:10

⑴ 呂不韋和<呂氏春秋>

商人政治家呂不韋

對於怎麼看呂不韋這個歷史人物,現在社會上持否定意見的不少,給予肯定意見的不多。大多認為其不過是一個投機的商人,靠投機贏得政治上的新生命,從而飛黃騰達。更有甚者認為,其不過是一個利用女人謀取政治地位的人。
其實,從其人、其事、其學、其書來看,呂不韋還是一個值得肯定的人物。至少要比以後唐朝的魏徵、房玄齡等的功績要大得多。我頗為贊成郭沫若先生的看法:「呂不韋在中國歷史上應該是一位有數的大政治家(見郭沫若《十批判書》中的『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看來,郭老雖然也寫了呂不韋的批判,但總體上還是頗為認同呂不韋這個人的,畢竟政治家這個頭銜可不是誰都能戴的。在浙江人民出版社,由顧曉鳴主編的《中國智慧大觀》一書中列出了呂不韋的99種智慧,認為呂不韋是一個具有豐富智慧的政治家。
呂不韋在今天並不為人看重,對其褒揚的話很少,這些大概與其生長的時代以及當時特定的一些社會關系和矛盾沖突有著一定關系。呂不韋的得意期是在秦國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依然是諸侯爭霸,連年征戰;思想方面則依然是百家爭鳴,各種代表思想唇槍舌戰,舌辯之士合縱連橫,相互間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至於為謀取個人和集團利益,相互進行惡毒攻擊的場面並不少見。這樣的大氛圍下,一個人的政治功績或者社會地位出現此消彼長的局面就很正常了。因為相互間利益的沖突,要詆毀一個人實在是太過於容易。而呂不韋就是在這么一個年代,先是經商,後是在朝廷政事上拋頭露面、嶄露頭角。最後還不甘寂寞,招攬了數千門客、舍人,還作天下文章,將諸子百家思想融於一體,匯成《呂氏春秋》,不可避免地就要得罪一些人。這些在其掌權時,別人當然敢怒不敢言,一旦失勢,眾口鑠金,就很難說了。商鞅、吳起當權時,也曾進行轟轟烈烈的改革,一旦失勢,卻幾無葬身之地。這樣的情況下,靠詆毀呂不韋求得自己利益的人就大有人在了,如此一來,客觀評價呂不韋的就自然少了。這只是其一。
另外,呂不韋在最後萬般無奈之下,採取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點,似乎各種歷史記載都大同小異),引起各種猜疑就更多了,所以攻擊的人就會更多。加上一些政敵的攻擊,利益的對立以及秦王政迫切需要消除呂不韋當權時的影響,樹立自己的威性,命令謀士或者一些謀士見風使舵,造謠毀壞其形象,掩飾其政績,也是可能發生的。秦王政不是還發了一道詔書嗎:「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與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就憑這一道詔書,好事者就大可以顛倒黑白。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呂不韋是一個商人出身,在那個時候,商人並沒有什麼地位,「重農抑商」,一些士大夫階層都看不起呂不韋的出身,對其加以鄙視和抵觸也是可以的。這樣一來,正如郭老所說的那樣:「一個朝代的歪曲謬傳,到二千多年後的今天,呂不韋要有一個適合的公論可謂難矣(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從史書記載來看,記載呂不韋事跡的並不很多,只有《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等有所記載,並且寫呂不韋的篇幅並不多,散見於各種歷史事件的穿插中。後來,明朝馮夢龍編寫了一本《東周列國志》,也曾對呂不韋有所描寫,不過該書的似乎更著重故事的編撰,感性化過多,說的有點懸乎。到今天,也有一些描寫呂不韋的小說,但大多都是一些傳聞通過塑造加工的故事匯集而成,雖然吸引人,但均不足以成為依據。倒是時下電視劇《亂世英雄呂不韋》中,為呂不韋說了不少好話。
對於如何評價呂不韋,社會各界一直褒貶不一。近來,法制日報記者在采訪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孫大洲時,孫大洲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說:「其人其事可議,其功不可沒,其學其書不可廢。」當是中肯之言。
