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花為媒有聲小說

花為媒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7-31 05:13:48

A. 中國戲曲種類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

主要戲曲種類有——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 )、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 )、黃梅戲、評劇、豫劇。

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種,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娛樂通》(郭沫勤主編)、2003年出版的 《戲劇影視文藝學》(劉曄原著)等。

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黃梅戲》(中國文聯出版社)(金芝,楊慶生著)則特意用了「並稱」一詞。

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

拓展資料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

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B. 為什麼http://www.hao123.com/打不開說拒絕訪問

防火牆的原因
internet 設置不對
你用的瀏覽器設置太嚴
或者說你的殺毒軟體檢測到了插件之類的程序

C. 有關新鳳霞的資料

新鳳霞(9張)

新鳳霞,評劇青衣、花旦,籍貫江蘇,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生於蘇州。由人販賣到天津。 童年時期隨「姐姐」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

新鳳霞
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五歲即開始擔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北京解放後,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1950年,在共產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1951年,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1953年,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1955 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
新鳳霞繪畫藝術
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出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了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
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新鳳霞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稱。擅演劇目有:《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金沙江畔》、《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劉巧兒》、《花為媒》已攝成影片。

D.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出自哪裡

出自——明·羅貫中、馮夢龍《平妖傳》。

原文:地方鄰里見是宦家,又是有名的剝皮公子,誰敢出頭開口,只是背地裡暗笑,正是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

這句話的意思是針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看法。引申的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人評價,不要太計較別人的看法。

舉例來說:梧桐樹被大風吹倒,有人會認為是鳳凰不再歸來的預兆,不是好事;有人覺得樹倒了,視野更開闊,未必是壞事;有人還會覺得有了很多可用的木材,是件大大的好事。

(4)花為媒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平妖傳》是明代根據民間傳說以及市井流傳的話本整理編成的一部神魔小說。

最初元明之際題作「東原羅貫中編次」的只有二十回,經過晚明通俗文學家馮夢龍增補改編又成為自明末以來通行的四十回本。這本歷經兩大名家之後的神魔小說奠基之作,自問世之日起,就受到了廣大讀者以及文學評論家的充分肯定。

《平妖傳》以北宋王則起義為素材的講史小說。原為元末明初羅貫中作,二十回,後由馮夢龍增補為四十回。內閣文庫所藏兩種,一種題「天許齋批點北宋《三遂平妖傳》」,署「宋東原羅貫中編」「明隴西張無咎校」,為明代泰昌元年(1620)刊本。

另一種題「墨憨齋手校《新平妖傳》」,署「宋東原羅貫中編,明東吳龍子猶據補」,為明代崇禎年間金閶嘉會堂刻本,是前一種毀版後的重刻本。

由於古人沒有版權意識,寫書往往不署名,且明清小說常由話本整理而來,作者之說難有定論。也有人認為羅貫中只是託名,此書實為宋朝話本流傳至明朝經歷代文人整理而成。目前流傳的20回本作者不詳,40回本由馮夢龍整理成書。

它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可謂神魔小說這一影響巨大的小說流派的先聲。小說講述的中心事件,是宋代的王則起義,羅貫中根據歷史事實的民間傳說、以及市井流傳的話本進行整理,編成《三遂平妖傳》。

到了萬曆年間,著名的通俗文學家馮夢龍從長安城購得羅貫中的二十回本,親自改編增補,廣泛吸收民間的妖異故事,以豐富小說的內容,編成《新平妖傳》,即今通行的40回本。

書中多寫人間妖異事件,少談方外神仙鬼怪。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不是天宮地府,而是活生生的社會,所以,我們可以了解到許多元明時代的風俗人情。

本書畢竟是小說而非歷史,作者的意圖也並非撰寫歷史教科書,而是藉助小說來傳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學觀念。除開擷取了王則起義這點史實外,小說的人物、故事大都出於虛構和創造。比如,眾多人物中只有文彥博、宗鎬和王則歷史上實有其人,其它大小人物都屬子虛烏有。

王則政權實際上只存在了六十六日,小說卻寫成了五年零六個月。同時,作者把這段起義與鎮壓的血腥歷史,描寫成為妖與非妖之間 的爭斗,全書從始至終籠罩在一派非現實的迷霧中,其為小說,也就不能歸進歷史的范疇,而應隸屬神魔一類了。錢鍾書贊其為明代最好的一部小說。

