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倉央嘉措有聲小說

倉央嘉措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22 06:51:25

『壹』 倉央嘉措的《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全文是什麼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關於倉央嘉措,那是一個謎一樣的傳奇。世人喜歡他都是因為他的情詩,所以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一個情僧。但是,他在歷史上有無與倫比的身份和地位,卻是因為他是六世達賴喇嘛,而且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

達賴是西藏的宗教領袖,在藏文化中有著無比崇高的地位。不僅如此,對於倉央嘉措而言,除了他是六世達賴,是一個著名的情僧,另外他的人生經歷,尤其是人生結局的撲朔迷離,也讓他成為一代傳奇。

(1)倉央嘉措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並無實權。第巴獨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布,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

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寫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

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

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拉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也有說法只是將情人驅逐出拉薩放逐到遠方),採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關於類似的浪漫傳說還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

『貳』 誰有全本的《倉央嘉措的情詩》的電子書給我發一份[email protected]

倉央嘉措情歌
吳虹飛與幸福大街
胭脂專輯

那一天我轉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不為來生
只為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轉山轉水轉佛塔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天上的仙鶴借我潔白的翅膀
我不會遠走高飛
飛到理塘就轉回
山頂升起皎潔的月亮
你的臉龐浮現我心上


你那美麗的臉龐
悄然浮在我的心上

倉央嘉錯(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門隅拉沃宇松地方,從小資質靈敏,曾拜五世班禪為師,落發受戒,取法名為羅桑仁青倉央嘉錯。後被迎至布達拉宮,在著名學者桑傑嘉錯的直接培養下,學習天文歷算、醫學及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二十五歲時,作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犧牲品的倉央嘉錯,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後周遊了青海、甘肅、蒙古、四川、衛藏、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由於接觸過廣大的人民群眾,有豐富的生活實踐,從而寫出了優美動人的《倉央嘉錯情歌》。一說倉央嘉錯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寫作品為二十五歲以前的東西。

黃昏去會情人,黎明大雪飛揚,莫說瞞與不瞞,腳印已留雪上。...喇嘛倉央嘉措,別怪他風流浪盪,他所追尋的,和我們沒有兩樣。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故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採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關於類似的浪漫傳說還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同時,倉央嘉措還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熱情奔放的情歌,他的《情歌》詩集,詞句優美,朴實生動,在民間廣為流傳歌誦。

莫怪活佛倉央嘉措,風流浪盪;他想要的,和凡人沒什麼兩樣。藏族人雖然是虔誠的佛教徒,可是他們內心最感親近的達賴,據說就是這位在布達拉宮沒有靈塔的倉央嘉措。他們之所以如此崇拜這位年僅二十四歲就遭到政治人物謀害的少年喇嘛,就因為少年喇嘛的情詩表達了他們對人生的熱愛與理解。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情歌介紹之一:

17世紀藏族情歌集,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著。作者生於西藏南部門隅地區,幼年當過牧童,熟悉農村風情,喜愛民歌,深受民間文學熏陶。其父信仰佛教,屬寧瑪派,對其有一定影響。15歲時,被認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入拉薩布達拉宮,由名師指點,學習佛教經典、詩歌和歷算。但倉央嘉措始終未能忘情於世俗生活,遂以親身感受創作了大量詩歌。後人選出60多首代表性作品,編成《倉央嘉措情歌》,刻印成書流傳於世。
《倉央嘉措情歌》是藏族詩壇的奇花異卉。作者雖然是宗教領袖人物,但他敢於寫出人的內心矛盾和對現實生活的理想,突破了宗教對人性的束縛,大膽地向傳統勢力挑戰,表現了詩人巨大的勇氣。這些作品不但思想內容是積極進步的,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技巧。格律結構上,《情歌》採取了諧體民歌的形式,除個別六句、八句外,基本上都是每首四句,每句六個音節,兩個音節一停頓,分為三拍。即「四句六言三頓」,節奏響亮,琅琅上口。
《情歌》多取比興,直抒胸懷,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為藏族詩歌創作開拓了新的詩風。
1930年於道泉首次將倉央嘉措情歌譯成漢文和英文出版,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文學界極大的興趣,其後又有多種譯本問世。

