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看老武俠小說!
沒看過金庸的抄小說將是你一生的遺憾
看武俠小說之人必看金庸的書,如果沒時間不用都看,但是每一本都寫得相當不錯,特別是裡面的內容都以愛情,國家興亡,敵國外患,門派絕世武功等為線索,恩怨情仇寫得恰倒好處,而且超級香艷,裡面的男主角不碰到幾個絕色美女是不行的,而且寫得非常真實,並且這些女的都超貼心,反正絕對好看,無法用語言形容,看完之後讓人終身回味。
特別推薦:
天龍八部—— 一定要看(吐血推薦,金庸的顛峰之作啊,我C A O!)
射鵰英雄傳—— 一定要看(絕對經典中的經典,必須要看啊!!!!!!我 靠!)
倚天屠龍記
俠客行
笑傲江湖
連城訣
鹿鼎記
㈡ 凌未風的主要作品
《牛虻》
當代年輕的讀者可能不知道牛虻是誰。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偶像。
如同我們這一代人,誰不曾為勃朗寧夫人的愛情故事和她的《十四行詩集》神魂顛倒一樣;我們的哥哥姐姐甚至是上一輩人,誰不知道牛虻呢?
那時候,牛虻和保爾·柯察金一樣,是所有中國青年的學習榜樣。
那時還不興叫偶像,但他們比今天的偶像更讓人崇拜。
他們是一股動力,是一份激情,是朝聖者的靈魂。
據說,在北大荒的干打壘里,一群墾荒者圍坐在油燈旁,在聚精會神地聽他們其中的一位同伴朗讀《牛虻》,渾然不覺屋外北風呼嘯。
據說,在一個知青部落里,一群年輕的小夥子和姑娘,輪流著再看他們帶到鄉村去的惟一一部《牛虻》。他們重溫著,感念著,憧憬著。
因為牛虻說過:「爆發的時機一到,我們就會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可是我們必須忍耐,這些巨大的變革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
這種信念成了那一代人陰影中的陽光,荒漠中的清泉。
我們想不到的是,梁羽生竟然也如此的迷牛虻,以至創造了一個中國式的牛虻。
說起來,《牛虻》是英國女作家艾·麗·伏尼契在1897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到今天,幾乎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了。
《牛虻》所反映的時代,是上一個世紀義大利人民處於苦難深重的時期。在奧地利侵略者的奴役之下,義大利被分割成七零八碎的許多小國。義大利的愛國志士,為了祖國的統一,為了民族的獨立,風起雲涌地起來斗爭,革命風暴席捲亞得里亞海上的半島之國。
牛虻就是這場斗爭中涌現的一個英雄人物
作品通過牛虻一生的身世和遭遇,塑造了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青年,在黑暗、污濁、欺騙、虛偽的現實教訓下,背叛了他所篤信的上帝和階級,投向了革命,捲入了火熱的斗爭,錘煉成一個為統一和獨立的義大利而戰斗的革命者。
也許是牛虻的剛強和無畏,他那鋼鐵般的堅忍力量,他對敵人的憎恨和輕蔑,他那不為任何拷打凌虐所屈的堅貞品質,尤其是他的愛國精神和為祖國的統一甘願犧牲的赤子之心深深感動了梁羽生,以至他連《牛虻》中的基本情節都拿來套到了《七劍下天山》裡面。
凡是讀過《牛虻》的人,一拿起《七劍下天山》,都會有似曾相識之感。
人物比較
在充分注意到兩部小說由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而必然產生的巨大差異的前提下,以對一部作品的理解來深化對另一部作品的理解,以期在另一部作品的參照下,使作品的某些潛在方面得到呈現。
牛虻剛剛革命的時候,是幼稚的,天真的。他對義大利的教會組織認識不清,甚至盼望他的神父會起來率領革命黨人,為統一義大利而戰。但他的神父卻是一個間諜。
有一天,他又去向神父懺悔,把他的苦惱——他的妒忌,他的愛情,毫無保留地傾吐出來。
然後,他被出賣,連同其他同志,一起被投進了監獄。
臨出獄前,他知道了真相。步出了獄門,他向女朋友瓊瑪承認了是他的錯。
瓊瑪覺得不可置信。等她明白過來時,狠狠地打了他一個耳光。
這一個耳光,把他從亞瑟打成了牛虻。
十三年之後,他再度出現在她面前,帶著臉上彎曲可怕的刀疤,一條瘸了的腿,口吃的習慣以及一臉剛毅倔強的神氣。
他沒有當面寬恕瓊瑪的那記耳光,讓痛苦始終煎熬著瓊瑪,使她不能擺脫一生的不幸和心靈的創傷。
他不願讓他心愛的人受到他的牽連,從而置身於險境。這時他已是一個成熟的職業革命家。
他再次被捕,並被處於極刑。一個禮拜後,瓊瑪收到他的絕筆。
他在信中剖白了一切,包括對她的愛和對革命的信心。
信的末尾沒有署名,只寫著他們小時候坐在一起念過的一首小詩:
不論我活著,
或是我死掉,
我都是一隻,
快樂的牛虻!
