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史上不能通婚的姓氏有哪些
1、武潘不通婚:被小說耽誤的尷尬
武和潘怎麼就不能通婚了?這個問題還得從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說起。正式因為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武大郎和潘金蓮之間的恩怨情仇,武松把自己的嫂嫂潘金蓮殺害以後,兩個家族就發誓武潘兩個姓氏永不來往,禁止通婚!
雖然這是虛構的,不過卻因為文化渲染對河北清河縣的武潘兩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甚至施耐庵的後人為此專程前去清河縣對兩家致歉,現如今的武植祠裡面還有當年的詩作:「杜撰水滸施耐庵,潘武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武植祠里斷公案,施家欠債施家還。」
2、朱李不通婚:歷史的輪回
這兩個個姓氏其實有一千多年的「世仇」,我們還得從唐朝末年開始說起,當時軍閥朱溫造反篡唐建立了後梁,最後導致唐朝正式亡國,從此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時期。
話說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最終卻是被李自成所帶領的軍隊破壞,明朝最終滅亡。
部分地區的人們因此不能通婚,理由是世仇。過了千百年,現在仍會有極少數的李姓人接受這種概念的潛移默化之影響。
3、鄭施不通婚:三百多年的禁錮
鄭和施姓看著無冤無仇,怎麼就不能通婚了呢?這還得從鄭成功和施琅之間的矛盾說起。早些時間應為施琅處死過鄭成功的親信,後來鄭成功報仇殺死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
最終兩家不共戴天,並且嚴令禁止自己那一支兒不得與對方家族通婚!
而這兩年的恩怨,一直到2010年,隨著鄭、施兩家後人擁抱和解,正式宣告這糾纏300年的恩怨被化解掉了。
4、岳秦不通婚:名人之間的瓜葛
岳家和秦家一直到北宋時期並沒有什麼矛盾,這對不通婚的淵源得從岳飛被秦檜陷害說起。正是因為秦檜的讒言成為催化劑,以至於岳飛被宋高宗因種種原因殺害。岳飛的子孫逃難四方最終才倖免於難。自此,岳飛那一支兒的家族便立下規矩,岳家和秦家「勢不兩立」。
岳飛的三十世孫岳順元現居南京,岳順元表示南京是秦檜的故鄉,在這里也碰到過很多秦姓朋友。「我跟他們相處得都很好,也從來沒聽說過岳秦兩姓不能通婚,至少我們這一支沒有這樣傳下來的祖訓。
5、姬嬴不通婚:古老的恩怨
這兩個姓都是上古八大姓之一,不過他們的矛盾也不至於那麼古老。這一切還得從秦國滅周朝的歷史事件說起。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滅了西周公國。另外,在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滅掉了東周公國。
姬是周朝國姓,嬴是秦國國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兩個姓氏的後人曾世代為仇。
楊潘不通婚:都說了演義是假的,你還殺我?
