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有聲小說隨亡唐興七十年

有聲小說隨亡唐興七十年

發布時間:2021-07-31 08:55:14

『壹』 隋亡唐興七十年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隋亡唐興七十年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自序
關公戰秦瓊
沒錯,單憑這種極不規范的書名你就幾乎可以斷定,這是一本非驢非馬、能將學院里一派端莊的老先生氣得吐血的關公戰秦瓊式的書。
「你在唐朝我在漢,你我交戰為哪般?」相聲里的人物都如此這般發問了,筆者就是再「無知者無畏」吧,也決然不敢拿歷史當玩笑。更何況前幾年戲說成風,有關影視劇乃至圖書都已經臭了街,這才有了新一輪捧著正史正襟危坐的「正說」之風。
物極必反,一切發生了的都是該發生的。
但僅僅正說就夠了嗎?如果我們真的只是置身事外,就故事講故事,就人物說人物,除了能滿足一點好奇心外,也依然是所獲不多。
在如今這個物質空前豐富、科技空前進步、信息空前發達、每一天都日新月異的時代,之所以還有那麼多人對過去的人物和事情抱有那麼大的興趣,就是因為活在今天、活在當下的人們明白,歷史和我們其實是有著割捨不斷的聯系的。我們的昨天決定了我們的今天,甚至還要影響到明天。哪怕真的已經「幸福像花兒一樣」了,現……
以上

『貳』 求南北朝,隋朝和南宋末年的好看歷史書。

阮籍在兩性上的風采 這是本書裡面的一篇文章,書名也是這篇文章。 裡面有各位史學家、文學家對魏晉時期人物、文章的透徹分析。非常值得一看
至於隋朝的,有一本 隋亡唐興七十年 ,通過對比隋唐的前兩位皇帝,來分析比較隋唐之間權利變化的原因

『叄』 《隋唐演義》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1、《隋唐演義》敘事從隋主伐陳開始,以「安史之亂」後唐明皇回京作結。

它的主要內容由三部分構成:

一是以隋煬帝——朱貴兒為中心人物的隋末宮廷故事;

二是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等「亂世英雄」反隋的故事;

三是唐明皇——楊貴妃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亂」前後唐代官庭故事。

2、全書將隋煬帝——朱貴兒與楊貴妃——唐明皇的兩世姻緣作為一條副線,把紛繁的歷史事件、趣聞軼說溶進一個龐大而鬆散的整體結構中。

3、《隋唐演義》的整體結構以史為經,以人物事件為緯,以隋煬帝、朱貴兒、唐明皇、楊玉環的"兩世姻緣"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陳開始,到唐明皇從四川還都去世而終,記說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作者是(清)褚人獲。全書共一百回,六十六萬五千字。

是一部具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演義雙重性質的小說。以隋末農民起義為故事背景,講述隋朝覆滅與大唐建立的一段歷史演義。

(3)有聲小說隨亡唐興七十年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隋唐兩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間就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但作為長篇講史小說卻始於明代。到了清初,長篇歷史演義大量涌現,所涉及的內容上自遠古,下至明朝,幾乎構成了一個完整、細密的歷史系列。

《隋唐演義》就是該歷史系列的一個環節,在它問世之前,羅貫中曾經編纂了《隋唐志傳》。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訂,稱為《隋唐兩朝志傳》,褚人獲以此書為主,又參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詞話》《隋史遺文》《隋煬帝艷史》以及唐宋傳奇、戲曲、民間傳說等材料。

如《海山記》《迷樓記》《開河記》《開元天寶遺事》《太真外傳》等。作者廣采博收,精心編撰,將眾多的人物、繁雜的事件、悠長的歷史熔於一爐,形成了這部有機的藝術整體《隋唐演義》。

『肆』 《隋唐演義》羅貫中版本,《隋唐演義》褚人獲版本有什麼區別

羅貫中是《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的作者,褚人獲是《隋唐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並沒寫過隋唐演義,只寫過隋唐志傳。《隋唐志傳》原本未見,清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長洲褚人獲〔11〕有改訂本,易名《隋唐演義》,序有雲,「《隋唐志傳》創自羅氏,纂輯於林氏,可謂善矣。然始於隋宮剪綵,則前多闕略,厥後補綴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聯屬,觀者猶有議焉。」其概要可識矣。 《隋唐志傳》,十二卷一百二十回。題為「東原羅貫中羅本編輯」、「西蜀升庵楊慎批評」,此書從隋末寫到唐末僖宗年代,前面九十一回寫隋亡唐興的歷史,後面二十多回,概述了貞觀以後二百多年歷史,虎頭蛇尾,十分潦草。 《隋唐演義》以隋唐史事為主線,廣博採集當時流傳於世的大量野史傳奇,更直接的則是依據羅貫中的《隋唐志傳》、齊東野人的《隋煬帝艷史》,以及袁於令的《隋史遺文》等演義小說,重新綜合加工,改寫修飾,編成一部規模宏大,人物眾多,涵容隋唐兩朝興亡變遷的歷史傳奇小說。《隋唐演義》敘事從隋主伐陳開始,以「安史之亂」後唐明皇回京作結。它的主要內容由三部分構成:一是以隋煬帝——朱貴兒為中心人物的隋末宮廷故事,二是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等「亂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楊貴妃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亂」前後唐代官延故事。全書將隋煬帝——朱貴兒與楊貴妃——唐明皇的兩世姻緣作為一條副線,把紛繁的歷史事件、趣聞軼說溶進一個龐大而鬆散的整體結構中。

