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皇帝有哪些
中國歷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後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庄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沖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謚,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岳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鑒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沖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發烏孤
康王 禿發利鹿孤
景王 禿發傉檀
8.2.1.8 北涼
建康公 段業
武宣王 沮渠蒙遜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後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寶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沖
段隨
慕容覬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雲
文成帝 馮跋
昭成帝 馮弘
8.2.1.13 南燕
獻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連勃勃
平原王 赫連昌
昌定王 赫連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厲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堅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後秦
武昭帝 姚萇
文桓帝 姚興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國仁
武元王 乞伏乾歸
文昭王 乞伏熾盤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閔
8.2.1.19 代國
拓跋猗盧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鬱律
惠帝 拓跋賀傉
煬帝 拓跋紇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渾
吐谷渾
參見吐谷渾首領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文帝 劉義隆
太子 劉劭
孝武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明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帝 劉淮
9.1.2 齊
高帝 蕭道成
武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明帝 蕭鸞
東昏侯 蕭寶卷
和帝 蕭寶融
9.1.3 梁
武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簡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元帝 蕭繹
閔帝 蕭淵明
敬帝 蕭方智
宣帝 蕭言
明帝 蕭巋
後主 蕭琮
9.1.4 陳
武帝 陳霸先
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宣帝 陳頊
後主 陳叔寶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獻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詡
幼主 元釗
孝庄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節閔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9.2.3 西魏
文帝 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齊
文宣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范陽王 高紹義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閔帝 宇文覺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贇
靜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楊堅
隋煬帝 楊廣
隋恭帝 楊侑
隋秦王 楊浩
隋越王 楊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淵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後 武曌(太後稱制)
武周聖神皇帝 武則天
唐中宗 李顯
唐殤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肅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適
唐順宗 李誦
唐憲宗 李純
唐穆宗 李恆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曄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詔
南詔
11.2 渤海國
渤海高王 大祚榮
渤海武王 大武藝
渤海文王 大欽茂
大元義
渤海成王 大華興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義
渤海簡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錫
大瑋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國
12.1 五代
12.1.1 後梁
太祖 朱溫
末帝 朱瑱
12.1.2 後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閔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12.1.3 後晉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貴
12.1.4 後漢
高祖 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12.1.5 後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榮
恭帝 柴宗訓
12.2 十國
12.2.1 吳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錢鏐
世宗 錢元瓘
成宗 錢弘佐
忠遜王 錢弘倧
忠懿王 錢弘俶
12.2.2 閩國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鈞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荊南
荊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興
文獻王 高從誨
貞懿王 高寶融
荊南侍中 高保勖
荊南侍中 高繼沖
12.2.4 楚國
楚國
(907年-951年,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武穆王 馬殷
衡陽王 馬希聲
文昭王 馬希范
廢王 馬希廣
恭孝王 馬希萼
馬希崇
12.2.5 吳國
(904年-937年)
太祖 楊行密
烈宗 楊渥
高祖 楊渭
睿帝 楊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後主 李煜
12.2.7 南漢
(917年-971年)
高祖 劉岩
殤帝 劉玢
中宗 劉晟
後主 劉鋹
12.2.8 北漢
(951年-979年)
世祖 劉旻
睿宗 劉鈞
少主 劉繼恩
英武帝 劉繼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後主 王衍
12.2.10 後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後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宗 趙光義
宋真宗 趙恆
宋仁宗 趙禎
宋英宗 趙曙
宋神宗 趙頊
高太後 宣仁太後高氏(太後垂簾)
宋哲宗 趙煦
宋徽宗 趙佶
宋欽宗 趙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趙構
