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第一野戰軍有聲小說

第一野戰軍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8-02 00:37:34

1. 誰有亮劍小說中趙剛和馮南自殺的那一部分

電視劇裡面沒有說。只是講到他當了軍長和馮南結婚後招待過去北京的老李一次就沒再提了。因為書裡面老趙和馮南是文革中去世的。電視沒拍後面。

2. 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陳勝(?-前208),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涉,陽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與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當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余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後周文戰敗,秦將章邯以優勢兵力反撲,圍攻陳縣。陳勝應戰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賈殺害。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少時家貧,好黃老之術。陳勝起義,他投魏王咎,為太僕。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旋歸劉邦,任護軍都尉,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並以爵位籠絡大將韓信,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呂時任丞相,以呂氏專權,不治事。呂後死,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恆,是為文帝,為丞相。

陳寔(104-187),東漢穎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人,字仲弓。初為縣吏,曾入太學就讀。後任太丘長。黨錮之禍起,被連,餘人多逃亡,他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自請囚禁。黨禁解,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招辟,皆辭不就。

陳琳(?-217),漢末文學家。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從袁紹,後歸曹操,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陳琳詩、文、賦兼善。詩歌今存4首,代表作《飲馬長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漢樂府之作。散文以表章書檄最有影響,代表作《為袁紹檄豫州文》,是一篇為袁紹聲討曹操的檄文。辭賦有《武軍賦》、《神武賦》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

陳群(?-236),三國時魏國大臣。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初任劉備別駕,後投奔曹操,徵召為司空西曹掾屬。魏建國後,遷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後為鎮軍大將軍,與曹休、曹真、司馬懿並列為四大將軍。不久又授以司空,錄尚書事。他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將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報政府,按等選用,後逐漸演變為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時好學。仕蜀時為散騎黃門侍郎。入晉後,司空張華愛其才,薦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後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後,他廣泛收集三國時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國志》,分成三書,即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條分縷析,平行敘述,在斷代史中別創一格。後人推重他的史學和文筆,把《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列,稱為四史。他還著有《古國志》、《益部耆舊傳》,編有《蜀相諸葛亮集》等。

陳霸先(503-559),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出身小吏,喜讀兵書,長於軍事。太清三年(548)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受湘東王蕭繹節制,與王僧辯會師討滅侯景,進位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承聖三年,西魏陷江陵,殺梁元帝,他與王僧辯迎立蕭方智為梁王。四年,王僧辯又納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他起兵襲殺王僧辯,擁蕭方智為帝,並擊敗北齊軍,進爵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國號陳,改元永定。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少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後重視,授麟台正字。後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後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辭官還鄉,後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於詩標舉漢魏風骨,是唐詩革新的前驅者,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有《陳伯玉集》。

