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交友短篇小說

交友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8-08 06:33:06

❶ 名人交友的短小故事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捲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

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1)交友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先授樞密副使,之後拜為參知政事,九月,范仲淹等人發起「慶歷新政」。

❷ 要一篇關於友誼的短篇小說,不要愛情,要純潔的,可以作為日誌!

把友誼進行到底(短篇小說)
藍已經記不起是何時與塵加為好友的了,也記不起,到底是誰加誰的。

他認為:這些細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已經相識相知了。

本來,各人都有各人的人生單行道,若無特別的事情發生,他們就會沿著自已的人生單行道,往前,再往前,一直到終老。不會有認識的機會。

相識的機會很偶然,但偶然中也有著必然。

一個他們都認識的朋友----漢,在網路上發生了一件很轟動的事情。我們姑且將之稱為-----漢事件。頓時掀起瀚然風波。一時間,網路上鋪天蓋地的批評如潮水般涌來。讓漢承受著莫大的壓力。

藍認識漢的時間不長也不短,對他的了解更是不多。核心的、隱密的資料都是一塌糊塗的不知道。對於網上交友,藍一向做得很好,他恪守著網上交友的潛規則:不問年齡、不問職業、不問收入、不問住址、、、、、、、、唯一知道的只是對方的網名,僅此而已。藍相信,隨著交往的深入,該知道的終究會知道,不該知道的東東你問了也沒用。所以,藍的朋友很多。

在藍和漢他們的那個圈子裡,對於漢事件,藍選擇了沉默,不發表任何意見。雖然這不是他的性格,但生活教會了他這樣做。

私底下,藍還是會關注著網路上對漢的攻擊和評價,然後根據形勢的發展,適時給漢一點點意見,鼓勵他勇敢面對現實,爭取早日把事情了結。並告誡他應注意的事項。

塵是一個資深網蟲,曾經是漢的好友之一,在網路上享有極高的人氣。因為漢事件,把藍和塵都拖到漩渦的邊緣。很多朋友私底下都會找他們打聽事情的真相。

因此,藍和塵很自然的認識了。基於當時的情況,他們談論的話題也僅止於漢和漢事件,其他話題很少涉及。隨著時間的推移,藍和塵的談資開始變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泛。幾乎無所不談。

塵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女孩子,每每在網上看見好文章,總會鏈接過來發給藍看,而藍也會放下手上的事情,馬上打開鏈接觀看,然後把讀後感向塵匯報,就像學生向老師匯報成績一樣。

就這樣平平淡淡的過了半年。藍覺得和塵已經是好朋友了。但他們居然沒有視頻過,也沒有彼此的照片,更加沒有電話號碼。

他們的見面都僅止於網上神交。哪一個沒上網,也就碰不著了。

藍覺得這樣不太好。他覺得還應該有另一種方式可以讓他們經常聯系。不管他們有沒有上網,都可以自由的溝通。這就是移動的力量。

在一次聊天快結束的時候,藍很自然的問塵:塵,可以留個電話號碼嗎?在藍當時的心目中,這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個號碼也不會對她造成任何不良影響。頂多也是有空發個信息而已。

塵說:要號碼幹嘛?我不習慣給號碼別人,這是我私人號碼。除非是老死,否則我不會告訴他/她。

藍當時覺得很失落,不為別的,只為塵的那句:除非是老死,否則我不會告訴他/她。

這讓藍很心痛。他知道他還遠遠不是塵的老死。

這個感覺讓藍的心情整整低迷了二十四小時。

二十四小時後,藍想通了。

就這樣也不錯,何必要求太多呢。有緣就在網上見見面聊聊天,雲游天下,縱談國事家事大件事。有個號碼又能咋樣?徒增煩惱。

朋友,原本就應該是這樣的。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

這樣的朋友,不涉及到任何利益,沒有任何居心。簡單、純粹。就像廣告上說的那樣:就這樣挺好。

所以,藍決定,就這樣把網路友誼進行到底

❸ 關於「友誼」的短篇小說

Friendship is a kind of relationship that many accompany you all your life. The relationship with your wife or husband occurs only after you are married and runs the risks of being cut down by divorce. The relationship with your parents will be put to an end with their passing away. The relationship with your children begins late in the middle of your life. You have an association with your colleagues, but it is always changing, because one day, one or another colleague may disappear suddenly out of your routine by changing jobs and you may similarly jump out of your colleagues' lives.
Some friendly relationships can be kept on argument and discussion,but it is usual for close friends to have similar ideas and beliefs,to have attitudes and interests in commen ---they often talk about "being on the same wavelength ".