宋孝宗 趙眘
宋光宗 趙淳
宋寧宗 趙擴
宋理宗 趙昀
宋度宗 趙禥
謝太後 謝道清(太後垂簾)
宋恭帝 趙顯
宋端宗 趙昰
趙昺
14 遼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應天後 述律平(太後稱制)
遼東丹王 耶律倍
遼太宗 耶律德光
遼世宗 耶律阮
遼穆宗 耶律璟
遼景宗 耶律賢
遼蕭太後 蕭綽(蕭撒葛只)
遼聖宗 耶律隆緒
遼興宗 耶律宗真
遼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繼遷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諒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順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純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金太宗 完顏晟
金熙宗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金世宗 完顏雍
金章宗 完顏璟
衛紹王 完顏永濟
金宣宗 完顏珣
金哀宗 宛顏守緒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鐵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監國)
元太宗 窩闊台
馬乃真後 (稱制)
元定宗 貴由
海迷失後 (稱制)
元憲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禪汗)
元成宗 鐵穆耳 (完澤篤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愛育黎拔力八達 (普顏篤汗)
元英宗 碩德八剌 (格堅汗)
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圖帖睦爾 (札牙篤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寧宗 懿璘質班
元順帝 妥懽帖睦爾 (元惠宗)(烏哈圖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號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號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號永樂 (廟號初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熾,年號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號宣德
明英宗 朱祁鎮,年號正統/天順
明代宗 朱祁鈺,年號景泰
明憲宗 朱見深,年號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號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號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號嘉靖
明穆宗 朱載垕,年號隆慶
明神宗 朱翊鈞,年號萬曆
明光宗 朱常洛,年號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號天啟
明思宗 朱由檢,年號崇禎
18.1 順
李自成,年號永昌
18.2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19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c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通稱順治皇帝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
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
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
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帝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年號咸豐,通稱咸豐皇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通稱同治皇帝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年號光緒,通稱光緒皇帝
清遜帝 愛新覺羅溥儀,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對我有幫助
2回答時間:2006-12-26 08:58 | 我來評論 | 檢舉
向TA求助 回答者: wnc7188 | 十七級
擅長領域: 謎語 腦筋急轉彎 社會民生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很詳細
相關內容
2008-3-26 問一下中國歷史以來(包括當代)誰的領導(皇帝)最好?沒有政治意圖! 2
2005-12-20 自秦始皇以來,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多少個皇帝??? 9
2009-8-25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好皇帝之中,誰的批評和缺點最少? 3
2006-12-14 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有哪些? 19
2006-7-22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有哪些
更多關於中國皇帝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中國 歷史 歷史 皇帝
等待您來回答del1回答求文筆好的小說.del0回答尋np穿越小說,女主容貌絕世,武功高強,聰明過人.發到我的郵箱.del1回答求幽默搞笑的古代(異世)小說.del1回答5求網王小說要長篇的,最好是穿成王子的.del1回答七年級 歷史 匈奴無力再於西漢對抗是在什麼時期.del1回答5<騎士風雲錄>完整版本TXT 簡體小說 作者是大胖頭魚的~還有鬼吹燈<南海....del1回答5求幾部青春校園小說,發到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要求txt格式。誰....del0回答20求葉姐的有聲小說系列~![email protected]好人平安,你懂的.更多等待您來回答的問題>>沒有感興趣的問題?試試換一批其他回答 共2條
夏朝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查看夏朝>>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查看商朝>>
周
西周
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文王姬發 查看西周>>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查看春秋>>
戰國
前475-221年
查看戰國>>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查看秦朝>>
漢
西漢
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查看西漢>>
新朝
9-23年
王莽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查看東漢>>
三
國
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查看三國>>
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查看西晉>>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查看東晉>>
十六國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查看南朝>>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查看北朝>>
魏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查看隋朝>>
唐朝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查看唐朝>>
五
代
十
國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
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查看北宋>>
南宋
