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震雲作品有什麼
1991年8月 《故鄉天下黃花》 中國青年出版社 第一版
1993年3月 《故鄉相處流傳》 華藝出版社 第一版
1998年9月 《故鄉面和花朵》 華藝出版社 第一版
2002年1月 《一腔廢話》 中國工人出版社 第一版
2003年12月 《手機》 長江文藝出版社 第一版
2007年11月 《我叫劉躍進》 長江文藝出版社 第一版
2009年3月 《一句頂一萬句》 長江文藝出版社 第一版
2012年8月 《我不是潘金蓮》 長江文藝出版社 第一版
以上為長篇。中篇有名的《一地雞毛》《溫故1942》,都改編成影視劇了。
Ⅱ 劉震雲的作品有哪些
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
中篇小說:官場;官人;頭人;單位;新聞;新兵連;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
短篇小說:塔鋪;土源鼓點後:查理德.克萊德曼
Ⅲ 劉震雲在傳創作長篇小說《故鄉面和花朵》時,關注生活的什麼方面
劉震雲用荒誕來製造諷刺,例如,《故鄉天下黃花》在寫實中穿插著嘲弄;《故鄉相處流傳》則先行打亂而後重新編排歷史,以顯出其可疑和荒誕來。對於劉震雲來說,他關注的是生活的細枝末節,並在其中注入思想的神韻而在作品中加以表現。
Ⅳ 劉震雲的小說有哪些
你來這里搜索吧 有關作者的書都能搜索到 還可以下載看 都是免費的
Ⅳ 劉震雲作品那個好看
現有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等,作品集《劉震雲文集》(四卷)、《劉震雲》等,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
記得採納!!!
Ⅵ 劉震雲寫了哪些小說
1991年發表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始,他開始追求新的創作境界。1993年發表「故鄉」系列第二部長篇《故鄉到處流傳》,後經過五六年的時間完成長篇巨著《故鄉面和花朵》。2007年推出小說《我叫劉躍進》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
Ⅶ 如何評價劉震雲的短篇小說《單位》
最近看了劉震雲的中篇小說《單位》,讀完後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單位是一個只存共性不容個性的特殊團體。記得以前還在念大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學校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工作後,才知道學校里的那個所謂「社會」縮影比起單位里的社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管怎麼說,那個象牙塔里的社會還是有濃厚的學術氛圍的,即使也會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什麼的,但是手段還是嫩了點,人與人之間關系也還簡單,感情也滿純潔的。走出校園邁進單位,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一個字:累。
小說《單位》里的老張在處長這個位置上幹了很多年了,眼看就要退休回家了,卻因禍得福當上了副局長。原來局裡有兩派,他們各自推薦自己的副局長候選人,彼此互相抨擊,相持不下,人選一直懸而未決。部里領導對此很生氣,大罵:這是國家機關,不是黑社會,整天你爭我搶,弄的烏煙瘴氣,成什麼鳥樣。於是偏偏任命無人問津的老張作了副局長,讓你們竹籃打水一場空。老張明白這是鶴蚌相爭,讓他這個漁翁得利了。所以他上台後面對各方賣弄的人情誰帳都不買。老張升了,那個處長位置就空下來了,於是副的想歪正,辦事員想弄的副處乾乾,每個人都不甘落後,為彼此的利益奔波,手段花樣百出,讓人大開眼界。當老張因為「作風問題」被停職檢查時,立刻牆倒眾人推。那些曾經一個戰壕里的同志們揭發最深刻也最惡毒。他們都想踩著老張往上爬,好達到各自見不得人的目的。在這篇小說里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小林這個人,他的遭遇讓人感到心酸。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局裡工作,本來是個很有希望的小夥子。也許是他剛走出校園還沒有轉過向來,每天上班遲到,工作吊不浪襠,一點小事就和領導同事爭吵,得理不讓人。還經常帶同學到辦公室聚餐造反,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他以為他是金庸小說中的那個「任我行」,想怎麼瀟灑就怎麼瀟灑。結果他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周圍人對他的行為很反感,集體排斥他。幾年下來,陞官沒門,待遇不增,連他以前不屑一顧的「貴黨」也沒入成。一起畢業的同學陞官的陞官,發財的發財。而他呢,因為級別不夠,不能享受單位分房政策,只能和別人合租房子湊合住。隨著他結婚,生孩子,再加上與合租人矛盾愈來愈深,弄得他是苦不堪言。孩子的哭叫,老婆的抱怨,無人打掃的廁所散發出來的陣陣惡臭,終於讓這個曾經瀟灑無比的小夥子低下了那高昂的頭顱。