❹ 交友簡短的小故事

焦耳求知——好學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權貴的虛榮
義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曾在佛羅倫薩雕刻了一尊石像,因為那尊雕像體積龐大,又將擺放在城市的顯要位置,米開朗基羅從構思、手法上竭盡全力。經過將近兩年的創作,米開朗基羅終於完成了作品。當他自己看到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時,他自己也為自己感到驕傲。作品預展時,佛羅倫薩萬人空巷,對他的創作嘆為觀止。最後連佛羅倫薩市長也來參觀了,眾多權貴圍在雕像前竊竊私語,等待市長發表意見。市長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幾眼,問:「作者來了嗎?」米開朗基羅被人請到市長面前。市長說:「雕石匠,我覺得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點,影響了整座雕像的藝術氛圍。」米開朗基羅聽罷說:「尊敬的市長,我會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說完,米開朗基羅便讓助手取出工具,提著石粉對石像的鼻子進行加工。米開朗基羅在石像的鼻子上抹著石粉。抹了一會兒,他來到市長面前,說:「尊敬的市長,我已經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現在還行嗎?」市長看了點點頭說:「雕石匠,現在好多了,這才是完美的藝術。
」市長走後,米開朗基羅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問:「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沒有加高啊?」米開朗基羅說:「可是,市長認為高了。
」據說那尊石像還矗立在佛羅倫薩的街頭,知道那尊石像來歷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諺語:「權貴的虛榮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摘自《知音》海外版第4期,作者流沙)

一句妙語求職成功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貝里的公司獲准登陸中國市場,他就發出了招聘廣告。公告很簡單,是這樣寫的:請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回答下面四位名人在說什麼。
1.1954年4月2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建校100周年,邀請愛因斯坦回母校演講,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說了這樣幾句話:「我學習中等,按照學校的標准,我算不上是個好學生,不過我後來發現,能忘掉在學校學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丁肇中回母校清華大學演講,在接受同學提問時說;「據我所知,在諾貝爾獎的90多位物理學家中,還沒有一位在學校里經常考第一;經常考倒數第一的到是有幾位。」
3.1999年3月27日,比爾.蓋茨應邀回母校哈佛大學去參加募捐活動,當記者問他是否願意繼續學習拿到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時,他向記者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國總統布希回到母校耶魯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由於他當年學習成績平平,在被問到現在的感想時,他說:「對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畢業生,我說『乾的好』,對那些成績較差的畢業生,我說『你可以去當總統』。」
有400多名優秀中國大學生參加了應聘。2003年3月10日,他的分公司在北京開業了,只有一個學生收到通知來參見他們的開業典禮。這位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學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外沒有,校門外總是把校門里的一切打亂重整。

那是你的油田
曾是美國首富的石油大亨保羅·蓋蒂,年輕時家境並不富裕,只有一片收成很差的旱田。
後來,在田裡挖水井的時候,田裡冒出一些黑濃濃的石油。於是水井變成了油井,旱田變成了油田,保羅·蓋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開始僱工開采起石油來。
保羅·蓋蒂很用心地經營自己的事業,沒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視。可是,他每次都能發現有人浪費原料,而且有閑人遊逛。他把工頭找來,要求工頭們消除浪費和清除閑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時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羅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我一去就能看得出浪費和閑人,而那些工頭天天在此,卻視而不見?後來,一位管理學家一句話點醒了保羅,他說:「那是你的油田。
」保羅立即召來各工頭,向他們宣布:「從今天起油田交給各位負責經營,效益的25%由各位全權支配。」從此,保羅再巡視油田時,發現不僅浪費現象消失,閑人也絕跡,而且產量大幅增加。
(摘自2月28日《羊城晚報》)

拿破崙對落水的士兵開槍
拿破崙一次騎馬穿過一片森林,看到一個不會游泳的士兵掉進水裡,正向深處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一團,因為他們誰也不會游泳。
拿破崙問:「他會游泳嗎?」回答:「只能劃幾下,現在不行了。
」拿破崙隨手從士兵手裡拿過一支手槍,朝落水者大聲喊道:「您趕快游回來,不然,我就開槍了。」說著真的向水裡開了兩槍。
落水的人聽見這么一說,猛然轉過頭來,拚命地劃著,居然很快靠上了岸。他不解地問拿破崙:「陛下,我都快嚇死了,你為什麼還要向我開槍?」拿破崙笑了:「傻瓜,不嚇你一下,你就真的淹死了,你看這幾個人誰能救你呢?你經這么一嚇,不是自己回過頭來救了自己嗎?」
(摘自《文明導刊》第4期)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嚴承章
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傳媒報道優秀醫務工作者的事跡時,曾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何人,他的「誓言」說了些什麼?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臘醫生,史載約生活在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據史載並非全是希氏之作。希氏一直被西方認作「西方醫學之父」,其「誓言」一直作為醫學道德准則。《西方文化大辭典》中記述的「誓言」是這樣的:「……我願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葯品給予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為婦人施墮胎手術。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結石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於專家為之。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並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尤不作誘奸之事。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系,我認為應守秘密者,我願保守秘密。倘使我嚴守上述誓言時,請求神祗讓我生命與醫術能無上光榮,我苟違誓,天神鬼神實共亟之。」
(摘自2003年6月9日《羊城晚報》)

