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跪求一些可以聽的小說,盡量是玄幻和武俠居多~~謝謝~~~
《誅仙》作者;蕭鼎 仙俠 這算譯本老書,仙俠小說里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文筆細膩,情節動人,仙俠小說必讀之書。(誅仙第二部就不如第一部了...)
《斗破蒼穹》作者:天蠶土豆 玄幻 多處小說網站都曾排名榜首,土豆的成名之作,名氣很大,不必多說,經典,值得一讀。
《不死不滅》《神墓》作者:辰東 玄幻/武俠 這兩本是前後連續的,連在一起讀,情節恢宏壯闊,老牌作家,經典之作。(他的新書《遮天》後面部分就不夠吸引人了...)
《斗羅大陸》《酒神》作者:唐家三少 玄幻 這兩本也有點聯系,斗羅是三少真正的巔峰之作、代表之作,經典之作,而唐家三少在網路小說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足見斗羅質量之高。
《昆侖》《滄海》《靈飛經》作者:鳳歌 武俠 昆侖是山,滄海是海,靈飛經是經,共稱山海經。 《昆侖》帶有金庸風韻,《滄海》已經自成一體,
《靈飛經》還沒有出完,不過定不會差。是武俠小說經典。至於土豆新書
《武動乾坤》和斗破太像,但也沒有斗破經典,所以看不下去。
《傲世九重天》這本書是風凌天下寫的,文筆堪稱第一,有兄弟、有熱血、有幽默、有愛情、有陰謀。有拼搏、有人間百態.....包羅萬象,不過有點雜,作者處理的也不錯,總之值得一看,也快要出完了。
『貳』 《靈飛經》到底講的是什麼
主要講述了主角樂之揚,機緣巧合下破解了「靈道石魚」,獲得周天靈飛曲,從而以音樂入武道,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主要角色:
1、樂之揚:最初與義父樂韶鳳在秦淮河邊賣唱為生,偶然捲入靈道石魚之爭,並且破解靈道石魚得到藏在石魚內部的《妙樂靈飛經》,鰲頭論劍時已達地籟境界,之後為了朱薇牽扯朝廷之爭,最後朱薇自殺,已然心死,但是武功越來越高,與梁思禽的武功切磋不分勝負,不過心依然死寂,由於虧欠葉靈蘇的感情,於小說尾聲處的一次重逢,似乎重獲生機。
2、江小流:秦淮河邊小痞子,樂之揚死黨。隨樂之揚前往東島,根骨平凡但為人機靈,處事干練,熱衷功名。開始被分到鯨息流,因為鯨息弟子憎惡樂之揚而遷怒江小流,後與樂之揚大鬧鯨息流,卻因禍得福改投龍遁流。朱棣起兵後,追隨朱棣之子,與樂之揚分道揚鑣。
(2)靈飛經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靈飛經的由來:
靈飛經同時為小說《靈飛經》中一本武林秘籍,全名《妙樂靈飛經》,由靈道人所著,藏於靈道石魚中。石魚內設機關,須由管狀樂器按其上所刻龜茲古曲《傷心引》吹奏打開。靈飛經秉承「以樂入武」的思想,其中武學與樂理精密相連,要習武先得習樂。靈飛經分為《靈曲》、《靈舞》、《靈感》、《靈飛》四章,修煉層次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層。
靈道人自乘黃觀中與釋印神一戰後名揚天下,靈道石魚由此為江湖中人覬覦,引發了百年血雨腥風,與「純陽鐵盒」一道被視為玄門至寶。靈道石魚先後落入張士誠、趙世雄、張天意、樂之揚之手,其中所藏靈飛經最後為樂之揚所得。
『叄』 王文治行草冊頁,題簽,對聯,扇面等
王文治行草冊頁、題簽、對聯、扇面等 王文治楷書《次男維桓壙銘》 王文治《自書詩稿》,乾隆50年(1790年)王文治60歲是所書,現藏於朵雲軒。 王文治臨《靈飛經》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南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清代文學家、書法家。官翰林院編修、侍讀,至雲南臨安知府,罷歸。 王文治工詩、書,書法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瀟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善畫墨梅,韻致卓絕,詩宗唐、宋,自成一家,並精音律之學。 著有《夢樓詩集》二十四卷、《快雨堂題跋》、《論書絕句三十首》等,傳世書跡較多。 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於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 亭序帖》和《聖教序》。