1127-1279
臨安
浙江臨安
宋高宗趙構 查看南宋>>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耶律阿保機 查看遼國>>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
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查看金國>>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查看元朝>>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查看明朝>>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極 查看清朝>>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回答者: jxs195257 | 二級 | 2006-12-26 09:00 | 檢舉
傳說:前4439 ~ 2689年
開創:前2690 ~ 2350年
唐 :前2351 ~ 2251年
虞 :前2252 ~ 2204年
夏 : 前2205 ~ 1765年
商 : 前1766 ~ 1121年
周 : 前1122 ~ 255年
春秋: 前 770 ~ 476年
戰國: 前 475 ~ 221年
秦 : 前 221 ~ 207年
漢 : 前 206 ~ 219年
三國: 220 ~ 265年
魏 : 220 ~ 265年
蜀 : 221 ~ 263年
吳 : 222 ~ 260年
晉 : 265 ~ 420年
西晉: 265 ~ 316年
東晉: 317 ~ 420年
六朝: 220 ~ 589年
隋朝: 589 ~ 618年
唐朝: 618 ~ 906年
五代: 907 ~ 1279年
宋朝: 960 ~ 1279年
北宋: 960 ~ 1126年
南宋: 1127 ~ 1279年
金 : 1115 ~ 1234年
元朝: 1271 ~ 1368年
◎明朝
洪武: 1368 ~ 1398年
建文: 1399 ~ 1402年
永樂: 1403 ~ 1424年
洪熙: 1425年
宣德: 1426 ~ 1335年
正統: 1436 ~ 1449年
景泰: 1450 ~ 1456年
天順: 1457 ~ 1464年
成化: 1465 ~ 1487年
弘治: 1488 ~ 1505年
正德: 1506 ~ 1521年
嘉靖: 1522 ~ 1566年
隆慶: 1567 ~ 1572年
萬曆: 1573 ~ 1619年
泰昌: 1620年
天啟: 1621 ~ 1627年
崇禎: 1628 ~ 1644-年
◎清朝
順治: 1644 ~ 1661年
康熙: 1662 ~ 1722年
雍正: 1723 ~ 1735年
乾隆: 1736 ~ 1796年
嘉慶: 1796 ~ 1820年
道光: 1821 ~ 1850年
咸豐: 1851 ~ 1862年
同治: 1862 ~ 1874年
光緒: 1875 ~ 1908年
宣統: 1908 ~ 1911年
———元(1279~1368)———
帝王:太祖( 鐵木真) 在位時間:1206~1227
帝王:監國(拖雷) 在位時間:1228
帝王:太宗(窩闊台) 在位時間:1229~1241
帝王:定宗(貴由) 在位時間:1241~1246
帝王:憲宗(蒙哥) 在位時間:1251~1259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時間:1260~1294 年號:中統、至元
帝王:成宗(鐵穆耳) 在位時間:1294~1307 年號:元貞、大德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時間:1308~1311 年號:至大
帝王:仁宗 在位時間:1311~1320 年號:皇慶
帝王:英宗(碩德八剌) 在位時間:1321~1323 年號:延佑
帝王:泰定帝(也孫貼木兒) 在位時間:1323~1328 年號:至治
帝王:天順帝(阿速吉八) 在位時間:1328 年號:泰定
帝王:文宗(圖貼睦爾) 在位時間:1328~1329 年號:致和
帝王:明宗(和世剌) 在位時間:1329~1332 年號:天順
帝王:寧宗(懿麟質班) 在位時間:1332 年號:天歷
帝王:順帝(妥歡貼睦爾) 在位時間:1333~1368 年號:至順、元統、至元、至正
———明(1368~1644)———
帝王:太祖(朱元璋) 在位時間:1368~1398 年號:洪武
帝王:恵帝(朱允炆) 在位時間:1399~1402 年號:建文
帝王:成祖(朱棣) 在位時間:1403~1424 年號:永樂
帝王:仁宗(朱高熾) 在位時間:1425 年號:洪熙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時間:1426~1435 年號:宣德
帝王:英宗(朱祁鎮) 在位時間:1436~1449 年號:正統
帝王:景宗(朱祁鈺) 在位時間:1450~1457 年號:景泰
帝王:英宗(朱祁鎮) 在位時間:1457~1464 年號:天順
帝王:憲宗(朱見深) 在位時間:1465~1487 年號:成化
帝王:考宗 在位時間:1488~1505 年號:弘治
帝王:武宗(朱厚照) 在位時間:1506~1521 年號:正德
帝王:世宗(朱厚璁) 在位時間:1522~1567 年號:嘉靖
帝王:穆宗(朱載厚) 在位時間:1567~1572 年號:隆慶
帝王:神宗(朱翊鈞) 在位時間:1573~1620 年號:萬曆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時間:1620 年號:泰昌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時間:1621~1627 年號:天啟帝王:毅宗(朱由檢) 在位時間:1628~1644 年號:崇禎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爾哈赤) 在位時間:1616~1626 年號:天命
帝王:太宗(皇太極) 在位時間:1626~1643 年號:天聰、崇德
帝王:世祖(福臨) 在位時間:1644~1661 年號:順治
帝王:聖祖(玄燁) 在位時間:1661~1722 年號:康熙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時間:1723~1735 年號:雍正
帝王:高宗(弘歷) 在位時間:1736~1795 年號:乾隆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時間:1796~1820 年號:嘉慶
帝王:宣宗(旻寧) 在位時間:1821~1850 年號:道光
帝王:文宗 在位時間:1851~1861 年號:咸豐
帝王:穆宗(載淳) 在位時間:1862~1874 年號:同治
帝王:德宗(載湉) 在位時間:1875~1908 年號:光緒
帝王:(溥儀) 在位時間:1909~1911 年號:宣統
B. 《中統陷阱》txt全集下載
中統陷阱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正文
第一章 特別訓練
第二章 初露神技
第三章 絕密使命
第四章 鬼影叢叢
第五章 情不自禁
第六章 藍心靈
第七章 驚魂精武館
第八章 陷阱重重
第九章 滿城風雨
第十章 溫柔的愛窩
第十一章 瞬間急變
第十二章 走進魔窟
第十三章 險境莫測
第十四章 迷蹤蛋糕房
第十五章 教堂槍聲
第十六章 真情穿越
第十七章 女秘書
第十八章 認證死囚
第十九章 暗算
第二十章 神秘藍心靈
第二十一章 劫獄
第二十二章 莫測殞命
第二十三章 林中的死迷
第二十四章 難解之迷
第二十五章 女人的需要
第二十六章 風迴路轉
第二十七章 情報
第二十八章 情報早泄
第二十九章 情牽夢繞
第三十章 警報
第三十一章 田劍失蹤
第三十二章 游水池
第三十三章 地下室
第三十四章 鬥智
第三十五章 夜戰六庫區
第三十六章 生死瞬間
第三十七章 再制崗野夫
第三十八章 智高一籌
第三十九章 得失難料
第四十章 撲朔迷離
第四十一章 隱秘……
C. 誰知到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D. 國民黨徐文正的簡歷是
1、徐文正是虛構的人物,但根據有限的知識分析,其原型很可能是原國民黨中統局局長,國防部二廳副廳長徐恩曾。
2、簡介: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吳興人,國民黨中統局長。1896年生於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家庭。著名的浙江財閥徐新六,是其近親本家。早年畢業於上海南洋大學,後留學美國,回國後在上海當機電工程師。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參加陳果夫、陳立夫組織的中央俱樂部。1931年當上中統調查科長,成為中統的實際負責人。總部設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正元實業社三樓上。徐恩曾老謀深算,藏而不露,懂一些心理學。1935年升任處長。1938年8月,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局)成立,任局長。後因參與中印緬邊境交通線走私案被免職。
E. 各朝特務機構
中國歷朝歷代的特務間諜機關你都知道哪些?
