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有聲小說第四野戰軍

有聲小說第四野戰軍

發布時間:2021-07-14 15:53:58

㈠ 我姓[舒],請問舒的來歷和主籍

舒姓
漫談舒姓
舒姓的來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鄉)。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話劇《茶館》為其經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巨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台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舒姓人氏雖少,但我經常在報刑、電視上看到一些舒姓人氏。舒姓人大都勤勞、勤奮,愛國、愛家,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並有所作為。
中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很講究自己的禮儀和姓氏。我相信,我們舒姓的後人,不僅會把舒姓壯大,而且,我們舒姓後人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並留下我們的足跡。
舒氏譜別
正大光明 承興士行
文武忠國 佳道永昌
泰運啟開 祥瑞基登
佐祖安邦 志在朝政
睦帝親善 仁德禮信
舒氏名人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舒字地域名
我國有些城市和地區,使用舒字開頭作為城市名,例如,我國的舒蘭市和舒城等。這些都是令舒姓家族後人感到欣慰和驕傲的。
一、舒蘭市
在舉世聞名的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在碧波盪漾的松花江畔, 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有「魚米之鄉、園林城市」美譽的吉林省舒蘭市。
舒蘭,滿語「果實」之意,因其乃盛產碩果饒實之地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舒蘭人民發揚「和諧、務實、熱情、奮進」的舒蘭精神,努力開拓,銳意進取,創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跡。舒蘭由過去鮮為人知的小城變成一座開放的新興城市。
舒蘭依山傍水,幅員廣袤。東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這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為「皇貢區」。如今,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產糧大市(縣),農作物達上百種,尤為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產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經濟植物124科549種、有元蘑、木耳、猴頭、人參、貝母、天麻等山珍和葯用植物。森林覆蓋率為41%,有馳名中外的紅松、白松、 黃玻璃、柞、椴等幾百種樹種。
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儲量大、煤質好、易於開采。專利技術褐煤造氣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舒蘭的高嶺粘土 ,紅、白花崗岩和泥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崗岩質量最佳,曾被選作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基石。泥炭儲量達2億立方米、粘土儲量1236萬噸,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農業生產已邁入產業化軌道。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香菇、白鵝、烤煙、林蛙、草編織、黃牛、生豬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生產基地遍地開花。綠色水稻種植遍及8個鄉鎮,年產量5萬余噸。由其加工而成的「豐珠牌」舒蘭貢米獲得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食品獎」,享譽海內外。1997年,又被國家批准為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工業生產同樣成就顯著。全市擁有各類工業企業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葯、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醫葯、機械、化工、建材等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吉舒牌鐮刀、無水咖啡因等名牌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舒蘭市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以生態園林城建設為突破口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斷提高。1996年創建省級衛生城,當年提出,當年實現。目前,舒蘭的城市總體風貌已呈現出綠樹、白牆、碧水、藍天、華燈、磚巷的特點。舒蘭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拉濱、龍舒兩條鐵路貫穿全市南北,經由9個鄉鎮,連接全國各地。有國、省、市級7條干線公路通往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大城市,並有286條鄉、村級公路縱橫貫通全市。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已與國際國內聯網,並開通了行動電話和無線傳呼系統。市內建設有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各一座,年供電能力3.1億千瓦時,直接與東北輸變電網相接。
為加快舒蘭經濟和改革開放步伐,舒蘭市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採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儲備,為投資者提供了極為寬松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來舒一展才華。「發揚進取精神,推進創新實踐」,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教育活動、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營造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合力。
「一代業績載清史,更盼風流譜新篇」。 美麗的北方明珠正以嶄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著日益成長的現代文明。67萬舒蘭人民願以最優美的環境,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和各界朋友到舒蘭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共創輝煌!
二、舒城
舒城位於皖中,地處大別山東麓,全縣總人口98萬,面積2092平方公里。舒城古稱舒國,是公學始祖文翁、三國名將周瑜、「宋畫第一」李公麟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艾煊、著名畫家夏冰流的桑梓。1958年9月16日, 毛澤東主席視察舒城縣舒茶人民公社,發出了「以後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的偉大號召。境內萬佛山、萬佛湖、萬佛溫泉等自然風光吸引著八方遊客。舒城綜合實力較強,社會穩定進步。擁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創建文明城鎮活動示範縣、省創建文明縣城第一名、省「兩基」教育先進縣、省衛生先進縣、省「雙擁」模範縣等近10個榮譽稱號。1998年9月,舒城作為內陸縣, 在全國首次成功承辦了亞洲鐵人三項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舒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合肥54公里。合九鐵路、206國道、滬蓉高速公路橫穿境內,長江、巢湖等水運航道方便快捷,可直達華東、華中各大中城市。
郡望堂號
1、郡望
廬江郡:秦代的九江郡,治所在舒城,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長江以北廬江西南一帶。
巨鹿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巨鹿,相當於現在河北省平鄉至晉縣一帶。
京兆郡:治所在長安,即首都長安直轄區。相當於現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北至華縣一帶。
2、堂號
閬風堂:宋朝時,舒岳祥任承直郎。宋朝滅亡後,避居奉
化,不做元朝的官,讀書於閬風台,著有《閬風集》200餘卷。
堂號:「京兆堂」、「紫陽堂」、「蘭藻堂」、「厚德堂」等。
舒姓宗祠通用對聯
〖舒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京兆;
源出春秋。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澤;
恩信家聲。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舒泰,官武岡州同知,撫以恩信,民皆悅服。
明經教授;
忠孝狀元。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質,一字元賓,與張拭、陸九淵、朱熹等理學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間進士,任徽州教授,當時被稱為第一教官。後歷官平陽知縣、宜州通判,死後謚文靖,有《舒文請集》。下聯典指明代進賢人舒芬,字國裳,十二歲時能作賦,正德年間狀元,官修撰。當時,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慫恿下,數次微行出宮,縱情游樂,他都上書諫阻;武宗要南巡時,他又與翰林院同僚聯名上疏,被罰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貶為福建市舶副提舉。世宗時復官,又因「大禮」案而下獄受廷杖,不久因母親去世回鄉,哀痛致死。世稱「忠孝狀元」。他學貫諸經,兼通天文、律歷,尤其精於《周禮》,學者稱他為梓溪先生,著有《易問箋》、《周禮定本》等。
德興廉吏;
元質教官。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興人。成代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營繕郎中,後擢河南參議,再遷四川布政使。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抗疏切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下聯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質,奉化人。乾道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謚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賦;
成釣台詩。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舒元輿,嘗作《牡丹賦》,時稱其工。下聯典指唐·舒杲為國子監,有題釣台詩。
策籌文武;
學受紫陽。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舒卞豪雋有文武才,建炎間御金人有功,參岳飛軍幕,多所贊畫。下聯典批宋·舒璘,從張拭、陸九淵、朱熹(紫陽),呂祖謙游,著有《舒文靖集》。
-----------------------------------------------------------------
〖舒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牡丹音容在;
棠棣義氣深。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現代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舒綉文(女)(1915-1969),安徽人。歷任第三屆全國婦聯執委、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常務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員,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配音工作,參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的拍攝。下聯典指東漢名士舒邵,陳留人。與兄長伯膺俱為東漢末年名士。他曾為伯膺復仇殺人,事發後,兄弟兄爭死,被譽為義士。
卷簾引瑤玉;
滅燭臨霜墀。
——舒元輿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御史中丞、詩人舒元輿《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詩句聯。元輿,東陽人。元和進士。嘗為牡丹賦,時稱其工。後文宗觀牡丹,憑欄誦賦,為之泣下。
-----------------------------------------------------------------
〖舒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明安抗英稱果毅;
伯雄平準號文襄。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正白旗漢軍副都統舒明安,滿洲正白旗人。咸豐間,英軍犯天津,隨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剿,有功。後謚果毅。下聯典指清代武英殿大學士舒赫德,字伯雄,滿州正白旗人。平定準回二部,劂功甚偉,卒謚文襄。
報國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義著春秋。
——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1899-1960)自題聯。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拚八湊文。
——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自題聯。
-----------------------------------------------------------------
〖舒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吟杏苑春風,名榮先代;
作牡丹佳賦,才冠唐朝。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狀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國裳,進賢人。正德進士第一,授編修。下聯典指唐代詩人舒元輿的事典。
中國人民解放軍舒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舒行少將
舒行(1913-2001),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特務連排長、教導營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4師10團總支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7大隊3隊隊長,第二分校2大隊大隊長,冀中軍區游擊第五總隊總隊長,冀東軍區13團團長。在冀東西部、長城南北及熱河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
山區和平原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14軍分區司令員,率領所屬13團、北進支隊約2000多人,向承德、圍場方向進發。後任熱河軍區參謀長、冀熱察軍區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50軍參謀長。參加了遼沈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參謀長。回國後,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逝世,終年88歲。