說起楊家和潘家所謂的不通婚,這是受到了《楊家將演義》的影響。甚至有的楊姓後人將潘楊不能通婚的規矩寫到了家訓和族譜中,在這里潘家可就躺槍了~其實《宋史》中並沒有潘美和楊業不合的任何記載,因為演義中將潘仁美刻畫成了一個害人的奸臣,所以這個典故就在民間廣泛流傳。
最可怕的是元明時期,楊家很多後人甚至多次派人追殺潘家後人~這個烏龍不知熊大木當時要是知道了會不會活過來趕緊去澄清~
6、六桂不通婚:遙遠的記號
「六桂」姓氏指的是方、汪、江、洪、翁、王。這六個大名鼎鼎的姓氏怎麼就不能通婚了?這里有一個傳說,那就是「六桂」的祖先為了避免殺身之禍,讓兄弟改姓各自逃亡,便於日後相認。
此舉就是分別用姓氏作為記號,並且互不通婚。這就是為了防範後代親人們近親通婚。
7、水火不通婚:共工祝融的引申
水姓據說他們的祖先是共工氏,而火姓的祖先據傳是祝融,這兩位老祖先曾經經常打仗,更是出現了水火不容的成語。再加上人類探索自然中得知的水火不共存,自然在封建社會中這兩個姓氏的子孫不能通婚了。
不過現實生活中,很多水火後代相處的其樂融融~
8、梁祝馬三姓不通婚:「非遺」絕唱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但是直到現在,梁祝傳說已對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婚姻風俗產生了影響,至今梁、祝、馬三家不通婚;禁唱梁祝戲;禁放梁祝電影。
山東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樊存曾表示:「在尊儒重孝風氣的漢代,梁祝這樣的自由戀愛是不為家族勢力容忍的,他們認為不光彩,而且對馬家來講,在迎娶當天新娘病故也被認為晦氣,因此這一帶一直保留著三姓不通婚的習俗。」
9、貢岳不通婚:唯一因感恩不通婚
要說這對不通婚的緣由,仍然和岳飛有關系,不過卻是因為感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宋朝岳飛被害,他的孩子們紛紛逃亡,當時在朝中的貢祖文冒死藏匿12歲的岳霖 。秦檜得信之後,就開始暗地搜查,為了保護岳飛後代,貢祖文毅然決定辭官隱退。等到岳飛的冤屈被昭雪了後,岳氏對貢氏感激不盡。
《岳氏宗譜》中明文記載:「貢公為岳氏保孤,百年圖維,棄官歸隱,大有造於岳氏也。故錄其本傳,附載於此,俾後之覽者,不忘貢公之德。」
為體現貢岳兩家為一家人,兩家規定貢岳兩家不得通婚。
另外在《岳氏宗譜》首發現場,還有令人感動的一幕,延陵鎮柳茹村的耄耋老人貢壽康應邀來到現場,受到了岳氏的熱烈歡迎。貢壽康是貢祖文的第30世孫,在發譜現場,他與岳飛第31世孫岳逸民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貢姓繁衍至今已有34代,貢岳兩姓人口在當地已有2萬餘人,但至今還是不通婚。
其實前輩的所謂恩恩怨怨,很多都是強牽附會,絕對不應該成為後代談戀愛的障礙。例如《大公報》就曾經報道了台灣的鄭先生牽手施女士,但因為所謂的講究最終施女士改姓林才得以順利結婚。
⑵ 身似浮雲....有沒有這首詩的全文
白居易
【贈韋煉師】
潯陽遷客為居士,
身似浮雲心似灰。
上界女仙無嗜欲,
何因相顧兩裴回。
共疑過去人間世,
曾作誰家夫婦來。
白居易
【送蕭處士游黔南】
能文好飲老蕭郎,
身似浮雲鬢似霜。
生計拋來詩是業,
家園忘卻酒為鄉。
江從巴峽初成字,
猿過巫陽始斷腸。
不醉黔中爭去得,
磨圍山月正蒼蒼。
徐夤
【嘉運】
嘉運良時兩阻修
釣竿蓑笠樂林丘
家無寸帛渾閑事
身似浮雲且自由
庭際鳥啼花旋落
潭心月在水空流
晨炊一箸紅銀粒
憶著長安索米秋
⑶ 話說宋朝講的是什麼書
話說宋朝詳細介紹 一場大戲,由黃袍加身開始,
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淪。
手中權回柄,消失在杯酒釋答兵權,
盛世繁華,凝固在清明上河圖。
話說宋朝有聲小說是由「大宇茶館」所播講、高天流雲創作的一部軍事歷史類有聲讀物,
⑷ 急求讀書筆記3篇 快 急的很! 在線等 老子121分全給你
題目:《海底兩萬里》 作者:儒勒•凡爾納
主要內容:1866年,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人們都感到非常驚奇。邀請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參加追捕,他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但他並沒有淹死,恰恰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實這怪物不是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正是這艘船救了他。船長邀請阿龍納斯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海底生動植物和水中奇異景象,又經歷了許多驚險曲折,最後潛水船到達了娜威海岸。
好詞:奇幻莫測 美不勝收 驚天動地 無窮無盡 屹立不動
好句:1.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2.信不信,到底也沒有什麼關系。
3.固然他的命運是離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偉大的。
4.但願所有的仇恨都在這顆倔強的心中平息!
