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魯迅彷徨有聲小說

魯迅彷徨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11 02:13:06

① 魯迅《彷徨》的讀後感 。

(1)彷徨讀後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有那麼一點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其實,彷徨主要源自於責任、期盼和壓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的方式了。我們不可能也決不能無任何負載地來往與世,做為人,必須有所承受,承受我們需要承受的東西。在這現實與理想的王國里,我們承受著親人與故人對自己寄予的熱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們承受著來自世俗的各種惡意和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們承受人生變故中的各種打擊和煎熬。
當我們覺得自己快要承受不起時,就會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壇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種想把這壇子打破的沖動。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問題很簡單,人們從懂事的那一天起,總在努力學習適應環境,努力做到與別人和諧相處。但恰恰忽略了一點:忘記了學會與自己快樂相處。而正是在這一點,才導致了我們種種的煩惱與痛苦。
其實,戰勝生命彷徨的力量恰恰在於自己本身。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失落、歡樂和痛苦。面對自然與社會,人不可能總是勝者,就像季節不會總是春天。
我們應該讓自己學會與自己的快樂相處,讓自己的心靈時時充滿快樂,就是自己要擁有一間常敞開著的『健身房』,常常走進去,為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部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按摩的方法有很多種,最中要的是做到自我悅納,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對自己的長處能欣悅自慰,不妄自菲薄;對自己的短處能坦然自若,不諱疾忌醫。對自己不提過分苛刻的要求,對自己犯的錯誤也能夠平心靜氣地諒解。許多人的煩惱和痛苦,多半是對自己要求過高,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又耿耿於懷。一個人能夠放棄自己已經成為心理負擔的所謂遠大理想,中止自己毫無結果而言的努力,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智者。
而承受,是一種力度和氣度;是一種坦然的接納和始終清醒的生命理想;是為實現自我的一種磨練;是為尋求迸發所作的自我積蓄。
心理學家有一句這樣的驚世名言:人類似乎是唯一能使自己變得神經不正常的動物,因為他們首先否認自己是動物的事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為什麼常常自我煩惱?因為我們常常為一個「做人」的大問題捆擾著、折磨著。學會給心靈松綁,減輕這些負擔,無疑是讓心靈快樂的又一條捷徑。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生命,沒有必要把自己高懸在半空之中。當感覺力不從心,無所適從的時候,就退一步看看。這時候,你會發現,生命的花園里花團錦簇。
這個時代比以往更看重個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奮斗的精神,每個人面前都隱伏著萬千機遇,而最大的機遇卻是洋溢於你生命中的樂觀和歡喜。「縱然是漂流四方,也要邊走邊唱。」自覺地享受著實在的生活,又被高遠的希翼所牽引,那該是如鳥在林的快樂啊——所有的樹木清風都適合你。
我們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鼓勵與撫慰,長長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自己的心靈快樂無比。
一個人只有時刻保持幸福快樂的感覺,才會使自己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只有快樂、愉悅的心情,才是創造力和人生動力的源泉。只有不斷給自己創造快樂,與自己快樂相處的人,才能遠離痛苦與煩惱,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2)《彷徨》讀後感
近日裡讀了《彷徨》,讓我深深地感到魯迅先生那種深沉、憤慨,猶如匕首投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復雜心情。 《彷徨》收錄1924年的《祝福》、《在酒樓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獨者》、《傷逝》、《離婚》等,共11篇。《彷徨》雖然反映了魯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悶,更多的注意了知識分子的痛苦和掙扎,但也表現了他不斷探索真理、尋找出路的可貴精神。同《吶喊》相比,《彷徨》較多的流露了作者當時憂郁、彷徨的情緒,但對於社會的分析和批判同樣是清醒和深刻的。《彷徨》中有關農村題材的作品,都是表現農村婦女命運的。《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劇性命運,是對封建禮教「吃人」的又一次有力控訴。《離婚》是魯迅先生最後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後農村的現實,表明農村婦女的命運並沒有改變。《彷徨》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懷。最觸動我靈魂深處的是《祝福》。 《祝福》是《彷徨》中的名篇,裡面有一個我們眾所周知的人物——祥林嫂。她作為一個受侮辱,受迫害,被剝削,被奴役的中國勞動婦女是富有典型性的,她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她的生活遭遇,思想軌跡及被扭曲的性格充分暴露了舊社會對勞動婦女的深重壓迫,尤其是精神捶殘。《祝福》把目光關注於農民身上,深刻地展示了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社會現實和農民的現狀,揭露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兇殘本質。祥林嫂的悲慘命運表明在這個社會中窮人無福可祝,無福可言,也表明這社會的冷酷、麻木。而這一切,正反映了先生對這種氣勢,對這一社會的強烈不滿,厭惡以至憤怒。 《彷徨》是先生目擊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的「分化」,一方面披露了妥協性,又一方面正在「轉變」,社會的力量需要有人領導!然而曾被「新文化運動的」所喚醒的青年知識分子則又如何呢?——在這樣的追問下,產生了《彷徨》。在這方面,主要表現了那些從黑暗中覺醒,滿肚子不平,憎憤,然而腦子里空空洞洞,成日以不平與牢騷喂哺自己的靈魂,但同時肩負著舊時代的重擔,偏見,愚昧,固執,虛無思想,冒險主義,短視,卑怯,——這樣的人們。 讀著《彷徨》,我感到一陣陣的痛苦,為那時凄慘的現狀而痛苦,為那時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這痛苦之中,我又為有先生這樣清醒的人們而感絲絲安慰。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鐵肩擔道義」的勇者,獨立潮頭,振臂呼喊,這樣,時代才有希望,歷史的車輪才能向前推

