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呼蘭河傳有聲小說

呼蘭河傳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8-06 12:40:31

Ⅰ 呼蘭河傳 全文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
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
開口了。
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年老的人,一進屋用掃帚掃著鬍子上的冰溜,一面說:
「今天好冷啊!地凍裂了。」
趕車的車夫,頂著三星,繞著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剛一蒙亮,進了大車店,第
一句話就向客棧掌櫃的說:
「好厲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樣。」
等進了棧房,摘下狗皮帽子來,抽一袋煙之後,伸手去拿熱饅頭的時候,那伸出來
的手在手背上有無數的裂口。
人的手被凍裂了。
賣豆腐的人清早起來沿著人家去叫賣,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盤貼在地上拿
不起來了,被凍在地上了。
賣饅頭的老頭,背著木箱子,里邊裝著熱饅頭,太陽一出來,就在街上叫喚。他剛
一從家裡出來的時候,他走的快,他喊的聲音也大。可是過不了一會,他的腳上掛了掌
子了,在腳心上好像踏著一個雞蛋似的,圓滾滾的。原來冰雪封滿了他的腳底了。他走
起來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著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這樣,也還是跌倒的。
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饅頭箱子跌翻了,饅頭從箱底一個一個的滾了出來。旁邊若有人
看見,趁著這機會,趁著老頭子倒下一時還爬不起來的時候,就拾了幾個一邊吃著就走
了。等老頭子掙紮起來,連饅頭帶冰雪一起揀到箱子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了。他
向著那走不太遠的吃他饅頭的人說:
「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
行路人聽了這話都笑了。他背起箱子來再往前走,那腳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結越高,
使他越走越困難,於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鬍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
吸的關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掛了霜了。這老頭越走越慢,擔心受怕,顫
顫驚驚,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場似的。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凍裂了;
井被凍住了;
大風雪的夜裡,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來,一推門,竟推不開
門了。
大地一到了這嚴寒的季節,一切都變了樣,天空是灰色的,好像颳了大風之後,呈
著一種混沌沌的氣象,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裡邊的呼吸,一遇
到了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一輛大車,在曠野上成串的一輛挨著一輛地跑,
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天空掛著三星。跑了兩里路之後,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這
一批人馬在冰天雪地里邊竟熱氣騰騰的了。一直到太陽出來,進了棧房,那些馬才停止
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馬毛立刻就上了霜。
人和馬吃飽了之後,他們再跑。這寒帶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
不遠又來了一村,過了一鎮,不遠又來了一鎮。這里是什麼也看不見,遠望出去是一片
白。從這一村到那一村,根本是看不見的。只有憑了認路的人的記憶才知道是走向了什
么方向。拉著糧食的七匹馬的大車,是到他們附近的城裡去。載來大豆的賣了大豆,載
來高粱的賣了高粱。等回去的時候,他們帶了油、鹽和布匹。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並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
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十字街上有金銀
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葯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那醫生的門前,掛著很大的
招牌,那招牌上畫著特別大的有量米的斗那麼大的一排牙齒。這廣告在這小城裡邊無乃
太不相當,使人們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因為油店、布店和鹽店,他們都沒有什
么廣告,也不過是鹽店門前寫個「鹽」字,布店門前掛了兩張怕是自古亦有之的兩張布
幌子。其餘的如葯店的招牌,也不過是:把那戴著花鏡的伸出手去在小枕頭上號著婦女
們的脈管的醫生的名字掛在門外就是了。比方那醫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葯店也就叫
「李永春」。人們憑著記憶,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們也都知李永春是在
那裡。不但城裡的人這樣,就是從鄉下來的人也多少都把這城裡的街道,和街道上盡是
些什麼都記熟了。用不著什麼廣告,用不著什麼招引的方式,要買的比如油鹽、布匹之
類,自己走進去就會買。不需要的,你就是掛了多大的牌子,人們也是不去買。那牙醫
生就是一個例子,那從鄉下來的人們看了這么大的牙齒,真是覺得希奇古怪,所以那大
牌子前邊,停了許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麼道理來。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絕對
的不去讓那用洋法子的醫生給他拔掉,也還是走到李永春葯店去,買二兩黃連,回家去
含著算了吧!因為那牌子上的牙齒太大了,有點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醫生,掛了兩三年招牌,到那裡去拔牙的卻是寥寥無幾。
後來那女醫生沒有辦法,大概是生活沒法維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裡除了十字街之外,還有兩條街,一條叫做東二道街,一條叫做西二道街。這兩