倉央嘉措情歌介紹之二: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1706)的作品《倉央嘉措詩歌》,廣泛流傳,馳名中外。倉央嘉措的詩歌約66首,因其內容除幾首頌歌外,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
《情歌》藏文原著,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見流傳之廣,藏族讀者喜愛之深。中文譯本海內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法、日、俄、印地等文字譯本。可見,《情歌》不僅在西藏文學史上享有盛譽,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聲譽大振。
倉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於藏南門隅地區宇松地方的一戶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的農民家庭。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朗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7)為師,剃發受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在此之前,倉央嘉措生活在民間,雖然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但這派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於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領袖的顯赫身份,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意纏綿的「情歌」。
《情歌》表現了出家修佛與追求愛情生活的矛盾。如:
若隨美麗姑娘心,
今生便無學佛份,
若到深山去修行,
又負姑娘一片情。
(又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在佛教觀念中,「佛、法、僧」被稱為「三寶」。就是說,佛、教義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特別是對向自己傳授法經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畢恭畢敬。但是,詩人在詩中表現出對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對於人世生活卻是熱烈追求。如:
我修習的喇嘛的臉面,
不能在心中顯現,
我沒修的情人的容顏,
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
《情歌》在贊美對忠貞愛情的追求的同時,也描繪了整個愛情生活中,各種復雜曲折的情景和惟紗惟肖的心理狀態。
描寫初戀的如:
在那眾人之中,
莫露我倆真情;
你若心中有意,
請用眉眼傳遞。
表達愛情歡樂的如:
杜鵑來自門地,
帶來春的氣息;
我和情人相會,
身心無限歡喜。
抒發思念之情的如: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情歌》之所以能夠廣泛流傳,一方面是由於思想內容活潑生動,一掃過去文人凡有著作必有宗教內容的習氣,有進步意義;另一方面藝術上也有獨到的成就。在格律結構上,《情歌》採用民歌的形式,除少數六句、八句外,多數是每首四句,每句六個音節,兩個音節一停頓,即四句六音節三頓。節奏鮮明,琅琅上口,還可配上民歌曲調演唱,民歌味很濃。有些篇章採用白描的手法,自然流暢,通俗易懂。如:
一個把帽子戴在頭,
一個把辮子甩背後,
一個說請你慢慢走,
一個說請把步兒留,
一個說心兒莫難受,
一個說很快會聚首。
短短六句詩,寫動作,男女有別;寫對話,言短意長;景中有情,詩中有畫。詩情,畫意,真切,細膩,充滿生活氣息。
詩人所處的時代,文人多受「年阿」詩體的影響,崇尚典雅深奧、講求詞藻堆砌之風盛行,而詩人倉央嘉措卻堅持將通俗語言寫入詩篇,使《情歌》語言活潑生動,清新明快樂,通俗易懂,獨樹一幟,一新當時文壇耳目,在藏族詩歌中別具一格,富有藝術魅力,所以二百多年來一直在藏族民間廣泛流傳。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神王,是情聖,是詩人。他在人世間逗留過,雖然僅有短短25年。他在人世間短暫逗留,彷彿就為留下這些詩篇。「瑪吉阿米」的名稱正是從倉氏情詩中借用而來,在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匯集的66首作為篇首:
在那東方山頂,
升起潔白的月亮,
瑪吉阿米的臉龐,
漸漸浮現在我心上。
瑪吉阿米直譯為「未嫁少女」、「未嫁娘」;據說八廓街的黃房子正是詩中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說是微服出行的倉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義與情人幽會之處。這幢黃顏色的小樓驕傲地存在並成為某種象徵,倉央嘉措的詩歌在西藏一直被廣為傳頌。詩中有初識乍遇的羞怯,有兩情相悅的歡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堅貞,也有對於負心背離的怨尤。由於作者特定的身份,所有的愛情最終指向的是幻滅,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體驗到怨憎會、愛別離的人生苦難和求不得、恨不能的無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顯示出人間情愛的珍貴美好。
另外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如今倉央嘉措的身世遭際已經廣為人知,他的情詩被譯成20多種文字傳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譯作出現。僅僅是近百年間的漢語翻譯,我所見到的就不下七八個版本:有民歌體的,有五言、七言體的,有現代新詩的。由派生而影響,這些詩作同樣給當代畫家、音樂家提供著不竭的靈感和創作資源。特別是經由當代優秀作曲家和歌手傾情打造的倉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經由倉央嘉措鼓勵和加持的人間情愛平添了神性光彩。
倉央嘉措的身世為他的情詩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而在民間,有倉央嘉措的情詩達200多首。在今天的西藏,很多人都會唱以他的詩改編的歌,如: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輪回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轉過所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 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 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喜樂平安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之一 從來不見最好,
也省得情絲縈繞;
原來不熟也好,
就不會這般顛倒。

之二 我開始知道什麼是佛緣
在我胸口有一朵青蓮
那是經歷過塵世痛苦的印記
卻沒有想到那是你對我今生的呼喚
我會去尋你
一定的
等著我

之三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之四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之五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只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
舍棄了輪回
只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之六 心頭幻影亂重重,
化作佳人絕代容。
最是東山山上月,
輕輕飄出最高峰。