陳摶(?-989),北宋初道士。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讀經史百家之言,兼通醫理、佛學,明天文地理。後唐長興年間,舉進士不第,遂不求仕祿,以山水為樂,隱居武當山九室岩,專習胎息服氣,辟穀導引內養靜功。所傳「五龍盤體睡修功」,尤為著稱,後有《睡功圖》傳於世。著述有《無極圖》、《先天圖》、《九室指玄篇》、《易龍圖》、《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赤松子八誡錄》、《陰真君還丹歌注》、《人倫風鑒》等。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1853)隨軍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大敗清軍,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八年夏與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次年回師徑援安慶,多次苦戰失利。同治元年廬州失守,退往壽州,為叛徒苗沛霖誘捕,在河南延津就義。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因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押解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率部到井岡山地區,先後任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等職。1930年後歷任新成立的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等職。紅軍長征後,留下擔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新四軍代軍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8年5月除繼續擔任華東軍政職務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九屆中央委員。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1926年秋赴蘇聯學習,1927年初回國。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南下途中在賀龍部任營長。從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蘇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團長、師長。長征中任幹部團團長。到達陝北後任第一軍團第1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太岳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中,先後任太岳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1950年2月進駐昆明,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1950年7月赴越參加抗法戰爭。1951年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三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1952年6月回國後,歷任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其他陳姓名人有三國名士陳登;南朝陳皇帝陳叔寶,梁將領陳慶之;唐代譯經家陳禕(即玄奘),北宋詩人陳師道;南宋思想家陳亮,詩人陳與義;明散曲家陳鐸,戲曲作家陳與郊,音韻學家陳第,史學家陳邦瞻,外科學家陳實功,畫家陳洪綬;明末清初小說家陳忱,散文家陳貞慧;清經學家陳奐、陳立,文學家陳沆、陳澧,詩人陳文述,金石學家陳介祺,篆刻家陳豫鍾,醫學家陳修園,水利學家陳潢,抗英將領陳化成,維新派陳寶箴等。近當代名人有民主革命者陳天華、陳少白,資產階級革命家陳其美,中國共產黨創建人之一陳獨秀,革命家陳潭秋,國家領導人陳雲,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著名學者陳望道,國學大師陳寅恪,史學家陳垣,生物學家陳楨,林學家陳嶸,醫學史家陳邦賢,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數學家陳建功、陳景潤,造紙專家陳彭年,詩人陳去病,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文藝評論家陳荒煤,京劇作家陳墨香,劇作家陳白塵,畫家陳半丁,舞蹈演員陳愛蓮,電影演員陳波兒,解放軍高級將領陳士榘、陳再道、陳錫聯,以及國民黨CC系首領陳果夫、陳立夫,高級將領陳誠,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陳佈雷,廣東軍閥陳炯明,漢奸陳公博等。

3. 抗日小英雄故事都有什麼

王二小的故事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里,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4. <<江姐>><<小兵張嘎>><<青春之歌>><<紅岩>>其中一本書的讀後感或主要內容!急!!!!

不好意思 誤會你了- -~ 我再去找找看
要完整?完整了怎麼可能簡短呢。。。你的意思是每個故事情節都要 那樣的嗎?

我知道小兵張嘎主要內容
一個農村的小孩子 很機靈 勇敢 地參與革命 反抗日本人

給你個官方點的----------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惟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
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
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
他配合偵察排長羅金保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枝手槍,偷偷把槍藏進老鴰窩里,沒有上繳。
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敵人拷問時,他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發揮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終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
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鴰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嘎子心滿意足,便將自己珍愛的木製小手槍送給了好朋友胖墩。

5. 關於軍神劉伯承元帥的故事!

劉伯承早年可是川中名將,因為作戰勇猛,也不可避免地多次負傷。有一次,部隊攻打豐都城門,豐都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鬼城,鬼王神宮。劉伯承又是在一線指揮,結果頭部連中兩彈,倒了下去。

豐都鬼城,那還是劉伯承生命中的鬼門關。

所幸,福大命大的劉伯承並沒有犧牲,稍事休息,他醒了過來,照樣工作,纏著綳帶,主持陣亡將士追悼會。然後劉伯承才去醫治,給他治傷的是一位德國神醫,這位神醫後來豎起大拇指,稱贊劉伯承為軍神。這個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傷好後,劉伯承又披掛上陣,擔任旅參謀長,不久再次負傷。劉伯承不得不再次離開前線,前往成都養傷。在這段時間,劉伯承認真思考了未來,打了十年仗,卻都是軍閥混戰,十年給他留下了累累傷痕,可這是中國的未來嗎?

當然不是,軍閥混戰只是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滿足各大軍閥爭權奪利的個人利益。正是在這個時候,劉伯承接觸了共產主義,然後又去了很多地方考察,經過慎重選擇,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川軍軍長熊克武還想任命劉伯承為師長,為他打仗呢,劉伯承卻借故躲開了,他再也不為軍閥賣命了,要為萬千勞苦大眾幹革命。為了反抗反動軍閥,我黨醞釀瀘順起義,鑒於劉伯承在川軍中的巨大威望,所以由他擔任總指揮。

為了名正言順,武漢國民政府才任命劉伯承為暫編第十五軍軍長。可是劉伯承指揮的都是四川軍閥的部隊。當蔣介石叛變革命,決定絞殺起義的時候,瀘順起義很快宣告失敗。

參與起義的部隊也動搖了,尤其是陳蘭亭和皮光澤兩位起義領導,居然想挾持劉伯承,去蔣介石那裡邀功。形勢變得異常危險,革命陣營瓦解了。劉伯承必須趕緊離開是非之地,否則性命堪憂。

