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莫言的代表作品和其主要內容。
1、《透明的紅蘿卜》
講述的是一個頂著大腦袋的黑孩 ,從小受繼母虐待, 因為沉默寡言,經常對著事物發呆 ,並對大自然有著超強的觸覺 、聽覺等奇異功能的故事。
2、《 紅高粱家族》
《紅高粱》以抗日戰爭及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高密東北鄉的民間生活為背景,主要通過"我的奶奶"戴鳳蓮以及"我的爺爺"余占鰲兩個人之間的故事,講述發生在山東的生命贊歌。
《紅高粱》主線是"爺爺"余占敖率領的武裝壓擊日軍,輔線是"爺爺"余占鰲和"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從民間的角度給讀者再現了抗日戰爭的年代,展現的是一種為生存而奮起反抗的暴力欲。
在對時代背景進行塑造時,莫言通過狂歡式的語言形式給讀者展現了抗日戰爭初期的時代情緒,既有壓抑、荒涼、凄楚、沉悶,又有歡樂、抗爭、激憤,在這種復雜的情緒下奏響時代的旋律,在沖突與糾結之間表達一種憂郁的悲劇感,
有動盪不安的社會給人民造成的禍患,有因為列強入侵帶給人民的毀滅性傷害。莫言竭盡全力的對幾乎所有的戰爭場面都進行了精心的雕刻,無論戰爭場面的大小,甚至人與野狗在吞噬屍體時的較量也用了極多的筆觸,展現了一幅幅屍橫遍野、血肉橫飛的血淋淋的畫面。
在這些血肉交匯之中,莫言描繪了一片紅如鮮血的紅高粱,整個世界都是血紅的。
3、《蛙》
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該書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朴實的文字,落腳於中國社會的一隅。
4、《豐乳肥臀》
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並且在這一幅生命的流程圖中,彌漫著歷史與戰爭的硝煙,真實,不帶任何偏見,再現了一段時期內的歷史。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
5、《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這5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圍繞著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系,並透過生死輪回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
㈡ 莫言中短篇小說
㈢ 莫言的作品
莫言的生平及其創作年表: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河崖鎮平安村。1960年被家人送進村小學。1966年小學畢業以後,因家庭成分是富裕中農,也因得罪一農村代表,莫言被剝奪了繼續上中學的權利,只能在家務農,成為一名公社小社員。
1967年,莫言十二歲,在水利工地旁,因飢餓難耐,偷拔了生產隊一根紅蘿卜,被押送到工地後專門為其召開了一次批鬥會,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後遭到父親的毒打。這個慘痛的記憶,被莫言寫成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和短篇小說《枯河》
1973年莫言參加挖掘膠菜運河成為農民工,後來又到棉紡廠任司傍員並成為棉紡產夜校的語文老師。1976年,歷盡波折的莫言終於參軍成功,時年21歲。
1979年7月,莫言回老家結婚。而後苦經調任卻提干無望。在同事的幫助下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政治課老師。1981年秋,他在《蓮池》雜志第5期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同年,女兒管笑笑出生。1982年在《蓮池》雜志又發表短篇《丑兵》和《為了孩子》後被破格提干,調到延慶當幹事。
1983年發表短篇小說《民間音樂》受到孫犁賞識,贊其有空靈之感。
1984年在《長城》雜志第2期、第5期分別發表了短篇《島上的風》和中篇《雨中的河》,在《解放軍文藝》第七期發表了短篇《黑沙灘》。同年,莫言得到著名作家徐懷中的賞識,成為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的第一屆學生。
1985年,莫言30歲。在《中國作家》第二期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引起反響,《中國作家》組織在京的作家與評論家舉行討論會討論該作。同年,在《收獲》第五期發表中篇《球狀閃電》,在《鍾山》第一期發表中篇《金發嬰兒》,在《人民文學》第十二期發表中篇《爆炸》,並在多家刊物發表短篇小說《枯河》、《老槍》、《白狗鞦韆架》、《大風》、《三匹馬》、《秋水》等多篇。
1986年,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人民文學》第三期發表中篇《紅高粱》獲得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隨後發表系列中篇《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同時還發表《築路》,短篇《草鞋窨子》、《蒼蠅門牙》等。同年夏,張藝謀找到莫言洽談購買《紅高粱》改編電影版權事宜,莫言與陳劍雨、朱偉合作將其改編為電影版文學劇本。
1987年,長篇《紅高粱家族》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於2000年被《亞洲周刊》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而其後發表的中篇《歡樂》、《紅蝗》受到惡評。1988年,電影《紅高粱》獲西柏坡第38屆電影節金熊獎, 同年在《十月雜志》發表長篇《天堂蒜薹之歌》,同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他還發表了《復仇記》、《馬駒橫穿沼澤》。同年秋,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在高密聯合召開"莫言創作研討會",由關論文匯編成《莫言研究資料》。9月,莫言考入北師大創作研究生班。小說集《爆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9年,莫言34歲,出訪西德。第一次走出國門。同年三月,在短片《白狗鞦韆架》獲台灣聯合報小說獎。據此改編的電影《暖》獲得第16屆東京電影節金麒麟獎。4月,中短篇小說集《歡樂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6月發表中篇小說《你的行為使我恐懼》。冬天,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酒國》。