㈡ 舒姓的舒氏名人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舒行(1913-2001),中國人民解放軍舒姓開國將軍,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特務連排長、教導營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4師10團總支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7大隊3隊隊長,第二分校2大隊大隊長,冀中軍區游擊第五總隊總隊長,冀東軍區13團團長。在冀東西部、長城南北及熱河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山區和平原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14軍分區司令員,率領所屬13團、北進支隊約2000多人,向承德、圍場方向進發。後任熱河軍區參謀長、冀熱察軍區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50軍參謀長。參加了遼沈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參謀長。回國後,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逝世,終年88歲。 宋代時稱「第一教授」,奉化(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吏、學者。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謚文靖,有《舒文靖集》。(更多資料請進入 舒瞵)
舒邦佐,南宋官吏、學者,隆興府靖安(今屬江西)人,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進士,歷任蒲圻主簿、善化主簿、衡州錄事參軍。治事廉明,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雙峰猥稿》。(更多資料請進入 舒邦佐) 在舉世聞名的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在碧波盪漾的松花江畔, 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有「魚米之鄉、園林城市」美譽的吉林省舒蘭市。
舒蘭,滿語「果實」之意,因其乃盛產碩果饒實之地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舒蘭人民發揚「和諧、務實、熱情、奮進」的舒蘭精神,努力開拓,銳意進取,創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跡。舒蘭由過去鮮為人知的小城變成一座開放的新興城市。
舒蘭依山傍水,幅員廣袤。東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這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為「皇貢區」。如今,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產糧大市(縣),農作物達上百種,尤為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產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經濟植物124科549種、有元蘑、木耳、猴頭、人參、貝母、天麻等山珍和葯用植物。森林覆蓋率為41%,有馳名中外的紅松、白松、 黃玻璃、柞、椴等幾百種樹種。
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儲量大、煤質好、易於開采。專利技術褐煤造氣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舒蘭的高嶺粘土 ,紅、白花崗岩和泥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崗岩質量最佳,曾被選作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基石。泥炭儲量達2億立方米、粘土儲量1236萬噸,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農業生產已邁入產業化軌道。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香菇、白鵝、烤煙、林蛙、草編織、黃牛、生豬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生產基地遍地開花。綠色水稻種植遍及8個鄉鎮,年產量5萬余噸。由其加工而成的「豐珠牌」舒蘭貢米獲得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食品獎」,享譽海內外。1997年,又被國家批准為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工業生產同樣成就顯著。全市擁有各類工業企業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葯、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醫葯、機械、化工、建材等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吉舒牌鐮刀、無水咖啡因等名牌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舒蘭市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以生態園林城建設為突破口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斷提高。1996年創建省級衛生城,當年提出,當年實現。目前,舒蘭的城市總體風貌已呈現出綠樹、白牆、碧水、藍天、華燈、磚巷的特點。舒蘭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拉濱、龍舒兩條鐵路貫穿全市南北,經由9個鄉鎮,連接全國各地。有國、省、市級7條干線公路通往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大城市,並有286條鄉、村級公路縱橫貫通全市。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已與國際國內聯網,並開通了行動電話系統。市內建設有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各一座,年供電能力3.1億千瓦時,直接與東北輸變電網相接。
為加快舒蘭經濟和改革開放步伐,舒蘭市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採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儲備,為投資者提供了極為寬松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來舒一展才華。「發揚進取精神,推進創新實踐」,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教育活動、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營造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合力。
「一代業績載清史,更盼風流譜新篇」。 美麗的北方明珠正以嶄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著日益成長的現代文明。 望出京兆;
源出春秋。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澤;
恩信家聲。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舒泰,官武岡州同知,撫以恩信,民皆悅服。
明經教授;
忠孝狀元。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質,一字元賓,與張拭、陸九淵、朱熹等理學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間進士,任徽州教授,當時被稱為第一教官。後歷官平陽知縣、宜州通判,死後謚文靖,有《舒文請集》。下聯典指明代進賢人舒芬,字國裳,十二歲時能作賦,正德年間狀元,官修撰。當時,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慫恿下,數次微行出宮,縱情游樂,他都上書諫阻;武宗要南巡時,他又與翰林院同僚聯名上疏,被罰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貶為福建市舶副提舉。世宗時復官,又因「大禮」案而下獄受廷杖,不久因母親去世回鄉,哀痛致死。世稱「忠孝狀元」。他學貫諸經,兼通天文、律歷,尤其精於《周禮》,學者稱他為梓溪先生,著有《易問箋》、《周禮定本》等。
德興廉吏;
元質教官。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興人。成代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營繕郎中,後擢河南參議,再遷四川布政使。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抗疏切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下聯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質,奉化人。乾道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謚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賦;
成釣台詩。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舒元輿,嘗作《牡丹賦》,時稱其工。下聯典指唐·舒杲為國子監,有題釣台詩。
策籌文武;
學受紫陽。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舒卞豪雋有文武才,建炎間御金人有功,參岳飛軍幕,多所贊畫。下聯典批宋·舒璘,從張拭、陸九淵、朱熹(紫陽),呂祖謙游,著有《舒文靖集》。 牡丹音容在;
棠棣義氣深。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現代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舒綉文(女)(1915-1969),安徽人。歷任第三屆全國婦聯執委、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常務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員,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配音工作,參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的拍攝。下聯典指東漢名士舒邵,陳留人。與兄長伯膺俱為東漢末年名士。他曾為伯膺復仇殺人,事發後,兄弟兄爭死,被譽為義士。
卷簾引瑤玉;
滅燭臨霜墀。
——舒元輿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御史中丞、詩人舒元輿《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詩句聯。元輿,東陽人。元和進士。嘗為牡丹賦,時稱其工。後文宗觀牡丹,憑欄誦賦,為之泣下。 明安抗英稱果毅;
伯雄平準號文襄。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正白旗漢軍副都統舒明安,滿洲正白旗人。咸豐間,英軍犯天津,隨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後謚果毅。下聯典指清代武英殿大學士舒赫德,字伯雄,滿州正白旗人。平定準回二部,劂功甚偉,卒謚文襄。
報國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義著春秋。
——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1899-1960)自題聯。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拚八湊文。
——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自題聯。 吟杏苑春風,名榮先代;
作牡丹佳賦,才冠唐朝。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狀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國裳,進賢人。正德進士第一,授編修。下聯典指唐代詩人舒元輿的事典。

