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陝西有哪些著名的作家要有名字和簡介,代表作。
1、陳忠實
1942年8月年出生於陝西灞橋區西蔣村,逝世於2016年4月29日,享年73歲。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他是西北五省自家。曾居住於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陳忠實的代表家。曾居住於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系陳忠實的代表作,其獲第四屆矛盾文學獎。
2、賈平凹
陝西商洛市丹鳳縣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同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創作《廢都》《高老莊》《白夜》等,其中《廢都》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片小說獎;2008年憑借《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借《古爐》獲施耐庵文學獎。
3、柳青
原名劉蘊華,曾名劉東圓,1916年生於陝西吳堡縣寺溝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先輩們無一人讀書,目不識丁。代表作品《創業史》,這被譽為反應農業合作化史詩性的巨著,在文學史上有特別突出的地位,甚至其後還影響了路遙。
1952年9月1日到長安縣任縣委副書記,到文革開始,1967年元旦被揪進『牛棚』,期間14年,他紮根農村,舉家住在鄉下古廟,四易《創業史》稿,殫精竭智,嘔心瀝血,創作「十七年文學」中國長篇小說的巔峰。1978年6月三日一代文學巨匠,勞動人名的兒子柳青與世長辭。
4、李若冰
李若冰是「十七年文學」陝西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創作是同50年代我國的工業建設,特別是大西北的工業建設一起成長的。
1926年10月出生於陝西涇陽縣閻家堡,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幼時被賣給一戶姓杜的人家,名叫「杜德明」此後從未見過生父,解放後見過一次生母,隨母姓改為「李若冰」1938年,12歲的杜德明從家裡逃出來,北上延安,投奔根據地。
他常說:「我是在延安的懷抱里,吃黨的奶長大的,最愛唱愛聽的一首歌就是《唱支山歌給黨聽》。代表作《柴達木手記》,《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神泉日出》等。
5、王汶石
原名王禮曾,以短篇小說名世。他的短篇小說在「十七年」占重要地位。他以關中農村生活為題材,數量不算太多,但質量上乘,比如《風雪之夜》《套繩》《沙灘上》。
作家筆下盪漾著社會主義的熱情,40年後我們仍能從小說中高手到當年作家身心所環繞的整個國家民族熱氣騰騰搞建設的氛圍。
1921年出生在山西的耕讀之家,1938年,隨祖父到西安,先上太華中學,因該校太落後,該上竟存中學。竟存是地下黨支持辦的,教師學生中許多是共產黨員。
⑵ 東征五虎將是哪幾位作家
在作家出版社為《最後一個匈奴》舉行的座談會上,某文學評論家說:「陝西人要來個揮馬東征啊」。隨後,光明日報記者韓小蕙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陝軍東征」火爆京城》。「陝軍東征」由此得名。
陝軍東征的定位:
「陝軍東征」這個詞一出現,立即成為當年文化界最火爆的現象。後來出版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科書,也承認陝軍東征「產生了空前的轟動效應」,全國的長篇小說創作由此走向高潮。 一些文學評論家認為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文學、文化現象。但是有些人並不把它們看作一種文學、文化現象,或者認為那是「精心策劃的商業性事件」,或者認為那是「討好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現象,將「陝軍東征」打入了文學、文化之外的另冊。具體如何還有待時間的考驗,後人評說。
東征前陝西文壇狀況
損兵折將的時代
回首轟動一時的「陝軍東征」,就不得不提東征前夕陝西文壇的「黯淡」。1992年前後對陝西文壇來說是「損兵折將」的時代。路遙、 鄒志安、杜鵬程這些文壇巨匠相繼離世。
路遙
陝西省作協滿眼都是白花,充耳都是哀樂,被低沉、陰郁的氛圍所籠罩。對陝西作家和陝西作協來說,滿眼都是黑色的。
黑色中的曙光
雖然置身於這樣一種環境氛圍,但陝西的作家並沒有停止思考和探索,也就是在1992年,陳忠實完成了《白鹿原》,賈平凹創作了《廢都》,京夫改定了《八里情仇》,程海拿出了《熱愛命運》,高建群寫就了《最後一個匈奴》,「陝軍」一下子打響了文壇。」
陝軍東征作家作品
陝軍東征有五位作家:高建群、賈平凹、陳忠實被稱為「東征三駕馬車」,加之京夫和程海被人們稱為「東征五虎將」。
⑶ 關於禮泉作家鄒志安的生平及其作品購買或者照片
鄒志安,陝西禮泉人。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師范學校。歷任禮泉縣小學教師、縣文化館員,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專業創作員、理事、主席團委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愛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說集《鄉情》、《哦,小公馬》,中篇小說集《心旌,為什麼飄搖》等。他的《哦·小公馬》和《支書下台唱大戲》連獲第7、8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一舉躍上全國文壇。