1990年,他在《花城》雜志發表中篇《父親在民夫連里》。1991年創作中篇《白棉花》、《戰友重逢》、《懷抱鮮花的女人》、《紅耳朵》;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參加文學活動;暑假創作了《神鏢》、《夜漁》、《魚市》、《翱翔》等短篇。同年,莫言與朋友合作創作了六集電視連續劇《哥哥們的青春往事》,由河南電影製片場攝制。
1992年創作中篇《幽默與趣味》、《模式與原型》、《夢境與雜種》。
1993年先後出版了長篇《酒園》、《食草家族》,中篇集《懷抱鮮花的女人》,短篇集《神聊》。1994年莫言母親於山東高密縣去世,它直接催生莫言要寫一部小說獻給母親的念頭。
1995年,莫言40歲,創作長篇《豐乳肥臀》,出版五卷本《莫言文集》。小說的發表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把莫言推到風口浪尖。1996年由莫言編劇的影片《太陽有耳》獲第46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同年,《豐乳肥臀》停印。
1997年,他與人合作創作話劇《霸王別姬》。離開軍隊,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檢查日報》工作。《豐乳肥臀》獲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獎金十萬元。
1998年,在《東海》雜志第六期發表中篇《牛》,在《收獲》第六期發表中篇《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發表短篇《拇指拷》、《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白楊林的戰斗》、《一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蝗蟲奇談》、出版散文集《會唱歌的牆》。十八集電視連續劇《紅樹林》由檢查日報影視部設置完成。
1999年,在《收獲》第2期發表中篇《師傅愈來愈幽默》、在《花城》第1期發表短篇《我們的七叔》,在《收獲》第4期發表中篇《野驢子》。在海天出版社出版社長篇《紅樹林》,小說集《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師傅愈來愈幽默》。
2000年,莫言45歲,在《收獲》第1期發表中篇《司令的女人》,在《上海文學》第11期發表短篇《冰雪美人》。長篇《酒園》再版,在南海出版社出版。《莫言短篇小說》(1-3卷)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莫言散文》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1年,長篇《檀香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出版後引起了文學界的再度熱議,後獲得台灣聯合2001年十大婦女書。在《山花》第一期發表短篇《倒立》,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長篇《酒園》獲得法國儒爾·巴泰雍外國文學獎。
2002年他與閻連科合作長篇《良心作證》,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中篇《掃帚星》在《布老虎中篇小說春之卷》發表。長篇小說集、小說、散文集《紅高粱家族》、《酒園》、《拇指拷》、《清醒的說夢者》、《罪過》、《師父愈來愈幽默》、透明的紅蘿卜》在山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清醒的說夢者》,《什麼氣味最美好》分別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和海南出版社出版。長篇《檀香刑》獲首屆"鈞文學獎"。
2003年,長篇《四十一炮》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獲第2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並入圍第7屆茅盾文學獎。同年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在《收獲》第五期發表短篇《木匠與狗》。散文集《小說的氣味》在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寫給父親的信》、小說集《藏寶圖》也出版與此。
2004年,莫言先後獲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和"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2005年,莫言獲第三十屆義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
2006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生死疲勞》並於2008年獲第2屆紅樓夢獎首獎。散文集《北海道隨筆》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獲第17屆福岡亞洲文化大獎。2007年,散文全集《說吧,莫言》在海天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蛙》,於2011年8月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㈣ 莫言中短篇小說推薦一些好的
言在18歲時走後門到縣棉油廠干臨時工。1976年8月參加解放軍來到渤海邊上,站崗之餘依舊喂豬、種菜。1979年秋調至解放軍總參謀部,歷任保密員、政治教員、宣傳幹事。1981年開始小說創作,發表處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85年發表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引起文壇注意。