磨 坊
流 沙
十九世紀的德國有個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蓋了一座佔地面積很大裝潢豪華的行宮。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行宮不遠處的一間磨坊十分礙眼,剛好把前面的風景給擋住了。威廉一世讓內務大臣去問清楚是誰的磨坊,然後給磨坊主一些錢,把它拆了。內務大臣找到那磨坊主,向磨坊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可是磨坊主說:「那是祖宗傳下來的財產,我要把它一代一代傳下去。」
威廉一世生氣了,派出自己的宮廷衛隊把房子強行給拆了。拆房子的時候,磨坊主對衛隊隊員們說:「皇帝當然權高勢重,但德國尚有法院在,此不公平之事我必訴之於法庭解決。」不久,法院作出判決,皇帝敗訴,而且必須「恢復原狀」。於是,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毀的磨坊重新建了起來。
幾十年後,威廉一世去世了,那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兒子因為經濟拮據,准備將磨坊出售給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認為皇室肯定認為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威廉二世卻給磨坊主的兒子六千馬克,並親筆寫了信,囑咐他這磨坊是德意志國家的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紀念,也是你們家族的光榮所在,要求把這磨坊世世代代傳下去。
在波茨坦市那座古舊的磨坊仍然還在,每年都有不少觀光者。特別是一些法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以觀摩磨坊為自己從業的必經程序。
(摘自2003年7月3日《新聞晨報》)

愛因斯坦給五千年後人類的一封信
聞 山
1938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親自打電話給愛因斯坦,請他寫一封信,把「我們時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訴5000年後的人。」愛因斯坦寫了。這信被裝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紐約世界博覽會地下,上面立一個石碑,說明後人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來。信中寫道:
我們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天才人物,他們的發明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舒適得多。我們早已利用機械的力量橫過海洋,並且利用機械力量可以使人類從各種辛苦繁重的體力勞動中最後解放出來。我們學會了飛行,我們用電磁波從地球的一個角落方便地同另一個角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生產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生怕失業,遭受悲慘的貧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國家裡的人民還不時互相殘殺。由於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將來,都不得不提心吊膽和極端痛苦。
我相信後代會以一種自豪的心情和正當的優越感來讀這封信。
(摘自《共鳴》2003年第3期)

路曲心直
黎 民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後很遠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
有一天,他發現,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於是,小和尚問方丈:「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干個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么近,又這么平坦,怎麼回來得這么晚呢?」
幾個小和尚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
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裡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志啊!」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雖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執著之光。
(摘自《遼寧青年》2003年第10期)

大師的風格
吳錫平在2003年7月6日《中國青年報》上撰文說,明末清初的啟蒙思想家顧炎武,把讀書和著書喻為「鑄錢」。他說:我曾說今人著書立說正如古人鑄銅造錢,古人從礦山中開采銅,而今人卻靠收買舊銅錢做原料,前者鑄的錢數量少,但品質精良,而後者不僅新鑄造出來的銅錢質量粗劣,而且把古人傳世之技藝給毀了。我一年多來,盡管從早到晚讀書,反復研究,只不過考慮清了幾個問題,數量雖少,但也算得上是直接從礦山中采銅吧!
文章說,可嘆的是,三百多年前學人的這段比喻卻一語切中了當今的現實。時下的學界正是浮躁之風盛行:重數量而輕質量,粗製濫造,動不動就是皇皇數萬、數十萬言的巨著,一年一本甚至幾本,寫書變得比寫論文還容易;拼湊之作比比皆是。
與這些「著作等身」的後輩學人相比,老一輩的學者們要「相形見絀」得多了。哲學大師維特根斯坦一輩子只出了一本書——《邏輯哲學論》,而且薄薄的不到80頁,以後便不再著書。直到他去世以後,別人才將他的筆記、講義匯編成書。就是這本披沙揀金的「小書」成就了大師一生的盛名。大師這樣一種集謙遜與浪漫與勇氣於一體的真誠真令人欽佩。我想這來自於他深厚的積累和深入的思考,來自於他良好的學術操守和道德情懷,來自於他優雅的氣質和恰當的自我認知。大師的風格,也應該是學界的一桿標尺,既指引學問的方向,又標識涵養和道德的高度。