條街是從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長。
這兩條街上沒有什麼好記載的,有幾座廟,有幾家燒餅鋪,有幾家糧棧。
東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紅色的好磚砌起來的大煙筒是非常
高的,聽說那火磨里邊進去不得,那裡邊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會把人用
火燒死,不然為什麼叫火磨呢?就是因為有火,聽說那裡邊不用馬,或是毛驢拉磨,用
的是火。一般人以為盡是用火,豈不把火磨燒著了嗎?想來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
越糊塗。偏偏那火磨又是不準參觀的。聽說門口站著守衛。
東二道街上還有兩家學堂,一個在南頭,一個在北頭。都是在廟里邊,一個在龍王
廟里,一個在祖師廟里。兩個都是小學:
龍王廟里的那個學的是養蠶,叫做農業學校。祖師廟里的那個,是個普通的小學,
還有高級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學。
這兩個學校,名目上雖然不同,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分別的。也不過那叫做農業學校
的,到了秋天把蠶用油炒起來,教員們大吃幾頓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學的,沒有蠶吃,那裡邊的學生的確比農業學校的學生長的高,農業
學生開頭是念「人、手、足、刀、尺」,頂大的也不過十六七歲。那高等小學的學生卻
不同了,吹著洋號,竟有二十四歲的,在鄉下私學館里已經教了四五年的書了,現在才
來上高等小學。也有在糧棧里當了二年的管帳先生的現在也來上學了。
這小學的學生寫起家信來,竟有寫到:「小禿子鬧眼睛好了沒有?」小禿子就是他
的八歲的長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還都沒有寫上,若都寫上怕是把信寫得太長了。
因為他已經子女成群,已經是一家之主了,寫起信來總是多談一些個家政:姓王的地戶
的地租送來沒有?大豆賣了沒有?行情如何之類。
這樣的學生,在課堂里邊也是極有地位的,教師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這樣的
學生就站起來了,手裡拿著「康熙字典」,常常會把先生指問住的。萬里乾坤的「乾」
和乾菜的「乾」,據這學生說是不同的。乾菜的「乾」應該這樣寫:
「乾」,而不是那樣寫:「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沒有火磨,學堂也就只有一個。是個清真學校,設在城隍廟里邊。
其餘的也和東二道街一樣,灰禿禿的,若有車馬走過,則煙塵滾滾,下了雨滿地是
泥。而且東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個,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
泥坑就變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頭,沖了人家裡滿滿是泥,等坑水一落了
去,天一晴了,被太陽一曬,出來很多蚊子飛到附近的人家去。同時那泥坑也就越曬越
純凈,好像在提煉什麼似的,好像要從那泥坑裡邊提煉出點什麼來似的。若是一個月以
上不下雨,那大泥坑的質度更純了,水分完全被蒸發走了,那裡邊的泥,又黏又黑,比
粥鍋瀙糊,比漿糊還黏。好像煉膠的大鍋似的,黑糊糊的,油亮亮的,那怕蒼蠅蚊子從
那裡一飛也要黏住的。
小燕子是很喜歡水的,有時誤飛到這泥坑上來,用翅子點著水,看起來很危險,差
一點沒有被泥坑陷害了它,差一點沒有被粘住,趕快地頭也不回地飛跑了。
若是一匹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僅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進去,馬在那
里邊滾著,掙扎著,掙扎了一會,沒有了力氣那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險,很有
致命的可能。但是這種時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牽著馬或是拉著車子來冒這種險。
這大泥坑出亂子的時候,多半是在旱年,若兩三個月不下雨這泥坑子才到了真正危
險的時候。在表面上看來,似乎是越下雨越壞,一下了雨好像小河似的了,該多麼危險,
有一丈來深,人掉下去也要沒頂的。其實不然,呼蘭河這城裡的人沒有這么傻,他們都
曉得這個坑是很厲害的,沒有一個人敢有這樣大的膽子牽著馬從這泥坑上過。
可是若三個月不下雨,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幹下去,到後來也不過是二三尺深,
有些勇敢者就試探著冒險的趕著車從上邊過去了,還有些次勇敢者,看著別人過去,也
就跟著過去了。一來二去的,這坑子的兩岸,就壓成車輪經過的車轍了。那再後來者,
一看,前邊已經有人走在先了,這懦怯者比之勇敢的人更勇敢,趕著車子走上去了。
誰知這泥坑子的底是高低不平的,人家過去了,可是他卻翻了車了。
車夫從泥坑爬出來,弄得和個小鬼似的,滿臉泥污,而後再從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馬,
不料那馬已經倒在泥污之中了,這時候有些過路的人,也就走上前來,幫忙施救。
這過路的人分成兩種,一種是穿著長袍短褂的,非常清潔。看那樣子也伸不出手來,
因為他的手也是很潔凈的。不用說那就是紳士一流的人物了,他們是站在一旁參觀的。
看那馬要站起來了,他們就喝彩,「噢!噢!」地喊叫著,看那馬又站不起來,又
倒下去了,這時他們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幾聲。不過這喝的是倒彩。
就這樣的馬要站起來,而又站不起來的鬧了一陣之後,仍然沒有站起來,仍是照原
樣可憐地躺在那裡。這時候,那些看熱鬧的覺得也不過如此,也沒有什麼新花樣了。於
是星散開去,各自回家去了。
現在再來說那馬還是在那裡躺著,那些幫忙救馬的過路人,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
是這城裡的擔蔥的、賣菜的、瓦匠、車夫之流。他們卷卷褲腳,脫了鞋子,看看沒有什
么辦法,走下泥坑去,想用幾個人的力量把那馬抬起來。
結果抬不起來了,那馬的呼吸不大多了。於是人們著了慌,趕快解了馬套。從車子
把馬解下來,以為這回那馬毫無擔負的就可以站起來了。
不料那馬還是站不起來。馬的腦袋露在泥漿的外邊,兩個耳朵哆嗦著,眼睛閉著,
鼻子往外噴著突突的氣。
看了這樣可憐的景象,附近的人們跑回家去,取了繩索,拿了絞錐。用繩子把馬捆
了起來,用絞錐從下邊掘著。人們喊著號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橋梁似的,把馬抬出來
了。
馬是沒有死,躺在道旁。人們給馬澆了一些水,還給馬洗了一個臉。
看熱鬧的也有來的,也有去的。
第二天大家都說:
「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馬。」
雖然馬沒有死,一哄起來就說馬死了。若不這樣說,覺得那大泥坑也太沒有什麼威
嚴了。
在這大泥坑上翻車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凍住的季節之外,其餘的時