牛虻與凌未風
牛虻和瓊瑪的故事完了,凌未風和劉郁芳的故事還在繼續著。
從情節的架構上說,梁羽生的凌未風簡直就有「抄襲」牛虻之嫌。
也是被青梅竹馬的劉郁芳打了一個耳光,因為他輕信了獄中的一個奸細,誤以為他也是抗清義士,將自己人的地址透露給他,以致差點被清兵一網打盡。
也是十年後他們才再度相見,那時,凌未風也是臉上有疤,身上有傷,神情異常。
也是一直不肯坦誠相見,讓悔恨、思念之情一直折磨著劉郁芳。
也是凌未風再次被抓,營救不成功,估計沒什麼希望了,他才也給劉郁芳寫了一封信。
更明顯的是,劉郁芳的小名也叫「瓊」。
正如常言道的,第一個以花形容女人的人,是聰慧的人,第二個以花形容女人的人,就是一個愚蠢的人。
以如此相近的方式去寫凌未風,不乏說頭,卻沒有什麼意思了。
好像一個將軍如果預先知道可以絕對獲勝,連雙方死傷的精確數字也能預料得到,他對戰事肯定感到索然無味。
又好像一個下棋的人,如果已知道他會穩贏或穩輸,他立即會推抨而起,放棄這一局了事。
看小說同樣是這么一個道理,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覺得書中人物的思想行為方式似曾相識,這部書的味道也會大打折扣。
閱讀小說,讀者興趣最大的,便是在追求一些多變的甚至不可測度的心靈,它們會由一條以許多連續發生的情勢而造成的迷路,指引著你步步探險,直到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然後才樂而忘返,意猶未盡。
顯然,凌未風的性格與行事卻難以滿足我們這種願望。
他跟牛虻一樣,在對待他們所獻身的事業上,是那樣的捨身取義,那樣的剛強無畏,那樣的令人欽佩;但他們對待愛情,在道義上在處理方法上都是有所欠缺的。
愛與善並非雙胞兄弟、連體姐妹。
牛虻和凌未風對待愛人的所作所為,使我們在兒時就樹立起來的愛情信念幾乎崩潰。
即使是英雄人物,一樣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他們的襟懷,在某種時刻,也會變得針尖那麼細。
僅僅是因為一個耳光,他們便影響甚至改變了他們所愛也愛他們的女人的一生。
牛虻對待瓊瑪的態度,我們已很不以為然,但這還算是隱蔽的折磨,對待吉普賽女郎綺達·萊尼,則完全是一種赤裸裸的玩弄和虐待了。萊尼真心的愛著他,他卻把她作為滿足一時情慾的玩物,還製造出一套理論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這是某類人性人格方面有缺陷,甚或是有些變態的人才有的行為。
即使成了革命者,牛虻身上也還帶著某些常人所具有的缺陷,如對待感情問題的偏執,而並非十全十美的完人。也許是作者有意識地展示人性的不同側面吧,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他自身的陰影的。這種「人味」令伏尼契筆下的牛虻更為真實而可信。
凌未風畢竟是中國的俠士。中國的傳統意識向來是由天及人,從「道」的層面把人規定為社會性、道德性的存在,要求人與大地參,致力於完成一種理想人格。但梁羽生完全有可能受到另外一種從自然的角度,用「氣」解釋人生的思想的影響,諸如「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等等,以此來區別是否仁人君子或者是大凶大惡之徒。
凌未風被塑造成這個樣子,依然會以大俠的形象取勝。
但是,劉郁芳的痛苦如何去計算,韓志邦的犧牲是否值得?以我們日益增長的理性知識和不斷積累的生活經驗來看,凌未風是付不出這么高昂的「利息」的,就僅僅是為了一口氣,他可以說是讓兩顆心靈受盡煎熬,生不如死。
所以,韓志邦寧願捨生取義,一方面是因為他是俠道中人,抗擊強權是分內之事;另一方面,我們豈能排除他不想繼續「玩」這個三角戀愛游戲的決斷?