隨著各類諜戰片的不斷上映,間諜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在中國,歷史上間諜特務活動可謂源遠流長,間諜以竊取敵方軍事、政治情報或控制臣民為主要任務。古代的間諜最早可以追溯的夏代,隨著歷史的發展,間諜機構也開始應運而生,甚至一度成為政府重要部門。
夏代:傳說當中的女間諜,搜集情報的始祖
女艾是一名女性將領,在夏商時期女性是可以領兵作戰成為將領的。她為了幫助少康奪回王位,喬裝打扮來到寒浞的統治中心,打探消息,了解民情,為少康提供了寶貴的情報。女艾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間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記載的一位女間諜。
西周:邦諜人員,主管軍事情報
西周設置士師掌管邦諜,據記載《周禮·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三曰邦諜……。」異國欲來侵伐,先遣人往間候,取其委曲,反來說之,其言諜諜然,故謂之邦諜。這時候的間諜特務還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
東周:設立官職,偵察敵情
東周是一個戰爭頻繁的時代,春秋時期的晉國設有候正一官,是軍隊中負責諜報偵察的官職。同書(即《左傳》)襄公十九年又有候奄,與司馬、司空、輿尉等並列。《國語》中的「元候」。
戰國時期的周王室、趙國、齊國、秦國都設立候這一官職,用於偵查敵情。
漢代:軍隊以偵查為主,綉衣鎮壓農民起義
軍隊當中有專門進行偵查活動的「候騎」和「斥候」,並且出現了專門管理偵查活動人員的官吏「候吏。」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使光祿大夫范昆及曾任九卿的張德等,衣綉衣,持節及虎符,用軍興之法(依照戰時制度),發兵鎮壓農民起義,因有此號。非正式官名。綉衣,表示受君主尊寵。史書當中並沒有將綉衣御史直接劃分到特務的等級,只是說這些人深受皇帝的信任與寵愛,執行皇帝的命令,尤其是鎮壓農民起義。後來此官職一直存在,在王莽時被稱為「綉衣執法」。亦省稱「綉衣」、「綉衣吏」。此時的綉衣御史並不是完全的間諜,只是負責鎮壓農民起義,還沒有履行監視人民這項職責。
三國:偵查臣下之「校事」,反間諜組織出現
三國時主要沿襲漢代的制度。曹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偵查臣下的言行,設立的專門的特務機構,名為「校事」,「校事」為最高統治者充當耳目,負責監察百官與吏民。到了曹丕稱帝的時候,已形成「上察百官,下攝眾司,官無局業,職無分限,隨愈任情,唯心所造。法造於筆瑞,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服復訊,」的侶撅局面。東吳也設立了相應的機構叫做中書或典校,由於其毀短大臣,排陷無辜,在責難聲中被取消。但是此時吳國邊境已出現反間諜組織,「刺奸屯」每個刺奸屯有五個兵,屯長(賊曹)一人,負責邊境反間諜和報警任務。
南北朝:監察百官間諜機構行成,具備專業水準
北魏時,還曾設立了「候官」這一間諜性質的機構來監察百官。《魏書·刑罰志》中載有:「(文成帝)增置內外候官,伺察諸曹外部州鎮,至有微服雜亂於府志間,以求百官疵失。」這個特務間諜機構具有專業的水準,權力非常之大,被孝文帝裁撤時,已經發展至千餘人。
唐代:女皇私設內衛部門,第一個特工組織「察事」為太監創建
唐代的宮廷的保衛制度沿襲隋代。但是當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剪除異己。私自設立了內衛部門,設立是為了查處違律違法的貪官污吏和不合武則天心意的人的。許多大臣,皇室族人聞風喪膽。武則天駕崩後,新帝和大臣痛恨內衛,立即取消了梅花內衛集團。
唐肅宗時的太監李輔國,權重位高,竟達到威逼皇帝、擅殺皇後的地步。為了維護其權勢,李輔國秘密組織了一個由數十人組成的間謀組織機構「察事」,其成員稱為「察事廳子」或「察事廳兒」,這些人專門對宮廷官吏進行政治偵察、控制活動,從而建立中國偵察、間諜史上的第一個特工組織。
宋代:直屬於皇帝的間諜機關,邊境專門情報機構行成
太平興國六年(981)改武德司為皇城司。掌宮城出入、周廬宿衛、宮門啟閉。每門給二銅符與一鐵牌,左符留門,右符請鑰,鐵牌則請鑰者正隨,按時參驗。凡臣僚覲見皇帝,上下馬有定處,自宰相、親王以下,所帶人員有定數。以內侍派遣親事卒伺察臣民動靜,報告皇帝。有干當官主管本司事務,以武功大夫以上武官及內侍都知、押班充任。皇城使及副使僅為武臣敘遷之階,用以寄祿,不治事。南宋初年,置行營禁衛所,紹興元年(1113)改稱行在皇城司。寧宗嘉定年間,以知閤門事、帶御器械兼管皇城司。這是繼唐朝李輔國之後,中國乃至世界上直屬於皇帝的第一個間諜機關。南宋時,邊境設置有專門的情報間諜機構——邊輔。
明代:三廠一衛的黑暗統治,間諜特務的頂峰
明代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雖然名義上是負責皇帝安全的親軍衛隊,但是實際從事偵探間諜的活動,主要是監視大臣的日常活動,洪武晚期被廢除。但是朱棣因為權力來路不正,為了維護統治的需要,又恢復錦衣衛,從此有明一朝,皇帝都重用錦衣衛控制大臣和藩王。錦衣衛的首領是皇帝的而親信大臣。
