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湖濱散記有聲小說

湖濱散記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17 04:29:22

Ⅰ 英文小說小婦人中四姐妹的名字

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崛起的美國婦女作家中,出現了一位出生於費城的作家,她的名字叫莎.梅.阿爾考特
( I,o}rlsr}rnY nLCarr)。她的成名作《小婦人》以年輕讀者為對象,成功地塑造了無與倫比的少女喬.馬奇的形
象,表現了一百多年前美國社會和家庭的文化價值取向以及拓荒精神。阿爾考特也寫過其他的作品,但這本書
卻受到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青睞,百餘年來,仍膾炙人口,歷久不衰,並曾被好萊塢搬上銀幕,一再放映。《小婦人》
出版後,美國文壇也引以為傲,因為他們終於也產生了一部可以和英國女作家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媲美的文
學傑作。
}}l、婦人》全書20餘萬字,人物包括一個家庭中父母及四個年幼的女兒,鄰人,以及他們交往的幾個朋友。
故事情節貫穿了兩個聖誕節,描述一年中四個待嫁的女兒生活周遭發生的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作者文筆描寫
細膩,人物對話饒富趣味,語調平淡哀惋。無論從情節、人物,還是字數來說,《小婦人》都是一本「小」書,但卻是
一部傑作,一部令讀者閱後難以忘懷的小說,因為她的敘述中顯示了一個偉大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友愛、互
助、自強不息以及美國民族早期所具有的拓荒者的精神。
所謂拓荒者的精神(PIONEER SPIRTI'),是美國建國之初,在早期移民中產生的一種生活、生存意識。他們披
荊斬棘,力啟山林,與各種災難搏鬥,用必勝的意志和信念去面對和建設全新的世界。這種生活意識已成為美國
民族社會創業的精神基石,為美國創造了偉大的業績,同時也成了全人類不斷開拓謀求發展的寶貴精神遺產。
拓荒者的精神不僅成為美國社會的普遍意識和精神沉澱,也同時被美國的許多作家作為顯形意識而引入文
學的主題。從19世紀初葉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梭羅的《湖濱散記》,凱塞的《我的安東妮爾》,以及近代史坦貝
克《伊甸園東》等,書中皆隱然地注人了這種意識,或是對這種意識所產生的社會面的各種回應。這些以不同角
度寫出的作品都成了美國文學的名著。但《小婦人》似乎另具一番柔美的魅力。書中沒有一望無際的荒原,沒有
驚心動魄的起伏情節,但它以生動活潑的筆調,道出四個年幼女兒,在父親在外作戰未歸,家庭困苦中一年來的
奮斗歷程,從細瑣的生活中娓娓透出崎嶇的生活情景。
它的開場很不凡,四個小女兒在客廳中每人一句的對話中,不僅道出她們的心境,也生動地給家庭狀況作了
簡明的素描。同時,也不知不覺地把讀者拉進了這揭開的帷幕,隨著她們融人了劇中情景。這幾小段文字是:
紹一面躺在地毯上,一面嘴裡咕嚕著說:「如在聖誕節沒有禮物,怎樣可算是聖誕節
呢?,,
美克低聲嘆著氣,對著她破舊的衣服感慨地說,「貧窮,是最可怕的了。」
小的愛米帶著啼噓的神情,插進來說:「在世界上有許多女孩子有許多很好的東西。
有許多卻什麼都沒有,這未免太不公平了。」
倍斯從屋角里,顯出得意的態度說著:「但是我們無論如何是父母雙全,並且還有姊妹
呢!」
……「然而我們現在的父親呢?並且他不能在最近期內使我們見到他,」紹這樣暗然
地說。
這是《小婦人》的「開卷第一回也」。生動的字幕,隱隱地透出本書幕後將來可能發牛的種種。對父親的思
念,家計困難下的煩惱,年長姐姐對情感的困擾·一均在小橋流水式的筆觸下一幕幕的展開,直到父親在第二年
的聖誕節回家,全家才結束了這困苦跋涉的一年。
《小婦人》全書充滿了大量柏拉圖式的對話:母親對女兒們的開導,姐妹之間的慰誡,鄰人朋友之間充滿友愛
互助的交談,莫不以摯誠的語氣道出,使人讀後油然產生親切的共鳴。小說在對話中包涵著大批啟示性的談話,
這在創作上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低手筆的作家往往會弄巧成拙,淪為教條性的口號或說教,但阿爾考特卻處理
得極為自然。她之所以把這些大道理不露痕跡地融入日常的對話中而不令人生厭,主要是把握了一個道出「真
實」的原則。托爾斯泰曾說:「在人生中也象在藝術中一樣,有一件事很必要,那就是道出真實。」阿爾考特便把握
住了這一點,她在《小婦人》中以真實的態度,道出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真誠」說出他們心中的情感和對生活