其一
心頭幻影亂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最是東山山上月,輕輕飄出最高峰。

(此言倩影之來心上,如明月之出東山。)

其二

轉眼榮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飛蓬,饒君老去形骸在,變似南方竹節弓。
(藏南布丹等地產良弓,以竹為之。)

其三

意外娉婷忽見知,結成鴛侶慰相思,此身似歷茫茫海,一顆驪珠查德時。

其四

邂逅誰家一女郎,玉肌蘭氣郁芳香,可憐璀粲松精石,不遇知音在路旁。
(松石藏人所佩,示可避邪,為寶石之一種。)

其五

名門嬌女態翩翩,閱盡傾城覺汝賢,比似園林多少樹,枝頭一果騁鮓(?)妍。
(以枝頭果狀伊人之美頗為別致。)

其六

一自魂消那壁廂,至今寤寐不斷忘,當時交臂還相失,此後思君空斷腸。

其七

我與伊人本一家,情緣雖盡莫咨嗟,清明過了春自去,幾見狂蜂戀落花。

其八

青女欲來天氣涼,蒹葭和露晚蒼蒼,黃蜂散盡花飛盡,怨殺無情一夜霜。
(意謂拆散蜂與花者霜也。)

其九

飛來野騖戀叢蘆,能向蘆中小住無,一事寒心留不得,層冰吹凍滿平湖。

其十

莫道無情波日舟,舟中木馬解回頭,不知負義兒家婿,尚解回頭一顧不。
(藏中渡船皆刻木為馬,其頭反顧。)

其十一

游戲拉薩十字街,偶逢商女共徘徊,匆匆綰個同心結,擲地旋看已自開。

其十二

長干小生最可憐,為立祥幡傍柳邊,樹底阿哥須護惜,莫教飛石到幡前。
(藏俗於屋前多堅經幡,用以祈福。此詩可謂君子之愛人也,因及於其屋之幡。)

其十三

手寫瑤箋被雨淋,模糊點畫費探尋,縱然滅卻書中字,難滅情人一片心。

其十四

小印圓勻黛色深,私鉗紙尾意沉吟,煩君刻畫相思去,印入伊人一寸心。
(藏人多用圓印,其色作黛綠。)

其十五

細腰蜂語蜀葵花,何日高堂供曼遮,但使儂騎花背穩,請君馱上法王家。
(曼遮,佛前供養法也。)

其十六

含情私詢意中人,莫要空門證法身,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斷紅塵。
(此上二詩於本分之為二。言雖出家,亦不相離。前詩葵花比意中人,細腰蜂所以自況也。其意一貫,故前後共為一首。)

其十七

至誠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為我宣,無奈此心狂未歇,歸來仍到那人邊。

其十八

入定修觀法眼開,啟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其十九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肯把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以上二詩亦為一首,於分為二。藏中佛法最重觀想觀中之佛菩薩,名曰本尊。此謂觀中本尊不現,而情人反現也。昔見他本情歌二章,余約其意為蝶戀花詞雲:靜坐焚香觀法像,不見如來,鎮日空凝想。只有情人來眼上,亭亭鑄出嬌模樣。碧海無言波自盪,金雁飛來,忽露驚疑狀。此事尋常君莫悵,微風皺作鱗鱗浪。前半闋所詠即此詩也。)

其二十

醴泉石露和流霞,不是尋常賣酒家,空女當壚親賜飲,醉鄉開出吉祥花。
(空行女是諸佛眷屬,能福人。)

其二十一

為豎幡幢誦梵經,欲憑道力感娉婷,瓊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法靈。

其二十二

貝齒微張笑靨開,雙眸閃電座中來,無端覷看情郎面,不覺紅渦暈兩腮。

其二十三

情到濃時起致辭,可能長作玉交枝,除非死後當分散,不遣生前有別離。
(前二句是問詞,後二句是答詞。)

其二十四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其二十五

絕似花蜂困網羅,奈他工布少年何,圓成好夢才三日,又擬將身學佛陀。
(工布藏中地名,此女子誚所歡男子之辭。)

其二十六

別後行蹤費我猜,可曾非議赴陽台,同行只有釵頭鳳,不解人前告密來。
(此疑所歡女子有外遇而致恨釵頭鳳之緘口無言也。原文為髻上松石今以釵頭鳳代之。)