為了改善生活條件,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老婆和女兒。小林像變了人似的,每天提早去單位,給領導同事端茶倒水,擦桌掃地,整天低三下四,任勞任怨。以為這樣就可以一改別人對他的成見。結果大家把他的積極表現當成了理所當然,無人領情。他為了能夠達到將來分房的級別,積極向組織靠攏,今天一個思想,明天一個報告。可總因為辦公室意見無法統一,而被一再擱淺。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盤,只有等用到他時,才想起他,然後許下空頭支票,讓他靠近自己支持自己。小林夾在中間受夾板罪,討好誰都不好,得罪誰更不好。弄的他是身心俱焚,疲憊不堪。有好多次他委屈的都哭了,真想放棄了,來個破罐破摔,奶奶的,誰的帳都不買,不信還能把他吃了不成。可是一回到家,看著讓人窒息的狹小空間,還有妻兒期待的眼神,他不得不壓緊牙關繼續做不情願的事。每次眼看機會來了,小林正在那暗自高興時,意外就發生了。原因都是因為單位內部斗爭的結果,每個人都心懷鬼胎,他總是充當他們的犧牲品,不管誰勝,他都沒有好果子吃,因為每個人手裡都有一張牌可以支配他的命運。不管他怎麼努力,不要命似的幫張副局長搬家,丟三下四的靠近身上有狐臭的黨小組長女老喬,為馬首是瞻的聽命老孫老何,都沒有換來他想要的東西。於是他絕望了,仰天苦笑,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掉的話也一定是鐵餅,砸得你暈頭轉向。讓人有點欣慰的是,盡管小林黨沒入成,官也沒升,但最後總算「一人成仙,雞犬升天」般跟著老何沾了點光。老何當上了副處長,從烏黑的筒子樓里搬進了兩室一廳,小林離開了魔鬼般的合租房,住進了筒子樓里。雖然地方還是那麼小,可小林感到很滿足,因為房子再小,也總算混到屬於自己的窩了。
讀完小說,我躺在床上,腦子嗡嗡的。盡管我們的單位還沒達到小說描寫的那種地步,可也是滿復雜的。才工作四年,我也從一個單純帶有學生氣息的大學生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社會人。除了還愛看書,心地還善良,待人接物還熱情大方,別的都改變了很多。脾氣小了,耐心多了,知心話也少了,人也穩重了很多。我一直記得大學畢業典禮上,我們學院一個老教授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你們快要走上社會了,而社會是個大染缸,不管你們怎麼想保持本色,都會或多或少的沾上社會的色彩。那是我們都在下面嘀咕:不時說學校也是社會嗎?難道和那個外面的社會不同?進了單位才明白,豈知是不同,簡直是大大的不同。
即使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中能夠游刃有餘的人,在單位這個特定的環境里,很多時候也只能望洋興嘆,自嘆不如。角色轉變快又有城府的人容易混的如魚得水,而那些還沉迷在象牙塔里沒有醒過神來的人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在單位時間呆長了,都會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累。不是身體累,是心累。做人做事都要講究藝術,要與每個人都保持適當的距離。像冬天取暖的豪豬,靠的太近,容易刺傷自己,離得太遠,又會冷到自己,只有找到適當距離才會既能取暖又相安無事。而這個距離沒有在單位混到一定火候是很難把握的。你和張三走的近,會遭到李四的嫉妒。你和李四靠的近,又會遭到張三的排擠。你和他們都近,他們又會在心裡說你是兩面派,看不起你,領導也對你有意見,認為你是在拉幫結派,搞小集團。你和他們都不近,想置身事外,潔身自好,別人又會說你孤芳自賞,目中無人,無形中成了共同的敵人,被隔離起來。你和領導走的近,別人說你阿諛奉承,溜須拍馬,鄙視你。你遠離領導,別人又會懷疑你是否得罪領導被掛了起來。當別的同事在議論某某人時,如果你加入他們的討論,那麼明天傳到當事人耳朵里的話就會被添油加醋誇大了幾十倍,更要命的是,你變成了始俑者。如果你在那沉默寡言,獨自看書玩電腦,想離開是非之地,別的同事就認定你一定別有用心,故意說話刺激你。假使哪天事情敗露了,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同仇敵愾般把你當成告密者。張三和李四有矛盾,如果你隔岸觀火,冷眼相看,又會莫名其妙的遭到他們共同攻擊。如果你想做件好事,一邊安慰張三,一邊規勸李四,你將狐狸沒逮到,反惹了一身騷,成了「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對領導的指示安排,要像軍隊里那樣:服從是天職。作不好,挨批少不了,作好了,以後重視你的機會多了。這事那事都是你的,什麼你說累?能者多勞嘛,誰讓你逞能。受了委屈,也要打碎牙齒往肚裡咽,如果你頭腦發昏和領導頂了起來,弄得領導下不了台,很沒有面子。你以後的日子就慘了,中國製造的「小鞋」天天會跟著你。讓你有苦說不出,有氣發不來,誰讓你找不準自己的位置,敢和領導鬥法,不整死你才怪。那個郁悶呀,可以去撞南天門。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即使對領導有一肚子意見,見面也要客客氣氣,惟命是從,表面文章還是要作的。哪怕你在肚裡把祖宗都罵遍了,該做的還得做,領導永遠是領導。當下級不容易,上級就容易了嗎?領導和下屬走的太近,平起平坐,就會失去威信;和下屬拉開距離,整天面無笑容,別人就會說你擺什麼譜,特別是以前和你有同等資格的人更是覺得你在嬌柔作做。