東廠,朱棣設立,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由親信宦官掌管東廠事物。相傳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東廠由皇帝的親信太監掌管。
西廠,「西緝事廠」明中期明憲宗為了加強特務力量設立西廠,權力在東廠之上,但是後來被廢除,活動范圍自京師遍及各地。後因遭反對,被迫撤銷。正德元年短暫復開五年後又被撤銷,前後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劉瑾。西廠直接聽命於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的節制。
內行廠,劉瑾秘密設立,親任提督。其權勢凌駕於朝廷一切機構之上,錦衣衛東西廠也都在內行廠的監視控制之下。
清代:雍正時期的粘桿兒處,最初只為奪嫡
清代,統治者吸取了歷代統治者的經驗教訓,雖然沒有設立明代廠衛這樣公開的間謀特務機構,但康照時設在江南的「三織造署」,「實際上就是康照帝設在江南的三個秘密間諜情報站。」而且,清代還採用密折制度和在各級政府機構中選派專人來實現其偵察間諜活動。一般情況下,各州縣都有一至二人專門從事偵察間諜活動的胥吏。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設立粘桿處,是清朝的特務機關,正式名稱叫尚虞備用處,早在其還是皇子時,便已創立。在雍正的奪嫡過程當中,胤禛表面上與世無爭,暗地裡卻制定綱領,加緊了爭儲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這支隊伍的任務四處刺探情報,鏟除異己。「粘桿處」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清世宗三年,胤禛降旨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宮,定為「龍潛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後的行宮並未改覆黃色琉璃瓦,殿頂仍覆綠色琉璃瓦,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曾經有一條專供特務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其實是一個森嚴的特務衙署,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為宮。還有一種傳說:在雍和宮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跡了,很可能清世宗的兒子清高宗乾隆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遺跡,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已加以徹底翻修,將之平毀無痕。「粘桿處」在紫禁城內還設一個分部,御花園堆秀山「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望的崗亭。山下門洞前擺著四條黑漆大板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桿衛士」和四名「粘桿拜唐」坐在上面。清世宗交辦的任務,由值班人員迅速送往雍和宮,再由雍和宮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辦理。清世宗去世後,清高宗繼續利用「粘桿處」控制京內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動。直到清高宗死後,清仁宗嘉慶皇帝誅殺和珅,牽連清洗「粘桿處」,「粘桿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除。
民國:兩統爭霸,互不對付
中統:中統的前身是1928年時成立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1935年升格為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處。其骨幹以CC系成員為主(北伐以前,國民黨中央在廣州成立了一個中央俱樂部,到俱樂部去聚會的人都是陳立夫、陳果夫一系的人。因「中央」與「俱樂部」兩個英文單詞的起頭都是C,故稱去這個俱樂部的所謂志同道合者為CC系;又有一說是,二陳英文拼音字母打頭也是C,CC即指二陳這一系的人。)。1947年,中統更名為黨員通訊局;1949年又更名為內政部調查局,隸屬於中華民國,為今日法務部調查局的前身。類似現在美國的FBI。
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BIS),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早期的領導人為戴笠,戴笠死後,1946年,由毛人鳳繼任。特工人員最多時近5萬名,分布到中國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活動。軍統局在許多地方設有集中營、秘密監獄和看守所。抗日戰爭期間,也從事一些搜集敵方情報並敵後活動。1946年8月,軍事委員會改組國防部,軍統局的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並為國防部第二廳,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