② 魯迅有聲小說打包下載

我給同學們講一個魯迅小時候珍惜時間的故事。魯迅12歲在紹興城「三味書屋」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幹家務勞動。有一天,魯迅在家裡幫助媽媽多做了一點事,結果上學遲到了,嚴厲的老師狠狠地責備了魯訊一頓。魯迅挨訓以後,並不因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師和家庭,他反而誠懇地接受了批評,決心做好精確的時間安排,再也不會因為做家務而遲到了,於是,他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個「早」字,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時間,發憤讀書。魯迅對時間抓得很緊,善於在繁忙中擠出時間,他一生雖然只活了55歲,但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學著作。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葯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於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於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恩,就是沒有錯別字了。

③ 求以下名著有聲讀物下載 魯迅mp3 wav wma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內1918年5月15日發表於《容新青年》雜志。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由13則日記組成,記錄了「狂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深刻揭露了集權專制社會的「吃人」本質,表現出徹底反對集權專制社會的戰斗精神。在藝術上運用了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④ 誰有魯迅全集的有聲讀物MP3

魯迅散文集:
http://bbs.tingfree.com/viewthread.php?tid=1761&highlight=%C2%B3%D1%B8
請善用論壇搜索,感謝您對動聽的支持!!

⑤ 魯迅的代表作:《吶喊》、《彷徨》還有什麼

魯迅的代表作:《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華蓋集》《中國小說史略》等。

魯迅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說、散文、雜文、木刻、現代詩、舊體詩、名著翻譯、古籍校勘和現代學術等多個領域都有巨大貢獻。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魯迅創作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建立了中國小說的新形式;

他所創作散文更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他的所開創的雜文文體富有現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戰斗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創作的雜文更是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網路全書。

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在魯迅開創的基礎上,發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學風格體式。作為翻譯家他大量的翻譯了外國的文學作品、科學自然作品為開啟民智,引入先進的科學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5)魯迅彷徨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⑥ 魯迅《彷徨》全文