感想: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只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題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主要內容: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家釀酒廠的季節工,母親在大戶人家當廚娘,家境十分貧寒。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書,十歲左右就開始幹活謀生。奧斯特洛夫斯基幹過各種職業,如幫人家牧馬,在車站食堂當小伙計,在發電廠當助理司爐等,貧困屈辱的生活培養了他對舊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好詞:聲色俱厲 皮膚鬆弛 凶神惡煞 心驚膽戰 提心吊膽
好句:1.不管一個人多麼有才能,但是集體常常比他更聰明和更有力。
2.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3. 所謂友誼,首先是誠懇,是批評同志的錯誤。
4.對時間的慷慨,就等於慢性自殺。
感想: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題目:《三國演義》 作者:羅貫中
主要內用:三國演義寫的是東漢末年群雄紛爭,三國鼎立的故事,三國演義里有很多紛繁錯雜的人物,他們的性格各有特點。
好詞:一臂之力 一親芳澤 七步成詩 三顧茅廬 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
好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感想:這本書里體現了作者對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洞察力和維護皇室正統的思想局限。我總是忘不掉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為救少主不顧自身的安危,這是何等偉大的精神啊。我還忘不掉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心,就這一點就需要我好好學習。雖然最後的結局違反了我的期望,但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
題目:《水滸傳 》 作者:施耐庵
主要內容:水滸傳寫的是宋朝一次豪俠起義的故事。
好詞:從長商議、徹里徹外、重巒復嶂、以禮相待、徹里至外
好句:
一切諸煩惱,皆從不忍生。
見機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羹香。
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長。
感想:人們都說:少不看水滸,就是因為水滸傳會讓年輕人激情燃燒,壓不住自己的火氣。這話說得真是沒錯。比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我被魯智深的正義感震撼了,一邊看一邊在心中暗暗地為魯智深吶喊助威。
題目:《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主要內容:西遊記寫的是一些神怪妖魔的故事,說的是孫悟空如何護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普渡眾生。
好詞:卧魚將腳 飄揚翠袖 搖拽緗裙 玉筍纖纖 金蓮窄窄
好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自古紅顏多薄命,懨懨無語對東風.。
閨心堅似石,蘭性喜如春。
嬌臉紅霞襯,朱唇絳脂勻。
感想:我覺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這么豐富的想像力。孫悟空這個人物簡直是寫活了,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他不像是一個神仙,這本書真能吸引人。
題目:《童年》 作者: 高爾基
主要內容: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好詞:忽如其來 飄忽 興趣盎然 熠熠生輝
好句: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
感想: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臟的環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丑及人復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⑸ 水滸傳全書600字內容概括誰有我在線等!!!!!!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此文來源於公務員測試網--文秘頻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⑹ 水滸傳摘抄加賞析十篇,急用!!!!
1、大鬧野豬林
話說當時薛霸雙手舉起棍來,望林沖腦袋上便劈下來。說時遲,那時快,薛霸的棍恰舉起來,只見松樹背後雷鳴也似一聲,那條鐵禪杖飛將來,把這水火棍一隔,丟去九霄雲外,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喝道:「灑家在林子里聽你多時!」
賞析:這個和尚是活佛!僅這幾個字。莫不是這幾個字可以概括出魯智深給人的痛快淋漓!還有,單此這飛來一舉,和尚禪杖出,真精妙設置也。我讀到此番評論才感悟到:果然如此。怪不得給人一氣呵成的連貫之感。
4、施恩棒下救武松
只見管營相公身邊立著一個人,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紀,白凈麵皮,三柳髭須,額頭上縛著白手帕,身上穿著一領青紗上蓋,把一條白絹搭膊絡著手。那人便去管營相公耳朵邊略說了幾句話。只見管營道:「新到囚徒武松,你路上途中曾害甚病來?
