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儒林外史短篇小說

儒林外史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12 09:54:00

① 儒林外史 是不是短篇小說

不是,是章回體長篇小說,但裡面的故事相對獨立,是單線結構,說明小說的發展還不完善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加上它那准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② 《儒林外史》中有哪些經典故事

1、范進中舉

故事講述古代廣東有一貧苦童生范進從20歲開始考秀才,理想是中舉人。直到34歲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戶是個趨炎附勢、嫌貧愛富的人,對女婿感到很不滿意,在范進面前趾高氣揚,粗野狂暴,范進也只是唯唯連聲、低聲下氣。好不容易在次年范進中了舉人,他喜極而瘋,後來又被岳父胡屠戶一個耳光打醒了。范進身邊的人都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因此他因中舉而陞官發財了。

2、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朴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朴孝順的一面。

在流落他鄉時,他受社會影響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

社會給他這樣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間,一步步走向墮落。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衣冠禽獸。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

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咨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4、周進中舉: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

醒來以後,他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借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

(2)儒林外史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一、作品鑒賞

1、作品主題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揭露的諷刺小說。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爛的現狀。它透過人生百態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系和整個社會風氣。

作者從揭露科舉制度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惡的靈魂入手,進而諷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靈魂的扭曲。

吳敬梓的諷刺顯然給了封建社會有力的一擊,宣洩了大多數心有同感的讀書人對人性卑劣、社會黑暗的控訴。

2、藝術特色

《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藝術與長篇藝術相結合的作品。雖然它一般被歸類為長篇小說,但它的結構卻與人們平常所說長篇小說的結構有著很大的不同。

小說全書中沒有貫穿始終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的連環套;前面一個故事說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這些新的人物便成為後一個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場表現一番以後,就不再出現,有的人物還再次出現,但基本上只是陪村性的了。

但全書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為背景,揭露在封建專制下讀書人的精神墮落和與此相關的種種社會弊端,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中心主題,也有大致清楚的時間線整部小說有著統一的情節線索:

第一回以王冕的故事喻示全書的主旨;第二至三十二回分寫各地和各種類型的儒林人物;第三十三回以後,隨著杜少卿從天長遷居南京,全書的中心便轉移到南京士林的活動,並以祭泰伯祠為主要事件;最後以「市井四大奇人」收結全書,與第一回遙相呼應。

3、諷刺藝術

《儒林外史》通過不和諧的人和事進行婉曲而又鋒利的諷刺。五河縣鹽商送老太太入節孝祠,張燈結綵,鼓樂喧天,滿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滿堂有知縣、學師等官員設祭,庄嚴肅穆。

但鹽商方老六卻和一個賣花牙婆伏在欄桿上看執事,「權牙婆一手扶著欄桿,一手拉開褲腰捉虱子,捉著,一個一個往嘴裡送」。把崇高、庄嚴與滑稽、輕佻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嚴為滑稽可笑。

③ 儒林外史是一部什麼長篇什麼小說,共多少回

  1.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也稱章回小說)。全書共五十六回(也有人認為最後一回非吳所作),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二百個人物。

  2. 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兩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該書中《范進中舉》一文還被選入9(初三)年級上冊的語文書。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的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3. 歷史意義: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並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

    否定、鞭撻科舉制度,譴責官僚集團,揭露封建禮教,同情人民群眾,這樣一些內容使《儒林外史》成為一部具有進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舉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變態的范進;本是貧寒青年,但在黑暗社會的熏染下逐漸腐蝕變質,拋棄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奪他人的土地,霸佔寡婦的財產,專靠欺詐哄騙飽食終日的嚴貢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國諷刺文學中最早出現、最具影響的藝術典型。

    《儒林外史》還寫了一些下層人民,表現了作者對他們深切的同情和熱愛,頌贊他們正義、朴實的高貴品質和非凡的才能。鄙視功名的王冕,真誠善良的伶人鮑文卿,淳樸的農村小生產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這類人物的代表。

    《儒林外史》是中國諷刺文學中的精品,作者擅長運用典型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語言准確、精煉、形象,具有諷刺效果。《儒林外史》由多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既有聯系,又可單獨存在。這種特殊的長篇結構,對後人頗有影響。《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高峰。

    《儒林外史》是中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僅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

    現在,《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有的外國學者認為:這是一部諷刺迂腐與賣弄的作品,然而卻可稱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經據典、最饒詩意的散文敘述體之典範。它可與義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④ 為什麼說《儒林外史》近於許多短篇小說的綴合

《儒林外史》的結構在中國小說史上,是十分獨特的。它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節,而是分別以一個或幾個人物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襯,組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雖是長篇小說,實際上近於許多短篇小說的綴合。

⑤ 《儒林外史》的內容簡介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不是一個故事,是一個短篇小說集。怎麼講主要內容?
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加上它那准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由於時代的局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託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⑥ 儒林外史是一部什麼長篇什麼小說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加上它那准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時,由於時代的局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實,卻把理想寄託在「品學兼優」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儒林和社會的真正出路,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⑦ 儒林外史故事簡介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一批認為「學而優則仕」的學子。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發垂髫考到白發蒼蒼,就是為了要考取功名;還有一些貪官污吏,為了搜刮民脂,不惜犧牲百姓,還高談「三年清知府,十萬百花銀」等等。

小說從元末明初寫起,一直寫到明萬曆四十四年,前後歷時約二百四十八年。正文從第二回開始,故事發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約一百二十年;結束於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發生在萬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後歷經一個朝代的興衰。

(7)儒林外史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儒林外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很高的,充分顯示出了作者觀察生活的深入和諷刺的天才。它所接觸的面很廣,對於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爛,對於滿清統治者的殘暴和陰險,對於當時士大夫階級散中科舉、追求功名的丑態都進行了無情的暴露和有力的抨擊。

吳敬梓所以選取這個主題,是因為滿清統治者由於害怕漢人反杭,極力要撲滅人民的民族思想和愛國精神,所以對於讀書人除了實行高壓政策和恐怖政策——焚毀書籍,大興文字獄以外,還提倡程朱理學,獎勵考據學派,開設博學鴻詞科,編纂大部頭書籍,以及實行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

藉此來收買人心,籠絡士子,統制文化,阻止進步思想的發展和傳播,而其中為害最大,流毒最深,收效最著的羈靡政策,就是罪惡的科舉制度。

閱讀全文

與儒林外史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文小說網 瀏覽:600
查理九世24冊免費閱讀下載小說 瀏覽:38
現代名人風流小說 瀏覽:676
高歌小說名字 瀏覽:780
現代奇幻小說有哪些 瀏覽:917
關於同志類的小說推薦一下 瀏覽:573
主角叫唐詩的小說 瀏覽: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說世界 瀏覽:550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
總裁他病得不輕虐愛小說 瀏覽:140
bigbangbl同人小說 瀏覽: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
2016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說 瀏覽:782
神級寵物系統小說 瀏覽:652
斷半小說全文 瀏覽: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說 瀏覽:580
在線文學小說閱讀 瀏覽:679
絲亂系列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