呂不韋至少有幾點值得肯定:一是呂不韋很懂得研究市場,會做生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至少是一個知名的大企業家。本是濮陽人的呂不韋經過奮斗,成為家累千斤的陽翟大賈,可知他是當時新興的富人階層。他經商往來於趙國的都城邯鄲和秦國的都城咸陽,經濟活動范圍跨越現在的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各省,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這個沒有一定的經營能力和經濟能力是無法支撐的,但是呂不韋做到了。當然,呂不韋具體是作什麼生意,不知道,大概是耕田、珠玉,或者都有吧。不過以呂不韋的經濟活動能力,當真是可以稱為國際貿易商人的。
二是呂不韋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也就是說很有遠見的。他看出了經商使自己並不能取得很高的政治地位,相反還要受人歧視。於是,一直思索如何擺脫這種局面,直到遇見秦王孫異人,他立刻產生了「奇貨可居」的想法,然後他緊緊抓住異人這個棋子,從異人入手,棄商從政,這些說來容易做來難,但是呂不韋成功地做到了,說他是一個謀略家並不過分。
三是呂不韋是一個政治家。姑且不說別的,單是在庄襄王子楚的三年裡,以及秦王政沒有正式主政前的九年裡,呂不韋實際上是把持朝政,朝廷大小事皆決於其手。倘若呂不韋只是一個經濟投機分子,胸無點墨、不學無術,秦國又豈能蒸蒸日上,兵強馬壯,不論外交、軍事、以及經濟發展都取得很大的成績,為秦王政的統一天下打好了鋪墊。所以,呂不韋對於秦國有定國立君發展的特殊功績,並且對於秦國的統一舉足輕重。
四是呂不韋是一個大家,或者稱之為雜家吧。呂不韋深諳一個道理,要想使自己思想得以流傳,勢必要藉助一種思想或者是書籍的流傳這個載體,才能使自己不至於如過眼雲煙。於是,他招攬門客,專門著書作文,最後由他統一編撰,於是有了流傳至今的《呂氏春秋》。當然,該書不是呂不韋一人所寫,但是,經過他的統籌,篩選,肯定是要符合他的思想的,所以,不妨把《呂氏春秋》看作是呂不韋的思想的反映。該書包羅萬象,融匯百家,決不是沽名釣譽。雖然秦王政不以為然, 並沒有按照上面所說的辦理,一味崇尚法家。但是可以肯定是,秦王政肯定還是讀過該書的,以秦王政的實干思想,只要能夠幫他統一六國,他還是會理智地加以參考的。但是他為了消除呂不韋的影響,樹立威性,對外否定《呂氏春秋》也是可能發生的。但是《呂氏春秋》是一部流傳下來的好書已經毫無疑問,就是現在,其中的一些觀點仍然對我們有借鑒價值。著名學者王力在1984年6月為吉林文史版《呂氏春秋譯注》所作的《序》中稱:「《呂氏春秋》一書,可以說是集儒墨名法的大成。」
五是呂不韋的攻關能力。他為了讓異人當上太子,當上皇帝,達成自己從政的願望,他奔走於趙國和秦國之間,游說於秦國的高層人士之間,游刃有餘,最後不僅達成了他對異人的許諾,最終也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實在是難能可貴。
對於評價呂不韋最感艱難的地方,是由於呂不韋在是死後為一些莫須有的事跡所掩蓋,關於呂不韋詳細生平可考證的地方並不多。通常是以《史記》和《戰國策》為准。《古文奇談·略記》記載:有太史遷熟讀《國策》(即戰國策),方有一部《史記》。以此來看,《戰國策》當是研究呂不韋的第一手資料,至於《史記》和《戰國策》兩書記載有出入的地方,大概是司馬遷經過考證認為要補充,或者是有不同說法姑且記之,留給後人看吧,至於《資治通鑒》也是綜合兩部書的說法,看來司馬光也認為兩人的記載各有千秋。
呂不韋的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235年。秉承父業經商。等到呂不韋在趙國邯鄲遇見異人時,應該是正直意氣風發的時候,躊躇滿志。在生意上已經小有成就,在當地具有一定名氣,至少是在當地頗有聲望。否則,異人雖然只是一個落難王孫,不得志,「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但總還是會擺擺架子。如果呂不韋只是一介平民,在當地沒有一點影響,異人是不會見呂不韋、並相信他所說的話的,畢竟那個時代還是有等級觀念的,特別是異人作為一個王孫,大可沒有必要理會一些無名之輩。