賞析:我們說能夠用恩惠來結交的人,是很不錯的人,是知恩圖報之人。但是我們說,這還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什麼樣的人呢?是能夠以義結的人。度義而動,見得思義,一切唯義是從,這樣的人不可屈服,不可收買,不可恐嚇,也不可誘惑。
5、潯陽樓宋江題詩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盪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賞析:「潯陽樓宋江吟反詩」是不能夠忽略的一件事情,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在於宋江題反詩而引來殺身之禍,重要性在於宋江在題反詩前的那些自省和對自己生活的反思。
⑺ 讀書有哪些益處
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有知識,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閱讀面一定要回廣,要不斷擴大。保持一生的答閱讀習慣。不斷進步,終生學習。大學畢業後仍要學習。
一生中都要不斷豐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無止境的。人生應有意義,有價值。要學會自主學習。讀書和沒讀書肯定是不一樣的,境界會不同。
(7)有聲小說在線話說宋朝完整版擴展閱讀
讀書故事
宋朝的程顥非常喜歡讀書,他把古代經典圖書背得一絲不差,還涉獵了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等門類圖書。弟弟程頤則不喜歡讀書,經常跑到外面玩耍。一天,弟弟從山上玩耍回家,有點悶悶不樂,哥哥發現後,詢問弟弟為什麼煩惱。
程頤從口袋裡掏出幾只翠綠的鳥蛋來,決定考考兄長:「哥,你平時總說有知識的人,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大事,那麼,我問問你,你知道這是什麼鳥蛋嗎?」程顥看過鳥蛋以後,語重心長地告訴弟弟:「這叫丁郎蛋,是丁郎鳥在檀香樹上用靈芝草做窩,生出的鳥蛋。
咱們趕快回去,這樹、這鳥窩都是珍寶。」只是,程頤玩得痛快,根本不記得樹長在哪裡,他對哥哥的學識淵博佩服地五體投地。從此以後,程頤不再出門玩耍,發奮苦讀,終於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知識大師。
⑻ 帶有諧音的對聯
檐下蜘蛛一腔絲意
庭前蚯蚓滿腹泥心
上聯:「絲」諧「私」。
下聯:「泥」諧「疑」,方言讀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須梅
上聯:荷「何」,藕「偶」。
下聯: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尋子路
今朝對鏡見顏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為「棋子的路數」。
顏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顏的真容」。
未出土時便有節
及凌雲處尚虛心
借寫竹詠物言志。
粟綻縫黃見
藕斷露絲飛
上聯諧鳳凰。
下聯諧鷺鷥。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漢中
上聯:舟「周」。
下聯:舞「武」。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雨灑灰堆成麻子
風吹荷葉像烏龜
上聯:成諧(陳)。
下聯:像諧(向)。
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
壁上幾行文字哪個漢書
月朗晴空今夜斷言無雨
風寒露冷來晚必定成霜
下聯:「成霜」諧「成雙」。
獨覽梅花掃臘雪
細睨山勢舞流溪
上聯: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聯:一至七數字方言讀音。
和尚挑水兩膀盡是汗淋
尼姑栽秧雙手按插布陣
「按插」諧「按察」,「布陣」諧「布政」。
「盡是」諧「進士」,「汗淋」諧「翰林」。
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上聯:「櫓速」諧「魯肅」,「帆快」諧「樊噲」。
下聯:「笛清」諧「狄青」,「簫和」諧「蕭何」。
塔內點燈 層層孔明諸角(葛)亮
池中栽藕 節節太白理長根(庚)
上聯:諸葛亮字孔明。
下聯:李太白字長庚。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長
「晷」音鬼。上聯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聯的意思 是:太陽在天上的時間越來越短(所謂晷短,此乃夏至後發生的自然現 象),日夜的時差越來越長。若以諧音讀此聯,則變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長