作為較早的一部神魔小說,《平妖傳》在由文言神怪小說到長篇白話神魔小說的轉變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整個20世紀,它在中國早期小說研究中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20世紀《平妖傳》研究著重於考證性研究,如作者、成書時間以及版本研究,而文本研究相對薄弱。

E. 趙麗宏的生平資料及作品簡介

趙麗宏

趙麗宏 青年散文家,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縣人。1968年高中畢業後回故鄉插隊,當過木匠、鄉郵員、教師、縣機關工作人員。1978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並開始創作詩歌和散文。大學畢業後當過《萌芽》雜志編輯,後為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現為上海作協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趙麗宏:書是永遠的朋友

按常理說,專業作家是以寫作為生的。然而,先後著有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各種文學專著四十餘部,作品曾數十次在國內外獲各種文學大獎的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當代著名散文家趙麗宏,卻一直覺得對自己而言,「寫作還是業余的」。他說:「要說我有什麼專業,只有讀書」。在新近出版的《趙麗宏讀書隨筆》一書的自序中,趙麗宏又一次表白「最大的實惠和快樂就是讀書。」

出生於上海的趙麗宏,從小就是個「書蟲」,讀書從來不管時間場合,「只要拿起一本有意思的書,就能沉醉其中,忘了一切。」趙麗宏往往是走路讀,吃飯讀,睡覺讀,上廁所也讀。從連環畫、童話、神話,到《西遊記》、《封神榜》、《水滸傳》、《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再到《唐詩三百首》、《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和《紅樓夢》,趙麗宏總覺得「這些書要比課本上學的歷史有趣得多」,常常讀得入迷了,大人的一聲叫喊才把他從痴夢中驚醒。

從小學高年級到中學,趙麗宏開始接觸中國現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無論什麼書,他拿到就讀,平時除了讀魯迅,讀茅盾,讀巴金,讀冰心,他還把上高中的姐姐從圖書館里借回家的一些外國文學名著,都讀了一遍,如《安娜·卡列尼娜》、《唐·吉訶德》和《復活》、《戰爭與和平》、《悲慘世界》以及《基督山恩仇記》、《約翰·克利斯朵夫》等。特別是趙麗宏在上海舊書店裡淘得的一套平明出版社出版的新詩叢,更令他興奮不已。這一套新詩叢都是普希金的詩歌,譯者是查良錚,出版於一九五五年。它們成了趙麗宏中學時代最喜愛的書。可以說,趙麗宏後來寫詩,和當初讀這幾本詩集有很大的關系。這幾本書,趙麗宏很珍惜,為減少磨損,他就用透明的紙很仔細地將封麵包起來,但它們還是被趙麗宏翻得很舊。趙麗宏後來回憶說,當時的「我讀得多而雜,讀得囫圇吞棗,讀得沒有章法,然而就是靠著這樣的閱讀,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使我深深地愛上了文學。」

中學畢業後,趙麗宏離開上海市區去崇明島「插隊落戶」,簡單的行囊里寥寥幾本印刷品中,有一本《野草》。現實中,很多小說往往讀第一遍時覺得新鮮,看第二遍便覺無味。《野草》這樣的書卻可以讓趙麗宏「一遍一遍地讀下去」,因為讀這樣的書「可以讓你反復回味,時時能品出新的韻味來。」當時,趙麗宏就想,「倘若魯迅先生沒有那厚厚的十幾本著作,只有一本薄薄的《野草》,他同樣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

在農村「插隊落戶」的漫長歲月中,趙麗宏「曾感到過孤苦無援,前途渺茫。」可就是那些和趙麗宏朝夕相處的書,使他改變了對生活的看法。在一盞飄忽不定的油燈下,是書伴他「度過了許多溫馨而愉快的時光」,使他「逐漸充實起來、豐富起來」,也是書「幫助他選定了人生目標」。