『伍』 從隋朝滅亡到唐朝建立,我們可以感悟出什麼

楊玄感造反就是個笑話,智商嚴重不足的人也能謀反成功的話,那歷史就真的逗逼了
造反以後第一件事居然不是殺皇帝,也不是謀求著搞一塊易守難攻的根據地,而是去打城高池深四戰之地的洛陽。楊玄感的白痴事跡你不會不知道吧?

李密做開國皇帝?你一定的小說看多了游戲玩多了。隋唐年間還是門閥為主的年代,一個落魄貴族帶著一群農民在中原四戰之地妄圖統一天下?完全是逆時代大潮而行。李密本人又不是能力逆天的明主,完蛋是一定的

沒什麼希望?你又逗逼了。隋唐年間,天下高門大閥以五姓七家為首,其中李淵就是屬於隴西李氏。趁勢起兵,長安一戰而下,據關中而望天下,這是昔日秦國的格局。再加上有了李世民這個一等一的統帥,虎牢之戰一戰定中原。從出身,到格局,再到人才,李唐都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陸』 對聯的寫作與天水名勝楹聯賞析 艾 葉

名勝楹聯寫作與天水名勝楹聯賞析
艾 葉

名勝楹聯是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在祖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和文化遺址上,都有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所撰書的楹聯。這些楹聯,與山川同在,與勝跡共輝。不僅為風景名勝增添了藝術情趣,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貼近歷史、貼近人文、貼近時代,形成獨具特色的名勝楹聯文化,成為旅遊文化中最璀璨、最耀眼的一朵藝術奇葩。名勝楹聯是一個地方文化宗教藝術的綜合反映。其品質的高下,也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地方文化積淀的標志。因此,名勝楹聯不僅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的「臉面」,而且是其文化內涵的最直接的反映。現在,盡管一些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址已經荒毀無存,那些附著於勝跡上的楹聯也隨之消失。但是,就歷史人民和先賢備加保護而存留下來的勝跡遺址中的楹聯仍然是極其豐富的。這些楹聯不僅具有藝術感染力,而且對名勝古跡起著歷史見證的作用,一向為人們所重視。如鄧寶珊書清人董平章城隍廟聯:
楚逼滎陽時,憑烈志激昂,四百年基開赤帝;
神生成紀地,作故鄉保障,千萬載佑篤黎民。
這副楹聯上聯歌頌了紀信為漢王朝的建立壯烈獻身的精神,下聯歌頌其作為城隍保佑地方人民的功績。字數不多,卻極具高度概括、題旨點意、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可以說,人們旅遊的動機,除了欣賞領略各地自然風光外,最主要的還是感受那裡的歷史文化。譬如故宮楹聯大肆渲染吹噓帝王功德威儀,杭州楹聯側重雲光湖色,而昆明大觀樓、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西鸛雀樓等,則主要因詩聯而名聞天下。應該承認,自然景觀只是外在的形式,而文化內涵卻是靈魂所在。如果從各地名勝中摳去這些文化的東西,建築物和自然風光便僅剩下軀殼。只有各地獨特的自然風光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才能共同構成各具特色的旅遊文化資源。
一、我市名勝楹聯的現狀
我市旅遊資源相對豐富,是甘肅風景名勝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現有景點有寺廟、道觀;名泉、溪、湖、峽谷;山、崖、洞,紀念址等。這些旅遊資源,目前除少數已開發利用外,大多數都還處於原始自然狀態,有待開發。就是已開發的景點,也往往因自然景觀較差(特別是植被破壞嚴重、建築物殘破)、服務設施跟不上等原因,還處在一個低檔次存在狀態,其旅遊價值不高,效益不明顯。特別是因文化內涵的缺失,幾無優勢可言。例如許多寺廟道觀,只是宗教活動場所,毫無文化影跡。倘有個別匾額,也大多是群眾祈神還願捐送的「神靈保佑」、「有求必應」之類的陳腐辭語。因此,盡管我市旅遊資源不甚匱乏,但整體文化品位還是相對較低。究其原因,除客觀因素外,最根本的是名勝與文化沒有很好地結合、相互補充。大力挖掘旅遊文化資源內涵,是發展旅遊的重要舉措,而楹聯即是最能夠直接彰顯地域文化的形式。
市內名勝景點楹聯數量倘不很多,除了人文因素欠缺外,因年久遺失毀壞的也不少,故往往出現有景無聯,有聯無書的狀況。這與旅遊業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相比,差距不言而喻。其實,古今文人墨客對市內景點所撰書的楹聯也不少,但保存下來的卻不多。就楹聯而言有明代朱熾宏為仙人崖撰「政令全提,長安市上作賓作主;宗風大振,隴右山中學釋學儒」;王瞭望為仙人崖和瑞蓮寺分別撰書的「處處無非菩提海,山山盡是普陀崖」及「在何所在,試參來,青蓮葉底誰拜月?音實無音,聊說起,碧海潮頭作甚觀」。又為麥積山撰「千尺冷門庭,憑我東來西往;一條烏藤杖,任爾打雨敲風。」武天駿撰天水鎮高皇廟聯「艱難我俱嘗,萬里遠游,開口只呼高皇太祖;憑依神在德,一行作吏,居心要對白日青天」等俱堪為珍品。麥積山於右任撰書的「藝並莫高窟,文傳庾子山」,羅家倫撰書聯:「行經千折水,來看六朝山」頗覺傳神。石門山佚名聯「明月到樓忘是夜,涼風入袖便成秋」亦很有情趣。卦台山佚名聯「日月象其明,明垂千古;乾坤授以法,法統三爻」,典雅貼切。鄧寶珊為雙玉蘭堂撰聯:「萬丈光芒傳老杜,雙柯磊落得芳蘭」。馮國瑞為麥積雲霧山撰聯:「雲深不知處,霧散各有游」。東柯杜甫草堂佚名聯「避秦州山谷間,曾向邊城作客;為唐代文章伯,豈惟詩界稱王」。演營寺聯「路自登山,高看上下分途,舉步時,牢把腳跟立定;川仍歸海,闊覽東南形勝,會心處,急將眼界放寬。」原馬跑泉國民革命騎兵軍官學校教育長胡競先為該校撰聯「先賢此屯軍,竟得甘泉澤後世;吾輩重策馬,愧無偉績准前人」……大多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夠恢復。水月寺原來也有許多很有意境的楹聯佳作,可惜都遺失了。
近年來,各地都對名勝楹聯予以高度重視,或收集整理、恢復原有楹聯,或請名人名家製作新的楹聯,以文化吸引遊客,達到帶動旅遊經濟發展的目的。盡管市內名勝楹聯較一、二十年前有很大發展,但存在問題也不容樂觀。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景點建設上只注重設施建設而忽視文化建設現象仍十分普遍。一些景點只有不夠高雅的聯,這不僅起不到「景」上添花的作用,反而大煞風景,破壞了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的和諧統一。因此,全面恢復和製作名勝楹聯已顯得刻不容緩。這方面,近年來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鑒。如霍松林先生為卦台山撰書的楹聯「納皮興嫁娶,結網教畋漁,渭河猶奏立基樂;設象契神明,布爻窮變化,隴坂長留畫卦台」與其所撰《卦台山碑記》同為斯景增輝不少。其為龍園所撰聯:「成紀三陽毓秀,看石門吐月,麥積摩雲,仙人疊翠,赤谷煉丹,玉泉飛殿,清渭縈村,蝸檯布卦,南郭鐫碑,至今美景紛呈,更聯舊景添新景;伏羲一畫開天,贊作蜀興儒,紀信扶漢,充國屯田,李廣禦侮,德輿相唐,劉錡保宋,世甫敦詩,其昌育士,自古名賢輩出,還望時賢繼昔賢」。也使這一人文景點,內涵頓顯豐富,這當然要歸功於名勝名聯的名人效應。客觀地說,名人效應雖說眾說紛紜,但對於提高一個地方文化品位,不無幫助。比如我們在外地旅遊,看見名人題寫的楹聯,就不免會多駐足欣賞一會。