對於這兩個特務機構,我們都已經從各種電視劇作品中爛熟於心,他們互相不對付,互相看不上,既有政治利益的因素,又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心理較量。
中國歷朝歷代間諜及其機構的出現,使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更加豐富多彩,並在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當然,今天仍然被津津樂道的,還是這些機構神秘的外表下所濃縮的那段歷史。
諜報對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作用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但是諜報機構的行為很難去界定,一旦越過某條紅線,對於人民的利益的損害程度也是非常大的。諜報行為在中國古代也有很長的歷史,不過由於中國歷史上諜報行為大多是為統治者服務,因此應該諜報機構稱之為特務機構,在歷朝歷代,中國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神秘的特務機關,而知名度相對比較高的中國歷史上的九大特務機構就是以下這些。
排名第九:校事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三國時曹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偵查臣下的言行,設立的專門的特務機構,名為「校事」,「校事」為最高統治者充當耳目,負責監察百官與吏民。到了曹丕稱帝的時候,已形成「上察百官,下攝眾司,官無局業,職無分限,隨愈任情,唯心所造。法造於筆瑞,不依科詔,獄成於門下,不服復訊,」的侶撅局面。東吳也設立了相應的機構叫做中書或典校,由於其毀短大臣,排陷無辜,在責難聲中被取消。但是此時吳國邊境已出現反間諜組織,「刺奸屯」每個刺奸屯有五個兵,屯長(賊曹)一人,負責邊境反間諜和報警任務。
排名第八:粘桿處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說到粘桿處,大家可能都不是很清楚這個機構,會疑惑為什麼給他知名率三顆星。但是一說到血滴子,大家就會知道的。畢竟清朝是電視劇和小說的寵兒,在電視劇和小說上常會看到有血滴子這樣的機構出現。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血滴子,只有粘桿處。粘桿處就是血滴子的原型。且剛開始粘桿處的設立,並不是為了探聽消息而特別設立的組織。而是因為雍正喜靜,夏季蟬聲惱人,於是派人去抓蟬。後來雍正給他們一個額外任務,就是在大街小巷上探聽街頭消息回報他,粘桿處這才有了特殊的使命。
此時粘桿處的設立,處於雍正未登基的時候,機構行事比較低調,機構也只有收集情報的權利,並沒有其他任何權利,裡面的成員探聽的消息也多是其他皇子的信息,所以信息量較單一,信息准確率也不算快准狠,效率不高。所以粘桿處在歷史上,並沒有起多大的波瀾,威懾度也就很低了。
排名第七:皇城司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皇城司是宋代的特務機構。屬於文官編制,不歸於三衙管理。其管理人員,是直屬於皇帝的近臣。也就是說,並非明代喜歡用宦官來組建機構。早在宋代皇城司這個機構的首腦就是宦官。皇城司主要職責有兩項,即刺探和護衛。其人員也分為兩部分,負責警衛的叫親從官,裡面的人員都是從軍中選出最驍勇的軍士來擔任,也負責其宋代都城的一部分的禁衛工作。
而另一部分人員負責刺探,叫親事官。在宋太宗時期的皇城司人員是不得離京的,他們只能在京內活動,負責探聽大小消息。其人手分布在京城各處,下至花街柳巷、上至大臣,都有其人手安插在內。皇帝就以此來監視軍隊、偵察民間民情、官員活動、防備敵國。所以機構的執行力度還是很高的。但就威懾度來講,由於皇城司和前面的粘竿處一樣,只負責偵查,機構逮捕犯人都移交給開封府,自己沒有審判權和監獄,其機構威力也就有限了。
排名第六:內衛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說起內衛這個部門,他可不是所謂的官方機構,而是武則天自己私自設立的。為什麼武則天要在她執政時期設置這一個部門呢?這說起來也簡單了,想想武則天是怎樣上位的。「高宗死後,中宗李顯即位。結果中宗無能,朝政盡到武氏。」是啊,這時期武氏手上緊緊的控制著朝政,她開始為她的上位做准備了。
雖說後代李家兒子不爭氣,但這也是李家的江山啊。李家兒子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你一個女子當上皇帝,讓我們這群大老爺們怎麼辦。所以武則天上位後,她得防那群大老爺們不服氣做小動作,於是內衛就應運而生了。
相對正常的部門來講,身為武則天直轄的部門,內衛是擁有特權的,要知道宰相門前七品官,何況是女皇手下的要員。是以內衛人員除了武則天,誰都無法指揮他們,任何人只要惹到了內衛,就是死路一條。其威懾力度可見其強大。這讓當時的大臣,皇室族人,百姓惶惶不安。朝中大臣更是敢怒而不敢言,以至於在《神》1中的蜜蜂案中,狄仁傑說「…你們仗著皇帝的蔭庇為所欲為,可你想過沒有,一旦她老人家馭龍賓天之後,你們的下場會怎麼樣?朝中大臣對你們早已是恨之入骨,到那時,你們就是粉身碎骨!…」