呂不韋一見異人就認為「奇貨可居」,可見,呂不韋不僅對異人的情況很了解,而且對整個秦國的局勢也是有所了解的,這個從他游說秦國的上層人士所說的話可以看出。同時,也可以看出青年呂不韋具有相當的野心,否則平淡的一次一面,也不至於就認為奇貨可居。只有在那個時候以前,呂不韋就已經不甘心做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商人,一直在尋找機會改變這種局面,並且已經了解天下形勢,才有可能發生他見異人的那種感覺。對於呂不韋見異人認為奇貨可居,各種史書記載大都大同小異,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其實,呂不韋的確有著一個政治家的頭腦,一看見異人,心裡就已經有了一個譜。認為異人就是他棄商從政的切入點,發現自己利用異人不僅可以改換門庭,還可以贏得政治地位時,他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呂不韋此時的想法就證明了他非常明了當時秦國的形勢。所以不論是他見異人還是到秦國去游說太子面前的紅人時,他都處於主動地位。他先是利用異人質於趙,秦國經常攻打趙國,使得異人在趙國的日子不好過的局面,出手大方,為異人解決燃眉之急來取得異人的信任,又利用異人想回國,想享受王孫待遇,但又有些自卑的心理。乃往見異人,說曰:「吾能大子之門!」異人雖然想讓自己的門庭大起來,當然也不至於頭一回見著一個社會地位不高的商人,就相信他所說的話,並且他還表現出看不起呂不韋這種商人的態度,於是就不無諷刺的說:「且自大君之門!」就是說你自己先發達起來再說。呂不韋顯得非常的冷靜和執著,曰:「子不知也,吾門待子門而大。」意思我要發達要靠你的發達。一句話打動了異人。異人心知所謂,乃引與坐,深語。開始聽呂不韋的想法。呂不韋的舌辯之才開始顯露。
不韋曰:「秦王老矣。太子愛華陽夫人,夫人無子。子之兄弟二十餘人,子傒有承國之業,士倉又輔之。子居中,不甚見幸,久質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爭為嗣矣。」異人聽得心裡一動,忙追問:「然則奈何?」呂不韋曰:「能立嫡嗣者,獨華陽夫人耳。不韋雖貧,請以千金為子西遊,立子為嗣。」異人聞言是喜出望外,連忙許諾:「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呂不韋等的就是這句話,商人總不能做折本的買賣。呂不韋拿出五百金與異人,令結賓客(資治通鑒卷第五)。
故事到這里,應該對呂不韋有所看法了,呂不韋商人出身,卻決不是一般的商人,由於古代一直是重農抑商,社會地位並不高,呂不韋一直在想著怎麼改變自己。呂不韋看見了異人之後,是茅塞頓開,認為自己是找到了一件寶貝,能夠讓自己得嘗所願。可以這么說,呂不韋其實是蓄謀已久了,想抓住異人這根線,否則,他不可能把秦國的形勢分析得那麼清楚,那麼透徹,讓異人深以為是。很顯然,呂不韋是通過精心准備、研究分析,才得出結論的,這些早已瞭然於心,只等時機一到,立刻傾自己所能,實現自己的報復。果然,異人的出現,讓呂不韋逮住了機會,呂不韋與異人的對話,恐怕還是其野心的一個方面,還不足以反映出他整個抱負。
呂不韋說的並不復雜,並且很讓人容易懂,一針見血說到異人之想又不敢想的地方。他說:「現在的秦王已經老了,現在的太子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但是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你(異人)的兄弟有20多個,安國君一旦當上秦王,子傒有可能繼承以後的秦國,你不是大兒子,不被看好,又質於趙。安國君即位後,你不可能是王位繼承人的。」異人當然也知道這個情況,連忙問:「那怎麼辦呢?」呂不韋見異人已經上鉤,說:「要想成為繼承人,只有依靠華陽夫人。我雖然很窮,但是願意拿出千斤黃金到秦國去為游說,立你當王位繼承人。」異人一聽,高興都來不及,忙說:「如果能夠做到,我當秦王後,我們一起享用榮華富貴。」
如果認為呂不韋呂不韋只是一時投機走上政治之路,只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贏得無數之財,那麼也未免太小看呂不韋了。以呂不韋遇見異人的家資來看,已經足夠用上一輩子,大可不必大廢周章,讓異人歸國即位。再說,呂不韋已經有自己的事業,僅是錢根本引不起呂不韋的興趣。
已經和異人結交上了,剩下的就要看自己能不能讓異人當上太子。這件事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呂不韋清楚,現在的太子已經有20多個兒子,並且異人不是長子,又長期不呆在秦國,要想異人能夠被太子(安國君)看中立為嗣,談何容易。
如何讓秦國的決策層聽自己的話呢。呂不韋的社交能力就開始充分體現了,他把握住了秦國人與人之間的微妙的利益沖突。把握住兩個字「富貴」,因為,沒有一個人不想永享高官厚祿,子子孫孫都享受待遇。正是富貴的微妙之處,使得秦國的上層之流都被呂不韋牽著鼻子走。