其二十七

微笑知君欲誘誰,兩行玉齒露參差,此時心意真相屬,可肯儂前舉誓詞。

其二十八

飛來一對野鴛鴦,撮合勞他貰酒娘,但使有情成眷屬,不辭辛苦作慈航。
(拉薩酒家撮合痴男怨女,即以酒肆作女閭。)

其二十九

密意難為父母陳,暗中私說與情人,情人更向情人說,直到仇家聽得真。

其三十

膩婥仙人不易尋,前朝遇我忽成禽,無端又被盧桑奪,一入侯門似海深。
(膩婥拉榮,譯言為奪人魂魄之神女盧桑人名,當時有力權貴也。藏人謂此詩有故事,未詳。)

其三十一

明知寶物得來難,在手何曾作寶看,直到一朝遺失後,每思奇痛徹心肝。

其三十二

深憐密愛誓終身,忽抱琵琶向別人,自理愁腸磨病骨,為卿憔悴欲成塵。

其三十三

盜過佳人便失蹤,求神問卜冀重逢,思量昔日天真處,只有依稀一夢中。
(此盜亦復風雅,唯難乎其為失主耳。)

其三十四

少年浪跡愛章台,性命唯堪寄酒懷,傳語當壚諸女伴,卿如不死定常來。
(一雲:當壚女子未死日,杯中美酒無盡時,少年一身安所託,此間樂可常棲遲。此當壚女,當是倉央嘉措夜出便門私會之人。)

其三十五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此以桃花易謝,比彼姝之情薄。)

其三十六

生小從來識彼姝,問渠家世是狼無,成堆血肉留難住,奔走荒山何所圖。
(此竟以狼況彼姝,惡其野性難馴。)

其三十七

山頭野馬性難馴,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
(此又以野馬況之。)

其三十八

羽毛零亂不成衣,深悔蒼鷹一怒非,我為憂思自憔悴,那能無損舊腰圍。
(鷹怒則損羽毛人憂亦虧形容,此以比擬出之。)

其三十九

浮雲內黑外邊黃,此是天寒欲雨霜,班弟貌僧心是俗,明明末法到滄桑。
(班弟教名,此藏中外道,故倉央嘉措斥之。)

其四十

外雖解凍內偏凝,騎馬還防踏暗冰,往訴不堪逢彼怒,美人心上有層冰。
(謂被美外柔內剛惴惴然常恐不當其意。)

其四十一

弦望相看各有期,本來一體異盈虧。腹中顧兔消磨盡,始是清光飽滿時。
(此與杜子美所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同意,藏中學者謂此詩以月比君子,兔比小人,信然。原及其晦,疑其上下句有顛倒,余以意通之,譯如此。)

『叄』 有關於倉央嘉措或納蘭容若的同人小說嗎一定要完結的!!!

有的有的,我超愛納蘭,我都看過好幾本了!!
還買了一本叫《凄美納蘭》(當當上有買的,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了他的一生)
另外幾本叫
1 《淥水亭畔金縷曲》——張立和(有點武俠味道)
2 《月華今夜滿》全集完(網上有)
作者:納蘭湘兒
文案
誰道多情轉飄零?納蘭容若,一個詩意的名字,寫下的是無奈地深情!
憑誰道,不解相思,月華今夜滿;憑誰嘆,辛苦最憐天上月!
此一番故事,雪是性情,月是宿命。卻落得一句:相思月落,天上人間情一諾;不若君心, 一 生一代一雙人!
純屬虛構的故事,只為納蘭,為公子輕拂一嘆!
內容標簽:近水樓台 天之驕子
主角:御兒,納蘭成德(容若) ┃ 配角:侍月,荃夫人,顏如玉,顏俊 ┃ 其它:康熙,曹 寅,秦文梁
3《西風獨自涼》
4《納蘭容若的生與死》
5《寂寞空庭春欲晚》
6《良辰美景奈何天》
7《康熙與他的情敵》——魏潤身
8《納蘭性德全傳》——張鈞
9《納蘭性德》——李雷
10《煙花三月》——於正
11《康熙與納蘭》 作者 失心 [完結](小說)

關於倉央嘉措的小說
1 《杜鵑聲聲》
2 《如有愛傾城 塵不可出》
3《不負如來不負卿》(有一種是寫倉央嘉措得一生的,還有是一同名小說,寫的是鳩摩羅什)
4 《還來月如鉤》
5 《拐個和尚當相公》