但錢泳卻認為他是學趙孟詈投洳撓帽剩心暌院蟾南罷偶粗4油蹺鬧未朗櫸ɡ純矗淦萃袢岬牡慊屯蹺鬧問櫸ǘ粵腦染壞慕崽澹娜吠嘎凍鯰塍沃毓狻⒍洳人書法的傳承關系,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於笪氏書法的結果。除笪、董二人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王文治中年以後潛心禪理,對於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跡,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 王文治作書,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錢泳亦將他與劉墉、梁同書作比,認為王文治中年得張即之書跡臨摹,遂入輕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纖,姿態自佳,而欠莊重。此論雖取貶義,但對王文治的書風特色的譬喻,還是比較精當的。這種「秋娘博粉」般的格調,亦可作為真偽鑒別的依據。從傳世真跡來分析,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行間布白,疏朗空靈,氣格風神極其婉美,近於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書、梁衍、梁國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 據王昶《湖海詩傳》稱:「禹卿尤工書,楷法河南,行書 效《蘭亭》、《聖教》;入京師,士大夫多寶重之。」其實,王文治二十多歲時就書名遐邇傳揚。乾隆二十一年(1756),全魁、周煌出使琉球,兩位使臣仰慕王文治書名,特意邀請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應。琉球人素好書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國書法名家,紛紛重金求書,視為至寶,十分珍重,一時間王文治在琉球書名風靡。當時朝鮮人來華,專門以餅金購得王文治書法以歸,其書法聲名遠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時,在杭州寺廟中見其所書《錢塘僧寺碑》,大賞愛之。由於乾隆皇帝的贊賞,王文治的書法聲望一下大大提高,廣為流傳,為士林所寶。日本很多博物館都珍藏著王文治真跡。如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藤井齊成會有鄰館、沖繩縣立博物館、大分縣立博物館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寶。 其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著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其書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顯得果斷有致,干凈利落。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
『肆』 《靈飛經》一共多少字
唐虔州贛(今江西贛州)人,字可大。官至中書令,越國公。 「以工書直鳳閣」,唐武則天時甚為所重。時號「小鍾」,他嗜書成癖,也是收藏家,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百卷。家藏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真跡至數十百卷。宋曾鞏《元豐類稿》雲:「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誠少與為比。」宋米芾《書史》稱鍾紹京書「筆勢圓勁」。明董其昌說:「紹京筆法精妙,回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有《靈飛經》等作品傳世。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無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書。《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
