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五四時期的作品推薦
巴金的《家》《春》《秋》不錯!我17的時候看的這部書!挺好的!很有感染力的一部書 !
B. 請問有什麼文學小說是五四時代的
有很多啊,冰心的《斯人獨憔悴》 《超人》 王統照的 《深思》 葉聖陶的這也是一個人? 低能兒 潘先生在難中 王魯彥的 柚子 許是不至於罷 彭家煌的 慫恿 活鬼。還有郁達夫的作品等等。夠么
C. 請教五四運動時期的著名文章
五四運動時期的著名文章有:
1、蔡元培的《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和《我在五四運動時的回憶》
蔡元培先生是知識界公認的「五四之父」,關於五四,蔡先生自己曾經在《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我在五四運動時的回憶》等文章中,簡要敘述。
2、楊亮功與蔡曉舟《五四》
刊行於1919年9月的《五四》一書,是記載五四運動最早出版的一本。書中所載,皆系編者的第一手資料。五四運動爆發後,楊亮功與表兄蔡曉舟當年就合作編寫出此書。
3、魯迅《吶喊》《彷徨》
魯迅提出要用文學去揭示社會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促進國民性的改造,《吶喊》、《彷徨》即貫穿著清醒的現實主義理性批判意識,問題小說即是理性討論顯得淺露的藝術表述。
4、李大釗《什麼是新文學》
李大釗這篇文章主張新文學要反映社會現實,「不是為個人造名的文學」。應該以「宏深的思想、學理,堅信的主義,優美的文藝」。
關於五四運動的研究生類書籍主要有:
1、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2、舒哲衡《中國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 》
3、陳萬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流原》
5、袁偉時《告別中世紀—五四文獻選粹與解讀》
5、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
6、楊念群《「五四」九十周年祭——一個問題史的回溯與反思》
7、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8、費正清《劍橋中華民國史》
D. 魯迅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魯迅有三本短篇小說集:
1.《吶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記》,作於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小說。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運動前創作的三篇小說之一。
《明天》單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與車夫
《頭發的故事》「看 / 被看」
《風波》1920,七斤
《故鄉》1921,閏土
《阿Q正傳》1921、12,連載於《晨報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節》
《白光》知識分子形象陳士成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1922年。
2.《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樓上》(呂緯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銘
《長明燈》「看 / 被看」
《示眾》「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爾礎
《孤獨者》(魏連殳)1925年,
《傷逝》1925年,涓生、子君,魯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愛情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弟兄》
《離婚》1925年《語絲》,愛姑,也是魯迅最後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
3.《故事新編》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補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採薇》1935、12,「看 / 被看」
《鑄劍》1927,原名《眉間尺》,「看 / 被看」
《出關》
《非攻》
《起死》1935、12,
《懷舊》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魯迅的一個筆名。
E. 五四時期問題小說
問題小說:為提出某種社會問題而創作的小說。它與問題劇一樣,都是「五四」時期開始出現的文學現象。當時以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兩大思潮的傳播為背景,形成了文學必須接觸現實人生問題的啟蒙主義主張。俄國文學、東歐文學、北歐文學特別是易卜生密切關心社會現實問題的進步傾向,也影響並促成了中國問題小說的興盛。周作人說;「問題小說,是近代平民文學的出產物。這種著作,照名目所表示,就是論及人生諸問題的小說。」(《中國小說里的男女問題》)陳望道﹑沈雁冰等認為:問題小說就是「以勞工問題、子女問題以及倫理﹑宗教等等問題中或一問題為中心的小說」(《問題小說》)。魯迅從《狂人日記》開始的短篇小說,如他自己所說,「原意其實只不過想將這示給讀者,提出一些問題而已」(《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每周評論》上胡適的小說《一個問題》,《新潮》上的小說象汪敬熙的《誰使為之﹖》,羅家倫的《是愛情還是苦痛﹖》,葉紹鈞的《這也是一個人﹖》,《晨報》上冰心的《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去國》等,都是較早出現的問題小說,有的連題目都帶著問號,由於作者思想傾向不同,初期問題小說中有一部分作品專以「美」和「愛」作為解決問題的鑰匙,大部分則並不提供答案,是所謂「只問病源,不開葯方」;而「不開葯方」本身,也正是問題小說的特點之一。
