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舍.魯迅的資料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 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㈡ 說幾個著名文學家
龔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內祚,號定盦,又號羽容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者。出身於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龔禔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詩》。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學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
㈢ 我和他相互羈絆三年,他喜歡了我三年,我和他在一起一年,將來三年我等他,可他次次令我傷心,有必要嗎
散了吧,有沒有一種可能:當年你答應他的追求的時候你都不知道是愛他還是被動的感動而已,這樣的愛情從一開始你們就不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他覺得他追了你三年你欠他,你覺得你被追了三年欠他的,然後他愛你愛的高高在上,你卻愛的低聲下氣,時間久了他或者你都會發現你們沒有當初那麼愛了,或者某一瞬間會覺得當初在一起是不是原本就是個錯誤!僅是個人猜測,希望對你有用!
㈣ 老舍的作品《趕集》主要內容是什麼
1、《趕集》是老舍寫的十幾篇短篇小說的合集。
2、《趕集》主要內容:
《五九》
描寫一個懦弱的中國人不斷地重復著國家要滅亡了,但他卻沒有勇氣起來斗爭。
《熱包子》
寫了一個發生在舊社會,即使妻子出軌,只要她再回來也可以面不改色並歡天喜地地接受她的小邱。對於小邱,最重要的只要他老婆在身邊.在他的心裡,小邱嫂是否愛他並不重要的一個小故事。
《愛的小鬼》
敘述了一個讓人莞爾的小故事:我因聽了妻子與小姨子關於見一曾相識男子的談話而起了誤會,在街上將那男子騙走,卻在回家後得知其實那男子是她們逃亡多年方才回家的哥哥。
《同盟》
兩個被拒絕了的求愛者回顧他們受挫的往事。
《大悲寺外》
是其中比較傑出的一篇,故事雖建立在敘述者的回憶之上,但事件的過程不再由敘述者簡單地講述出來,而是很小心地進行了處理。黃學監是一個好好先生,在學潮中被一個學生失手打死。敘述者每年回到北平都要到他的墓前祭掃。然而,直到小說的末尾,敘述者才在墓前邂逅那個傷害黃先生的學生,作品很精彩地描寫了後者的變態心理。
《馬褲先生》
一個旅行者自負而且毫無顧忌,好像火車上只有他一個人。
《微神》
寫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戀,一段讓人落淚的初戀。但是好景不長,他們最後終於天各一方。
《開市大吉》
描寫三個江湖騙子開醫院的故事。
《歪毛兒》
老舍的短篇小說《歪毛兒》模仿了英國作家貝爾斯弗德的奇幻小說《恨世者》,但在命意和表現手法進行了若干改造。貝爾斯弗德《恨世者》的主題是「恨世」,但老舍《歪毛兒》的主題卻具有多義性。
《柳家大院》
是老舍著作的短篇小說,其中主要寫到了三個女性,一個是受苦受難的王家媳婦,另外一個就是她的小姑子,還有一個是她們的鄰居張家屋裡的。這三個女性,無可避免地將流入同樣的命運悲劇中。
《抱孫》
描述了一個虔誠的老祖母,她的全部希望只是得到一個孫子,由此導致了她的媳婦和嬰兒的死亡。
《黑白李》
老舍的短篇小說一般採用單線結構,但《黑白李》卻採用了類似魯迅《葯》的雙線結構,在傳奇故事的外殼下,隱藏著革命文學的內容,構思非常獨特。
《眼鏡》
採用了這種方法,就是一副老式的近視眼鏡居於中間位置,聯結起三個完全不同的人物:那個淺薄的學生以為不需要整天戴眼鏡也可以處理好所有的事情,那個貪財的洋車夫撿到了眼鏡以為能賣個好價錢;那個愚蠢的商人兒子以為戴上這副並不合適的眼鏡可以很體面,結果遭遇了交通事故,故事就這樣自然地展開。
《鐵牛和病鴨》
是老舍的短片小說,老舍小說充滿了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反思、批判,以北京市民社會和底層人民為描寫中心,作品中充滿了濃烈的「京味兒」。
《也是三角》寫的是兩個士兵湊錢娶同一個老婆。
3、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滿族正紅旗人,本名舒慶春,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趕集》等。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暴力批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1978年初,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㈤ 巴金的小故事 200字 不要太多 密密麻麻de 10分鍾內 謝謝