相反,如果是冬烘先生或當地所謂地方官員撰書的聯,一般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前面所提的市內楹聯,也多出於名家之手。因為他們本身的文化素養和社會認可度較高,其效果就顯著得多。因此,如何充分發揮文化優勢,撰書名勝楹聯已成為當務之急。要做到這一點,一要認識到位,深刻認識文化對名勝景點的影響和作用。二要資金保障。三要有精品意識,即撰、書、刻都要精細,真正製作出高質量、高檔次的楹聯,甚至寧缺勿濫,有精品意識。從撰、書、刻三個方面考慮,有的人撰得好,但書法水平一般;有的人書法上造詣深一些,但不擅撰聯,當然也有撰書俱佳者。我們要在具體工作中,盡量發揮各自特長,使作品撰書相得益彰。當然,刻工也不可忽視,書法最終要通過雕刻傳神,好的技法能夠使書法作品更顯筆力遒勁,神采飛揚。就總體情況來看,能書者較多,擅撰者較少,工刻者更少(除電腦製作)。近年來見到的一些景點楹聯,連起碼的格律都不講究,更不用說孰優孰劣了。因此,盡快撰書一批高質量、上檔次的優秀景點楹聯,供製作時選用,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策略。這項工作,可將思路放遠點,採取在大范圍內徵集、精心篩選的方式。經篩選出的楹聯,再請名家書寫,使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達到和諧統一,以促進旅遊經濟發展之目的。
二、楹聯基本知識
楹聯,是我國文學樣式的一種獨特形式,民間通俗叫做對聯、對子,楹,就是堂屋前的柱子。又因最先寫在桃木削成的板上,以避邪之用,所以又叫桃符。它與書法相聯系,又是豎排,這只有一字一音的漢字才能做得到。清人梁章鉅在《楹聯叢話》中說:「楹聯之說,肇於五代之桃符,孟蜀余慶長春十字(即孟昶「新春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其最右也。至推而用之楹柱,蓋自宋人始······元明以後,作者漸多。」他的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嚴格地說來,對聯是從魏晉南北朝的駢體文中游離出來的,是駢體對句形式的運用。盡管自對聯產生以來,有人就視之為「短言片語」、「文字小品」、「駢儷之緒余」,可是,千百年來人民群眾卻非常喜愛它,運用它。清代有人說,對聯這種文字樣式,使「神祠懷古,名勝記游,高山大川歷歷如繪,尤足發思古之幽情,動乘風之壯志」。自唐以來,楹聯逐漸受到文人的重視。雖然又受到朝代的更替,名勝古跡屢遭毀劫,但因詩文楹聯而名的名勝古跡屢不鮮見。如鸛雀樓、黃鶴樓因詩名,岳陽樓、滕王閣因文名,大觀樓、杭州西泠亭因聯名等。
唐代詩歌的興盛,特別是近體詩的盛行,使楹聯的發展具有了更加優越的條件。律詩要求每首四聯八句,每兩句合為一聯,兩兩相對,對聯的這一名稱,也就是從律詩中得來的。自唐宋以來,楹聯已經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而存在了。在許多名山古剎,常有一些名人題寫的楹聯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記事銘志,評古論今,寫景寓懷的文學樣式。尤其是名勝古跡處的群眾,旁及墨客騷楹聯,大都出自名家之手,這些對聯以真,草,隸,篆,行等多種書體書寫於山水之間,名勝古跡之上,受到萬千遊客的駐足凝思,反復吟誦,輾轉傳抄。因此,名勝楹聯就成了體現名勝景點人文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一個名勝景點,是否有高質量的楹聯,不僅影響著該名勝景點的文化檔次,而且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文化內涵。因此,要發展地方旅遊業,不僅要在打造景點硬體上下功夫,而且也要在名勝楹聯這樣的軟體上下功夫。這就要求這些名勝楹聯的創作,必須做到意境深遠,語言凝練,構思精巧,對仗工穩,書法瑰麗。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些,文化才能為景點錦上添花,才易於流傳,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正因為名勝楹聯與山川風光,歷史陳跡的這種割捨不斷的聯系,使它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寫作方法。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楹聯不受嚴格字數的限制。格律詩受到嚴格的字數限制,對聯則不受這樣的限制,根據需要可長可短。最長的聯有三五百字,最短的可以上下各四字,共八字。長聯中著名的如孫冉翁撰的雲南大觀樓聯180字;短聯如北京半天雲嶺亭「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麥積山羅家倫聯等。
由於楹聯不像律體詩那樣受字數限制,這樣就使作者既可以覽物抒懷,揮灑自如。也可以言簡意賅,凝義點睛,只要上下對仗,左右成偶就可以了。同時,楹聯長短無律,也給上下聯的節奏帶來較為自由的變化。這不僅使作者寫景達意。褒貶時事有了自由發揮的餘地,而且使遊人詠誦時不像讀律詩那樣千篇一律,易於引起人們的興趣。如我在《天水名勝百景》中,對每一景點都撰有一聯,共100聯。長聯如木門道大門磚刻聯(孫執中書):
古道映斜陽,縱一脈秋雲,兩山翠屏,難賦詩愁。問村邊牧童,可知諸葛否?
小溪盪曲岸,覓三國遺韻,十里紅葉,堪作畫本。看天際歸雁,又過木門耶。
短聯如槐花寺聯:
一花一世界;
三教三源流。
2)、上下聯字數一定要相等,平仄聲交錯和諧,這樣讀起來才能音節鏗鏘,節奏感強,雖長也不平板。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一定要仄起平落。
這一點,是撰聯者最常出毛病的地方。很多人不懂平仄,沒有寫過律詩,不知道上下兩聯相對詞語平仄要相對,尾字上仄下平的要求,結果,撰出的聯平仄不和,平起仄落或仄起仄落、平起平落,貽笑大方。叫外地遊人看了,就會輕視天水當地文化。在我市一些名勝楹聯中,犯這樣毛病的不少,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官員、名人撰的楹聯里,這種錯誤相當普遍。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下面,再以我為卦台山所撰楹聯(牧歌書)為例,簡單地 說一下楹聯的的平仄問題。
八千尺危峰,侵碧凌雲,御風但覺星河動;
| — | — —,— | — —,| — | | — — |;
十二億後裔,尋源問祖,追思盡仰玉墀來。
| | | | |, — — | | ,— | | | | — —。
3)、 上下聯相同位置上詞性必須相同。這一點多數人都能做到,以我給甘泉古鎮牌坊撰的聯為例(董晴野書):
詩波泛東柯,映竹穿沙,渺千秋少陵吟履,土室草堂,溪月還似昔時。古鎮玉蘭重開,富裕人民,爭誇盛世;
商衢重隴右,通川連陝,饒五湖陸海物品,旅遊經貿,產業已如旭日。新紀步伐初邁,和諧社會,更展宏圖。
4)、名勝古跡楹聯大都與歷史陳跡和山川風光相聯系,歌頌的也往往是歷史名人的軼聞趣事,風物傳說,名山古剎的壯觀景色,所以上下聯分工上各有不同。一般來說,上聯敘景,下聯抒情。這樣才能做到寓景於懷。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有時也可以上聯敘事,下聯繪景,這要從作者的實際感受出發。以我為曲溪所撰聯為例來說明:
雲護萬峰青,憐尚嫩春寒,醉遍鶯簧,初漲山溪,紅遍鵝掌;
花耀雙眸明,喜重歸林燕,喚卻客意,閑來興政,盪卻詩腸。
最後,將筆者近年來為市內名勝景點撰寫的部分楹聯附之於後,以作引玉之磚並求教於大方。

