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悲喜人間短篇小說集

悲喜人間短篇小說集

發布時間:2021-07-29 18:17:31

❶ 窗外青春年年青,蒼天有淚天亦老是什麼意思

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志發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台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瓊瑤的作品:·剪不斷的鄉愁(散文) ·女朋友 ·冰兒 ·翦翦風 ·卻上心頭 ·梅花烙 ·燃燒吧火鳥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燈 ·聚散兩依依 ·問斜陽 ·新月格格 ·夢的衣裳 ·水靈 ·煙鎖重樓 ·六個夢 ·一顆紅豆等等1938出生於四川成都,父親陳致平,母親袁行恕 ;

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

1949遷往台灣台北,父親任教於師大國文系,母親任教於建國中學 ;

1959結婚 ;

1963在《皇冠》雜志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為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

1964離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蒙蒙》,《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與平鑫濤結婚 ;

1985出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

1988首度返回大陸 ;

1990出版《雪珂》,首部歷史古裝長篇小說 ;

瓊瑤的小說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台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復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主要作品:

《窗外》《六個夢》 《煙雨蒙蒙》《幸運草》
《菟絲花》《幾度夕陽紅》 《潮聲》《船》
《紫貝殼》《寒煙翠》 《月滿西樓》《翦翦風》
《彩雲飛》《庭院深深》 《星河》《水靈》
《白狐》《海鷗飛處》 《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
《浪花》《碧雲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一顆紅豆》 《彩霞滿天》《金盞花》
《夢的衣裳》《聚散兩依依》 《卻上心頭》《問斜陽》
《燃燒吧!火鳥》《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2 瓊瑤阿姨簡介
《望夫崖》《青青河邊草》 《梅花烙》《鬼丈夫》
《剪不斷的鄉愁》 《我的故事》《雪珂》
《水雲間》《新月格格》 《煙鎖重樓》
《蒼天有淚之無語問蒼天》
《蒼天有淚之愛恨千千萬》 《蒼天有淚之人間有天堂》
《還珠格格五之一風雲再起》 《還珠格格五之二生相許》
《還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還珠格格五之四浪跡天涯》
《還珠格格五之五紅塵作伴》

瓊瑤的性格

當《文學報》記者曹曉鳴采訪瓊瑤時間"您認為自己是傳統女性還是現代女性"時,瓊瑤對自己性格的看法:
"我想不是傳統的,但崇尚東方的智慧."
"我想我不是傳統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種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傳.自小我就任性,倔強,我行我素,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三歲看到老',你想我會是傳統的嗎"

記者進一步問:"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觀念,道德倫理,為人處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傳統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
瓊瑤笑著回答道:
"如果這樣說我就更不傳統了,因為我是價值多元論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覺為度,沒有統一衡定的標准,不過這種各不相同的感覺都要有一個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為一個女人要清醒地意識到在這個男人為主的社會里女人的種種不可更變的局限,一味心高志遠是不行的.對女人來說幸福的含義是雙重的,簡單說就是社會價值的實現和個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兒育女的滿足.這兩種要求總是發生沖突,雙重滿足的可能性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這一事實,坦然處之,才可能走向幸福."

記者問:"那麼,您是否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瓊瑤回答道:"是的,我盡力而為.我不過是得到了我想得到並且能得到的東西."
瓊瑤把"能"字說得特別重,表現出她的自信來.
記者又問:"那麼您是否相信有永恆的愛"
瓊瑤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
"兩個人到老都有話說那就是永恆的愛了."
記者問:"您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瓊瑤認真地思索後回答說:
"我覺得自己是個復雜的矛盾體.在情緒上我起落較大,時而快活,時而沮喪,時而天真,時而瘋狂,說不上有什麼原因.至於人生態度,總的說來我是個悲觀主義者,相信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無聊,但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又留戀著每一陣清風,每一片雲彩,為一點小事或喜或悲,當然最終我總是能超脫出來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
瓊瑤顯然善於辭令,且還有著一副悅耳的嗓音.她隨之讓人感到她的傳統還體現在她與丈夫平鑫濤先生的關系中.