巴金故事:《一個從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
在巴金書房,北牆處有一尊褐色巴金銅像。這是50年代中期蘇聯雕塑家謝里漢諾夫雕鑄的。徐鈐清楚地記得這一幕幕。那會兒,謝里漢諾夫同時為上海好幾位文化名人塑像。按中蘇兩國的協議,謝里漢諾夫在滬的吃、住等費用,由上海方面一次付清。因此,他在為文化人塑像期間的用餐,由自己解決。
那一天,輪到巴金了。從小見到拍照就躲,不喜歡出頭露面的巴金,「乖乖」地當了回「模特」。在巴金的不自在中,時間流過去了,到了中午時分。謝里漢諾夫在收拾著工具,巴金問道:「中午是休息,還是繼續做?」謝說:「都可以。由你定。」巴金關切地問道:「你中午干什麼?」謝里漢諾夫答道:「我帶了麵包,吃一點就可以了。」巴金聽後,十分不安,說道:「我也要吃飯,我請你,一起去吃吧。」這樣,巴金的塑像雕了3天,巴金請謝里漢諾夫吃了3天的飯。
巴金就是這樣一個厚道的人,總想著別人。
㈥ 巴金、老舍、葉聖陶、冰心、季羨林、安徒生、馬克吐溫、高爾基、魯迅、的著名作品都有哪些
巴金作品 :激流三部曲 家 春 秋;愛情三部曲 霧 雨 電;晚年作品《隨想錄》,長篇小說有《死去的太陽》、《海底夢》、《砂丁》、《春天裡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短篇小說集有《復仇》、《光明》、《電椅》、《抹布》、《將軍》、《沉默》、《神·鬼·人》、《沉落》、《發的故事》等。
老舍作品: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須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葉聖陶作品:《隔膜》(短篇小說集)1922,商務
《雪朝》(新詩集)與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務
《火災》(短篇小說集)1923,商務
《稻草人》(童話集)1923,商務
《劍鞘》(散文集)與俞平伯合著,1924,霜楓社
《線下》(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
《城中》(短篇小說集)1926,上海文學周報社
《風浪》(兒童歌劇)1928,商務
《未厭集》(短篇小說集)1929,商務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開明
《懇親會》(戲劇)1930,小說月報社
《當代英雄的石像》(童話集)1931,開明
《腳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國書店
《三種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厭居習作》(散文集)1935,開明
《聖陶短篇小說集》1936,商務
《葉紹鈞選集》1936,萬象
《葉紹鈞文選》1936,仿古書店
《四三集》(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話集)1936,藝林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品選》1937,全球書店
《給戰時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1941,三通書局
《遣愁集》(小說、詩歌集)1943,創作文藝社
《微波》(短篇小說集)1944,藝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紹鈞傑作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46,全球書店
《葉紹鈞代表作》(短篇小說集)1949,全球書店
《怎樣游戲》(兒童文學)1947,中華
《李太太的頭發》(散文、短篇小說集)l947,博文書店
《葉聖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小說集)1948,中華
《葉聖陶短篇小說集》 1954,人文
《葉聖陶童話選》 1956,少兒
《葉聖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葉聖陶選集》 1958,香港新藝出版社
《葉聖陶選集》 1959,人文
《抗爭》(短篇小說集)1959,人文
《篋存集》(詩集)1960,作家
《葉聖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葉聖陶序跋集》 1983,三聯
《我與四川》(散文、詩歌集)1984,四川人民
《葉聖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聯
《稻草人》和其他童話 1984,少兒
《童話》1985年,新蕾出版社
《葉聖陶童話選》1986,吉林人民
《葉聖陶代表作》1987,黃河文藝
冰心作品:冰心全集第一卷 冰心全集第二卷 冰心全集第三卷 冰心全集第四卷
冰心全集第五卷 冰心全集第六卷 冰心全集第七卷 冰心全集第八卷
以上文件都比較大,建議下載後,離線瀏覽
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 小橘燈 斯人獨憔悴
秋雨秋風愁煞人 兩個家庭 我做小說,何曾悲觀呢?
