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找一篇諷刺短篇小說
《自知之明》 紀伯倫
貝魯特。
一個細雨蒙蒙的夜晚,賽里姆坐在寫字台前,台上放著許多古書和紙。
賽里姆正在讀一篇哲學通信,那是蘇格拉底示意門生柏拉圖要有「自知之明」的一篇文章。
賽里姆邊細讀文中那些珍貴字句,邊回憶哲學家及導師們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述。他發現,西方思想家無不堅守蘇格拉底的思想,東方學者也都遵循蘇格拉底的教誨。讀著想著……賽里姆的思想完全沉浸在了「自知之明」題目中,禁不住突然站起來,伸展雙臂,高聲喊道:
「是的,是的!自知之明乃各門學問之母!我嘛,應該知道自己。我完全了解自己。了解我的個性,細微入里,我理當揭開我心靈的幕簾,除去心靈深處的飾物,同時闡明:我的精神存在的意義在於物質存在,物質存在的秘密在於精神存在。」
賽里姆侃侃而談,激情洋溢,異乎尋常,雙目間燃燒著渴求自知的火炬。之後,他走進隔壁房間,塑像似的站在上頂天花板、下到地面的巨大玻璃鏡前,留神觀看自己的身影,仔細端詳自己的面容,看過自己的頭形,又照自己的整個形體-…
就這樣,賽里姆站了半個鍾頭,彷彿永恆觀念已將宏偉思想降予他,使他憑借其力量,足以明察自己的靈魂深處,令其內心各個角落充滿光明。接著,他從容不迫地張開口,自言自語說:
「我身材矮小;拿破崙、雨果也都是小個子。
「我的前額狹窄;蘇格拉底、斯賓諾莎也都是窄額頭。
「我的前頂光禿;莎士比亞也有個光禿前頂。
「我的鼻子大,且有個彎兒;賽凡魯拉、伏爾泰和喬治·華盛頓,都生著鷹鉤鼻。
「我有眼病;使徒保羅和尼采亦均有眼疾。
「我的嘴大,下唇前凸;西塞羅和路易十四也都是大嘴凸唇。
「我的脖子粗;翰尼巴勒、邁爾蓋斯·安東尼奧也是粗脖子。
「我的耳朵長且外凸;拜倫、塞萬提斯也都生著一對扇風耳。
「我顴骨凸出,面頰下凹;拉菲特、林肯也是這樣。
「我的兩個肩膀不一般平,而是一高一低;奧比塔、艾迪布·伊斯哈格亦如此。「我手掌粗大,手指短小;佩利科、但丁也是這樣。
「總而言之,我體態瘦弱,就像大多數思想家那樣,因勞心而累垮了軀體。奇怪的是,我像巴爾扎克一樣,寫作或閱讀時,身邊總放著咖啡壺。此外,我像托爾斯泰和馬克西姆·高爾基,喜與平民交往。
「我一兩天才洗一次手臉;貝多芬、沃爾特和泰曼,都有這種習慣。奇妙的是,我像薄伽丘和倫勃朗,喜歡探聽女人的消息,希望知道她們在丈夫不在家時的所作所為。
「我饞酒,堪與諾亞、艾卜·努瓦斯、德彪西和馬爾羅相比;我貪食美味,可與彼得大帝和白什爾·舍哈比國王並論。」
賽里姆先生沉默片刻,然後用指尖摸著腦門,又說道:
「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實際情況!古今偉人的特質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一個具有這樣優點的青年人,必定能在這個世界上干出一番偉大事業。
「自知之明乃格言之首。今夜,我已經了解自己。自今夜始,我將開始一項偉大的工作;那是這個世界啟示我的,並給我的靈魂注入了各種不同因素。我曾陪伴過人類的若干偉人,自諾亞至蘇格拉底、薄伽丘及艾哈邁德·法里斯·舍德亞格。我不知道我將開始的那項偉大工作是什麼。但是,像我這樣一個集物質與精神於一身的人,確乎是日夜所創造的奇跡。我已經了解自己。是的!憑安拉起誓,我已充分知道自己。願我的靈魂長在,個性永存,宇宙久在,直至我的大業告成。」
賽里姆先生在房間里踱來踱去,人的外觀掛在他那醜陋的面孔上,他邊走邊動,用貓叫聲混雜著骨頭碰撞的音調,重復著艾布·阿拉的詩句:
縱然僅留下我一個人,
也要創出空前的奇跡。
一個時辰過後,我們這位朋友身裹襤褸衣衫,躺在他那張破床上睡著了,鼾聲如雷,響徹天空;那響聲與其說像人打呼嚕,不如說更像石磨轟鳴。
『貳』 中國現代諷刺短篇小說txt 有什麼 謝謝
魯迅的《阿Q正傳》
《中國現代史》
韓寒的《三重門》、《長安亂》、《他的國》
還有很多吶,去逛逛書店也可以找到很多。
『叄』 馬克吐溫的3篇什麼短篇小說把諷刺的矛頭對准了美國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
