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短篇小說精粹50篇有哪五十篇
『貳』 外國小說集有哪些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契訶夫短篇小說集內
史蒂芬·茨威格短篇容小說集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
約翰·厄普代克短篇小說集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
安·波特短篇小說集
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集
愛侖·坡短篇小說集
安·貝蒂短篇小說集
喬伊斯短篇小說集
海明威短篇小說集
傑克·倫敦短篇小說集
托馬斯·哈代小說集
大仲馬小說集
小仲馬小說集
阿瑟·柯南道爾小說集
查爾斯·狄更斯小說集
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集
詹·費·庫伯小說集
華盛頓·歐文小說集
『叄』 求,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大全
《飢餓藝術家》卡夫卡
表演飢餓,最早的行為藝術,跟現在一樣,很少能吸引別人認真的關注。
《「搞定」夫婦》林·拉德納
將愛心泛濫者寫到極端。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馬爾克斯
被美好喚醒的人們。
《1870年的氣球飛行》史蒂文·米爾豪瑟
熱氣球下的世界。
《阿內西阿美女皇後》
傑出的循環。
《艾皮凱克》馮尼格
機器人和愛情。
《安陽》馮唐
試圖重現創世之初。
《艾德沃坦夫人》巴塔耶
放盪不羈。
《柏林之圍》
理想和現實的沖突。
《扳道夫》阿雷奧拉
荒誕的火車,絕佳諷刺。
《寶貝兒》契訶夫
完全依附於愛情,而不是愛人。
《鼻子》芥川龍之介
可憐的自尊。
《趁生命氣息逗留》羅傑·澤拉茲尼
機器人重創世界。
《水月》川端康成
描寫極細膩。
《穿牆記》馬塞爾·埃梅
奇人。
《計程車上的吸血鬼》春上村樹
擴大概念。
《逮香蕉魚的日子》塞林格
戰後人的精神創傷。
《地球上的王家莊》畢飛宇
詩意寫愚昧。
《地獄變》芥川龍之介
不瘋魔不成活。
《斷魂槍》老舍
時代變更後的失落。
《二路電車》馬哈姆德·台木爾
尋常愛情。
《封鎖》張愛玲
逢場作戲。
《南方高速公路》科塔薩爾
類似《封鎖》,稍廣博。
《狗日的糧食》劉恆
中國農民。
《好心的中士》塞林格
更美麗的真實。
《河的第三條岸》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
父親的個人理想。
《黑幫老大》希區柯克
就懸疑性來說,希區柯克勝過歐亨利太多。
《紅死病的假面具》愛倫坡
沉著、剋制的懸疑。
《猴爪》W·W·雅克布斯
鋪墊結實,結局妙。
《換妻記》胡·何.阿雷奧拉
成人童話。
《婚宴》王祥夫
豐盛的婚宴。
《威克菲爾德》霍桑
跳脫出自己生活。
《江邊紀事》高軍
小說式散文。
《警察與贊美詩》歐亨利
意料之外。
《狙擊手的一個早晨》 弗拉基米爾·索羅金
心驚動魄。
《巨翅老人》馬爾克斯
有翅膀,就有飛翔的可能。
《巨蟒》杜拉斯
陽光下有形的吞食和陰影里無形的吞噬。
《乞力馬扎羅的雪》海明威
夢接近於現實。
《十八歲出門旅行》余華
社會規則。
《教長的黑面紗》霍桑。
人人都只向大眾呈現了部分自己。
《近視眼的故事》卡爾維諾
是否戴眼鏡成了悖論。
《孔乙己》魯迅。
湊起來的形象異常飽滿。
《苦惱》契訶夫
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
《老婦與貓》多麗絲·萊辛
城中流浪。
《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池莉
漢口夜生活。
《理發》林·拉德納
理發師的獨白。
《立體幾何》麥克尤恩
源於《零側曲面》,更豐滿。
《烈火平原》胡安魯爾福
戰爭全過程。
《羅馬驚艷》希區柯克
和《猴爪》有一拼。
《馬口魚》張萬新
虛構的真實。
《螞蟻》鮑里斯·維昂
戰爭的諷刺。
《瓶裝地獄》 夢野久作
不同順序,不同的解讀。
《太陽鳥》 尼爾.蓋曼
美食家和傳說中的鳥。
《歌利亞》尼爾蓋曼
黑客帝國。
《西西里檸檬》皮蘭德婁
忘恩負義。
《七層樓》迪諾布扎蒂
死亡的誘引。
《出埃及記》恰克·帕拉尼克
亡命天涯。
《冬日之旅》喬治·佩雷克
對歷史的誤解。