㈢ 我姓閔。是正藍旗的,但聽老人說很久以前我們就隨漢姓了,沒人知道我們的滿姓是什麼。哪位幫助一下

滿族正藍旗的姓氏:察哈爾
1、正黃旗
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 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 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鑲黃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 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 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 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 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 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 皇後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貴妃,「垂簾聽政」的慈 禧和慈安(也稱東宮)都是,朝廷的高級官員中 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

正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純紅而 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 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 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 口約11.5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 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紳也是正紅旗人。
鑲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請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紅色鑲 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 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6個整佐領. 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光緒 帝的寵妃珍妃就是鑲紅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 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 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 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製。正白 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 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 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100—300人 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 萬人。清末代皇後婉容是正白旗人.

鑲白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於分統,清末時的規模是84個整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正藍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閃電河流貫, 鄰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潔前 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 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3個整佐領又11 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 萬人。
鑲藍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質色為藍色鑲 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 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7個整佐領又一個 半分佐領,兵丁2.7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5萬 人。著名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便是鑲藍旗人。

2、滿族姓氏大全
A

[阿] 滿族老姓包括:巴爾拉氏、烏扎庫氏、阿哈覺羅氏、阿塔穆氏、阿喇氏、阿爾布氏、阿賚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阿其格查依爾氏(鄂倫春族)、阿爾丹氏(達斡爾族)等。

[艾] 滿族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愛義氏、璦琿氏等。

[安]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有此姓。
滿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額勒赫氏、納喇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阿爾丹氏(達斡爾族)等。

[敖] 滿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濟氏、瓜爾佳氏、烏西勒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敖拉氏(達斡爾族)、敖勒多爾氏(達斡爾族)、阿爾丹氏(達斡爾族)、額諾氏(達斡爾族)、敖拉托欣氏(達斡爾族)等。

B

[巴] 滿族老姓包括:阿爾布氏、阿勒巴齊氏、巴雅爾氏、巴爾達氏、巴雅拉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清末棋聖巴吉人。

[白]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納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蘇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魯氏、薩察氏、納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魯特氏、薩加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圖氏(蒙古族)、塔喇巴齊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溫克族)、白氏(漢族)。
該姓著名人物有:
白志文(1903—1986)河北省易縣人。初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為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馬加:本名白永豐,遼寧省新民縣人,曾任遼寧省文聯主席。

[拜] 滿族老姓包括:巴雅拉氏、拜察氏等。

[包] 滿族老姓包括:烏雅氏、扎庫塔氏、瑚圖氏、伊爾根覺羅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姓)、博羅特氏(蒙古姓)、克羅特氏(蒙古族)等。

[寶] 滿族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

[鮑]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保佳氏、烏雅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姓)、博爾濟錦氏(蒙古姓)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鮑化南(1876—1926)遼寧省鳳城人。清末綠林英雄,後組織國民革命軍,從事革命活動。

[畢]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畢拉達克氏(赫哲姓)等。

[邊] 滿族老姓包括:邊佳氏、博爾濟氏、沙拉氏、額爾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邊氏(朝鮮族、漢族)等。

[卞] 滿族老姓包括:邊佳氏等。

[秉] 滿族老姓不清。
該姓著名人物有:秉志(1886—1965),開封人,世界著名動物學家,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姓漢字姓「秉」。

[博] 滿族老姓包括:博和哩氏、博勒卓克氏、博都哩氏、巴哩氏、富珠理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姓)等。

[柏] 滿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柏氏(朝鮮族)等。

[卜] 滿族老姓包括:布尼氏、布爾尼氏、布爾察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卜克圖氏(達斡爾族)、布庫爾氏(達斡爾族)等。

[布] 滿族老姓包括:布尼氏、布爾尼氏、布爾察氏、布達喇氏、布希氏等。

[步] 滿族老姓包括:布希氏。

C

[查] 老姓包括:沙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查氏(漢族)等。

[蔡]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烏林答曰蔡。
老姓包括:薩瑪喇氏、烏靈阿氏、蔡佳氏、蔡爾佳氏、伊穆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蔡氏(漢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蔡運生(1878—1959):薩瑪喇氏,黑龍江省雙城人,字品山。歷任濱江道尹、偽滿洲國經濟部大臣。解放後,為中國文史館館員。

[倉] 滿族老姓包括:倉佳氏、薩克達氏等。

[蒼] 滿族老姓包括:薩克達氏、哈蘇哩氏。
該姓著名人物有:林誠(1912—1983)本名蒼玉樓,黑龍江省雙城人。歷任中共哈南地委副書記、松江省委秘書長、鞍山鋼鐵公司代經理。