此後的創作明顯受到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反響強烈,被讀者推選為《人民文學》1986年「我最喜愛的作品」第一名。同年從軍藝畢業,到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開始有報告文學作品問世。1989年秋入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中國新一輩極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雖然早期被歸類為「尋根派」作家,但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見稱,小說中總是充滿進攻型的語言。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里,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但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其實正是演義著一段現代革命的歷史。故事中那片廣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繪成一個把歷史、傳統、城鄉縱橫交錯的遼闊炫麗空間。
在經歷《紅高粱》的寫作高峰後,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如《酒國》及《豐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說集如《紅耳朵》及《傳奇莫言》亦先後在台灣推出。由於童年大部份時間也在農村度過,莫言自謂一直深受民間故事或傳說所影響,故鄉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正是他創作的靈感泉源。小時在鄉下流傳的鬼怪故事的,也成為莫言許多荒誕小說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現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寫實,描寫一個人的「變身」,以華麗的語言帶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國》則以充滿浪漫色彩的描寫,繪劃出一個盛產名酒地方的故事。《紅樹林》實現了小說題材的時空轉換和創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對自己的一大超越。
無論故事的情境氣氛是華麗炫目、荒誕無稽還是鬼靈精怪,莫言的豐富想像空間與澎湃輾轉的辭鋒總是能叫人驚嘆不已——誠如張大春在為《紅耳朵》作序時所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學習情況
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並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7年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1997年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並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
2005年再次失手於茅盾文學獎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說《生死疲勞》
2007年7月14日出版《說吧,莫言》。這套書分為三卷,約100萬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歷程。
㈤ 莫言寫過的全部小說
《檀香刑》
《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內高粱家族》
《透明的紅蘿卜》容
《豐乳肥臀-增補版》
《藏寶圖》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銬》
《白狗鞦韆架》
《莫言精選集》
《莫言作品精選》
《酒國》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紅樹林》
《月光斬》
《老槍·寶刀》
《會唱歌的牆》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證》
《鎖孔里的房間》
《什麼氣味最美好》
《傳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說選》
《莫言王堯對話錄》
《戰友重逢》
《蛙》
㈥ 莫言寫過的所有小說,列出來
《檀香刑》復
《制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透明的紅蘿卜》
《豐乳肥臀-增補版》
《藏寶圖》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銬》
《白狗鞦韆架》
《莫言精選集》
《莫言作品精選》
《酒國》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紅樹林》
《月光斬》
《老槍·寶刀》
《會唱歌的牆》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證》
《鎖孔里的房間》
《什麼氣味最美好》
《傳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說選》
《莫言王堯對話錄》
《戰友重逢》
《蛙》
㈦ 怎麼賞析莫言短篇小說棄嬰
棄嬰中大多都是女嬰,為什麼會這樣呢?細細想來,這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禍。在這些人的心裡,只有男的才能傳宗接代;而女的小時候,吃家裡用家裡,而到頭來還是別人的。
《棄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軍人回家探親,看望在鄉下的父母妻女,在葵花地里撿到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只得抱回去,然而這個棄嬰如燙手的山芋,扔,於心不忍;送,沒有人要。
讀完《棄嬰》後我在想,是什麼給了我閱讀的愉快?
