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圈子圈套1-3有聲小說郭育松版
圈子圈套3終局篇 圈子圈套2迷局篇 圈子圈套1戰局篇
可以到三百ABC有聲讀物或就愛聽小說這樣的有聲小說網站免費在線試聽,免費批量下載。網路搜索300ABC,92TXS。超方便的。
❷ 「大鵬展翅九萬里,吹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廓」是哪首詩
1、出自《念奴嬌·鳥兒問答》
2、原文:
鯤鵬展翅,
九萬里,
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
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
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
雀兒答道:
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
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
土豆燒熟了,
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
試看天地翻覆。
3、《念奴嬌·鳥兒問答》是毛於1965年秋以詞的體裁,所寫的一首政治寓言詩。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76年1月1日。
4、譯文
鯤鵬展翅高翔,
九萬里的上空,
上下翻飛盤旋扶搖。
大鵬身背長空朝下鳥瞰,
都是人世間的大城小城。
炮火連天轟鳴,
彈痕遍地,
嚇壞了草叢里的麻雀:
怎麼了得呀,
哎喲我要飛升。
請問你想飛去哪兒?
麻雀答道:
飛去有仙山瓊台的地方。
而且前年秋月朗,
難道你不知我們訂了三家條約?
另外還有好吃的,
燒熟的土豆,
再加進牛肉。
不必放屁,
且看一看這天翻地覆。
5、賞析
(1)這是毛澤東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詩,它通過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形成了一種寓言結構。
(2)毛澤東在詩中沒有進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鳥類形象,以象徵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鯤鵬的博大、高遠、無畏以及蓬間雀的萎瑣、渺小、卑怯。
(3)根據當時的國際背景,蓬間雀就是指前蘇聯修正主義領導人赫魯曉夫,而鯤鵬當然象徵了以毛為領導的黨及人民。因此,顯而易見,這首詩是一首政治寓言詩。
❸ 念奴嬌 鳥兒問答 譯文
《念奴嬌·鳥兒問答》是毛澤東作的一首詞。
譯文:
鯤鵬展翅高翔,九萬里的上空,上下翻飛盤旋扶搖。大鵬身背長空朝下鳥瞰,都是人世間的大城小城。炮火連天轟鳴,彈痕遍地,嚇壞了草叢里的麻雀:怎麼了得呀,哎喲我要飛升。請問你想飛去哪兒?
麻雀答道:飛去有仙山瓊台的地方。而且前年秋月朗,難道你不知我們訂了三家條約?另外還有好吃的,燒熟的土豆,再加進牛肉。不必放屁,且看一看這天翻地覆。
原文:
鯤(kūn)鵬(péng)展(zhǎn)翅(chì),九(jiǔ)萬(wàn)里(lǐ),翻(fān)動(dòng)扶(fú)搖(yáo)羊(yáng)角(jiǎo)。
背(bēi)負(fù)青(qīng)天(tiān)朝(cháo)下(xià)看(kàn),都(dōu)是(shì)人(rén)間(jiān)城(chéng)郭(guō)。
炮(pào)火(huǒ)連(lián)天(tiān),彈(dàn)痕(hén)遍(biàn)地(dì),嚇(xià)倒(dǎo)蓬(péng)間(jiān)雀(què)。
怎(zěn)么(me)得(dé)了(liǎo),哎(āi)呀(yā)我(wǒ)要(yào)飛(fēi)躍(yuè)。
借(jiè)問(wèn)君(jūn)去(qù)何(hé)方(fāng),雀(què)兒(ér)答(dá)道(dào):有(yǒu)仙(xiān)山(shān)瓊(qióng)閣(gé)。
不(bú)見(jiàn)前(qián)年(nián)秋(qiū)月(yuè)朗(lǎng),訂(dìng)了(le)三(sān)家(jiā)條(tiáo)約(yuē)。
還(hái)有(yǒu)吃(chī)的(de),土(tǔ)豆(dòu)燒(shāo)熟(shú)了(le),再(zài)加(jiā)牛(niú)肉(ròu)。
不(bù)須(xū)放(fàng)屁(pì)!試(shì)看(kàn)天(tiān)地(dì)翻(fān)覆(fù)。
(3)有聲小說都是人間城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及鑒賞:
這首詩最早發表於《詩刊》1976年1月號(即復刊後第一期),總題為《詞二首》。
這首詩是毛澤東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詞,它通過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形成了一種寓言結構。
毛澤東在詩中沒有進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鳥類形象,以象徵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鯤鵬的博大、高遠、無畏以及蓬間雀的萎瑣、渺小、卑怯。
根據當時的國際背景,蓬間雀就是指前蘇聯修正主義領導人赫魯曉夫,而鯤鵬當然象徵了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因此,顯而易見,這首詞是一首政治寓言詞。
《念奴嬌·鳥兒問答》運用比興手法極為有趣,用字造句也很有意味。該詞的一個特點是化俗為雅,雅俗相宜。
從詞中不難體味到,毛澤東認為憂患與人生共來,人間沒有仙山瓊閣,唯有奮斗才有光明前景,唯有奮斗才是快樂的哲學觀念是何等強烈。