"破壞與建設時代"的女學生 去國 寄小讀者
季羨林作品:主要譯著有《原始佛教的語言
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系史論文集》、《印度古代語言論集》、《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羅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等,翻譯了:《沙恭達羅》、《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卷書》等,散文集有:《賦得永久的悔》。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安徒生作品:001 打火匣 002 皇帝的新裝 003 飛箱
004 丑小鴨 005 沒有畫的畫冊 006 跳高者
007 紅鞋 008 襯衫領子 009 一個豆英里的五粒豆
010 一個貴族和他的女兒們 011 守塔人奧列 012 蝴蝶
013 貝脫、比脫和比爾 014 爛布片 015 織補針
016 拇指姑娘 017 跳蚤和教授 018 區別
019 一本不說話的書 020 夏日痴 021 筆和墨水壺
022 風車 023 瓦爾都窗前的一瞥 024 甲蟲
025 幸福的家庭 026 完全是真的 027 薊的遭遇
028 新世紀的女神 029 各得其所 030 一星期的日子
031 錢豬 032 在遼遠的海極 033 荷馬墓上的一朵玫瑰
034 野天鵝 035 母親的故事 036 猶太女子
037 牙痛姑媽 038 金黃的寶貝 039 民歌的鳥兒
040 接骨木樹媽媽 041 沙丘的故 事 042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043 遷居的日子 044 鬼火進城了 045 幸運的套鞋
046 鸛鳥 047 樅樹 048 香腸栓熬的湯
049 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 050 天上落下來的一片葉子 051 惡毒的王子
052 演木偶戲的人 053 舞吧,舞吧,我的玩偶 054 安妮·莉斯貝
055 素琪① 056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 057 誰是最幸運的
058 鍾聲 059 頑皮的孩子 060 識字課本
061 老約翰妮講的故事 062 老墓碑 063 姑媽
064 墓里的孩子 065 老路燈 066 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067 老房子 068 天鵝的窠 069 創造
070 冰姑娘 071 小鬼和小商人 072 陽光的故事
073 依卜和小克麗斯玎 074 夢神 075 老上帝還沒有滅亡
076 園丁和他的貴族主人 077 書法家 078 茶壺
079 小小的綠東西 080 一點成績 081 天國花園
082 最難使人相信的事情 083 一枚銀毫 084 肉腸簽子湯
085 光棍漢的睡帽 086 做出點樣子來 087 老橡樹的最後一夢
088 字母讀本 089 沼澤王的女兒 090 跑得飛快的東西
091 鍾淵 092 狠毒的王子 093 多伊和他的女兒們
094 踩麵包的姑娘 095 守塔人奧勒 096 安妮·莉絲貝特
097 孩子話 098 一串珍珠 099 墨水筆和墨水瓶
100 墓中的孩子 101 家養公雞和風信公雞 102 沙岡那邊的一段故事
103 演木偶戲的人 104 兩兄弟 105 教堂古鍾
106 搭郵車來的十二位 107 屎殼郎 108 老爹做的事總是對的
109 雪人 110 在鴨場里 111 新世紀的繆斯
112 冰姑娘 113 蝴蝶 114 普賽克
115 蝸牛和玫瑰樹 116 害人鬼進城了 117 風磨
118 銀毫子 119 伯爾厄隆的主教和他的親眷 120 在幼兒室里
121 金寶貝 122 狂風吹跑了招牌 123 茶壺
124 民歌的鳥 125 綠色的小東西 126 小精靈和太太
127 貝得、彼得和皮爾 128 隱存著並不就是被忘卻 129 看門人的兒子
130 搬遷日 131 謊報夏
132 姨媽
133 癩蛤蟆 134 教父的畫冊 135 碎布塊
136 汶島和格棱島 137 誰最幸福 138 樹精
139 看雞人格瑞得的一家 140 薊的經歷 141 你能琢磨出什麼
142 好運氣在一根簽子里 143 彗星 144 一個星期的每一天
145 陽光的故 事 146 曾祖父 147 燭
148 最難令人相信的事 149 一家人都怎樣說 150 跳吧,舞吧,我的小寶寶
151 大海蟒 152 園丁和主人 153 跳蚤和教授
154 老約翰妮講了些什麼 155 大門鑰匙 156 跛腳的孩子
157 牙痛姨媽 158 最後的一天 159 亞麻
160 「真可愛」 161 海的女兒 162 鄰居們
163 夜鶯
