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一句話是短篇小說嗎

一句話是短篇小說嗎

發布時間:2021-07-11 23:17:10

❶ 一萬字左右的小說算短篇小說

感覺算吧,至於長短嘛,只要不爛尾就不會彆扭啊,微小說也不過就一句話╮(╯▽╰)╭

❷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里一句話的詞是否是省略

he 'peared surprised = he appeared surprised

❸ 怎麼寫短篇小說

先談一談短篇小說的寫法,或說取材。
取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要取材取對了,可以說短篇小說就成功了一大半。我的取材如果用一句話來總概括,就是在沒有文章的地方去作文章。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個比較獨立的領域。寫短篇小說在現實中,只寫一點點東西。這一點點東西,稱之為短篇小說種子。世間萬物都有種子,一切都有。這個種子是世間萬物生存不息傳宗接代的東西,有了種子的傳遞世界才延續下去。和物質世界對應,我覺得短篇小說也有種子。有的把它稱為一個眼睛,有的把它叫做支撐點,有的把它叫內核,有的把它叫黃金點。可能有七八種說法,但我喜歡種子這個詞,一說就給人以飽滿、圓潤、美好的感覺。有可能生長成一篇短篇小說的根本因素。這是我給種子下的定義。
我們從事創作會經常看一些短篇小說,看一些小說當然都是非常不錯的,枝葉飽滿。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非常臟污的東西,這些東西就缺少了短篇小說的因素。拿一個自然界的種子來比,我們在自然界里尋找種子是比較容易的。我們種黃瓜地,留種的瓜是要留個標簽,表示這是不能摘的,這就比較容易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短篇小說的種子,我們有時苦苦追求,卻難以找到。在沒有進入創作以前,這是難度很大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沈從文的《丈夫》。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短篇。大概情節是寫過去的一種生活,說他的妻子在農閑時到船上去做一些接客的生意,她不把這種事看成多麼丑惡,到了此時,丈夫去看他的妻子,就帶著一種慾望、想念,肯定要親近一番,結果到了船上以後,他卻在眼皮底下一次次被人奪走了妻子。丈夫就在前倉,前後聽到兩個當兵的、水保等和妻子交易,情緒弄得很低沉,妻子給他錢也不要,一個人傷心地捂著臉嗚嗚地哭起來,第二天和妻子回鄉下去了。這個小說的種子,我覺得就在最後嗚嗚地一哭。整個小說的過程就是這個種子生發的,一切過程都在向這個哭走。很感人。當然,還有社會分析、情感因素等都很豐富,這里不講,講的就是最後一切都是向這一哭而來。
種子有時在開頭,有的可能在結尾,有的可能在中間。而這個小說的種子在中間。種子埋進去了,有一個發芽的過程。後面是開花結果的過程。前面培育,後面生發。因為有了種子,小說就立起來了,情緒也將飽滿。
我們聽到短篇小說的很多做法和說法,我們聽到有人說短篇小說是生命之緣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還是應該求,只有求,不斷地求,才有可能遇到它。否則就往往就會失去這種遇的機會。因為我在報社工作,經常去礦上走,有很多人給我談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我要說的,事情再多再古怪,如果沒有短篇小說的種子,一切都是瞎搭。我有時跑一些地方,跑好多天,但沒有短篇小說的種子和潛質,就沒有寫的必要。
這個短篇小說的種子可能是一個題目、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種思想、一種理念等,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有一個東西,一個故事,可能在我們腦子里存在若干年,覺得可能會寫成一個短篇小說,遲遲不能動手寫,可能就是沒有找到種子所在。可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了種子在哪裡,就會感覺一下開朗,時候就到了。
小說主要不是講道理,是理感的。但小說是理性的結果,需要一種思想,表達思想之美,而不是道理本身。寫的是思想的表情,而不是思想本身。一篇小說道理講得再深刻,感情不飽滿也不能感染人。最後建築的是情感世界,是審美層面。