說起平鑫濤瓊瑤反而顯得平靜,甚至有點從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談起妻子來時那脈脈含情的情態.
瓊瑤說:
"婚姻美滿很大程度是依賴雙方的心智素質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總是牽著我鼻子走卻又總讓我覺得自己贏了,而我非常重視雙方精神上的溝通,哪怕寫作再緊張,他出版社的業務忙,我們也總是要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交換對各種問題包括對方的看法,不斷地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自己.若產生分歧,我們不迴避也不掩飾自己不愉快的情緒.雙方是互相依賴,又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
瓊瑤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她寫作時經常忘了吃飯,全由平鑫濤到時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濤開玩笑地說:"如不送飯去,瓊瑤會餓在書桌前."
瓊瑤說,其實平鑫濤要真地不送飯給自己,自己還是會去找東西吃的,依賴往往是對方培養的,真要依賴不到人也就會自尋出路了,難道還能在一棵樹上吊呀瓊瑤說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來.
對於自己的作品,當記者談到有的評論家認為她是在重復自己時,瓊瑤並不願意就此多討論,只是簡單地回答道: "讀者被觸動的神經往往也是單一的,只要能打動人心,重復怕什麼,不能打動人花樣再多也沒用."
瓊瑤說她很少去考慮應該寫什麼,只憑本性,自然的沖動寫.她告訴記者她寫的常常就是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許多信件至今還保存在他們手中.
記者問瓊瑤今後會不會涉足其他題材領域,瓊瑤認為至少目前不會,因為她喜歡她習慣的題材范圍,輕車熟路,一往情深.

❷ 梁曉聲所有的小說集

《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專一個紅衛兵的自屬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文章《慈母情深》被選入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9冊。

著有短篇小說集《年輪》、《浮城》等。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小說《為了收獲》、《學者之死》、《一隻風箏的一生》、《雙琴記》

❸ 怎麼看待新月格格,梅花烙之類的瓊瑤經典

shi
原名陳喆,衡陽縣渣江鎮人。1938年4月20日生於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後不久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進入電視、電影製作行業,其間婚姻破裂。現任丈夫為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1947年九歲在上海《大公報》兒童版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十六歲時,用成人的口吻寫的小說《雲影》在《晨光》雜志發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從此躍登台灣文壇。她創作頗豐,作品已有數十部之多。許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幾甚至幾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在台灣和海外擁有大量讀者,尤其受到廣大青年的歡迎.瓊瑤的作品:·剪不斷的鄉愁(散文) ·女朋友 ·冰兒 ·翦翦風 ·卻上心頭 ·梅花烙 ·燃燒吧火鳥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燈 ·聚散兩依依 ·問斜陽 ·新月格格 ·夢的衣裳 ·水靈 ·煙鎖重樓 ·六個夢 ·一顆紅豆等等1938出生於四川成都,父親陳致平,母親袁行恕 ;

1942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其後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回四川 ;

1947舉家遷上海,在上海《大公報》發表其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

1949遷往台灣台北,父親任教於師大國文系,母親任教於建國中學 ;

1959結婚 ;

1963在《皇冠》雜志刊出小說《窗外》,不久後出單行本,為瓊瑤出版的第一本書

1964離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蒙蒙》,《啞女情深》;

1968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與平鑫濤結婚 ;

1985出版《冰兒》,唯一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 ;

1986推出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 ;

1988首度返回大陸 ;

1990出版《雪珂》,首部歷史古裝長篇小說 ;

瓊瑤的小說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灣兩地的愛情小說,瓊瑤確實是一個橫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實上,自她的處女作《窗外》在1963年發表後,便奠定了她在愛情小說的重要地位.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台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雲》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並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於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後,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明遠,並定居台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霜的戀情,曉霜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並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後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的交織.最後,霜曉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類似電視連續劇的模式,亦即是情節復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誇張;人物關系則因家庭夙怨而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無疑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總括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枯萎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一種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和挑戰,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於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主要作品:

《窗外》《六個夢》 《煙雨蒙蒙》《幸運草》
《菟絲花》《幾度夕陽紅》 《潮聲》《船》
《紫貝殼》《寒煙翠》 《月滿西樓》《翦翦風》
《彩雲飛》《庭院深深》 《星河》《水靈》
《白狐》《海鷗飛處》 《心有千千結》《一簾幽夢》
《浪花》《碧雲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
《雁兒在林梢》《一顆紅豆》 《彩霞滿天》《金盞花》
《夢的衣裳》《聚散兩依依》 《卻上心頭》《問斜陽》
《燃燒吧!火鳥》《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2 瓊瑤阿姨簡介
《望夫崖》《青青河邊草》 《梅花烙》《鬼丈夫》
《剪不斷的鄉愁》 《我的故事》《雪珂》
《水雲間》《新月格格》 《煙鎖重樓》
《蒼天有淚之無語問蒼天》
《蒼天有淚之愛恨千千萬》 《蒼天有淚之人間有天堂》
《還珠格格五之一風雲再起》 《還珠格格五之二生死相許》
《還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還珠格格五之四浪跡天涯》
《還珠格格五之五紅塵作伴》