懸崖邊上的智慧
謝隆艷

沙俄時代,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失足掉到了河裡。無論他怎樣大喊「救命」,在岸邊值勤的警察都無動於衷。落水人奄奄一息,慌亂中突然大喊:「打倒沙皇!」
這還了得,在當時的俄國,辱罵沙皇是要坐牢的。兩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把落水的人提上岸來,送進了警察局。溺水的人也因此得救。
當一個人被某種緣由逼入絕地時,智慧就會突然開花。這種現象被人稱為「懸崖邊上的智慧」。
英國著名大畫家索希爾有一次應英國女王的邀請,在皇宮里畫了幅大壁畫。為畫這幅巨制,畫家搭起了一個三層樓高的腳手架。女王帶領一批大臣前來觀看,當時索希爾正站在腳手架上全神貫注地審視著自己的作品。他一邊看一邊往後退,直退到了腳手架的邊緣,站在腳手架下的女王和大臣們全都嚇呆了,但誰也不敢出聲:大家知道,誰要是喊出聲來,索希爾一定會受到驚嚇,很可能掉到地上摔死。
這時,站在索希爾身邊的助手急中生智,他大步沖到壁畫前,拿起畫筆在壁畫上亂塗亂抹起來。索希爾見此勃然大怒,急忙奔上前去搶奪助手手裡的畫筆:「你瘋了嗎?」這樣。他的助手用逼出來的靈感,救了他的一條性命。
(摘自2003年7月3日《北方法制報》)

人生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卡莉·菲奧利娜是惠普的女總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學學習過。畢業25年後,她回到母校演講。她說:我在斯坦福上過的最難忘的一門課程是一次研討會,一次關於「中世紀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學」的研討會。
每一個星期我們都得閱讀一部有關中世紀哲學的著作,比如說阿奎拿(Aquinas)、培根(Bacon)、Abelard——都是些長篇巨作啊——我們一個星期平均要讀1000頁的東西。而每一個周末,我們就得把這些哲學家們的思想言論進行提煉,總結成一份僅有2頁紙的精髓。
當時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把它們縮成20頁的東西,然後10頁,最後到2頁,而且是單面的稿紙。這豈止是總結啊?這簡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還原成其最原始的形態,回復到事物最根本的精髓!
而緊接著的另一個星期,我們又開始著眼於另外一個哲學家的著作了。
這些思想家們的哲學和意識形態無疑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種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緻的「蒸餾」過程才是我真正學到的東西。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近乎頑固的技能。而一直以來,我都反復受益著。這是一種提取事物精髓,還原事物本質的綜合練習,而那門課程同時也讓我領悟了生命的意義。人生就是提取精華的過程。
(摘自《中國大學生》2003年第7期)

斯隆先生的愛好
林夕

斯隆先生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專業的經理人,在此以前,美國的大企業一直是「老闆」自己管理企業。
斯隆先生年輕時愛好交友、遊玩,也曾是個交遊廣闊的人,有許多好友,但是他擔任通用總裁以後,卻把自己孤立起來,不與同級主管親近,對他們都以禮相待,保持同樣距離。
「沒有人喜歡孤寂,我也喜歡交友,喜歡身邊有個伴,可是公司給我高薪,不是讓我來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評估公司里的人表現如何,從而做出正確的人事決策,假如我和我共事的人有交情,自然就會有好惡之分,會影響我做決定。因此,我不得在工作場合建立私交。」
不僅如此,斯隆先生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自己的愛好、家人。在介紹他的書中,他堅持不讓編輯加入兩頁介紹他的家庭、童年和早期生涯的文章。斯隆認為,「專業人才」不應該透露自己的興趣、信念和私人生活,這是他的私事,和「專業」無關。
也正因為如此,斯隆領導下的通用,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特別是他手下的35位高級主管,風格迥異,各有特色,這也正是通用的活力所在。
寫到這,我不僅想起最近從報上看到的一句話:「制度、條例再嚴我也不怕,最怕的是領導幹部沒有愛好。」這句話出自涉案金額最大的廈門遠華案主犯賴昌星之口。
(摘自2003年7月26日《新華日報》 )

這是你們的傑作
畢加索畢生反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出入巴黎的畢加索藝術館,有一天,畢加索發給每個德國軍人一幅他的「格爾尼卡」的復製品。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城市格爾尼卡遭德軍轟炸後的慘狀。一個德軍軍官指著畫問畢加索:「這是您的傑作嗎?」
「不,這是你們的傑作。」畢加索一句話使這個德軍官瞠目結舌。

