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孫臏與龐涓有聲小說

孫臏與龐涓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14 08:06:37

A. 有哪些短小而經典的話或者台詞聽起來很震撼人心的..

、孫臏與龐涓
這個故事很久遠了,發生在戰國時候。故事中,孫臏與龐涓曾同拜於一個師傅的門下,各有所長。但龐涓,卻在出道之後已是魏國的將軍了仍猜忌著孫臏,怕孫臏的才情勝於自己。於是,就生了狠毒的心,騙孫臏赴約,挖其膝蓋骨,再墨型刺臉,置於囹圄。當時,父親講述著,如章回小說那樣,在緊張處截住,留在第二個晚上繼續。我便一整天的擔心,擔心孫臏的結局。這一整天,我就會在放學後奔到與我們住的樓一條馬路之隔的小山上,掩在草叢中靜坐,想父親講著的故事,任樹梢上撲騰著有鳥兒飛過。

天黑了,窗外的小山已看不見,父親便開始講述囹圄中的孫臏了。這一段,聽得不輕松啊!那孫臏"瘋瘋顛顛"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不再是完好的形象。所以,時月久了,看守的人也不太在意了。就這么一天一天混著,有了人士相幫,孫臏就暗中見了來訪的齊國使者,一吐自己的慘況。齊國的使者驚訝之後,有了拯救的舉動,帶孫臏一起返齊。

這一走,孫臏最後的勝就註定了。我懸了好幾天的心便放下,長吐了一口氣,知道接下來的較量,龐涓必敗。果然,去齊國,孫臏的智慧與謀略展示出來,終讓齊王信任,被任命為軍師,為將軍田忌謀劃,再看著齊軍出征。這時候的孫臏,坐在帷幔圍著的戰車里,不露真容,但卻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很久以來,我一直想,那時父親的講述,把一個沉重的故事烙在我與姐姐的心裡,為什麼呢?父親沒有解釋。也許,父親的本意就是講故事,講他讀過的書,講他自己也感慨的那些人生,讓我們懂一段歷史,然後,記住它,在以後的成長中有分辨善惡的標准。

最後,馬陵一仗,孫臏、龐涓一決勝負了。情節中,魏國與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於是,齊王便讓田忌當大將,前往救韓。這救韓,田忌率兵就直奔了魏國,搗毀老窩。龐涓聞訊,只得撤出韓國,趕將回來。這時齊兵已西去,龐涓窮追三日,見沿途的灶台逐漸減少,大喜,以為齊軍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中了孫臏之計。

這計,是孫臏身心遭辱的最後洗涮啊。所以,那棵大樹在被刮掉半塊皮後寫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然後,孫臏等著,等著這一刻的到來,這時候的孫臏堅決,沒有放龐涓一碼的念頭。我便欽佩孫臏的分明,不含糊,對敵手狠狠地反擊。接著,聽那個結局:龐涓追來了,追進了狹窄的山溝里,在傍晚將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樹。於是,劃了火柴,讓亮光照著,讀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的確,是龐涓的末日了,那萬箭拉開的氣勢,是孫臏堅定的命令,讓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將士:是時候了,射!

龐涓倒下了,萬箭之中,他自殺而亡。但自殺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話是:"這一仗可讓這小子出名了。"這小子指的當然是孫臏。由此,龐涓的狹隘、貪名聲、容不下別人出色,直至死改變不了。所以,孫臏的勝,消滅的是邪惡,是邪惡的一顆靈魂。

B. 鬼穀子有什麼著作

鬼穀子的著作是《鬼穀子》和《關令尹喜內傳》。

《鬼穀子》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在其後的史書及其他文獻典籍也多有記載。《鬼穀子》作為縱橫家游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穀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鬼穀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轉丸,卻已失傳。該書作為縱橫家的代表著作,為後世了解縱橫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參考。

《鬼穀子》一書,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於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譽海內外。

《關令尹喜內傳》,始著錄於《隋書·經籍志》史部,署名鬼谷先生撰。《舊唐書·藝文志》亦著錄。唐代王懸河的《三洞珠囊》引錄有《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內傳》,並注為「鬼谷先生撰」。

文中著重宣傳了道家的理論原則,即尊崇自然、清靜無爭、不炫耀和齋戒、中食。闡發了貪心短壽、心誠得道、作惡受罰的道理,主張以「道」來普度眾生,反映了 道家的理論和觀點。