其實說到這兒,已經把另一層意思說出來了。短篇小說的種子就在生活中,在心裡,就這兩個地方。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說現實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素材,激發了靈感。比方說創作需要想像,這需要生活的基礎,而不是平空的。現實生活就是我們小說創作的想像所憑籍的大地和空氣。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土地,所以說要注重現實生活。
說到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小說來自現實生活,但又與現實生活不對應。這個種子還需要從心裡來進行尋找,要把現實生活中的種子拿來放到心裡去發酵、去升華,最後打上自己的烙印。從現實生活中來的東西,我覺得又要與現實生活拉開一點距離。現實生活在創作中往往有一種糾纏,攔在我們面前,說我是很刺激的,很有賣點的,趕快寫我吧,寫我不會吃虧的,甚至象一個*女糾纏一個嫖客一樣,這樣寫出的東西,可能是易碎的,不經看的。
有人說,現在的現實生活太豐富了,作家都只要拿過來就成小說了。不管現實生活怎麼樣,照搬過來都不符合小說藝術上的要求。因為它沒有進入藝術的層面,沒有心靈化和藝術的處理。這種處理除了心靈化處理還要進行深究。有一種說法,因為對現實看不明白,才寫小說。乍一看,這很新鮮,後來想想,這種說法可能是有種作家玩的一種幽默。我們有時可能一個小說沒有想透,把它寫出來,評論家看出來。如果沒想透,繼續寫,寫很多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何可能呢?所以我們對一個作品還是要深究,要思考。
在短篇小說的種子說里,引用王安憶的一句話:有的小說看起來象預言……短篇小說是理性的果實……它只是一條思路。是模糊的,不是很明白的;是思路,不是預言。這個前面講的應該是叫尋找短篇小說的種子,應該在現實和心裡尋找。進入了內心世界,才會發現空間很大。只有進入心靈世界,我們的創作才能左右逢源。我們找到短篇小說的種子了,不等於就能寫成一個很好的短篇小說。這需要一個很艱苦的過程,象種一顆玉米,需要耕地、下種、施肥、打草、澆水……有一個環節不到,就收獲不到果實。
下面講短篇小說的生長。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種子,對於創作的人來說,每一顆種子都非常珍貴,讓它長成大的果實,這才對得起讀者和自己。我們聽到短篇小說的做法很多,比較多的一種做法是說短篇小說要用減法來寫,這是指精煉而言。好多人物、好多細節,把小說撐得滿滿的,沒有一點空間,這才產生了要忍痛割愛的減法說。
短篇小說應該是用一種生長法來寫。就是說,從生活中、記憶中,只取那麼一點點種子全力培養,使之生長壯大。或說只是一個細胞,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斷生長、組合,最後長成。打個比方,比如短篇小說是一朵六瓣的花,裁去一瓣,就不完整了。還聽到一種說法,寫短篇小說主要看控制能力、平衡能力。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我們比較一下,我們拿長篇中篇與短篇作比,故事長、細節多,我們從中挖一塊,變成短篇行不行呢?根本不行!完全不一樣。好象羊皮披不到兔子身上一樣。這是短篇小說文體的獨特性。強調了文體的獨特性,也強調了短篇小說寫作技法上的要求。有一個高的要求,有的人可以寫長篇,叫他寫短篇,卻很難。這裡面有情感和手法上的鍛煉原因。
我們說了,短篇小說是用生長法寫的,它到底生長在哪裡呢? 講到這里,談談小說與心靈的關系。如果任何作家寫的東西沒有打了心靈化的烙印,出來的就是一個標准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我們指的當然是真誠的心。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當我們有了生命意識的時候,就有了心靈意識。所謂生命意識就是一種死亡意識。當人在這種意識漸漸強烈的時候,多數人往往表現為想抓住一些物質的東西,覺得抓住東西越多就抓住了全世界。這樣的意識是錯的,從曹雪芹的好了歌里就可以看出來。我們應該抓住什麼,就是應該抓住心。文學抓住心,就是通過抓住心來抓住我們的世界。我們中國的歷史上,誰抓住了心呢?曹雪芹。古今帝王將相有多少,卻有幾個如曹雪芹一樣讓我們記住。只有他不會消失,隨著時間消失,歷史磨礪,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瑰寶價值。
抓住心,當然是真誠的心。一個作家是不是真誠的,一個作品就能看出來,一個作家寫久了,他文字裡面帶著這個作家的氣息,帶著他的呼吸,帶著他的氣質。莫言說文字是一個作家身上的分泌物。我覺得每一個作品就象一個作家生出來的孩子一樣,寫完了捨不得拉出去,象嫁閨女一樣要挑一個好婆家,希望別人會善待你的孩子,否則就會心疼。這需要我們非常精心地,多投入一些心!