的看法。
((}!、婦人》所述的雖是兒女身邊的瑣事,但瑣細的情節中常常出現極感人的段落:四個姐妹和媽媽正准備歡
度聖誕的早晨,母親說出附近一個貧苦的女人和一個生了不多時的嬰孩躺在那裡,她們沒有取暖的爐,為了不受
寒冷,還有六個沒有東西吃的孩子緊緊擁抱著擠在一張床上·。…於是,四個姐妹在母親的建議下,將她們的早餐
送往這個貧苦的家庭,作為聖誕禮物。另外,在全書進行到大半時,家中突然收到父親在華盛頓身染重病的不幸
消息,母親一時手足無措,熱心的鄰人慷慨解囊,終於讓短缺旅費的母親啟程前往,得以使卧病遠方的父親獲得
照料和康復,喜愛音樂,夢想有一架鋼琴的年幼兒女,在日後獲得鄰人贈送一座新鋼琴時熱淚盈眶的喜悅……凡
此種種充滿了友愛及人情味的文字不勝枚舉。
任何國家的文學名著,會很自然地受到其他經典大師們的影響,尤其是自己本國的前輩作家們。《小婦人》
自亦不例外。拓荒和發揮愛心的精神,以及對拓荒後美國社會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困擾現象,在阿爾考特以前的
許多作家中,皆以不同形式的筆調顯示出。在她之前,也可以說是她前輩中,出現了數位把美國文學推至高峰的
大師。這些人是惠特曼、梭羅、梅爾維爾、霍桑等,他們皆以不同的風格,給美國拓荒後的社會,留下諸多感人而
不朽的著作。1x19年出生的惠特曼,以天馬行空,一泄千里的筆法,寫出了代表當時美國東西部開拓精神的《草
葉集》;梅爾維爾以光怪陸離的筆法寫出刻畫美國冒險精神的《白鯨記》;梭羅則對當時美國拓荒者開創的繁榮社
會作出反抗性的回應,他以返璞歸真的態度一人跑到幽靜的華爾騰居住,寫出靜化心靈的《湖濱散記》。阿爾特
或多或少都受到他們的一些影響。而在這些她前輩的名家中,她似乎特別推崇梭羅。梭羅是她父親的好友,過
往頗密,幼年的阿爾考特純潔的心靈很可能無形中受到他的感染,梭羅對當時美國專重財富的墮落無法忍受的
心態,後來在《小婦人》書中淋漓透出。阿爾考特在1865年所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抑戀》,有的文學分析家認為是
阿爾考特傾心於梭羅而寫的。不知終生未嫁的阿爾考特,在她情感的核心處是否與這有關?
如果是從拓荒及友愛這個主題精神來看,阿爾考特的《小婦人》不唯有「承先」的影子,同時也可熊給後來的
美國文化產生了「啟後」的作用。這個蛛絲馬跡的現象可從維娜.凱塞寫的《我的安東妮亞》以及在1968年去世
的史坦貝克代表作《伊甸園東》中可看到。凱塞女士的《我的安東妮亞》,描繪了美國墾拓時期居民和大自然的斗
爭以及人和自然的相互接納。優美的筆調寫出田野的風光與靠土地為生的純朴居民和土地相喜相泣,共同成長
的生活畫面。史坦貝克的《伊甸園東》,不僅生動地描述了一個移居到西部的家庭史,同時在情節中深刻地表露
了人類在共同努力開創美滿生活中所應有的忍耐和寬恕。兩書皆以不同的角度提升了《小婦人》中拓荒和友愛
的主題。我們無法在這些近代名家的文學傳記中找到他(她)們相互影響的確證,但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她)們
對這類精神皆有極深厚的認同和體悟。
20餘萬字的《小婦人》中,前後包括了兩個聖誕節,一頭一尾,前後照應,以聖誕節開始,又以聖誕節結束。美
國文學中提到聖誕節的不止這一本,有的是在情節中自然出現,有的是一筆帶過。像《小婦人》這種頭尾連續出
現兩次的情況實不多見。前面提到《白鯨記》,故事就是從一個聖誕節開始的,但那與書中發展的情節並無多大
的關聯,寫的是一群具有冒險犯難精神的水手,在聖誕節那天啟程開航,走向驚濤駭浪的大海,最後遇到白鯨,全
船和白鯨搏鬥,人船俱毀,僅有一人生還。作品固然偉大磅礴,但給人一種驚心動魄的悲壯感。不若《小婦人》那
樣,給人帶來的是樂觀進取、親切溫和。阿爾考特似乎也隱然強調:人在應該歡樂的時光中經常會有不幸的事情
發生,但為迎接另一個美好的時光,必須作出努力和付出犧牲,《小婦人》一家由父親不在,沒有禮物的聖誕節開
始,一直到父親在第二個聖誕節回家團聚的跋涉困苦一年中,對這種精神作了真實寫照。
新大陸的發現已有五百年,新大陸的居民也歷經了五百個聖誕節。節日的意義並沒有改變,但開國兩百年
的美國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它從18世紀的移居,19世紀的開拓,20世紀的鼎盛,而在本世紀末期高度繁榮發
達的背後卻呈現了退化和墮落: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享樂主義,經濟蕭條,失業者劇升,罪犯增加,社會道德沉淪
等等相繼並起。這也是二百年前美國的一批開國先賢所始料未及的。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最給力.