瓊瑤的性格

當《文學報》記者曹曉鳴采訪瓊瑤時間"您認為自己是傳統女性還是現代女性"時,瓊瑤對自己性格的看法:
"我想不是傳統的,但崇尚東方的智慧."
"我想我不是傳統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種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傳.自小我就任性,倔強,我行我素,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三歲看到老',你想我會是傳統的嗎?"

記者進一步問:"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觀念,道德倫理,為人處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傳統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
瓊瑤笑著回答道:
"如果這樣說我就更不傳統了,因為我是價值多元論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覺為度,沒有統一衡定的標准,不過這種各不相同的感覺都要有一個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為一個女人要清醒地意識到在這個男人為主的社會里女人的種種不可更變的局限,一味心高志遠是不行的.對女人來說幸福的含義是雙重的,簡單說就是社會價值的實現和個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兒育女的滿足.這兩種要求總是發生沖突,雙重滿足的可能性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這一事實,坦然處之,才可能走向幸福."

記者問:"那麼,您是否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瓊瑤回答道:"是的,我盡力而為.我不過是得到了我想得到並且能得到的東西."
瓊瑤把"能"字說得特別重,表現出她的自信來.
記者又問:"那麼您是否相信有永恆的愛?"
瓊瑤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
"兩個人到老都有話說那就是永恆的愛了."

記者問:"您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瓊瑤認真地思索後回答說:
"我覺得自己是個復雜的矛盾體.在情緒上我起落較大,時而快活,時而沮喪,時而天真,時而瘋狂,說不上有什麼原因.至於人生態度,總的說來我是個悲觀主義者,相信人生下來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無聊,但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又留戀著每一陣清風,每一片雲彩,為一點小事或喜或悲,當然最終我總是能超脫出來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
瓊瑤顯然善於辭令,且還有著一副悅耳的嗓音.她隨之讓人感到她的傳統還體現在她與丈夫平鑫濤先生的關系中.

說起平鑫濤瓊瑤反而顯得平靜,甚至有點從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談起妻子來時那脈脈含情的情態.
瓊瑤說:
"婚姻美滿很大程度是依賴雙方的心智素質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總是牽著我鼻子走卻又總讓我覺得自己贏了,而我非常重視雙方精神上的溝通,哪怕寫作再緊張,他出版社的業務忙,我們也總是要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交換對各種問題包括對方的看法,不斷地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自己.若產生分歧,我們不迴避也不掩飾自己不愉快的情緒.雙方是互相依賴,又尊重彼此的獨立人格."
瓊瑤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她寫作時經常忘了吃飯,全由平鑫濤到時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濤開玩笑地說:"如不送飯去,瓊瑤會餓死在書桌前."
瓊瑤說,其實平鑫濤要真地不送飯給自己,自己還是會去找東西吃的,依賴往往是對方培養的,真要依賴不到人也就會自尋出路了,難道還能在一棵樹上弔死呀?瓊瑤說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來.
對於自己的作品,當記者談到有的評論家認為她是在重復自己時,瓊瑤並不願意就此多討論,只是簡單地回答道:
"讀者被觸動的神經往往也是單一的,只要能打動人心,重復怕什麼,不能打動人花樣再多也沒用."
瓊瑤說她很少去考慮應該寫什麼,只憑本性,自然的沖動寫.她告訴記者她寫的常常就是身邊發生的真實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許多信件至今還保存在他們手中.
記者問瓊瑤今後會不會涉足其他題材領域,瓊瑤認為至少目前不會,因為她喜歡她習慣的題材范圍,輕車熟路,一往情深.