連天炮火只能嚇倒那些拜倒在帝國主義面前的膽小的「蓬間雀」,而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則要翻轉整個天地。
❹ 毛澤東在長征的詩詞
《毛澤東詩詞全集》中收錄了毛澤東生平寫過的所有詩詞,關於長征的有很多:
1、《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創作於1935年10月,紅軍攻佔臘子口之後、越過六盤山前。詩中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飽含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
一、二兩句概括了紅軍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來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三到七句是對紅軍長征中克服「萬水千山」帶來的險阻的具體描述。
三、四兩句寫紅軍長征在山中行軍,以五嶺、烏蒙山代表「千山」。
五、六兩句寫出紅軍在長征中對水的征服,以金沙江、大渡河代表「萬水」。
第七句寫過岷山,岷山終年積雪,是長征最艱難的路段之一,過了岷山就意味著長征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最後一句呼應開端,紅軍走過萬水千山特別是岷山後全軍喜悅之情。
總體上看,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紅軍長征萬里行軍圖。萬水千山是紅軍長征征服的對象,紅軍征服困難的戰斗精神藉助於這些自然景物顯示出來。這首詩集中體現了紅軍長征所展示的挑戰精神與超越情懷。
2、《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這三首十六字令由毛澤東創作於長征路上,時間范圍是在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之間。詩中所指的沒有哪一座具體的山,而是雲南、貴州和四川一路上山給他的整體印象。
第一首詞,運用白描手法,從正面描繪了山勢的高峻和紅軍快馬加鞭飛越高山的驚心動魄的情景。這一情景,是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闖關奪隘、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的真實寫照。
第二首詞,運用比喻手法,突出群山綿延起伏、雄偉磅礴的氣勢,展現了紅軍戰士萬里馳騁、堅韌不拔的戰斗精神。
第三首詞,也是運用比喻手法,描繪山勢的峻峭挺拔,形象地表現了紅軍在實現戰略轉移後絲毫不減的銳氣,和敢於力挽狂瀾、頂天立地的膽略與豪情。
這三首詞展示了三幅畫面,以點概面,相輔相成。作者將紅軍長征萬里征途濃縮於山,將千軍萬馬的征戰依託於山,將紅軍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寄寓於山,繪成了一幅壯觀的長征藝術畫卷。
3、《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寫於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壯闊的詞,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達了紅軍面對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簡煉地指出了戰斗的時間、景候,還創造出一個壯烈的抒情氛圍。清晨,寒霜漫天,西風猛烈地吹盪,曉月依然掛在天邊,這時雁的叫聲陣陣傳來,更增添幾分冷峻與悲壯。
「霜晨月」這一景句的重復,固然是詞牌的規定,同時又起著聯系下文的作用。「馬蹄聲碎,喇叭聲咽」兩句,把紅軍行動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下闋的開頭,雖然語調比較舒緩了,但「真如鐵」三字,突出了奪取這座雄關的艱辛——作者通過「鐵」這一物象的堅硬、沉重,藝術地把「艱辛」具體化、形象化,這是很精巧的構想;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卻又展露出藐視艱辛的豪邁情懷。
「而今邁步從頭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邁步」就是舉大步,經過戰斗,「雄關」而今已變成通途。
詞以「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兩個景句來收筆。前一句寫山。「蒼山」即青山。既寫出了山的顏色,也隱約流露出作者的喜悅。「如海」是說山巒起伏不盡,就像碧波萬頃的大海。
這不僅展現了壯闊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處眺望,一股雄壯的氣概縈繞於句中。
後一句寫夕陽。「如血」是說夕陽像鮮血那樣殷紅。它點出了紅軍勝利越關的具體時間,還使人通過這一壯麗的圖景聯想到紅軍義無反顧、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4、《念奴嬌·昆侖》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念奴嬌·昆侖》是毛澤東作於1935年冬天的一首詞。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陝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一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
詩之上半闋寫昆侖山之壯麗從冬天一直寫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禍,功過是非,誰曾評說。詩人在此以昆侖象徵祖國,並站在一個高度評說祖 國幾千年歷史的功過是非。