Ⅱ 《瓦爾登湖》到底講什麼的啊一直聽說書名沒看過。

主要講梭羅的生活境界與思想,還不錯,可以去當當買一本看看,才十來塊錢。

Ⅲ 推薦一本可靜心的好書

劉墉的一些作品都挺好-----1.縱橫卷。在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裡,當你迷失彷徨時,一位智者悄然走到你的身旁為你指點迷津。作者以幽默、諷喻、激勵、懷念等筆觸縱論各種各樣的話題。
本卷包括《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吹牛要打草稿》、《現代癥候群》。2.花季卷。幼年時,孩子總愛躺在媽媽的懷中數星星,花季如風,年華如夢。作者在書中以給兒子、女兒的口吻講述成長的真諦。
本卷包括《做個飛翔的美夢》、《做個快樂讀書人》、《創造雙贏的溝通》、《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3.漂泊卷。古人雲: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作者通過懷想、追憶青年時代、旅居中和童年美好的往事,為我們描述了一個中年旅人的心路歷程。
本卷包括《因為年輕所以流浪》、《劉姥姥回家》、《拈花惹草》、《夜之族》。4.情愛卷。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是細膩的,愛是寬廣的。作者在書中將親子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等真諦向你娓娓道來。
本卷包括《愛又何必矜持》、《愛何必百分百》、《對錯都是為了愛》、《生生世世未了緣》。5.勵志卷。坎坷、不幸、悲傷不時向你襲來,努力始終不被承認,於是你將自己唾棄。這時,你多麼期待有一雙溫暖的大手將你攙扶。然而,你錯了,只有認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走出你的誤區。作者將教你以積極的態度看待人生,努力創造光明的未來。
本卷包括《攀上心中的巔峰》、《迎向開闊的人生》、《沖破人生的冰河》、《冷眼看人生》。還有心靈雞湯、智慧背囊等都可以的,這些作品都是可以讓人心靈平靜下來,感受世間的美好,不再煩惱,不再計較,在紛亂中休憩下來,真好。

Ⅳ 《湘行散記》《白洋淀》《獵人筆記》《鏡花緣》哪本書更適合初一女生讀

《湘行散記》更適合初一女生讀(個人認為)。

作者細織密縫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遠行中船頭水邊的見聞。其間散落數十封才子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往來情書。該書文筆自然淳樸,有如行雲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質朴的風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供參考。

Ⅳ SOS 許達然的<山霧>有沒有好的題型可以使用啊

許達然《素描許達然:許達然散文集》

你所在之處,即是我不得不思念的天涯海角——簡媜<給福爾摩沙>

春天三月,浮漾著花香的夜裡,無意間讀了一本Lynne Sharon Schwartz的《Ruined By Reading》(《讀書毀了我》,遠流,二○○一,十一月),記得最深的倒不是作家有蜘蛛和蜜蜂兩種(1),而是「讀書教會我們的,最主要是長時間靜止不動,與時間較勁」,竟不覺噗哧笑出聲來。是的,正如集詩人、小說家於一身的作者所說,閱讀其實是一個「解碼」的過程,心倒不妨放輕松點!如果隨機性決定了這個宇宙,何妨也依此決定我的閱讀順序?作好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開頭建議的准備吧:

「找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坐好,伸展四肢,蜷縮起來,或是躺平……伸出腿,擱在一個或兩個椅墊上,或者把腿放在沙發扶手上、椅背上、咖啡桌上、鋼琴上,或者擱在地球儀上。首先要把鞋子脫掉……調整燈光,這樣你的眼睛就不會累。現在就做,因為你一旦沈迷於閱讀,就不想動了。……現在就想想有什麼可能打斷你讀書的事情。如果你抽煙的話,把香煙放在伸手可及處,還有煙灰缸,還有什麼別的事嗎?你需要去小解嗎?這一點你自己最清楚。」

一、許達然《素描許達然:許達然散文集》(新新聞,二○○一年,十二月)

提到許達然,在當今連文學也講求政治正確的台灣,算是相當有本土代表性及在地特色的散文家(他的作品多發表在《笠》詩刊或《文學界》、《台灣文藝》、《民眾日報》),兼擅詩文,亦正如同劉克襄和洪素麗(或者李敏勇等)一樣。他主編了一套和所有現代散文選都不一樣的《台灣當代散文精選》,然而長期居留海外及不擅矜飾張揚的個性,使得他在一般讀者心目中,仍然是個模糊的影子,似乎並未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一般易見的資料陳述是這樣的:台南人,本名許文雄,一九四○年生,東海歷史系畢業,哈佛碩士、芝加哥大學博士,現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從事台灣社會史研究。曾得過第一屆青年文藝獎(一九六五)、金筆獎(一九七八)、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一九九八)、吳三連文學獎(二○○一)。他的散文具社會意識,現實與人文關懷,理性與感性交融,南方朔以「碎片書寫」(Writing Fragmentarily)來形容他的文字具有很大的聯想性和跳躍度,閃現著理性的光彩和感性的溫暖。可是一般人看完這些,彷佛在許達然的模糊影像上再加了一抹抽象顏色,恐怕是更加莫名所以的吧!