看到這里,我們都提著一顆心,牛虻畢竟死去了,但凌未風卻有韓志邦代死;要是凌未風和劉郁芳真能復合,那情何以堪?
好在——上帝保佑,梁羽生沒有跟著伏尼契一條道上走到黑。他用「道是無情卻有情」,「情到濃時情轉薄」去分離凌未風和劉郁芳,讓凌未風的道德缺口沒有擴張得更大。
這讓我們還有一點回味。
不過,梁羽生最終是為了美化他的「俠道人物」——凌未風一定而且必須是他這部作品中的大俠。
所以,劉郁芳還會在錢塘江邊,聽著那拍岸的濤聲在想:「我是願似潮而有信,只可惜錢塘潮水,也沖不淡韓大哥所流的鮮血。」
凌未風就只會像前輩教導後輩那樣對易蘭珠解釋:「涸轍之鮒,相濡以沫,相煦以濕,曷若相忘於江湖。」這是說我們要看到更廣闊的天地,不要像困在干塘中的兩條泥鰍一樣,只能靠著彼此所吐的口沫去互相滋潤。
今天,年輕人最喜歡的流行歌曲中,就有一首叫《只要你過得比我好》,說明時代真是不斷往前走了。他們對凌未風、劉郁芳、韓志邦之間的愛情糾葛,也許會感到很不以為然。
他們的遭遇兆示了愛情的一個方面:只有當愛情更深入地摒棄了諸如善良正義之類的正面素質,成為一種純粹的情感關系時,愛情本身的獨特和巨大力度才充分顯示出來,愛就是愛,而非其他。
楊雲驄、納蘭明慧、多鐸之間的愛情也證實了這一點。
但愛情不僅僅只有這一種表現,即使是「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也僅是另一種表現方式罷了。
安娜·卡列尼娜就說過:「世上如果有一千個人,我想,就會有一千種愛情。」
梁羽生那麼強化中國的牛虻的愛情方式,不免有點過分。幸好,他同時也作了補救,雖然還遠遠不夠。
梁羽生談
梁羽生談<<七劍下天山>>的創作和<<牛虻>>
約半月前,我收到一封署名「柳青」的讀者的來信,他是某中學的學生,沒有什麼多餘的錢買書,《七劍下天山》的單本,是在書店裡看完的。他很熱心,看完之後,寫信來給我提了許多意見。
我很歡喜像他這樣的讀者。我讀中學的時候,也常常到書店「揩油」,好多部名著都是這樣站著看完的。他怕我笑他,其實,正好相反,我還把他引為同調呢!《七劍》第三集出版時,我一定會送一本給他的。
當然,我更感謝他的意見。他看出凌未風(《七劍》中的一個主要人物)是牛虻的化身,因此很擔心,怕凌未風也會像牛虻一樣,以英勇的犧牲而結束。
他提出了許多理由,認為凌未風不應該死,並希望我預先告訴他凌未風的結局。
我很歡喜《牛虻》這本書,這本書是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的處女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寫的是上一世紀義大利愛國志士的活動,刻劃出了一個非常剛強的英雄像。
那時我正寫完《草莽龍蛇傳》,在計劃著寫第三部武俠小說,《牛虻》的「俠氣」深深感動了我,一個思想突然涌現:為什麼不寫一部「中國的牛虻」呢?吸收外國文學的影響,利用或模擬某一名著的情節和結構,在其他創作中是常有的事,號稱「俄羅斯詩歌之父」的普希金,許多作品就是模擬拜倫和莎士比亞的,以中國的作家為例,曹禺的《雷雨》深受希臘悲劇的影響,那是盡人皆知的事;劇作家袁俊(即張駿祥)的《萬世師表》中的主角林桐,更是模擬《Good-ByeMr.Chips》(也是譯作《萬世師表》)中Chips的形像而寫出來的,他的另一部劇作《山城的故事》,開首的情節,也和女作家迦茵·奧斯登的「傲慢與偏見」相類,同是寫一個「王老五」到一個小地方後,怎樣受少女們的包圍的。
在吸收外國文學的影響上,最應該注意的是:不能單純的「移植」,中外的國情不同,社會生活和人物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利用它們的某些情節時,還是要經過自己的「創造」,否則就要變成「非驢非馬」了。
