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彭荊風優秀短篇小說

彭荊風優秀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25 00:32:33

Ⅰ 彭荊風《驛路梅花》中的主要人物是誰

應該是梨花姑娘,文章用過多次誤會設置懸念,體現驛路梨花處處開,雷鋒精神代代傳的主題

Ⅱ 彭荊風簡介

彭荊風(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漢族,祖籍江西萍鄉,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就職於成都軍區創作室,任主任,職稱文學創作一級,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協會。

1956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退休。其長篇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驛路梨花》入選中國初中學生課本。

(2)彭荊風優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生平經歷

彭荊風1952年開始發表作品。大多描寫邊疆戰斗生活和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具有鮮明的邊疆特色,受到好評。其中短篇小說《蘆笙吹響的時候》被列為西南地區1954年優秀小說,在全國產生影響。

1957年,與林予合寫的《邊寨烽火》,與陳希午合寫的《蘆笙戀歌》兩部電影劇本,攝製成影片,很受歡迎。 1976以後,陸續有作品問世。短篇小說集《驛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說,寫一個純潔少女的服務獻身精神,頗得好評。

中篇小說《蠻帥部落的後代》、短篇小說《今夜月色好》、報告文學《覆蓋再覆蓋》均在全國獲獎。1962年創作的反映苦聰人由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長篇小說《鹿銜草》在「文革」中曾被批為毒草,也在1979年得以出版。

Ⅲ 彭荊風的作品多以什麼為主

峰的作品多以什麼為主?她的作品多數以畫畫為主,還有畫馬畫,牡丹畫都是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流傳國內外

Ⅳ 驛路梨花的作者簡介

彭荊風(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漢族,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鄉,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就職於成都軍區創作室,任主任,職稱文學創作一級,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協。

1956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退休。其長篇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驛路梨花》入選中國初中學生課本。

靠自學成為作家。解放前只讀過初中兩年就因家貧失學,進報社當學徒、校對、記者、副刊編輯,還辦過文學團體「牧野文藝社」。1949年6月在南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進入雲南邊疆,1955年由邊疆連隊調到昆明軍區任創作員。

在雲貴高原各少數民族地區工作過多年,擔任過編輯、連隊文化教員、專業作家。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離開文壇22年,「文革」中坐牢7年。

獲獎情況:

《今夜月色好》獲全國第八屆優秀短篇小說獎;

《紅指甲》獲首屆金盾獎,《蠻帥部落的後代》獲全國第二次少兒文藝創作三等獎;

報告文學《覆蓋再覆蓋》獲1987年全軍當代軍人風貌獎;

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雲南美術出版社 2009年7月)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07—2009);

短篇小說《陰陽有隔》榮獲第二屆邊疆文學·昊龍年度文學年度短篇小說獎(2011年度)。

Ⅳ 《驛駱梨花》作者是誰主要作品

《驛路梨花》作者:彭荊風,籍貫:江西萍鄉人
代表作品:
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電影文學劇本《邊寨烽火》(合作)、《蘆笙戀歌》(合作)。
主要成就
《今夜月色好》獲全國第八屆優秀短篇小說獎。
其長篇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Ⅵ 驛路梨花課文寫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作者是按什麼順序

時間:一早一晚

順序:按時間的先後順序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見聞為主線展開情節,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寫「我」和老余見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寫「我」和老余水足飯飽之後,懷著滿意的心情猜測。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寫「我們」和老獵人之間的誤會。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寫「我們」遇到梨花的妹妹。

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後點題點人。

彭荊風,男,漢族,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鄉,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就職於成都軍區創作室,任主任,職稱文學創作一級,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協。1956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退休。其長篇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驛路梨花》入選中國初中學生課本。

《驛路梨花》的故事發生在哀牢山哈尼族山寨附近。哈尼族人民一向是山有多高就往哪裡攀登,在山的最高處建立山寨、開墾梯田;山高水長,那雲霧深處,也就被他們興建成如海市蜃樓般令人神往的特異景色,讓外來的人們流連忘返。

文中對「梨花」的贊美,傾注著作者對一代新人的歌頌、熱愛、崇敬之情,或描述梨花、梨樹林,或通過夢境,或引用詩句,都是為了寓情於景,使全文結構精巧、含蓄雋永、虛實相映又饒有餘味,增加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寓情於景,富有詩意美。作者說:「我正是懷著抒發自己對一代新人的崇敬的心情來寫作的。」為了深刻的體現主旨,作者巧妙的運用清新純潔、富有象徵意義的梨花貫穿全文。