善惡由心
流沙
蘇東坡信仰佛教。一次與方丈辯經,兩人坐於蒲團之上,相論許久。
方丈說:「我在對方的眼裡是什麼?」
蘇東坡說:「方丈你在我眼裡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說:「施主你在我眼裡是一朵花。」
蘇東坡滿意而歸,與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說:「佛家有言,心在地獄緣惡念,你心中有牛屎,才會把別人看成牛屎。」
蘇東坡聽罷,滿臉愧色。
任何善惡的念頭,在未變成行動和事實之前,其實在心中早已存在了,心中充滿惡念的人,看別人的眼光就會變異,而心中充滿友誼、寬容的人,便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歡樂。
佛家有地獄和天堂之說。心想行惡的人,心中充滿憤怒,做過惡事的人,因害怕別人發現他的惡事就會天天做惡夢,他雖在人間,心卻早在地獄中了。而行善之人,光明磊落,與人為善,無名利得失,雖身在塵世,心卻早在天堂了。
其實,善和惡有時只是一念之差,一線之距。看豐子愷先生的回憶錄,裡面記載著一段關於他的恩師李叔同的軼事。上音樂課時,有一個學生在下面看閑書,另一個學生則隨地吐痰。李先生是個極其嚴肅的人,他當場看到了卻不出聲,下課後,李先生請那兩位同學留下來,用很緩和的聲音對他們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閑書也不要隨地吐痰。兩個學生覺得老師小題大作,剛要申辯,只見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們鞠了一躬,兩個學生頓時滿臉通紅。
在善面前,只有春風化雨般的滋潤,這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一個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時候,一切塵世間的浮華光景早已退卻,只有一個個平等和應該尊重的靈魂。
——《解放日報》2003.10.24日

勇 氣
19世紀,在英國的名門公立學校——哈羅學校,常常會出現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個強悍的高個子男生,攔在一個新生的面前,頤指氣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來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斷然拒絕。高個子惱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領子,劈頭蓋腦地打起來,嘴裡還罵罵咧咧:「你這小子,為了讓你聰明點,我得好好開導你!」新生痛得齜牙咧嘴,卻並不肯乞憐告饒。
旁觀的學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鬨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個外表文弱的男生,看著這欺凌的一幕,眼裡漸漸湧出了淚水,終於忍不住嚷起來:「你到底還要打他幾下才肯罷休!」
高個子朝那個又尖又細的抗議的聲音望去,一看也是個瘦弱的新生,就惡狠狠地罵道:「你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問這個干嗎?」
那個新生用含淚的眼睛盯著他,毫不畏懼地回答:「不管你還要打幾下,讓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頭吧。」
高個子看著他的眼淚,聽到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從這以後,學校城反抗惡行暴力的聲音開始響亮,幫助弱者的善舉也逐漸增多,兩個新生也成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毆打的少年,深感愛與善的可貴,後來成為英國頗負盛名的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挺身而出,願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人生途中,我們也需要像拜倫一樣,在別人只是畏懼地逃避,或幸災樂禍地觀看時,能夠拿出罕有的勇氣,為了善,為了愛,也為了啟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靈。

五元和十元
有一個美國鄉村小孩,人家拿出一張五元紙幣和一張十元紙幣送他,讓他挑一張,他挑了那張五元紙幣。人們都說他笨,紛紛嘲弄他、笑話他。這事傳了出去、很多人都來找他試驗,結果還是這樣,這事也就傳得越來越遠了。過了幾十年,這個小孩成了美國總統。有記者向他問起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總統答。
「那您為什麼要五元,不要十元呢?」
「如果我一開始就要十元,那以後還有誰拿錢來試探我是不是真的很愚蠢呢?」
世上不少聰明人,猶如這位美國總統。他得了便宜,卻能讓對方也覺得愉快。世上也有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自以為是地笑話別人,卻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笨蛋。

自由的價值
今年盛夏,戰功赫赫的美國四星上將弗蘭克斯將軍退役了。國防部長、各界名人,愛戴他的士兵們,都在歡送儀式上向他致敬,這位服役將近四十年的老兵,退役後,很多優厚待遇也就隨之失去。然而他卻淡然處之。他說:「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被稱為自由。自由的價值高於一切。」自由的意義,在於其人格的獨立和思想的自在。
華盛頓功成身退,在總統任期內,他曾經兩度提出辭職。在他離開政治舞台的時候,他說,「朋友們,重新選舉一位公民來管理美國政府的日子已為期不遠……我以良好的意願在政府的組織與管理方面有所建樹。加以年事日長,體質日衰,深感引退不僅為我所必須,亦將系受人歡迎之舉。」不久,他真正變成了踏踏實實的農民華盛頓,從費城返回弗農山莊。在那裡經營碩大的果園農庄;他的園林講究得很,裡面溪流潺潺,蜜蜂嚶嗡,水流花放,生機盎然。他優游林泉,自得其樂。他是人類自由理念的偉大的踐行者,偉大的先行者,自由是他生命中至高的原則,為了追求自由,他不斷地去擴大他的生活體驗,所以他也是一個愛好創造的人。勞動的喜悅,落實在現實中的桃花源,是自由精神給他的報答。
可能錯了