1、麥積山
每至煙雨春來,草長鶯啼,翠蘊六朝名山,溪折瀑流,花映林泉勝地;
自從乙弗仙去,庾銘杜詠,文涵八代異彩,石雕泥塑,光耀藝術奧堂。
2、伏羲廟
開文明於鴻蒙,鸞鶴常棲護古柏;
昌風氣乎愚昧,虹霓每來掩翠宮。
3、玉泉觀
穿翠屏,臨幽篁,過石橋,遍登八百台階,方稱真臨一小境;
踏紅葉,攜佳侶,賞絲竹,盡忘三千塵慮,才算不虛重霄游。
4、卦台山
三十里渭川,看不盡春畦碧流,煙柳人家。想當初,伏羲氏俯察仰觀,一畫開天,極宇宙無窮奧秘;
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秦皇漢武,華夏民族。看今日,共和國久安長治,兩制圖國,創神州未有繁榮。
5、紀信祠
當年劉季身困滎陽,百官怵心,唯有將軍敢蹈火;
今日紀信魂歸天水,萬人仰目,豈獨祠堂能接雲。
6、天水關
我來恰是三秋,仰看百仞翠峰,萬里霜天,遙想武候當年,六齣祁山,姜伯約一夫當關,勇挫蜀將十數員。細思量,其勢何如危也;
菊綻又逢重九,遍賞四面紅葉,五雲溪谷,欣見文會今日,八方騷客,西漢水七步成韻,飛逝時光兩千載,再吟詠,此興足可豪哉!
7、鐵堂峽
滿目悲涼憶當年,一襲葛衣,數聲寒鴉,西風蕭瑟落盡黃。趁殘陽,杜子策驢而來,此情誰堪再回首?
無邊斑斕看今日,三秋霜葉,萬里征雁,漢水蒼茫翻作淚。逢盛世,詩人酹酒相約,這事我猶記在心。
8、女媧廟
自從造人,我輩方能共浴日;
若非煉石,神祗未必可補天。
9、齊壽山
眼前總迷茫,群山俯首指顧間,莫辨煙雲。其勢足可稱雄哉,何須再據典引經,來考證是否番冢?
心裡最清楚,三皇生地附會處,難定真偽。此事誠已謂遠矣,大不必論今稽古,去追究有無軒轅。
10、炳靈寺
西來文殊,化作十萬佛身,依塔凌雲近夕照;
東去武曲,不辭半滴溪水,匯流入海成汪洋。
11、赤峪丹灶
每於春秋來,見霜葉桃花,丹映雲霞。況老君煉丹遺灰,也成赤土;
恰逢朋友聚,依溪水柳岸,碧侵杯盞。願萇弘化碧余瀝,盡作綠醅。
12、街亭
此事我尚疑,當年武候六齣祁山,未嘗搖羽中原,然猶出將入相,奈何因一役斬首馬謖?
其人誰敢議?彼時軍師獨專朝政,難免屬意皇室,故欲傾權排異,無非是百般借題街亭。
13、龐德墓
紛亂三分國,隨馬超建殊勛,終歸曹封候。憶彼在襄陽時,抬棺摧鋒,其勢何威猛也;
寂寞一抔土,循貆道覓遺石,竟披荊得墓。嘆我於斜陽里,臨風灑淚,此情足悲壯哉!
14、馮國瑞故居
折取花木少許,勾留斜暉,是亦為弔古;
馳聘情思無限,尋覓舊跡,聊當作賦詩。

