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什麼好聽的有聲小說!要聲音好的,書也不錯的!
唐七作品,月玲瓏的枕上書系列,憶語的華胥引系列,做得都不錯!
匪我思存的《佳期如夢》央廣官方製作,真心精良故事也好!
可以上【喜馬拉雅聽書】很多好資源!
其中我覺得《南渡北歸》很有意義,感受民國那一代遠去的大師情懷!
酷狗新版里的【節目】裡面也有許多有聲資源!
龍井的盜筆就不錯!
其實我是個武俠迷,網上有金庸全集喲!
我最近還在酷狗的【節目】里頭上傳了
自己收藏的艾寶良的【楚留香】真真精彩,很有氛圍!
或者你可以補充一下喜歡的具體類型,如:言情、古風、武俠。。。。
我可以根據經驗繼續為你推薦!
希望能幫到你!
B. 南渡北歸讀後感500字
「洛陽文物一塵灰,汴水繁華又草萊,《南渡北歸之南渡》讀後感。非只懷公傷往跡,親知南渡事堪哀。」馮友蘭在蒙自南湖觸景生情所做的古體詩,足以表現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師們國破家亡的悲哀、顛簸流離的痛苦和滿身才華無處施展的憤恨。然而大師就是大師,在亂世中他們秉承愛國之志,懷報國之心,盡個人之力,挺起中華民族不卑不亢的胸膛,在亂世之中共同唱響了一曲道德和學術上的民族佳音。
我們現在所說的大師,指在某一領域(尤其是學術領域)有突出成就、並且在其他領域都有相當成就的人,大家公認並且德高望重的人。大師多在學術上有很深的造詣,在和平年代他們的存在能推動國家建設、文化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大師的存在,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幸運。而在《南渡北歸》中描述的戰爭年代,他們大多數的才華得不到施展,反而成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笑柄,這是戰爭對大師們開的一個冷酷的玩笑。從北平到長沙,從長沙到昆明,又從昆明到四川李庄,為了保存學術上的成就和文化的成果,大師們如同落水狗般顛沛流離於戰亂之中,戰爭是一個國家的災難,對於大師們來說更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悲哀。
然而大師畢竟是大師,即使在逆境之中仍能保持氣節;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大師不僅在學術上有相當成就,更重要的他們品德高尚。國難當頭,大師們舉全家之力保存現有的文化和資料,一次又一次的遷徙只是為了資料的安全和知識的傳播,雖狼狽但亦悲壯,讀後感《《南渡北歸之南渡》讀後感》。戰火紛飛中大師們考慮更多的是做學問,梁任公不僅治學淵博,而且還培養了兩個大師級別的兒子梁思成和梁思永,分別為中國營造學社和中國史語所貢獻了不朽的功績;蔡元培主政北大,他開創的學術大業,自由之思想、民主、科學之理念,攘括、兼容之精神,成為一座不滅的燈塔;甲骨文的神秘面紗,城子崖、龍山文化的發現為中國歷史向古代延伸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證據;而對於東北三省的考古發現,確定的中國的主權所有,揭穿了日本軍國主義侵佔東北三省的陰謀,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在那個動亂的時代,大師們用自己的聲音,樹起了他們獨有的學術旗幟,唱響了那個災難年代專屬於他們自己的絕唱。
全書以大師們的遷徙及學術研究為主線,在國家遭受的戰爭災難和大師們的學術研究之間相互切換,映襯出了大師們的高尚節操。考據資料翔實、准確,多數注釋材料自成典故,與全文相映成趣。書中多有大師們的生活、軼事,足以令讀者大飽眼福。若有不足,則作者在描述戰爭年代人物、大師之間的個人交往等故事中,宜以一種更加客觀的態度,如張治中北平消極抵抗和最終戰死,在書中幾乎是判若兩人;蔣介石的抗日立場變化,僅有「迫於國內壓力」等字眼。另第143也中的cuitar疑為guitar。昨日大師已遠去,再無昨日之大師,願昨日之大師安息;撫盼今日大師出現,揚我民族之氣節,願中華大地再出大師。一曲亂世佳音,再現大師節操!