不妨看一下精彩對白,《史記》和《戰國策》關於這個過程人物不同,按照郭沫若先生的意思,可能是各記其一,但是,兩者都可以顯示呂不韋的觀察能力和社交手腕。
(呂不韋)而復以五百金買奇物玩好,自奉而西遊秦,求見華陽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獻華陽夫人。因言子楚賢智,結諸侯賓客篃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韋因使其姊說夫人曰:「吾聞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不以此時蚤自結於諸子中賢孝者,舉立以為適而子之,夫在則重尊,夫百歲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此所謂一言而萬世之利也。不以繁華時樹本,色衰愛弛後,雖欲開一語,尚可得乎?今子楚賢,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誠以此時拔以為適,夫人則竟世有寵於秦矣。」華陽夫人以為然,承太子閑,從容言子楚質於趙者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宮,不幸無子,願得子楚立以為適嗣,以托妾身。」安國君許之,乃與夫人刻玉符,約以為適嗣。安國君及夫人因厚饋遺子楚,而請呂不韋傅之,子楚以此名譽益盛於諸侯。(史記·呂不韋傳)
呂不韋來到秦國,見當時太子寵愛的華陽夫人的姐姐,以異人的名義,將買的奇珍異寶送給夫人,並對異人的賢德贊不決口,還說,異人想念太子和夫人,說,異人把夫人奉為天人,夫人果然非常高興。呂不韋開始說到點子上,現在夫人得寵是因為夫人年輕漂亮,夫人沒有兒子,如果現在不選一個賢孝的人作為兒子,他日一旦人老珠黃,就會被打入冷宮。現在,異人十分賢德孝順,知道自己不能立為將來的繼承人,夫人如果現在能夠拉一把,那麼異人就能夠扭轉乾坤,當上皇帝,自然不會忘記夫人之恩。夫人也可以有了自己的兒子,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夫人果然認為說的是。於是向太子安國君大吹枕邊風。形勢對異人有利了。
乃說秦王後弟陽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門下無不居高尊位,太子門下無貴者。君之府藏珍珠寶玉,君之駿馬盈外廄,美女充後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於累卵,而不壽於朝生。說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貴千萬歲,其寧於泰山思維,必無危亡之換矣。」陽泉君避席,請聞其說。不韋曰:「王年高矣,子傒立,士倉用事,王後之門,必生蓬蒿。子異人賢材也,棄在於趙,無母於內,引領西望,而願一歸得。王後誠請而立之,是子異人無國而有國,王後無子而有子也。」陽泉君曰:「然。」入說王後,王後乃請趙而歸之。(戰國策·秦策)
兩者是大同小異,一開口就陳之利害。你的罪過足以致死,你知道嗎,你的手下個個居高尊位,子傒的門下沒有富貴者,你的府上珍珠寶玉無數,駿馬多得沒有地方養,美女也是無數。有朝一日秦王老了,一旦死後,子傒即位,你就像累卵一樣危險。現在只有一個辦法使你永保富貴。陽泉君一聽,也是中計。呂不韋趁熱打鐵,一旦子傒即位,士倉輔佐,王後就不能被寵幸,就會敗落,異人是賢德之人,質於趙,沒有母親,非常想回來,只要王後認其為兒子,將他立為繼承人,就能保住富貴榮華。
這里,呂不韋的設辯之術可就表現德淋漓盡致了,與張儀、蘇秦、蘇代等相比,似乎毫不遜色。
呂不韋的游說十分奏效,已經完成了在秦國初級階段的任務。剩下的就是讓異人如何回到秦國了。對於這個過程,《史記》和《戰國策》的記載不盡相同。《資治通鑒》與《史記》記載大同小異。
《史記》上記載:秦昭王五十年,使王齮圍邯鄲,急,趙欲殺子楚。子楚與呂不韋謀,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脫,亡赴秦軍,遂以得歸。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國君立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
這里描述的是呂不韋採取行賄讓異人回到秦國,然後回到秦國,立為太子。