《青魚》拉克司奈斯
看天吃飯。
《情書》岩井俊二
過於完美的巧合。
《色戒》張愛玲
平靜下面的動盪。
《獅子頭》張大春
另一種江湖。
《受戒》汪曾祺
純真的美,同樣不染世俗。
《四把藍色椅子》哈尼夫·庫雷西
愛情中的難堪。
《太陽與陰影》皮蘭德婁
三起三落。
《巴比倫塔》特德·奇昂
天空的盡頭。
《王佛保命之道》尤瑟納爾。
現實即畫。
《罕福之行》威廉薩洛揚
完美的對話。
《我們看菊花去》白先勇
殘酷的愛。
《籙竹山房》吳組緗
鬼屋。
《午餐》毛姆
高級黑。
《獻給艾米麗的玫瑰花》福克納
自私的愛情。
《蕭蕭》 沈從文
凄美的鄉村生活。
《小徑分叉的花園》博爾赫斯
時間迷宮。
《雪中的獵人》 托拜厄斯·沃爾夫
見風使舵。
《一場不算嚴重的蝗災》多麗絲萊辛
蝗災麗景。
《一天》陳村
一天是重復的。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大概也能看作小說。
《嬰寧》蒲松齡
沒心沒肺。
《遊仙窟》張鷟
古人逛窯子。 《阿拉比》喬伊斯
幻夢的破滅。
《再見爸爸》約翰·契弗
與虛偽道別。
《雞蛋》舍伍德安德森
生活的勝利。
《安東諾夫卡蘋果》蒲寧
全方位庄園游覽圖。
《這次我演什麼角色》庫特·馮尼格
人生如戲。
《南方》博爾赫斯
夢和現實的分界。
《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冰山效應。
《瘋狂時期的大海》馬爾克斯
這是《百年孤獨》短篇版。
《公道》福克納
詳盡有趣的歷史描述。
《魔法外套》迪諾·布扎蒂
有得就有失。
《距離》卡佛
極簡主義。
《不值一文的老奶奶》布萊希特
自己的生活。
《射象》喬治奧威爾
違心的事。
《最後一名》埃梅
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相遇》格非
相遇既是開始,又是結局
『肆』 約翰。斯坦貝克短篇小說《菊花》的概括
一個渴望美的女人在山谷里和一個補鍋匠以及一個農夫的故事
『伍』 求推薦一些國外的短篇小說集,單篇也可以
暗藏殺機
愛國者游戲:
東方快車謀殺案:
聲名遠播的推理大手筆,將結局的出人意料性發揮到極至的不朽作品,阿加莎的偉大創舉。伊麗莎白女王曾經問阿加莎這部作品的結局是什麼,阿加莎回答:「不巧我也忘了呢!「阿加莎當然不是真的忘結局,而是偵探小說的閱讀本來就應該留有懸念,不看到最後就揭出謎底,對讀者來說絕不是件好事.本篇的謎底就一直留到最後,不看到最後沒有一個人能夠猜出結局。閱讀阿加莎的作品得有耐心,她習慣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來推進故事的進程,而且她似乎對范達因二十條守則中的「不要加入不相乾的描寫」十分推崇,除了對事件、人物必要的說明之外很少說廢話,(雖然人物本身的廢話不少)本篇也不例外。故事的開端並不怎麼吸引人,中間仍舊是一大堆冗長乏味的例行訊問,正是這些訊問磨掉了不少人的耐心,卻不知精彩的還在後頭。錢德勒在評價《東快》的結局時說:「只有傻瓜猜得到「.
希區柯克經典懸疑故事集:無論是兇殺或愛情場面他都能讓你毛骨悚然,他以緊張,焦慮,窺探,恐懼的完美駕馭征服整個世界。
經典愛倫坡懸疑集:愛倫·坡(1809——1849)美國作家、文藝評論家。出身演員家庭。愛倫·坡被譽為「偵探小說的鼻祖」。其小說風格怪異離奇,充滿恐怖氣氛。
福爾摩斯探案(柯南·道爾作品集):柯南·道爾(1859——1930)英國傑出的偵探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英國偵探小說之父」。
傑德羅游戲 (美.斯蒂芬.金):斯蒂芬·金曾經說過這么句話「對我來說,最佳的效果是讀者在閱讀我的小說時因心臟病發作而死去。」
黑暗的另一半(恐怖大師斯蒂芬·金又一力作):黑暗的另一半卻還是黑暗。因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 險境中剛脫險卻又落進了另一陷阱。
深海探秘:在二戰的歷史上,有許多令人稱奇、令人百思不解、令人著迷的事件,它們很少被人提及。本書講述了兩名深海潛水愛好者約翰和里奇挑戰深海潛水的極限,歷時7年收集了大量的證據來破獲二戰遺留下來的最後一個歷史之謎。他們在新澤西海域深達230英尺的水下,發現一艘二次大戰時期德國U-869潛水艇的殘骸,他們認為,這艘代號為U-869的德國潛水艇是被自己人的魚雷擊中的。德國人為什麼擊毀自己的潛水艇,船上載的是何人?何物?為什麼會出現在這里?有些潛水人執著要找出答案,甚至甘冒生命危險。...