『肆』 關於倉央嘉措的小說有那些

那一天---倉央嘉措 ­

­那一天, ­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

­

那一月, ­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

不為超度, ­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

­

那一年, ­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

不為覲見, ­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

­

那一世, ­

轉山轉水轉佛塔, ­

不為修來世, ­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

­

那一月, ­

我輕轉過所有經筒, ­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

­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

­

那一世,我細翻遍十萬大山, ­

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

­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 ­

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

見與不見 ---倉央嘉措 ­

­

你見,或者不見我 ­

我就在那裡 ­

不悲不喜 ­

­

你念,或者不念我 ­

情就在那裡 ­

不來不去 ­

­

你愛,或者不愛我 ­

愛就在那裡 ­

不增不減 ­

­

你跟,或者不跟我 ­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

不舍不棄 ­

來我的懷里 ­

或者 ­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

­

默然 相愛 ­

寂靜 歡喜­

­

­

問佛 ---倉央嘉措 ­

­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

別問是劫是緣 ­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

­

---倉央嘉措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

­

---倉央嘉措 ­

那位被一次盛宴超度的女子 ­

滿懷春意 ­

在佛法中輕輕地養心 ­

她無意間抬頭看了我一眼 ­

雪域高原便顫了顫 ­

那一天 我豎起了為她祈福的寶幡 ­

而無處不在的菩薩 ­

卻一聲不吱 ­

­

暮色中的群山 ­

由我逐一坐穩 ­

梵音 ­

白雲 ­

夢痕 ­

靜修止 ­

動修觀 ­

止與觀之間 ­

佛意綿綿 ­

我在樹下夢游 ­

靈機一動 ­

便是千年萬年 ­

­

一個人 ­

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

才能巧妙地 ­

度過一生 ­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

卻仍有那麼多人 ­

因心事過重 ­

而走不動 ­

­

­

情人丟了 ­

只能去夢中尋找 ­

蓮花開了 ­

滿世界都是菩薩的微笑 ­

天也無常 ­

地也無常 ­

回頭一望 ­

佛便是我 ­

我便是你 ­

­

---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 ­

入山又恐別傾城, ­

世間安得雙全法, ­

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

我慈悲地執行著天地萬物 ­

用一世的時光體諒時光 ­

終究還是目光一切 ­

阿彌陀佛­

­

一念之間便落葉紛紛 ­

天涼了,每滴淚都溫暖著諸佛 ­

世間事舊得不能再舊了 ­

卻依舊落花流水 ­

­

我天高地闊地看著、想著,卻不能轉過身去 ­

我走到哪裡,哪裡就是危險的春天 ­

百花美得一錯再錯 ­

杜鵑聲聲 ­

­

佛門外的女子紛紛被說破 ­

一邊賞花 一邊護法 ­

天下大事 無始無終 ­

嘩的一聲 ­

這一生,就淌光了 ­

­

隨緣時,梵心靜如夜空 ­

星光下,我准確無誤地匿名 ­

愛我的人卻從我的掌紋上不停地失蹤 ­

風塵中的俠女依然夜夜叫陣 ­

人們去遠方只是為了緊緊地摟住自己 ­

­

我只喜歡在笛聲中聞著野草的清香 ­

沉默——苦不堪言 ­

我喝水,替別人解渴 ­

無力挽留閃電的浪子淪落為王 ­

一顆青稞終於使眾生重獲寬恕 ­

­

­

枕花而眠的少女 ­

心事婉轉 ­

醒後又嘩嘩地流暢 ­

為了一個灼熱的眼神兒 ­

而放棄了一次又一次盛開的機會 ­

連自己的名字都丟在了我的夢中 ­

我毫不寬容地接納別人的禮儀 ­

飢餓與口渴使我難上加難 ­