3 瓊瑤阿姨簡介
瓊瑤還半開玩笑地說:
"我有時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老長不大,不過我並不認為這是件壞事."
當記者問瓊瑤是否重視文學界對她作品的評價時,瓊瑤聳聳肩漫無邊際地說:"評論界的褒貶我並不在乎,我只要讀者,越多越好.我覺得有這么多的人喜
愛我的作品是作為一個作家的最大成功和幸福,有什麼權威的評價能與這帶給我的快樂相比呢?"
瓊瑤還告訴記者兩件在大陸上碰到的事:一是她剛到北京不久就收到一件禮物,是一隻絨毛玩具狗,送的人沒留下名字,一張小紙條上寫著:"為了讓您喜歡它們,想起時會愉快的."還有是接到一個電話,對方也不通報姓名,只說了一句:"瓊瑤,我們非常非常非常地愛你."就擱了話筒.
"我好感動,好感動呀!"
瓊瑤說著有些激動,兩頰顯出了紅暈,表現出典型的瓊瑤腔.

不過喜悅中也有苦惱事.
瓊瑤告訴記者,她發現大陸有一些冒用她名字的偽劣作品,已確證的有《蛇女》,《噴泉》和《同里百合》.
記者看得出她極為在乎這點,很重視自己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
瓊瑤說這次來大陸除旅遊,探親訪友外,另一件重要事情是了解其作品在大陸的出版情況,並希望有關方面能像台灣一樣列出她的書目並進行編號.
瓊瑤的形象

瓊瑤自稱"生來就不夠漂亮",但是在許多見過她的作家記者眼裡,卻另有說法.

1988年,瓊瑤第一次返回祖國大陸時,著名電影導演史蜀君曾對她有過描述:"電話里,瓊瑤說話聲音甜美,柔和,與照片上高高發胖的形象似乎難以統一.聯系她人生中兩次痛苦曲折的愛情遭遇,不知何故,我想像瓊瑤一定是位老練,持重的富婆形象."

但是當史蜀君真地面對瓊瑤時,卻又另有說法:

"14日上午10時,我和老搭檔辜朗暉走進外觀朴實,內部裝飾華麗的建國飯店.瓊瑤坐在前廳咖啡座上,被一群記者包圍著.我們沒有立即打擾她,站在她六七米處,用電影的行話說,我們的焦距在她前後慢慢平移.進入我視野的瓊瑤,細眉細眼,是一個十分十分嬌小秀慧的小婦人.身高一米五五左右,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她神情活潑,在她的身上絲毫也找不到一丁點兒昔日的苦難痕跡.她本人與照片上大相徑庭,但卻與她的聲音統一起來.我傻了半天,心想,這么一個小女人,肚子里怎麼會生那麼多有趣的故事.後來與她熟了,我打趣地提起這話時,兩人都笑彎了腰.

"瓊瑤送走記者,笑吟吟地走到我們身邊坐下,動作那麼輕捷,神態那麼嫻靜,我忍不住對平先生說:'你夫人比照片漂亮啊!'"

瓊瑤這年回大陸,還有其他記者對瓊瑤作了跟蹤采訪.如《文學報》記者曹曉鳴談見到瓊瑤的印象:"我才仔細地打量起她來:款式別致,色澤鮮亮的大紅毛衣,雪花牛仔褲,嬌小的身材配著這身衣裳顯得十分得體,雖化妝得濃了些,卻艷而不俗.特別引人注意的是那雙眸子異常明亮,少女式的,裡面沒有矜持,沒有倔傲."

瓊瑤談創作,談女性

1988年,瓊瑤回大陸時,《中國婦女報》記者高博燕,趙世民於1988年4月11日在北京建國飯店瓊瑤下榻處采訪了瓊瑤,下面就是這次采訪中瓊瑤談自己的創作和談女性的對話.
記者問:"您寫了四十多部長篇小說,經濟效益是否是您的目的?"
瓊瑤回答道:"最初我的一些作品是為稿費而寫的.因為我要靠它來生活.後來經濟不是問題了,但在台灣受過教育的人都會對你說:'屬於你的,就要得到,不要放棄你應有的權利.'"
記者問:"開始讀您的《窗外》和《我是一片雲》,很喜歡,可再讀其他的,感受似乎都差不多了."
瓊瑤感動地說:"這就是我的味.在台灣有人批評我,說我的作品總是一個風格,沒有突破自我.我說你不必到四川館子去吃北京菜.我可能是一道川菜,你要覺得可口,就吃,不喜歡,可以上別的館子.台灣的雜志多,作家也多嘛.在以後的寫作中,我還要保持這樣的味,這是人的個性."
記者問:"您一定了解大陸的瓊瑤熱吧.有人說:'瓊瑤的小說是戀愛教課書.'有的說:'瓊瑤給我的心提供了純凈的棲居地.'特別是有的中學生讀了您的書茶飯不思,功課無心,整天躲在幻想中,您是否考慮到您的作品的社會影響?"

