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諸葛亮,大謀小計五十年》TXT
可以, 你去我網盤下吧。
② 《大謀小計五十年:諸葛亮傳》裡面寫的事都是真實的嗎
當然不全是真實的,但其中人物關系什麼的都是真的,具體的一些細節、道具和對話是若虛自己腦洞的結果。你就當他們是真的也無妨,畢竟史書惜字如金,會省略很多細節,加上自己的想像不是很好么。
③ 向大神求若虛的<大謀小計五十年諸葛亮傳>電子書一到三部。。。
周三 最佳鏢師 周四 比武大賽 周五 全民圍獵 新兵之王 周六 調皮的鏡妖 周日 超級商人 全民抗倭 每周六日 雙倍經驗 每月1號 吉星任務 每天 收復山河 周六或周日 魔星降世 每周1.3.5 抵抗遼兵
④ 求有關諸葛亮的小說。。。
蓮桂流芬大大的《相忘於江湖之魚水盟》,晉江還魂草的《定軍山》,若虛的《大謀小計五十年》,王夢思明大佬的《錦官春夢》,《錦江玉碎》
⑤ 《大謀小計50年——諸葛亮傳》的真實性,它具有歷史依據,還是只是小說
樓主記住,只要出現什麼什麼傳的,皆為真實的,被人們證實的,人物傳記的基礎就是要真實。
⑥ 大謀小計五十年:諸葛亮傳的作品賞析
第六章 對弈學權變
諸葛亮一驚,猛地回過頭,那兒站著一個老人,身上套著一件灰不溜秋的夾襖,里邊的麻絮綻開了,一片片熱烈地冒著頭,正靜靜地凝望著他。
諸葛亮的驚愕轉眼變成了喜悅,他跳了起來:「你果然在這里!」
這位老人便是昔年角門外的老乞丐,他慢慢走近:「雨大,避一避。」
「老先生這一年多去了哪裡,我可想你呢!」諸葛亮激動地說。
老人漫不經心道:「天下大亂,能去哪兒,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諸葛亮心中一震,他乍然想起過去老人在奉高家門外的一席警語,他說道:「老先生過去說,若是遭到大變,再來求教你,我如今可否求教?」
老人反問道:「你而今經歷了?」
諸葛亮難過地說:「家父亡故,舉家搬遷,過去的日子再也回不來了。」
老人長嘆:「不凡之人,必歷不凡之事,上天酷烈之處正在於斯,然不歷艱難,何能成就偉業,不礪心智,何能彪炳青史。」
他背身走開一會兒,回來時抱來一堆物件,依舊是那方十道棋盤,兩只破口的陶碗,說道:「當日那局棋還沒下完,今日補完吧。」
諸葛亮立刻懂了,他拱手道:「請先生執白。」
老人毫不推辭,拈起一枚白子定在中央天元。
諸葛亮見老人舉手落子,而沒有像習慣上的圍棋開局一樣,在四邊星角上交錯放置一枚黑白子,他忍不住提醒道:「老伯,你沒有落勢子。」
老人不理他,只把盛黑子的碗推過去,攏起了袖子,懶懶地等著諸葛亮落子。
諸葛亮無奈,只得破除成規,硬著頭皮接過第一招,可才落得三五
子,便大感困惑。那老人布局極怪,諸葛亮無論在哪一處落子,老人必定在相對的一隅落子,角對角,邊對邊,彷彿在黑子之前立了一面鏡子,每一子都投射出去一個相反方向的影像。
諸葛亮從沒見過這種怪招,不免有些手忙腳亂,等他意識到老人是在模仿他的思路,想要出征子救全盤時,可惜棋枰偏又只有十道,變招來不及施出,行至終盤,竟是慘敗。
他沮喪地說:「你這是什麼怪棋,我走哪裡,你便走哪裡。」
老人依舊沒精打采地攏著袖子:「弈無常局,法無常法,我不是在模仿你,而是你沒有變。」
諸葛亮微微一震,他略一思索:「可否再弈一局?」
老人不言聲地把陶碗一推:「選黑選白?」
諸葛亮仍然選了黑子,老人還是舉手一定,當地落在中央天元。這一次諸葛亮格外小心,每一著都細細思量,防著老人再下模仿棋,可那老人似乎比他還謹慎,儼然擺出了小心翼翼的防守姿態,竟被諸葛亮圍得只剩下幾口氣,黑子中腹漸次開闊,眼見便要一統江山。
老人不慌不忙,粗糙灰黑的手掌掂量著一枚白子,慢悠悠地落在黑子形勢最好的中腹,便是這一子之後,形勢忽然逆轉,白子的征子不停地拐羊頭,中腹的黑子頃刻間土崩瓦解,不得不在中盤告負。
連輸兩盤棋,且兩番布局全然不同,諸葛亮對老人又是佩服又是難以置信,他誠懇地說:「老先生,這兩局棋能教給我嗎?」
老人慢條斯理地清理棋枰:「棋如排兵布陣,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勢不同,時不同,則法不同,行不同,拘泥成法,必敗無疑!」