面具館:美國西部城市波特蘭陷入驚恐之中——殺人案接踵而至,每一位受害者都被剝去了臉皮,屍體上都留下了鐵釘、硬幣等「記號」,身旁還有一行血字:「面具即將歸來!」
憂傷黑櫻桃:二十世紀最經典的100部懸疑小說之一。曾經刺激過兩億五千萬歐美讀者的堅強神經、使他們欲罷不能的「懸疑+驚悚」小說,首次全面登陸,考驗中國讀者的心智能力!有心臟病史、十四歲以下者請勿閱讀。
沉默的羔羊--三部完整版:一部讓人驚心動魄的偵破片,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之吻:
這部小說在世界范圍內也是最暢銷的小說之一。布萊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之吻》也許是發表過的最著名的恐怖小說。
福爾摩斯探案—恐怖谷
非人:電話不斷打來,不斷有人被暗殺。警方掌握的唯一線索是殺手故意播放的音樂,然而它卻令警方場場撲空,一次次被嘲弄,一次次陷入絕境。殺手就像幽靈一樣,似乎只有他的聲音可感觸,他彷彿是人而非人……
活跳屍: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用死屍拼湊了一個靈魂善良而相貌奇醜的「活跳屍」,由於不容於人類而轉向瘋狂報復……這個悲傷而恐怖的故事拍成的電影比世界上由任何其他故事拍成的電影都要多,至今仍有人稱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人骨拼圖:一個全身癱瘓的警探,在准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之際,紐約發生了連環綁架案件,已有兩位無辜受害者被虐待致死,而兇手在每個犯罪現場都留下了線索……
達-芬奇密碼:懸念謎團環環相扣,宗教題材飽受爭議
數字城堡:情節緊張,懸念不斷,讓人有一種欲罷不能的閱讀快感。
『陸』 急求歐亨利短篇小說 《約翰.霍普金斯正傳》 中英版 謝謝
我在愛洋蔥上看到有較多歐亨利的作品,但不清楚有沒有這本中英版的,建議你去搜索一下。
『柒』 約翰·巴思的作品
《漂浮的歌劇》又譯《漂浮的歌劇院》(The Floating Opera,1956) ——長篇小說
《大路盡頭》(The End of the Road,1958) ——長篇小說
《煙草經紀商》又譯《煙草代理商》(The Sot-Weed Factor,1960) ——長篇小說
《羊孩賈爾斯》(Giles Goat-Boy, or, The Revised New Syllabus,1966) ——長篇小說
《迷失在游樂場》又譯《迷失在開心館里》(Lost in the Funhouse: Fiction for Print, Tape, Live Voice,1968)——短篇小說集
《客邁拉》(Chimera,1972)——三部連環中篇小說
《書信集》(Letters,1979) ——長篇小說
《安息日傳奇》又譯《休假》(Sabbatical: A Romance,1982) ——長篇小說
《海上故事》(The Tidewater Tales (1987) ——長篇小說
《水手大人末航記》又譯《水手大人的最後一次航行》(The Last Voyage of Somebody the Sailor
(1991) ——長篇小說
《曾經滄海:一出漂浮的歌劇》(Once upon a Time: A Floating Opera (memoirish novel) (1994) ——長篇小說
《故事繼續》(On with the Story,1996) ——短篇小說集
《即將發行:一個故事》(Coming Soon!!!: A Narrative,2001) ——長篇小說
《一十零一夜》(The Book of Ten Nights and a Night: Eleven Stories,2004) ——十一篇短篇集
《三岔口》又譯《三岔路口》(Where Three Roads Meet,2005)——三部連環中篇小說
《發展》(The Development,2008) ——長篇小說
《思考再三:五個季度的小說》(Every Third Thought: A Novel in Five Seasons, 2011) 《星期五的書》(The Friday Book,1984)
《更多星期五》又譯《後來的星期五》(Further Fridays,1995)
『捌』 作家約翰·巴斯的簡介,有哪些著作
約翰[·西蒙斯]·巴思(John [Simmons] Barth,1930 -- )美國小說家。一般認為他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小說家,是反諷、戲擬、元小說作家。他的創作反映了二戰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
約翰·巴思,又名「傑克」,1930年5月27日生於馬里蘭州的劍橋。家中尚有哥哥比爾,孿生姐妹吉珥。自幼酷愛音樂,做過職業爵士樂隊鼓手。在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前,曾進音樂學校學習音樂。1951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士,翌年(1952年)獲該校文學碩士學位。