這樣一個故事實在沒什麼大意思。故事中那些虛構的細節還有些意思。我欣賞莫言的想像,這些想像讓虛構具有了比真實更真實的魅力。
故事披著一件真實的外衣:作者莫言是軍人,父母和妻子都在農村,有一個女兒,自然全家人都渴望再有一個男孩子。然而,撿到棄嬰是虛構的,那麼前面所有的真實也就是虛構的了。
小說中出現的所有人物都個性鮮明,都不是符號。我欣賞莫言所有的描寫都直指人心,例如小說中「我」抱著棄嬰回到家中後,家裡人的一段對話:
家裡人除女兒外,都用麻木的目光盯著我,我也麻木地盯著他們。我自我解脫般的苦笑一聲,他們也跟著我苦笑,無聲,只能看見他們泥偶般的臉上僵硬的、流質般的表情。
「爸爸!我看看小弟弟!」女兒在我面前蹦著喊叫。
我向他們說:「撿的,在葵花地里……」
妻子憤怒地說:「我能生!」
我蔫頭蔫腦地說:「孩子她娘,難道能見死不救嗎?」
母親說:「救得好!救得好!」
父親始終不說話。
我把嬰孩放在炕上,嬰孩抽搐著臉哭。
我說她餓了。妻子瞪我一眼。
母親說:「解開看看是個什麼孩子。」
父親冷笑一聲,蹲在地上,掏出煙袋,巴嗒巴嗒抽起煙來。
父親、母親、妻子、女兒,反應都不一樣,因為他們的身份和性格不一樣。我感覺到了莫言進入情景世界的能力。
小說寫的實際是一個悲劇。莫言為這個悲劇虛構了足夠的自然和社會氛圍。伴隨著情節推進的是「我」無奈、絕望、憤激的內心感受。回家探親本是件愉快的事,可是長途車上只有自己一個乘客,因為自己不得不出車的女售票「一次次對我怒目而視」,剛下車,就被一個紙條忽悠著跑進葵花地,進去,才知道自己掉進了一個很難跳出來的陷阱:
到處都是恐怖,到處都是陷阱,到處都是欺騙、謊言、爾虞我詐,連葵花地里都藏匿著紅色的嬰孩。
㈧ 莫言的短篇作品,很短的。
春夜雨霏霏(部分摘錄)
哥哥,你聽得到我的聲音嗎?——這從遠方一個最愛你的人心裡發出的浸透著眷眷之情的音波。近來,人們都在談論著「心靈感應」的事,對此我惟願其真惟恐其假。我想,愛人的心應該是時刻相連,息息相通的。記得聽老人說,從前,有一個母親懷念兒子,就咬咬自己的手指,遠方的兒子便心中疼痛,知道老母正在思念他……現在,我也咬住了自己的手指,直咬得隱隱作痛。但願這信號已經傳導給你,使你也知道我正在思念你:讓你在這神秘的雨夜裡也像我一樣靜坐在窗口,聽聽你這個饒舌的妹妹向你敘說我突然想起來的那些過去的、現在的和將來的事。
哥哥,此刻,家鄉上空正飄灑著霏霏的春雨。這雨從八點開始到現在已經下了兩個多小時。村子已經進入夢鄉,除了浙淅瀝瀝的雨聲,再也沒有別的音響。清爽的小風從窗欞間刮進來,間或有一兩個細小的水珠飄落到我的臉上。哥哥,你還記得我的臉嗎?你曾經吻過的那張臉。人家都說我俊,說我的臉是曬不黑的玉蘭花瓣;你說我不醜,說我的臉像玉蘭花瓣一樣曬不黑。別人這樣說是奉承我,而你是愛我才這樣說。其實,我的臉是很容易曬黑的,如果你現在見到我,一定會用雙手捧住我的臉說:「喲!我的玉蘭花瓣怎麼變成玫瑰花瓣了。」你一定會這樣說,一定的,因為你愛我……
……
天就要亮了,雨聲也零落起來。雨點兒落在花樹上、落在泥土上、落在門前倒扣的水桶上,噗噗簌簌的、滴滴答答的、丁丁冬冬的聲響一齊傳來,我傾聽著,像傾聽著海島上潮汐的漲落,像傾聽著你穩健有力的心跳,像傾聽著縹緲中傳來的音樂。
㈨ 莫言的簡介和作品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地作品的興起充滿了「懷舊」和「怨恨」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莫言在小說中構建了一個獨特的主觀感受世界,空虛的敘事,陌生化的處理,以及神秘超越的客體世界,具有明顯的「先鋒」色彩。
2011年8月,莫言憑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莫言長篇小說有:《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國》,《食草家族》 ,《紅樹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蛙 》等。
短篇小說集:《白狗鞦韆架》、《與大師約會》、《透明的紅蘿卜》等。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多種國家的文字。
(9)網傳莫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莫言的名氣大漲。其實,早在先前,就有很多人評價過莫言,如余華說道:「從文學的標准來看,莫言起碼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其實莫言的成功不在寫作上,而是有個幸福的家庭。莫言的妻子杜勤蘭,也是「高密東北鄉」的孩子,兩人識於兒時,感情深篤。1981年,結婚兩年後,女兒管笑笑出生。
莫言不僅文學方面造詣深厚,在書法方面也是有所建樹。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書法個展《筆墨生活——莫言墨跡展》在北京博物館展覽,近百幅書法作品展示了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書寫。
㈩ 莫言的代表小說有
莫言1980年開始創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庭》、《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等八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爆炸》、《白棉花》等二十四篇,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枯河》、《拇指銬》等六十餘篇,電影、電視、話劇劇本等多部。