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趙麗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在大學的圖書館里,可供趙麗宏選擇的「好書就像春天的花草一樣,多得叫人眼花繚亂」。一九八一年趙麗宏畢業後到《萌芽》工作。那時,趙麗宏住在浦東,每天坐公共汽車經過黃浦江隧道,要花很長的時間到市區上班。由於「在車上的時間是特別難熬」,趙麗宏每天手握一本好書,便把難熬的時光化為愉快的瞬間。在公共汽車上,趙麗宏總能聚精會神地讀書,任何雜訊都不能幹擾他的情緒,即使有人擠他,有人推他,他都木然無知,因為他正「躲進書里作一次愉快的旅行」。

八十年代初,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趙麗宏以《詩魂》為題寫了一篇散文,講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詩選集》的故事,表達他對詩人的懷念和對那個灰暗時代的復雜感情。前蘇聯的漢學家、莫斯科出版社總編輯別仁將這篇散文翻譯成俄文介紹給俄羅斯的讀者。他的散文集《詩魂》出版後,榮獲中國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組詩《中國,我親愛的祖國》被譜成交響曲合唱,也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一九八七年,趙麗宏應聘擔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

時代發展到今天,千變萬化,然而,趙麗宏對書的痴迷卻始終沒有改變。已有了七八個書櫥,擁有好幾千冊書的趙麗宏說,「只要我還活著,只要我還會思想,我決不會離開書籍,決不會舍棄這些可愛可敬的朋友。」我想,這些話,應該是趙麗宏的肺腑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趙麗蓉
趙麗蓉(1928年3月11日 ~ 2000年7月17日),天津-寶坻人,著名小品、評劇演員。

原籍西庄村(今屬黑狼口鄉),中國評劇院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孩提時期在沈陽被抱上戲台演「彩娃子」。1937年「七七事變」後定居北平(今北京)並開始正式學戲,工青衣、花旦。此後在包頭、大同、哈爾濱、沈陽、張家口等地「走南闖北」,1945年成為主角,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與筱白玉霜等同占華北戲院日夜分班演出。1952年後,一直與新鳳霞合作,初演閨門旦,後演「媽媽」、「奶奶」一類角色。她在《劉巧兒》中扮演「大嬸」、《花為媒》中扮演的「阮媽」、《楊三姐告狀》中扮演的「楊母」等舞台形象均受觀眾贊譽。1995年至1996年,因出演春節晚會小品《如此包裝》和《打工奇遇》,而再度大受歡迎,在藝術生命上煥發出第二春。

趙麗蓉家中有六個姐妹,兩個兄長。她的大姐與戲曲之家結親後,對弟妹們的成長有很大影響。當最小的趙麗蓉出生時,家中已形成良好的戲曲氛圍。趙麗蓉在年幼時就已被抱上舞台參加演出。她8歲開始唱戲,1952年正式進入總政評劇團,後又調入中國評劇團。

春節聯歡晚會作品

1988 《急診》

1989 《英雄母親的一天》

1992 《媽媽的今天》

1994 《吃餃子》

1995 《如此包裝》

1996 《打工奇遇》

1998 《功夫令》

1999 《老將出馬》

影視作品

電視 《西遊記》 飾車遲國王後

電視 《蒼生》 飾田大媽

電影 《紅樓夢》 飾劉姥姥

電影 《過年》 飾"母親" 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92年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評劇 《花為媒》 飾阮媽

