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山大地震》
是的,一個可笑是因為孩子說,我不想呆在這,明顯是大人杜撰的,小孩子那種情況下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也不應該說這樣的話,這不是小孩子應有的幽默.
第二個,肯定就是植入廣告啦,幾次拿出劍南春的酒,明顯是廣告贊助,還有中國人壽,什麼汽車,都是廣告贊助 ,這樣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片子用上這樣的植入廣告,不倫不類,讓人煩.
第三個,劇本的問題,陳道明和老婆領養了方登,他老婆卻在方登大了的時候說陳道明不該穿成那樣出現在孩子面前,意思是說陳有歪心思,這好像是為了什麼,可絕對是狗尾續貂畫蛇添足.
第四,在他們姐弟在汶川地震的現場相認時,沒有交待,觀眾最希望有交待的時候卻沒有,讓人失望.
觀眾在希望看到動情點的時候,沒有出現,應該是馮小剛在導演上的無力.鋪墊不夠,而中間部分又略顯平淡和冗長,如果不是在電影院,前40分鍾後我就已經做其他事去了...
如果打分的話,本片我給70分..
❷ 《唐山大地震》簡介。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和妻子李元妮、龍鳳胎兒女方登、
唐山大地震方達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的一個傍晚,唐山發生了大地震。為救孩子,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無論人們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元妮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
震後,元妮獨自撫養兒子,堅強地活了下來,劫後餘生的方登被軍人王德清夫婦領養,進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從此天各一方……
電影《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了犧牲姐姐而救弟弟,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倖存者陷入一個震後32年的情感困境。導演馮小剛說,這部電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傳到觀眾的心靈深處,讓人反思在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驗,是對人「心靈的拷問」。當看到預告片中小女孩從雨中廢墟中醒來,周圍一片傷亡景象,哭著被人抱走的鏡頭時,「母親」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淚:「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這種情感像噴泉一樣從我的身體里爆發出來,很久都難以釋懷。」「女兒」張靜初在看完預告片後也激動地流下淚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國人情感的動人影片。
❸ 關仁山《唐山大地震》這本書為什麼要篡改唐山大地震的史實
這本書為什麼要篡改唐山大地震的史實?
(對小說《唐山大地震》的評論)金域藍灣,(老陶轉帖)
花29塊8買這本書我一萬個不情願。因為我知道這不僅是一堆爛雜碎,還寫滿了謊言。
這是一本新出版的小說《唐山大地震》。可能就因為這幾個字當今很能賺錢,所以作者不怕和已有的作品重名。
一個常識:小說可以虛構。寫小說,憑著作者聰明的腦袋把故事編造得多麼離奇都可以。但是另一個常識也告訴我們,重大歷史事件不容篡改,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文字形式,包括小說。因為某事件只要有了真實的具體的界定,那麼虛構的程度也就有了嚴格的限定。不然文學創作就會變成胡說八道。這就如同什麼樣的大作家也不能通過小說告訴別人中國的萬里長城是歐洲人建造的,盧溝橋事變不是日本人挑起的,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那個人不是毛澤東,十年動亂與四人幫無關……
由此我們得知,小說借用真實的重大歷史事件做背景,雖然可以演繹出無數個虛構的故事,但固有的歷史事實不容改變。
「唐山大地震」就是一個固定的歷史事實。一座城市在沒有被告知的情況下,瞬間夷為平地,瞬間死亡242769人,傷殘164851人,7200多個家庭斷門絕煙,4202人成為孤兒。這個人類歷史上空前慘烈的災難,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而唐山大地震的另一個更讓人們驚愕的事實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前,在國務院有關文件的指引下,已經有很多的地震工作者跟蹤著這個地震,預測著這個地震,並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預報了這個毀滅性地震即將來臨的時間和地點。但是直到震魔獰笑著一步步逼近,就要降臨人間,那些人拚命地奔走呼號都快急瘋了的時候,原國家地震局卻始終保持著令人驚訝的「理智、冷靜和淡漠」,拒不發出警示,直到唐山大地震發生……
事後,以原局長劉英勇、副局長查志遠和地震分析預報室主任梅世蓉為代表的原國家地震局,欺上瞞下,統一口徑,竟宣稱唐山大地震「是個突發性的地震,這種地震呢,它是沒有任何前兆的,因此是不可預測的,也不可預防的。」此後,「突如其來」就成了唐山大地震的專用名詞。不僅如此,自唐山大地震之後,「地震不可預測」論也就「順理成章」地掌控了地震工作。周恩來總理關於「群測群防」的方略遭全盤否定。
以上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新出版的「唐山大地震」這本書里,關於震前的真實史實卻被徹底的顛倒了,改寫了!