在寫《七劍下天山》時,我曾深深考慮過這個問題,因此我雖然利用了《牛虻》的些情節,但在人物的創造和故事的發展上,卻是和《牛虻》完全兩樣的。(凌未風會不會死,不能預告,可以預告的是,他的結局絕不會和《牛虻》相同。)《牛虻》之所以能令人心弦激動,我想是因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許多方面的「沖突」之故。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Brandse)說過一句名言:「沒有沖突,就沒有悲劇。」我想這句話也可以引用到文學創作來。這「沖突」或者是政治信仰的沖突,或者是愛情與理想的沖突,而由於這些不能調和的沖突,就爆發了驚心動魄的悲劇。
在《牛虻》這本書中,牛虻是一個神父的私生子,在政治上是和他對立的,這樣就一方麵包含了信仰的沖突,一方面又包含了倫理的沖突,另外牛虻和他的愛人瓊瑪之間,更包含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其中有政治的誤會,有愛情的妒忌,有吉普賽女郎的插入,有瓊瑪另一個追求者的失望等待等等。正因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這么多「沖突」,因此這個悲劇就特別令人呼吸緊張。
可是若把《牛虻》的情節單純「移植」過來卻是不行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在西方國家,宗教的權力和政治的權力不但可以「分庭抗禮」,而且往往「教權」還處在「皇權」之上,因此《牛虻》之中的神父,才有那末大的權力。若放在中國,那卻是不可能的事。在中國,宗教的權力是不能超越政治的權力的。
《七劍》是把牛虻分裂為二的,凌未風和易蘭珠都是牛虻的影子,在凌未風的身上,表現了牛虻和瓊瑪的矛盾,在易蘭珠身上則表現了牛虻和神父的沖突。不過在處理易蘭珠和王妃的矛盾時,卻又加插了多鐸和王妃之間的悲劇,以及易蘭珠對死去的父親的熱愛,使得情節更復雜化了。(在《牛虻》中,牛虻的母親所佔的份量很輕,對牛虻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楊雲驄之對易蘭珠則完全不同。)可是正為了《牛虻》在《七劍》中,望更多的讀者,不吝惜他們寶貴的意見。
可是正為了《牛虻》在《七劍》中分裂為二,因此悲劇的沖突的力量就減弱了--這是《七劍》的一個缺點,另外,劉郁芳的形象也遠不如瓊瑪的凸出。《牛虻》中的瓊瑪,是十九世紀義大利一個革命團體的靈魂,在政治上非常成熟,在十七世紀(《七劍》的時代)的中國,這樣的女子卻是不可能出現。
武俠小說的新道路還在摸索中,《七劍》之接受西方文學的影響,也只是一個新的嘗試而已,更可能是一個失敗的嘗試;不過,新東西的成長並不是容易的,正如一個小孩子,要經過「幼稚」的階段,才能「成熟」。在這個摸索的階段,特別需要別人的意見,正如小孩子之要人扶持一樣;因此我希望更多的讀者,不吝惜他們寶貴的意見。
(一九五六年十月)
㈢ 請給推薦幾部武俠的,不種馬的小說
天龍八部 鹿鼎記 陸小鳳傳奇 笑傲江湖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 雪山飛狐 袁崇煥評傳 書劍恩仇錄 浣花洗劍錄 絕代雙嬌 飛狐外傳 連城訣 白馬嘯西風 桃花扇 鴛鴦刀 越女劍 多情劍客無情劍 九月鷹飛 天涯明月刀 邊城浪子 飛刀,又見飛刀 名劍風流 大旗英雄傳 武林外史 那一劍的風情 劍客行 流星蝴蝶劍 七種武器 護花鈴 七殺手 蕭十一郎 三少爺的劍 劍花煙雨江南 風鈴中的刀聲 蒼穹神劍 碧血洗銀槍 圓月彎刀 怒劍狂花 歡樂英雄 白玉老虎 絕不低頭 七星龍王 飄香劍雨 英雄無淚 白玉雕龍 邊城刀聲 情人劍 大地飛鷹 菊花的刺 鐵劍紅顏 劍毒梅香 月異星邪 劍氣嚴霜 劍玄錄 大人物