[曹]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奧屯曰曹。
老姓包括:索綽絡氏、鄂托氏、墨勒哲勒氏、索佳氏、曹佳氏、曹爾佳氏、伊爾根覺羅氏、鄂通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曹氏(漢族、朝鮮族)等。
著名人物有:
曹雪芹(1724—1764)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在貧病交迫之中,歷10載艱辛,寫下了文學巨著《紅樓夢》。
端木蕻良(1912—2003)原名曹漢文,遼寧省昌圖人。著名作家,歷任北京市文聯創作部副部長、市作協副主席。代表作為評劇《羅漢錢》。

[柴] 滿族老姓包括:賽密勒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柴氏(漢族)等。

[常]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常佳氏、覺爾察氏、周延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常寶坤(1922—1951)張家口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自成「常派」,代表作《賣估衣》。

[車] 滿族老姓包括:章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車氏(朝鮮族)等。

[陳] 滿族老姓包括:費莫氏、陳佳氏、西林覺羅氏、鄂濟氏、納喇氏、薩克達氏、玉克墨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橙氣依爾氏(鄂倫春族)、陳氏(漢族、朝鮮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
陳翰章(1913—1940)吉林敦化人。中共黨員,歷任東北抗日聯軍師參謀長、師長、第一陸軍第三方面軍指揮兼中共南滿省委委員,在與敵作戰時壯烈犧牲。
陳麗華:當今中國第一富婆、香港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
陳素芝(1931—)沈陽人。工人出身,歷任五三廠工段長、廠長,遼寧省副省長,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陳德霖(1862—1930)北京人。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等人的師傅,號「老夫子」。

[成] 滿族老姓包括:董鄂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成連寶(1018—)北京人,著名雜技演員「成氏五兄妹」著的老大。

[程] 滿族老姓包括:沙拉氏、成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程氏(漢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程硯秋(1004—1958)北京人。當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創立「程派」藝術,代表作《竇娥冤》。

[遲] 滿族老姓包括:遲佳氏、持嘉氏等。

[池] 滿族老姓包括:遲佳氏等。

[崇[滿族老姓包括:崇吉喇氏等。

[初] 滿族老姓包括:綽克秦氏等。

[楚] 滿族老姓包括:楚庫勒氏、泰楚拉氏、泰楚魯氏等。

[崔]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便有此姓。另據朝鮮古籍《李朝實錄》載:鐵嶺北部女真阿都歌千戶崔咬住、崔完者,以崔為姓。
滿族老姓包括:崔穆魯氏、崔佳氏、崔珠克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崔氏(漢族、朝鮮族)。
該姓著名人物有:崔敏芳(1935—)黑龍江省湯原人。歷任航天部8511研究所副所長、沈陽工學院院長。

[蔥]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便有此姓,如今不見。

[從] 滿族老姓包括:舒舒覺羅氏等。

[叢] 滿族老姓包括:崇吉喇氏等。

D

[達] 滿族老姓包括:文達氏等。

[大]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王族國姓。
老姓包括:戴佳氏(大佳氏)等。

[戴] 滿族老姓包括:戴佳氏、戴爾佳、達爾充阿氏、烏蘇氏、戴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岱齊特氏(蒙古族)、戴卜羅氏(蒙古族)、戴氏(漢族)等。

[代] 滿族老姓包括:達爾充阿氏、戴佳氏等。

[丁]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丁氏(漢族、朝鮮族)等。

[德]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便有此姓。
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德特齊特氏(蒙古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德君如(1852—1925)北京人。金代著名京劇演員,代表劇目《轅門斬子》、《羅成叫關》。

[竇]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便有此姓。

[段]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段氏(漢族)等。

[鄧] 滿族老姓包括:棟阿氏、棟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德敦氏(達斡爾族)、德都勒氏(達斡爾族)、鄧氏(漢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鄧鐵梅(1892—1934)遼寧省本溪人,抗日將領,東北民眾自衛軍總司令。

[董]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術虎曰董。另據朝鮮古籍《李朝實錄》載:鐵嶺北部女真海童千戶董貴洞,以董為姓。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家族曾以佟、童、董為漢字姓(詳見滿族第一著姓:覺羅氏)。
老姓包括:董佳氏、佟佳氏、珠赫勒氏、董鄂氏、棟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董坑氏(赫哲族)、董氏(漢族)等。

[都] 滿族老姓包括:圖克坦氏、都佳氏、溫都氏、都嚕氏、都勒氏等。

[杜]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徒單曰杜。
老姓包括:都勒氏、都善氏、額蘇哩氏、圖克坦氏、都嚕氏、都拉爾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達呼哩氏(達斡爾族)、德敦氏(達斡爾族)、德都勒氏(達斡爾族)、杜能肯氏(鄂倫春族)、杜氏(漢族)等。

E

[鄂] 滿族老姓包括:西林覺羅氏、董鄂氏、鄂濟氏、鄂穆綽氏、鄂謨托氏、戴佳氏、洪鄂氏、蒙鄂索氏、鄂綽羅氏、、鄂岳氏、鄂通氏、格濟勒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翁尼特氏(蒙古族)、阿嚕氏(索倫)、鄂諾氏(達斡爾族)、敖拉氏(達斡爾族)、鄂爾特氏(達斡爾族)、鄂蘇爾瑚氏(達斡爾族)等。

F

[樊] 滿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等。

[范] 滿族老姓包括:博和哩氏、富珠理氏、范佳氏、博都哩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范氏(漢族)等。

[方] 滿族老姓包括:舒穆祿氏、方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方氏(朝鮮族)等。

[房]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房氏(漢族)等。

[費] 滿族老姓包括:費莫氏、費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費氏(漢族)等。

[豐] 滿族老姓包括:豐佳氏等。

[馮]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便有此姓。
滿族老姓包括:富思庫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馮氏(漢族)等。

[鳳]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額爾敦氏(蒙古族)等。

[福] 滿族老姓包括:瑚圖哩氏、福塔氏等。

[傅] 滿族老姓包括:傅察氏、傅佳氏、那木都魯氏、福塔氏、傅錫哩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鄂爾克特氏(蒙古族)、傅氏(漢族、朝鮮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
傅庚辰(1935—)黑龍江省雙城人。當代著名作曲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中將。代表作有《地道戰》、《紅星照我去戰斗》等。
傅惜華(1907—1970)北京人。戲曲、曲藝理論家兼收藏家,中國戲曲研究院研究員兼圖書館館長。
路地(1928—)原名傅雲生,遼寧省岫岩人。《滿族文學》主編。

