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特雷弗短篇小說

特雷弗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22 04:27:29

1. 傑米·特雷弗·奧利弗的傳記

Jamie Oliver: The Biography,Stafford Hildred 著(2001年)ISBN 1-903402-55-7
Jamie Oliver: Turning Up the Heat,Gilly Smith 著(2006年)ISBN 0-233-00168-9

2. 傑米·特雷弗·奧利弗的人物傳記

傑米在英國艾塞克斯郡(Essex)一個名叫克萊維林(Clavering)的小村莊長大. 他的父母經營一家叫做「板球員」(The Cricketers)的酒吧。他在1989年與Leigh Haggerwood組了一個叫做 「Scarlet Division」的樂隊。由於傑米有閱讀困難症,他在學校的歷程並不算十分順利,最終無法順利畢業。他於16歲進入西敏寺飲食學院(Westminster Catering College)就讀。他在倫敦的主廚Gennaro Contaldo身邊工作了七年,並敬稱對方為自己在廚藝界的良師,1996年,當他在倫敦「the River Café」任職時,被電視製作人Patricia Llewellyn發掘,促成他在電視上的首次露面。 這位製作人是在觀看一部名為《Christmas at the River Café》的紀錄片時,就立即發現了傑米的明星潛質。
兩集非常受歡迎的《 原味主廚奧利佛》(The Naked Chef)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拍攝完成。在2000年6月24日,他和昵稱為「Jools」的Juliette Norton結為連理。兩人於1993年認識,如今已經有三個女兒。女兒分別命名為Poppy Honey(於2002年3月出生)、Daisy Boo(於2003年4月出生)和佩特爾。奧利佛後來又與美食聯播網(Food Network)和英國電視節目製作公司Fremantlemedia簽約錄制《 奧利佛挑美食》(Oliver's Twist)節目,事業更上一層樓。
2003年6月,他在英國女皇生日時頒布的榮譽名單里被宣布授予不列顛帝國勛章(MBE)。他也開設了一家名為「Fifteen」的慈善餐廳,並在那裡訓練15名下層的貧窮青年,讓他們有機會進入餐飲行業。類似的主題餐廳已計劃將在全球范圍開展。阿姆斯特丹的「Fifteen」餐廳已於2004年12月開業。位於康瓦耳和墨爾本的「Fifteen」餐廳也計劃於2006年夏天開始營業。他也在泰晤士報撰寫專欄。根據推測他應該已經是一名千萬富翁。他也是一個有機食物的支持者。2009年7月,他出任歐洲華人餐飲協會榮譽主席,出席在中國南寧舉辦的「中華國際名廚峰會」授勛儀式。擔任頒獎嘉賓,同時自己也獲由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頒發的(Kitchen King)「歐洲廚王」CCC金章。

3. 契訶夫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契訶夫的著名作品:

1、短篇小說

《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

《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務員之死》、《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外科手術》、《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

《一件藝術品》、《白嘴鴉》、《苦悶》、《凡卡》、《食客》、《校長》、《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精神錯亂》,《賊》、《村婦》、《古塞夫》、《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

2、劇作

《論煙草的危害》、《蠢貨》、《伊凡諾夫》、《求婚》、《林神》、《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紀念日》、《海鷗》、《萬尼亞舅舅》、《海鷗》、《三姐妹》、《櫻桃園》。

(3)特雷弗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

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

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他的短篇小說《凡卡》被選入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5課。

