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四小名著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和孤憤。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魯迅曾經說過,《聊齋志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細按原意,當是指用傳奇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志怪式的題材或內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這種文言小說的優點,所以魯迅把它列入了「擬晉唐小說」,正確地指出了它的淵源。
《聊齋志異》,清朝蒲松齡編著的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歷時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在文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人獸,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的社會面貌。青年作家賈飛曾評價,現當代所有奇幻、玄幻、鬼故事所用的套路和手法,都是蒲松齡用剩下來的,其《聊齋志異》堪稱這些小說類作者的鼻祖。
② 蒲松齡的《山市》最後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襯托「山市」的變幻莫測,與世無別。體現它的奇妙
③ 作為一部經典鬼怪小說,《聊齋》有什麼文學價值
《聊齋志異》是清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之一。那《聊齋》有什麼文學價值呢?當時的人們認為「小說家談狐說鬼之書,以聊齋為第一」。可以說它是中國文言小說的巔峰,還被人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蒲松齡(1640一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人,早年有文名,但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了七十一歲才破例成為貢生,長期在家鄉做師塾先生,鬱郁不得志,潦倒一生。《聊齋志異》一至到作者離世也未曾完稿,據現今發現後人整理,留傳自今,收錄作品分十六卷,近五百篇。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繼承和結合了唐宋元明志怪傳奇,《三言》、《兩拍》等白話小說優秀傳統和寫作長處,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塑造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人情味濃厚的文學形象。正是由於《聊齋志異》綜合多方面的積極因素,把文言小說創作推向後人迄今為止,無力攀越的文學藝術高峰。
④ 除了談狐說鬼的《聊齋志異》,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有哪些
古往今來中國就有鬼怪之說,有些簡單的故事,經過後人的加工,變得更加怪誕,而且這些故事後來也都被編入集錦。你知道中國古代四大志怪小說中有哪些嗎?
山海經
在《山海經》中,記載了遠古巫師和士大夫的考察記錄,內容較為廣泛,一般認為,記載的內容主要有古代神話、地理學、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學、民俗、民族等。一些學者認為,《山海經》不僅僅是神話故事書,也許是遠古時代的地理書,而且還包括了國外的群山鳥獸等等。《山海經》十八卷,《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字數31000左右。這本書多次被篡改,雖然有些誇張的成分,但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封神演義
這本小說的作者是明代道士陸西星,據說是許仲琳寫的。這本原著最早可追溯到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和《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再參照古書和民間傳說改編成古代魔幻神話故事。該書主要講述了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講述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斗勇,破陣斬將的故事。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民間傳說和神話,如姜子牙、哪吒、楊戩等神話中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都出自此,最終姜子牙將諸神封為王,周武王封為諸侯。
⑤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如何評價這部作品
通過主要特徵和生動細節寫人《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時,或通過人物的聲容笑貌和內心活動,或通過生物、准確的細節,往往寥寥數筆,便能形神兼備。例如寫嬰寧,作家抓住她愛笑、愛花兩個特徵,加以反復渲染,於是她的天真無邪的性格便躍然紙上。
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⑥ 簡單介紹蒲松齡及《聊齋志異》30--40字左右
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 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這沒法用三四十個字描述啊
⑦ 請問蒲松齡通過聊齋中講的書生與狐狸精的故事想要表達什麼
在蒲松齡的書里
狐狸精大部分是好的
絕大部分
他只是想說明
那些虛無縹緲的世界裡
還有善良和純真的愛情
反襯現實世界更多的黑暗
要看原著
電視害死人
⑧ 聊齋志異故事梗概
《聊齋志異》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作品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本書在選取篇目和改編時,以適宜少年兒童閱讀為標准,對故事進行了適當的刪改,希望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獲得更美好的藝術享受。
《聊齋志異》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作品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本書在選取篇目和改編時,以適宜少年兒童閱讀為標准,對故事進行了適當的刪改,希望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獲得更美好的藝術享受。
⑨ 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說
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部優秀的短篇小說集收入作品491篇,其內容大都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經作者藝術加工成為大放異彩的文言小說。小說通過談狐說鬼的形式,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的憤懣,反映了作者的愛憎。全書作品構思巧妙,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各篇情節曲折動人,語言精煉,確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藝術高峰。《聊齋志異》的流傳極為廣泛,現有手稿本、抄本、刻本及各家評注本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