評劇 《劉巧兒》 飾李大嬸

評劇 《楊三姐告狀》 飾楊母

評劇 《小二黑結婚》 飾三仙姑

F. 國內的作家和劇本有哪些 國外的作家和劇本有哪些

夏衍
夏衍(1900-1995),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祖籍河南 開封,1900年10月 30日生於浙江省餘杭縣(今浙江杭州)彭埠鎮嚴家弄,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傑出的革命文藝家、社會活動家和電影藝術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曹禺
曹禺(1910-1996),中國現代傑出的戲劇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寫過8部劇本。曹禺祖籍湖北潛江。清宣統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於天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在清華讀書時有「小寶貝兒」的綽號。「曹禺」是他在1926年發表小說時第一次使用的筆名(姓氏「萬」的繁體字的「草」字頭諧音「曹」)。曹禺是「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的業余演員,左翼劇動影響下的劇作家」(孫慶升:《曹禺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這句話,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戲劇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劇旦角演員。
吳祖光
吳祖光又名吳召石、吳韶,現代著名劇作家、導演。原籍江蘇武進,1917年4月21日出生於生於北京東城小草廠的一所大宅院里,家庭為吳祖光提供了一個文學的環境。其父吳瀛,曾參加創辦故宮博物院,精於詩文書畫、篆刻和古文物鑒賞,對吳祖光的文學生涯有深刻影響,同年吳祖光畢業於北京孔德學校。在中法 劇作家齊飛
大學文學系學習一年後,應聘任南京戲劇專科學校校長室秘書。1934年發表的小說《宮娥怨》,是其處女作。七七事變後,隨劇校到湖南、四川擔任語文和中國戲劇史的教學。1936年於中法大學文科肄業。1937年,吳祖光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校長室秘書,同年創作抗日話劇《鳳凰城》,成為全國戲劇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隨後幾年間,他創作了《正氣歌》、《風雪夜歸人》、《林沖夜奔》、《牛郎織女》和《少年游》等劇作聲震劇壇,以上作品均收入《吳祖光戲劇選》。1945年,他主編的《新民晚報》副刊率先發表了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創辦《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和《清明》雜志,還創作《捉鬼傳》和新劇《嫦娥奔月》,聲討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後受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編導了《國魂》、《莫負青春》、《山河淚》、《春風秋雨》和《風雪夜歸人》等電影。新中國成立後,吳祖光陸續創作出反映紡紗女工的電影《紅旗歌》和兒童劇《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後,吳祖光導演了電影《梅蘭芳舞台藝術》、《洛神》、《荒山淚》,為梅蘭芳、程硯秋兩位京劇藝術大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1963年,他與妻子新鳳霞合作改編了評劇《花為媒》,成為了評劇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還創作了《武則天》、《三打陶三春》、《闖江湖》、《新鳳霞傳奇》和《三關宴》等大量作品。
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年——1933年),英國小說家、劇作家。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托馬斯·拉尼爾·威廉斯三世(Thomas Lanier Williams III,1911年3月26日-1983年2月25日),以筆名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聞名於世,是一位美國的,同時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他於1948年及1955年分別以他的《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及Cat on A Hot Tim Roof贏得普利策戲劇獎。除此之外,《玻璃動物園》(The Glass Menagerie)在1945年以及《大蜥蝪之夜》(The Night of the Iguana )在1961年拿下紐約戲劇評論獎(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1952年他的《玫瑰刺青》(The Rose Tattoo)獲得普利策戲劇獎的殊榮。
莫里哀,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為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他參加劇團以後用的藝名。莫里哀10歲喪母,外祖父經常帶他去看鬧劇、喜劇和悲喜劇。
50年代,莫里哀開始編演一些鬧劇及喜劇《冒失鬼》()。1658年回巴黎主要從事古典主義喜劇創作,一系列作品問世,如《可愛的女才子》(1659)、《斯卡納萊爾》(1660)、《丈夫學堂》(1661)、《太太學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創作高峰階段,主要劇作有《偽君子》(1664)、《唐璜》(1665)、《吝嗇鬼》(1668)等。1668年以後,莫里哀還寫了一些諷刺作品。
莫里哀一生寫了30多部喜劇。他塑造人物性格適當引入了鬧劇因素,充分運用日常語言等方面對喜劇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莫里哀於1673年病逝。
皮埃爾·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年6月6日-1684年10月1日),出生於法國西北部的魯昂,是十七世紀上半葉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作家,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奠基人,與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拉辛(Jean Racine,1639—1699)並稱法國古典戲劇三傑。主要作品有《熙德》le cid 、《西拿 》Cinna、《波利耶克特》Polyeucte和《賀拉斯》Horace等。他的劇作題材豐富,內容深刻,對當時的法國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高乃依極富英雄主義格調的悲劇創作,代表了前期古典主義悲劇的最高成就。
海爾曼,美國劇作家。1905年6月20日生於新奧爾良一商人家庭,卒於1984年6月30日。祖輩為德國猶太移民。曾就讀於紐約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後在出版公司、百老匯和米高梅電影公司擔任劇本審讀工作。30年代初定居紐約,開始創作活動。作品多次獲獎,在30年代美國戲劇中佔有重要地位。劇作有《兒童節目》、《未來的日子》、《小狐狸》、《守望萊茵河》、《搜索的風》、《樹林那邊》、《秋園》、《閣樓上的玩具》等。另有自傳《一個未成熟的女人》。
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1888----1952),美國著名劇作家。一生共4次獲普利策獎(1920,1922,1928,1957),並於193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奧尼爾是一位嚴肅的戲劇家,他的劇作可以說是美國嚴肅戲劇、試驗戲劇之濫觴。他才華橫溢,擅長寫作悲劇。《啊.荒野》是他劇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劇。獨幕劇《東航加迪夫》。
另外有專門書籍論述《當代美國劇作家》