許達然的散文的最大特色,亦即異於一般同時期或同類型散文作家的,應該是文字技巧的藝術層次而絕非題材。而我們對許達然散文的模糊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評論他的詩文均著重於他的題材選擇是鄉土的、人道關懷的(包括李魁賢、羊子喬、趙江濱、李源、郭楓等),這使得他文字技巧上的後期進境相對沒有得到應得的重視,這實在不能不說是可惜的事。其實,細究他的散文發展,在前後期有極大分野的不只是主題意識的轉變,還包含了文字技巧的由繁到簡與意境的提升。

《含淚的微笑》(一九六一)與《遠方》(一九六五),我們姑且稱之「浪漫知性時期」(當時甚且有一筆名「早露」),和後期的寫作(相對稱為「寫實諷喻時期」),曾因不明原因,間斷十數年之久。《土》(一九七九)、《吐》(一九八四)、《水邊》(一九八四)、《人行道》(一九八五)、《防風林》(一九八六)、詩集《違章建築》……至《相思樹》(一九九三)等十數本,包括此本舊作新編《素描許達然:許達然散文集》均屬後期。這前後期間十幾年的沈默,即使整體來看在文類選擇上仍一樣偏重散文,實質上在主題和技巧上已產生斷裂。他的散文觀,表現在一篇<感到、趕到、敢到——散談我們的散文>里,主題上開始偏向所謂「入世文學」(Committed Litterature),而技巧上完全走向質朴簡練的境界。新月派那種抒情傷感,纖巧唯美,對他而言,直如「優美的胡說」。他表彰的是真誠、有格調、以及「文學是社會事業」的理想。

多情又好事的讀者,不免憶起他早期薄薄一本卻廣受注目的那本散文集《含淚的微笑》(一九六一)。遠山眺望、溪邊沈思,在山霧飄渺間,「採花與雨的迷濛」,完全呈現出多感的青年、尋夢的孩童的印象。那種早熟(或說早慧)的知性感性交揉、詩人學者氣質兼美的抒情特質,與葉珊、吳鳴的散文少作殊無二致,即使和年輕時的林文義相比,也只是把大屯山換成了大度山而已。試看其標題:「在春天,我從古城來」、「鏡、時光、絮語」、「夏午、你的遐思」、「尋夢的孩子」等,文字傷感,徵引過繁,動不動「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青春年歲強說愁的意味不言可喻。甚至我們可以見出「散步日記」有《湖濱散記》的影子,而「尋夢的孩子」與三○年代大陸散文名家陸蠡的「海星」、「夢」面貌相似,某些詩化語法如出泰戈爾之口。種種斧鑿痕跡,都彷佛預示著二十歲的許達然即將展開一場未知的文學旅途。

一九六五年的《遠方》,文字基本上承繼著上一本書的風格,卻隱隱開始確立了「簡短精練」這一項許氏散文的特質。<給春天>、<如你在遠方>、<濯足>、<無星的夜>、<畫風者>等等篇章中,寓言、幻設、設問、哲理,雖仍傷春悲秋,某些詩化句法,卻益見精練,例如:「這朦朧如欲睡不睡小女孩的臉,嫻靜迷人」。當然也有雕飾得過了頭的如:「自故鄉攜憂郁來,你蟄隱在山麓和水涘間」之屬。

蛻變成「寫實諷喻時期」的許達然,已是個旅居美國傑出的台灣史研究學者,寫作主題與關懷對象都是心心念念的台灣社會現實了,深刻的思維,樸拙的文字,精簡的篇幅,在在說明許達然的丕變。他寫東門城下的攤販、被綁赴刑場的豬只、廢氣污染下枯黃的木麻黃、被強制拆屋的住戶、垃圾堆中的人生。此外,在詩文中加入頂真技巧,打破標點符號而形成語言的回復,雙關語、同音異字(或異形),看來不合語法常規,卻能藉以擴大象徵性。如<看弄獅>中,用「攏同腔」到「籠同僵」來跳接另一種意涵,<疊羅漢>中,「比,上去;逼逼逼,下來」肖教練的哨音,同時又另有所指。<人行道>,又寫成「人,行道」,「人行道到處不平,到處道破,仍未道破」等等。「有氣氛無氣概」、「抒了情卻輸了情」、「木頭和月亮進門就有閑(閑)了」、「人不能老坐著沈默……,僅僅沈默就沈沒了」、「時間是他的寂寞,寂寞是他的鐵鍊」、「淡泊的他為了賺淡薄」(<蕃薯花>)、「木麻黃從不麻木」(<防風林>)亦然。