失魂引 湘妃劍 孤星傳 彩環曲 游俠錄 血海飄香 大沙漠 畫眉鳥 鬼戀傳奇 新月傳奇 午夜蘭花 桃花傳奇 鳳舞九天 劍神一笑 決戰前後 綉花大盜 銀鉤賭坊 幽靈山莊 獵鷹 群狐 青城十九俠 蜀山劍俠傳 七劍十三俠 萍蹤俠影錄 七劍下天山
㈣ 古典武俠小說
金庸全傳
神墓
㈤ 哪有張三豐異界游的有聲小說打包下載地址
http://www.5tps.com/html/6239.html 這個是分集下載內
http://www.ysx8.net/down/d_13146.html 這個是打容包下載
㈥ 有哪些經典的武俠小說
要說經典莫過於金大俠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了,大俠的作品俺是全部拜讀了,絕對無人可匹敵
其實古龍的個人不怎麼喜歡,古龍比較出名的《三少爺的劍》、《大人物》、《蕭十一郎》、《小李飛刀》、《楚留香傳奇》、《流星蝴蝶劍》、《武林外史》等~~~~這些也都是拍過電視劇的
還有梁羽生的,看過的不多,《冰川天女傳》、《塞外奇俠傳》、《萍蹤俠影》、《白發魔女傳》、《龍鳳寶剎緣》,此作者的作品都是分章回寫的,而且一般的主人公也都是有歷史依據的
還有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東方翎的《大俠魂》《焚香論劍錄》等
其餘的還有柳殘陽的,卧龍生的,這應該也算是早期的一些老作家了,其實更早的還有還珠樓主不是? 嗯,新人的話就不怎麼清楚了,不過《誅仙》倒是看完了,嘛,本人不怎麼喜歡玄幻類的或網游文
好吧,小女子現在棄武從文已多年,新出的不是很了解,就先介紹這些吧
㈦ 武俠世界,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各自作品
金庸作品有: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又名《素心劍》)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編輯本段]【其他作品】
《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陳世驤先生書函》(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附於《鹿鼎記》之後)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論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陳世驤先生書函》(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附於《鹿鼎記》之後)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論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古龍作品:
蒼穹神劍
月異星邪
湘妃劍
劍毒梅香
孤星傳
失魂引(殘金缺玉)
護花鈴
彩環曲
飄香劍雨
劍玄錄
劍客行
浣花洗劍錄
情人箭
大旗英雄傳
武林外史
名劍風流
絕代雙驕
楚留香傳奇
風雲第一刀
歡樂英雄
大人物(絕不低頭)
蕭十一郎
流星·蝴蝶·劍
九月鷹飛
七種武器
天涯·明月·刀(飛刀,又見飛刀)
七殺手(七星龍王)
劍花·煙雨·江南(獵鷹·賭局)
三少爺的劍
陸小鳳傳奇
火並蕭十一郎
邊城浪子
血鸚鵡
白玉老虎
大地飛鷹
圓月彎刀
碧血洗銀槍
英雄無淚
風鈴中的刀聲
梁羽生作品:前期:《龍虎鬥京華》-《聯劍風雲錄》
中期:《雲海玉弓緣》-《龍鳳寶釵緣》