《戰國策》上雲:趙未之遣,不韋說趙曰:「子異人,秦之寵子也,無母於中,王後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趙,不顧一子而留計,是抱空質也。若使子異人歸而得立,趙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為德講。秦王老矣,一日晏駕,雖有子異人,不足以結秦。」趙乃遣之。這上面說的是呂不韋利用舌辯之才,陳述留異人和放異人的厲害,使得趙國心甘情願放異人歸國。
二者記載大相徑庭,看來司馬遷並沒有按照《戰國策》上記載的那樣一並記之。在那個時代來看,兩種可能性都可能發生,但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應該還是《史記》記載更讓人信服。因為異人既然質於趙,就是趙國在必要時左右秦國的一個砝碼,雖然從一些歷史事實來看,秦國並不很是在意異人在趙國的處境,趙國也並不能用異人的生命要挾秦國的進攻,但是,總歸還是能讓秦國有所顧忌,這樣的情況下,又豈會輕易讓他回國。特別是如果依《戰國策》所說的:趙國已經知道異人被認為寵子,有承國之望,更是會以此要挾秦國的,更是不會輕易將異人遣送回國的。況且呂不韋也不會冒險將異人立為寵子的消息告訴趙國的。況且秦國一邊還在進攻趙國,一旦趙國惱羞成怒殺了異人,呂不韋豈不是前功盡棄。
當然,異人回到秦國見華陽夫人幾及安國君時,還有一個細節,足見呂不韋之心如細發,老謀深算。華陽夫人是楚國人,異人見華陽夫人時,呂不韋讓異人穿上楚人的衣服博取華陽夫人的歡心,果然,華陽夫人十分高興,並且將異人改名為子楚。
在呂不韋傾盡家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讓異人回到秦國的這個中間,還有一段類似小說家編寫的花邊新聞,也就是最為有爭議的話題,秦王政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史記》記載: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 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按照這個說法,郭沫若提出了疑問,一是該內容只有《史記》有,而《戰國策》沒有記載。並且《史記》在說異人妻子有矛盾的地方,如果按照所描寫的那樣,那麼異人妻子就是一個歌姬,而《史記》後面還說,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明顯有不同。並且郭老還提出了一個獨到的看法,此傳說是在西漢初年呂後稱制的時候,呂氏之族如呂產、呂祿輩仿照春申君與女環的故事編造的,其目的是為奪取江山找尋歷史淵源。郭老最後斷言: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純粹是子虛烏有(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余也曾和一些歷史學家聊過這個問題,沒有定論:大概是三種意思:一是按照郭老的意思,此事純粹是好事者為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的。
另外是關於《史記》記載矛盾的地方,就是異人的夫人是歌姬還是豪家女。其實並不矛盾,二者還是有相通之處。異人假如看上了呂不韋的小妾,也就是那個歌姬,無疑給呂不韋提供了另外一個機會,那就是,一旦異人回歸即位,他和歌姬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為皇帝,這個想法符合呂不韋的野心的。呂不韋是一個冷靜的人,他善於處理各方面關系,也知道如何利用這種關系。他能想到異人看上了歌姬,也就想到,歌姬肚子里的孩子能夠有承國的希望。他當然會盡一切能力掩飾歌姬的真實身份,比方說,為歌姬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背景,也就是如《史記》記載的那樣「趙豪家女也」。另外,異人好歹是一個王孫,娶妻也好,納妾也好,總要有一定排場,否則一定會面目無光,又怎能名譽盛於諸侯,這樣的話,也會要求歌姬有一定背景,至於如何編造,那就不得而知了。
再有就是,不論《史記》也好,《戰國策》也好都記載了秦王政坐上王位後,呂不韋與太後私通。如果呂不韋以前和太後沒有任何關系的話,呂不韋必然會愛惜自己的政治生命,不會去和太後私通。只有呂不韋有所恃(包括呂不韋認為秦王政就是自己兒子),或者和太後早有私通,才會冒險與太後私通的,否則,一個丞相,後庭美女如雲,如不是有什麼隱情,又怎麼會與太後私通,讓人難以理解。當然,這對呂不韋只不過是一個插曲,並不影響呂不韋的一生的政績,所以也不贅述。
呂不韋大權在握總共有十二年,也就是秦莊襄王的三年裡和秦王政未主政的前九年裡。