[富] 滿族老姓包括:傅察氏、巴顏氏、多錦氏、巴雅拉氏、木克得立氏、富義氏、富蘇瑚氏、富爾庫魯氏,以及加入滿族的付特哈氏(赫哲姓)等。

[付] 滿族老姓包括:富爾庫魯氏、傅察氏,以及加入滿族的付特哈氏(赫哲族)等。

G

[岡] 滿族老姓包括:以及加入滿族的岡氏(朝鮮族)等。

[剛] 滿族老姓包括:以及加入滿族的方剛氏(漢族)等。

[改] 滿族老姓包括:泰楚魯氏等。

[甘] 滿族老姓包括:噶努氏、甘佳氏等。

[高]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著姓。宋人《三朝北盟匯編》載:女真姓氏「那懶」謂「高」。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乞石列曰高。另據朝鮮古籍《李朝實錄》載:鐵嶺北部女真阿大伸千戶高難,以高為姓。
老姓包括:瓜爾佳氏、高佳氏、佟佳氏、薩克達氏、赫舍理氏、郭洛羅氏、果爾吉氏、舒穆哩氏、巴岳圖氏、郭爾羅斯氏、納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郭爾佳氏(錫伯族)、高氏(漢族)等。

[葛]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明朝嫌真兀狄哈女真酋長哈當阿,以葛為姓。
老姓包括:葛濟勒氏、墨爾哲勒氏、果爾吉氏、格佳喇氏,以及葛瓦依爾氏(鄂倫春族)、葛依克勒氏(鄂倫春族)、克依克勒氏(赫哲族)等。

[耿] 滿族老姓包括:舒穆祿氏、耿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耿氏(漢族、朝鮮族)等。

[公]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有此姓。
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公鄂哩氏、伊爾根覺羅氏等。
據《龍城舊聞》載,(當地)伊爾根覺羅氏為內大臣、二等男費揚古之後,公姓。

[宮] 滿族老姓包括:恭佳氏等。

[鞏]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鞏氏(漢族)等。

[龔] 滿族老姓包括:龔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龔氏(漢族)等。

[貢] 滿族老姓包括:舒舒覺羅氏等。

[顧]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伊爾根覺羅氏、郭爾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固爾佳氏(錫伯族)、顧氏(漢族)等。

[關]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官佳氏、卦爾察氏、舒穆祿氏、烏蘇氏、洪佳氏、洪鄂氏、洪鄂春氏、索爾濟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瑚錫哈理氏(赫哲族)、古拉依爾氏(鄂倫春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
關向應(1904—1946)遼寧省金州人。黨的「六大」團中央書記,長征期間任紅二方面軍總政委,八路軍120師政委,六、七屆中央委員。
關山復(1915—)吉林省伊通人。1936年入黨,歷任太行山東北抗日縱隊軍政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委副書記、東北局宣傳部長、最高人民檢查院副檢察長。
關學曾(1922—)北京人。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創造了「北京琴書」新曲種,代表曲目《楊八姐游春》、《傳家寶》等。
關肅霜(1928—)湖北省荊州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關沫南(1919—)吉林省永吉人。現代作家,歷任《松花江日報》編委、《北方文學》主編、《民族文學》編委,代表作《炮隊大街》。
關牧春(1953—)河北省新鄉人,當代著名歌唱家。代表作有《祝酒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等。
關夢覺(1912—)吉林省懷德人。經濟學家,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吉林省政協副主席。
關平(1966—)山東省平度人。競走運動員,曾兩次打破世界記錄。

[官] 滿族老姓包括:官佳氏等。

[廣] 滿族老姓包括:廣佳氏等。

[貴] 滿族老姓包括:貴車特氏等。

[桂] 滿族老姓包括:貴岳哩氏、貴車特氏等。

[郭]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托勒佳氏、郭爾佳氏、郭羅羅氏、果爾吉氏、郭佳氏、郭爾本氏、薩哈連氏等,以及加入滿族的郭爾羅特氏(蒙古族)、郭貝爾氏(達斡爾族)、阿嚕氏(鄂溫克族)、郭氏(漢族、朝鮮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郭維城(1912—)遼寧省義縣人,少將。早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抗戰時期曾主辦《解放日報》,參加台兒庄戰役。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鐵道運輸司令員、鐵道部部長等。

[國] 滿族老姓包括:郭羅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郭羅羅氏(錫伯族)等。

[果]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等。

H

[哈] 滿族老姓包括:薩哈爾察氏、哈爾拉氏、哈勒塔喇氏、哈爾察氏、哈思呼哩氏等。

[海] 滿族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海拉蘇氏、薩克達氏、海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喀爾諾特氏(蒙古族)等。

[韓] 滿族老姓包括:哈思呼哩氏、罕扎氏、翰顏氏、韓佳氏、韓爾佳氏、罕吉拉錦氏、金米特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吉喇特氏(蒙古族)、卡格依爾(鄂倫春族)、韓氏(漢族、朝鮮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韓光第(?—1929)字斗瞻,黑龍江省雙城人,滿洲鑲黃旗人,父親英貴,官佐領。少年穎悟異常,慕古之名將,後為東北鎮威軍第十七旅中將旅長,以愛國大義激勵士卒。1929年,率所部抗擊蘇軍入侵,在扎蘭諾爾壯烈犧牲。

[漢]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朝鮮漢氏,滿洲正黃旗雲騎尉朔世地姓漢氏,世居朝鮮義州。

[杭] 滿族老姓包括:杭佳氏等。

[郝] 滿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赫舍里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郝氏(漢族)等。

[和] 滿族老姓包括:鈕祜祿氏等。

[何]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阿里侃曰何。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赫舒理氏、洪克羅氏、輝和氏、碧魯氏、碧魯勒氏、董鄂氏、阿禮哈氏、赫葉勒氏、渾河納喇氏、輝羅氏、伊拉里氏、赫宜氏、和脫果特氏、何拉覺氏、碧喇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克音氏(達斡爾族)、鄂蘇爾瑚氏(達斡爾族)、荷葉爾氏(錫伯族)、柯爾特依爾氏(鄂倫春族)、何氏(漢族、朝鮮族)等。

[赫] 滿族老姓包括:赫佳氏、赫葉勒氏、赫舍理氏、赫哲氏、赫書氏、赫錫赫理氏、亨奇勒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荷葉爾氏(錫伯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赫崇本(1908—1985)遼寧省鳳城人。海洋生物學家,歷任國家科委海洋組組長、中國海洋湖泊學會副理事長。

[賀]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有此姓。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赫葉勒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荷葉爾氏(錫伯族)、賀在爾氏(錫伯族)等。