❺ 推薦幾個關於「交友」的簡短小故事

推薦幾個關於「交友」的簡短小故事
有獎勵寫回答共2個回答
筱曉小魚兒
聊聊關注成為第247位粉絲
一、管寧割席,道不同不以為友
管寧、華歆同在園中鋤菜,見地上有小片黃金。管寧揮鋤不停,和看到石頭瓦片一樣沒有區別,華歆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他們又曾同坐一張席上讀書,有個坐著四周有障蔽的高車的官員從門前過,管寧讀書與平常一樣,華歆丟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割斷席子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啟示:我們應該像管寧一樣,不受世俗誘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一心一意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淡泊名利,只有這樣,將來才會成大器。聯系文言文意思的內容想想,管寧為什麼對華歆說:「子非吾友也。」 答:因為管寧看到華歆的為人處事不符合自己做人的原則,便斷然絕交了。
二、刎頸之交
典 故: 出 處《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 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三、伯牙絕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為世再無之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壞,和琴弦斷絕關系,一生不再彈琴。 這就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此後,因為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尋或樂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因為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專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四、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是人類友誼的典範。從184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會晤起,40年裡,他們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中,團結作戰,患難與共,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由於革命斗爭需要,他們曾身處兩地近20年,但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沒有因此而疏遠,反而聯系越來越密切。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談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理論問題,共同指導著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不僅十分欽佩恩格斯的淵博學識和高尚人格,而且對恩格斯的身體也很關心。有一個時期,恩格斯生病,馬克思時時掛在心上,他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關切你的身體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樣,也許還要厲害些。」恩格斯為了「保存最優秀的思想家」,在經濟上資助貧困的馬克思,使其能專心致力於革命理論的研究,他違背自己本來的意願,到父親經營的公司中去從事那「鬼商業」的工作。當《資本論》第一卷付印的時候,馬克思給恩格斯寫信說:「其所以能夠如此,我只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我滿懷感激的心情擁抱你。」恩格斯盡管做出了巨大犧牲,但他始終認為,能夠同馬克思並肩戰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這種崇高的革命友誼,正如列寧所贊揚的,它「超過了古人關於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❻ 關於交友的故事,越短越好。

關於交友的故事,推薦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大意如下: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俞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
俞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壞,和琴弦斷絕關系,一生不再彈琴。