師姑田裡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綉裁
上聯為祝枝山所出,下聯為沈石田所對。「禾上」諧音「和尚」, 「綉裁」諧音「秀才」。
上聯: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撲簏
下聯:
野老賣菱將擔倒,傾菱空籠
註解:
此聯之妙,在於末四字既關含義,又是象聲。
上聯:
賈島醉來非假倒
下聯:
劉伶飲盡不留零
註解:
明代唐伯虎與張靈,飲酒整日,俱醉,遂對此聯。酒喝得一干二凈, 人也真個倒也倒也。賈島、劉伶,俱為善飲者。此聯好做酒店招牌
⑼ 書荒書荒啊、求小說越多越好。
樓主驗收
⑽ 關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有哪些介紹
《三俠五義》節選
第一回 設陰謀臨產換太子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請貴人驗看就是了。」孟彩嬪一來年輕,不敢細看;二來感念李妃素日恩德,如今遭此凶事,心中悲慘,如何想得到是別人替死呢。不多時,報道:「娘娘已經歸天了,請貴人驗看。」孟彩嬪聞聽,早已淚流滿面,哪裡還忍近前細看,便道:「我今回復聖旨去了。」此事若非余忠與娘娘面貌彷佛,如何遮掩得過去。於是按禮埋葬。
此事已畢,秦鳳便回明余忠病卧不起。郭槐原與秦公公不睦,今聞余忠患病,又去了秦鳳膀臂,正中心中機關,便不容他調養,立刻逐出,回籍為民。因此秦鳳將假余忠抬出,特派心腹人役送至陳州家內去了,後文再表。
從此秦鳳踽踽涼涼,凄凄慘慘,時常思念徒兒死的可憐又可敬,又惦記者李娘娘在家中怕受了委曲。這日晚間正在傷心,只見本宮四面火起,秦鳳一見已知是郭槐之計,一來要斬草除根,二來是公報私仇:「我縱然逃出性命,也難免失火之罪;莫若自焚,也省得與他做對。」於是秦風自己燒死在冷宮之內。此火果然是郭槐放的,此後劉後與郭槐安心樂意,以為再無後患了。就是太子也不知其中詳細,誰也不敢泄漏。又奉旨欽派陳林督管東宮,總理一切,閑雜人等不準擅入。這陳林卻是八千歲在天子面前保舉的,從此太平無事了。如今將仁宗的事已敘明了,暫且擱起,後文自有交代[1]。
史料記載
歷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據歷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後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為己子,親加撫養,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後。由於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後垂簾聽政。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後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後仁慈厚道,當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後將其由宮女晉升為宸妃。後來李氏病故,劉太後還以皇後之禮給予厚葬,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過了若干年,劉太後逝世後,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靈柩尚在,於是仁宗親看開啟宸妃之棺察視。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後。這就證明當初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後也確實將宸妃按皇後禮安葬。仁宗看到這一切,感慨地說道:「人言哪能相信啊!」由此可知,劉妃、李妃確有其人,但其事絕非傳說的那樣。
「仁宗認母」這一事件整個過程,也與包拯毫無關系。這件事發生在仁宗親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時包拯還是一個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29歲的包拯才考中進士,本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由於包拯為孝敬年事已高的雙親,請求回到家鄉附近任職,於是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由於還不在父母身邊,包拯又辭職回家,孝養雙親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才在親友勸告下,離家去天長縣(今屬安徽)任職,而這時他已經40歲,步入中年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沒有去過京城,哪能幫助仁宗尋找生母呢!