撿廢品一樣把說出的話收回來 ­

是輪回前人人必修的課程—— ­

蓮花下,血比鐵硬 ­

­

桃花剛落 ­

我就知道我死得過於荒唐 ­

哪一個祭日不配我復活呢 ­

­

你有權崇拜我 ­

但你無權擁抱我 ­

大地山河輕得不堪承擔 ­

每一滴淚都流向大海 ­

沒有了有 ­

有了沒有 ­

沒有了有了沒有 ­

有了沒有了有 ­

­

如何把世上所有的路一次走完 ­

我手捧銀碗 ­

拉薩河被一位女子反復斟酌 ­

­

­

地空 ­

1 ­

好多年了 ­

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 ­

我放下過天地 ­

卻從未放下過你 ­

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 ­

任你一一告別 ­

世間事 ­

除了生死 ­

哪一件事不是閑事 ­

­

誰的隱私不被迴光返照 ­

­

殉葬的花朵開合有度 ­

菩提的果實奏響了空山 ­

告訴我 ­

你藏在落葉下的那些腳印 ­

暗示著多少祭日 ­

專供我在法外逍遙 ­

­

2 ­

少年的愛情 ­

永遠不夠用 ­

一杯酒足以了卻一件心事 ­

為午後預設的獨木橋 ­

在天亮前就被 ­

一個女子夢斷了 ­

漸悟也好 ­

頓悟也罷 ­

誰能說清 ­

從刀刃上失蹤了多少情人­

­

3 ­

一個人在雪中彈琴 ­

另一個人在雪中知音 ­

我獨坐須彌山巔 ­

將萬里浮雲一眼看開 ­

此外 ­

便是不敢錯過死期的眾生 ­

他們紛紛用石頭減輕自己的重量 ­

他們使盡一生的力氣撒了一次謊 ­

僅僅撒了一次謊 ­

雪就停了 ­

­

雪地上閃耀著幾顆 ­

前世的櫻桃 ­

­

4 ­

用多少美人和香草才能馴服一顆野心 ­

馬蹄敲打著地獄的屋頂 ­

大量的手段和智慧都棄置於荒野 ­

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舊了 ­

也只能在酒色中輝煌地度日 ­

唯獨那個努力不幸的人 ­

卻依然幸運地一步一步死去 ­

而空門內外 ­

誰又是誰呢 ­

一想到這些 ­

春苗就一直綠到我的枕畔 ­

­

5 ­

天氣先於我的心情而變化 ­

災難比信譽 ­

還突然 ­

心一冷 ­

所有的人都在一句咒語上打滑 ­

我從莫須有的罪名起步 ­

行色簡單 ­

心術復雜 ­

前程被充滿殺機的預言一誤再誤 ­

唯有刻在骨頭上的經文 ­

為我推託世事 ­

一眼望去,浮塵中的英雄個個落魄 ­

鏡中的美女悄悄遲暮 ­

我為了死 才一次又一次地活了下來 ­

而其他的人卻隨處羞愧 ­

­

6 ­

我一走 ­

山就空了 ­

所有的鳥都朝著相反的方向偏激 ­

我被俗世隱瞞 ­

轉身時又被自己撞倒 ­

從此言行曖昧 ­

對自身毫無把握 ­

而一再遭受目擊的人 ­

大都死於口頭禪 ­

有的甚至死於美德 ­

當那條唯捷徑省略了朝拜者 ­

我便在一滴花露中瞬間徹悟 ­

­

7 ­

先是在拉薩河兩岸遙相誤解 ­

不久便在細節中彼此注釋 ­

穿過一張張喪失了性別的面孔 ­

來到群山中安息、修行 ­

一粒無意間丟入土中的種子 ­

無意間便轟動了高原 ­

這時,戀人們騰出最敏感的地方 ­

供我痛心 ­

下雨了 ­

很多人等著用雨傘辜負我 ­

而我在接受捍衛的同時 ­

內心也正在接受著雷劈 ­

­

8 ­

野花無法解救野蠻的盲人 ­

野外的盲人任意盲目 ­

用想像中的糧食度日是詩人的事 ­

任何平頭百姓或王孫貴族誰都窮不起 ­

如果落難 骨頭越賤越硬 ­

人與人越愛越輕 ­

死不瞑目的人就該睜著眼睛客觀 ­

活得不像話的人就該豎起耳朵聽話 ­

一想到人生沒老沒小 ­

便去佛堂堅信沒大沒小 ­

沒你沒我 ­

想了想 一個好人 ­

怎麼活都活不好 ­

好了好了好了 ­

見好就收 ­

­

9 ­

生來渴酒 ­

那麼誰去造就寶劍 ­

鋒芒中小人奮起 ­

羞煞滿天雲霞 ­

酒色、福田、功德 ­

無法標價 ­

互相用眼睛煮著對方 ­

誰能把誰放下 ­

走吧走吧走吧 ­

­

孽緣 隨緣 緣緣不斷 ­

白雲飄飄 ­

一了百了 ­

­

10 ­

一粒種子毀滅了多少人的夢想 ­

混戰時,好鋼與好人一起被用在刀刃上 ­

話題與話題之間僅僅隔著一場夢 ­

解夢者是風 ­

嫩芽 飛絮 春秋輪回 ­

誰的寶劍能氣貫長虹 ­

盡快地活著 ­

清新的早晨懷揣詩歌超度草木 ­

省悟後低頭認真回到廚房 ­

一五一十地避免了一天的盛宴 ­

誕辰之日從鐵腕延伸到劍峰 ­

飽受哀悼 ­

。。。。。。 ­

到底誰配言歸正傳 ­

­

­

11 ­

坐在菩提樹下 ­

我觀棋不語 ­

前世 ­

今世 ­

來世 ­

患得 ­

患失 ­

­

­

12 ­

我用世間所有的路 ­

倒退 ­

從哪兒來回哪兒去 正如 ­

月亮回到湖心 ­

野鶴奔向閑雲 ­

我步入你 ­

然後 ­

一場大雪便封住了所有人的嘴 ­

­

13 ­

那個女子 ­

滿身都是洗也洗不盡的春色 ­

眸子閃處,花花草草 ­

笑口開時,山山水水 ­

但那塊發光的松石 ­

卻折射著她一生的因緣 ­

她坐在自己的深處避邪 ­

起來後再把那些誤解她的人白白錯過 ­

一揮手 ­