劉伯承逃出敵人的包圍圈,一路上曉行夜宿,冒著敵人追捕和土匪搶劫的各種危險,從四川輾轉來到了西安,然後取到鄭州,來到了漢口,找到了黨組織。這一路上,真是九死一生,千難萬險,在劉伯承一生中,應該是最為艱難的一段日子吧。

來到漢口,劉伯承這個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的軍長,其實已經是兩手空空,沒有一兵一卒了。不怕,革命正好從零開始,從頭再來。南昌起義爆發,劉伯承擔任了前敵參謀長,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然後,劉伯承在黨的領導下,去蘇聯留學,回到中央蘇區,擔任了紅軍的總參謀長。走過長征,劉伯承統領由紅四方面軍改編而成的129師。帶著這支鐵血雄師,劉伯承拉出了威震天下的劉鄧大軍。他成為統率千軍萬馬的共和國元帥。

6. 紅色經典書籍有哪些請把精彩片段發上來。

紅色經典書目有;《偉大的長征》系列叢書:《紅軍長征記》(1937年丁玲主編)29元;《誰最早口述長征》39元;《開國將帥在長征路上的故事》29.8元;《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前後》20元;《我的長征——尋訪健在老紅軍》(上下冊)45元;《三十七孔窯洞與紅色中國》27元;《南昌起義之後》23元;《毛澤東的神來之筆——記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之戰》29.8元;《追尋——一個紅軍後代的長征故事》20元。
《外國人筆下的紅色中國》叢書:
《前西行漫記》26元;《西行漫記》27元;《續西行漫記》25元;《北行漫記》19元;《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22元。
《中國人民解放軍征戰紀實》叢書(共二十三種):
《秋收起義紀實》26元;《廣州起義紀實》16元;《南昌起義紀實》23元;《紅一方面軍征戰紀實》(上下)39元;《紅二方面軍征戰紀實》(上下)40元;《紅四方面軍征戰紀實》(上下)49元;《陝北紅軍征戰紀實》19元;《南方游擊隊征戰紀實》23元;《新四軍征戰紀實》(上下)41元;《八路軍一一五師征戰紀實》23元;《八路軍一二零師征戰紀實》21元;《八路軍一二九師征戰紀實》21元;《延安紅色大本營紀實》26元;《東北抗聯征戰紀實》28元;《犧盟會及新軍征戰紀實》22元;《粵、海軍民抗戰紀實》23元;《第一野戰軍征戰紀實》40元;《第二野戰軍征戰紀實》37元;《第三野戰軍征戰紀實》31元;《第四野戰軍征戰紀實》33元;《華北野戰軍征戰紀實》28元;《海軍征戰紀實》23元;《空軍征戰紀實》20元。
《中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征戰紀實》叢書(共二十二卷):
《第一軍征戰紀實》21元;《第十二軍征戰紀實》22元;《第十六軍征戰紀實》29元;《第十九軍征戰紀實》26元;《第二十軍征戰紀實》28元;《第二十一軍征戰紀實》26元;《第二十二軍征戰紀實》29元;《第二十三軍征戰紀實》26元;《第二十四軍征戰紀實》26元;《第二十五軍征戰紀實》27元;《第二十六軍征戰紀實》32元;《第二十七軍征戰紀實》26元;《第二十八軍征戰紀實》29元;《第二十九軍征戰紀實》30元;《第三十一軍征戰紀實》27元;《第三十八軍征戰紀實》29元;《第三十九軍征戰紀實》26元;《第四十軍征戰紀實》26元;《第四十七軍征戰紀實》26元;《第五十軍征戰紀實》21元;《第六十軍征戰紀實》20元;《第六十四軍征戰紀實》28元。
《瓦解敵軍紀實》叢書(共五部):
生動再現我黨我軍隱蔽戰線危險、復雜、曲折的瓦解敵軍工作,深入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膽略、智慧和胸懷。《紅色高參》28元;《卧底將軍》36元;《策反英雄》35元;《特殊任務》37元;《秘密使命》31元。
《新中國剿匪紀實》叢書(共六部):
叢書把全國剿匪戰役分六個區域來記述,生動傳神。分別是《東北大剿匪紀實》41元;《華北大剿匪紀實》38元;《西北大剿匪紀實》41元;《華東大剿匪紀實》43元;《中南大剿匪紀實》47元;《西南大剿匪紀實》35元。
《參謀長戰爭回憶》叢書(共三卷):
作者楊迪是身經百戰的作戰高參、參謀長,他的回憶錄披露了諸多作戰細節。《抗日戰爭在總參謀部》29元;《在志願軍司令部的歲月里》34元;《創造渡海作戰的奇跡》25元。
《我的見證》(口述歷史)定價:49元200位抗日英雄和親歷者的口述歷史,再現抗日戰爭的歷史細節。
《軍魂》(紀實)定價:29元第一部權威完整記敘古田會議歷史的紀實文學。
《中國女子大學風雲錄》(紀實)定價:26元「延安女性檔案」首次全景公開,講述戰爭歲月中近百位傳奇女子的非凡經歷。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個軍》(紀實)定價:32元簡述中國人民解放軍70個軍的發展沿革,主要戰斗經歷,主要領導及戰斗英模。
《狙擊手》(紀實)定價:20元人間奇跡!!一個不曾接受過任何正規技術、戰術訓練的新兵蛋子,成長為志願軍中冷槍射殺最高紀錄的狙擊英雄。張桃芳——名副其實的世界狙擊之王的真實故事。