間,這大泥坑子像它被賦給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漲了,水落了,過些日子大了,
過些日子又小了。大家對它都起著無限的關切。
水大的時間,不但阻礙了車馬,且也阻礙了行人,老頭走在泥坑子的沿上,兩條腿
打顫,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嚇得狼哭鬼叫。
一下起雨來這大泥坑子白亮亮地漲得溜溜地滿,漲到兩邊的人家的牆根上去了,把
人家的牆根給淹沒了。來往過路的人,一走到這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擊。是
要奮斗的,捲起袖子來,咬緊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來,手抓著人家的板牆,心臟
撲通撲通地跳,頭不要暈,眼睛不要花,要沉著迎戰。
偏偏那人家的板牆造得又非常地平滑整齊,好像有意在危難的時候不幫人家的忙似
的,使那行路人不管怎樣巧妙地伸出手來,也得不到那板牆的憐憫,東抓抓不著什麼,
西摸也摸不到什麼,平滑得連一個疤拉節子也沒有,這可不知道是什麼山上長的木頭,
長得這樣完好無缺。
掙扎了五六分鍾之後,總算是過去了。弄得滿頭流汗,滿身發燒,那都不說。再說
那後來的人,依法炮製,那花樣也不多,也只是東抓抓,西摸摸。弄了五六分鍾之後,
又過去了。
一過去了可就精神飽滿,哈哈大笑著,回頭向那後來的人,向那正在艱苦階段上奮
斗著的人說:
「這算什麼,一輩子不走幾回險路那不算英雄。」
可也不然,也不一定都是精神飽滿的,而大半是被嚇得臉色發白。有的雖然已經過
去了多時,還是不能夠很快地抬起腿來走路,因為那腿還在打顫。
這一類膽小的人,雖然是險路已經過去了,但是心裡邊無由地生起來一種感傷的情
緒,心裡顫抖抖的,好像被這大泥坑子所感動了似的,總要回過頭來望一望,打量一會,
似乎要有些話說。終於也沒有說什麼,還是走了。
有一天,下大雨的時候,一個小孩子掉下去,讓一個賣豆腐的救了上來。
救上來一看,那孩子是農業學校校長的兒子。
於是議論紛紛了,有的說是因為農業學堂設在廟里邊,沖了龍王爺了,龍王爺要降
大雨淹死這孩子。
有的說不然,完全不是這樣,都是因為這孩子的父親的關系,他父親在講堂上指手
畫腳的講,講給學生們說,說這天下雨不是在天的龍王爺下的雨,他說沒有龍王爺。你
看這不把龍王爺活活地氣死,他這口氣那能不出呢?所以就抓住了他的兒子來實行因果
報應了。
有的說,那學堂里的學生也太不像樣了,有的爬上了老龍王的頭頂,給老龍王去戴
了一個草帽。這是什麼年頭,一個毛孩子就敢惹這么大的禍,老龍王怎麼會不報應呢?
看著吧,這還不能算了事,你想龍王爺並不是白人呵!你若惹了他,他可能夠饒了你?
那不像對付一個拉車的、賣菜的,隨便的踢他們一腳就讓他們去。那是龍王爺呀!龍王
爺還是惹得的嗎?
有的說,那學堂的學生都太不像樣了,他說他親眼看見過,學生們拿了蠶放在大殿
上老龍王的手上。你想老龍王哪能夠受得了。
有的說,現在的學堂太不好了,有孩子是千萬上不得學堂的。一上了學堂就天地人
鬼神不分了。
有的說他要到學堂把他的兒子領回來,不讓他念書了。
有的說孩子在學堂里念書,是越念越壞,比方嚇掉了魂,他娘給他叫魂的時候,你
聽他說什麼?他說這叫迷信。你說再念下去那還了得嗎?
說來說去,越說越遠了。
過了幾天,大泥坑子又落下去了,泥坑兩岸的行人通行無阻。
再過些日子不下雨,泥坑子就又有點像要幹了。這時候,又有車馬開始在上面走,
又有車子翻在上面,又有馬倒在泥中打滾,又是繩索棍棒之類的,往外抬馬,被抬出去
的趕著車子走了,後來的,陷進去,再抬。
一年之中抬車抬馬,在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沒有一個人說把泥坑子用土
填起來不就好了嗎?沒有一個。
有一次一個老紳士在泥坑漲水時掉在里邊了。一爬出來,他就說:
「這街道太窄了,去了這水泡子連走路的地方都沒有了,這兩邊的院子,怎麼不把
院牆拆了讓出一塊來?」
他正說著,板牆里邊,就是那院中的老太太搭了言。她說院牆是拆不得的,她說最
好種樹,若是沿著牆根種上一排樹,下起雨來人就可以攀著樹過去了。
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若說用土把泥坑來填平的,一個人也沒有。
這泥坑子里邊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泥坑
里邊。
原因是這泥坑上邊結了一層硬殼,動物們不認識那硬殼下面就是陷阱,等曉得了可
也就晚了。它們跑著或是飛著,等往那硬殼上一落可就再也站不起來了。白天還好,或
者有人又要來施救。夜晚可就沒有辦法了。它們自己掙扎,掙扎到沒有力量的時候就很
自然地沉下去了,其實也或者越掙扎越沉下去的快。有時至死也還不沉下去的事也有。
若是那泥漿的密度過高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事。
比方肉上市,忽然賣便宜豬肉了,於是大家就想起那泥坑子來了,說:
「可不是那泥坑子里邊又淹死了豬了?」
說著若是腿快的,就趕快跑到鄰人的家去,告訴鄰居。
「快去買便宜肉吧,快去吧,快去吧,一會沒有了。」
等買回家來才細看一番,似乎有點不大對,怎麼這肉又紫又青的!可不要是瘟豬肉。
但是又一想,哪能是瘟豬肉呢,一定是那泥坑子淹死的。
於是煎、炒、蒸、煮,家家吃起便宜豬肉來。雖然吃起來了,但就總覺得不大香,
怕還是瘟豬肉。
可是又一想,瘟豬肉怎麼可以吃得,那麼還是泥坑子淹死的吧!
本來這泥坑子一年只淹死一兩只豬,或兩三口豬,有幾年還連一個豬也沒有淹死。
至於居民們常吃淹死的豬肉,這可不知是怎麼一回事,真是龍王爺曉得。
雖然吃的自己說是泥坑子淹死的豬肉,但也有吃了病的,那吃病了的就大發議論說:
「就是淹死的豬肉也不應該抬到市上去賣,死豬肉終究是不新鮮的,稅局子是干什
么的,讓大街上,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賣起死豬肉來?」
那也是吃了死豬肉的,但是尚且沒有病的人說:
「話可也不能是那麼說,一定是你疑心,你三心二意的吃下去還會好。你看我們也
一樣的吃了,可怎麼沒病?」
間或也有小孩子太不知時務,他說他媽不讓他吃,說那是瘟豬肉。
這樣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歡。大家都用眼睛瞪著他,說他:
「瞎說,瞎說!」
有一次一個孩子說那豬肉一定是瘟豬肉,並且是當著母親的面向鄰人說的。
那鄰人聽了倒並沒有堅決的表示什麼,可是他的母親的臉立刻就紅了。伸出手去就
打了那孩子。
那孩子很固執,仍是說:
「是瘟豬肉嗎!是瘟豬肉嗎!」
母親實在難為情起來,就拾起門旁的燒火的叉子,向著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過去。
於是孩子一邊哭著一邊跑回家裡去了。
一進門,炕沿上坐著外祖母,那孩子一邊哭著一邊撲到外祖母的懷里說:
「姥姥,你吃的不是瘟豬肉嗎?我媽打我。」
外祖母對這打得可憐的孩子本想安慰一番,但是一抬頭看見了同院的老李家的奶奶
站在門口往裡看。
於是外祖母就掀起孩子後衣襟來,用力地在孩子的屁股上哐哐地打起來,嘴裡還說
著:
「誰讓你這么一點你就胡說八道!」
一直打到李家的奶奶抱著孩子走了才算完事。
那孩子哭得一塌糊塗,什麼「瘟豬肉」不「瘟豬肉」的,哭得也說不清了。
總共這泥坑子施給當地居民的福利有兩條:
第一條:常常抬車抬馬,淹雞淹鴨,鬧得非常熱鬧,可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
第二條就是這豬肉的問題了,若沒有這泥坑子,可怎麼吃瘟豬肉呢?吃是可以吃的,
但是可怎麼說法呢?真正說是吃的瘟豬肉,豈不太不講衛生了嗎?有這泥坑子可就好辦,
可以使瘟豬變成淹豬,居民們買起肉來,第一經濟,第二也不算什麼不衛生。