❼ 求一篇有關網戀的文章 短篇的小說

網戀如歌

在走進網路的時候,秋兒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網戀,會去進行一個她從來都不以為然的愛情程式。
說她不相信網戀,還不如說她不相信愛情,22歲那年經過了那一次失敗的婚姻,秋兒變成了一個很矛盾的女人——渴望有人可以給她一輩子的承諾,當這承諾放在眼前的時候,她卻又開始懷疑。所以秋兒選擇了逃避現實,開始拒絕跟任何的異性講話,也漸漸淡忘了笑是怎麼一回事兒。秋兒選擇了一個寄生的地方,那就是網路。
網路是另一個世界,秋兒可以肆無忌憚的講出心裡的一切,那是她在現實中想說又不敢說的。別人都說網路是不真實的,但在網路里的秋兒真實過現實里的.她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有夢".
從此網路上又多了一個遊民,穿梭在無際的另一個天地里。
遇見海是就在今年在三月底四月初,那天生病了,宿舍就秋兒一個人沒有去工作,打開電腦,好朋友們一個個都去上班了,連個聊天的對象都沒有。破天慌的她從系統消息里打開一個---他的請求是「有夢就有希望」!猶豫了一下,秋兒按下了「接受」的按紐。
忘記了怎麼聊上的,只知道一點,秋兒第一次聊就覺得他們都是那種憑感覺活著的人。
其實也許真的是有緣,秋兒除了上網,另一個愛好就是聽歌。而海是個很會唱歌的男孩,至少秋這么覺得。
每天聊天的時候海都會放歌給她聽。都是他自己錄的,自己唱的,偶爾還會加點海的同事唱的那些走調的歌聲,逗得秋笑得前俯後仰的,秋覺得有海這個網友真好-他那麼幽默,跟他一起秋一天笑得比過去一年還多。
如果說一開始他們就毫無隱瞞自己的一切是不可能的,至少秋兒是.秋兒沒有告訴過海她離過婚還有個女兒。潛意識里秋是個很保守的女人,她覺得那是她的恥辱,她希望她的婚姻是一生一世的。她覺得這樣的她給人瞧不起,雖然一切不是她的錯,所以秋兒決定海不問她就不說。
可有一天海終於問秋了,問她是不是有男朋友了。秋關掉了視頻,思緒翻滾,她覺得有種無法面對海的感覺。「我離過婚了,還有個女兒。」就這么幾個字,秋打上了又刪掉,刪掉了又打上。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才發出了。一樣的沉默,在海的那邊。等待----讓秋很害怕,害怕會失去這么一個好朋友,就為這不是她的錯的錯。是的,好朋友.那時候秋還是這么想,她完全還沒有意識到海在她心裡的位置已經不僅僅是好朋友那麼簡單。
也許並沒過多久,可在秋兒的眼裡卻是如此的漫長。秋兒厭倦了等待,「你是不是不想再跟我聊天了?給我個回答好嗎?」,秋悲傷的問,「不是,只是一時反應不過來。你這么漂亮,又這么年輕。」海說,「要不你當我女朋友吧!我不介意的有個這么漂亮的女友的。」秋笑了,她知道海想安慰他。真的,心裡感覺得到。她不知道他是不是開玩笑,但她知道並沒有失去這個朋友,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後來的一段日子裡,對秋來說真的是最快樂的。他們之間開始沒有秘密了,秋變得更輕松,也漸漸的變得越來越開朗。她周圍的朋友都感覺到了。她自己也感覺到了。但她並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從來沒想過會再戀愛,更沒想過會在網路上喜歡上一個人——那是連一面之緣都沒有的。
從那以後的一段日子裡,海總是有意無意的叫她「老婆」,雖然秋從來不敢應——也許是不相信會有愛情來得這么快,有點措手不及,不過在心裡,秋還是覺得甜甜的.特別是聽到海的特地為他錄的歌時。
每天海都會來找秋,告訴她他有多想她,問她什麼時候決定嫁給他,他說為女兒的名字都想好了,問她什麼時候會回來——因為秋在一個離家很遠很遠的城市。秋從來不敢說出一個確切的答案,也許在心裡她還不敢相信這一切會是真的——「我真的戀愛了嗎?他真的愛上我了嗎?他那麼好的條件----」秋兒問自己,她也不斷的重復問海,是不是確定愛上她了,是不是真的能接受她的一切,是不是真的不介意她的過往,是不是-----,海都笑著給她保證,可能是因為以前的經歷,秋心裡總是不敢信任。
可他們真的戀愛了,雖然秋還不確定。因為只有戀人才會每天就算沒空也要打個招呼才能安心去睡。他們也還是談天說地的,秋兒開始變得越來越有幽默感了,海開玩笑的說這都是他調教的結果。
海懂很多東西,他教秋怎麼去BBS上去玩,他也教她怎麼去下圍棋―――――;
海也給秋發來了照片,秋還在電腦上見到了海的姐姐,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美滿,美好得好象就快變成現實。雖然秋兒現在還不想回去——她還想讀完書,還想多存錢.——她希望能夠配得上海的大學學歷,也希望女兒和她不會成為海的負擔。
如果所有的都可以就這么發展下去那該多好,可命運似乎從來不會厚待秋兒。
如果可以選擇,秋兒一定不會因為好奇而去看海的交友記錄。
那一天秋兒一生都不會再忘記。和往常一樣一下班秋兒就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電腦,海還沒上線,秋無意間發現海居然上傳了交友記錄,「他會怎麼寫呢?」秋兒痴痴的笑了,臉都不由的紅了,她幾乎百分百的確定海的交友對象的資料一定是跟他一樣的。
秋兒好奇的打開了,「女,21-24歲,未婚,大專以上學歷,工作在本市---------」猶如青天霹靂,秋兒一下子就蒙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海心目中的女孩竟然沒有一點像她,心忽然的就痛了,痛得流出了淚。