[黑] 滿族老姓包括:赫舍理氏等。

[衡] 滿族老姓包括:舒穆祿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衡氏(漢族)等。

[洪] 滿族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洪佳氏、宏義氏、洪鄂氏、洪鄂春氏、洪吉哩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洪氏(朝鮮族、漢族)等。

[宏] 滿族老姓包括:洪佳氏等。

[鴻] 滿族老姓包括:宏義氏等。

[侯]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侯佳氏(蒙古族)、侯氏(漢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侯寶林(1917—2003)北京人。相聲大師,代表作有《夜行記》、《關公戰秦瓊》。

[呼] 滿族老姓包括:呼倫覺羅氏等。

[胡] 滿族老姓包括:瓜爾佳氏、胡佳氏、庫雅拉氏、瑚爾佳氏、瑚遜氏、錫克特哩氏、瑚雅拉氏、胡佳氏、瑚錫喀氏、瑚圖氏、瑚魯氏、瑚德勒氏、瑚爾哈喇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瑚錫哈理氏(錫伯族)、瑚爾拉斯氏(達斡爾族)、瑚爾噶氏(錫伯族)、胡氏(漢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
胡絜青(1905—2003)國畫家,老舍夫人。
胡可(1921—)山東益都人。當代戲劇家,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代表作《槐樹庄》、《戰斗里成長》。
胡松華:當代著名歌唱家。代表歌曲《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

[扈]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胡錫哈里氏(錫伯族)等。

[花] 滿族老姓包括:博和哩氏、富珠理氏、穆舒氏、博都哩氏等。

[化] 滿族老姓不清,大連有此滿族姓氏,待考。

[華] 滿族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阿賚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瑚錫哈理氏(赫哲族)、華西哈哩(錫伯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華粹深(1909—1981)戲曲作家,愛新覺羅氏。歷任南開大學古典戲曲小說研究室主任兼天津戲曲學校副校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代表作為京劇《哀江南》、河北梆子《打金枝》等。

[隗] 滿族老姓包括:薩察氏等。

[黃] 滿族老姓包括:黃佳氏、伊喇氏、烏雅氏、愛新覺羅氏、西林覺羅氏、納喇氏、鄂濟氏、廣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洪鄂羅特氏(蒙古族)、黃氏(漢族、朝鮮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
黃顯聲(1896—1949)遼寧省岫岩人。歷任東北軍旅長、遼寧省警務處長兼沈陽市公安局長、東北軍騎兵副軍長,擁護共產黨,在准備投奔延安時被捕,1949年就義。
黃潤甫(?—1916)北京人。近代著名京劇花臉演員,獨成「黃派」,代表劇目《逍遙津》。

[惠]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吾魯曰惠。
老姓包括:輝和氏、珠魯氏等。

[輝] 滿族老姓包括:輝羅氏等。

[霍] 滿族老姓包括:舒穆祿氏等。

J

[焦] 滿族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非宗室)、覺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焦氏(漢族)等。

[解]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渤海國有此姓。老姓包括:烏拉氏等。

[景] 滿族老姓包括:精格理氏、景佳氏、胡錫氏。

[井]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井氏(漢族)等。

[精] 滿族老姓包括:精吉氏、精格理氏等。

[靳] 滿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等。

[姬]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姬氏(漢族)等。

[吉] 滿族老姓包括:吉爾吉氏、吉爾吉瓦爾喀氏、吉嚕氏等。

[計] 滿族老姓包括:計布出氏、錫瑪拉氏、紀佳氏等。

[紀] 滿族老姓包括:錫瑪拉氏、紀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紀氏(漢族)等。

[覺] 滿族老姓包括:覺禪氏等。

[佳] 滿族老姓包括:尼馬察氏等。

[假]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假氏(漢族)等。

[賈] 滿族老姓包括:札思瑚哩氏、嘉佳氏、嘉穆呼氏、嘉布塔喇氏,以及加入滿族的賈氏(漢族)等。
該姓著名人物有:賈作光(1923—)沈陽人。舞蹈藝術家,中國舞協副主席、北京分會主席、內蒙古分會名譽主席,蒙古族舞蹈的奠基人。

[金]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元末明初火兒阿萬戶阿哈出本姓古倫,漢字姓金。另據朝鮮古籍《李朝實錄》載:鐵嶺北部女真都夫失里千戶火失貼木,以金為姓。
老姓包括:愛新覺羅氏、金佳氏、精吉氏、精格理氏、索爾濟氏、鈕祜祿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金氏(朝鮮族、漢族)。
該姓著名人物有:
載濤

㈣ 郁字的歷史名人

郁新:明初大臣,臨淮(今安徽省鳳陽東)人,字敦本,洪武年間官戶部度支主事,明太祖和明成祖時官至戶部尚書。長於綜理,精於計算,所作規劃,都很完備。前後執掌戶部13年,精通業務,事事條理清楚,制度嚴密而不繁瑣,很受朝廷器重。


郁采:明正德年間進士,授刑部主事,後遷任裕州同知,時遇戰亂災荒,盜賊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領州民抵抗,連戰數日後城陷,巷戰而死。

郁浩:明朝學士,舉為進士後做官,他的政令簡單易行而有效,但也要求嚴格執行,手下人都覺得他領導有方。


郁繼善:宋朝的名醫,對醫學既有實踐,又有理論研究,熟讀古代醫書,結合實踐加以了精深的思考,取得很好療效。


郁文博:明代藏書家。景泰五年(1454年)進士,官湖廣副使,酷愛藏書校書,築有「萬卷樓」;致仕後,潛心於樓中校書,陶宗儀所編《說郛》,就是他校勘的。


郁文名:清朝的畫家,做人有骨氣,常畫山水花鳥。


郁松年:字萬枝,號泰豐,清道光間人,購書數十萬卷,精選宋元珍本,刊為《宜稼堂叢書》,搶救、保存了不少珍稀古籍,如宋代大數學家秦九韶、楊輝的算書,宋單常和元郝經的兩種《續後漢書》。


郁永河:字滄浪,清浙江仁和縣人,曾考取秀才,好遠游。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福建省福州火葯庫爆炸,典守者被責求償還,派人到台灣地方淡水採集硫黃。永河是幕客,自告奮勇。次年正月起程,二月廿五日抵台南府備辦用具。四月初七北上,經各個台灣少數民族部落,抵甘答門(今台灣地方關渡)。最終,完成煉硫任務,十月初七離台。沿途以詩文記錄見聞,寫就《稗海紀游》。詳細記載台灣地方的地理氣候、風俗民情、產物歷史,文筆細膩,是最早也是內容最豐富的一本台灣地方游記文獻。


郁錫麒:清末出色的園林專家,貫通中西園林之長,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就是他設計的。