東二道街除了大泥坑子這番盛舉之外,再就沒有什麼了。
也不過是幾家碾磨房,幾家豆腐店,也有一兩家機房,也許有一兩家染布匹的染缸
房,這個也不過是自己默默地在那裡做著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可以使別人開心的,也
不能招來什麼議論。那裡邊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
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
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
比方就是東二道街南頭,那賣豆芽菜的王寡婦吧:她在房脊上插了一個很高的桿子,
桿子頭上挑著一個破筐。因為那桿子很高,差不多和龍王廟的鐵馬鈴子一般高了。來了
風,廟上的鈴子格棱格棱地響。王寡婦的破筐子雖是它不會響,但是它也會東搖西擺地
作著態。
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王寡婦一年一年地賣著豆芽菜,平靜無事,過著安詳的日
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
這事情似乎轟動了一時,家傳戶曉,可是不久也就平靜下去了。不但鄰人、街坊,
就是她的親戚朋友也都把這回事情忘記了。
再說那王寡婦,雖然她從此以後就瘋了,但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她仍還是靜靜
地活著,雖然偶爾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廟台上狂哭一場,但一哭過了之後,
她還是平平靜靜地活著。
至於鄰人街坊們,或是過路人看見了她在廟台上哭,也會引起一點惻隱之心來的,
不過為時甚短罷了。
還有人們常常喜歡把一些不幸者歸劃在一起,比如瘋子傻子之類,都一律去看待。
哪個鄉、哪個縣、哪個村都有些個不幸者,瘸子啦、瞎子啦、瘋子或是傻子。
呼蘭河這城裡,就有許多這一類的人。人們關於他們都似乎聽得多、看得多,也就
不以為奇了。偶爾在廟台上或是大門洞里不幸遇到了一個,剛想多少加一點惻隱之心在
那人身上,但是一轉念,人間這樣的人多著哩!於是轉過眼睛去,三步兩步地就走過去
了。即或有人停下來,也不過是和那些毫沒有記性的小孩子似的向那瘋子投一個石子,
或是做著把瞎子故意領到水溝里邊去的事情。
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化子,至少在呼蘭河這城裡邊是這樣。
人們對待叫化子們是很平凡的。
門前聚了一群狗在咬,主人問:
「咬什麼?」
僕人答:
「咬一個討飯的。」
說完了也就完了。
可見這討飯人的活著是一錢不值了。
賣豆芽菜的女瘋子,雖然她瘋了還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還到廟台上去哭
一場,但是一哭完了,仍是得回家去吃飯、睡覺、賣豆芽菜。
她仍是平平靜靜地活著。



