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海茵斯家族系列》的所有小說 我的QQ郵箱[email protected]
已發,769……
㈡ 漢娜99阿倫特海茵利希99布魯希爾書信集怎麼樣
一有兩種愛:一種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一種點點滴滴,細水長流。《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固然偏愛前者;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前者可遇而不可求,後者才是常態。不要小看後一種愛,正是靠著這種相濡以沫,阿倫特(Hannah Arendt)和布呂歇(Heinrich Blücher,本書譯為布魯希爾)攙扶著,攜手邁出黑暗時代。 他們相識於1936年的巴黎,相識於異國他鄉的流亡之路。那時,納粹勢力崛起,使得具有猶太血統的她,和身為共產黨員的他,在祖國無處容身。那時,恐懼縈繞在他們心頭,既來自迫害,獄中戰友徹夜呼喊,也來自動盪,對方無音訊。這樣的歲月里,對方是他們內心深處最溫暖最柔軟的港灣,盡管那時,她有她的丈夫,他有他的妻子。 1939年,戰火起,他身陷拘留營,僅僅因為他是德國人。牆內牆外,欲見不能,僅僅因為她不是法國人。通信是他們唯一的交流渠道。許多雙眼睛盯著他們,他的信必須用法文書寫,並且通過審查,才能達到她的手中;然而,沒有人關心他們的婚姻大事。牆內,他病痛纏身,物資短缺,卻仍不忘思念她,鼓勵她,安慰她;牆外,不再有人知道她的具體感受,因為她給他的信件已全部遺失於戰亂。 天地之大,何處才能允許他們安下小小的一個家?是大洋彼岸的紐約嗎?1941年,他們去歐就美,「out of the night」。這一走,自此便將他鄉作故鄉。人生地疏,經濟拮據,語言有礙,一切都要重新開始,親友亡故的消息頻至,初到美國的日子是那樣艱難,而彼此之間則更顯珍貴。幸好,難民組織和朋友們及時施以援手,助他們度過難關。生活漸漸走上了正軌,他們在拒斥中努力融入新的國度。寒冬之後,春意漸至,暗夜之後,旭日徐升。 她重返歐洲,是在8年之後。她告訴他,她從空中「重見歐洲的第一個國家」,是愛爾蘭。當她駐足巴黎街頭,「淚水奪框而出」。當她徜徉波恩街頭,過去種種湧上心頭,「然而,這一切都是錯覺!」當她重新踏上柏林的土地,「激動得快要發瘋了」。物仍是,而人已非,這就是故國。多年後,在一次電視訪談中,當被問及是否懷念前希特勒時代的歐洲,她回答:「Was ist geblieben? Geblieben ist die Sprache.」(還剩下什麼?只剩下語言。)而他,出於對飛機的疑慮,則又隔了12年,才在戰後第一次訪歐。 二此時的阿倫特,已不再是當年那個稚嫩的少女,而成長為知名學者:她的著作先後問世,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各國出版;她多次受邀訪問、參加會議;她出訪暫住地的鄰居們像明星般對待她……而此時的布呂歇,也走向了事業的高峰:他的課程極受學生歡迎,即使是夏季學期出勤率殺手的熱浪,也沒能驅散他的聽眾;他被同事們推薦出面擺平學生的靜坐示威,原因是他在學生中的好人緣;他被幾所學校以高薪爭奪…… 功成名就的他們,是不是就從此高居廣寒、不食人間煙火了呢?不。除了交友圈充斥著學者、作家、報人、出版商等學術文化界名流,除了他們的工作是寫作、出書、備課、教學、訪問、開會,他們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他們也會抱怨,抱怨同事間拉幫結派,抱怨編輯拖欠稿費,抱怨院長剋扣工資,抱怨學校行政管理混亂,抱怨會議冗長無聊,抱怨旅舍昂貴狹小,抱怨出訪地人民呆頭呆腦,抱怨天氣不堪忍受,抱怨家裡住進了客人。所不同的是,作為學者,他們有能力在國外用外語和人爭吵。最有趣的當屬1952年夏,紐約酷熱,兩口子為是否要安裝空調,來來回回討論了許久,讓人忍俊不禁。 正如封底文字所言:「在這本通信集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阿倫特的思想淵源,把握她的思想脈絡,認識一個作為學者的她,而且我們還可以生動地認識一個作為人、特別是作為女人的她。」作為女人的阿倫特,要為丈夫燒飯,會抹口紅,會和女友們交流衣裙打扮,愛買皮包,這時她和普通女子沒有任何區別,絲毫不像坊間流傳的那般「女博士是滅絕師太」。30多年的書信,為讀者還原了一對哲學家伉儷真實的愛與生活。 三這是一本好書,可惜翻譯差強人意。試舉例一二: 237頁注4:「即美國高校教育的學分體制,一定數量的『credit』學分既可作為『藝術系學士』或『社會學學士』的畢業學分,以後也可作為『畢業研究』要求的學分。」——布呂歇是哲學教授,帶的學生會拿藝術系學士和社會學學士?原來問題出在翻譯上:bachelor of arts,文學士,與bachelor of science(理學士)相對,美國學士學位只有這兩種。畢業研究,恐怕當譯為「研究生研究」。 310頁注1:「按照美國英語的說法意思是過去了的就是這些。」——什麼意思?其實這是一處語法說明,代詞this指代先前提到過的事物。 507頁注2:「這里指的是對漢娜61阿倫特的小說《耶路撒冷的橡樹人》(五篇,連載)的反應,它們被刊登在1963年2月和3月的《紐約人》上……」——所謂小說《耶路撒冷的橡樹人》,分明是艾希曼審判報告《耶路撒冷的艾希曼》(Eichmann in Jerusalem,或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之誤(德語die Eiche意為橡樹)。 以上是筆者閱讀時發現的疏漏中的一部分,未查閱原文。 [德]羅61科勒爾編:《漢娜61阿倫特/海茵利希61布魯希爾書信集(1936—1968)》,孫愛玲、趙薇薇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37元。
㈢ 海茵建築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海茵建築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於2009年12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設計信息咨詢及技術咨詢、室內設計信息及技術咨詢、景觀設計信息及技術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貢特·海茵(GUNTER WALTER DR HENN)
成立時間:2009-12-11
工商注冊號:110000450120337
企業類型:分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南沙灘66號院1號樓商業1-2-(2)B區b420號
㈣ 求羅伯特海茵萊茵的《你們這些回魂屍》
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Robert Anson Heinlein,1907年7月7日-1988年),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巴特拉市,曾就讀於
㈤ 海茵斯家族小說的閱讀順序
海茵斯家族小說的閱讀順序如下:
海茵斯家族系列之殘暴的愛————砂羅
海茵斯家族系列之天使的愛————砂羅
海茵斯家族系列之執著的愛孽獸————砂羅
海茵斯家族系列之執著的愛————砂羅
海茵斯家族之雙倍的愛 ————砂羅