請看《唐山大地震》小說的第一章第一頁第一句的開篇描寫:
國家地震總局的會議室里人很多,但極靜,靜得沉重。
沉重的寧靜被布簾輕輕拉開的聲音撕裂。
隨著白色布簾拉開,一幅巨大的國家地質總圖呈現在人們眼前。
總局局長張勇站到圖前:「目前京、津、唐等地正處於地震活動的高潮階段,預計在今年可能發生五至六級甚至更大的地震,尤其是唐山近期出現的異常現象更值得我們關注。雖然目前京、津兩地還沒有出現較為明顯的臨震現象,但從地震前兆的空間分布來看,在唐山與朝陽之間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周海光……」
總局最年輕的專家周海光答應一聲站起來。
「總局決定派你去唐山支持地震預報工作,有困難嗎?」張勇目不轉睛地盯著周海光。
「干我們這行就是解決困難的,沒有困難要我們干什麼?」周海光顯得信心十足。
「好,你到那裡以後,一定要抓好分析和防震工作,有什麼問題要及時向局裡和唐山市政府請示匯報。」張勇顯然對周海光的回答很滿意,也對於自己的決定很滿意。
「是。」周海光答應一聲坐下。在座所有專家的目光幾乎都有意無意地向周海光投來,很明顯,這種異乎尋常的任命說明著這個年輕人在總局領導心目中的位置。
國家地震局派人來唐山擔任地震台台長,跟蹤唐山大地震,這不是明顯地篡改歷史又是什麼?唐山大地震前哪有這回事?
書中還不厭其煩地為原國家地震局(國家地震總局)局長上光抹粉,描述其如何堅持原則,如何對唐山地震預防預測盡心盡責。在周海光被誤解,職務被唐山一個不學無術的壞人所取代,主人公希望離開唐山,調回北京時,書中這樣描述了這個國家局的局長。
張局長說:「你這是逃避責任,唐山的問題還很復雜,只要總局一天不解除警報,你就必須留在唐山。」
「局長,我留在唐山還怎麼工作?別人怎麼能信任我?」海光為自己申辯。
張局長說:「你對自己要有信心,科學是以事實說話的。」
「局長,我還是想……」
不等周光海說完,張局長就打斷了他的話:「你還是想回來,是嗎?你回來也可以,有兩項工作供你選擇,一個是看大門,一個是掃廁所。你如果同意,我馬上下調令。」
由於人們沒有相信國家地震局派來的周光海的預言,唐山大地震在沒有預防的情況下發生了。在慘烈的唐山大地震發生後,該書仍然不忘借局長大人之口,對原地震局來了個「你盡了心了」的安慰和總結。以此提示人們不能責怪他們,抱怨他們,怨恨他們。書中這樣寫道:
張勇來到唐山,到唐山便來看周光海,光海還在二五五醫院的護理棚里。
……
「局長,這次地震唐山傷亡慘重,地裂縫穿過路南區,主要裂縫沿東北延伸,寬三十米,長十六公里,一路穿過民房、圍牆和溝渠,原來在地面上的農研所、東新街小學、地委黨校、唐山十中、二十九中都消失了,一座工業城市在短短幾秒鍾後就變成一片廢墟,我是有責任的。」周海光話語沉痛。
「海光,你不要自責,你盡心了。」張勇說。
……
唐山大地震漏報的事實早已鐵證如山,小說還要這樣編造,這顯然有失做人的道德,著書立說的道德。
借用唐山大地震的背景,可以虛構出無數個故事。這很正常。但是不能渾水摸魚。因為唐山大地震本身已經是一個固定的史實,決不可以虛構。虛構了,改寫了,就有篡改的嫌疑。唐山只有一個,唐山大地震只有一個,當時的情景只有一個。作為唐山和唐山大地震,它是唯一的。如果你的書名不叫「唐山」大地震,把「唐山」換成別的諸如「燕山市」、「渤海市」等虛構的名字,包括諸如「二五五醫院」等現實真實的名字,隨你怎麼寫,無論怎樣暗示這就是唐山,就是唐山大地震也無所謂。因為人們知道這是文學作品,是虛構的故事,一千年,一萬年,人們也不會把它當做真實的歷史看待。但是,如果你公然說這就是「唐山」,這就是「唐山大地震」,其中諸如「國家地震局」「二五五醫院」「唐山市委」「唐山市政府」,都確定無疑指的就是真實的現實,那就不能亂說。亂說就是扯謊,就是編篡。它的危害性就在於若干年後,這些假的就會堂而皇之地以假亂真,冒充史實。一些沒有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人,年輕人,外地人,外國人,讀了這本書,或者看了以這本書拍攝的影視作品,就會以為唐山大地震就是這個樣子。因為你說得明明白白:這就是唐山!所以,這種以假代真的做法客氣點說是無知,不客氣說是一種故意!