六塵境界到處都是她撒出的花種 ­

­

14 ­

為了今生遇見你 ­

我的前世 ­

早已留有餘地 ­

天一黑 ­

家家丟人 ­

那些任性的女孩 ­

都在虎皮花紋中走散 ­

那些不任性的高僧 ­

都在頑強地舉例 ­

而一場秋雨 ­

卻篡改了 ­

世上所有的鸚鵡與畫眉 ­

忘我的我 ­

在寒風中 ­

舒舒服服地 ­

坐失江山—— ­

我不是我 ­

誰又是我呢 ­

­

15 ­

用一朵蓮花商量我們的來世 ­

再用一生的時間奔向對方 ­

­

游山歸來 世道人心已變了千年 ­

門前的河流正在被陌生的民風歪曲­

­

一個人徵用千千萬萬的人 ­

反過來就遭到應征者沒完沒了的慫恿 ­

只好去野外獨立 ­

並設法補救種種遺失的借口 ­

­

你穿過世事朝我走來 ­

邁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空城 ­

­

這時,一支從來世射出的毒箭命定了我 ­

唯一的退路 ­

­

『伍』 倉央嘉措的愛情故事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

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來,鐵棒喇嘛發現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腳印,便順著腳印尋覓,最後腳印進入了倉央嘉措的寢宮。

隨後鐵棒喇嘛用嚴刑處置了倉央嘉措的貼身喇嘛,還派人把他的情人處死(也有說法只是將情人驅逐出拉薩放逐到遠方),採取嚴厲措施,把倉央嘉措關閉起來。關於類似的浪漫傳說還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

(5)倉央嘉措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陸』 有沒有關於倉央嘉措的小說最近對他很感興趣

《鳳城飛帥》
裡面的拓桑以倉央嘉措為原型。

『柒』 倉央嘉措 《那一天 那一月 那一年》完整版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ja9y

小說講述了倉央嘉措,西藏六世達賴活佛,西藏最偉大的詩人。他生於1682,卒於1706年。短短的二十四年中,他做了11年活佛,寫了70餘首詩歌,做了3年情人。

『捌』 倉央嘉措的作品有哪些

一、倉央嘉措的主要作品:

《十誡詩》、《問佛》、《倉央嘉措詩》。

二、人物簡介:

倉央嘉措(1683—1706年)1683年(藏歷水豬年,康熙二十二年)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1705年被廢,1706年在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一位才華出眾、富有文採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情歌。最為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詞句優美,朴實生動,匯集了倉央嘉措60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的詩歌已經超越民族、時空、國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評價: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為,「他的詩歌和歌曲凈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

他的《情歌》不僅在西藏文學史上享有盛譽,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聲名顯赫。

『玖』 倉央嘉措是男是女 《宮》中的《見或不見》是他寫的,何晟銘唱的很好聽的

倉央嘉措是男的。。但見或不見不是他寫的。。。是扎西拉姆·多多寫的。。作者是女的。= =

自《非誠勿擾2》上映後,片中李香山女兒深情演繹的這首詩在網站被瘋狂轉載,網友甚至仿照其句式,展開新一輪的造句熱。很多人認為,這首《見與不見》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作。實際上,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謬誤。這首詩歌,應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作者為扎西拉姆·多多,該詩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作品集《疑似風月》。

相關介紹
此詩出自《疑似風月中集》,由扎西拉姆·多多於2007年5月15日撰寫於北京。 關於這首詩,作者曾有自述: 這一首的靈感,是來自於蓮花生大師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我想要通過這首詩表達的是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真的跟愛情、跟風月沒有什麼關系。