問題小說在「五四」時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識青年的覺醒。它是當時思想啟蒙運動的一種需要,又是當時思想啟蒙運\動的一種結果,後來,問題小說也體現著作家密切關心現實這一優良的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樹理就把自己的小說也叫做「問題小說」。他說:「我寫的小說﹐都是我下鄉工作時在工作中所碰到的問題﹐感到那個問題不解決會妨礙我們工作的進展﹐應該把它提出來。」(《當前創作中的幾個問題》)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的新時期﹐許多作家解放思想﹐通過自己筆下的藝術形像﹐對以往的歷史經驗進行嚴肅的探索和總結﹐作品往往以其強烈的哲理性而引人深思。因而也被稱之為「問題小說」。
「問題小說」的興盛,是新的文學思潮的產物。這是借鑒外國問題文學的結果(如俄國的問題小說,泰戈爾的哲理小說,易卜生的「問題劇」等),同時也與周作人、胡適的理論倡導有關。五四時期的問題小說強調對人生意義的探索,比較理論,比較哲學,相對忽視了寫作技巧,文學性不強。
問題小說最早出現於1919年,羅家倫的《是愛情還是苦痛》、俞平伯的《花匠》、葉聖陶的《這也是一個人?》等可謂問題小說的發端之作。到1919年下半年,冰心發表在《晨報副刊》上的《斯人獨憔悴》等作品則將問題小說創作引向了高潮。其實,問題小說的概念非常寬泛,只要有社會價值和社會反響的作品都或多或少會提出一些社會問題,因而廣義上的「問題小說」包括一切思想性強和有社會針對性的小說。但五四時期的「問題小說」有著獨特的內涵,「它是五四啟蒙主義精神和初步入世的學生青年的社會熱情和人生思考相結合的產物,是流派競起之前的特殊形式的『為人生的文學'」。
創作成因:問題小說的出現有著時代和作家的雙重原因。理論上,1918年周作人在題為《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的講演中,評介了日本近代文學中的「問題小說」的地位,並由此肯定「為人生」的文學。創作上,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專號,使這位挪威作家的社會問題劇流行開來,誠如茅盾在《近代文學體系的研究》中所說,「文學中討論社會上種種問題,實是易卜生開始」的。這些都起到了觸發的作用。「五四」的思想啟蒙運動開啟了一個覺醒的時代,造就了「思考的的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思想「漸漸的轉移,趨重於哲學方面,人生觀方面。也象俄國新思想運動中的煩悶時代似的,『煩悶究竟是什麼?不知道』」。他們從封建主義文化的堡壘中沖決出來,憧憬和希望著新的未來,可是現實與理想的矛盾又使他們感到深深的失望與悲哀,當他們理性而冷靜地審視這個社會時,壓抑、苦悶、懷疑、問題紛至沓來。黑暗無邊的社會,受壓迫和被損害者的災難和痛苦,群眾的愚昧和落後,青年的苦悶與彷徨,新生力量和腐朽勢力的尖銳矛盾,這些都成為了當時突出的社會問題。而主張「為人生的藝術」,強調藝術與人生的關系,受歐洲、俄國表現社會人生為主的現實主義作品的影響的文學研究會作家們在時代的召喚下,從社會現實出發,探討包括民主自由、個性解放、戀愛婚姻、倫理道德、命運前途等社會問題、人生問題,以睿智的理性和蓬勃的熱情去透視、剖析這些問題,以引起人們的關注與改進,從而形成了一股「問題小說」的創作潮流。
創作主題: 文學研究會諸作家問題小說的一個突出主題就是探求人生的意義。葉紹鈞的《隔膜》,寫主人公與朋友見面,盡管在形式上相互寒暄、應酬,但精神上是相互隔絕、疏遠、冷淡乃至隔膜的,生活如死水般寂靜無聊,人人不明白活著究竟在做些什麼,又為什麼會這樣?《一個朋友》記述「我」的朋友為兒子舉辦婚禮,就像是例行公事一樣,生養兒子,讓他成親並託付家業,這就算完成了人生的責任,顯然作者是在譏評醉生夢死的灰色人生。以問題小說走上文壇的冰心,在她頗有影響的作品《超人》里明顯提出了人生意義是什麼,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互相牽連」還是互相遺棄,支配人生的是「愛」還是「憎」等一系列問題。王統照的問題小說更加突出了「愛」與「美」,探討著人生的「煩悶與混擾」,《微笑》讓一個小偷從女犯人「慈祥的微笑」中得到感化和超度,從此變成「有些知識的工人」,人生之路途陡然轉變;《沉思》則抒寫一個裸體模特兒美麗的人生理想不能被人理解和接受以至最終幻滅的悲哀。
青年知識分子問題是五四時期突出的社會問題,「問題小說」對人生意義的探討更多地反映在對青年前途和出路等方面的描寫上。跟隨時代潮流向前奔跑的知識分子,面對殘酷的現實常常不能如其所願,傳統思想的重負和現實社會的阻礙是那樣難以突破,人生於是艱難而虛幻。廬隱的《海濱故人》、《或人的悲哀》等就是描寫知識青年對「人生是什麼」所發出的焦灼而苦悶的呼問。《海濱故人》寫五個女青年從學校踏入社會,各自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終的結局是熱情消退,上進心喪失,甚至自我毀滅。《或人的悲哀》則更為明顯,亞俠在愛情與人生的大海中沉浮,苦苦思索人生的意義,可是找不到出路,只有焦慮、悲愁和失敗。這些人肩負著時代的沉重包袱,熱情地尋求理想人生,卻落得個矛盾而彷徨的空洞結局。
婦女問題也是問題小說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們往往通過對被壓在社會底層的被侮辱被損害的婦女不幸遭遇的描寫,提出了尖銳的婦女解放問題。葉紹鈞的《這也是一個人?》(《一生》)寫一個沒有姓氏的農家婦女,十五歲嫁到夫家是去充當能抵半頭牛的幫工,丈夫死後又當作一條牛一樣被賣掉,為丈夫換得殮葬費,實際上她連做人的起碼資格和尊嚴都沒有。許地山《綴網勞蛛》的主人公尚潔被丈夫誤會而離棄,過著凄苦孤獨的生活。她把人生看成為不斷在「綴網」的「勞蛛」,所有的網,或完或缺,只能聽其自然。《商人婦》則寫一個被丈夫典賣的婦女的悲慘人生,作者對受盡欺凌、歷盡慘境的婦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冰心《最後的安息》中的童養媳翠兒被蠻橫無理的婆婆虐待而死,鞭撻了愚昧的封建思想對婦女的迫害。