再說那染缸房裡邊,也發生過不幸,兩個年青的學徒,為了爭一個街頭上的婦人,
其中的一個把另一個按進染缸子給淹死了。死了的不說,就說那活著的也下了監獄,判
了個無期徒刑。
但這也是不聲不響地把事就解決了,過了三年二載,若有人提起那件事來,差不多
就像人們講著岳飛、秦檜似的,久遠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同時發生這件事情的染缸房,仍舊是在原址,甚或連那淹死人的大缸也許至今還在
那兒使用著。從那染缸房發賣出來的布匹,仍舊是遠近的鄉鎮都流通著。藍色的布匹男
人們做起棉褲棉襖,冬天穿它來抵禦嚴寒。紅色的布匹,則做成大紅袍子,給十八九歲
的姑娘穿上,讓她去做新娘子。
總之,除了染缸房子在某年某月某日死了一個人外,其餘的世界,並沒有因此而改
動了一點。
再說那豆腐房裡邊也發生過不幸:兩個伙計打仗,竟把拉磨的小驢的腿打斷了。
因為它是驢子,不談它也就罷了。只因為這驢子哭瞎了一個婦人的眼睛,(即打了
驢子那人的母親)所以不能不記上。
再說那造紙的紙房裡邊,把一個私生子活活餓死了。因為他是一個初生的孩子,算
不了什麼。也就不說他了。