我說這個進入心靈世界,一個是上心,一個是入心。 上心。平時我們會產生一些錯覺,覺得這個世界很重要,這也離不開自己,那也離不開自己,這是不對的。真正離不開自己的是自己的小說,如果不寫這個小說就不會出世。只有上心,在人的一輩子中只有上心去做好一件事,這一生都值得。入心。我們看到的現實世界很豐富花哨,往往覺得沒什麼可寫,要寫下去,只有深入內心,象捕捉瑩火一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一些新聞性、社會性、事件性的東西,是與小說有很大距離的。小說完全不能受新聞的干擾,新聞的語言完全不能帶到小說里來。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寫出新聞性的小說來,一定要讓新聞事實在自己的心裡發發酵,然後才寫成小說。
那麼說,小說生長於心,除了腦子想像,整個身心都應該投入這個創作。視野要非常開闊,才能不受局限,不使一條道走得局限。一個人如果體力不行,衰老了,他寫東西都會很費勁。汪曾祺的晚年,寫的一些東西就不敢恭維了,寫得實,不靈動,沒有飛翔感。人到一定歲數,如果體力不支,小說根本寫不出來。就象一個樹有一個掛果期,一旦過了這個掛果期,也許會結一些果子,卻不會大。再打個比方,就象一個女人有一個生育期一樣。小說是生長的,在我們還具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多寫一些。小說又不搞計劃生育,就多寫點,免得體力不支想寫寫不動時,會十分懊悔。
小說要生長,還要細,細到連花團上的絨毛都細……如果連細都不用,就用微妙來說……寫東西都是在細上下功夫,細致入微的。 作家無論何人,心理上都有相通的東西。如張煒說,有些優秀的男性作家就有一些女性化的東西。故事的情節像枝幹,而細節則像滿樹繁花。
我們中國的小說特別講究一種韻味。比較魯迅和沈從文的小說,魯迅是思想之美,而沈從文是韻味之美。
我們寫每一篇小說都要知難而進。沒有任何一篇小說是輕而易舉的,要不怕難。 我們寫小說的,不一定要看很多文學的書,在於會不會讀書。別的書我們也要讀一些,社會的、攝影的、美術的等等。好多小說是通過邏輯情節來推動它的展開,它不是經驗性情節。
地域文化對一個小說家的滋養非常重要。一是母親,一是自然,一是童年的生活,是成就一個作家的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小說的主要生產力是想像力,一個作家缺乏想像力就不成其為作家。有想像才能有藝術創造的空間。
精練——是提高短篇小說質量的所在
精練,用在短篇小說創作上,就是講究「布白」的精當,就是以最經濟的文字,表達出最豐富的內容,讓人意味無窮。寫好短小說,要有一種高超的「用語簡短而涵義深遠」(高爾基)的本領。能有一句話說明白,決不用兩句話,能用一個字的,決不多留一個字。小說創作不妨學學清人鄭板橋的畫竹句:「冗繁削盡留清瘦。」只有「削盡」「冗繁」,才能將表現神韻的「清瘦」留下來。魯迅說:「寫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功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古今中外的一切佳作,莫不經歷一番「削」「刪」功夫的。宋代歐陽修將《醉翁亭記》初稿開一段的幾十個字,最後削刪為「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是說明精練的重要,並不是要各位在小說創作上皆五個字也。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時間的流速產生一種緊迫感,加之當前藝術形式多樣化,看小說的群體相對不如以前了,因此,短篇小說,短而精,就更顯其審美價值。
短而精,關鍵在於高度的概括能力和高度的的簡潔筆墨。魯迅的許多作品是值得我們一看一學的。如《立論》,是以白描手法,寥寥數語,就把幾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真是一詞見性格,一語傳神情。這里既有情節,又有人物,每一個人的性格都鮮明,清晰,更有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的哲理。可見,沒有高度生動、形象、准確、簡潔的筆墨,是寫不出如此短小精悍、雋永深刻的短小說來的。
對於我們進行小說創作者來說,鬆散容易緊湊難,洋洋灑灑幾千幾萬字容易,而在盡可能短的篇幅內表現出同樣容量的短文,則就不那麼容易了。即使做不到「一詞見性格,一語傳神情」,至少也不要連篇累牘地說廢話,不著邊際地亂發揮。契可夫曾不無自豪地說:「我能長話短說」。長話短說,是小說質量的表現,是作者才氣的表現。可惜的是,現在有些作者反其道而行之,習慣於或喜於短話長說,拉長作品的篇幅,平淡無味。這既影響了小說的提煉,也影響著作者自身思想和藝術的錘煉。高爾基說過:「學習寫作,應該從短篇小說入手」,西歐和我國所有最傑出的作家幾乎都是這樣做的。不屑於寫短小作品,一開始就拉長篇,其結果往往是「製造了大堆語言垃圾」。因此,對寫短而精的小說來說,有利於我們學會對素材、語言、結構等提練。阿托爾斯泰說「小小說,這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