〔《南渡北歸之南渡》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C. 求《南渡北歸》1-3部全本TXT
書籍名稱:南渡北歸(三部全)
書籍格式:epub
豆瓣評分:8.2分
鏈接:http://ziyuan.jingdouwang.cn/t-965.html
內容簡介:
《南渡北歸》(全新經典三卷本),分為《南渡》《北歸》《離別》三部。講述的是上個世紀大批知識分子冒著抗戰的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而後再回歸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大部分大師級人物,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陳寅恪、錢鍾書等。作品對這些知識分子群體命運作了細致的探查與披露,對各種因緣際會、愛恨情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釋解,讀來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的同時不勝唏噓、扼腕浩嘆。
《南渡北歸.
南渡》是《南渡北歸》*部,描述了抗戰爆發前後,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從敵占區**西南的故事。時間從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始,繼之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等大學南渡西遷,先長沙後昆明、蒙自辦學的歲月,同時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在抗戰烽火中艱難跋涉的歷程。突出地描寫了蔡元培、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濟、林徽因、金岳霖、梅貽琦、馮友蘭等大知識分子的生活、學術、精神與情操,搜羅宏富,規模宏大,意旨宏遠,堪稱中國知識分子抗戰時期的群雕。
《南渡北歸.
北歸》是《南渡北歸》第二部,著重描述了抗戰勝利前後,**西南的知識分子的學術追求、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遭際,時間跨度約為抗戰中後期至1948年末,國民政府搶運國寶與「搶救學人」計劃,連同選舉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止。突出地再現了董作賓、李約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蔣夢麟、聞一多、劉文典、羅庸、鄭天挺、吳晗等中外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歲月里,顛沛流離,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從不同的角度還原了西南聯大**與聞一多被刺案真相,對知識分子群體於時代大潮中的分化與演變,做了深入細致的探究與揭示。
《南渡北歸.
離別》是《南渡北歸》第三部,描述了**西南的知識分子,在回歸久違的故土家園之後,因戰爭爆發,不得不忍痛離別,遙天相望,以及在海峽兩岸不同的生活和社會環境中所遭遇的命運劇變。除述及遷往**的朱家驊、胡適、梅貽琦、傅斯年、李濟、董作賓、石璋如、蔣夢麟、葉公超等幾位大師級人物,著重描述了留在**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陳寅恪、吳金鼎、曾昭掄、曾昭燏、陳夢家、穆旦、向達、葉企孫、饒毓泰、吳宓、錢鍾書等知識分子群體,不同的理想追求與愛恨情仇。令讀者扼腕浩嘆的同時,更可以「在史中求史識」,有所受益。
D. 有什麼讓人百讀不厭的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以來讀書都是可以讓人靜下心來陶冶情操的一個事情,我也是特別喜歡讀書的,在一個明媚的午後沖一杯茶,坐在陽台上,挑選一本喜歡的書,一讀就是一下午。我特別喜歡的書有《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講義》以及《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等,這些書都是我百讀不厭的。三、《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個書是由四部,也就是四本,他是比較老的一個書,裡面主要介紹的是男女之間的一些情感的問題,有平時的一些相處戀愛生活等各方面的一些學問,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在跟自己的另一半面對面的交談,而且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對自己的另一半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可以從更多角度思考兩個人的關系,從而去糾正感情上的一些不好的方面是感情更加的健康,兩個人的親密關系也更加的良好。與其說它是一本教人戀愛的書,不如說是一本能讓自己內心對於愛情,更多的認知的書,起初讀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一些枯燥,但是等你真正的吸收進去之後,會越讀越把所有的知識都串成一個網,到時候密不可破,然後再相處中也應用出來,讓自己的愛情婚姻生活更加的幸福美滿,值得一讀再讀,尤其是可以更新另一半,一起讀,一起分享和改善關系。
E. 老子是癩蛤蟆出版的內容是否更改
作者烽火戲諸侯創作的都市生活類型長篇小說《老子是癩蛤蟆》;發布網站:縱橫中文網;內容簡介:國士。國士無雙,一騎絕塵。紅頂。那一年,風雪漫京城,我一鳴驚人。
1內容簡介編輯
舊版簡介
老子是癩蛤蟆 封面(2張)
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北方大暴發戶的兒子,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他要單槍匹馬打下一片大大的後宮。
小時候,有個復雜到讓人頭疼家族的小八兩被放養著,偏執地成長。
大一些,他覺得咱是一隻有理想有野心有文化有故事的癩蛤蟆,所以母蛤蟆是看不上的,只吃天鵝肉。
成熟後,趙甲第終於國士無雙,一騎絕塵。
新版簡介
國士。
國士無雙,一騎絕塵。
紅頂。
那一年,風雪漫京城,我一鳴驚人。[1]
......