子楚當上皇帝後,果然不負前言,讓呂不韋當上了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加上有太後撐腰,即使子楚死後,秦始皇即位,前九年仍然是呂不韋當丞相,位極人臣。可這么說,呂不韋當了丞相,但絕對還是為秦國做了事的,比起前代的丞相如蔡澤和後面的李斯的貢獻要大得多。
不妨來看以下《資治通鑒》上的記載:
秦莊襄王元年,呂不韋為相國,東周君為諸侯謀伐秦;王使相國率師討滅之,遷東周君於陽人聚。蒙驁伐韓,取成皋、滎陽,初置三川郡。
二年,蒙驁伐趙,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三年,王齮攻上黨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 太子政立,國事皆委於文信侯(即呂不韋),號稱仲父。
秦始皇元年,蒙驁擊定之。韓欲疲秦人,使無東伐,乃使水工鄭國為間於秦,鑿涇水自仲山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中作而覺,秦人慾殺之。……乃使卒為之,關中由是益富饒。
三年,蒙驁伐韓,取十二城。
四年,蒙驁伐魏。
五年,蒙驁伐魏,取二十城,初置東郡。諸侯患秦攻伐無已時。
六年,秦拔魏朝歌,及衛濮陽。
七年,伐魏,取汲。
九年,伐魏,取垣、浦。
由上可以看出,呂不韋掌權時,幾乎連年征戰,並且大都有斬獲,滅了東西周,並引起其他各國的恐慌。另外,在國內,秦國日益強盛,兵強馬壯,成為各國人才趨之若騖的地方,雖然不是呂不韋一個人之功勞,但是,與呂不韋的決策也有一定關系。並且,設置三川郡、太原郡,東郡等等,都是具有軍事基礎的地方,特別是三川郡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些基地的設立,為秦始皇的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當然,秦始皇也曾惦記呂不韋的功勞,秦始皇九年,嫪毐 敗落後,雖然牽連呂不韋,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誅。
但是,為了自己的威性以及秦國的利益,不得不下狠心,發了一道詔書,即「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與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貶低呂不韋,呂不韋也深知自己無法與秦始皇相抗衡,自殺而死。
關於呂不韋的死,《史記》和《戰國策》有記載,是因為嫪毐的敗露,牽連呂不韋。當然究竟是有人誣陷呂不韋,還是真有此事不得而知。只是關於嫪毐究竟是不是呂不韋所諫,也是無所考,也許是呂不韋百密一疏,也許是有人栽贓嫁禍,但終究是呂不韋與秦始皇的政見不和,才導致失寵,以致秦王政非要致呂不韋於死地。嫪毐的事件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引子而已,我並不認為秦始皇是為了嫪毐一事而殺呂不韋,即使沒有嫪毐,秦始皇仍然會找另外的借口殺呂不韋的,因為這是秦始皇樹立自己威性的必然結果。
當然,這並不能影響呂不韋的功勞,呂不韋被罷相後,不是仍然有其他諸侯請他任相國,足見他的威性以及他的成績連與秦國敵對的其他諸侯國也是十分欣賞的。
郭沫若在談論秦國的統一這個問題時,認為,秦始皇與呂不韋的矛盾使得秦始皇走了另外一條路統一了中國,如果,沿著呂不韋的路線下去,秦國依然是要統一中國的,而且統一了之後斷不會僅僅十五年便迅速地徹底崩潰(見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由此可見,呂不韋的思想不僅在前期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後面他的思想仍然能夠統一秦國,並且有利於秦國的長治久安。
關於呂不韋的另一大功勞,就是流傳至今的《呂氏春秋》。關於這部書,用郭老的話概括就是:然而這書卻含有極大的政治上的意義,也含有極高的文化史上的價值;想來的學者似乎還不曾充分的認識(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呂氏春秋》一書「兼儒、墨,合名、法,知國體之有此,見王治之無不貫」。決不是呂不韋為了和列國的四公子爭強斗勝這種虛名而著,否則也太小看呂不韋了。關於對《呂氏春秋》的詳細看法,我已經收錄拙作《從「呂氏春秋 」看呂不韋思想中的秦國》一文,在此就擱筆了。
從《呂氏春秋》看呂不韋思想中的秦國(下篇)