把詩打破語法加上閩南語,就成了「硬寂駛/要使出光明的黑」(<運煤夜車>)、「窮擠/不出都市的憂郁」(<違章建築>)、「不是詩就是屍」、「竹就是不能變仙/但可做成簽/你寫下好消息/別人抽去」(<順德伯的竹>)、「粗/忍受很久了/壓扁身還餓不死/口還不閉/塞入別人的收獲胖了又壓/再結實也是土土……扛病了無錢醫/扛死了包身體」(<麻袋>)這樣有點「非馬」味道又有點古怪拗口的詩。贊揚他此期詩文有創意的人很多(甚有認為他一首詩可涵蓋台灣史者)(2),批評的也不是沒有,有人就認為詩化的語法用來表達批判議題時,頗分散讀者的注意力,而文字的纏繞也使人易忽略主題(3)。沈思、內斂、反諷,形成了他「抒情詩」或「寓言」的風格。《同情的理解》(一九九一)以後的許達然,豪華落盡,更見真淳,文字的精簡還在,音節字形方音的實驗卻已結束。嚴格說來,他的散文(尤其是近期的)含蓄蘊藉,意在言外,比詩更好。<芬芳的月亮>寫故鄉的度小月肉燥面,熱氣蒸騰中,看見暈黃的一隻燈籠;<一生>是一隻動物園中被幽囚的猩猩無言的嗚咽;<秋頁>自況歷史研究的秋意寥落;<冬天的考試>中,童趣十足的描述榆樹上的松鼠緊握一張「比自己還大的葉,准備冬天的考試」,對應一個皓首窮經不合時宜的文史學者的孜孜不倦;<硯倦>一文,集詩、文、寓言與哲理於一體,篇題與內容精密合榫,又兼有同音復義的指涉,好到簡直令人感嘆,那些編中學教材的編審委員都去了哪裡了呢?

大部分集自一九八○以降作品的這本《素描許達然:許達然散文集》,時間上涵蓋的是許達然散文創作精華期,然而全書六十八篇散文別為「素描許達然」、「素描人間」、「素描世界」三章。三者之間,寫作時間既不相同,主題又未易區分,在選擇上,似乎遺漏了許多更具代表性的佳篇(一九九一年之後散文全未收錄),令讀者有不知編選原則為何之感。唯一統一的原則是:每篇的篇題和內容都很短。正如同一九九七年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編的許達然散文精選集《懷念的風景》,將數十篇選文分入「懷」「念」「風」「景」四部份,亦不知據何而為之。

「啁啾聲中,感到心情是一棵樹」,「我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在孤獨城中」。出身台南貧困的童年,勤學刻苦以致弱視重聽的許達然,「寧咽一片落葉也拒吃一首影印惆悵的詩」,只是樸直的用生命書寫著一首又一首卑微的歌詩。他想必並不在乎外在形式的不完美吧!摩挲著好不容易買到的這本封麵灰撲撲毫不起眼(新書看起來像舊書)的書,想著:生命形式的完美與否重要嗎?竟無端想起許達然二十歲時寫的句子:

「一切都在逝去
生命彷佛是鏡前消融的一塊冰
我們都看到自己
但都不了解自己」(<鏡、時光、絮語>)

Ⅵ <<湖濱散記>>和<<瓦爾登湖>>是同一本書嗎

1846年2月4日,梭羅按計劃前去康科德城(Concord)講課,題目是「關於馬斯·卡萊爾及其著作」(Thomas Carlyle and H is Works)。講課結束了,聽眾卻意猶未盡,要求主講人談談自己在林中的生活,相對而言他們似乎對這個更感興趣。為滿足大家的要求,梭羅准備了一個「我自己的歷史」(Th e History of Myself)的課題,在當月10日開講。沒想到聽眾熱情空前高漲,紛紛要求他在下一周的課程上再講一次,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前來聽講。受這次講座的啟發,梭羅將自己講課提綱加以整理,又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寫作,終於完成了Walden,or Life in Woods(《瓦爾登湖,又名林中生活散記》)這部傳世的名著。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瓦爾登湖》出版於1854年,這是19世紀美國文學非小說著作中最受讀者歡迎的書籍。到目前為止,此書已經出現了將近兩百多個版本,並被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在作者有生之年裡這部書一直被認為是模仿之作,而且還倍受冷遇。初版的2000冊用了五年多的時間才賣完。直到作者去逝以後,這本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對它的評價也開始發生了變化,梭羅的思想意義才被我們認識到。1817年

Ⅶ 求戊戟有聲小說!!!