《靈飛經》是靈道教的一部經。主要闡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漢武內傳》謂此經用於請命延算、長生久視、驅策眾靈、役使鬼神。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其:「如新鶯歌白囀之聲」,楊守敬評:「靈飛經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靈飛經》的章法為縱有行,橫無列。由於整篇字的大小、長短、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變化自然,且整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通篇字渾然一體,雖為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妙趣橫生。
《靈飛經》以其秀媚舒展,沉著遵正,風姿不凡的藝術特色為歷代書家所鍾愛。明董其昌說:「趙文敏一生學鍾紹京終十得三、四耳」。近代大書家啟功先生的書法也受益於《靈飛經》。可見《靈飛經》有著超凡脫俗的藝術感染力。
關於作者,至今也還是個謎。袁桷、董其昌說它是唐代「開元第一書家」鍾紹京的手筆,但還有人說它是玉真公主手跡,甚至有人認為是由元代趙孟頫臨寫而成。
《靈飛經》的發現與經歷也是撲朔迷離。據傳宋代時便已經入藏宮廷。明代晚期,此帖流入董其昌之手。後董其昌將其抵押給海寧陳瓛(字元瑞,號增城),陳氏刻 《渤海藏真》叢帖,始將《靈飛經》摹刻入石,然脫落了十二行。十六年後董氏贖回,陳家卻私自扣留了其中四十三行。陳家四十三行後流傳到後代。
其後輾轉流傳,翁同龢之父翁心存於道光18年乙未(1839年)購得,此後一直在翁家流傳,由於翁同龢沒有子嗣,他的家藏均傳給他哥哥翁同爵過繼給他的兒子翁曾翰。在之後的傳承中,又有兩人因沒有子嗣,均從翁同龢另一個哥哥翁同書那一支的血脈里,過繼孩子來繼承,後傳入翁萬戈之手。
1938年,翁萬戈先生赴美國普渡大學留學,1948年秋天,為避戰火,翁萬戈和他的家人把家傳收藏打包,遠渡重洋。先從天津運到上海,再從上海運到紐約,在1949年初到了美國。翁萬戈現在年事已高,《靈飛經》四十三行一直由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代為保存,大概於21世紀初正式轉讓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至於董其昌所藏主體部分,其後又從董其昌手中轉出,不知所蹤。
然而這些,一點都不妨礙《靈飛經》成為小楷經典。它的秀美身姿,清俏之氣,千百年來,雅俗共賞,始終散發著不朽的魅力。
這里就分別介紹《靈飛經》遺存世間的四十三行墨跡本、渤海藏真帖本、望雲樓本和滋蕙堂翻刻本 、哈佛燕京圖書館翻刻本等。
『伍』 楷書軟筆書法入門 柳公權字體適合初學者練習嗎
話說柳體楷書不是很適合初學者學,因為柳體筆畫書寫有太多變化,就好像柳體的丶筆畫,需要6個步驟才能寫完,要是有人教還好說,沒人教照樣子畫瓢,學的只是型而已。
要是自學的話,大楷和中楷推薦練顏真卿的《勤禮碑》,小楷推薦練鍾少卿的《靈飛經》或者二王、鍾繇的小楷,不推薦練顏真卿的《多寶塔》,因為多寶塔顏體風格不確定,有些不顏不柳的味道
『陸』 靈飛經的人物形象
樂之揚:最初與義父樂韶鳳在秦淮河邊賣唱為生,偶然捲入靈道石魚之爭,並且破解靈道石魚得到藏在石魚內部的《妙樂靈飛經》,鰲頭論劍時已達地籟境界。
江小流:秦淮河邊小痞子,樂之揚死黨。隨樂之揚前往東島,根骨平凡但為人機靈,處事干練。開始被分到鯨息流,因為鯨息弟子憎惡樂之揚而遷怒江小流,後與樂之揚大鬧鯨息流,卻因禍得福改投龍遁流。
樂韶鳳:朱元璋開國之時,朝中的祭酒官。此人音律嫻熟,主持修訂了大明朝的雅樂。所修《飛龍引》、《風雲會》,全是朱元璋的馬屁頌歌。後來不知何故辭官退隱。收養樂之揚,兩人於秦淮河邊賣唱為生,最終被發現死於家中,死相凄慘,死因不明。
張天意:張士誠次子,東島島王雲虛侄兒兼弟子。秦淮河畔找趙世雄報殺父殺兄之仇,實際目的是尋找靈道石魚下落。為冷玄及秋濤先後所傷,最後死於樂之揚《傷心引》笛聲之下。