後期:《狂俠·天驕·魔女》-《武林天驕》
注三:名作:《龍虎鬥京華》《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雲海玉弓緣》《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狂俠·天驕·魔女》《風雷震九州》《鳴鏑風雲錄》《牧野流星》《廣陵劍》《武林三絕》《武林天驕》
鋒芒作:《龍虎鬥京華》
成名作:《白發魔女傳》
封筆作:《武林天驕》
筆法成熟作:《七劍下天山》
筆法代表作:《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筆法為特例)
藝術巔峰作:《大唐游俠傳》
綜合巔峰作:《雲海玉弓緣》
江湖總結性著作:《武林三絕》
思想總結性著作:《武林天驕》
㈧ 有關(黃帝堯舜禹)歷史有聲小說有嗎,最近對歷史比較感興趣,
餓。。。歷史小說≠歷史,要是傳統小說,古代人寫的還基本上沒有偏離太多,而當下眾多的網路小說,我建議你還是不要看了,良莠不齊,胡編的很多。我覺得用快餐文化都已經不能形容他們,而是小攤文化。好比用劣質食材,加地溝油,添加劑的食物,你是不願意吃的。
史書>古代通俗小說/演義≈稗史>說書(說書為了出彩加了很多原創、即興編的成分在,好的說書人從不以背書為榮,而是以在熟記大概故事框架上進行發揮為名,要是光念書,早就沒人聽了,聽書大多數都是聽發揮的內容,生動鮮活)>大多數網路流行「歷史」小說
我所知也不多但建議下
封神演義:人名有不少歷史上真有,但神通是沒有的
左傳,戰國策(歷史)東周列國志(小說)
史記,(歷史)東漢演義,三國演義
世說新語
隋唐演義,個人覺得比說唐內容多,而且一些地方比如程咬金沒有稱王,是符合歷史的。當然說書人的隋唐演義把二者合二為一,取長補短,更精彩。
飛龍全傳(小說趙匡胤)
說岳全傳(岳雷伐金全是編的,寄託了人民的美好希望)
草原帝國(這個好,就是翻譯人名地名有點亂,不同版本不同)
順帶說,我又想到一點,中央電視台拍的一些帶有紀錄片風味的電視劇還是很好的,比較貼近事實
尤其是央視版的,記住是央視的,不是某個小地方電視台(例如tvb)拍的。央視的成吉思汗,尊重原著的四大名著。但近些年由於經濟效益的問題這類,基本不再拍了。discovery,國家地理的紀錄片還是真實的,但明顯帶有白種人,基督徒優越感。央9的歷史紀錄片很好。
寫明清兩代故事的歷史性小說比較多,就不列舉了,經典的比較少。像明朝那些事,胡編的比較少,可以看看,但也不要太當真了。xx梅寫的是明代人的生活細節,雖然故事發生在北宋。
明清歷史小說發展出的經典評書很多,童林傳,大五義,小八義,七劍十三俠,相聲君臣斗
㈨ 非常好看的武俠小說
七步干戈 作者 上官鼎 完結 傳統武俠你不一定看過的
哈,樓主,這本我敢打內包票一定合適你味容口。
樓主,你是不是看那種掉下懸涯後學到絕世神功,吃了增長功力的大還丹的那種書感到厭煩了呢,是不是看到網路上的YY 種馬,什麼極品XX XX愛上我 扮豬吃老虎等 LJ情節的的 流水帳似 的書心裡在狂呼好書這么少,穿梭於各論壇跪求好的小說呢?
那我就為你推薦:
長刀無痕 作者 狂沙 完結
武俠中的經典 個人覺得比昆侖好
美女江山一禍煮 作者 湘江鬼才 完結
玄幻中寫得較好的,文字灰諧、幽默
悟空傳 作者 今何在 完結 文筆好。此書超脫了小說的水平
缺月梧桐 作者 缺月梧桐 完結 人性的黑暗
昆侖 作者 鳳歌 完結 近代武俠小說中較好的
七步干戈 作者 上官鼎 完結 傳統武俠你不一定看過的
從淫賊到俠客 作者 劍痕淚 完結 情節上有一小點創意的
㈩ 武俠小說主人公有很多奇遇
很想戊戟的《神州傳奇》 裡面的主人公年紀也不大,奇遇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