作者公告
以一如既往的勝負心,寫正因為平凡才精彩的世界,勾引不平凡的讀者。
作品榮譽
數據更新於2013年5月1日
作品大類:都市娛樂
完成字數:1494570
首發狀態:縱橫中文網首發
作品性質:VIP作品
總點擊:365011993
總紅票/黑票:6677746/515330
授權狀態:A級簽約
點擊:10290
紅票/黑票:41/1
寫作進程:完成
本周點擊:39867
本周紅票/黑票:180/10
縱橫關註:15.9萬 縱橫書評:134516 上架通知:285章開始
2作者簡介編輯
【原為起點中文網專欄作家;現為縱橫中文網專欄作家】
烽火戲諸侯
筆名:烽火戲諸侯
姓名:陳政華
生日:1986年11月08日
家鄉:浙江、杭州、淳安縣
愛好:文學、音樂、足球、DOTA
長相:骨瘦如柴的眼鏡男
經歷:曾在魯迅文學院進修
3章節目錄編輯
國士
第1章 關門放狗
第2章 風騷八兩叔
第3章 文藝片皇後
第4章 二世祖弟弟
第5章 英語零分
第6章 半斤和八兩
第7章 低眉順眼老狐狸
第8章 全家福
第9章 膽小鬼
第10章 純潔的孩子
第11章 憑自己
第12章 妖嬈啊嫵媚啊
第13章 孩子和燈火闌珊
第14章 趙家老佛爺
第15章 情敵見面
第16章 文盲的打臉
第17章 鬼使神差
第18章 放長線釣大魚
第19章 二胡男
第20章 二愣子
第21章 單槍匹馬的傻瓜
第22章 悲涼的虎人
第23章 是我哥
第24章 拖家帶口
第25章 鴻門宴
第26章 虎人和犢子
第27章 這樣嗎?
第28章 良家胡璃
第29章 女王
第30章 風情萬種
第31章 過夜
第32章 喜劇
第33章 姐姐駕到
第34章 童養媳
第35章 冷笑話
第36章 那一年,這一年
第37章 神仙打架
第38章 女神控
第39章 不簡單
第40章 英雄救美
第41章 跳黃浦江
第42章 趙八兩的風格
第43章 一封信
第44章 門神
第45章 白菜
第46章 生猛
第47章 校花
第48章 考試帝
第49章 馬尾辮
第50章 迷路
第51章 包養
第52章 帥
第52章 一個電話
第54章 何方神聖
第55章 太子爺和傻八兩
第56章 吃老虎
第57章 不能忍
第58章 梅開二度
第59章 最好聽的情話
第60章 日記
第60章 老師
第61章 召喚小白菜
第62章 游戲
第63章 調戲
第64章 耳光
第65章 群毆
第66章 喜歡
第67章 我背你
第69章 軍花
第69章 丈母娘
第70章 趙甲第
第71章 競折腰
第72章 翻手
第73章 冤家路窄
第74章 國士無雙
第75章 先手轉機
第76章 是
第77章 我的馬尾辮
第78章 敗家子
第79章 小男生和大女孩
第80章 哥
第81章 一騎絕塵
第82章 兄弟
第83章 我本是
第84章 給爺笑一個
第85章 緣分吶
第86章 光頭紈絝
第87章 行不行
第88章 蟈蟈和皇妃
第89章 小花貓
第90章 生日快樂
第91章 大被同眠
第92章 淑女
第93章 流氓
第94章 跋扈
第95章 青春
書單1(有點長,別嚇到。)
5號更新時間
第96章 鋪路
第97章 成長
第98章 女孩
第99章 虎槍
第100章 弈城超強9段
第101章 分別
8號更新
第102章 報復
第103章 看星星
第104章 城府
第105章 狗男女
第106章 黑板
第107章 第二名
第108章 青梅竹馬
第109章 小情敵大情敵
第110章 傾國傾城
第111章 正主
第112章 記仇
第113章 好大一條過江龍
第114章 偶遇
第115章 韓道德
第116章 賤貨蔣
第117章 素描
第118章 三個女人一台戲
第119章 彪悍的103
第120章 回程
第121章 萍萍姐
第122章 擦肩而過
第123章 大宅門
第124章 全家福
第125章 簡訊
第126章 卧虎
第127章 孫子
第128章 鶴立雞群
第129章 小姐
第130章 賣包子的和良家小姐
第131章 巴掌
第132章 樂子
第133章 制衡
第134章 趙太祖
第135章 丁香花
第136章 好人