4. 威廉·特雷弗的介紹

威廉·特雷弗,愛爾蘭文學界元老,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

5. 威廉·特雷弗的關於作品

關於他的作品,人們最常提到的類比人物是契訶夫。他是有史以來在《紐約客》雜志發表短篇小說最多的作家。他是美國華裔小說家李翊雲——以及許多其他歐美年輕作家——的超級偶像(也是模仿對象)。 故事構建得幾近完美,堪比契訶夫——兩者間比較是不可避免的——他們總是給讀者留有沉思的空間。
——安妮塔·布魯克納(布克獎得主)
如同倫勃朗,特雷弗總是熱切而仁慈地凝望著他筆下的人物……他對人性的理解是精確的……他的故事無不體現著一種平靜的睿智。
——《泰晤士報》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老校友》,曾獲1964年霍桑頓獎。一群老校友委員會成員在推選下一任會長過程中勾心鬥角,互相猜忌,並以回憶的形式展現了這群老校友當年在學校時的矛盾和競爭。盡管年事已高,但依然對當年所受的屈辱無法釋懷。既要應付來自外界的壓力,防備別人的進攻,又要面對自己日益衰老的身體和病痛,他們內心極其孤獨和悲涼。小說提出這樣一個主題——人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不幸?對於成功和失敗該抱什麼樣的態度?怎樣才能在現代社會中保護自己?
盡管特雷弗的作品中有許多地道的英國人物,然而他偏愛的主題還是愛爾蘭和愛爾蘭人。同喬伊斯一樣,他選擇了一種自我流放,流離於自己的祖國之外進行創作。這對於特雷弗來說,無論從時間上還是距離上,他都能以旁觀者的冷靜審視祖國的文化,揭示種族、階級和宗教等人為的障礙如何影響著人們的教育、愛情、婚姻等方方面面。其中最具有典型意義的作品要數《命運的嘲弄》和《花園的寂靜》。
《命運的嘲弄》是一部探討歷史的重負對愛爾蘭人生活的影響的作品。在恢弘的歷史場面上將幾個不同時期的情節融合在一起。愛爾蘭的昆頓家族同英國伍德庫姆家族長期有聯姻的傳統。19世紀初,安娜·伍德庫姆嫁到昆頓家在科克郡的基爾尼庄園。飢荒席捲愛爾蘭,安娜試圖救濟災民,並警醒家人和英國殖民官員留意民眾的困頓狀況。結果激怒了整個家族,被剝奪了繼承權。基爾尼庄園的以後幾代人仍然沿襲迎娶英國新娘的傳統。小說切換到愛爾蘭歷史上另一個創傷時代——英愛戰爭。威廉·昆頓和他的英國妻子伊芙有著田園詩般的婚姻生活,有三個孩子。他們支持公益事業,並在英愛戰爭中傾向馬克·科林斯,因此在自己的階級圈子、宗教圈子中被孤立起來。他們的政治活動最終導致基爾尼庄園被縱火焚毀。威廉、兩個女兒以及許多仆佣被燒死,伊芙和兒子威利退居科克市的一棟小屋。伊芙無力面對喪夫失女之痛,日漸頹廢,酗酒澆愁。長大後的威利同英國的表親瑪麗安娜之間有了愛情。可是懷了孕的瑪麗安娜來到敗落的基爾尼庄園卻發現威利神秘失蹤。瑪麗安娜在威利的姑姑和一名還俗的神甫幫助下,獨自撫養著女兒伊梅爾達。年老時他們終於破鏡重圓,原來威利因報復而謀殺了下縱火令燒毀基爾尼庄園的傢伙,逃離了愛爾蘭。昆頓家族衰微的過程以伊梅爾達不堪這一代代的精神重負以致神志失常而告終。
特雷弗的歷史觀,不管是個人的還是政治的,都是獨特的。盡管作品中提到了英國政府在其統治期間對愛爾蘭的不聞不問,甚至動用武力,他拒絕將一切歸罪於歷史上英國的不當統治。他一直在探討歷史對生者的折磨,一直暗示人類有義務掙脫回憶的絞索,超越這種不幸,戰勝這種不幸,為自己的下一代塑造一個全新的未來。
《花園的靜寂》某種意義上是《命運的嘲弄》的繼續,仍然以大宅為背景,嘗試在過去與現在之間達成一種妥協。這部作品特別強調「暴力」那一石千浪的後繼性影響,在控訴愛爾蘭歷史對人民的消極影響方面毫不留情。
在反思愛爾蘭的歷史與文化的同時,他的作品還將注意力放到了女性所面臨的問題上。在《命運的嘲弄》中,描寫受到傷害的女性時——失去繼承權的安娜、酗酒的伊芙、被遺棄的瑪麗安娜、精神錯亂的伊梅爾達——筆觸充滿同情。小說中丈夫們沒有一個比他們的英國妻子更睿智、更堅強,她們都是男性以崇高的名義所作決定的犧牲品。丈夫們要麼不願採取行動,要麼無力採取行動,要麼採取不明智的行動。而《花園的寂靜》中只有女性的形象是有活力,有勇氣而充滿理性的,頑強地抗衡著一個家族無法逆轉的頹勢。在歷史與男性的坐標軸上,特雷弗筆下的女性以平行甚至超越男性的波形線橫穿歷史。