《閱讀父親》(紀實)定價:20元子女深情講述了父親的故事,他是朝鮮戰爭中我軍犧牲的職務最高的指揮員。
《解放海南島》(紀實)定價:20元表現了我軍將士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跨海作戰的頑強精神。
《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戰爭英雄傳》叢書:
《紅軍英雄傳》38元;《中國共產黨抗日英雄傳》35元;《解放戰爭英雄傳》35元。
《中國新軍隊》定價:14元20世紀30年代紅軍將領滕代遠親筆撰寫,首次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英勇斗爭的專著。
《抗戰中的紅色根據地》定價:23元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林邁可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偉大斗爭。
紅色戰爭經典長篇小說系列
《苦菜花》定價:28元馮德英的「三花」之一。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兒女可歌可泣的斗爭故事。刻畫了一個中國母親的偉大形象。
《迎春花》定價:29元馮德英的「三花」之一。表現了戰爭年代膠東人民與民族仇敵殊死搏鬥。
《山菊花》定價:49元馮德英的「三花」之一。戰爭年代的英雄傳奇。
《敵後武工隊》定價:26元講述敵後武工隊與日本鬼子戰斗的驚險故事。
《鐵道游擊隊》定價:27元講述鐵道游擊隊與日本鬼子作戰的英勇故事。
《紅日》定價:26元第一部宏大敘事描寫解放戰爭的長篇小說,再現孟良崮戰役的輝煌。
《歷史的天空》定價:28元茅盾文學獎作品,英雄梁大牙在戰爭年代從士兵到將軍的故事。
《亮劍》定價:26元戰火鍛造出來的錚錚鐵骨,血與火中產生的獨特英雄。
《走出硝煙的女神》(小說)定價:32元革命女性的愛情史詩,演繹的是理想、信念、榮譽與犧牲的人生命題。(獲「五個一工程獎」)
《百草山》(小說)定價:24元一個軍人與兩個女人的愛恨悲歡;一個父親對前妻兒女忍氣吞聲的復雜情感;一對孿生姐弟的命運選擇;一對叔嫂情緣的生死糾纏……本書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十部紅色經典書籍:
1、《保衛延安》 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杜鵬程著。小說全面地描繪了1947年3月到7月延安保衛戰的歷史進程。《保衛延安》是杜鵬程的成名之作。正如有位評論家所言,杜鵬程一出手便顯示出大手筆的風范。小說堅持從生活出發的真實性原則,所以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力量。加之在藝術表現上有著突出、鮮明的特點,所以從各方面看,《保衛延安》能稱得上是反映革命戰爭的藝術史詩。
2、《紅日》 1957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吳強著。《紅日》是一部史詩性的長篇小說。它取材於解放戰爭初期,陳粟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戰場粉碎敵人重點進攻的歷史事實,以我軍軍長沈振新率領的一支英雄部隊為主線,從1946年第二次漣水戰役我軍失利寫起,到最後全殲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紅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豐滿的藝術典型。在藝術表現上,《紅日》也有著鮮明的特色。堪稱新中國軍事文學創作歷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3、《紅旗譜》 1957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梁斌著。《紅旗譜》通過在大革命失敗前後十年革命斗爭的歷史背景下,冀中平原兩家農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兩代人的尖銳矛盾斗爭,以「」和「」為中心事件,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和城市階級斗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獲得重大的成就。《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是長篇小說園地中不多見的成功典型。該書稱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農民革命運動的史詩式作品。