關於趙禎的身世,有一種至今流傳的說法,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清末成書的小說《三俠五義》稱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為了爭當正宮娘娘,劉妃工於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污衊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為皇後。後來,天怒人怨,劉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嬰在經過波折後被立為太子,並登上皇位,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並與已雙目失明的李妃相認,而已升為皇太後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
自宋朝以來,由於小說、戲劇等各種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的演繹,仁宗生母之謎日益鮮活生動,備受世人關注。盡管歷朝歷代增加、刪改了不少或虛假或真實的內容,而且,戲曲和小說中情節也不盡相同。然而,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後劉氏之子,還是妃子李氏親生,無論是小說,還是戲曲,幾乎眾口一辭,認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劉皇後之子。
事實也大體如此。李氏本是劉後做妃子時的侍女,莊重寡言,後來被真宗看中,成為後宮嬪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後妃曾經生過5個男孩,都先後夭折。此時真宗正憂心如焚,處於無人繼承皇位的難堪之中。據記載,李氏有身孕時,跟隨真宗出遊,不小心碰掉了玉釵。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釵若是完好,當生男孩兒。左右取來玉釵,果然完好如初。這一傳說從側面反映出真宗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態,也是真宗無奈之餘求助神靈降子的真實寫照。雖然不盡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後來的確產下一個男嬰。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趙禎還未來得及睜開眼睛記住自己親生母親的容顏,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許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劉氏據為己子。生母李氏懾於劉後的權勢,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奪去,卻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滿情緒,否則不僅會危害自身,也會給親生兒子帶來災難。
乾興元年,13歲的仁宗即位,劉氏以皇太後身份垂簾聽政,權傾朝野。後人或許是出於男權意識,或許是基於正統觀念,將劉後比作唐代的武則天,而對她當政非議甚多。加上宋初有過兄終弟及的先例,而真宗又確有一個能乾的弟弟涇王趙元儼,便出現了許多傳聞,說劉後在真宗臨終時,以不正當手段排斥趙元儼,從而攫取了最高權力。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稱,在真宗病逝前最後一刻,真宗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問疾的諸大臣。後有人臆測,當時真宗是想讓自己的弟弟,也即小說戲文中知名度極高的「八千歲」元儼攝政並輔佐趙禎。但劉後於事後派人對大臣解釋說,官家所示,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別無他意。元儼聞聽此事後,發現自己已成為劉後當權的障礙。為了避免遭到劉後的殘酷政治打擊,他立即閉門謝客,不再參與朝中之事,直至劉後去世,仁宗親政。
然而,傳聞畢竟不是事實。據可靠資料記載,真宗病危時,惟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兒子,生怕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他最後一次在寢殿召見了大臣們,宰相丁謂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諾,皇太子聰明睿智,已經作好了繼承大統的准備,臣等定會盡力輔佐。更何況有皇後居中裁決軍國大事,天下太平,四方歸服。臣等若敢有異議,便是危害江山社稷,罪當萬死。這實際上是向真宗保證將全力輔佐新皇帝,決不容許有廢立之心。真宗當時已經不能說話,只是點頭微笑,表示滿意。事實上,真宗晚年,劉皇後的權勢越來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謂等人的附和,因而真宗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真宗留下遺詔,要「皇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相當於讓劉後掌握了最高權力。