對於《呂氏春秋》的成書原因及過程,《史記》有記載: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史記·呂不韋列傳)
不過這一說法很值得要推敲一下。按照太史遷的說法,呂不韋之所以要編撰《呂氏春秋》,純粹是虛榮心作祟,要把當世名聞天下的四公子比下去,於是大肆

⑵ 跪求語音小說《隋唐演義》,發到[email protected] 謝謝!

去下一個酷我音樂盒,裡面都有(有聲讀物),希望有幫助。

⑶ 百家講壇中、都有哪些著名人物講解、他們講解的各是什麼內容。人物書籍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選擇觀眾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
《百家講壇》節目「百家講壇」是一個開放的大學。節目內容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等。形式多樣,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適合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慾的觀眾。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大故宮》(正在錄制)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 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大風歌》、《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宋史》(正在錄制)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煬帝(正在錄制)
喬 良:《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唐詩的故事》( 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三蘇父子(正在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即將播出)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二戰風雲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正在錄制)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憂樂范仲淹》(即將播出)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李煒光:《正說包公》
高日暉:《范進中舉》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 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 <論語>的魅力》、《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閻崇年老師解說《康熙大帝》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周思源:《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文明太後》(即將播出)
李 蕾:《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即將播出)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春秋》(正在錄制)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西夏)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正在播出)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
魏新:《東漢開國》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正在錄制)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朱元璋》(正在錄制)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劉強:《竹林七賢》
傅佩榮教授解讀《孟子的智慧》朱翔非:《中華孝道》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性德》(即將播出)
韓田鹿:《三言二拍》、《西遊記》(正在錄制)等等
本人空間博客〈有聲小說〉〈視頻講座〉里搜錄了可以下載觀看的地址