馬克吐溫作品:卡拉韋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密西西比河上》長篇小說《湯姆·索耶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艱難歲月》(1871)則反映他在西部新開發地區的生活經歷。 馬克·吐溫還寫過一些針砭時政、諷刺封建制度和宗教以及抨擊黑奴制的小說,如與查·沃納合寫的《鍍金時代》,以英國為背景的《王子與貧兒》和《亞瑟王朝廷上的康涅狄格州美國人》(1889)以及《傻爪威爾遜》(1894)。 馬克·吐溫晚年在作品中流露對現實的失望和對「人類」(實為對有產階級)的悲觀態度。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作品有《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1900)、《人是怎麼回事?》(1906)、《神秘的來客》(1916)等。但最重要的著作是他口授而由秘書筆錄的《自傳》。
高爾基作品:《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馬卡爾·丘德拉的故事》
《伊澤吉爾老太婆》
《聖誕節的故事》
《加那瓦洛夫》
《在草原上》
《奧爾洛夫夫婦》
《滄落的人們》
《春的旋律》
《戈爾特瓦的集市》
《一本令人不安的書》
《阿爾達莫洛夫家事》
《克里姆·沙姆金的一生》最重要的《母親》
魯迅作品: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好了,就這些了,不知你需不需要,如果滿意的話多給點吧。謝謝
㈦ 老舍,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原名什麼字什麼北京人,滿族,作品有哪些至少要五個以上作品
舒慶春(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因作品繁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舒慶春生於一個城市貧窮家庭,他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曾任小學校長(北京17小學)、中學教員等、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筆名。因為老捨生於陰歷年底,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舒慶春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棄;予,我。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二馬》《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東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西望長安》。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㈧ 老舍《趕集》的主人公是誰
這是短篇小說集,所以您說的主人公應該是一批人,而非一個,共分以下幾篇:
五九 熱包子 愛的小鬼
同盟 大悲寺外 馬褲先生
微神 開市大吉 歪毛兒
柳家大院 抱孫 黑白李
眼鏡 鐵牛和病鴨 也是三角
附序文:
序
作者:老舍
這里的「趕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賣兩只雞或買二斗米的意思,不是;這是說這本集子里的十幾篇東西都是趕出來的。幾句話就足以說明這個:我本來不大寫短篇小說,因為不會。可是自從滬戰後,刊物增多,各處找我寫文章;既蒙賞臉,怎好不捧場?同時寫幾個長篇,自然是作不到的,於是由靠背戲改唱短打。這么一來,快信便接得更多:「既肯寫短篇了,還有什麼說的?寫吧,伙計!三天的工夫還趕不出五千字來?少點也行啊!無論怎著吧,趕一篇,要快!」話說得很「自己」,我也就不好意思,於是天昏地暗,胡扯一番;明知寫得不成東西,還沒法不硬著頭皮干。到如今居然湊成這么一小堆堆了!
設若我要是不教書,或者這些篇還不至於這么糟,至少是在文字上。可是我得教書,白天的工夫都花費在學校里,只能在晚間來胡扯;扯到哪兒算哪兒,沒辦法!
現在要出集了,本當給這堆小鬼一一修飾打扮一番;哼,哪有那個工夫!隨它們去吧;它們沒出息,日後自會受淘汰;我不拿它們當寶貝兒,也不便把它們都勒死。就是這個主意!
排列的次序是依著寫成的先後。設若後邊的比前邊的好一點,那總算狗急跳牆,居然跳過去了。說真的,這種「歪打正著」的辦法,能得一兩個虎頭虎腦的傢伙就得念佛!
蒙載過這些篇的雜志們允許我把它們收入這本里,十分的感激!
老舍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