鄒志安,既是農民的兒子,他便把表現中國農民喜怒哀樂、理想追求和中國農村的變革生活作為自己的創作的主題。他便摒棄了我們這個年代的文學小圈裡的一些人,那種故作高雅、閑適及其浮艷媚俗的貴人氣,公開地宣告"為土命造影是我矢志不渝的創作目標",甘願為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億萬農民搖旗吶喊,助威鼓動。他以他的全部創作記錄下了在黨的領導下,二十多年來中國農民在社會主義的變革中的發展歷程和精神歷程。
鮮明的時代特色,具有內在的生活激情,構成了鄒志安小說創作主要旋律。粉碎"四人幫"不久,他就寫出了《工作隊長張解放》、《土地》等優秀作品,謳歌了黨和人民的勝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更加振作精神。他密切地關注發生著歷史性變革的農村現實,一連寫出了《關中冷娃》、《糧食問題》、《鄉情》《賠情》、《竇莉莉》、《大鐵門》等中短篇,努力表現改革給我國農村帶來的勃勃生機和希望,熱情地謳歌和展示了農村改革家的嶄新精神風貌。近年,他的創作進入更深的心理層次,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拓展在商品經濟大潮中社會文化心理的巨大變遷。他不斷探索,不斷求新,在藝術上不斷地從腳下那塊熟悉的土地吸取營養,又賦予新的表現,成為個性鮮明、有關中味的鄉土作家。關中原野的生活場影,鄉土風情,滄桑變故使他的作品有田園生活樸素清新的詩情畫意;而農村勞動者的艱苦創業和傳統意識以及同新的浪潮的巨大沖撞,則使他的作品又具有黃土般的沉重感。這一切構成了鄒志安小說獨特的認識價值和關中沃野清新、明麗、又厚實深沉的審美價值。他無愧是農民的兒子,人民的作家。
⑷ 請推薦一些有品位的小說
風起紫羅峽,蠻有深意,應該合LZ的口味
⑸ 鄒志安簡介
陝西禮泉人。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師范學校。歷任禮泉縣小學教師、縣文化館員,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專業創作員、理事、主席團委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愛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說集《鄉情》、《哦,小公馬》,中篇小說集《心旌,為什麼飄搖》等。
⑹ 陝西省著名作家有哪些
陝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一直非常深厚,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大作家,先不說歷史上那些大文豪,如司馬遷,白居易,杜牧,張載等人,僅僅現當代,陝西拿得出手的作家就有很多,在此,我列舉出全國文壇公認的陝西現當代四位著名作家,供大家參考。
1、柳青(1916年——1978年)
柳青是陝西榆林吳堡縣人,他是1937年開始文學創作的,從此後,展現了他在文學上的極高天賦,創作出了許多反映陝西農村歷史進程和時代特色的作品,被譽為我國當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國內有極高影響。
柳青的長篇主要有《銅牆鐵壁》和《創業史》,尤其《創業史》,是柳青上世紀60年代在陝西長安縣任職期間完成的,此小說以成熟的藝術技巧和深廣的思想內容著稱,在我國當代文學領域具有極高贊譽。
陝西作協為了紀念這位大作家,於2006年開設了「柳青文學獎」,每3年評選一次,旨在發現和鼓勵三秦大地的文學新人。
2、路遙(1949年——1992年)
路遙是陝北榆林清澗縣人,他於1970年開始寫作,最初以詩歌和短篇小說敲開了文學大門。1982年,他發表了10餘萬字的中篇小說《人生》,在社會各界引起極大反響,從此,他踏入了全國著名作家行列。
1984年——1988年這五年間,路遙深居簡出,創作完成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長達100餘萬字,以全景式的結構對我國城鄉社會生活,做了細致入微的描述,因此,路遙依靠《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3,陳忠實(1942年——2016年)
陳忠實是當代著名作家,陝西西安灞橋白鹿原人士,他是196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的。
他最重要的代表作無疑是創作於1992年的,50餘萬字的長篇小說《白鹿原》,緊接著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部小說被譽為「民族史詩」,僅憑這個評價,足以看出這部大作的分量。
從技巧性、思想性、深刻性、藝術性等諸方面來看,這部小說都無可挑剔,甚至被譽為當代很難超越的經典。
同時,《白鹿原》各個出版物的發行量,包括書籍、影視劇、話劇、等等,達到了500餘萬部,足見陳忠實和《白鹿原》在當代的影響力有多高。
⑺ 小說紅塵是鄒志安寫的嗎
書 名:紅塵
作 者:霍達
頁 數:203
定 價:12.00元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裝 幀:平裝
望及時採納!
⑻ 陝西有哪些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哪些
1、路遙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鄒志安,陝西禮泉人,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師范學校。歷任禮泉縣小學教師、縣文化館員,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專業創作員、理事、主席團委員。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愛情心理探索》,短篇小說集《鄉情》、《哦,小公馬》,中篇小說集《心旌,為什麼飄搖》等。
憑借《哦·小公馬》和《支書下台唱大戲》連獲第7、8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一舉躍上全國文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