反過來說,假設認定這樣寫符合文學創作規范,那麼 「唐山大地震」前前後後的史實就會變得五花八門。抗震功臣可以寫成壞蛋,壞蛋也可以變成功臣,文學還有什麼道德良心?
這本書為什麼要刻意篡改歷史?是受命之作還是利令智昏?但相信每個唐山人都不會接受這種胡編亂造。因為這樣說話就是誆騙24萬在天之靈,就是欺負唐山全體人民,就是喪良心!
地震已經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痛苦,近來卻還有那麼多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為了一點點金錢利慾,憑著自己的強勢,在大家的傷口上撒鹽。說什麼被地震砸死的人「縱做鬼也幸福」。而所有這些當中最惡劣的,莫過於小說《唐山大地震》。因為它在隱瞞真相的同時又篡改歷史,在裝扮同情的同時又把罪惡粉飾成仁慈和功德。這種不齒於文學的「作品」只能丟進地溝。
其實,很多人在糟蹋歷史的同時,也糟蹋了自己。他們收獲了金錢,賤賣了自己,丟掉的是人們對其原有的愛戴和尊重。
唐山大地震是上世紀如此重大的一個事件。歷史的真實是任何人也掩蓋不了的。縱觀古今中外,一切篡改歷史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不得人心的
❹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是真人真事嗎真有方登方達嗎
事件是真實的,人物是虛構的。
《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4)唐山大地震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影片票房
影片《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22日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截至8月2日,《唐山大地震》上映十一天票房已達到4億。截至2010年8月31日,該片在內地地區上映41天,票房達到人民幣6.5億元。最終《唐山大地震》以6.73億元創造了中國內地電影最高票房的新紀錄。
影片於2010年7月22日和2010年8月20日分別在中國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公映。截至2010年8月31日,該片在香港地區上映41天,票房達港幣1500萬元;該片在台灣地區上映12天,票房達台幣1800萬元。
❺ 《唐山大地震——關仁山著》txt全集下載
唐山大地震——關仁山著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國家地震總局的會議室里人很多,但極靜,靜得沉重。
沉重的寧靜被布簾輕輕拉開的聲音撕裂。
隨著白色布簾拉開,一幅巨大的國家地質總圖呈現在人們眼前。
總局局長張勇站到圖前:「目前京、津、唐等地正處於地震活動的高潮階段,預計在今年可能發生五至六級甚至更大的地震,尤其是唐山近期出現的異常現象更值得我們關注。雖然目前京、津兩地還沒有出現較為明顯的臨震現象,但從地震前兆的空間分布來看,在唐山與朝陽之間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周海光……」
總局最年輕的專家周海光答應一聲站起來。
「總局決定派你去唐山支持地震預報工作,有困難嗎?」張勇目不轉睛地盯著周海光。
「干我們這行就是解決困難的,沒有困難要我們干什麼?」周海光顯得信心十足。
「好,你到那裡以後,一定要抓好分析和防震工作,有什麼問題要及時向局裡和唐山市政府請示匯報。」張勇顯然對周海光的回答很滿意,也對於自己的決定很滿意。
「是。」周海光答應一聲坐下。……
需要別的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