特雷弗很擅長描繪女性生活細節和她們內心的微妙活動。他的早期作品《奧尼爾旅社的埃克道夫太太》、《格梅茲小姐和教友們》、《孤獨的伊麗莎白》都是表現女性題材,刻畫了女性孤獨的心理狀態。《孤獨的伊麗莎白》尤其受到好評。伊麗莎白是一位帶著三個女兒的離婚婦女,住院時結識了其他三位境遇相似的婦女。在交往中伊麗莎白看到了自身可悲的命運,也感受到人生在世徹底的孤獨,誰也無法進入別人復雜的內心世界。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女性的形象更多。《浪漫舞廳》、《阿特拉克塔》、《碰運氣》等,女性形象幾乎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但心底那真實的孤獨始終揮之不去。
女性題材只是特雷弗藉以立體反映愛爾蘭社會,傳達其本人人文思想的一個手段,這與其他題材的創作是齊頭並進的,例如宗教題材。在一個宗教可以決定社會安寧以及文化發展的國度,如果從幼年起信仰就非屬於主流宗教,那麼這樣一個作家會如何在作品中體現自己的宗教觀呢?
較近的短篇小說集《山裡的單身漢》中有一篇夢境般的故事《聖母的禮物》。虔誠的邁克一生三次看到聖母的出現,幻覺由此決定了他的人生。18歲時受聖母的指引突然離開父親的農場,進入一家修道院;35歲時受到聖母的指引又突然離開修道院,在高山峭壁下「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幾年後聖母最後一次顯靈,指引他回歸故里。對這一切毫不置疑的邁克徒步穿越愛爾蘭的村村寨寨,就像一條流浪的狗終於在消失幾十年後又回到了故鄉。盡管表面上看小說沒有絲毫的諷刺意味,然而很難相信特雷弗希望讀者與邁克一樣對聖母的顯靈信以為真。邁克是一個完全憑直覺支配而缺少判斷力的人。他的幻覺是真的嗎?這位孤獨的人一生是不是都白費了?超越宗教之外來看,宗教中的降靈與欺騙是不是一回事?特雷弗對此未著一言,轉而描寫兒子失而復得後邁克父母洋溢的快樂。
其他,如本集中的《法衣》里迷惘的新教牧師,感到不僅與天主教的愛爾蘭失去聯系,而且感到同整個世界失去了聯系。《死於耶路撒冷》,探討宗教在世俗世界中的地位,對天主教和新教人物予以同樣富有同情心的描寫。從其作品來看,特雷弗似乎沒有明確的宗教觀,也可能有意在作品中隱去自己的觀點。他更多的表現為宗教上的懷疑論者,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感覺到上帝那種操縱一切的力量。
特雷弗作品中的人物都被賦予自然精確的描寫——具體的時間、具體的地點,似乎每個人的故事就像是一首代代相傳的歌謠,具有某種原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筆下的人物類型之多令人震驚。在特雷弗的短篇中,人物與地點之間有一種神秘的聯系,似乎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他們所居之上的土地塑造的。尤其在以偏遠的鄉村為背景的小說中,個人似乎完全是他們所出生的狹小世界的產物,甚至失去意志的自由,失去別處謀生的決心。短篇小說集《山裡的單身漢》中的題名故事十分突出地體現了作者的這一思想。
該故事講述的是一個29歲的兒子鮑利,為了取悅寡居的母親,接受了令自己生畏的那一點地產,回到地處偏僻的小農場。現在的愛爾蘭婦女們寧願到加油站或化肥廠打工也不願嫁給他們這樣的單身漢,過令靈魂麻木的艱辛生活。就他這樣的愛爾蘭人來說,對先主們的認知卻又是他們所不能放棄的。鮑利是英雄?是傻瓜?抑或僅僅是溫順的兒子?如果說他代表了愛爾蘭的過去,模稜兩可;如果說他代表愛爾蘭的未來,這絕不可能,單身漢沒有後裔,他們所代表的一切將不再繼續。這樣的前景如同古代愛爾蘭的民謠,內容已經朽去,形式尚且存在,卻不會延續。
受喬伊斯的影響,特雷弗的許多作品注重象徵性細節描寫,放棄戲劇性編排;幽思,懷舊,氛圍十足又往往含而不露,並使用喬伊斯小說中典型的「淡出」式結尾。例如《浪漫舞廳》、《山裡的單身漢》、《家庭罪惡》等。總的說來這種影響是正面有益的,但有時這種結尾給人的感覺是缺少某種活力。
特雷弗還創作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例如《影集里的風光》(劇本)、《茱麗葉的故事》(兒童文學)等。根據《老校友》改編的舞台劇於1971年上演,隨後他又根據自己的短篇小說創作了許多成功的舞台劇和電視劇,幾乎每年都有一部舞台劇或電視劇在倫敦上演或播出。
特雷弗目睹了愛爾蘭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鄉愁的源頭滋養著80年漂泊的流程,創造了愛爾蘭文學的又一輝煌,他不愧是愛爾蘭文學園中的月桂樹。