C. 孫臏和龐涓兩人孰強孰弱有什麼依據

1972年,在山東臨沂市銀雀山,考古專家發現兩座漢墓,挖出了一大批漢簡,揭開了一段又一段被正史遺忘的傳奇。

在銀雀山漢墓中,考古專家發現了4942枚竹簡,以及數千殘片。經過整理之後,考古專家興奮了,原因很簡單:竹簡上的文字令人動容,具體內容包含《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晏子》等先秦失傳古籍。

這一發現意義重大,除了證明《孫子兵法》、《六韜》等不是偽書之外,《孫臏兵法》等書籍里記載的內容,還改寫了歷史,證明了孫臏果然強於龐涓。


不過,齊國俘虜了龐涓,卻沒有處死他,而是又放了回去。最終,10多年之後的馬陵之戰,或許龐涓不想再度成為俘虜,於是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之下,罵了一句“遂成豎子之名”,就此拔劍自刎。

馬陵之戰後,老對手龐涓死去,孫臏卻也突然神秘失蹤,從此史無記載,留下了無數猜想,比如:隱居山野了此殘生,遭人陷殺,去了楚國(鄒忌陷害,田忌出逃楚國,孫臏或跟隨)等。總之,一代超級軍事天才,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卻又消失不見,留下了無數遺憾!

D. 鬼穀子書籍

收放術

捭①闔②第一

[原文]
粵若稽古③,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狀生之先④。觀陰陽⑤之開闔以命
物⑥,知存亡之門戶⑦,籌策⑧萬類⑥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⑩
焉,而守司(11)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2)。變
化無窮,各有所歸(13)。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14),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
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15)之。審定有無與其實(16)虛,隨其嗜欲以見
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17),闔而捭之(18),
以求其利(19)。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20)。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
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21)。離合(22)
有守(23),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24),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25),而與道相追(26)。
捭之者,料其情(27)也;闔之者,結其誠(28)也。皆見其權衡輕重(29),乃
為之度數(30),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31)。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闔
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32)。縱橫(33)、
反出、反覆(34)、反忤必由此(35)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36)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
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
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
閉也,謀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37)。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
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
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38)
法陽之類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日「終」,
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39),故與陽言者依崇高(40),與陰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41)。可
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
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
陽還終始,陰極反陽(42)。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
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
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鈞言術

反應第二

[原文]
古之大化者①,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②;反以知古,覆
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③虛實④之理,不合來今⑤,反古而求
之。事有反而得覆⑥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⑦;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⑧。言有不合⑨者,
反而求之,其應⑩必出。言有象(11),事有比(12)。其有象比(13),以觀其
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14)合事,得人實
也。若張置網(15)而取獸也,多張其會(16)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
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其言無比(17),乃為之變(18),以象動之,
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19)。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20),事皆不疑。
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21)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
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基聽之。欲聞
其聲反默,欲張反斂(22),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23)者,象而比之,
以牧其辭(24),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25),或以事上,或
以牧下(26),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27)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
喜怒由此以見其式(28),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觀其所託(29)。故
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
知類(30)。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31),如騰蛇(32)
之所指,若羿(33)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34)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35)。其伺
言也,若聲之與響;見其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
針,舌之取燔骨(36)。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
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
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37),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
牧入,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進策術

內①揵②第三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③,近而疏④;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曰進前
而不御⑤,遙聞聲而相思。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⑥。或結以道德,或結以
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邑⑦。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
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蛈母⑧之從
其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內者進說辭,揵者揵所謀也。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
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曰進前而不御者,
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故曰:「不見其類⑨而為之
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⑩。此用可出可入,可
揵可開。」
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由夫道德、仁義、禮樂、計謀,先取
《詩》、《書》,混說損益(11),議論去就(12)。欲合者,用內;欲去者,
用外(13)。外內者必明道數(14),揣策來事(15),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
功建德。治民入產業(16),曰「揵而內合」。上暗不治(17),下亂不寤(18),
揵而反之(19)。內自得(20),而外不留說(21),而飛之(22)。若命自來己,
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23)為大儀(24)。

禁漏術

抵①■②第四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遠而可知。近而不見者,不察其
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③以驗來④也。■者,罅也,罅者漳也,漳者成大
隙也。險始有騰,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此謂抵■之理也。
事之危⑤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⑥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
經起秋毫之末⑦,揮之於太山⑧之本。其施外,兆萌芽孽⑨之謀,皆由抵■
隙,為道術。
天下分錯⑩,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認讒■■,賢人不用,聖
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
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罅」■,聖人見萌芽■罅,則抵之以法。世可
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
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
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隙,不可不察
也。察之以捭開,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
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
為天地守神。
探意篇