::軟體簡介::
1、把下面語段中拼音表示的漢字依次寫在後面的方格內。(2分)

優秀的文學作品,傳達著人類的chōngjǐng和理想,níng聚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了解歷史,了解社會,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義,是一件大有bì益的事情。

2、默寫。(9分)

(1)誰道人生無再少? , 。

(2) ,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 。

(3) ,風正一帆懸。 ,江春入舊年。

(4)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

, 。

得分
評卷人
(二)運用(共12分)

3、下面是某旅遊景點的一則告示,仔細閱讀後請說出它的含義。並模仿它的表現手法,為保護學校的草坪擬寫一則告示。(只要在表現手法上模仿,不必拘於原來的句式)(4分)

單元

第一課時

1、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2、認識運用聯想和想像寫景狀物、抒發情感的作用
各個擊破
1、根據拼音寫漢字
quán ( )釋 chōng jǐng( ) bì( )益
潛移mò( )化 危言sǒng( )聽 半明半mèi( )
:重點賜予的積累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面。積累時音形義三者不可或缺,意義的理解對字形的掌握至關重要,許多漢字字形與讀音也有某種內在聯系。以上練習中「裨」從衣,卑聲;本指古代祭祀時穿著,次等禮服,引中為益處。「昧」從日,未聲;從日,與光線有關,本義:暗。
參考答案:詮、憧憬、裨、默、聳、昧
2、解釋加點詞的語境義
世界上有無數關閉著的門。
每一扇門里,都有一個你不了解的世界。
:什麼是語境呢?在閱讀中,指的是文章的語言環境,如上下詞,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文中詞語的意義往往不是詞典上的靜態的意義,而是根據文字材料所提供的語境所產生的特定意義。離開了具體語境,其意義就會發生變化或不存在。因而,解題時,我們必須把握它所處的具體語言環境,聯繫上下文,抓住有效信息來推斷它的意義。
參考答案:第一個「世界」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的總和;第二個「世界」則指「領域」。
3、文學知識填空:
①《繁星》選自 ,體裁 ,寫於 年。
②巴金,原名 ,著名的 ,傑出的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 、 、 ;《激流三部曲》 、 、 ;中篇小說 、 。
:對文學知識要注意識記,更重要的是在課外盡一切可能地對這些重點文學作品進行有選擇的閱讀。
參考答案:《巴金選集》、游記、1927
李堯棠,作家,語言大師。《霧》、《雨》、《電》;《家》、《春》、《秋》;《憩園》、《寒夜》。
③說出下列語句的作用。
(1)為你打開一扇門
(2)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指明語句的作用,首先要認真研究原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認真研究原句的結構特點,再從該語句在文章結構、內容、抒發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去考察它。
參考答案:(1)「為你打開一扇門」,用「你」,富有親切感,用「門」來比喻某一領域的入口,給人以豐富的聯想。以此為題,新穎別致,生動形象。
(2)作者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重要寫「我」在艙面上仰望星空產生的種種奇妙感受,其中表現出作者的童心、童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強化訓練:
1.訂正錯別字
淺移默化( ) 崇山峻嶺( ) 熱淚粘襟( )
半明半昧( ) 千恣百態( ) 無拘無縮( )
搖搖欲墮( )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語境義
有人說: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縱然他有「碩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學位,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
「高智商」
「野蠻人」
3.指出各句中使用修辭方法的一項( )
A 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
B 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
C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D 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4.仿照例句,再寫三個對「語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
仿句:(1)語文是 ,讓人 ;
(2)語文是 ,讓人 ;
(3)語文是 ,讓人 。
5.閱讀《繁星》(節選),完成下列練習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有一夜,那個在哥倫波上船的英國人指給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著:那四顆明亮的星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這幾顆是手,那幾顆是腿和腳,還有三顆星算是腰帶。經他這一番指點,我果然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①對兩段文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對這兩段文字描寫了「我」在海上觀看 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B 這兩段文字表達了作者運用聯想和想像來寫景狀物,把星星和星空寫得彷彿有生命似的。
C 這兩段文字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D 這兩段文字前者從面上泛寫著繁星,後者從點上特寫海上看星座。
②文中畫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③「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這一句如果刪除,好不好?為什麼?
④從文中找出一個擬人句,並簡析其表達效果。
第二課時
目標提示:
1.體會冰心詩中的形象和哲理。
2.感受小說中驚心動魄、悲壯感人的場面描寫和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3.掌握寓言中的重要詞句以及寓意。
各個擊破:
1.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ào( )事 cü( )然
須yǘ( ) tuān( )急

參考答案:肇、猝、臾、湍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勉強( ) 浸沒( ) 剎那( )
穿梭( ) 船舷( ) 船桅( )
3.將冰心的四首詩題與對應的內容用線連起來
①《紙船》 A 不要只看別人的成功,要看成功背後付出的努力
②《嫩綠的芽兒》 B 要不斷充實、提高、發展自己,爭取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③《成功的花》 C 謳歌了母親對兒女誠摯的愛,抒發了兒女對母親的深深眷戀之情。
④《母親》 D 以紙船為題目,托物言情,表達了對母親對祖國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4.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置之其坐 ( )
②反歸取之 ( )
③自度其足 ( )
④寧信度,無自信也 ( )
⑤至之市 ( )
⑥是吾劍之所從墜 ( )
⑦何不試之以足 ( )
返回,③度ó,量長短,④度dù,指量好的尺碼,⑤之,到……去,⑥是,這兒(今義表判斷的動詞),⑦之,結構助詞,不譯。
5.翻譯下列句子
①是吾劍之所從墜。
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強化訓練:
1.訂正下列成語中的錯別字
忠於職首( ) 文絲不動( ) 小心冀冀( )
相題並論( ) 事不可擋( ) 井然有緒( )
巍然毅立( ) 驚恐萬壯( )
③ 的芽兒,和青年說:「 !」
的花兒,和青年說:「 !」
的果兒,和青年說:「 !」
3.閱讀《齊人攫金》,完成下列練習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固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選自《列子》