6. 特雷弗亨德森所有作品

特雷弗·亨德森(生於:1986年4月11日),加拿大恐怖藝術家、插畫師,現為音樂藝術家!。亨德森以製造神秘的網路生物而聞名,例如海妖頭,卡通貓,橋蟲等很多。
傳記
特雷弗·亨德森出生於1986年4月11日。亨德森從小就對恐怖和怪物感興趣。亨德森的父親也是恐怖愛好者,這讓亨德森陷入了恐怖。亨德森的父母都支持他的工作。亨德森不寫作,盡管他上傳的每張圖片都有標題。
亨德森在2018年創造了他最著名的角色——海妖頭。直到2020年,他都沒有成名的打算。早在2018年,一家名為Mos Interactive的視頻游戲開發商就為Siren Head開發了一款視頻游戲,該游戲的特色是玩家探索樹林,以找到失蹤的徒步旅行者。直到玩家找到死去的徒步旅行者,海妖頭在玩家後面。當玩家回到游戲開始時,游戲結束,並逃離魔女頭。2020年,著名的優酷網如Markiplier和JackSepticEye玩了這個游戲,使得《魔女頭》和亨德森的其他作品出名。
首先,亨德森的作品因「被詛咒的形象」文化而聲名鵲起。人們會拿著亨德森的圖像,把它們編輯成被詛咒的圖像,以及令人毛骨悚然或有時令人愉快的、不適合播放這些圖像的音樂。這些視頻將在YouTube上獲得數百萬的瀏覽量,這讓亨德森的作品成為焦點。
2019年,名為比利·斯泰勒(Billy Styler)的恐怖視頻優步(YouTuber)製作了一段視頻,他在視頻中解釋了海妖頭是誰。今天的視頻有100萬的瀏覽量,這是第一個認真推廣海妖頭這個角色的YouTube視頻之一。亨德森知道這個視頻,並對此非常滿意。

7. 如何評價威廉特雷弗

老爺子沒有被那些鼎鼎大名的前輩所嚇退,他刻苦修煉,終於在三十六歲那年神功大成,憑借小說《老男孩》獲霍頓文學獎,從此登堂入室,成為一代宗師。被公認為當代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也被譽為「愛爾蘭的契訶夫」。我偶像卡佛也被人叫做「美國的契訶夫」,怎麼會有那麼多契訶夫,不過也情有可原,都是致力於短篇小說這一題材的,學射箭的不也喜歡叫個「小李廣」嘛。

8. 雨後的內容簡介

威廉·特雷弗被《紐約客》譽為「當代英語世界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雨後》是威廉·特雷弗著名的短篇小說集,1996年出版後被《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評為年度好書。特雷弗以充滿同情的筆觸,講述了十二個直抵人心的動人故事。在《雨後》這部直抵人心的短篇小說集中,我們會遇見一個盲人鋼琴調音師,他對第一任妻子的美好記憶隨著第二任妻子的到來而逐漸變化;一個婚姻觸礁的女人,她必須在憤怒的丈夫與閨蜜之間做出選擇;一個為情所困的女子,她獨自在義大利山間旅行,因為一幅不知名的《天使傳報圖》而頓悟……
特雷弗自稱是講故事的人:「也許,我的小說的確有時揭示了人的種種境況,但我並非有意如此。」無論是否有意,特雷弗用他的悲憫、深刻的創作感動了一代代讀者。

9. 威廉·特雷弗的人物介紹

威廉·特雷弗,1928年生於愛爾蘭科克郡的米德爾頓,原名威廉·特里弗·科克斯。1942年至1946年就讀於都柏林聖科倫巴學院和都柏林三一學院。1950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畢業後曾在愛爾蘭從事教師工作,後移居倫敦,做過很長時間的廣告撰稿人。1952年移居英國。1964年,憑借小說《老男孩》獲得霍桑頓文學獎。從此,便全身心投入寫作。幾十年來,特雷弗創作了大量作品,獲得了各種最具聲譽的文學獎項。他的大多數作品關注的都是小人物內心豐富而隱秘的悲哀。特雷弗因其巨大的文學成就,於2002年被授予英國榮譽爵位。雖然,特雷弗至今仍居住於英國,但他堅稱自己「骨子裡永遠都是愛爾蘭人」。
他的家庭具有英、愛雙重背景,信仰新教。因父在銀行任職,所以特雷弗有一個遷移不定的童年,先後在13所不同的學校讀書。動盪的生活,與眾不同的信仰,使他從小時候起就有一個作家的獨特視角。
目前他已經出版長篇小說29部,短篇小說集16部,獲重大獎項數十個,對英語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10. 威廉.特雷弗 出軌txt

出軌

作者:威廉·特雷弗

簡介:《出軌》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銳的筆觸,講述了十二個直抵人心的動人故事,呈現了一個失落的世界。故事裡大多是時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與邊緣人,游離於現代社會進程的主流之外,他們既有悲戚、痛苦、無助、孤獨的一面,也有著荒誕、貪欲、狡黠、罪惡的一面。而對於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舉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寬容,充滿了軫恤與悲憫。

閱讀全文

與特雷弗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霸上癮 瀏覽:842
寫小說可以火么 瀏覽:38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