飛①鉗②第五

[原文]
凡度權③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④,必先察同異之計,別是
非之語,見內外之辭⑤,知有無之術⑥;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⑦;然後
乃權量⑧之。其有隱括⑨,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鉗之辭⑩,飛而
鉗之。鉤鉗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11)。其不可善者(12):或先征之,
而後重累(13);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14)。
其用(15)或積財貨、琦瑋(16)、珠玉、白璧、采邑(17)以事之(18),或量能
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鉗之,其事用抵墟。
將欲用之於天下(19),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20)地形之廣狹,
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
審其意(21),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22),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鉗
求之。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23)、料氣勢(24),為之樞機(25)以迎之
隨之,以鉗和之,以意宜之,此飛鉗之綴(26)也。
用於人,則空往(27)而實來(28),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鉗而縱,可
鉗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萬全計篇

忤合①第六

[原文]
凡趨合倍反②,計有適合。化轉③環屬④,各有形勢⑤。反復相求,因
事為制⑥。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
會,觀天時之宜,國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世無常貴,事無
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成於事⑦合於計謀⑧,與之為主⑨。
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⑩,必有反件。反(11)於是,忤於彼;忤於此,
反於彼。其術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
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12)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
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13)而後(14)行之以忤合之術(15)。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16)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
求合(17)。故伊尹(18)五就湯(19)、五就桀(20),然後合(21)於湯。呂尚(22)
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鉗(23),故
歸之不疑也。非至聖人達奧,不能御世;不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
情,不能成名(24);材質不惠,不能用兵(25);忠實無真,不能知人(26)。
故忤合之道,已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
退;乃可以從、乃可以橫。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
序言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
先生。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
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穀子的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穀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
談辯論技巧,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

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
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東周列國志中有段關於陰符的精彩描寫。當年蘇秦辭鬼穀子下山,盡破家財得
黃金百鎰,黑貂裘衣一件,治車馬仆從,遨遊列國,訪求山川地形,人民風土,得天下利害
之詳。然而如此數年,未有所遇。其時錢財以盡,只得回家。回家後,一家老小責其之。
妻不以其為夫,嫂不以其為叔,母不以其為子。絕望之餘,想起鬼穀子之臨別贈言:「若游
說失意,只須熟玩陰符一書,自有進益。」於是蘇秦乃閉門探討,務窮其趣,晝夜不
息。夜倦欲睡,則引錐刺股,血流滿足。如此一年,於陰符有悟,乃將列國形勢,細細揣
摩,天下之勢,盡在掌中。後又出遊列國,成功於燕、趙。隨之又將六國合縱,共同抗秦,
建立不朽功績。

此電子文本取自蕭登福先生之鬼穀子研究〔文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張家傑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認知科學系一九九二年初,聖地亞哥

------------------------------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盛神法五龍盛神法五龍

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得為之大;養神之所,歸諸道。道者,天地之
始,一其紀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
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術者,心
氣之道所由舍者,神乃為之使。九窮十二舍者,氣之門戶,心之總攝也。

生受於天,謂之真人;真人者,與天為一。內修練而知之,謂之聖人;聖人者,以類知
之。故人與生一出於物化。知類在窮,有所疑惑,通於心術,心無其術,必有不通。其通
也,五氣得養,務在舍神,此謂之化。化有五氣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長
也。靜和者,養氣。氣得其和,四者不衰。四邊威勢無不為,存而舍之,是謂神化。歸於
身,謂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執一而養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志慮思意
而行威勢者也。士者通達之神盛,乃能養志。

------------------------------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養志法靈龜養志法靈龜

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則心散,心散
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故心氣一則故不徨,欲不徨則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理
達則和通,和通則亂氣不煩於胸中,故內以養志,外以知人。養志則心通矣,知人則識分明
矣。將欲用之於人,必先知其養氣志。知人氣盛衰,而養其志氣,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思慮不達,則志意不實。志意不實,則
應對不猛;應對不猛,則志失而心氣虛;志失而心氣虛,則喪其神矣;神喪,則彷彿;仿
佛,則參會不一。養志之始,務在安己;己安,則志意實堅;志意實堅,則威勢不分,神明
常固守,乃能分之。

------------------------------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實意法騰蛇實意法騰蛇