趙世雄:在張士誠手下隱忍多年為報滅門之仇,出賣張士誠,從其手中得到靈道石魚,後與張天意一戰身受重傷,臨死前告訴樂之揚靈道石魚位置。 靈道人:宋朝時奇人,由樂道悟出武道,因與釋印神於乘黃觀一戰揚名天下,卻也由此不知所終,後有人在王屋山的石洞里無意中發現了他的遺蛻,遺蛻旁邊擱著一隻石魚,地上以指力刻下兩行大字:「囊括天地之寶,希夷微妙之道」。靈道石魚出世以後,惹起了一陣腥風血雨,可是得到石魚的人,從無一人能夠勘破石魚的秘密,它與「純陽鐵盒」並稱玄門兩大秘寶。
釋印神:宋朝時武林高手。自立「天下第一人,世間無雙道」的石碑,只為尋找對手。與靈道人一戰之後舉家遷往海外,是東海釋家的始祖。絕學有《乘風蹈海》《無相神針》《大象無形拳》《山河潛龍訣》。 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得道多助。
朱棣: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書中為太昊谷奕星劍席應真二弟子,氣宇恢弘,劍氣沖天。
朱權: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鎮守於大寧。書中為太昊谷奕星劍席應真三弟子,天性聰穎,醉心樂道,與朱微同母所生。在朱微十四歲生辰贈予朱微自己親手製作的飛瀑流珠琴。
朱微:寶輝公主,朱元璋第十三個女兒(註:十三是朱微在朱元璋的所有女兒中的排序,朱權的十七是在朱元璋所有兒子中的排序,朱元璋二十五個兒子,十六個女兒)。書中為太昊谷奕星劍席應真四弟子。好音律,琴藝高超,與樂之揚禁宮初遇就是因為斗樂而結識,後兩人引為知己,贈予樂之揚翡翠笛空碧,是樂之揚初戀。
冷玄:朱元璋身邊老太監,貌不驚人但武功高深,屬瑤池一脈。原為大元朝宮內太監,曾奉命刺殺朱元璋,被朱元璋三擒三縱,從此對其誓死效忠。覬覦靈道石魚內武功秘籍。 雲虛:東島前任島王,因三次敗給梁思禽而發誓不練成打敗梁思禽的武功,終其一生,決不踏出東島半步。但是因為鰲頭論劍沖大師揭露葉靈蘇身世而心灰意懶,現已出發去昆侖山挑戰梁思禽。
施南庭:東島四尊之一,千鱗流尊主。心思敏銳,行事沉穩。早年練功走火留有頑疾。武器為璇璣九連環。
楊風來:東島四尊之一,龍遁流尊主。身法東島數一數二。心思較其餘三尊簡單。武器為兩根白綾。
明斗:東島四尊之一,鯨息流尊主。現已叛逃東島。
花眠:東島四尊之一,龜鏡流尊主。姓花,實為雲殊後人(因花鏡圓一生未娶,雲殊與花慕容之子雲游被過繼,改名花雲游)。掌管東島刑罰。鰲頭論劍雲虛出走之後代任島王。武器為一枚鐵算籌。
葉靈蘇:東島前島王雲虛弟子,實際為雲虛與卓輕如之女。喜歡樂之揚,後者卻懵懂不知。從席應真手中獲得《山河潛龍訣》從而武功大進。現任鹽幫幫主。繼承了公羊羽的青螭。
雲裳:東島前島王雲虛之子,痴戀葉靈蘇,得知其為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之後發狂奔走,不知所蹤。
童耀:東島邀月峰管事。曾在鰲頭論劍中敗給明斗而無緣鯨息流尊主之位,引以為憾終日酗酒。後明斗叛島,童耀眾望所歸,現任鯨息流尊主。
陽景:鯨息流明斗心腹弟子,後隨明斗叛逃。(已死於海中)
和喬:鯨息流明斗心腹弟子,後隨明斗叛逃。(已死於海中)
釋王孫:東島釋家後裔,因其父早死,家傳秘籍又為釋休明之妻(釋家末任島主)所毀,釋家武功沒有得以傳承。 席應真:太昊谷奕星劍掌門,太昊谷屬了情一脈。號「星隱真人」,因曾輔佐朱元璋而被尊為帝師,統領天下道教。為平息東島與大明的沖突而隻身前往東島,與島王雲虛賭斗被其使詐困於島上,並且身中雲虛的逆陽指,每七日便發作一次,發作時生不如死,只有雲虛懂得解法。後在印神古墓獲得釋印神的潛龍訣,靠其中的蟄龍眠減緩氣血運行才得以暫緩逆陽指發作。現下已獲得「轉陰易陽術」以解逆陽指之厄。
道衍:原名姚廣孝,為席應真大弟子,棋道術數俱精,得其真傳,外號「病虎和尚」。初登場時年約五旬,臉色焦黃枯槁,好似久病之人,然而不怒自威,目光銳利逼人。為燕王朱棣左右手。
朱棣:見上。
朱權:見上。
朱微:見上。 梁思禽:西城城主,「西昆侖」梁蕭之孫。所修周流六虛功,周流六虛法用萬物,有通天徹地之能。曾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因所提政見沒被朱元璋採納而遁走西域,於昆侖山創立西城。曾在東島留下「有不諧者吾擊之」的石刻。
秋濤:西城八部地部部主,人稱「地母」,所練為周流土勁,常用武器是手裡的白泥。曾在夫子廟給樂之揚和朱微各捏了一個彼此形象的泥人,並在樂之揚被張天意挾持時施與援手。和氣能容,深受眾人擁戴。有一弟子水憐影,卻未傳其武功。
萬繩:西城八部天部部主。武器為「天孫絲」。年長多智,少言寡語。