❹ 巴金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1、《英雄的故事》,1953

2、《明珠和玉姬》,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3、《復仇》,1931,新中國書局

4、《光明》,1932,新中國書局

5、《電椅》,1933,新中國書局

6、《抹布》,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7、《將軍》,1934,生活書局

8、《神·鬼·人》,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9、《沉落》(又名《淪落》),1936,商務印書館

10、《發的故事》,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11、《雷》,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12、《還魂草》,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13、《小人小事》,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14、《豬與雞》,1959,作家出版社

15、《李大海》,1961,作家出版社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

作品久被翻譯成各國文字,1949年之後再無長篇小說面世。妻子蕭珊,1944年5月結婚。1983年3月起,巴金連續五次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任職直到去世為止。

(4)一句話是短篇小說嗎擴展閱讀:

主題思想

一、真善思想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系,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後期,《火》《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

到了晚期的巴金對於「善」的思考則更加帶有更明確的社會內涵,這個內涵,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來體現,即反對文化專制、反對長官意志、反對粉飾現實、懺悔自己精神上的軟弱,認為整個民族都應該懺悔和反思。於是他也響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館 。

二、批判封建

巴金的封建批判思想主要體現在對封建家庭的批判。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專制的王國,又把高老太爺一類的家長視為「封建統治的君主」,很顯然,他是明確地把「家」與「國」、「家長」和「國君「對應地聯系在一起了,就是說,他己看清了中國封建社會里「國」與「家」的同質結構關系。

所謂君君巨臣父父子子的上下尊卑的等級關系,就是這一同質結構的最好說明。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國是擴大了的家,家是縮小了的國。不論在家還是在國,所實行的都是專制的家族統治,人處其中,受到同質結構關系的約制,使人性扭曲,個性不得張揚和發展。

所以,巴金「禮教的監牢」和「狹的籠」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國家的,他所創作的家庭小說是對整個家族制度進行批判的

❺ 短篇小說的精髓在於什麼

結構設計很重要,一個場景,一個轉折,一個入口,一個懸念等等,這些都是吸引點。
剛剛和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是他給的回答:
最重要的是語言,語言是直接與讀者見面的東西,語言沒有第一印象,讀下去就很難了。就像你談愛,肯定要看一個人的外表這談吐,還有氣質。而接著就是小說的結構和內容了,結構和內容又直接影響著語言,就像一個人的氣質被修養影響著,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說修養的回味無窮很寬,包括語言、結構、細節、思想、情景、氛圍等。
無言之美,看了你只感受得到很美,很興奮,很喜悅,但是,很難說出來,說出來的任何一句話,都是對的,但又都是片面的,不準確的。這就是很好作品,並且,好作品是一座無窮無盡的礦藏,取之不盡的,中國的有像紅樓夢 像詩經等,外國作品也有很了不起的,像加繆的,梅里美的,窄門和背德者都很好啊

❻ 據說世界上最短的小說只有一句話請問是什麼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家裡,這時門外傳來了腳步聲。

❼ 知道世界上最短的小說嗎很恐怖的一句話而已!