4、《青春之歌》 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楊沫著。作品以「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時期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靜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群體形象。《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寫知識分子斗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問世後,曾由郭開的一篇討伐文章引起過一場爭論。那場爭論雖然由於茅盾先生的公允之言而得以平息,但作者此後對小說進行的增補修改,文藝界一直存有歧見。
5、《林海雪原》 1958年出版,曲波著。此書描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部分窮凶極惡的匪徒頻頻騷擾我後方普通群眾,殘殺無辜的老百姓,我人民軍隊奉命進山殲匪而發生的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從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業余時間里,曲波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寫作。曲波代表作《林海雪原》成功地塑造了楊子榮、少劍波等英雄形象,情節曲折驚險,故事引人入勝,細致深刻地再現了驚心動魄的剿匪斗爭,富於傳奇色彩。曾多次再版,被改編成話劇、京劇、曲藝和電影,並被譯成英、俄、日、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出版。
6、《三家巷》 1959年出版,歐陽山著。這部作品以2 0年代的廣州為背景,將個人的成長道路、家族的興衰沉浮與歷史的風雲變幻融為一體。描繪出中國革命初期既轟轟烈烈又錯綜復雜的時代畫卷。初取名為《革命與反革命》,1957年正式動筆,改名為《一代風流》。1959年出版第一部《三家巷》,主要表現「一個叫周炳的打鐵出身的知識分子的半生經歷」。
7、《創業史》(第一部) 1960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著。《創業史》通過對渭河平原蛤蟆灘梁生寶領導的互助組從建立、鞏固到發展的過程描寫,反映了社會主義在中國農村發生發展的歷史,真實地表現了在這場社會大變革中農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際關系的深刻變化。《創業史》也並非完美無缺。由於歷史的局囿,「左」的思潮在作品中也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印痕。完成於1977年的修改版,更有令人為之扼腕的缺撼。
8、《紅岩》 1961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羅廣斌、楊益言著。小說以「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敵我斗爭為中心,交錯地展現重慶城內的學生運動、地下斗爭、集中營的獄中斗爭,以及川北農村的武裝斗爭。1958年,羅、楊兩人因一段共同的革命經歷攜手合作,撰寫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後在此基礎上寫成的長篇小說《紅岩》,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傳世傑作。40年來,《紅岩》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由《紅岩》改編的電影《烈火中永生》、歌劇《江姐》更是家喻戶曉。該書總印數已超過1000萬冊,高居我國現當代長篇小說發行量榜首。這部書影響教育了新中國幾代青少年,被譽為「共產主義的教科書」、「共產黨人的正氣歌」。
9、《鐵道游擊隊》 劉知俠著。《鐵道游擊隊》中劉洪、李正、王強的名字已婦孺皆知,作家劉知俠筆下的《鐵道游擊隊》大都是微山湖區抗日時期的真人實事。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的作者、著名作家劉知俠,1918年生於河南省汲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艱苦鬥爭中,他與山東父老同生死、共患難,曾多次參加戰斗並參與過指揮作戰,從一位采訪報道英雄事跡的記者走上了反映革命斗爭歷史、謳歌無產階級英雄的作家之路。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蜚聲中外,發行量達400多萬冊。
10、《抉擇》 1997年群眾出版社出版,張平著。這是一部熱切關注時代和社會的警世之作!作品以直面現實人生的膽識和勇氣,對腐敗分子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對社會上存在的花錢買官、公款嫖娼、行賄受賄、拉幫結派搞圈子等腐敗行為進行了大無畏的揭露和抨擊,從而真實地再現了主人公李高成痛苦的靈魂搏鬥與抉擇,扣人心弦。可以說,《抉譯》,是一部文壇現實主義沖擊波的扛鼎之作!