F. 五四時期的五篇經典作品有哪些急需答案
魯迅《狂人日記》;徐悲鴻《愚公移山》;郭沫若《屈原》;趙樹理《小二黑結婚》;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五四時期是中國思想和精神領域開始發生轉變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許多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紛紛涌現,其代表人物為胡適、魯迅、陳獨秀等,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
五四新文學運動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是一次「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涵蓋了民初在北京發生的一場深刻的文化政治示威運動,即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標志著中國知識分子顛覆中國中心主義,否認自身的文化價值,認同西方文化以及民主共和制,走向了歐洲中心主義。
(6)五四以來的短篇小說有哪些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的詮釋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
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G. 請問晚清到五四時期的短篇小說有哪些
「晚清來四大譴責小源說」
魯迅認為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中國清末4部譴責小說的合稱 。即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新中國未來記》——晚清新小說的開山之作
晚清的其他小說:費振清《劍橋中國晚清史》(系列)《美國與中國》《偉大的中國革命》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胡適雜憶》《新中國三十年》《史學與文學》
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碰撞》
史景遷《天安門》《天國之子他的世俗王朝》
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
張灝《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的分析》
容閎《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
鍾叔和《中國本身擁有力量》《走向世界》
止庵《史實與神話》
五四時期的小說
魯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蕭紅《呼蘭河傳》
沈從文《邊城》
錢鍾書《圍城》
張愛玲《傾城》《金鎖記》等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張恨水《啼笑因緣》《金粉世家》
白先勇《孽子》、《永遠的尹雪艷》等
H. 請問五四時期有哪些著名小說,最好是中長篇小說,寫論文用……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魯迅認為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中國清末4部譴責小說的合稱 。即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新中國未來記》——晚清新小說的開山之作 晚清的其他小說:費振清《劍橋中國晚清史》(系列)《美國與中國》《偉大的中國革命》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袁氏當國》《胡適雜憶》《新中國三十年》《史學與文學》 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碰撞》 史景遷《天安門》《天國之子他的世俗王朝》 柯文《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 張灝《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的分析》 容閎《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 鍾叔和《中國本身擁有力量》《走向世界》 止庵《史實與神話》 五四時期的小說 魯迅《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蕭紅《呼蘭河傳》 沈從文《邊城》 錢鍾書《圍城》 張愛玲《傾城》《金鎖記》等 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等 張恨水《啼笑因緣》《金粉世家》 白先勇《孽子》、《永遠的尹雪艷》等
I. 五四以來的現代小說名著有哪些
郁達夫 沉淪 南遷 銀灰色的死 春風沉醉的晚上 過去 薄奠 遲桂花
沈從文 邊城
魯迅 吶喊 彷徨 孤獨者 在酒樓上 孔乙己
冰心 致小讀者 超人
J. 葉聖陶五四後創作的小說有那些
葉聖陶五四後創作的文學作品:
時間 作品 類型
1921 《小白船》 童話
1921 《一粒種子》 童話
1922 《雪朝》 詩
1922 《旅行家》 童話
1922 《含羞草》 童話
1922 《隔膜》 小說集
1922 《玫瑰和金魚》 童話
1922 《月亮姑娘的親事》 童話
1922 《快樂的人》 童話
1923 《稻草人》 小說
1923 《火災》 小說集
1925 《線下》 短篇小說
1928 《倪煥之》 長篇小說
1931 《古代英雄的石像》 童話
1934 《文心》 教育
1935 《未厭居習作》 散文
1936 《聖陶短篇小說集》 短篇小說集
1936 《葉紹鈞選集》 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