早期(19世紀60年代),早期創作從南北戰爭期間開始,他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世界觀初步形成。戰爭結束後,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的虛偽性逐漸暴露,資本主義制度的丑惡也逐漸明顯;同時,美國國內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片表面的繁榮。當時,馬克•吐溫對整個資本主義制度還充滿著幻想,這個時期所寫的幽默、詼諧的作品充滿著輕松、歡樂的調子。雖然他對當時投機取巧的風氣、迷信落後的習俗、小市民的庸俗習氣都作了嘲笑和揭發,但是挖掘不深,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種淡淡的嘲諷。
《競選州長》(1870)是馬克•吐溫早期的一篇優秀短篇小說。作者利用紐約州州長競選這一側面,僅僅抓住資產階級報紙專事造謠、誣陷這一特徵,有力地揭露素稱「最民主」的美國「民主」選舉的虛偽,指出它不過是對人民的欺騙與愚弄。作品篇幅短小,但是寫得潑辣有力,用誇張、諷刺的筆法烘托出喜劇的氣氛,突出諷刺的主題,為「美國的民主」描繪了一幅絕妙的諷刺畫。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是馬克•吐溫的另一篇短篇佳作。作品通過華工艾頌喜踏上美國陸地後的遭遇,用理想的「美好」和現實的可怕做鮮明的對照,用喜劇的情節突出了他的苦難,增強了作品的批判意義。
《百萬英鎊》根據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張美國窮小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倫敦的兩位富翁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鈔票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並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愛情。影片以其略帶誇張的藝術手法再現大師小說中諷刺與幽默,揭露了20世經初英國社會的拜金主義。
早期創作,證明馬克•吐溫不單是一個幽默作家,而且是一位目光銳利、關心社會問題的批評家。
『肆』 怎樣寫好一篇諷刺性的短篇小說
1~可以借鑒一些,如格列佛游記等
2~注意感情的表達,要含蓄
3~可以用很多筆墨描寫專
3~一般對比呀,反屬襯呀都需要用到
4~一定一定要讓人讀者真實,要有真實感和真情實意(這是最重要的!)
5~手打,很累,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伍』 求短篇諷刺小說
個人比較喜歡那個《差不多先生傳》~
『陸』 短篇諷刺小說
曾經有個人,沒有頭發,天生就是光頭。每當他遇到一個人,就會很認真地問,猜猜回他有多少頭發。別答人總是回答不上來,這也使得他非常惱火,竟然沒有人告訴他確切答案!因為頭發長在眼睛上面,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不會看到頭頂的真實面貌,即使憑借鏡子,也只能看到被禁錮的一面。當他求助外人時,他們真的很難說出他有多少頭發,因為他是光頭,誰知道他黑乎乎的頭上有多少頭發呢!於是,他不得不找一個數數專家,也許只有他才能讓主人滿意。該專家很快就對這個棘手的問題產生興趣,並申請巨大的科研基金對此立項。經過多年孜孜不倦地研究,問題越來越多,復雜程度也越來越令人震驚。不知為何,專家遂名揚四海,家喻戶曉。主人也逐漸成為大有名氣的小明星,無論走到哪,都是眾星捧月,萬人空巷。突然有一天,主人的頭發意外地長出來,小荷才露尖尖角,馬上引起萬人矚目,此非常事件,似乎是對專家的打擊,他執意要求退出研究,主人卻因此感到郁悶。長了頭發以後,好像被人拋棄一般,跟凡人一樣,再也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
『柒』 有沒有那種比較諷刺的短篇小說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其中有一篇是《連升三級》講一個目不識丁卻無意中專受得皇帝跟前紅人「九屬千歲」指引進入考場,用一隻蟲子腳上蘸墨在試卷上亂爬,最後考官深覺這位考生與九千歲關系非比尋常,攝於九千歲威勢給考卷滿分,那個考生也因著陰差陽錯的誤會官運亨通,連升三級,最後文章最後一段是四個字「一群混蛋!」,讓讀者深感大快人心。
PS:貌似不是現狀。。。樓主當滿足我的傾訴欲吧~
『捌』 三大文字諷刺短篇小說家是哪三個
歐亨利,莫泊桑,契訶夫
『玖』 馬克吐溫諷刺美國社會的短篇小說
競選州長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鍍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