蘭追:西城八部風部部主,外號「風魔傘」。白發飄飄,輕功高絕。天高雲淡,世事不縈於懷。
蘇乘光:西城八部雷部部主。實力為八部部主頂尖。好賭成狂但為人豪爽守信。鹽幫前任幫主齊浩鼎因其而死,故而被鹽幫所擒(實為打賭打輸之後履行賭約),後為七部之主所救。絕技為「五雷轟頂」。
沐含冰:西城八部水部部主。性子詼諧,但也不失大體。武功為「凝雪功」。
周烈:西城八部火部部主。白面無須,初登場時在秦淮河邊吐火賣藝。為人中規中矩、見事明白。
石穿:西城八部山部部主。性情魯莽。身硬勝鐵。武功為「大開山拳」。
卜留:西城八部澤部部主。性格皮里陽秋。常與石穿一起鬧出各種亂子。武器為運起周流澤勁的一身肥肉。擅長奪人兵刃,曾奪下楚空山的鐵木劍,但之後為葉靈蘇的青螭所傷。
水憐影:地母秋濤之弟子,然而不會絲毫武功,所學俱是蒔花弄草、救死扶傷、彈琴鼓瑟、捏弄泥人等本事。少時親眼目睹父親被斬,母親則被賣入青樓。容姿秀美。現任北落師門主人。 沖大師:金剛門第四代傳人(滄海中陸漸與穀神通鬥法時候雖然先化出大苦尊者的萬法空寂相但並沒有明確指出四代祖師就是大苦尊者),淵頭陀之徒。身形挺拔,風姿俊秀,能言善辯,巧舌如簧。俗家身份是蒙古薛禪王子,一心復國。
淵頭陀:金剛門第三代傳人,花生大士之徒,沖大師之師。性子沉靜,多謀善斷。為釋休明託孤對象。 齊浩鼎:鹽幫前任幫主。為蘇乘光所傷,後被幫內叛徒趁機害死。
葉靈蘇:繼任齊浩鼎為鹽幫幫主。
杜酉陽:鹽幫五鹽使者之一,碧鹽使者。
王子昆:鹽幫五鹽使者之一,紫鹽使者。後為葉靈蘇所殺,繼任者為樂之揚。
淳於英:鹽幫五鹽使者之一,青鹽使者。
孟飛燕:鹽幫五鹽使者之一,赤鹽使者。楚仙流後人楚空山之女弟子。所學「憐香拳」、「惜玉步」為「大開山拳」之剋星。
華亭:鹽幫五鹽使者之一,白鹽使者。 竺因風:燕然山一脈傳人,與沖大師、釋王孫大鬧東島鰲頭論劍。為人奸險狡詐,尤其好色。燕然山一脈武功承蕭千絕黑水絕學,是蕭千絕二弟子伯顏的後輩。
鐵木黎:燕然山掌門,外號「天刃」。處罰弟子手段殘酷。 妙樂靈飛經
靈道人一身樂道武道之絕學。有《靈曲》、《靈舞》、《靈感》、《靈飛》四章。《靈曲》為內功,共有二十二支曲子,各自對應一條經脈,藉由吹奏樂器驅使體內真氣從而修習內功。《靈舞》為身法及招式,既舞且武,需靈曲真氣為根基,倘若節奏得當則能吸納天下任何武學從而生出全新變化。《靈感》偏於心法,有人籟、地籟和天籟三境界,修煉者應以自身真氣感應天地萬物之聲來跳出《靈曲》的圈子。《靈飛》具體情況未明,傳為駕馭萬物。
大音希聲指
靈道人絕技之一。剛極反柔,手指在堅石上刻字猶如用極柔韌的狼毫在豆腐上書寫,筆鋒所向,無所凝滯。對敵之時,指力看似柔和,實則綿密無窮;似乎易與,但一旦被逼迫則會生出極大阻力,猶如蓄滿勁力的強弓,隨時都會反彈傷敵。而且勁道千重萬重,每重勁力雖然柔和,但是前後相續,連綿不斷,好比滴水穿石, 逐點逐滴消磨對方攻勢,又如水銀瀉地,不斷尋找破綻,滲入對方內力之間。
止戈五律
樂之揚身患「陽亢絕脈」時從「靈曲」及「靈感」中悟出。
依照「靈曲」的節律,一是「聽風」,聆聽兵器風聲;二是「破節」,看破對手節拍;三是「亂武」,擾亂對方的武功;四是「入律」,將對手納入自身節奏;五是「同樂」,對方無法自主,任由擺布。如此先後五步,統稱《止戈五律》,也有「止戈為武」之意。 山河潛龍訣(大勿用神功)蟄龍眠
釋印神晚年所創絕學。據席應真所言,釋家內功心法出自風水之術,山河潛龍訣以人體為天地,視經脈為龍脈,聚水藏風,平地行龍,星斗橫天,陰陽交姤,其中的五行變化,氣機消長,暗合無限江山,實是自古少有的大手筆。既是內功,也是心法,講究「天人如一」,融於天地萬物,無所不在,無所不至,故能無所阻礙、無往不勝。而潛龍之道,由淺入深,分為水下土、掩陵谷、感震電、薄日月、伏光景、神變化六境界。(出自韓愈《龍說》)依次修煉,共日月齊輝、與萬物同化。亦為大象無形拳之根基。
大象無形拳
釋家三大武學之一。出手緩慢,但帶起的勁風如龍蛇盤走,似左而右,似上而下,似直而曲,似慢而快,平平淡淡的一拳,卻包藏了無窮的變化,足以克制天下間任何武功,對手無論如何應對,使用者都能搶先一步, 將其牢牢克制。並未傳於後世,秘籍在釋印神屍身右手之玉匣中,現為沖大師所得。
無相神針
釋家三大武學之二。修煉者需以特殊法門打通全身穴道,修成之後則能從周身三百餘處大穴激發無形真氣傷人,故而又名「仙蝟功」。修煉極其不易,創出此功的釋印神除外,僅有釋天風練成,其餘修煉者都氣消功散,成了廢人。(新修版《滄海》中穀神通亦修得此功對抗萬歸藏的「周流六虛功」。)
乘風蹈海
釋家三大武學之三。長途奔走,天下無雙。奔跑之時,步法大有講究,時如鹿奔,時如兔走,時如狸翻,時如魚躍,身處不同地勢,便有相應步法身法。