15、關山牧場
日落馬背聽牧笛;
風吹草底見牛羊。
16、諸葛軍壘
莫道史如煙,諸葛司馬皆銷,再回頭,往事只遺一丘土;
應憐花似錦,芍葯芙蓉盡綻,待駐足,流光已剩半天霞。
17、大地灣
眼前乃是首化先民,鑽木築巢,磨石制陶,後世綿綿承光焰;
腳下恐有未掘遺跡,刻契造字,祀神觀象,上古源源創文明。
18、文廟
聖人本不孤,隴上有弟子三人,教化西來,邊陲亦幸被餘烈;
盛世宜永昌,域中賴論語一部,禮義東去,海隅也終歸同風。
19、植物園
君來如是三春,可倚碧弄紅,臨溪聞鶯,觀煙波,聽林濤,其樂在山水;
最妍當推九月,喜流金耀紫,友麋狎鹿,鄰鷗鷺,醉霜葉,斯陶為性情。
20、仙人崖
湖山聊共一處,倚奇峰拂雲,泛輕舟寄身,到此誰無子陵意?
襟懷何分四季,趁陽春遣興,醉霜林染目,感時我有世外情。
21、仙人湖
返棹歸來,正湖山媚嫵,從前遊人倚過欄,恰擱吟目;
踏浪相別,猶情懷盪漾,明宵殘夢驚醒處,還泛客舟。
22、石蓮谷
我與元叔同宗,詩文有淵,平生憾未逢羊陟;
谷作仲翔別號,草木無礙,逸興每能寄石蓮。
23、姜維墓
志向本遠,天命不與酬遠志;
當年未歸,英魂猶且報當歸。
24、木門道
古道映斜陽,縱一脈秋雲,兩山翠屏,難賦詩愁。問村邊牧童,可知諸葛否?
小溪盪曲岸,覓三國遺韻,十里紅葉,堪作畫本。望天際雁,又過木門耶。
25、南郭寺
發古思幽,感老樹空庭,二妙詩碑,光耀宇寰。縱盤根階槐,當年許曾擱吟眸。往事渺耶,都共清泉北流去;
撫今攬勝,喜名城新貌,三農政策,澤被桑梓,且攔水藉壩,明朝亦可盪畫楫。來日長兮,獨暢壯懷東歸來。
26、水簾洞
洞外水簾,雲山畫圖誰能卷?
眼前春色,鳥語花香我盡歌。
27、石門夜月
孤月起時,應愛鶴峰正吐月;
紅葉落處,晃似仙人還下棋。
28、李廣墓
射石飛翎,應是後羿遺世物;
破胡利劍,化作昆侖撐天峰。
29、龍園
十九尊外豈無遺聖?
二百年後大有傳人。
30、馬跑泉公園
一湖雲山,幾只黃鸝,馬跑泉容我漫說由來。邀三五親朋,盪舟品茗,隋亡唐興話今古;
千年歷史,百尺銅塑,尉遲恭勒馬演繹故事。值七八月份,納涼消暑,海空天闊論英雄。
31、胡文斗故居
烈膽俠肝,英魂不幸歸樟樹;
流雲飛雨,浩氣依舊盪人寰。
32、導流山
一川晴煙,十里平疇,自禹斧導流以來,地形鍾靈佔二水;
四時佳氣,千年淳俗,從羲卦開天之後,人文峻起譽三陽。
33、織錦台
燭淚催鶯梭,夜夜情思織斯錦;
燕翼報春訊,年年柳色上此台。
34、雙玉蘭堂
香氣從郁蘭飄來,百步亦馨,堪喜此地孕嘉木;
文脈自老杜歸去,千年不絕,深信其間有魁星。
35、凈土寺
禪悟俗慮中,慧心宜靜;
寺藏塵囂外,凈土不虛。
36、隗囂宮遺址
項羽與高祖爭雄,司馬遷曲筆成文,厥有本紀一篇;
隗囂同光武抗手,公孫述平波起瀾,當應悔恨終身。
37、交龍寺
豈不偉哉,一寺雄踞峰巔,八千台階如梯,拾級晃在登雲路;
何其穆也,二水幽匯腳下,四面林濤若海,舉袂覺似御仙風。
38、花石崖
飛崖萬丈俯溪流,見層岩斑斕,花木繽紛,誰雲深山無錦綉?
峭壁千尋凌霄漢,睹寺觀參差,廊宇曲折,始信絕域有洞天。
39、南北宅子
千秋傑構,傍天靖雲山,年年藉水繞州城,曲岸春色歸憲第;
大明俊士,充東林黨籍,章章疏奏振朝野,直諫官聲屬寺卿。
40、張輝烈士陵園
山雨欲來,已見草木含悲,廿六歲仆地身軀,化作長虹貫日月;
溪雲初起,應欣河山變貌,七十年聞世征路,譜寫壯歌泣鬼神。
41、東柯草堂
往事思來何堪,葯囊吟巾,淚眼望中酸,溪槐差可伴詩人,土室一陪杖錫客;
聖跡追憶聊慰,硯台澗水,關河夢里冷,茅屋未能遮秋雨,草笠直到浣花村。
42、黃家峽
此中直疑世外天,岩鎖老藤,澗疊湍流,百重曉嵐迷樵徑;
圖上欲截峽里水,壩攔巨浪,景綻絕壁,一葉扁舟問桃源。
43、牧馬灘
三千年秦陵尚存,煙迷關河,霜染疏林,漫天餘霞挽夕照;
十萬里江山猶在,代迭唐宋,風悲華發,一行征鴻動客愁。
44、曲溪
雲護萬峰青,憐尚嫩春寒,醉遍鶯簧,初漲山溪,紅遍鵝掌;
花耀雙眸明,喜重歸林燕,喚卻客意,閑來興致,盪卻詩腸。
45、雲霧山
仰之彌高,見之彌巍,出岫雲幻天上境;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歸巢鳥宿寺邊林。
46、補天石
既有補天抱負;
何悲棄荒石頭。
47、分水閣
此真奇觀哉,屋水因勢而分,各擇江河,到頭來清濁迥異;
誠堪細思也,世人以類相聚,自近善惡,待終結禍福總明。
48、滲金寺
七八株古柏參天,枝拂層雲,暮鳥歸巢聽禪語;
十萬眾香客禮佛,花散法雨,清風過耳渺梵音。
49、西枝土室遺址
春雨來時,翠拂柳堤,土室猶疑贊公在;
秋風過後,紅壓霜葉,陽坡又覺老杜來。
50、吳砦古城遺址
千古痛金騎,並西夏君臣,渭水河邊,戍樓空墜殘照里;
三秦幸吳氏,作中原屏障,馬蹬石上,吁聲長沒斷鴻中。
51、萬壽宮
澤被庭槐,海內四時沾化雨;
光耀門宇,寰中萬物沐和風。