代表作《紅高粱》內容摘要:
1987年《紅高粱》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根據此小說改編並參加編劇的電影《紅高粱》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1986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紅高粱》,為莫言的成名之作。書中創造了莫言的文學王國 「高密東北鄉」,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 《紅高粱》曾榮獲第4屆全國中篇小說獎,被譯成近二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據此改編的電影《紅高粱》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紅高梁》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一部宣揚生命個性、贊美生命的中國新時期小說,它曾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並獲得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轟動中外。小說中所描繪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印象,散發的中國民族魂,無疑使這部作品具有了與以往「尋根小說」所表達的主題的相異性。小說展現出的一系列獨特意象:「顛轎」、「野合」、「敬酒神」等撼人心魄的情景,那方圓百畝隨風搖曳、舒展活潑且情感熱烈的棵棵高梁;那人跡罕至、充滿神奇色彩的十八里坡;那血紅的太陽、血紅的天空與血紅的高梁……所有這一切,都能給我們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代表作《豐乳肥臀》內容摘要:
1996年《豐乳肥臀》獲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
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該書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影響、同時也引起了很大爭議。
莫言的寫作一直是當代中國的重要象徵之一。他通透的感覺、奇異的想像力、旺盛的創造精神、汪洋恣意的語言天才,以及他對敘事探索的持久熱情,使他的小說成了當代文學變革旅程中的醒目界碑。他從故鄉的原始經驗出發,抵達的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隱秘腹地。他筆下的歡樂和苦難,說出的是他對民間中國的基本關懷,對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滄桑;他書寫的事物既素樸,又絢麗;他身上有壓抑不住的狂歡精神,也有進入本土生活的堅定決心。這些品質都見證了他的復雜和廣闊。從幾年前的重要作品《檀香刑》到二OO三年度出版的《四十一炮》和《豐乳肥臀》(增補本),莫言依舊在尋求變化,依舊在創造獨立而輝煌的生存景象,他的努力,極大地豐富了當代文學的整體面貌。
《豐乳肥臀》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性」大書,是莫言進行民間史詩性書寫的成功試驗。作家傾情把母親描繪成一位承載苦難的民間女神,或者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但命運多舛,她生養的眾多女兒構成的龐大家族與20世紀中國的各種社會政治勢力和民間組織以及癲狂歲月下的官方權力話語發生了枝枝蔓蔓、藕斷絲連的聯系,並不可抗拒的被裹挾捲入20世紀中國的政治歷史舞台,而這些形態各異的力量之間的角逐、爭奪和廝殺是在自己的家庭展開的,造成了母親獨自承受和消解苦難的現實:兵匪、戰亂、流離顛簸、親人死亡以及對單傳的廢人式兒子的擔心、焦慮,而她在癲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為更是鳥兒吐哺的深情……母親是一種意象符號,是對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時也涵蓋了「作為老百姓的寫作」的莫言對民間苦難及其承受者的愛戴、同情和關懷。
代表作《蛙》內容摘要:
2011年8月,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蛙》是莫言醞釀十餘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
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講述了姑姑——一個鄉村婦產科醫生的人生經歷,在用生動感人的細節展示鄉土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當代知識分子卑微的靈魂。