更何況上級上面還有上級呢?在單位里的每個人都會感覺到累,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無論對領導還是對同事,我們都會遇到當年孔子評價女子和小人時說的那段話: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在沒有利益沖突時,大家都是有說有笑有事好商量,喝起酒來更是稱兄道弟,彷彿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可一旦利字當頭,人與人之間好像一下子進入了一級戰斗戒備,緊張的氣氛壓的人透不過氣來。和顏悅色變成了皮笑肉不笑,朋友成了對手。如果再來個名額有限,不是你死就是我生,那場面就更慘烈了。你拆我的台,我拌你的腿,互相攻擊,唾沫星漫天飛舞。平時聊天談到的隱私事也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成了打擊對方的殺手鐧。到了生死關頭,最好的朋友也會在你背後捅你一刀:出賣你的一切。難怪有人危言聳聽般警告世人:最好的朋友也是你最危險的敵人。當然風平浪靜時,是看不出來一個人的真面目的。所以為了日後不被他人利用,同事之間都盡聊天氣和國家大事什麼無關痛癢的話題,盡量不涉及自己隱私。大家好像都帶著一副面具在生活,誰也不敢取下它,因為如果你摘下了,也許受傷最深的就是你。可是不摘吧,感覺很憋悶,彷彿迷失了自己,讓人感到壓抑恐慌。大家在相處時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說話做事。每個人都不想這樣做,都渴望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交流,都想放下面具,大口的呼吸。可是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害怕被傷害,就只能一直帶著虛偽的面具。「沉默是金」這首歌道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古人說的好: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唉,沒辦法。人都是好人,都是這個社會害的。
社會是復雜的,單位更復雜,辦公室里既散發著和睦的香氣,又彌漫著刺激的火葯味。讓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舉步維艱。同流合污吧,心有不幹,出淤泥而不染吧,不被大家滅了才怪,除非你不想在這個單位混了。有時你想與世無爭,別人卻來蠶食你的利益。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小林身上看到我們自己的影子,有很多東西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得到的。要論資排輩,還要看領導的喜怒哀樂。在單位混的人大致有以下三種:第一種人,因為個性太強,與領導同事已經達到水火不容地步,抱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想法,頻頻跳槽。可是他們不知道,天下的烏鴉一樣黑,哪個單位都不是好混的。第二種人,盡管在單位混的也不是太好,可是始終有個信念在支撐自己,那就是:「井要淘,人要熬」。相信總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所以就熬著吧,更何況換個環境也許還不如現在這個單位呢。有的人幸運熬出了頭,有的人熬幹了自己。第三種人,也許受的打擊挫折太多,對很多都失去了興趣,每天行屍走肉般在單位混著。麻木的心靈像被溫水煮的青蛙,慢慢死去。在單位累吧,不管怎樣,生活還得繼續,所以我們只能發揚以苦為樂的革命精神,直到耗盡我們最後一點激情和精力。
Ⅷ 如何賞析劉震雲的短篇小說《塔鋪》
劉震雲老師的短篇小說《塔鋪》為當代短篇小說的精品,此小說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但又在喻示著國家要發生一種巨大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描寫出神入化,《塔鋪》表面為寫「我」求取功名之時所經歷的親情、友情、愛情,實則不然,讀劉老師的《塔鋪》,那平淡而有魅力的描寫是我們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生活在歷史革命時期,農村青年不甘受試圖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的過程。語言朴實,情感真摯,人物描寫刻畫精確生動,以形象幽默諷刺韻味,來展現那一時期的令人難過的辛酸。
塔鋪的用寫實手法描寫小人物生存狀態,按時間順序推進,層層剝繭的敘述方法,細致入微的描寫,平和淡然的意象,象老朋友聊天,娓娓道來,有波折起伏,卻順其自然。當然也有劉氏幽默存在。
Ⅸ 劉震雲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劉震雲,生於1958年,河南延津人,主要作品有中長篇小說《一地雞毛》、《手機》等。
中篇小說《一地雞毛》是劉震雲的代表作品,發表在《小說界》1991年第1期,後載《中篇小說選刊》199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