52、金龍山
景色眼前山,望斷秋鴻,依舊渺渺煙雲,吁一聲,夕陽無限好;
襟懷愁時酒,醉卧霜葉,莫怨瀟瀟風雨,憐雙鬢,高處不勝寒。
53、大象山
釋迦來時,羲皇已去二千載。詞客游時,釋迦亦去二千載;
渭水流處,黃河正轉十八灣。大佛坐處,渭水也轉十八灣。
54、拉捎寺
興衰證浮屠,看泥塑石胎,盡歷滄桑,冬去春來,不易寒暑;
寵辱忘仕路,問漢侯秦相,俱作泥土,唐封宋拜,何如煙雲。
55、老君山
老君道山何其多哉,此亦無他,唯雲林直類雄岳;
小子仕路這般艱矣,我本有恥,況性情不慣諛辭。
56、柏林觀
觀中閱歷春秋,紫氣東來,放眼都成仙世界;
心裡慚愧名利,青牛歸去,回頭即是小瀛洲。
57、木梯寺
覽世界三千,惟愛此疏林閑雲,掩翠赤霞,入目蒼山歸玄鳥;
閱人生四十,偏慣這深山古剎,染黛紅葉,破愁銀絲盪清風。
58、石人峰
出雲表三千尋,可見嫦娥奔牽牛渡;
懷襟期五萬里,堪聆阮籍嘯伯牙吟。
59、桃花溝
十里翠峰凌煙,霧鎖嵐封,置身晃是雲世界;
兩耳蒼鬢向雨,溪浸露洗,放眼何異水桃源。
60、龍頭寺
五千年是過隙駒,幸周武商湯,留得傳奇供演義;
三萬夢乃醫心葯,嘆春鶯秋雁,豈無一語作問候。
61、北山公園
野桃開時,紫燕初來,此間雲山堪作畫;
奇峰望處,紅霞正燦,何年騷客再吟詩。