這樣,仁宗就在養母的權力陰影下一天天長大。劉太後在世時,他一直不知先皇嬪妃中的李順容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這大概與劉太後有直接關系,畢竟她在後宮及朝廷內外都能一手遮天。在這種情況下,恐怕不會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告訴仁宗身世秘密的。明道二年,劉太後病逝,仁宗剛剛親政,這個秘密也就逐漸公開了。至於是誰最早告訴仁宗實情的,已很難弄清楚,凡是那些與劉太後不和的人均有可能向仁宗說明真相,但可能性最大的當是「八千歲」皇叔趙元儼和楊太妃。趙元儼自真宗死後,過了10餘年的隱居生活,閉門謝客,不理朝政,在仁宗親政之際,趙元儼突然復出,告以真相,應該是情理之中。楊太妃自仁宗幼年時期便一直照料其飲食起居,仁宗對她也極有感情,在宮中稱劉後為大娘娘,呼楊太妃則為小娘娘,楊太妃在那樣的政治環境中說出實情也是極有可能的。無論如何,仁宗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蒙受了20年的欺騙,生母也在明道元年不明不白地死去,當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其震驚無異於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一面親自乘坐牛車趕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後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實真相後作出處理。此時的仁宗不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聽說自己的親生母親竟死於非命,他一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當棺木打開,只見以水銀浸泡、屍身不壞的李妃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飾華麗,仁宗這才嘆道:「人言豈能信?」隨即下令遣散了包圍劉宅的兵士,並在劉太後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劉太後是清白無辜的,她並沒有謀害自己的母親。
李氏是在臨死時才被封為宸妃的,劉太後在李妃死後,最初是想秘而不宣,准備以一般宮人禮儀舉辦喪事。但宰相呂夷簡力勸大權在握的劉太後,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就必須厚葬李妃,劉後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決定以高規格為李宸妃發喪。生母雖然厚葬,但卻未能沖淡仁宗對李氏的無限愧疚,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經過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爭論,最終,將真宗的第一位皇後郭氏列於太廟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廟分別供奉劉氏、李氏的牌位。劉氏被追謚為庄獻明肅皇太後,李氏被追謚為庄懿皇太後。奉慈廟的建立,最終確立了仁宗生母的地位,同時也意味著年輕的仁宗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逐漸擺脫了劉太後的陰影。
歷史背景
故事背景發生在宋朝是作者虛構的,其實是取材於明朝成化年間。
明憲宗的妃子萬貴妃大明憲宗17歲,卻深受明憲宗的寵愛,成化二年 (1466年),萬貴妃生下一個兒子。母由子貴,可第二年,這個兒子就夭折了,萬貴妃已經38歲了,已經不可能再生孩子了。
明憲宗雖對萬貴妃情有獨鍾,但他畢竟要有子子嗣,所以也會寵幸其他的妃子和宮女。
可是無論是哪個妃子或宮女,只要是懷上龍種,都會被萬貴妃暗下毒手,或者是強迫她們墮胎,或者乾脆害死。所以明憲宗一直都沒有兒子。
偶然的一次機會,憲宗到內庫,見到了一個姓紀的女史,他見紀女史談吐不俗,十分喜歡,當晚就臨幸了她。
臨幸歸臨幸,明憲宗過幾天就忘了這個女人,可紀女史卻懷了身孕。
紀女史的肚子漸漸大起來,終於被萬貴妃得知,她立馬就命宮婢拿烈性墮胎葯去給紀氏吃。
可是那個宮婢卻下不了手,冒著殺頭的危險,保住了紀氏肚中的孩子,並向萬貴妃謊報說,紀氏並未懷孕,只是肚子上有「病痞」,所以肚子腫脹。
萬貴妃聽說後,也沒有再追究,只是把紀氏打發到安樂堂居住,安樂堂是收容老病宮女的地方,紀氏要想再見到憲宗就難了。
於是在安樂堂中,紀氏生下了一個瘦弱的男嬰,也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
太監張敏對明憲宗忠心耿耿,有心要保住皇帝唯一的兒子,但萬貴妃勢力太大,弄不好自己和皇子的性命全都難保,所以他和紀氏把皇子交給了廢後吳氏秘密撫養。
轉眼六年過去了,皇子艱難地長大了。有一天,憲宗讓太監張敏為自己梳理頭發。他一邊打量鏡中的自己,一邊嘆息道:「我已年滿三十,老之將至,卻至今也沒有一個兒子。」張敏見皇帝如此憂傷,終於按捺不住,立即伏地叩頭,說:「老奴死罪,萬歲您已經有兒子了。」
張敏將來龍去脈一一告訴了憲宗,憲宗一聽,大喜過望,馬上親自前去,召見皇子。
然後父子相認,皆大歡喜,憲宗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佑樘」。可是不久,紀氏便突然去世了,很可能是萬貴妃下的毒手。
而後萬貴妃幾次謀害朱佑樘不成,被活活氣死。不多久,明憲宗也追隨他的愛妃而去,朱佑樘登基稱帝。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中,有許多人物可以從上面找到原型,萬貴妃和劉妃一樣嫉妒心太重,陰險毒辣,而保全了朱佑樘的是一個不知名的宮婢和一個太監張敏,與狸貓換太子中的宮女寇珠和太監陳琳也只是大同小異罷了,當然,現實生活沒那麼美好,沒有包拯那樣的清官,紀氏也是默默地死去。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