實意者,氣之慮也。心欲安靜,慮欲深遠;心安靜則神策生,慮深遠則計謀成;神策生
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意慮定則心遂安,心遂安則所行不錯,神自得矣。得則
凝。識氣寄,姦邪得而倚之,詐謀得而惑之;言無由心矣。固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
率之交會,聽之候也。寄謀者,存亡之樞機。慮不會,則聽不審矣。候之不得,寄謀失矣。
則意無所信,虛而無實。故寄謀之慮,務在實意;實意必從心術始。

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內視反聽,定志慮之太虛,
待神往來。以觀天地開辟,知萬物所造化,見陰陽之終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戶而知天
下,不窺牖而見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是謂道知。以通神明,應於無方,而神宿矣。

------------------------------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分威法伏熊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靜意固志,神歸其舍,則威覆盛矣。威覆盛,則內實堅;內實
堅,則莫當;莫當,則能以分人之威而動其勢,如其天。以實取虛,以有取無,若以鎰稱
銖。故動者必隨,唱者必和。撓其一指,觀其餘次,動變見形,無能間者。審於唱和,以間
見間,動變明而威可分也。將欲動變,必先養志以視間。知其固實者,自養也。讓己者,養
人也。故神存兵亡,乃為知形勢。

------------------------------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散勢法鷙鳥散勢法鷙鳥

散勢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間而動。威肅內盛,推間而行之,則勢散。夫散勢者,
心虛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專,其言外而多變。故觀其志意,為度數,乃以揣說圖事,盡
圓方,齊短長。無間則不散勢者,待間而動,動而勢分矣。故善思間者,必內精五氣,外視
虛實,動而不失分散之實。動則隨其志意,知其計謀。勢者,利害之決,權變之威。勢敗
者,不可神肅察也。

------------------------------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轉圖法猛獸轉圖法猛獸

轉圓者,無窮之計也。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以原不測之智;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
而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類,說意無窮。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或
吉或凶,事類不同。故聖人懷此,用轉圓而求其合。故與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
觀神明之域。

天地無極,人事無窮,各以成其類;見其計謀,必知其吉凶成敗之所終。轉圓者,或轉
而吉,或轉而凶,聖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轉圓而從方。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
事。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皆見其會,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

------------------------------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損悅法靈蓍損悅法靈蓍

損悅者,機危之決也。事有適然,物有成敗,機危之動,不可不察。故聖人以無為待有
德,言察辭,合於事。悅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之
辭。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當其難易,而後為之
謀;因自然之道以為實。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益之損之,皆為之辭。用分威散
勢之權,以見其悅威,其機危乃為之決。故善損悅者,誓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於萬仞
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

注釋說:悅。悅,喜悅;本文引伸為增益,增益言辭或事物能使人喜悅。

E. 歷史懸疑:為什麼說孫臏和龐涓是同門師兄弟

各種傳說都說是鬼穀子,但是鬼穀子的學生很多,很多戰國著名人物,都有師從鬼穀子的記錄,不過山之上國之殤的介紹確實有問題,李斯的老師是荀子,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不要把他也歸入鬼穀子門下。
其實,即使蘇秦和張儀,也不是同時代的人,兩個人的活動年代相差了幾十年,《史記》的記載不能都相信。傳說中鬼穀子的學生,也是三教九流,干什麼的都有,而且年齡往往相差很多。
按照現代一些學者的觀點,鬼穀子並不是一個人,鬼谷是地名,而各種託名鬼穀子的著作,都是所謂「鬼谷學派」的作品。也就是說,鬼谷相當於一所大學,也類似同時代的齊國稷下學宮。通常說鬼穀子,我們應該把他理解為一個學派或者大學,這樣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這么多活動年代相差很多的名人,都是鬼穀子門下了。
當然,即使是這種解釋,也不能完全認證孫臏龐涓的師承。這兩個人學於鬼穀子,也還只能說是一種傳說。在沒有更好的答案之前,我們暫時採用此說,也還是可以的。孫臏和龐涓大概是鬼谷大學教出來的第一批名人了。

F.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

龐涓與孫臏為同窗,二人一起拜師學習兵法。龐涓後來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

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時,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用言辭打動了他。

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逃奔到齊國的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於是他寄居於田忌門下擔任門客。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記載於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孫臏與龐涓的師傅是鬼穀子的說法來源於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和末清初時人吳門嘯客《孫龐鬥志演義》等歷史小說