62、鳳凰山
承千年文脈聳立峰巒,絕頂才知眾山小;
俯百里村郭凝聚氣象,仰天便覺片雲低。
63、普渡峽
寒林曲流,歸鴻唳漫天殘照;
淡煙暮靄,晴嵐迷萬象奇峰。
64、瑞應寺
割秀色一隅,作雲林畫本;
登懸梯百棧,覽菩薩洞天。
65、南郭古柏
相逢乃緣,誰有殊榮,曾經李吟杜贊?
參觀實幸,我乏佳詠,附庸漢雅唐風。
66、秦亭遺址
遺址考秦亭,殘石斷碑,冒犯春寒問史跡;
荒村滿煙月,細草曲柳,吩咐東風過關山。
67、北流泉
我已倦遊,依井欄,欲澆花藝圃;
天將殘暮,過亭樹,看落照歸鴉。
68、鄧寶珊將軍紀念館
游此地,拂綠攬紅,慷慨嘯天,情懷激盪三千里;
憶斯人,反帝抗日,和平建國,風雲叱吒七十年。
69、趙充國陵園
屯田當年,擊匈奴,抗羌人,謚壯候,畫圖終在麒麟閣;
建園今日,修陵寢,築甬道,樹碑石,英魂長伴牛頭河。
70、可泉寺
此間可泉先生曾經讀書,隴右才子當稽首;
彼人嘉靖皇帝每能賞拔,天下大夫敢輕心?
71、卧佛洞
厭世界喧囂,倒頭便眠,誰知早過五百歲;
羨相如幸運,負才而立,我恨遲生二千年。