這句話說得正理啊。在武則天駕崩後,昔日威風凌凌的內衛份子有的被殺,有的隱姓埋名,哪裡還見得往日輝煌。內衛就此覆滅,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排名第五:錦衣衛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明朝錦衣衛,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啊,像電視劇《天下》《英雄》還有甄子丹主演的電影《錦衣衛》都有其相關描述。單是「錦衣衛」三個字,就透露出他們的無比華麗威武,無比的富貴霸氣了。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淮右布衣」皇帝朱元璋,他擔心的東西也很多啊,和前面女皇武則天不同,朱元璋是帶兵推翻了前朝的統治。所以他當上皇帝,也就要防備有人要推翻他了。而且對於一同打江山的昔日戰友,在朱元璋成為皇帝後,就開始憂愁了,畢竟古代帝王心術,功高震主啊。所以朱元璋對於下級官僚有著嚴重的不信任感和防範心理,他注重自身的安全,更注重自己打下的江山,錦衣衛就誕生於這樣的歷史之下。
朱元璋讓其大力發揮「盜賊奸佞,街塗溝洫,密緝而時省之」的特務職責,《明史刑法志》說:「胡惟庸、藍玉兩(大臣)案,株連且四萬(人)。」就可見其威力了。而且錦衣衛還把目光投在民間,凡是流露出對皇家的不滿,都有可能被錦衣衛人員竊聽到被抓去,那下場那就是九死一生啊。隨著朱元璋越來越依賴錦衣衛,錦衣衛愈加高調的站在明朝堂上。然而高調的錦衣衛並沒有輝煌多久,在朱元璋駕崩前,因錦衣衛「非法凌虐,誅殺為多」,被迫壓力,下任皇帝大削錦衣衛的權力,錦衣衛再不復往矣。
排名第四:東廠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廠衛也是明朝的產物,是中央的再一集權。有人會疑惑,明朝有錦衣衛後,為什麼又出現了廠衛呢。這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後,奪取侄子的皇位,在他上位後,民間流言不斷,朝政動盪,朱棣內心不安啊。一為心安,二為鞏固政權,他決定要有機構掌握在自己手上,來幫助他掌握大局。那為什麼要放著錦衣衛這種現成機構不用,而啟動新的機構呢?這是有原因的。這一來錦衣衛在宮外,使用起來不方便,另一個是錦衣衛是朱元璋設置的,而朱棣他篡奪了侄子的皇位,難免有些人不服。最後一個原因是朱棣起兵的時候,一些宦官和和尚出過很大力,所以在他心裡,建立機構就是要自己用的放心,溝通方便。於是東廠就由宦官隊伍組織誕生。
東廠的職能就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事權」前期的東廠只是偵緝、抓捕,再交由錦衣衛關押審理。但是到了後期,東廠的權勢越來越大,獨擋一面。在輝煌時期,錦衣衛頭領都得向廠主行禮。真當真是機構中混得算好的了。
排名第三:西廠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說完東廠,我們說說西廠。明憲宗時期,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這些機構的統治,在錦衣衛和東廠後又增設了西廠,把三個機構合稱廠衛。既然三個機構一起合稱廠衛,為什麼要把西廠的排名排在錦衣衛和東廠的前面?就人員講,後期西廠人員的任用,都是從錦衣衛的官員、小校中選出最善於刺探情報的人來組建。其人員的素質、職能當然是三個機構中最優的。
再從權勢講,這西廠權勢可是力壓其他機構啊。西廠他包含前面兩個機構的所有權利,並可以對疑犯進行拘留,用刑。且可隨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請。這威懾力直接滿五顆星啊。當得上是古代歷史上所有類似機構中的頂峰了。所以西廠的排名當然位居錦衣衛和東廠前面。
但是西廠是一個短命的特務機構,前後只有兩任提督,分別是汪直和劉瑾。西廠最後的惡行被揭露,一度被撤銷。雖在正德元年短暫復開五年後又再次被撤銷。由於其時間短、內部爭權現象嚴重所以其執行力度只有三顆星。
所以僅僅就特務機構來講,明朝特務機構發展是所有古代朝代中最好的,可以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機構發展到最後,宦官專權卻也是明朝覆滅的原因之一。而後來的滿清入關,奪取天下,直到清滅亡,一直沒有完全意義上的特務機構的設立,或許是因為清朝是關外滿族,性格本來就是豪爽,不喜這些手段。但是不管怎麼說,清朝也是積極吸取明滅的教訓。
排名第二:中統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說到特務機構,還是近代國民黨組建的中統比較為我們熟知。且近代和古代可不能同日相比較。就當當是武器裝備上,由於時代的發展,古代是冷兵器時代,而近代是熱武器的舞台,所以中統裡面的人員手上拿著的武器也是槍支為主。他們的主要職能在於負責除軍、憲、警等軍事部門外的情報安全工作。其工作重心在黨政機關內部,另一個重點就是暗中打擊一切反對派政黨,尤其是共產黨。此外對於社會輿論、思想言論也負有監控責任。可以說,中統是國民黨建立前期的絕利好刃。
中統的黨羽眾多,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特別是在對付共產黨人員身上。對被其逮捕的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採取「非叛即殺」的殘暴政策;還制定「重用叛徒,擴大自首潮流,以毒攻毒」的政策,」為了摧毀共產黨,他們撲風作影、亂抓捕,也製造了許多的冤案。