Ⅶ 求彭荊風的一篇短篇小說,就是初中課本《驛路梨花》的作者,一個軍旅作家,小說情節在下面詳細介紹

驛路梨花,小說情節
求彭荊風的一篇短篇小說,就是初中課本《驛路梨花》的作者,一個軍旅作家,小說情節在下面詳細介紹寫回答有獎勵
求彭荊風的一篇短篇小說,就是初中課本《驛路梨花》的作者,一個軍旅作家,小說情節在下面詳細介紹
准確的情節想不起來了大概是 主人公去看個什麼演出 路上遇到大雨了 然後路過一兩軍用吉普 車上的軍官也是去看那個演出的 就順路載他 路上還聊 然後碰到前面有個人騎自行車 軍官還專門囑咐司機開車小心點慢點 不要把人撞了 下雨天危險 然後到了演出的地方 軍官在入口等他的領導 一直沒有來 過了很久 來了 就是路上遇到那個騎自行車的人 老革命 配車不用
我來答有獎勵共9條回答
henanweihuilixLV.72017-07-31
《驛路梨花》,現已成為初一上學期的語文第九課。《驛路梨花》 彭荊風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處。這么陡峭的山,這么茂密的樹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難得遇見幾個人。夕陽西下,我們有點著急了,今夜要是趕不到山那邊的太陽寨,只有在這深山中露宿了。同行老余是在邊境地區生活過多年的人。正走著,他突然指著前面叫了起來:「看,梨花!」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麼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老余說:「這里有梨樹,前邊就會有人家。」一彎新月升起了,我們藉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樹林里走著。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快看,有人家了。」一座草頂、竹篾泥牆的小屋出現在梨樹林邊。屋裡漆黑,沒有燈也沒有人聲。這是什麼人的房子呢?老余打著電筒走過去,發現門是從外扣著的。白木門板上用黑炭寫著兩個字:「請進!」我們推開門進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顯然,好多天沒人住過了。一張簡陋的大竹床鋪著厚厚的稻草。倚在牆邊的大竹筒里裝滿了水,我嘗了一口,水清涼可口。我們走累了,決定在這里過夜。老余用電筒在屋裡上上下下掃射了一圈,又發現牆上寫著幾行粗大的字:「屋後邊有乾柴,樑上竹筒里有米,有鹽巴,有辣子。」我們開始燒火做飯。溫暖的火、噴香的米飯和滾熱的洗腳水,把我們身上的疲勞、飢餓都攆走了。我們躺在軟軟的乾草鋪上,對小茅屋的主人有說不盡的感激。我問老余:「你猜這家主人是干什麼的?」老余說:「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正說著,門被推開了。一個須眉花白的瑤族老人站在門前,手裡提著一桿明火槍,肩上扛著一袋米。「主人」回來了。我和老余同時抓住老人的手,搶著說感謝的話;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幾次想說話插不上嘴。直到我們不做聲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我們把老人請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餓,趕緊給他端來了熱水、熱飯。老人笑了笑:「多謝,多謝,說了半天還得多謝你們。」看來他是個很有穿山走林經驗的人。吃完飯,他燃起一袋旱煙笑著說:「我是給主人家送糧食來的。」「主人家是誰?」「不曉得。」「糧食交給誰呢?」「掛在屋樑上。」「老人家,你真會開玩笑。」他悠閑地吐著煙,說:「我不是開玩笑。」停了一會兒,又接著說:「我是紅河邊上過山岩的瑤家,平常愛打獵。上個月,我追趕一群麂子,在老林里東轉西轉迷失了方向,不知怎麼插到這個山頭來了。那時候,人走累了,干糧也吃完了,想找個寨子歇歇,偏偏這一帶沒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時候,突然看到了這片梨花林和這小屋,屋裡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沒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東西,不說清楚還行?我只好撕了片頭巾上的紅布、插了根羽毛在門上,告訴主人,有個瑤家人來打擾了,過幾天再來道謝……」說到這里,他用手指了指門背後:「你們看,那東西還在呢!」一根白羽毛釘在紅布上,紅白相襯很好看。老人家說到這里,停了一會,又接著說下去:「我到處打聽小茅屋的主人是哪個,好不容易才從一個趕馬人那裡知道個大概,原來對門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說這大山坡上,前不著村後不挨寨,她要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來幫助過路人。」我們這才明白,屋裡的米、水、乾柴,以及那充滿了熱情的「請進」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瑤族老人又說:「過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盡力把用了的柴、米補上,好讓後來人方便。我這次是專門送糧食來的。」這天夜裡,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還看見一個身穿著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第二天早上,我們沒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沒有離開,我們決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給屋頂加點草,把房前屋後的排水溝再挖深一些。一個 哈尼小姑娘都能為群眾著想,我們真應該向她學習。我們正在勞動,突然梨樹叢中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邊的約莫十四五歲,紅潤的臉上有兩道彎彎的修長的眉毛和一對晶瑩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瑤族老人立即走到她們面前,深深彎下腰去,行了個大禮,嚇得小姑娘們像小雀似的蹦開了,接著就哈哈大笑起來:「老爺爺,你給我們行這樣大的禮,不怕折損我們嗎?」 老人嚴肅地說:「我感謝你們蓋了這間小草房。」為頭的那個小姑娘趕緊插手:「不要謝我們!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接著,小姑娘向我們講述了房子的來歷。十多年前,有一隊解放軍路過這里,在樹林里過夜,半夜淋了大雨。他們想,這里要有一間給過路人避風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樹割草蓋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過這邊山上來抬菌子,好奇地問解放軍叔叔:「你們要在這里長住?」解放軍說:「不,我們是為了方便過路人。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動。從那以後,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葯的機會來照料這小茅屋。原來她還不是梨花。我問:「梨花呢?」「前幾年出嫁到山那邊了。」不用說,姐姐出嫁後,是小姑娘接過任務,常來照管這小茅屋。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分段:第一部分(1-8)寫"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趕路之時發現了小茅屋。第二部分(9--36)主要寫小茅屋主人的熱情周到,引發我們對小茅屋主人的猜想。第三部分(37)贊美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就像潔白的梨花,開遍神州大地。全文