7. 電影《紅日》,真實的孟良崮,真實的張靈甫,真實的兵,還有什麼

原華東野戰軍(華野)六縱宣傳部長吳強在50多年前寫的小說《紅日》被改編成35集電視劇,陸續在各地電視台播放。本來懷著很大期望來觀看這部電視劇的華野老兵士,不只是大失人望,並且對電視劇的編導離譜地編造前史,醜化人民解放軍的行徑感到十分憤怒。

體現兵士英豪本質的前提下,經過他們與敵人、與同志、與老鄉的周旋、相外、往來的典型情節甚至細節的彼此照射、彼此補充,來展示他們豐厚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做到了個別和一般、共性與特性的統一。總之,《紅日》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成功之作,可謂新中國軍事文學創作前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8. 有沒有關於孟良崮戰役的小說啊,我要張靈甫為主角的

孟良崮戰役,我軍殲敵3萬餘人,國民黨軍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陣亡。張靈甫究竟怎麼死的?蔣介石說是「自殺成仁」,我軍稱張靈甫被「亂槍擊斃」。

1947年3月,蔣介石眼見其有生力量被我軍一點點消滅,轉而對我山東和陝北解放區實施了重點進攻。蔣介石調集了24個整編師、60個旅,共約45萬人,組成3個兵團,由顧祝同任總司令坐鎮指揮,採取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穩扎穩打、步步推進的戰法,氣勢洶洶地向我山東根據地撲來。陳毅司令員率領我華東野戰軍靈活機動,忽打忽停,尋機殲敵,但因敵軍高度集中,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便於5月上旬率主力轉至蒙陰、新泰、萊蕪以東隱蔽集結,尋找戰機。

敵軍司令顧祝同見我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並特命第1兵團司令湯恩伯率領整編74師以及25師和83師,進軍沂水。於是,我軍就此拉開了孟良崮戰役的帷幕。

「他打我,我不打他?蔣介石打我,我也敢開槍!」

整編74師原為國民黨軍74軍。該師全系美械裝備,為甲種裝備師,號稱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是蔣介石指定的典範部隊。師長張靈甫畢業於黃埔軍校第4期,在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受過培訓,抗日戰爭時期,曾被譽為模範軍人,在湘西會戰中,又因戰功卓著而榮獲自由勛章,因此深受蔣介石青睞。在江西高安戰役中張靈甫一條腿被炸斷,送往香港治療後安上了橡皮假腿。此人仗著蔣介石的器重,驕橫異常,出發前口吐狂言:「把陳毅趕進東海里喂魚去!」

華東野戰軍領導全面分析了敵我態勢後認為,我主力正位於坦埠及其兩側地區,可出奇不意集結數倍於敵的兵力加以圍殲,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5月13日黃昏,華東野戰軍領導指揮第1、第8縱隊利用地形掩護,穿插揳入74師縱深,割斷了74師與其他蔣軍的聯系。經過了一天的激戰,到15日拂曉,第1、第6、第8縱隊分別攻佔了垛庄和萬泉山,完全截斷了74師的退路,將其合圍於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狹小地區內。