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 「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 「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布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布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扎,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
《蛙》是一部對中國當代鄉村的現實看得很深、思考得很透的作品。「蛙」到底象徵著什麼呢?那些不斷鳴叫、有著旺盛的繁殖能力卻又是如此「低賤平常」的生物,承載著莫言的深刻思考。在這些思考的背後,則是對中國現代性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反思——這也是莫言小說的一貫主題。小說的題材有著獨特意義和相當的敏感性。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在中國具有合法性和必然性,因為人口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的前提,而控制人口又是後發展現代國家實現艱難的現代轉型的無奈但必要之舉。生育,是人的基本權利;而控制生育,又是人實現理性生存的必要手段——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曾經的半工業化的農業國家,也面臨著國際上從「人權」角度而來的種種責難與批評,而在此國策的具體執行過程中更是由於文化、傳統、倫理、政治、權力、金錢等各種因素而變得異常復雜。在新時期以來的文學作品中,計劃生育一方面被作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進步事業」得到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則成為90年代以來主旋律鄉土文學突出鄉村基層政治尷尬現狀和困境的點綴性情節。於是,被不理解、不支持的農村群眾攆得到處跑的「鄉鎮幹部」形象,就在幾分黑色幽默的喜劇色彩中,將計劃生育政策與人性的沖突輕松地嫁接為「分享艱難」的主旋律闡釋。莫言的《蛙》顯然不想漫畫化、戲劇性地處理這個題材,也並不是要理論性地探討、評判計劃生育本身的功過是非,而是要把計劃生育處理成一個精神事件和精神背景,以此來表現其對中國人的生存、生命以及精神和靈魂的影響。
代表作《檀香刑》內容摘要:
2003年 《檀香刑》獲第1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莫言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用搖曳多姿的筆觸、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龍活現地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可歌可泣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人動魄的愛情。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瀝膽苦心磨礪出的長篇歷史題材小說。在這部結構精巧、語色濃郁的作品中,真實地再現了清末山東半島發生的一起民間反殖民的斗爭事件。帶頭領導這起反殖民斗爭的民間藝人孫丙最終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為主線,展示了中國王朝政治沒落中的諸多驚心動魄的事件,包括戊戌變法、義和團、外國殖民者的強取豪奪等等。小說圍繞著檀香刑的實施,將封建王權和權力斗爭的殘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凸顯了專制權力作用於個體上的歷史機制,成功地折射出專制權力賴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陰暗法則。小說刻畫了一大批鮮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氣質的戲班班主孫丙、具有正義感的高密知縣錢丁、從京城刑部大堂告老還鄉的劊子手趙甲以及他們的女兒、乾女兒、兒媳婦孫眉娘、殘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凱等等。
代表作《白狗鞦韆架》內容摘要:
1988年《白狗鞦韆架》獲台灣聯合文學獎。根據此小說改編的電影《暖》獲第16屆東京電影節金麒麟獎。
《白狗鞦韆架》是莫言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所發表的短篇小說全集之一,集結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九年創作發表的三十篇作品,其中《春夜雨霏霏》、《丑兵》、《黑沙灘》等七篇作品是首次結集出版,彌足珍貴。莫言的短篇小說故事飽滿,風格多樣,好似從肥沃而豐富的中國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豐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對鄉村殘酷現實的犀利揭露,也有對鄉村純朴愛情的感人描寫,還有種種荒誕離奇卻又逼真入神的傳奇述說……這些作品的結集,可以讓讀者充分欣賞到莫言作品的藝術魅力,同時也可以看到文學大家從事小說創作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