⑷ 百家講壇中有哪些著名人物的講解講解的是什麼內容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台第十套(CCTV-10)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選擇觀眾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
《百家講壇》節目「百家講壇」是一個開放的大學。節目內容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等。形式多樣,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適合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慾的觀眾。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大故宮》(正在錄制)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 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大風歌》、《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宋史》(正在錄制)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煬帝(正在錄制)
喬 良:《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唐詩的故事》( 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三蘇父子(正在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即將播出)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二戰風雲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正在錄制)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憂樂范仲淹》(即將播出)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李煒光:《正說包公》
高日暉:《范進中舉》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 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 <論語>的魅力》、《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閻崇年老師解說《康熙大帝》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周思源:《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文明太後》(即將播出)
李 蕾:《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即將播出)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春秋》(正在錄制)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西夏)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正在播出)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
魏新:《東漢開國》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正在錄制)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朱元璋》(正在錄制)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劉強:《竹林七賢》
傅佩榮教授解讀《孟子的智慧》朱翔非:《中華孝道》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性德》(即將播出)
韓田鹿:《三言二拍》、《西遊記》(正在錄制)等等
本人空間博客〈有聲小說〉〈視頻講座〉里搜錄了可以下載觀看的地址

⑸ 呂不韋為何要組織撰寫《呂氏春秋》

呂不韋原本只是一個商人,後來卻讓人們記住了他,原因是他的政治頭腦比較好。庄襄王去世之後,太子嬴政繼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秦始皇。當時始皇的年紀還是非常小的,所以很多事情都要依靠呂不韋的幫忙。

我該怎麼讓更多的人記住我的名聲呢?讓我的名字一直都流傳下去呢?其門客回答說:「那些人們之所以在死了之後還能夠讓別人一直記住他,傳頌他的名聲,大多數都是因為他們寫了一些著作啊!」

比如說孔子,孟子,孫子等人都有很有名的作品留在世上。如果您也想要自己的名字一直流傳下去的話,不去您也寫一本書吧!呂不韋聽了覺得非常的高興,後來便開始准備這件事情,找了幾千人來把他們的所見所聞寫下來。後來書寫成之後,他非常的開心,認為這是件非常驕傲的事情。為了讓人們都知道這本書,他還讓人們把這本書給粘貼在咸陽城門上,並且在旁邊掛上千金賞錢,對人們說:「如果有人能夠在書上更改一個字,所有的賞錢都歸他。」這本書叫做《呂氏春秋》。

⑹ 求關於呂不韋的評書或有聲讀物,不要粵語的,聽不懂

下載呂不韋的小說,然後在裝一個語音閱讀器的軟體,地址如下:http://www.onlinedown.net/soft/117905.htm自己去下載吧。

閱讀全文

與呂不韋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小說女主角叫夜雨 瀏覽:883
女主叫秦玥的穿越小說 瀏覽:33
在線閱讀小說銀河張抗抗 瀏覽:55
免費幻情小說大全 瀏覽:119
女主強大學院穿越小說 瀏覽:516
弗里蒂克布朗寫的小說續寫的題目 瀏覽:747
女主是妲己的軍旅小說 瀏覽:652
餓都市異能小說完結 瀏覽:52
女養男重生文現代小說 瀏覽:343
第二封情書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瀏覽:161
男作者寫的女主小說 瀏覽:791
修建古代城市的小說 瀏覽:631
重生庶女類型小說排行榜 瀏覽:178
碧血劍金庸小說txt 瀏覽:732
父愛成癮霍水兒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210
超好看後宮都市小說 瀏覽:653
主人公叫張顯風的小說 瀏覽:752
都市男修真的小說推薦 瀏覽:410
美女絲襪合集小說全集 瀏覽:356
女主人公叫蘇林的小說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