作者是當代女詩人
《非2》中,川川對父親李香山深情朗誦的《見與不見》因風格與倉央嘉措作品極為相似,一直被認為是他的作品。網友被這首詩深深打動,有人在微博緬懷這位詩人,也有人走進書店尋找他的詩集。 不過,這首詩真是倉央嘉措寫的嗎?網路貼吧,有人給出這樣一個答案,「《見與不見》實際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音譯,意思為蓮花生大師),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昨日,新周刊也在微博更正,稱《見與不見》屬於扎西拉姆·多多。
其實無關愛情與風月
扎西拉姆·多多日前也確認這是自己的作品。她說:「這首詩出自我從2007年5月開始寫的《疑似風月》集的中集。靈感來自蓮花生大師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我想通過這首詩表達大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跟愛情、風月沒什麼關系。」 傳記文學《倉央嘉措》的作者、當代著名詩人高平昨日向記者證實,已知的近70首倉央嘉措的情詩中沒有《見與不見》,「其詩歌有明顯的斜體特點,歌律一般為四句三頓,最長不過六八句,『偽作』多為長句,與其特點不符。」

片尾曲《最好不相見》
只有幾句是倉央嘉措的 此外,宣稱歌詞改編自倉央嘉措《十誡詩》的片尾曲《最好不相見》,也不能算是他的作品。原詩是藏文,譯成漢語只有四句,兩種版本最為流行:一個是於道泉翻譯的現代詩形式:「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另一個是曾緘翻譯的古詩形式:「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現在這個歌詞版本是網友添加後的版本。[1]
片尾曲《見與不見》
除了個別字眼稍有改動,其餘歌詞與原文相同 這是由何晟銘和香香為清穿劇《宮鎖心玉》所演唱的片尾曲
倉央嘉措簡介
倉央嘉措(1683-1706),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在世界詩壇上聲名顯赫。流傳至今的詩作約60餘首,除藏文原著廣泛流傳,還有至少10種的漢譯本,國外還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地語等譯本。《最好不相見》所改編自的《十誡詩》,實際上是好事者的續貂之作,詩意源自於道泉漢譯的倉央嘉措詩第62首,但原詩只有四句:「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至相戀;第二最好是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用相思。」而長達22句的《十誡詩》,據說最早出現在網路小說《步步驚心》中。

『拾』 求倉央嘉措的簡介和作品介紹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1683~1706),門巴族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藏歷水豬年,康熙二十二年)生於西藏南部 門隅 納拉山下 宇松地區 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
1682年2月25日,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在剛剛建成布達拉宮與世長辭了。五世達賴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為了繼續利用達賴的權威掌管格魯派(黃教)事務,密不發喪,欺騙了廣大僧侶大眾和當時中央的康熙皇帝,時間之長達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偶然得知五世達賴已死多年,十分憤怒,並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聞名一世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1697年(藏歷火兔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朗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7)為師,剃發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雖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領的地位,卻不能掌握政教大權。實際上,只不過是桑結嘉措找來應付康熙皇帝的傀儡。 此時的西藏,政局動盪。1701年(藏歷金蛇年),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繼承汗位,與第巴(即藏王)桑結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銳。1705年(藏歷木雞年),桑結嘉措買通汗府內侍,向拉藏汗飲食中下毒,被拉藏汗發覺,雙方爆發了戰爭,藏軍戰敗,桑結嘉措被處死。事變發生後,拉藏汗向康熙帝報告桑結嘉措「謀反」事件,並奏稱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不守清規,是假達賴,請予「廢立」。康熙帝准奏,決定將倉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廢黜。火狗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去世,據《聖祖實錄》「拉藏送來假達賴喇嘛,行至西寧口外病故」 ,時年24歲。
作品:《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歌》66節62首 《倉央嘉措情歌》60首,五言古絕 《六世達賴情歌六十六首》66首,七言絕句 《倉央嘉措情歌》74首 《倉央嘉措情歌及秘傳》124首 《倉央嘉措情詩》,60首,七言絕句 《倉央嘉措情歌》,74首,《倉央嘉措詩傳》

閱讀全文

與倉央嘉措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特種兵之美漫小說排行榜 瀏覽:369
校園姐弟戀小說弟弟色 瀏覽:519
exo女主小說完結 瀏覽:351
轉生異世界天才兒童輕小說 瀏覽:531
異世界bl小說 瀏覽:602
主角叫楊立名的小說 瀏覽:382
塗山容容是女主的系統穿越小說 瀏覽:73
現代文學小說推薦經典 瀏覽:898
男主叫魔影葉凡的都市小說 瀏覽:153
有關賭博尋寶炒股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552
終極系列同人小說女主異能50萬 瀏覽:141
小說作者頭像女生 瀏覽:518
bl劇情好看小說 瀏覽:748
煙雨蒙蒙的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470
清潔工系統小說 瀏覽:62
作者文字控的小說 瀏覽:263
好看的古代強女主小說推薦 瀏覽:45
主角有影視系統的小說 瀏覽:618
哪部重生兵王小說好看 瀏覽:783
在心間小說全文閱讀全文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