❹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讀後感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
因這我想看到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我等得不耐煩了,也想得不耐煩了,我想擺脫一切飄下去,飄下去,像一片可憐的,疲倦了的葉子那樣。
——引自《最後一片葉子》
其實,我想對你們說,別再這樣無聊下去了,學點吧,至少讓你們覺得並非無事可做。我想對你們說,抓住青春吧,別讓它從你身邊飄走。
初中三年,應該是殘酷的三年,因為它只來一次,而它來的時候,我們還不懂得人生,還沒有做好迎接它的准備。我不想你們在走出這個大門後,回首的瞬間,有著太多的失落、後悔與心酸。
或許因為一次次地失敗,你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你們認為這一切太難太難。但即使如此,我們就可以放棄嗎?
不,為什麼要放棄!一直以來,我就以為自己的命運就得自己來主宰;一直以來,我就認為這世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一直以來,我就把自己當作一個勇士,任何的驚險,我都要去嘗試;一直以來,在每一次失落、失敗後,我命令自己勇敢地站起來!
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你們想過嗎?不需要別人來畫上那一片葉子,讓我們自己對自己說:永遠都不放棄,在任何時刻!
選擇:給我自己
貝爾門,一個偉大的畫家。雖然他的大半生都窮困潦倒,走得是一條失敗之路。但他始終有個響亮的目標——畫一幅「偉大的傑作」。四十年,他都沒有因自己的失敗而放棄作畫,他一直等待著時機。
與把自己的生命寄託於一片飄搖的葉子瓊西相比,貝爾門更像一個失敗的英雄。面對他,和他用生命畫成的「傑作」,我們任何人都不得不肅然起敬。
然而,如果冷靜地思考一下,像貝爾門這樣幾乎盲目的執著卻並非可取。若沒有最後的偶然,他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可憐蟲。在這個世界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既然他在畫畫方面沒有什麼天賦,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那就應該明智些,在活下來的前提下,更換一種新的生存方式
,努力使自己活得更出色,而不必拘泥於那沒有發展的繪畫。

學習,就像一棵樹——或許生活也是。我們不可能將每片葉子、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就像我,不可能完全地參加所有競賽,不可能把我曾經喜愛的笛子、二胡練得樣樣精通,也不可能和每一個同學交成好朋友。於是,我選擇放棄,我放棄了許多的葉子,放棄了二胡、笛子,放棄了我不能取得成功的數學競賽,但我不放棄自己。放棄一些葉子,只是為了讓有限的水分和養料開出我想要的花,結出我想要的果,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根枝長得更粗壯,讓自己有一個更有發展餘地的未來。
於是,我放棄我應該放棄的,但絕不放棄自己。

❺ 老捨生平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是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

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簡易,朴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1966年8月24日,中國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紅衛兵的暴力批鬥,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盡。

拓展資料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 、 《貓城記》 、 《離婚》 、 《牛天賜傳》 、 《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 、《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 、 《月牙集》 ,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 ,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 ,散文雜文集《福星集》 ,劇本《龍須溝》 、 《茶館》等。

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抗日戰爭把老舍卷進了時代的漩渦。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齊魯大學任教的老舍,在濟南行將淪陷的前夕,隻身奔赴武漢。1938年 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管協會的日常事務,成為這個團體實際上的主要負責人。1939年6月,他參加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問團,慰問抗戰軍民。

❻ 幫我弄篇《契科夫短篇小說集》讀後感 ..