(6)孫臏與龐涓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孫臏的軍事思想

孫臏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孫臏兵法》。在戰爭觀方面,孫臏主張重視、慎重地對待戰爭。他強調戰爭是國家政治生活中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只有以強有力的武力作為保障,才能夠使國家安定、富強。但是他反對窮兵黷武,指出作戰勝利能夠挽救瀕臨滅亡的國家但戰敗也同樣會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戰必然會滅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須慎重地對待戰爭,不可不用也不可濫用。

孫臏主張積極地做好戰爭的准備工作來獲得勝利,這樣才能做到以戰爭抑制戰爭。他指出政治和經濟條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強兵」必先「富國」,只有具備強有力的政治和經濟作為後盾才能做到「事備而後動」。他又指出民心軍心是取得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戰爭必須順應民心軍心,要做到「得眾」、「取眾」。

G. 有聲小說:戰國縱橫鬼穀子的局中那段悲傷的音樂叫什麼

我已經驗證,是「孤星獨吟」,下了空谷幽蘭,踏古,雖然都是我從未聽到專的好曲子,但是屬下了十幾首曲子後,再次聽到這首「孤星獨吟」,心頭一震,這就是貫穿戰國縱橫鬼穀子各種悲情劇情的音樂。
另外,也有「千年風雅」也是這個調子

H. 有聲小說鬼穀子的局第八部出來了沒有

《鬼穀子的局(第八部)》┊作者: 寒川子.
戰國時期,在一個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鶴壁市),隱居著一位被尊稱為鬼穀子的老人(本名王詡),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冥想,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yǔ shì gé jué )【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的生活。
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
鬼穀子一生只下過一次山,只收過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他們進山前都只是無名小卒(wú míng xiǎo zú)【卒:古時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沒有名望或地位的人。】,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這四人運用鬼穀子傳授的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呼風喚雨(hū fēng huàn yǔ)【舊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偉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動勢力猖獗。】,左右了戰國亂世的政局。
先是龐涓下山,大施拳腳,幫助魏國傲視群雄;不久孫臏出任齊國軍師,打得魏國灰頭土臉(huī tóu tǔ liǎn)【謂面容污穢。】;接著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說服諸國合力,使強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最後張儀兩為秦相,憑三寸不爛之舌戲弄天下諸侯,讓蘇秦功虧一簣(gōng kuī yī kuì)【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後一點沒能完成。】,揭開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序幕。
弟子們征伐天下,鬼穀子坐鎮深山、翻雲覆雨(fān yún fù yǔ)【形容人反復無常或慣於耍手段。】,不動聲色(bù dòng shēng sè)【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地看著他們一點點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結束諸侯混戰,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樂業(ān jū lè yè)【安:安定;居:居所;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從事其職業】……
翻開本書,了解中國一切智謀、詭謀、陰謀、陽謀的終極境界。

下載地址:http://www.chnxp.com.cn/TxtEbook/2014-12/261847.html

感謝您對派派小說論壇的支持,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

I. 鬼穀子那麼厲害,那麼他的師傅是誰呢

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道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創建鬼谷門派。道教祖師之一,兵法大成,縱橫家創始人、創建鬼谷門派。

讀歷史的人都知道謀聖鬼穀子的師傅是老子,老子又是道家創始人,他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古代影響巨大,

很多人以為求道、悟道,必須要住到廟里去,必須要住在山洞裡面,必須要像那些苦行僧一樣打坐苦修,才能悟道、得道。不是這樣的!鬼穀子告訴我們,道不用求、不用找,每一個人都有道因為「不可須臾離也」,你不可能離道而行!既然須臾不離,那麼要想認識這個道,最好就在自己最親切的地方下手。什麼地方最親切?自己最親切!就要在自己當下一念中認識。

閱讀全文

與孫臏與龐涓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歌小說名字 瀏覽:780
現代奇幻小說有哪些 瀏覽:917
關於同志類的小說推薦一下 瀏覽:573
主角叫唐詩的小說 瀏覽: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說世界 瀏覽:550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
總裁他病得不輕虐愛小說 瀏覽:140
bigbangbl同人小說 瀏覽: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
2016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說 瀏覽:782
神級寵物系統小說 瀏覽:652
斷半小說全文 瀏覽: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說 瀏覽:580
在線文學小說閱讀 瀏覽:679
絲亂系列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278
主角是好幾個小孩的玄幻小說 瀏覽:298
女主為男主擋傷小說 瀏覽:530
魔道師祖小說名字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