得知74師被圍,蔣介石急令各部齊頭並進,拚死也要解張靈甫之圍。陳毅命令各阻擊部隊堅決擋住援敵,同時根據戰場情況,重新調整部署,1縱從西,4縱從北,6縱從南,8縱從東,9縱從東北,5個縱隊同時對74師發起了總攻。敵人負隅頑抗。雙方展開了爭奪戰,戰況非常激烈。我華東野戰軍23師奪取萬泉山後,立即向74師中心陣地猛撲。副師長戴文賢從師警衛排和部分連隊中,抽調精幹人員組成了突擊小組。時任23師69團1營2連班長的葛兆田有幸入選,並擔任主攻。每個突擊小組7人,輪番沖鋒,猛攻張靈甫的指揮部。不料,前幾個小組都失敗了。葛兆田一挽袖子,跟著副連長沖了上去。

張靈甫的指揮部是在一座山崖根兒里,前面用石頭壘了道石牆以防流彈。等葛兆田沖上來,只剩下他、副連長和一名戰士。葛兆田持槍高喊:「1營在東,2營在西,3營堵正面,告訴他們繳槍不殺,誰動打死誰!」這時聽見敵軍指揮部里有人喊:「別開槍,我們投降!」一群官兵隨即從指揮部里走了出來。走在最前頭的一個軍官見只有3名解放軍戰士,端起沖鋒槍就掃。這時副連長受了重傷。葛兆田一下子火了,也抱起沖鋒槍「嘟嘟嘟」一梭子。這名軍官和一串敵軍士兵應聲倒地,餘下的敵人趕緊高喊:「別打別打,我們真投降!」葛兆田厲聲命令:「一個一個地出來,把槍扔在門口!」待敵人全部走出後他數了數,一共83人。這時,葛兆田走過去看那個被打死的軍官,身材高大,肩上有兩顆將星,胸前還綴滿了勛章。當山風掀起他的褲管時,葛兆田發現他的一條腿是橡皮假腿。當時葛兆田也鬧不清他是誰,心想反正這個官兒小不了。

正在這時,副師長戴文賢率領後續部隊沖了上來,一見躺在地上的敵軍官,問道:「這個軍官是誰打死的?」葛兆田還以為要受表揚,便得意地回答說:「我打死的。」不料,戴副師長發了火:「你為什麼打死他?我要處分你!」葛兆田也來了犟脾氣,一擰脖子說:「他打我,我不打他?蔣介石打我,我也敢開槍!」戴副師長也不好再說什麼,對他說:「那好,你先把俘虜押下去吧!」

張靈甫的衛兵說:「你打死的那個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張靈甫。」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了。國民黨整編第74師及整編第83師一個團共3萬餘人全部被殲!蔣介石痛失虎將,哀嘆74師被殲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陳毅司令員興之所至,揮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篇:「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戰後,葛兆田聽說國民黨軍74師師長張靈甫沒有被活捉,而且他還知道了張靈甫有一條腿是橡皮假腿,是在江西高安戰役中被炸斷的。葛兆田這時猛然想起,他打死的那個有橡皮假腿的敵軍官是不是就是張靈甫?但他又想起了戴副師長的話,怕受處分,再加上戰事緊張,顧不及多想,所以就把這個疑團藏在了心底。

在葛兆田抓獲的俘虜中有一個叫朱凡友的,是張靈甫的衛兵。孟良崮戰役後朱凡友當即參加了解放軍,和葛兆田成了親密戰友。兩人同在一個班,一同打到上海,打過鴨綠江,最後一同駐防內長山要塞區。閑時一說起孟良崮戰役來,朱凡友就說:「那時你真厲害,一打槍嚇得我們都麻了腿兒。」葛兆田說:「誰叫你們不投降!」朱凡友對他說:「那天你打死的那個有橡皮假腿的就是張靈甫,怎麼不向上級反映一下?」葛兆田聽了,才知道自己果真打死了張靈甫,藏在心中多年的謎團終於揭開了,但是心中仍想不明白,當時為何戴副師長說:「你為什麼打死他?我要處分你!」於是,張靈甫被擊斃的真相深藏在老人的記憶里。