第137章 八百
第138章 兩個孩子
第139章 天平
第136章 裴姐姐
第141章 一個人的等待
第142章 哪能如初見
第143章 父子
第144章 冬草
第145章 你的樣子
第146章 蘿莉
第147章 收官
第148章 會談
第149章 第二對父子
第150章 出乎意料
第151章 再見
12號休息一天
第152章 燈火
第153章 神通廣大的東莞妹
第154章 正軌
第155章 浮出水面
第156章 北上
第157章 回家
第158章 雞飛狗跳
第159章 安穩
第160章 小妹妹
第161章 緣分
第162章 報應
第163章 面試
第164章 內幕
第165章 法寶
第166章 喝茶
第167章 實習
第168章 大菩薩駕到
第169章 改變
第170章 真人不露相
第171章 新任務
第172章 領導查崗
第173章 綻放
第174章 霸王硬上弓
第175章 幸運
第176章 眼光
第177章 菜鳥和高手
第178章 不速之客
第179章 口頭禪
第180章 上門服務
第181章 八兩的理想
第182章 高歌
第183章 弟媳婦
第184章 試探
第185章 姐妹花
第186章 遙想當年
第187章 戰神
第188章 交集
第189章 上達天聽
第190章 小三光榮
第191章 天雷
第192章 嘴炮
第193章 花草
第194章 爺們
第195章 女人的世界
第196章 走狗和國士
第197章 姐弟
第198章 lv男
第199章 無聲處起驚雷
第200章 龍蝦
第201章 公門修行
第202章 金剛不敗
第203章 紕漏
第204章 少婦的道行
第205章 兩只貓咪
第206章 想念
第207章 珍惜
第208章 師傅
第209章 虧欠
第210章 馬尾辮的彪悍
第211章 成長
第212章 姐弟
第213章 靈犀
第214章 背著
第215章 瘋魔
第216章 名動京華
第217章 青梅竹馬
第218章 小老虎
第219章 安徒生的童話
第220章 張烏梅的日記
第221章 手談有樂
第222章 鬥嘴
第223章 見鬼
第224章 紈絝和奮斗
第225章 後生可畏
第226章 馬小跳的野心或者理想
第227章 後起之秀和小花痴
第228章 認床
第229章 周瘸子
第230章 第一二三顆
第231章 一分鍾
第232章 大叔
第233章 內訌
第234章 師娘
第235章 暗流洶涌
第236章 小女王小青蟲
哈呵啊呃呀咦哦嘿
第237章 瘋子
第238章 長記性
第239章 虎父非犬子
第240章 槍
第241章 電話
第242章 報應
第243章 語嫣姐
第244章 李枝錦來了
第245章 可愛的神仙姐
第246章 女王
第247章 思念
第248章 苦情戲?
第249章 豪氣
第250章 不女王的蔡言芝
第251章 童年和花季,螞蟻和墳頭
第252章 趙甲第的裝b和牛b
第253章 如狼
第254章 是虎
第255章 它山之石
第256章 平凡的老闆
第257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第258章 搬家
第259章 一對活寶
第260章 奮發
第261章 駕馭
第262章 上癮
第263章 謀劃
第264章 經營
第265章 活著,《清平調》
第266章 走著
第267章 運氣
第268章 青年的童年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269章 兄妹和叔侄
第270章 來吧
第271章 楚河漢界
第272章 湊熱鬧
第273章 國士陳平安
第274章 農歷二十九
第275章 大年三十
第276章 砸場來了
第277章 氣吞如虎
第278章 四合院
第279章 國手之力,國士之風
第280章 冬雷
第281章 長談
第282章 約定
yy活動加通知
風中凌亂清涼了……
第一章《傻子,土狗,和那少女》
第283章 撞了
第284章 無良的跋扈
上架通知
第285章 風雨,駭浪,驚雷。
第286章 大廈將傾?