靈鰲七絕
為靈鰲島歷代島主所創,包括「無定腳」、「捕鯨手」、「鯤鵬掌」、「千芒指」、「忘憂拳」及「亂雲步」,皆為內家武功。釋家所學為「內學」,傳於外姓的「外學」則適量簡化。星隱谷中留有歷代島主石像,底部所刻即為內學正宗秘籍。樂之揚於無意中發現此秘密,在席應真指點下學得,如今已被樂之揚調整節奏之後融入「靈舞」。(樂之揚已使出七絕之六,餘下一絕疑為葉靈蘇之「水雲掌」) 周流六虛功
「西昆侖」梁蕭所創,在梁思禽手下第一次出世。傳聞這門武學大致由八種天地間存在的自然力(分別為天、地、山、澤、風、雷、水、火)為基礎,學成此道者能以這八種力量來駕馭天地萬物,就是傳聞的」周流六虛,法用萬物「。
轉陰易陽術
梁蕭當年於「紫府元宗」中悟出。運轉時能夠能夠顛倒五行、逆轉陰陽。樂之揚得此解陽亢逆氣,後傳席應真解逆陽指。
天羅繞指劍
天部絕學。用蠶絲使出劍法,森森然有一股劍氣。細絲可剛可柔,可直可曲,劍法千變萬化。
星羅散手
梁蕭西遊之時悟出。同《天行劍法》一般,效仿諸天星斗運行。
坤元
地部絕學。運土勁於粘土,能隨意改變粘土形狀。
雷音掌
雷部絕學。出手時有天雷轟擊之威,同時伴有風雷之聲。招式包含「五雷轟頂」。
天雷吼
雷部絕學。全憑一口元氣,修煉時,手腳不動,只憑驚雷一喝,將九張懸在空中的黃紙同時喝破,才算成功。
凝雪功
水部絕學。中招者張口瞪眼、臉色蒼白。
大開山拳
山部絕學。這路拳法剛猛出奇,拳中的「周流石勁」所過摧破。剋星為練到絕頂的「憐香拳」與「惜玉步」。 大金剛神力
金剛門唯一武功。傳聞由佛門三十二金剛法相所成,練者可得降魔大力,非人能及。久練後可不拘泥於法相生力,相態盡被化去,僅存神意,達到神意動而勁力生,端坐傷人的境界。 飛影神劍
雲殊學成「歸藏劍」之後,在沙場對敵時悟出。上手比起歸藏劍為易,練到絕頂處,飛影亂神,虛若夢幻,的確是一等一的厲害;但到了一定地步,修煉會遇上重重阻礙,如要更上一層,仍需精研易理。共有鏡花、水月、夢蝶、空幻四境界。
夜雨神針/碧微箭
兩門武功名稱雖異實則一般。雲殊當年因松針殺傷力不足,打造金針發射殺敵,故而有夜雨神針;樂之揚內功有成之後嫌金針殺氣太重,重新採用松針,無意中合了碧微箭的法意。
內功達到分化陰陽二氣、轉運剛柔二勁的境界之後,以陽剛之勁為弓背、陰柔之勁為弓弦,拉弓射箭,將細物發射出去。
天星點龍為招式。
逆陽指
梁蕭當年以「轉陰易陽術」解「五行散」奇毒時悟出,轉陰易陽術為其根基。身上被點擊五下之後,每七天氣血逆流,生不如死。若施術者不及時施救則必死無疑。倘若減緩氣血運行則能暫免其害。
踏燕驚龍
東島輕功身法。
般若心劍
雲虛為了打敗梁思禽,花了二十年苦功修煉而成。由心而發,不是真氣,而是全身精神所系,一旦與人對敵,心劍出鞘,直入人心,就好比虎豹之於羔羊,神威所及,對手心志瓦解,自然雌伏認輸。心劍一旦用足,對手不死即瘋。以克制人心為務,故而對手如果一念不起,自然也就無所用之。
龜鏡
流派特點為料敵先機,算無遺策。舊版《滄海》為花鏡圓融合「三才歸元掌」及「無法無相」創出,現為由「三才歸元掌」的「三鏡三識」心法發展而來。對敵之時能料敵先機,練到一定地步,甚至於映照人心,猜測出對方的心意。因為龜鏡實在太強,其餘流派各自都有心法防備於此。
三才歸元掌
公羊羽所創掌法。心法為上,步法次之,掌法為末。心法為鏡心,無妄,太虛三識;步法以幻方為根基變化而來,三三、四四、梅花、天罡、大衍、伏羲和歸元步;掌法雖然只有三招,但是搭配心法掌法之後變化無窮。使用者須有一定算學根基方能發揮威力。
六爻點龍術
花鏡圓所創。以先天易數推算對手破綻,料敵虛實,一發即中。
鯨息
流派特點為絕頂內功,浩氣磅礴,只手擒龍。梁蕭以紫府元宗為根基,在大海之中感應鯨歌所悟內功。後傳於花鏡圓,因而存於東島。
碧海驚濤掌、六大奇勁
梁蕭以鯨息功為根基創出的內力運用之法。碧海驚濤掌是掌法,六大奇勁則包含渦旋勁、陷空力、陰陽流、滔天炁、生滅道和滴水勁六種不同勁力。
龍遁
流派特點為身法輕功,噓氣成雲,變化如龍。
千鱗
流派特點為以北極天磁功為根基,操縱五金,暗器精妙。
北極天磁功
千鱗流內功。運轉時周身發出磁力控制金屬。
指南拳
施南庭所使拳法。使用者的拳頭有如指南針一般指定對手穴位。一旦使出,全身勁力聚於一點,故能開碑裂石,所向無前
璇璣九連環
施南庭兵器。九環乃是精鋼鍛鑄,且邊緣都有鋒刃,注入「北極天磁功」之後,精鋼化為磁鐵,彼此相互吸引;施南庭摻入九連環拆解之法,變化分合既繁且巧。
盤風掃雲腿
童耀所使,童家家傳武學。
九陰毒掌
「素心神醫」花曉霜無心所創。花曉霜天生九陰毒脈,學得轉陰易陽術之後,陰毒積聚雙手勞宮穴,出招之時自然帶出。 奕星劍