為什麼他們敢這么做呢,因為實際上國民黨的各級基層黨組織,都是中統的特務網延伸。許多基層黨部的負責人,本身就是中統的基層負責人,連國民黨內部的高級官員也受制於中統,所以中統當時的人員也都是很牛氣沖天的。中統也活躍於近代的舞台上,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統的勢力非常大。
雖說中統在黨政政策這方面的所作所為,讓人心涼。但是不能把每一位中統人員都如一概論。還是有一些中統人員心系國家,比如中統女特務鄭蘋如參加暗殺日偽特務、大漢奸丁默邨,獻身祖國;再比如,為了暗殺在華南不分晝夜地捕殺抗日軍民和無辜同胞,雙手沾滿國人的軍國主義分子柴山醇,中統特務陳彬以身殉國。且陳彬的這一行動,可以說這是自1932年白川大將在上海虹口公園被朝鮮抗日誌士暗殺以來,喪命於地下軍槍下的最高級別日軍將領,使東京大本營極為驚慌。所以中統特務的水準還是很高的。
排名第一:軍統
執行力:★★★★★
威懾力:★★★★★
知名率:★★★★★
排名在中統前面位於第一的特務機構就是軍統了。和中統相比,軍統是穿軍裝,有軍銜的。而中統人員不是軍人,所以沒有軍服。部分中統人員被安插入警察中,有警服。軍統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勢力滲透至黨政、軍事、教育、文化、警務各個層面。
且要成為軍統人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前段時間熱播的《偽裝者》裡面,富家少爺明台赴港大讀書的途中,被軍統高官王天風看中並綁架至軍統訓練班,經過艱苦特訓,才成為一名優秀的軍統特工開始工作。那什麼是艱苦訓練,訓練什麼呢?這就要好好說說了。軍統人員要學習很多的東西,如秘密通訊,無線電台的收發報,偷攝文件照片,爆破射擊技術,毒葯使用等等。幾乎可以說,軍統人員完美的體現了近代特工的素質和技能。所以軍統的執行能力是很高的。
就連美國的珍珠港事件,都是「軍統」電訊部門成功的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絕密情報告知的美國,只可惜當時美方根本不予置信,沒太當回事。等到後面珍珠港事變發生後,美國防部才意識到當時這一情報的重要性,這便派人來華,尋求與「軍統」合作。可見軍統特務的能力,獲得了當時軍事強國的美國認同。於是軍統和美國陷入了蜜月期,前後開辦十多個中美合作訓練班。
在鋤奸方面,軍統先後刺殺了為日偽效力的上海幫會頭子張嘯林、偽上海市長傅筱庵、偽杭州市長譚書奎等。河南站策反偽宣協軍第一軍副軍長徐靖遠成功,乘檢閱之機打死十多名日軍檢閱官。上海區特工行動50餘次,斃傷日軍60餘人。這些也都是軍統無法抹去的戰績。
且軍統並不是只執行偵察和暗殺、情報等方面的任務,其下面還有別動隊近10萬人,主要從事游擊戰,在抗日戰爭中軍統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威懾力很高。這樣一支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最優良培訓出來的特工隊伍。當然是排在特工組織的No.1 了。
F. 關於中統與軍統派系斗爭的電視劇 要最經典最好看的
推薦
《潛伏》孫紅雷、姚晨、祖峰、沈傲君領銜主演,姜偉、付瑋執導,改編自作家龍一的同名短篇小說。主要講述1945年初,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的余則成(孫紅雷扮演)棄暗投明成為潛伏在軍統處地下黨的故事。
《藍色檔案》由澄豐、王子鳴、惠康共同執導,李雲良編劇,劉小鋒、陳紫函、張萌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中、美、日三國間諜為了一份秘密檔案相互鬥智斗勇的故事。
《鋒刃》由劉逢聲執導、劉譽擔任編劇,黃渤、倪大紅、袁泉、孫堅等人主演。
該劇講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發生在時局混亂的天津租界、一段盪氣回腸、扣人心弦的諜戰故事。
G. 中統陷阱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中統陷阱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這屋裡屋外,此刻都是激情勃動。田劍知道,這屋裡的情景簡直就是太剌激了,不管那個男人,或是女人,看到這里的情景,那個不情慾大發呀。
不過,田劍又對藍心靈說道;你輕一點吧,我有點吃不消了。
當田劍說了這個話的時候,那藍心靈才稍微停了一手裡的運動。
那屋裡的月月紅和陳小山,還在那裡一上一下地翻騰著。田劍和藍心靈聽得看得是那麼地真切,聽得也是那麼清晰。
田劍在心暗自己想到,不外前,他自己不正和眼前的女人搞過的嗎?這個女人的床上的功夫,確實是非常厲害的。如果此刻不是藍心靈在身邊,如果此刻不是陳小山在她的床上,如果此刻他田劍沒有任務的話,那田劍一定上這個迷人的床的。
就在這個時候,田劍和藍心靈都同時聽到了那陳小山和月月紅兩個人大叫一聲。田劍知道,他們終於達到了高潮了。於是,田劍立即從口袋裡掏出一支香煙模樣的東西。他輕輕劃著火柴,將那個東西點燃。
接著,田劍把點燃的那一頭,貼在那個門縫里,然後,田劍輕輕地一……
確認後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