當世界上只剩下一個人,響起了敲門聲。
這個好像是聯合國徵集保護環境的小說,不知道你是不是指的這個。

❽ 怎麼自己創作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創作漫筆
短篇小說是最流行的小說品種。它篇幅短小,情節精練,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片段或側面,圍繞一組矛盾,一兩個主要人物展開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鮮明地表達主題,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的藝術力量。我國歷史上的短篇小說十分發達和豐富。宋代李氏的《太平廣記》、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馮夢龍的《三言兩拍》,現代魯迅的《吶喊》和《仿徨》,都是優秀的短篇小說。俄國的契柯夫,法國的莫泊桑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

短篇小說的基本特徵

對於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這樣回答:短篇小說篇幅短,人物少,情節單,要以有限的形象畫面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揭示生活的本質意義。也就是說,作者在結構短篇小說時,首先要把握住「短」字。無論對人物的設置,還是對故事情節的處理,都要從「短」字出發,做到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輕舉重。
這是因為。短篇小說不能象長篇小說那樣,把許多事情正面鋪展開來,去寫一幅雄偉、復雜的歷史畫卷;短篇小說也不能象中篇小說那樣,去記錄生活長河中的一個段落。而短篇小說必須從生活中截取一些富有特徵性的橫斷面,或是生活長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小鏡頭」,經過作者精心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人物和情節刪去,把能放在暗場處理的人物決不能放在正面去描寫。努力做到結構清晰、合理、完整、嚴謹。
以上說的是以篇幅長短外部表象所確立的短篇小說的特徵。那麼,短篇小說的本質特徵是什麼呢?
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見大。
短篇小說的立意,往往是以小見大,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這是短篇小說的本質特徵之一。我們知道,盡管短篇小說選取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個側面、一個閃光點,使讀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感受到了時代變幻的折光,這就是以小見大的立意所在。
魯迅的《一件小事》,只切取了一個場景,便通過淋漓盡致地描寫人力車夫全力救護跌倒的老女人,表現了正在成長壯大的中國工人的優秀品質。都德的《最後一課》,則通過一堂法文課,就把法國淪陷區人民強烈、深沉的亡國之痛、愛國之情表現得非常生動飽滿。
可見,立意關鍵在於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質,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以小見大的作用。
二、在結構上,要以輕舉重
短篇小說的結構安排,要求情節比較簡單,人物設置要少,不能過分的鋪墊、渲染和交待背景,不然就會形成短篇小說長篇化了。因此,短篇小說一般都採取單線發展的結構,以達到線單意不薄,以輕舉重的目的。
如魯迅的《故鄉》《祝福》等短篇小說,線索單一,故事情節跟隨主人公的性格發展向前推進。從一開始,就把讀者引入藝術境界。接著,又將讀者緊緊引向矛盾的焦點(高潮),使小說更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當然,短篇小說也可以寫成兩條線索。但在寫作時,一定要使兩條線索一明一暗,虛實結合,最後使兩條線索交融在一起。這樣的結構,既節省筆墨,又能一箭雙雕地刻畫人物。如果兩條線索平行發展,都從正面描繪,就必然要拖長篇幅,使得結構鬆散。那種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做法,不僅線索繁雜,而且矛盾紛繁,使人看不出他們之間的必然聯系,因而以鬆散拖沓而導致失敗。
三、在手法上,要以少勝多
短篇小說又一特徵是:要提高節省的筆墨去開拓深而廣的思想內涵,以起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作用。
短篇小說的結構手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橫切的手法
橫切就是切取一個生活橫斷面,在很短的一段時間里,集中情節,集中場景,集中刻畫人物,精雕細刻,突出主題。在運用橫切的手法時,作者不僅要善於從社會矛盾焦點上切取生活斷面,而且要努力經營,精雕細鏤,把生活斷面所包含的矛盾沖突充分利用起來,把藝術必須力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構成足以揭示作品主題和人物性格的情節、畫面,這是橫切的重要功夫。
2、直綴的手法
運用直綴的手法,可以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一個階段,其容量較橫切大一些,但篇幅較橫切手法要長一些。這就要求作者嚴格控制展開面,不要大鋪大展而要用濃縮的手法,去描繪、勾勒,粗線條的表現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3、含蓄的手法
含蓄的手法是任何文學作品運用的一種文學手法。而運用短篇小說中,就可以省去大段的描寫,抒情和議論,這種手法可以選取一些妙不可言的情節和思想,讓人去思考,去想像,以引起讀者的再創作,並用讀者的想像和聯想來補充和豐富原作。因此,含蓄的手法既能節省篇幅,又能表現深刻地生活內容,這是短篇小說中經常運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法。運用得好,就會使讀者象喝了一杯清香的飲料似的,回味無窮。
以上只是簡述了短篇小說的一些基本特徵,當然,短篇小說又可分為超短篇、微型小說、小小說。這些都是短篇小說的分支,其特點也從屬短篇小說的特點。但表現更精粹,更單純,更洗練一些。
也就是說,不管超短篇也好,微型小說和小小說也好,起基本特徵應具備如下幾點,即:必須是高度的濃縮,富有戲劇性,完整地包括一篇普通短篇小說應有的特徵,要做到立意清晰,結構嚴密,結尾新奇。正如有的作家所說的那樣,寫出好的短篇和小小說,還不只是文字上費心思,更重要的是還要在提煉上下功夫。
對於此點,文學大師阿。托爾斯泰說:「小小說,這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高爾基也說過,學習寫作應從短篇入手。西歐和國所有最「傑出的作家幾乎都是這樣做的。」