海上線了,「老婆你在嗎?」秋兒有點手足無措了,不知道該怎麼回應。電腦里飄出的是他為她錄的那首齊秦的《愛情宣言》,深情的旋律,熟悉的聲音-----秋兒卻覺得這一切離她好遠好遠。「怎麼了,老婆。」海問,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下次不要再這么叫我了,我不是最適合你的另一半,真的,其實我一直都懂。」秋兒哭了,網路另一頭的海卻看不到。「我只是很自私,自私的希望可以給自己一次機會而已,現在我清醒了,我們做朋友其實蠻好的。」淚水點點落在鍵盤上,被手指敲得四散,就像秋兒破碎了的心。「你怎麼了,好好的怎麼說這個?」海不解,「那要我怎麼說?」,秋兒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那是我在做夢而已,你知道嗎?我多麼希望這首《愛情宣言》是你用心唱給我聽的。」「我是呀,我不用心,就不會給你聽了,你知道嗎?」海說,「我不知道,我累了,你知道接受你對我來說是多困難嗎?」秋兒嘆息著。「好好,就你不容易,我容易,行了吧,我愛你,難道這就錯了?被判死刑還要宣布罪行呢,你不要讓我這么不明不白好嗎?」「你不明白。呵呵,你不是應該最明白嗎?未婚,大專,我算是什麼呀,我又能做什麼?笑著說我不在乎?」秋兒問。「呵呵,你說那個呀,是我無聊寫著玩的,沒用的。」海笑著說,「你不相信我?」「也不是了,----」秋兒無力回答什麼。「愛,等於信任的。」海說。「是嗎,唉,你說是就是了。「秋兒苦笑,「我也不想跟你吵,以後我們說好不吵架好嗎,哎,真累!」秋深吸一口氣,似乎只能相信海,「我還不想跟你吵呢,沒想到我們聊天還能吵起來,呵呵,剛才我還以為海嘯了呢,嚇死我了,哈哈。」………
就這樣,那場風波終於過了,可風波的影響還是存在。以後每天上網他們還是見面,可在秋覺得他們之間已經有了距離了。
秋每天都去開海的交友記錄,她沒有告訴海,她是多麼希望有一天會看到海能主動改掉那些資料。可海沒有————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你好嗎?」「你吃了嗎?」「最近忙嗎?」「你好就好。」「那你忙吧,不打攪了。」這些話出現在他們聊天記錄里的次數變多了,秋知道他們之間出現了問題,開始沒話找話說了,可她卻無力改變什麼。她會很想海,可看見他時,她也真的不知道該跟他說些什麼。可能海也是同樣的感覺。
因為工作調動,秋忙了一段時間,忙得都沒空再聊天了,當然這也是個借口而已。她給海留了言:「我今天接到通知去我們新分公司的一個部門做主管了,我還什麼都不熟悉,下個禮拜開始可能會忙一段時間,不一定有時間上網.別忘了我呀 」
「不會的,祝賀你。」海回的。
就這么過了一個月,秋有時候會在網上看見海,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海並不跟她打招呼,而她因為所謂的自尊也不主動找海,兩個人都開始迴避對方了。秋欲哭無淚,雖然網路是虛擬的,可她付出的卻是真感情,早知道會變成這樣,她一定不會踏進這個同樣會令她傷心的愛情,她寧願海永遠只是她的好朋友,一生不變。而不是像現在處處躲她,甚至開始都不敢在她在的時候上線。
找不到海,秋很傷心,可她卻不恨他,真的,有時候愛情會莫名其妙的消失,會變成相互依戀的感情,她能理解。她不知道海怎麼想,不知道是不是怕她會纏著他才會不見的。她很想再看到海,告訴他她心中的想法,雖然她又有點怕見到他,因為在她心裡愛還是存在。
所以她又給海留言了,她希望海有天能看見:「知道嗎,最近我很想你。唉,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想你的時候很想哭,每天上網了,看見你不在線,心裡很失落,我才明白。每天上網的目的就是等你,可又等不到你,我不明白你是很忙還是在躲我。我只想跟你說我沒想到我還會愛上別人,而且還是如此不現實的網戀。
我是很想像張小嫻說的那樣:『寧可高傲的發霉,也不要委屈的戀愛』可朋友跟我說,我以後一定會後悔的,因為我從來不敢正視自己的感情。
是的,我從來不敢正視感情,也許跟我的經歷有關,我從不敢許下任何承諾,因為許下的承諾就是欠下的債,要還的。
我很懦弱,也很自卑,真的.任何的閑言碎語都可以打垮我的,所以我知道我們不可能。
『我愛你』我以前從為主動跟你說過,我之所以現在要告訴你我愛上你了,是因為我很感謝你,也許你不知道你對我的影響,但我知道,你改變了我很多,你會是我永久的回憶,很美的那種。但我絕不會纏著你,如果這是你躲我的原因。
我今天看了我們的聊天記錄——我們曾經聊得那麼開心,我多想我們回到以前,單純的做個好朋友,那多好呀,可是真可惜——
好好保重了,我的朋友,我祝福你在每一天。
也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再相遇了,但不管在現實或是網路,我希望在心裡,我們是永遠的朋友.。」
關上了聊天器,秋沉默了,一遍遍的聽著以前海給她放過的歌從〈告白〉,聽到〈愛情宣言〉,聽到〈一起走過的日子〉,聽過〈珍惜〉和〈曾經最美〉,然後一遍一遍的聽那首她最愛的〈親愛的你別離開我〉。

❽ 有沒有寫婚戀,交友的短篇小說推薦一下呢

《愛的初體驗》

閱讀全文

與交友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月關哪本小說好看 瀏覽:898
莫言短篇小說大嘴 瀏覽:314
洛天依同人系統小說 瀏覽:435
女主當空姐的小說 瀏覽:484
哈金小說落地在線閱讀 瀏覽:720
不用下載的好看小說網站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447
玄幻煉丹完結小說 瀏覽:214
割下女人頭顱的玄幻小說 瀏覽:102
暴露狂小說TXT下載 瀏覽:388
年雅璇霍凌沉小說免費筆唱 瀏覽:29
聽鬼故事最恐怖的有聲小說排行榜 瀏覽:403
古代奮斗那些年小說下載 瀏覽:961
征服小蘿莉短篇小說 瀏覽:284
b穿越系統l好看小說 瀏覽:154
女主叫商什麼的穿越小說 瀏覽:284
戰長沙小說大結局是什麼 瀏覽:651
短篇小說女主樹妖 瀏覽:656
小說主角姓葉的醫生 瀏覽:434
主人公叫古帆的小說 瀏覽:324
言情小說女主有雙重人格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