下半闋,詩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侖道,今天我要來談一談你了,這高度,這大雪都不需太多。「這高」、「這多雪」中的「這」字用得簡省好看,顯得詩人內心篤定大氣,僅兩個「不要」就解決了。
最後二行帶有預言性質,在未來的和平世界裡,全人類將共享一個冷暖適應的氣候,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潛在之意是詩人堅信他所捍衛及奉行的理想屬大道中正,必將普行於全人類。
5、《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詞。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抒發了「長纓在手」定當「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
此詞上闋從眺望遠景起筆,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志。
下闋則寫近處,如火的紅旗在高山之巔,迎著西風舒捲,烘託了紅軍將士勝利的英姿。上下兩闋相對獨立,卻又緊密相連、一脈相承。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征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毛澤東在長征中創作的詩詞
❺ 毛澤東詩詞里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是那首詩
《念奴嬌·鳥兒問答》
全文: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釋義:
鯤鵬展翅高翔,
九萬里的上空,
上下翻飛盤旋扶搖。
大鵬身背長空朝下鳥瞰,
都是人世間的大城小城。
炮火連天轟鳴,
彈痕遍地,
嚇壞了草叢里的麻雀:
怎麼了得呀,
哎喲我要飛升。
請問你想飛去哪兒?
麻雀答道:
飛去有仙山瓊台的地方。
而且前年秋月朗朗,
難道你不知我們訂了三家條約?
另外還有好吃的,
燒熟的土豆,
再加進牛肉。
不準放屁,
且看一看這天翻地覆。
詞語注釋:
1、念奴嬌:詞牌名。雙調一百字,仄韻,亦有用平韻者。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伎,元稹《連昌宮詞》說「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調名由此而得。
2、鯤鵬:參看《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注。這里指大魚變成的大鳥,作褒義用。
3、蓬間雀:即《莊子·逍遙游》中的「斥鴳」(同「斥鷃」)。見《七律·吊羅榮桓同志》「斥鷃每聞欺大鳥」注。
4、瓊閣:瓊樓玉宇,仙人住處。
5、訂了三家條約:指蘇、美、英三國1963年8月5日在莫斯科簽訂的《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
6、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1964年4月訪問匈牙利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曾在一次演說中說,「福利共產主義」是「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
7、不須放屁:出自《何典》的一首《右調如夢令》作「定場詩」:「不會談天說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噴蛆,且向人前搗鬼。放屁放屁,真是豈有此理。」《何典》,章回小說,10回約12萬字,清乾嘉年間張南庄所撰。
張南庄身世已不可考。讀書中「海上餐霞客」所作的跋,知張南庄為「上海才子」,書法歐陽,詩宗范陸,其才列當時上海「高才不遇者」前十名之冠。雖著作等身,身後卻一文不名,無力付梓。又因咸豐初年的太平軍,張南庄文作盡數被焚,獨一本《何典》倖存。
(5)有聲小說都是人間城郭擴展閱讀:
這是毛澤東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詩,它通過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形成了一種寓言結構。毛澤東在詩中沒有進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鳥類形象,以象徵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鯤鵬的博大、高遠、無畏以及蓬間雀的萎瑣、渺小、卑怯。
根據當時的國際背景,蓬間雀就是指前蘇聯修正主義領導人赫魯曉夫,而鯤鵬當然象徵了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因此,顯而易見,這首詩是一首政治寓言詩。
❻ 念奴嬌·鳥兒問答》全詩是什麼
念奴嬌·鳥兒問答
鯤鵬展翅,
九萬里,
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
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 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
雀兒答道:
有仙山瓊閣。
不見前年秋月朗,
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
土豆燒熟了,
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
試看天地翻覆。
1965年秋
【譯詩】
鯤鵬展翅高翔,
九萬里的上空,
上下翻飛盤旋扶搖。
大鵬身背長空朝下鳥瞰,
都是人世間的大城小城。
炮火連天轟鳴,
彈痕遍地,
嚇壞了草叢里的麻雀:
怎麼了得呀,
哎喲我要飛升。
請問你想飛去哪兒?