不是吧,<彷徨>是一部小說集耶.
下面是我從網路上搜到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彷徨中包括:孤獨者 傷逝 祝福 在酒樓上 示眾 高老夫子 離婚 長明燈 幸福的家庭 肥皂 弟兄
共11篇

http://www.data51.cn/dianzishuji/zhongguojindai/92zl_6184.html

⑦ 《彷徨》中的作品有哪些

《彷徨》中的作品有:《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弟兄》共十一篇。

1、《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作品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歷年底回到故鄉後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裡准備過「祝福」時,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僕祥林嫂瘁死的悲劇。

該小說通過描述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闡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當時人們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的這一社會現狀的無動於衷和不知所措。

2、《在酒樓上》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1924年5月10日的《小說月報》上,後收錄在魯迅的小說集《彷徨》中。

《在酒樓上》通過講述主人公呂緯甫由一個在辛亥革命時期的熱血青年變成意志消沉的文人這樣的轉變,對當時社會上新型知識分子的形象及心態做了深刻的探討剖析。

3、《幸福的家庭》為魯迅所著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彷徨》中。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三月一日上海《婦女雜志》月刊第十卷第三號。該文發表時篇末有作者的《附記》。

該小說以一個青年作者為主線,展開了情節發展。青年為了撈幾文稿費,面壁虛構,要寫一篇題為《幸福的家庭》的小說,他苦思冥想,但家庭生活的嘈雜聲,讓他注意力無法集中,最終寫而不成。

4、《肥皂》是近代作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於1924年3月27日在《晨報副鐫》上首次發表,後收入魯迅的小說集《彷徨》中。

小說通過四銘見孝女、買肥皂的事件,以及由肥皂掀起的家庭風波,集中揭露了封建復古派政治上的極端反動、道德上的極端墮落,戳穿了他們關心世道人心、國家命運的畫皮,把封建復古派的反動本質和骯臟靈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5、《長明燈》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最初連載於1925年3月5日至8日北京《民國日報副刊》,收錄於小說集《彷徨》中。

該小說講述了瘋子想要吹熄廟里的長明燈,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最後他被關押的故事。這篇小說期待著長明燈的熄滅,並塑造了一個「瘋子」的藝術形象,以此再次向封建統治宣戰。

⑧ 魯迅《吶喊》《彷徨》包含哪些作品

魯迅《吶喊》和《彷徨》包含的作品:《狂人日記》《孔乙己》 《葯》 《明天》《一件小事》 《頭發的故事》 《風波》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

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

(8)魯迅彷徨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魯迅在處理這些題材時又具有極其獨特的眼光。在觀察和表現自己的主人公時,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即始終關注著「病態社會」里知識分子和農民的精神「病苦」。

因此,在《故鄉》中,最震動人心的不是閏土後來的貧苦,而是他一聲「老爺」所顯示的心靈的麻木。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又著眼於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

如《在酒樓上》老辣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脫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著自己的生命。

⑨ 魯迅傷逝有聲現代文學反正原文配樂朗讀 誰有地址啊

到這個網址上看看http://youa..com/item/e4d1d71cca6afbd2780eae83

閱讀全文

與魯迅彷徨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主人公叫蘇林的小說 瀏覽:540
主角開始就是皇帝的完結小說 瀏覽:580
小說主角境界突破 瀏覽:912
武俠小說龍乘風 瀏覽:601
最小說玄幻文 瀏覽:689
萌蘿莉穿越小說 瀏覽:407
青春的國外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49
重生大宋君王小說下載 瀏覽:195
大清康熙同人小說 瀏覽:62
女主是特工的抗戰小說推薦 瀏覽:554
寶文小說網 瀏覽:600
查理九世24冊免費閱讀下載小說 瀏覽:38
現代名人風流小說 瀏覽:676
高歌小說名字 瀏覽:780
現代奇幻小說有哪些 瀏覽:917
關於同志類的小說推薦一下 瀏覽:573
主角叫唐詩的小說 瀏覽: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說世界 瀏覽:550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