Ⅷ 今夜月色好與驛路梨花有什麼相似之處

「驛路梨花」引用南宋詩人陸游 的詩句吸引了讀者,也是全文的線。既寫出了在哀牢山那偏遠、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邊上盛開的梨花的美麗,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純 美麗, 潔、美麗,象徵了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揭示了人們相互關懷的崇高道德風尚。

《驛路梨花》選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報》,文體為小說。文章共37個自然段,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見聞為主線展開情節,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寫「我」和老余見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寫「我」和老余水足飯飽之後,懷著滿意的心情猜測。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寫「我們」和老獵人之間的誤會。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寫「我們」遇到梨花的妹妹。

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後點題點人。

(8)彭荊風優秀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驛路梨花》這篇文章,從整體上看是按「我們」的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記敘方法為順敘,在順敘過程中又有插敘; 如果按小茅屋的產生及遷延過程看,又是溯源的倒敘,恰似倒卷珠簾。

在情節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設置三次懸念和兩次誤會,使情節富有戲劇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卻形成了路轉峰迴,跌宕起伏之勢,讀來很有味道。

作者簡介:

作者彭荊風,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鄉,中國軍旅作家。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成都軍區創作室主任,職稱文學創作一級。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協,同年9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18年7月24日,彭荊風因病去世,享年89歲。

代表作品《解放大西南》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今夜月色好》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閱讀全文

與彭荊風優秀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是系統的完結小說推薦 瀏覽:801
古穿現總裁小說 瀏覽:121
小說寫蘿莉的 瀏覽:354
在火車上做愛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有沒有小說接稿件賺錢系統 瀏覽:531
飛盧小說閱讀器電腦版下載 瀏覽:755
小說四月全文閱讀 瀏覽:878
免費盜墓小說主人公胡一八 瀏覽:693
小說主角林俊 瀏覽:46
九龍之主都市小說 瀏覽:471
異界重生成樹的小說 瀏覽:871
主角正太弱氣受小說 瀏覽:927
喜歡我這樣弄你嗎嗯啊小說網 瀏覽:275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
重生三國獨霸後宮小說 瀏覽:785
寫同人小說的原創劇情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