第287章 風波跌宕
第288章 太子爺
第289章 登基?
第290章 懷珠
第291章 靜氣,和黃鳳圖出山。
第292章 跋扈登台(將近九千字大章)
第293章 廢了
第294章 小草和妻子
第295章 蝴蝶
第296章 魔方,黑板和小孩,少婦
第297章 相思和象棋
第298章 有鳳北上
第299章 臉譜
第300章 女王和女王
第301章 灰色帝國的黑白
第302章 鼻青臉腫
第303章 陽光
第304章 韓大狗腿
第305章 素袖藏金
第306章 波瀾終於壯闊
第307章 王後
第308章 龍共虎
第309章 無可匹敵
第310章 收官,風波定也不定
紅頂
第1章 南渡北歸
第2章 堆積木
第3章 相遇相識相知相親相愛
第4章 生猛
第5章 男兒將進酒
第6章 野狐禪
第7章 返校
第8章 你瘦了
第9章 出師小捷
第10章 滿歲酒
第11章 金枝玉葉東莞妹
第12章 點破
第13章 春雷驚蟲龍
第14章 半斤八兩
第15章 溫良恭儉袖藏刀
第16章 白發黑傘,大雨大青衣(上)
第17章 白發黑傘,大雨大青衣(下)
第18章 鋒芒
第19章 國考
第20章 畢業
第21章 世界真小
第22章 不跳的馬小跳
第23章 福地
第24章 山頂大風大景
第25章 喊喊
第26章 良人何在
第27章 修行
烽煙再起定江山
第28章 第一步
第29章 交心
第30章 刀子
第31章 事故
第32章 遠處看風景
第33章 小門道大學問
第34章 做大龍
第35章 兩個男人的握手
第36章 王對王
第37章 大王小鬼齊蓋棺
第38章 桃花面頰麻花辮
第39章 想
第40章 人事酒色
第41章 菩薩對閻王
第42章 回頭
第43章 西遊卻東行
第44章 這一幕
第45章 子承父業?
第46章 錦綉心思
第47章 欲仙,欲死
第48章 他是誰
第49章 接班和演講
第50章 婊子
第51章 牌坊
第52章 那些單純兒
第53章 長大
第54章 父親
第55章 兩個男人兩把槍
第56章 兩篇日記
第57章 態度
第58章 正宮娘娘
第59章 三國演義
第60章 那年那天,這年這天(大結局)
4作品衍生編輯
實體書籍
敬請期待《老子是癩蛤蟆》作品完成後出版該作品實體書籍。
有聲小說
書名:老子是癩蛤蟆
播音:農夫三拳
妖孽服裝
妖孽書迷群體以烽火戲諸侯作品衍生的妖孽文化為中心主題設計製作的妖孽服裝。
F. 南渡北歸2北歸txt全集下載
南渡北歸2北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章 穿越歷史之門
◎研究烏龜殼的人
陳寅恪與李庄失之交臂,標志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由盛轉衰。當年史語所的主將趙元任,早在昆明時期就棄所而去,跑到美國任教於夏威夷大學,後轉耶魯與哈佛大學任教,從此再也沒有與戰火熊熊的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史語所在李庄的另外幾員大將如梁思永仍重病在身,只能躺在病榻上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李濟的主要精力仍放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李方桂也已離開李庄到成都燕京大學任教,凌純聲不久即到重慶教育部蒙藏司做了司長,只有董作賓、吳定良、芮逸夫、石璋如等幾位元老還在李庄板栗坳這座孤獨的「山寨」里艱難度日。面對日漸冷清且有些悲涼的境際,大家仍苦撐待變。正如石璋如所說:「留下的幾個人不管如何,依舊規矩工作。」[1]
面對日漸衰退的學術陣營,傅斯年決定再行招聘研究人員特別是青年學子入所,除充實所內實力,還有一個更長遠的目的,就是「培養學術研究的種子」,以為國家學術事業延續香火。恰在此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