G. 趙麗蓉演過什麼電視連續劇

有四部,分別是《愛誰是誰》、《蒼生》、《西遊記》、《少年梁祝》。

1、《愛誰是誰》

趙麗蓉 飾演 老紅娘

《愛誰是誰》是1995年央視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由李雪健、趙麗蓉,郭濤、夏立新等人出演,講訴天緣婚姻介紹所里發生的一對對男女在婚姻上感情上悲喜交加的故事。

2、《西遊記》

趙麗蓉 飾演車遲國王後

《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一部25集古裝神話劇。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趙麗蓉、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3、《蒼生》

趙麗蓉 飾演田大媽

《蒼生》是由趙麗蓉,吳京安,梁音,劉勁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故事描寫的是冀東農村八十年代的故事。它以苦熬死受的田成業一家為主線,展現出新時期農村的眾生相。 冀東有個偏僻的山村名叫田家莊,但村裡姓田的人家只有田成業一戶了,而且這唯一的一戶姓田的也面臨著絕後的危險...

4、《少年梁祝》

趙麗蓉 飾演 春嬸

《新梁山伯祝英台》是中國台灣中視電視公司出品的古裝愛情劇,由徐進良執導,梁小冰、羅志祥、陳嘉輝、歐弟、趙麗蓉、江祖平、吳孟達等主演,2000年3月2日在台灣中視首播。該劇講述了祝英台女扮男裝與同窗梁山伯在書院共讀三載,畢業後傾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最後兩個人雙雙化作了蝴蝶的故事。

(7)花為媒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趙麗蓉參演的電影——

1、《孝子賢孫伺候著》

《孝子賢孫伺候著》是由陳佩斯曾劍鋒執導的國產喜劇荒誕電影。由陳佩斯,趙麗蓉,魏宗萬主演影片講述了在民政局工作的陳小二(陳佩斯 飾)和舅舅(魏宗萬 飾)是新舊兩代白事工作者。陳母(趙麗蓉 飾)年逾古稀,老腦筋一時無法轉變。她生怕兒子將自己燒掉,加上娘家哥哥煽風點火,陳母立逼著小二立下土葬的字據。

2、《過年》

《過年》是1991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和香港萬和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故事片,由黃健中執導,李保田、趙麗蓉領銜主演,葛優、史蘭芽、六小齡童、丁嘉麗等參演,於1991年3月16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影片改編自舞台劇《大年初一》,以春節為背景,講述了大年初一發生在程姓一家的瑣碎故事,獲得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國內外獎項,是中國第一部同期立體聲故事片。

H. 戲曲有哪些小知識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1]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2-5]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

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閱讀全文

與花為媒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奧特曼的同人小說 瀏覽:151
校園小說女主有病 瀏覽:745
免費免訂閱小說 瀏覽:153
玄幻小說帶魔皇 瀏覽:558
爆皇後菊花小說閱讀網 瀏覽:52
刑偵推理小說網 瀏覽:818
異世界魔術師不詠唱魔法小說 瀏覽:315
黑森林古堡小說全集 瀏覽:207
和同學的媽媽同居有聲小說 瀏覽:860
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當代卷 瀏覽:355
強女主小說推薦類似葉綰綰 瀏覽:769
現代修真仙葯草小說 瀏覽:986
女主是殺手的小說男女都強 瀏覽:351
中考小說閱讀考什麼 瀏覽:799
梁羽生小說女主命運 瀏覽:956
文筆好的玄幻修真小說 瀏覽:27
小說穿越校園男主專一 瀏覽:806
主人公是唐傑的小說 瀏覽:830
穿越小說女主會仙術 瀏覽:979
總裁小說網txt下載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