郁慕俠:民國年間著名記者。他的《上海麟爪》,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滬上海灘方方面面的眾生相。

郁達夫:名文(1896-1945),出生於浙江省富陽縣城,是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之一,國內外著名的文學家、散文家和詩人。1913年秋,青少年時期的郁達夫,隨兄長郁曼陀東渡日本留學,他與郭沫若和成仿吾組建了「創造社」。他所創作的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金秋桂花遲》聞名海內外。1945年9月,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於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犧牲時僅49歲。他一生留下了50多篇小說,200多篇散文和1000多首詩詞。【中國人民解放軍郁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郁文(1919-1975),江蘇省海門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宣傳部幹事,第115師直屬政治部教育股股長,新四軍3師7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7旅20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6縱16師47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3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海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海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國防部第5研究院3分院政治委員,第七機械工業部3院黨委書記,空軍第6研究院黨組第一副組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75年逝世,終年56歲。

㈤ 有誰知道姓氏「舒」的由來

舒姓,為黃帝直系後代。以國為氏,出自「偃姓」,據《左傳》所載,周朝,皋陶的後代被封於舒國(在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公元前657年,舒子平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稱為舒鳩國。公元前552年,又被楚國所滅,子孫以「舒」為氏。
姓氏來源: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國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春秋時期,在今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史稱「群舒」。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姬發在滅殷商後,在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的封國,皆為子爵小諸侯國。皋陶是傳說中的少昊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主要活動在奄地一帶(今山東曲阜)。虞舜執政時期,皋陶曾擔任負責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稱。大禹繼舜為帝後,皋陶亦繼續受到重用。群舒諸國起先在周惠王姬閬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國所攻取,後又在周襄王姬鄭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國與徐國之間爆發的大規模「婁林之戰」中,乘機脫離徐國控制而分別復國。周定王姬瑜六年(公元前601年),楚莊王羋旅(熊侶)首滅蓼舒國;周簡王姬夷十二年(公元前574年),楚莊王再滅舒庸國;周靈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楚、吳兩國交戰之際,舒鳩國又被楚康王羋昭(熊居)所滅;其餘的群舒諸國在其後也陸續被滅於楚國。
滅國後,群舒諸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氏,稱舒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己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莒國壽舒,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壽舒,地在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店子集鎮黃草坡一帶,是春秋時期莒國之地,為戰略要沖,歷史上多次發生戰爭。例如在史籍《左傳·襄二十三年》中記載:「明日將復戰,期於壽舒。壽舒,莒地。」也就是記載了周簡王姬夷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齊國與莒國之間著名的「蒲侯之戰」:齊靈公姜環與莒子相約於明日在壽舒再戰。
莒國滅亡並被宿敵齊國吞並後,居於壽舒及其周邊一帶的國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壽舒氏、蒲侯等,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舒氏、壽氏、蒲氏、侯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舒穆爾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後有錫伯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mur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徐氏、蘇氏。
⑵。蒙古族舒穆祿氏,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Sumuru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記載:
⑴.滿族秋舒哩氏,滿語為Ciosuri Hala,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縣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秋氏等。
⑵.滿族書瑪哩氏,亦稱石馬拉氏,滿語為Sumari Hala,漢義「小口袋」,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海蘭(今吉林和龍海蘭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石氏等。
⑶.滿族舒佳氏,滿語為S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法喀堡子(今遼寧新民法哈牛鎮)。後有赫哲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⑷.滿族舒祿氏,源出遼國時期回鶻民族的述律部,滿語為Sulu Hala,漢義「白馬」,世居長白山地區,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蘇氏、徐氏等。
⑸.滿族舒爾都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梭罕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ur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⑹.滿族舒發察氏,滿語為Sufaca Hala,世居綏河(今吉林扶余),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察氏等。
⑺.滿族舒墨哩氏,滿語為Sumuri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⑻.滿族舒穆哩氏,亦稱蘇某力氏,滿語為Sumuri Hala,世居海蘭木(今黑龍江瑗琿黑河鎮對岸海蘭泡)、薩爾碧圖(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鄂倫春自治旗交界處諾敏河中游),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莫氏、舒氏等。
⑼.滿族舒克都哩氏,滿語為Sukri Hala,世居綏芬(今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地區),清朝中葉以後冠漢姓為舒氏。
⑽.滿族舒嚕氏,亦稱舒穆祿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石抹部,滿語為Suru Hala,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草原)。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⑾.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滿語為Tatara Hala,漢義「特別多」,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部)、馬察(今吉林渾江)、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甘肅蘭州皋蘭)、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遼寧沈陽西北石佛寺)、吉林烏拉(今吉林永吉)、長白山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唐氏、譚氏等。
⑿.滿族舒善覺羅氏,滿語為Susangiolo Hala,世居訥殷(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⒀.滿族舒舒覺羅氏,滿語為Susugiolo Hala,世居佛阿拉城(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舒氏。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土家族、彝族、傣族、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舒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任姓,據《左傳》
滕侯、薛侯爭長(隱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爭長。
薛侯曰:「我先封。」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
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為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
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不敢與諸任齒—不敢與任姓諸國爭論!
諸任—在史籍《左傳》中疏雲:「世本氏姓篇雲:『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㈥ 歷史上的舒氏名人