您好,因為全文太長,不能全放在這,下面這個是網址,全文在裡面:http://www.shuku.net/novels/prose/xiaohongsw/flhz01.html

Ⅱ 誰有蕭紅的《呼蘭河傳》有聲小說

http://www.tingbook.com/book/2878.html

Ⅲ 《呼蘭河傳》書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於1940年9月1日見載於香港《星島日報》,1940年12月12日,蕭紅於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作,12月27日全稿連載完。該作品以蕭紅自己童年生活為線索,把孤獨的童話故事串起來,形象地反映出呼蘭這座小城當年的社會風貌、人情百態,從而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陋習在社會形成的毒瘤,以及這毒瘤潰爛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災難。
文本中的「呼蘭河」,它不是《呼蘭府志》所記載的那條流動的呼蘭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蘭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Ⅳ 《呼蘭河傳》

很長,打不完

Ⅳ 求蕭紅《呼蘭河傳》全文。



東二道街除了大泥坑子這番盛舉之外,再就沒有什麼了。
也不過是幾家碾磨房,幾家豆腐店,也有一兩家機房,也許有一兩家染布匹的染缸
房,這個也不過是自己默默地在那裡做著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可以使別人開心的,也
不能招來什麼議論。那裡邊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
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
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
比方就是東二道街南頭,那賣豆芽菜的王寡婦吧:她在房脊上插了一個很高的桿子,
桿子頭上挑著一個破筐。因為那桿子很高,差不多和龍王廟的鐵馬鈴子一般高了。來了
風,廟上的鈴子格棱格棱地響。王寡婦的破筐子雖是它不會響,但是它也會東搖西擺地
作著態。
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王寡婦一年一年地賣著豆芽菜,平靜無事,過著安詳的日
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
這事情似乎轟動了一時,家傳戶曉,可是不久也就平靜下去了。不但鄰人、街坊,
就是她的親戚朋友也都把這回事情忘記了。
再說那王寡婦,雖然她從此以後就瘋了,但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她仍還是靜靜
地活著,雖然偶爾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廟台上狂哭一場,但一哭過了之後,
她還是平平靜靜地活著。
至於鄰人街坊們,或是過路人看見了她在廟台上哭,也會引起一點惻隱之心來的,
不過為時甚短罷了。
還有人們常常喜歡把一些不幸者歸劃在一起,比如瘋子傻子之類,都一律去看待。
哪個鄉、哪個縣、哪個村都有些個不幸者,瘸子啦、瞎子啦、瘋子或是傻子。
呼蘭河這城裡,就有許多這一類的人。人們關於他們都似乎聽得多、看得多,也就
不以為奇了。偶爾在廟台上或是大門洞里不幸遇到了一個,剛想多少加一點惻隱之心在
那人身上,但是一轉念,人間這樣的人多著哩!於是轉過眼睛去,三步兩步地就走過去
了。即或有人停下來,也不過是和那些毫沒有記性的小孩子似的向那瘋子投一個石子,
或是做著把瞎子故意領到水溝里邊去的事情。
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化子,至少在呼蘭河這城裡邊是這樣。
人們對待叫化子們是很平凡的。
門前聚了一群狗在咬,主人問:
「咬什麼?」
僕人答:
「咬一個討飯的。」
說完了也就完了。
可見這討飯人的活著是一錢不值了。
賣豆芽菜的女瘋子,雖然她瘋了還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還到廟台上去哭
一場,但是一哭完了,仍是得回家去吃飯、睡覺、賣豆芽菜。
她仍是平平靜靜地活著。