學會觀察生活

小說創作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當自己寫了一篇短篇小說投寄給編輯部時,往往在退稿信中有這么一句話:希望你認真的觀察生活,從中篩選和提煉主題。
初學寫作者,接到信甚感茫然。心想,我就處在生活之中,盡是些熟人、熟事,還用得著認真觀察嗎?找篇小說看看吧,一看便進入到事件和場景中去了,覺得小說中的任務,事件真是太熟悉了,不就是自己身邊常見的人和事嗎?可是,遇到自己寫起來為什麼不行了呢?很多人便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不僅要問:這裡面難道有什麼奧秘嗎?
是的,這個奧秘不是別的,而正是編輯的退稿信所說的「觀察生活」。
觀察生活這句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觀察,顧名思義就是看看。這是指平常而言,而在文學上的「觀察生活」,則具有特殊含義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文學的觀察生活,要有一雙特殊的眼睛。」這是因為文學性的觀察生活,就要從生活中尋找和觀察能夠寫入文學作品的人和事。換句話說,也就是對於那些最能體現社會生活本質,人生要諦的人和事給予特殊的感知、品味和體察。不然,你盡管自己的視力很好,但在文學的視力上很可能是個色盲、近視眼或者老花眼,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妨舉一例:
這老頭大約五十多歲,不帶帽子,頭發剪得短短的,穿一身褪了色的藍布服裝,腳上穿一雙淡黃色的解放鞋,小趾外側有一小圓補丁,大小相差不多。一雙紫色的長統襪子,兩個襪統擁在腳踝骨上。他的臉色,黃中滲黑,烏黑的前額嘴角上都布滿皺紋,似展開的扇子,向鬢邊伸展。說話的時候,這些皺紋顯得更深,靠得更近了。他的眼睛微黃,有神氣,敏銳。濃濃的眉毛,眉心上有棵小黑痣。稀疏的幾根硬胡須,象插在嘴唇和下巴上似的。一雙又黑又粗的手,倒剪在背後......
這段描寫,可以說觀察得細,寫得也細,問題在於沒有文學的「眼睛」去觀察那些最能體現社會生活本質、人生要諦的人和事。結果,什麼都寫,就等於什麼都沒有寫,顯得繁瑣累贅,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描寫再細、再具體,也等於「畫了全副的頭發,使人看不清眉目,這是毫無意義的」一句話,這就是不會觀察生活。
那麼,怎樣才能去用文學的「眼睛」觀察生活呢?這就需要具有文學性的觀察習慣,也就是感受能力。
我們知道,作者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並受到社會的影響。但也受到自然界的影響。要想寫出反映這種影響所產生的作用力的小說來,就必須養成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的習慣。比如,在觀察生活時,只觀察到一些人的表面特徵和吃什麼穿什麼,或者只看到一些風物景緻等,這些作為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文學技能是可以的,但它還不算文學,因為這些表象的本身不能夠代表社會生活的本質。反之,只要觀察到人於人之間的各種聯系,並由這種聯系所構成的矛盾,或者人與大自然斗爭的矛盾,便進入了文學之門。
比如,韋君宜同志的小說《龍》,就是通過作者觀察到晉西北地區長期旱荒,人民渴望下雨的情景,而寫下了這篇小說的開端:
整兩個月,天一直是亮青亮青的。連一絲雲彩都沒有,連紡車上掉下來的棉花毛那麼大一點的雲彩都沒有。青的比村東的溪水更清,比老老山頂龍王廟前那年裊裊的青煙還更青得多呢?紅太陽天天是山得特別早。而每天晚上,到最後一個頑皮孩子都困得想睡覺的時候,它還遲疑著不肯下山。老老村所有的山地、旱地、川地和水地,都分不出來了,最初所有的地都成了山地,後來,所有的地上的苗子都變成和山上的一樣矮小,最後,莜麥和穀子就都長得和隔岸的狗尾巴草一樣了。土地被長長的坼裂的縫劃分成無數塊,那些坼裂的縫是一天比一天更長,更深,以至有一個兩歲的孩子失腳掉在坼裂里竟跌死了......
作者把觀察到的旱情,作為背景,形象地描畫出來,來襯托出人們怎樣求雨、怎樣出尋找真龍。如無此段,那麼情節的發生、發展便失去了依據。這,就是文學的觀察。而觀察,又是感受和思考的總和,沒有思考能力的人,盡管對什麼事都好奇,都敏感,也只能是:「死觀察」和「濫觀察」。
那麼,在觀察中應注意什麼呢?從一些作家的創作經驗來看,需要注意做到如下幾點:
1、文學的觀察,必須耳眼並用。
這里關鍵的一點,是要作個有心人。要能透過人們的表象及言行,去看他們的潛意識,這就是文學的感受力。
2、不要為寫小說而觀察,
一個作者,應以正常人的身份去生活,去感受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不要先帶著什麼框子,去框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這樣,就會失去正常人的身份,不僅觀察不出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且還會出現兩個不同的極端,將活的看成死的。
3、觀察時,要擺脫傳統觀念。
在對人和事的觀察中,不要被世俗和傳統觀念所左右。比如好與壞,美與丑,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去觀察,去發現順應時代的閃光點,從而挖掘出代表時代主潮的深刻的內涵來。
總之,觀察生活是搞好文學創作的基本功之一,每一個初學寫作者,都要在這方面下一些功夫,以求盡快提高短篇小說創作的水平(東方鷹)