72、二妙軒
右軍何其幸哉,少而擇師,長而成名,揮灑古今,歷百代兮光粲;
拾遺真堪憐也,窮且餓腹,達且諍諫,流寓隴蜀,顧二妙乎涕零。
73、邽縣故城遺址
往事越千年,萬里車書一統;
遺跡尚孑然,三秋塞雁孤飛。
74、土石林
風雨不磨土為骨;
陰晴有魄月是魂。
75、成吉思汗行宮遺址
馳騁半生,幸疆場留魂,千古英雄誰與似?
縱橫萬里,得此地安息,一代豪傑天之驕。
76、演營寺
惜乎,故跡盪然,後之來者多扼腕;
幸也,古柏尚矣,從前棲鶴知擇枝。
77、卧牛山森林公園
觀景喜天然,雪山、森林、山泉、溪流,都無雕琢;
做人宜地道,父母、親戚、朋友、子女,盡要實誠。
78、靈湫池
氣貫岱廟,夏不枯,冬不冰,真有靈歟?
脈通酒窖,香而郁,甘而厚,豈無異哉!
79、香積山
紅葉飛時,雁影穿雲,卻疑桃浦在塞北;
煙雨霏日,溪流漫石,真信香積是江南。
80、蔡家寺
佛法西來,伽藍峙冀川,真佩菩薩具慧眼;
渭水東去,安瀾澤甘谷,可謂大禹有私心。
81、尖山寺森林公園
此地堪築茅廬,水作琴,鳥作朋,曝日吟詩,放鶴友鹿;
何時也擇野菜,朝採薇,暮采蕨,尋幽探勝,食雲餐霞。
82、瑞蓮寺
見孔丘、釋迦、李耳同尊,知三教宜歸一統;
悟人類、自然、社會共處,須萬物終要和諧。
83、灘歌明代一條街
何處覓遺跡,初見驚木構石街,置身晃有魏晉氣;
誰曾考歲月,細推歷清代民國,放眼疑是永樂春。
84、華嚴寺
取華嚴悟禪,百面人生善是福;
以論語治國,千條方略仁當先。
85、清水溫泉
泉從何時溫起?
我自池中游來。
86、佛公嶠
鳥道荒林,相傳通蜀有雲洞;
人跡溟杳,卻疑入內即桃源。

......

閱讀全文

與有聲小說隨亡唐興七十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寫同人小說的原創劇情 瀏覽:625
好看的奧特曼的同人小說 瀏覽:151
校園小說女主有病 瀏覽:745
免費免訂閱小說 瀏覽:153
玄幻小說帶魔皇 瀏覽:558
爆皇後菊花小說閱讀網 瀏覽:52
刑偵推理小說網 瀏覽:818
異世界魔術師不詠唱魔法小說 瀏覽:315
黑森林古堡小說全集 瀏覽:207
和同學的媽媽同居有聲小說 瀏覽:860
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當代卷 瀏覽:355
強女主小說推薦類似葉綰綰 瀏覽:769
現代修真仙葯草小說 瀏覽:986
女主是殺手的小說男女都強 瀏覽:351
中考小說閱讀考什麼 瀏覽:799
梁羽生小說女主命運 瀏覽:956
文筆好的玄幻修真小說 瀏覽:27
小說穿越校園男主專一 瀏覽:806
主人公是唐傑的小說 瀏覽:830
穿越小說女主會仙術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