太昊谷主要武功,出自公羊羽之「歸藏劍」。了情學得歸藏劍之後,自梁蕭「天行劍法」獲得靈感,劍法中融入星象。席應真與其師天奕真人再融入奕道,終成奕星劍。「奕星劍」三字各有所指,劍為歸藏劍,星為「紫微斗步」,二者相合,便成九大定式,但要融合九者,卻非第一個「奕」字不可。故而星象棋藝造詣越高,劍法越強。
九大定式為天沖、天門、武曲、文曲、天機、天相、天元、破軍、北斗。其中天沖主攻,天門主守;武曲猛銳異常,但剛中帶柔;文曲招法纏綿,卻柔中帶剛。
紫微斗步
為太昊谷獨創之步法。暗合斗數,搖光泛彩,十步殺人,不留行蹤。
凝霞神功
太昊谷主要內功。
拂影手
出招時指間陰勁若有若無,看似無所妨礙,卻能傷人經脈、壞人五臟,專破各類護體真氣。相較六陽梅花拳主攻。
六陽梅花拳
應為《昆侖》中「暗香拳」之升級版。一爻六變,余勁悠長。相較拂影手,主守。 冰河玄功
瑤池派主要內功,為當年紫陽真人第三弟子成名技。能夠瞬間凝水為冰,修煉者多為女子。
掃彗功
柳鶯鶯參悟梁蕭遺留秘籍所得。靈感來源乃是長馬鞭,故而施展掃彗功非軟兵器不能。
陰魔指 (太陰煉魂)
瑤池派鎮派絕技,能破天下內功,由柳鶯鶯參悟梁蕭所留秘籍而出。要練陰魔指,「冰河玄功」需有九成火候,「掃彗功」也要八成以上。疑為「梭羅指」發展而來。
「太陰煉魂」則是用陰魔指依次點擊對方奇經八脈,不傷五臟六腑,不損四肢百骸,但有搜魂盪魄之苦,且事後卻似秋水無痕。
龜息
不用口鼻而以皮膚毛孔呼吸之法,故而龜息亦用於長時間潛水。冷玄用此在河底埋伏以行刺朱元璋。 玄陰離合神功
《昆侖》中亦有登場,天下至陰內功
無形弩
竺因風用此擲出鐵環碎片。《昆侖》中蕭千絕以「百兵之變」使出。
天刃(大玄兵手)
為「天物刃」之變種。「大玄兵手」疑為「百兵之變」變種。
凌虛渡劫
燕然山輕功 鐵木神功
天香派內功
憐香拳
惜玉步
探花手
共有十二路,各自對應一種花卉。
霧里看花劍
名花美人劍
楚仙流所創,天香派最高武學。 快哉刀
趙世雄的關刀招式,共有七十二路。
太祖長拳
席應真指點樂之揚的普通武功
游身八卦掌
席應真指點樂之揚的普通武功
無常爪
杜酉陽所使
軒轅伏魔杖
王子昆所使
梨花槍
樊重所使,疑為《滄海》中「幻童子」樊玉謙祖上
伏虎功
棲霞派,趙見淮的武功
貪狼噬月棍
土長老高奇所使
靈蛇八打
海長老孫正芳所使 東島:由釋家建立,島址於靈鰲島,後雲殊之子雲霆擊敗原島主釋休明,獲得島王之位,現任島王為花眠。
西城:由梁思禽所建,現任城主梁思禽。
鹽幫:由上萬名鹽販所建,勢力分布極廣,現任幫主為葉靈蘇。
燕然山:源自「黑水一怪」蕭千絕,蕭千絕戰死天機宮以後,二弟子伯顏繼承其衣缽,守護大元皇室。後來元人敗亡,黑水高手護送元帝逃亡北方,幾經輾轉,落腳在燕然山中,從此以山為號,開宗立派,威震漠北。 靈飛經同時為小說《靈飛經》中一本武林秘籍,全名《妙樂靈飛經》,由靈道人所著,藏於靈道石魚中。石魚內設機關,須由管狀樂器按其上所刻龜茲古曲《傷心引》吹奏打開。靈飛經秉承「以樂入武」的思想,其中武學與樂理精密相連,要習武先得習樂。靈飛經分為《靈曲》、《靈舞》、《靈感》、《靈飛》四章,修煉層次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層。
靈道人自乘黃觀中與釋印神一戰後名揚天下,靈道石魚由此為江湖中人覬覦,引發了百年血雨腥風,與「純陽鐵盒」一道被視為玄門至寶。靈道石魚先後落入張士誠、趙世雄、張天意、樂之揚之手,其中所藏靈飛經最後為樂之揚所得。
『柒』 靈飛經一共多少字
正文有3175個字。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無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書。鍾紹京,字可大,虔州贛人。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書學二王,褚、薛在當時是享有盛名的書家,時號「小鍾」,也是收藏家,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百卷。《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
(7)靈飛經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原文:
瓊宮五帝內思上法