❾ 一句話的小說

1、近年來中國最精彩的寫實小說,全文八個字:此地 錢多 人傻速來。
據說是發自內杭州市寶石山下容一出租房的匯款單上的簡短附言,是該按摩女給家鄉妹。
妹匯款時隨手塗鴉的,令無數專業作家汗顏!

2、最短的幽默小說 《夜》
男:疼么?
女:恩!
男:算了?
女:別!

3、一次短篇小說大賽規定作品要涉及政治,宗教、性以及懸念。
結果得金獎的小說是這樣的:上帝啊,女王懷孕了,誰乾的?

4、世界最短科幻小說:最後一個地球人坐在家裡,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5、世界最短恐怖小說:驚醒,身邊躺著自己的屍體。

6、世界最短黑幫小說:穿上馬甲,別讓人認出來。

7、世界最短童話:癩蛤蟆娶到天鵝嘍!

8、世界最短寓言:螞蟻累死了,蟻後還那麼胖。

9、中日短篇**小說對比
(中國)男:疼嗎?
女:嗯
男:算了
女:別
(日本)女:哥,你比爸強多了
男:媽也這么說

10、據說這篇小說表現了女性意識覺醒:
男:請你吃飯 女:改日吧

11、反貪反腐小說
領導告訴男部下:要提前(錢)申請
領導告訴女部下:日後再說

12、愛情暴力小說:
題目《別每天糾纏著我要我負責任把孩子生下來然後結婚讓你變成你老媽那樣的女人》
正文:「啪。」

閱讀全文

與一句話是短篇小說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文小說網 瀏覽:600
查理九世24冊免費閱讀下載小說 瀏覽:38
現代名人風流小說 瀏覽:676
高歌小說名字 瀏覽:780
現代奇幻小說有哪些 瀏覽:917
關於同志類的小說推薦一下 瀏覽:573
主角叫唐詩的小說 瀏覽: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說世界 瀏覽:550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
總裁他病得不輕虐愛小說 瀏覽:140
bigbangbl同人小說 瀏覽: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
2016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說 瀏覽:782
神級寵物系統小說 瀏覽:652
斷半小說全文 瀏覽: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說 瀏覽:580
在線文學小說閱讀 瀏覽:679
絲亂系列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