對於張靈甫的死,當年國民黨方面為了穩定軍心,曾大張旗鼓地宣揚張靈甫是「殺身成仁,為黨盡忠」,說什麼「靈甫見大勢難支,乃召集各部長官至山岩指揮所當眾宣誓,決心以死報國,然後率部從容步出指揮所,自殺成仁」。蔣介石更在其《痛悼74師檄文》中說該師「飲水斷絕,糧彈絕盡,全師孤立,四面受敵,即在陣地相率自戮者計有師長張靈甫等高級將領20餘人,悲壯慘烈」。 還可以的,你可以試試哦

9. 誰有演講用的\關於革命或抗日英雄的故事急急急!1

第一個:趙一曼 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賓縣人。1905年出身於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時期接受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沖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縛,走上爭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9月,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回國,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開展黨的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地區發動抗日斗爭。先後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中共濱江省珠河縣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運動,組織青年農民反日游擊隊與敵人進行斗爭。她能文能武,機智過人。為了啟發工人、婦女覺悟,她不時創作一些文藝作品在地下刊物上發表。在一首《濱江述懷》的詩中抒發了她堅定的抗日意志:「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1935年秋,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2團政治委員。11月間,第2團被日偽軍圍困於一座山間。她協助團長指揮作戰,與敵激戰竟日,連續打退敵軍6次進攻。團長讓趙一曼帶領部隊突圍。趙一曼果斷地說:「你是團長,有責任將部隊帶出去,我來掩護!」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後在珠河縣春秋嶺附近一農民家中養傷,被日軍發現,戰斗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日軍對她施以酷刑,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軍侵略罪行。為了得到口供,日軍將她送進醫院監護治療。在醫院里,她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教育爭取看護和看守人員。1936年6月28日,在看護和看守幫助下逃出醫院。6月30日晨,被追敵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臨刑前,她高唱《紅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視死如歸,從容就義。時年31歲。

為紀念她,哈爾濱的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一曼大街。朱德、宋慶齡、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她題了詞。

第二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紀念碑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10. 為什麼《亮劍》中的張大彪在後半部電視劇沒出現

抗戰劇《亮劍》中,在第一集蒼雲嶺突圍戰中,張大彪就是李雲龍新1團1營營長,絕對是塊打仗的料,率領1營裝上刺刀沖鋒,本人手持大砍刀,帶頭第一個沖上去。


當李雲龍率部突出重圍時,有戰士火急火燎地來報說,一營長沒沖出來,被鬼子包圍了。李雲龍以新1團不能丟下一個兄弟,率部又殺入重圍,親自背出了負傷的張大彪,可見此人在李雲龍心中分量很重,是其非常器重的部下。


在全國解放以後,小說包括電視劇中,就再沒有出現張大彪這個人物了,不知道是小說作者和編導疏忽了,還是有意不再描述,特別突出了主角李雲龍,畢竟張大彪是個配角,小說和劇中都是圍繞著主角而展開,因此張大彪莫名其妙地消失,也當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網上有人說張大彪於金門戰役中犧牲了,其實,小說中是段鵬作為團參謀長率部登島偵察,張大彪在小說中,確實是消失了,非常有可能是作者寫著寫著就忘了,個人盡管是軍迷,但也寫過長篇小說,對於人物前後沒有呼應的現象心知肚明,就不展開了。

閱讀全文

與第一野戰軍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園小說女主有病 瀏覽:745
免費免訂閱小說 瀏覽:153
玄幻小說帶魔皇 瀏覽:558
爆皇後菊花小說閱讀網 瀏覽:52
刑偵推理小說網 瀏覽:818
異世界魔術師不詠唱魔法小說 瀏覽:315
黑森林古堡小說全集 瀏覽:207
和同學的媽媽同居有聲小說 瀏覽:860
20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當代卷 瀏覽:355
強女主小說推薦類似葉綰綰 瀏覽:769
現代修真仙葯草小說 瀏覽:986
女主是殺手的小說男女都強 瀏覽:351
中考小說閱讀考什麼 瀏覽:799
梁羽生小說女主命運 瀏覽:956
文筆好的玄幻修真小說 瀏覽:27
小說穿越校園男主專一 瀏覽:806
主人公是唐傑的小說 瀏覽:830
穿越小說女主會仙術 瀏覽:979
總裁小說網txt下載 瀏覽:215
亞馬遜漂流記有聲小說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