Ⅵ 誰有蕭紅的《呼蘭河傳》全文,附加有聲小說。請發我郵箱謝謝[email protected]

蕭紅的《呼蘭河傳》全文,附加有聲小說

已發送
收到?

Ⅶ 誰有《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書是作者蕭紅對幼年回憶的描寫。 作者的童年是在呼蘭河小城度過的, 故本書所記的就是這小城中所發生的事。所記的是作者的童年生活。 它看似快樂、 多姿采, 但實際上作者是寂寞的。雖然然在呼蘭河小城中像是有很多充滿音響與色彩的活動, 把小城擠滿著參與「盛事」的人群, 但不能否認的是, 在這熱鬧氣氛背後的生活依然是刻板單調的。 我們不難從書中的描寫體會到作者的寂寞。 作者沒有在書中聲聲喊「寂寞、 寂寞」, 但她的主觀感情卻毫不客氣地融入客觀的事物當中, 如在第四章中, 每一節都以「我家是很荒涼的」或「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作為開頭。 院子的荒涼與否其實是在於其主人的心境罷了。 又如第五章中「我玩的時候, 除了在後花園里, 有祖父陪著。 其餘的玩法, 就只有我自己了。」可見作者的童年並沒有同年齡的玩伴, 只是天天在後園混,那時的花草樹木,那時所發生的事就是她童年生活的一切, 就算她找到雜物房裡新奇的東西, 又或以園子中的大缸子作玩具, 也都是獨自一人去尋找個中的「樂趣」,關心她、愛護她, 唯一與她作伴的就只有老祖父一人了。 甚至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 她的父母也如同陌生人一般, 書中描寫作者的父母的文字絕無僅有,這樣一來, 日常生活彷佛與父母無甚關系,無疑更加加深了童年生活的寂寞。 所以, 作者形容她那寂寞的童年是「就這樣一天一天的, 祖父,後園, 我, 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Ⅷ 誰有《呼蘭河傳》MP3版本的有聲小說

P3版本
P3版本

閱讀全文

與呼蘭河傳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越小說女主會仙術 瀏覽:979
總裁小說網txt下載 瀏覽:215
亞馬遜漂流記有聲小說 瀏覽:813
網路小說黑火 瀏覽:486
女主在部隊訓練的小說 瀏覽:563
月關哪本小說好看 瀏覽:898
莫言短篇小說大嘴 瀏覽:314
洛天依同人系統小說 瀏覽:435
女主當空姐的小說 瀏覽:484
哈金小說落地在線閱讀 瀏覽:720
不用下載的好看小說網站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447
玄幻煉丹完結小說 瀏覽:214
割下女人頭顱的玄幻小說 瀏覽:102
暴露狂小說TXT下載 瀏覽:388
年雅璇霍凌沉小說免費筆唱 瀏覽:29
聽鬼故事最恐怖的有聲小說排行榜 瀏覽:403
古代奮斗那些年小說下載 瀏覽:961
征服小蘿莉短篇小說 瀏覽:284
b穿越系統l好看小說 瀏覽:154
女主叫商什麼的穿越小說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