①.解釋加點的字
(1)昔齊人有欲金者( )
(2)清旦衣冠而之市( )
(3)固攫其金而去( )( )
(4) 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
②.解釋下列句中的「之」
清旦衣冠而之市 ( )
適鬻金者之所 ( )
吏捕得之 ( )
③.翻譯句子
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④齊人攫金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⑤本文諷刺了 的人。

各個擊破
1.重點詞語注音、釋義
歸省:回家探望父母。
攛掇(cuāno):從旁鼓動人(做某事),慫恿。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鳧(fú)水:游水。
潺潺(chánchán):擬聲詞,形容水流動的聲音。
吁(xū)氣:嘆氣。
老旦:戲曲中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向(xiàng)午:臨近中午。向,臨近。
棹(zhào):劃船。
伶俐:靈活。
朱紅:比較鮮艷的紅色。朱,大紅色。
泅(qiú)水:游水,游泳。
2.容易讀錯、寫錯的字
「省」有兩個讀音:xǐng,如歸省,省親;shěng,如江蘇省。「漂渺」現在通常寫作「縹緲」。「喝采」通常寫作「喝彩」。「撮」讀平舌音「cuō」。「漁父」的「父」讀作第三聲「fǔ」。
「峒」讀「dòng」不讀「tóng」。「擂」作動詞讀第二聲「léi」,如「擂鼓」;作名詞讀第四聲「lèi」如「擂台」。「戍」讀「shù」,書寫時容易與「戊(wù)」「戌(xū)」混淆。
3.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影響深遠。他一生著作很多,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詩集《野草》,雜文集《且介亭文集》等。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現代著名作家。小說《邊城》是他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4.課文內容的背誦、默寫
《社戲》一文中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尤其是去看戲途中描寫,勾畫了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圖畫,其中不僅採用了生動傳神的比喻,寫出了景物的動態美,同時作者還從不同角度(視覺、嗅覺、觸覺、聽覺)來著力表現水鄉夜景的美麗動人。背誦默寫應抓住這些關鍵的地方,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情背誦,准確默寫。
5.閱讀理解要點
(1)《社戲》
①課文的標題是「社戲」,這就點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戲」,作者就是圍繞「社戲」來構思全文的,「盼看社戲-去看社戲-懷念社戲」,思路清晰,因此「社戲」就成了貫穿全文的線索。
如何確定一篇文章的線索。首先要搞清楚線索的分類。常見的線索分類有:以時間為線索的;以空間變化(或人物的行蹤、活動)為線索的;以具體的某一事物為線索的;以人物的情感(或情感變化)為線索的;以中心事件(或事件的發展過程)為線索的。其次我們要把握好一個原則,即就是線索它是串起文章各部分材料的,因此我們要抓住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加以揣摩體會,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辨別確定文章線索的正確率。
②.本文景物描寫精彩。出航途中,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細致逼真地勾描出江南農村的美麗畫卷;歸途中又用比喻傳神地寫出了行船的情景。成功的景物描寫往往能營造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做到情與景的交融,課文中幾處景物描寫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比如,第11節的景物描寫就烘託了人物想看社戲的急切心情。
③.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較多,然而最突出的是雙喜和六一公公。課文主要通過語言、神態、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雙喜的言行表現了他的聰明、能幹、辦事果斷而且富有同情心,是孩子們的領袖。對六一公公的描寫筆墨不多,但卻准確勾勒出他寬厚淳樸、熱情好客的性格品質。
(2)《端午日》
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先寫11點左右出城看賽船,再寫賽船過後看追趕鴨子,最後交代競賽結束的時間,這樣安排,漸次展開,文路清晰 。
本文主要採用的是場面描寫,場面描寫的一般模式是「地點、環境+人物+事情」課文第1段寫了河邊看劃船,河上賽龍船,勝利者領賞三個場面。渲染了節日喜慶的氣氛,突出民樂。

強化訓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xùdāo cuāno juàn jiù nà
歸省( ) ( ) ( ) 家( ) ( )樹 ( )喊
qiú
( )水 蘸酒( )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 ,然而又自失起來, 。
(2)《社戲》 在去看社戲的途中,從嗅覺和觸覺角度描繪江南農村迷人夜景的句子 , ;
採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地表現船行之快以及「我」急切心情的句子是 , , , 。
3.閱讀《社戲》一文,回答問題
(1)在去看社戲途中和歸航途中,課文都對江南水鄉美麗的夜景作了細致逼真的描寫,但這兩處景物描寫在烘託人物心情上卻又有著細微的差別,請結合課文的相關語句說說有何差異?
(2)雙喜是文中最突出的人物,請結合課文說說作者採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對其進行刻畫的,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品質?
(3)從前文看,戲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可課文結尾卻寫「我」對社戲的懷念,「我」為什麼懷念呢?這樣寫有何作用?
4.閱讀《端午日》第1段,回答問題
(1)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2)開頭連用三個「莫不……」有何作用?
(3)這段文字中運用了倒敘、插敘,你能找出來嗎?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4)你能說說「龍船競賽」這一民俗背後的文化內涵嗎? 第二課時
目標提示
1.感受傳統節日,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體會生動傳神,富有表現力的鄉土語言。
3.在比較中學會賞析詩詞的一些方法。