諸葛亮恍惚明白了什麼,又恍惚迷離了什麼,他懇求道:「我能再和你下一局嗎?」
老人收著棋子,淡淡地說:「過猶不及,今天到此為止。」
諸葛亮還愣著不走,那老人又道:「雨停了,你不回家么?」
諸葛亮猛然驚醒,抬頭看天,果然是雨收雲散,而天色向晚,眼見時辰不早,他不得不歸家,可又捨不得離開,往前踏了一步,又回頭戀戀不舍地說:「明天你在這里么?」
老人不答,只撫著棋盤盯住他,諸葛亮忽覺得老人的眼睛瑩然生動,彷彿一盞璀璨的明燈,一直亮到了心底。
用二十年的心血去完成一個夢
1996年4月5日,15歲的若虛在語文周記里寫下一句話:我有一個願望,將盡一生的努力,來書寫諸葛亮的傳記小說。 最近兩三年,若虛經歷了人生中的種種打擊和傷痛,但是,為諸葛亮作傳的夢想,正如她自己所說,「一直在路上,從未曾放棄,哪怕一天」。 而若虛迷戀上諸葛亮到底有多久?「如果是從三國演義電視劇開播算起,那得有十八年了,如果從看三國演義連環畫算起,那得有二十年了。」 此後的二十年間,若虛像著了魔一般,盡其所能地瘋狂搜尋關於諸葛亮的一切,若虛生活的西南小城很偏遠,資訊不發達,不放過絲毫點滴。初中時,她發現同學有一本諸葛亮的《將苑》,可惜不肯借,若虛只好求她帶到學校去,每天課間時分,若虛就抽空抄錄下來。上大學以後,若虛去學校借來積滿灰的三國史書,圖書館的老師看她借這種沒人看的書,滿臉都是困惑,借來後除了閱讀,依然是抄錄,甚至用白紙摹下上面的諸葛亮南征地圖,當時還收藏了一期《中國國家地理》,只因為上面有一張標明三國著名戰場的地圖。 二十年後,若虛從當年的腦殘粉,成為了到現在也許是最了解諸葛亮的人。在某著名教授撰寫的《中國歷史的教訓》關於諸葛亮的一章中,若虛僅看了一遍便能從學術角度找到了至少四處硬傷。在漫長的准備期間,若虛翻閱與三國史和諸葛亮直接相關的書籍共46種,其中古籍19種,今人著述27種,另外像諸子百家之類漢代人物的必讀書,「漢武帝時置五經博士,因此五經是漢代知識分子的必讀書,諸葛亮自然會讀,加上他的法家根基,所以法家典籍也不能放過。」 為了了解諸葛亮生活的時代,若虛啃讀起了連史學專業人士都大感頭疼很少觸碰的秦漢簡牘文獻。「我這里收藏的關於秦漢簡牘的書,還有張家山漢簡,里耶秦簡等,上次讀完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研究論文集,雖然說的是西漢初年的律令,卻是延續自秦法」。若虛說,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把那些你原本不懂的疑問統統解出來,還原給你一個盡可能真實的答案。 為了完成少女時代的夢想,若虛不僅堅持了二十年,而且做到了極致。 積年累月的資料准備和筆耕不輟後,終於完成初稿後,若虛閃過第一個念頭是,「我一定會重新修改」。因為若虛自稱是個「有強迫症的怪人」,「寫過的文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嫌棄,然後必須經過多次修改」。 於是,從完成初稿,到最後定稿,若虛修改了五次。而就連若虛也沒有想到,她又在編輯的建議下將書稿重新修訂了兩遍。 若虛原本在新浪博客連載這部小說時,兩年不到已經積聚了近五十萬訪問量的人氣。不少鐵桿粉絲得知小說即將修訂出版後,在出版商讀客的官方微博中紛紛留言詢問預售日期和渠道,很多人表示:這是一部用生命寫出的神作。 若虛身邊的人都知道這話並不誇張,二十年來,諸葛亮已經幾乎成為這個女孩兒的生命寄託和生活意義。 七年前,她曾清晰地夢見了諸葛亮的臉龐,她深信那就是歷史上的諸葛亮。而12年10月16日,她最近一次夢見的諸葛亮,竟然是他的遺骸。那時她處在人生的低潮期,曾發了一條微博要去定軍山守墓,沒想到竟然在夢中應驗了。 她曾兩次專程從貴陽遠涉千里去陝西漢中定軍山的武侯墓,只是為了在丞相長眠之處停留一會兒。而她本人也因為小說和執著,也在網上諸葛亮粉絲群體中擁有了許多自己的粉絲,被成為「若虛大大」。因為關於諸葛亮的一切,從軍國大事文韜武略,到生活細節鍋碗瓢盆,若虛有問必答,無所不知。她曾以一篇短文考證出諸葛亮是四川火鍋底料發明人,如果在學術界,應該是一篇填補空白的重大成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