契訶夫短篇小說讀後 之一:《變色龍》

《變色龍》是契訶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很短的篇幅,卻活靈活現地描寫了一個俄國沙皇時期的小警官奧丘梅洛夫,在處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時,前後五次因為對狗的主人的不同猜測而不斷地發生變化,活脫脫地刻畫了一個權勢奴才的形象。作者不動聲色、不加議論的描寫,通過人物的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在前後矛盾丑態百出中,進行了淋漓盡致地諷刺和嚴峻無情的鞭笞。

契訶夫短篇小說讀後 之二:《套中人》

《套中人》也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中學教員,但卻是一個落後、保守、維護一切舊制度的守舊派典型人物。小說描寫了別里科夫性情孤僻,膽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帶上雨傘,套上雨鞋,把頭縮進大衣的領子里,極力想用一層堅硬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最後悲慘地躺在棺材裡才找到自己理想的歸宿。套中人是俄羅斯19世紀末大革命來臨前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作者通過批判現實主義的筆觸,寫出了「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場。

歐·亨利的全部小說創作,一言以蔽之,它的體現了作家對健康人性與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並有著鮮明而真實的時代印記。

它歌頌著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風格,盡管不無蒼涼的苦笑;它揭露著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寡廉鮮恥的卑劣本質,雖然表面上輕松乃至調侃;它怒斥著社會的丑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它贊美著草原牧場上健美彪悍的生命體現,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調嘆。

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毋庸置疑,當屬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作品。像眾所周知的《麥琪的禮物》、《愛的奉獻》、《最後的常青藤葉》、《警察與贊美詩》、《兩們感恩節的紳士》等,無一不讓讀者在凄然一笑後,反思深沉。

如在《麥琪的禮物》中,描述一對貧苦夫妻的愛情,聖誕節即到,為了讓深愛對方感到溫暖,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意,妻子賣了一直引以為豪的漂亮的長發,為丈夫換來一條表鏈,以配丈夫多年的家傳金錶;而當她把表鏈送到丈夫面前時,卻發現丈夫為給她買盼望已久的一套玳瑁發梳,已經將金錶賣掉。結果,夫妻各持均已無用的禮物,暗然神傷……在善良崇高的人性與冷酷無奈的生活現實的強烈對比間,讀者能不感慨萬千!

再如《警察與贊美詩》中,寫一個流浪漢因無家可歸又飢寒交迫,想寄宿監獄中熬過嚴冬。於是他故意以身試法,到飯館吃飯不給錢,大喊大叫擾亂街市平靜,偷顧客的雨傘,乃至有意當頭警察的面調戲婦女……但均徒勞無功,根本不被「神聖」的法律所理睬,而當他站在教堂前,聆聽著贊美詩,想從此振作精神、積極生活的時候,警察的大手卻「庄嚴」地按住他的肩頭:判處三個月監禁!讀到此,能不使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亨利描述小人物,有時也表現他們的缺憾,弱點乃至弊端,但又在具體展示過程中,更深層、更強烈地向讀者剖析他們本質善良與淳樸,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復雜面。並在這展示過程中,將這復雜人性的成因與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來。使讀者能在「社會與人」的范疇內思考,認識出更豐富的內涵。如《刎頸之交》,寫真誠純凈的友誼在兩個男子
共追一個姑娘的過程中可敬、可笑又可愛的表現,稍含調侃地歌頌了小人物的善良品質;如《從沒有完的故事》描寫一位每周只掙五塊錢的貧窮女工雖一時動搖,但終於拒絕了那個玩弄女性的闊佬兒的引誘。他復雜的內心世界真實感人地表現出來,但無損於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加了讀者對他的敬重。

再如《兩位感恩節的紳士》更味如橄欖,兩位紳士,為了一個九年的默契和約定,上演了一出耐人尋味的人間悲喜劇。可愛么?委實可笑。但是在凄冷的人世間和殘酷的社會中,普通小人物間的這種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聲漸啞,終於感慨萬千么!

閱讀全文

與悲喜人間短篇小說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主角從小練內功的念力小說 瀏覽:393
男主角姓陸的官場小說 瀏覽: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說 瀏覽:152
寫白上校的小說 瀏覽:242
主角修煉步法的小說 瀏覽:805
重生三國獨霸後宮小說 瀏覽:785
寫同人小說的原創劇情 瀏覽:625
好看的奧特曼的同人小說 瀏覽:151
校園小說女主有病 瀏覽:745
免費免訂閱小說 瀏覽:153
玄幻小說帶魔皇 瀏覽:558
爆皇後菊花小說閱讀網 瀏覽:52
刑偵推理小說網 瀏覽:818
異世界魔術師不詠唱魔法小說 瀏覽:315
黑森林古堡小說全集 瀏覽:207
和同學的媽媽同居有聲小說 瀏覽:860
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當代卷 瀏覽:355
強女主小說推薦類似葉綰綰 瀏覽:769
現代修真仙葯草小說 瀏覽:986
女主是殺手的小說男女都強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