各個擊破
1.重點詞語注音、釋義
紅火:形容旺盛、熱鬧。
賞心悅目: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鬏(jiū):頭發盤成的結。
闔(hé)家:全家。
中庭:庭院中。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綺(qǐ)戶:雕花的窗戶。
嬋娟:這里指月亮。
2.容易讀錯、寫錯的字
「糝」讀作翹舌音「shēn」。「中彩」的「中」是多音字,這里讀「zhòng」。「疙瘩」後一個字應讀輕聲「gēda」。「秫秸」這個詞的讀音比較特殊應讀作「shújiē」。「鬼祟」的「祟」容易與「崇」混淆,書寫要注意。闕」這個字讀第四聲「què」。
3 4、詩詞的背誦、默寫
《十五夜望月》與《水調歌頭》這兩首古詩詞要求在弄清意思,理解意境,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背誦、默寫。除此以外,還要收集三五首自己喜歡的「詠月」題材的詩詞,加以背誦、積累。
5、閱讀理解要點
(1)《本命年的回想》
①課文線索清晰,如數家珍,逐一敘說。這特別表現在第4節中,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從臘月初一到除夕之夜,從炒年貨寫到拜新年,思路清晰,結構緊湊,井井有條。
②本文語言很有表現力,作者勾勒生活情景生動傳神,可以說文章對大年的每一點回憶,都是一幅體現民風民俗的圖畫,鄉土氣息濃而不膩。(可結合課文中的具體的句子加以體會)
(2)《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①《十五夜望月》
這首詩的意境很美,「樹棲鴉」烘託了月夜的寧靜,「冷露無聲濕桂花」是暗寫詩人望月,是全篇的點睛之筆,更顯悠遠,耐人尋思。前兩句寫景卻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然而詩人悵然於家人的離散,由月宮的清冷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故而結尾的詠嘆就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尤為委婉動人。
②《水調歌頭》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作者雖因仕途失意,產生過消極「遁世」的念頭:「欲乘風歸去」,但積極的生活態度終於佔了上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表現了他對人間生活的贊美和熱愛。全詞的感情基調是樂觀的。結尾的良好祝願更是表現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③《我的思念是圓的》
這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於經歷了太多的飄零磨難,親情在他心中變得濃郁起來。詩人由眼前之物「中秋的月亮」「西瓜」「蘋果」產生了豐富的聯想,想到了遠方的朋友,骨肉親人,心頭滲入更沉重的孤獨和凄慘之情,然而由於詩人心境、性情從容達觀,寫了這首詩來表達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和懷想。
這三首詩詞都是中秋詠月題材的作品,作者都藉助「月亮」這一形象,來表達對親人或是朋友的思念。但由於各自的背景、心境、生活態度的差異,他們所抒發的情懷又不盡相同,閱讀賞析時要注意體會。(一般來說,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比較賞析)

強化訓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bòji gēda suì què
( ) ( ) 鬼( ) 打更( ) 宮( )
2.下列詩句朗讀節奏劃分錯誤的一組是( )
A.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B.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C.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D.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3.填空
(1)《十五夜望月》一詩中寫景的句子是 , 。
(2)《水調歌頭》的作者是 (朝代)的 ,詞中流露作者對人間生活的贊美與熱愛的句子是 , 。
4.學習了《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後,你認為這三首詩詞的共同點是什麼?
5.《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寫了過春節的哪些習俗?你能說說其背後的文化內涵嗎?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
快來一起分享吧~~~

閱讀全文

與湖濱散記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妮子為什麼不寫小說了 瀏覽:291
中國什麼網路小說最火 瀏覽:906
小說火影神級系統 瀏覽:556
重生軍婚攝影師的撩漢技能小說 瀏覽:529
外國小說陪襯者的作者 瀏覽:287
如何在米國度寫小說 瀏覽:956
小說我的殺手老婆全文閱讀 瀏覽:670
求特別好看的古代小說 瀏覽:193
有一武俠小說里主角練的極劍 瀏覽:689
仿照世說新語寫一段小說 瀏覽:51
搞笑穿越異界小說完本推薦 瀏覽:812
穿越小說和皇後長得一模一樣 瀏覽:195
女主喜歡藏肘子的小說 瀏覽:257
小說推薦短篇完結高分 瀏覽:67
小說網適合新手寫小說 瀏覽:787
小說二次元世界混合 瀏覽:151
帶有惡魔類的言情小說 瀏覽:767
超級土豪系統的小說 瀏覽:553
類似天墮武林的小說全集 瀏覽:98
女主很多男人人喜歡的小說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