常以正月二月甲乙之日,平旦,沐浴齋戒,入室東向,叩齒九通,平坐,思東方東極玉真青帝君,諱雲拘,字上伯,衣服如法,乘青雲飛輿,從青要玉女十二人,下降齋室之內,手執通靈青精玉符,授與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青上帝君,厥諱雲拘,錦帔青裙,游回虛無,上晏常陽,洛景九隅,下降我室,授我玉符,通靈致真,五帝齊軀,三靈翼景,太玄扶輿,乘龍駕雲,何慮何憂,逍遙太極,與天同休。」畢,咽氣九咽,止。
四月五月丙丁之日,平旦,入室南向,叩齒九通,平坐,思南方南極玉真赤帝君,諱丹容,字洞玄,衣服如法,乘赤雲飛輿,從絳宮玉女十二人,下降齋室之內,手執通靈赤精玉符,授與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赤帝玉真,厥諱丹容,丹錦緋羅,法服洋洋,出清入玄,晏景常陽,回降我廬,授我丹章,通靈致真,變化萬方,玉女翼真,五帝齊雙,駕乘朱鳳,游戲太空,永保五靈,日月齊光。」畢,咽氣八過,止。
七月八月庚辛之日,平旦,入室西向,叩齒九通,平坐,思西方西極玉真白帝君,諱浩庭,字素羅,衣服如法,乘素雲飛輿,從太素玉女十二人,下降齋室之內,手執通靈白精玉符,授與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白帝玉真,號曰浩庭,素羅飛裙,羽蓋郁青,晏景常陽,回駕上清,流真曲降,下鑒我形,授我玉符,為我致靈,玉女扶輿,五帝降軿,飛雲羽翠,升入華庭,三光同輝,八景長並。」畢,咽氣六過,止。
十月十一月壬癸之日,平旦,入室北向,叩齒九通,平坐,思北方北極玉真黑帝君,諱玄子,字上歸,衣服如法,乘玄雲飛輿,從太玄玉女十二人,下降齋室之內,手執通靈黑精玉符,授與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北帝黑真,號曰玄子,錦帔羅裙,百和交起,徘徊上清,瓊宮之里,回真下降,華光煥彩,授我靈符,百關通理,玉女侍衛,年同劫紀,五帝齊景,永保不死。」畢,咽氣五過,止。
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戊巳之日,平旦入室,向太歲叩齒九通,平坐,思中央中極玉真黃帝君,諱文梁,字總歸,衣服如法,乘黃雲飛輿,從黃素玉女十二人,下降齋室之內,手執通靈黃精玉符,授與兆身,兆便服符一枚,微祝曰:「黃帝玉真,總御四方,周流無極,號曰文梁,五彩交煥,錦帔羅裳,上游玉清,徘徊常陽,九曲華關,流看瓊堂,乘雲騁轡,下降我房,授我玉符,玉女扶將,通靈致真,洞達無方,八景同輿,五帝齊光。」畢,咽氣十二過,止。
『捌』 《靈飛經》一書的 版本真多.哪本為好推薦一本.
我覺得可能是這個版本
作 者:《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4-03
或者有可能是
1991年〈靈飛經〉,出 版 社: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玖』 初學毛筆小楷請問是學習《靈飛經》還是趙孟頫的《汲黯傳》。
趙孟頫 (字體 結體嚴整、筆法圓熟,)書法各體兼工,其行楷尤為著名,秀麗遒潤世稱趙體,於後世影響極大。明王世貞評其書雲:【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之無敵】。趙孟頫傳世書跡真贗相雜,所謂媚俗流滑者皆是偽品。此《汲黯傳》瑰麗挺拔,頗具晉唐風韻。文徵明在跋中寫道【右趙文敏公所書《史記.汲黯傳》。楷法精絕,或疑其軌方峻勁,不類公書。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右下筆潭》中稱其:「如新鶯歌白囀之聲」,楊守敬評:「靈飛經一冊,最為精勁,為世所重」。 《靈飛經》的章法為縱有行,橫無列。由於整篇字的大小、長短、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變化自然,且整篇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顧盼照應,通篇字渾然一體,雖為楷書,卻有行書的流暢與飄逸之氣韻,變化多端,妙趣橫生。 《靈飛經》以其秀媚舒展,沉著遵正,風姿不凡的藝術特色為歷代書家所鍾愛。
來自:網路
由此而看,兩者均可,關鍵看你更喜歡哪種字體。
不過,我還是推薦從四大家的開始:顏柳趙歐,這些都是基礎中的基礎。而且還有關於筆畫寫法的介紹,你可以不必摸著石頭過河,直接上橋好了。這就是唯一的捷徑了。除此之外,就全靠勤加練習,才能有所收獲。
祝你學習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