老舍(1899~1966),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舒行(1913-2001),中國人民解放軍舒姓開國將軍,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特務連排長、教導營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4師10團總支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抗大7大隊3隊隊長,第二分校2大隊大隊長,冀中軍區游擊第五總隊總隊長,冀東軍區13團團長。在冀東西部、長城南北及熱河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創建了山區和平原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14軍分區司令員,率領所屬13團、北進支隊約2000多人,向承德、圍場方向進發。後任熱河軍區參謀長、冀熱察軍區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50軍參謀長。參加了遼沈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參謀長。回國後,任吉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3日因病在江西省吉安市逝世,終年88歲。 宋代時稱「第一教授」,奉化(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吏、學者。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謚文靖,有《舒文靖集》。(更多資料請進入 舒瞵)
舒邦佐,南宋官吏、學者,隆興府靖安(今屬江西)人,淳熙八年(一一八二年)進士,歷任蒲圻主簿、善化主簿、衡州錄事參軍。治事廉明,去官之日,百姓痛哭流涕。有《雙峰猥稿》。(更多資料請進入 舒邦佐) 在舉世聞名的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在碧波盪漾的松花江畔, 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有「魚米之鄉、園林城市」美譽的吉林省舒蘭市。
舒蘭,滿語「果實」之意,因其乃盛產碩果饒實之地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舒蘭人民發揚「和諧、務實、熱情、奮進」的舒蘭精神,努力開拓,銳意進取,創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跡。舒蘭由過去鮮為人知的小城變成一座開放的新興城市。
舒蘭依山傍水,幅員廣袤。東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這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為「皇貢區」。如今,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產糧大市(縣),農作物達上百種,尤為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產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經濟植物124科549種、有元蘑、木耳、猴頭、人參、貝母、天麻等山珍和葯用植物。森林覆蓋率為41%,有馳名中外的紅松、白松、 黃玻璃、柞、椴等幾百種樹種。
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儲量大、煤質好、易於開采。專利技術褐煤造氣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舒蘭的高嶺粘土 ,紅、白花崗岩和泥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崗岩質量最佳,曾被選作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基石。泥炭儲量達2億立方米、粘土儲量1236萬噸,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農業生產已邁入產業化軌道。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香菇、白鵝、烤煙、林蛙、草編織、黃牛、生豬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生產基地遍地開花。綠色水稻種植遍及8個鄉鎮,年產量5萬余噸。由其加工而成的「豐珠牌」舒蘭貢米獲得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食品獎」,享譽海內外。1997年,又被國家批准為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工業生產同樣成就顯著。全市擁有各類工業企業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葯、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醫葯、機械、化工、建材等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吉舒牌鐮刀、無水咖啡因等名牌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舒蘭市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以生態園林城建設為突破口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斷提高。1996年創建省級衛生城,當年提出,當年實現。目前,舒蘭的城市總體風貌已呈現出綠樹、白牆、碧水、藍天、華燈、磚巷的特點。舒蘭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拉濱、龍舒兩條鐵路貫穿全市南北,經由9個鄉鎮,連接全國各地。有國、省、市級7條干線公路通往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大城市,並有286條鄉、村級公路縱橫貫通全市。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已與國際國內聯網,並開通了行動電話系統。市內建設有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各一座,年供電能力3.1億千瓦時,直接與東北輸變電網相接。
為加快舒蘭經濟和改革開放步伐,舒蘭市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採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儲備,為投資者提供了極為寬松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來舒一展才華。「發揚進取精神,推進創新實踐」,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教育活動、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營造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合力。
「一代業績載清史,更盼風流譜新篇」。 美麗的北方明珠正以嶄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著日益成長的現代文明。 望出京兆;
源出春秋。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舒姓的源流和郡望。
京兆世澤;
恩信家聲。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舒泰,官武岡州同知,撫以恩信,民皆悅服。
明經教授;
忠孝狀元。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奉化人舒璘,字元質,一字元賓,與張拭、陸九淵、朱熹等理學家都有交往。乾道年間進士,任徽州教授,當時被稱為第一教官。後歷官平陽知縣、宜州通判,死後謚文靖,有《舒文請集》。下聯典指明代進賢人舒芬,字國裳,十二歲時能作賦,正德年間狀元,官修撰。當時,武宗在佞人江彬的慫恿下,數次微行出宮,縱情游樂,他都上書諫阻;武宗要南巡時,他又與翰林院同僚聯名上疏,被罰跪五天,又廷杖三十,貶為福建市舶副提舉。世宗時復官,又因「大禮」案而下獄受廷杖,不久因母親去世回鄉,哀痛致死。世稱「忠孝狀元」。他學貫諸經,兼通天文、律歷,尤其精於《周禮》,學者稱他為梓溪先生,著有《易問箋》、《周禮定本》等。
德興廉吏;
元質教官。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工部主事舒清,字本直,德興人。成代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營繕郎中,後擢河南參議,再遷四川布政使。曾創立「遞減法」,大大減輕百姓負擔。又抗疏切諫朝廷對地方古琴等古物的索取,深受百姓愛戴,是當時有名的「廉吏」。下聯典指宋代宜州通判舒瞵,字元質,奉化人。乾道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淳佑中追謚文靖,有《舒文靖集》。
工牡丹賦;
成釣台詩。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舒元輿,嘗作《牡丹賦》,時稱其工。下聯典指唐·舒杲為國子監,有題釣台詩。
策籌文武;
學受紫陽。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舒卞豪雋有文武才,建炎間御金人有功,參岳飛軍幕,多所贊畫。下聯典批宋·舒璘,從張拭、陸九淵、朱熹(紫陽),呂祖謙游,著有《舒文靖集》。 牡丹音容在;
棠棣義氣深。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現代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舒綉文(女)(1915-1969),安徽人。歷任第三屆全國婦聯執委、中國劇協常務理事、中國影協常務理事等。1931年到上海任天一影片公司配音演員,參加中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配音工作,參加故事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的拍攝。下聯典指東漢名士舒邵,陳留人。與兄長伯膺俱為東漢末年名士。他曾為伯膺復仇殺人,事發後,兄弟兄爭死,被譽為義士。
卷簾引瑤玉;
滅燭臨霜墀。
——舒元輿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御史中丞、詩人舒元輿《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詩句聯。元輿,東陽人。元和進士。嘗為牡丹賦,時稱其工。後文宗觀牡丹,憑欄誦賦,為之泣下。 明安抗英稱果毅;
伯雄平準號文襄。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正白旗漢軍副都統舒明安,滿洲正白旗人。咸豐間,英軍犯天津,隨僧格林沁在大沽堵勦,有功。後謚果毅。下聯典指清代武英殿大學士舒赫德,字伯雄,滿州正白旗人。平定準回二部,劂功甚偉,卒謚文襄。
報國文章尊李杜;
攘夷大義著春秋。
——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1899-1960)自題聯。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拚八湊文。
——舒慶春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傑出語言大師老舍(舒慶春)自題聯。 吟杏苑春風,名榮先代;
作牡丹佳賦,才冠唐朝。
——佚名撰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狀元舒芬的事典。舒芬,字國裳,進賢人。正德進士第一,授編修。下聯典指唐代詩人舒元輿的事典。

閱讀全文

與有聲小說第四野戰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當網管寫小說 瀏覽:629
倫理聚合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815
總裁他病得不輕虐愛小說 瀏覽:140
bigbangbl同人小說 瀏覽: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
2016短篇小說合集 瀏覽: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說 瀏覽:782
神級寵物系統小說 瀏覽:652
斷半小說全文 瀏覽: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說 瀏覽:580
在線文學小說閱讀 瀏覽:679
絲亂系列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278
主角是好幾個小孩的玄幻小說 瀏覽:298
女主為男主擋傷小說 瀏覽:530
魔道師祖小說名字 瀏覽:359
絕世唐門風雲小說網 瀏覽:585
玄幻小說中的丹葯等級 瀏覽:903
三途川客棧類似小說推薦 瀏覽:349
女人較多的玄幻小說 瀏覽:21
精神病主角有聲小說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