麻雀答道:
飛去有仙山瓊台的地方。
而且前年秋月朗朗,
難道你不知我們訂了三家條約?
另外還有好吃的,
燒熟的土豆,
再加進牛肉。
不準放屁,
且看一看這天翻地覆。
【賞析】
這是毛主席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詩,它通過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形成了一種寓言結構。毛主席在詩中沒有進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鳥類形象,以象徵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鯤鵬的博大、高遠、無畏以及蓬間雀的萎瑣、渺小、卑怯。根據當時的國際背景,蓬間雀就是指前蘇聯修正主義領導人赫魯曉夫,而鯤鵬當然象徵了以毛主席為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因此,顯而易見,這首詩是一首政治寓言詩。
全詩上闋,一開始,就直接切入鯤鵬展翅九萬里,上下扶搖翻飛的偉岸情狀,化用《莊子·逍遙游》中所描繪的鯤鵬形象,在此古為今用,另有所指,堪稱諳熟古典,而又食而化之的典範。接著詩人借鯤鵬的目光背負著浩瀚的青天往下看,到處是大城連小城的塵世。詩人彷彿這時已變成了那高瞻遠矚的鯤鵬,大氣磅礴、吐納風雲,大有「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之勢。不僅有此氣勢,而且的確世界革命的風雲正在漫卷全球,到處是「炮火連天,彈痕遍地」。世界在當時正處於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之中,從1963年到1965年,毛主席前後共發表了六個支持世界革命人民正義斗爭的偉大聲明。就在這世界人民在爭解放、爭自由的硝煙彌漫的斗爭中,鯤鵬漫卷長空,背負青天,壯志沉穩;而蓬間雀呢?卻嚇得要命,連喊著怎麼得了呀,急於驚惶逃跑,一副慘相。
下闋開始一句承接蓬間雀的情況,詩人試問:這雀兒究竟要去哪裡?然後就展開了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整個下半闋以問答形式貫穿始終。先是雀兒答道:要去蓬萊仙景。詩人在此以譏諷調侃的語氣暗示人間哪有這樣的幻景。雀兒繼續恬不知恥地說,你不知道嗎?去年秋天明月當空,我們還訂了三家條約。這三家條約指1963年7月至8月赫魯曉夫集團與美、英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試驗條約》。這個條約的實質,已被詩人毛澤東看空,它本質上想剝奪其他國家為抗拒少數核大國的核訛詐而進行核試驗的權力,並進而維護幾個核大國的核壟斷地位。
接著詩人又以戲謔的筆調一轉,「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對赫魯曉夫給予了辛辣的諷刺,因為赫魯曉夫曾於1964年4月1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電機廠演說時,將他所謂的「共產主義」總結為「需要有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這種「土豆燒牛肉」式的共產主義後來在全中國范圍內成了一種「蘇修」的代名詞,也成了國人諷刺「蘇修」的口頭禪。
全詩最後二行,詩人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雷霆萬鈞之力對「蘇修」當頭棒喝。
對於其中「不須放尼」一句,從來就眾說紛紜;一些人認為好,另一些人又認為不好。筆者認為,這一句用得極好。尤其在通讀全篇之後,更有此感覺,詩人在這里以一句讓人想不到的話對敵人給予了憤怒的痛斥。而且縱貫古今,無一人敢將這四字入詩,只有毛主席敢,他用詞句決不瞻前顧後,忐忑不安,而是君子坦盪盪的心胸。沒有他這么大的氣魄,誰有膽敢這樣寫呢?這不僅是一個發明創造,也是塑造人心靈的一個偉大的飛躍,其中意義極為深遠。
❼ 鯤鵬展翅九萬里全詩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