1953年至1965年,巴思執教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1963年至1973年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結識了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後者的影響所及,使巴思分別了他的短篇小說集《迷失在游樂場》。
後來於1972年至1973年在波士頓大學做訪問教授,1973年至1995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1995年退休。
小說類
《漂浮的歌劇》又譯《漂浮的歌劇院》(The Floating Opera,1956) ——長篇小說
《大路盡頭》(The End of the Road,1958) ——長篇小說
《煙草經紀商》又譯《煙草代理商》(The Sot-Weed Factor,1960) ——長篇小說
《羊孩賈爾斯》(Giles Goat-Boy, or, The Revised New Syllabus,1966) ——長篇小說
《迷失在游樂場》又譯《迷失在開心館里》(Lost in the Funhouse: Fiction for Print, Tape, Live Voice,1968)——短篇小說集
《客邁拉》(Chimera,1972)——三部連環中篇小說
《書信集》(Letters,1979) ——長篇小說
《安息日傳奇》又譯《休假》(Sabbatical: A Romance,1982) ——長篇小說
《海上故事》(The Tidewater Tales (1987) ——長篇小說
《水手大人末航記》又譯《水手大人的最後一次航行》(The Last Voyage of Somebody the Sailor
(1991) ——長篇小說
《曾經滄海:一出漂浮的歌劇》(Once upon a Time: A Floating Opera (memoirish novel) (1994) ——長篇小說
《故事繼續》(On with the Story,1996) ——短篇小說集
《即將發行:一個故事》(Coming Soon!!!: A Narrative,2001) ——長篇小說
《一十零一夜》(The Book of Ten Nights and a Night: Eleven Stories,2004) ——十一篇短篇集
《三岔口》又譯《三岔路口》(Where Three Roads Meet,2005)——三部連環中篇小說
《發展》(The Development,2008) ——長篇小說
《思考再三:五個季度的小說》(Every Third Thought: A Novel in Five Seasons, 2011)
非小說類
《星期五的書》(The Friday Book,1984)
《更多星期五》又譯《後來的星期五》(Further Fridays,1995)
『玖』 約翰·厄普代克的創作生涯
他的作品充滿性描寫,在當時是一種文學禁忌,如《夫婦們》(Couples,1968年),撰寫露骨的性愛情節,有換妻派對,惹起爭議。2008年英國《文學評論》雜志稱其「現代文學中粗魯、不得體或荒謬的性描寫段落」,授予「糟糕性描寫小說終身成就獎」。1967年,他的名著《半人半馬怪》獲得全美書籍獎;1968年,被授予歐·亨利故事獎。同年榮登當年4月26日《時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的大標題是「通姦社會」。
1960年出版《兔子,快跑》(Rabbit, Run),是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厄普代克以「兔子」哈利·安斯特朗為主角,繼續創作有《兔子歸來》(Rabbit Rex,1971年)、《兔子富了》(Rabbit Is Rich,1981年)以及《兔子歇了》(Rabbit at Rest,1990年),記錄了美國自二戰後40年來的社會歷史的全貌,內容涉及越南戰爭、登陸月球、能源危機,有人稱之為「美國斷代史」。《兔子四部曲》中充斥著性的描寫,有兔子婚外情,兔子換妻,兔子一夜情,甚至與兒媳上床,「兔子」的「一生是一段向女人身子里鑽的旅程」,可以說兔子走過風光無限又危險至極的性愛之旅。
約翰·厄普代克
1982年10月18日,厄普代克第二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故事。在1982年之前,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只有三位作家有過兩次登上《時代》封面的榮譽,他們是辛克萊·劉易斯、海明威和福克納。
2000年,出版《哈姆雷特》(Hamlet)的前傳《葛楚德與克勞狄斯》(Gertrude and Claudius)故事是哈姆雷特的母後葛楚德以及其丈夫,還有國王胞弟克勞狄斯。2003年,以短篇小說集《早期故事》(The Early Stories: 1953-1975)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